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三年(2018-2020)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一:新航路开辟 考点二:殖民扩张 考点三:工业革命 考点一:新航路开辟 (无) 1.(2019 年江苏卷,23,14 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 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 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 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 1000 万到 2500 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 17 世纪初只剩下不 到 200 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 700 万减少到只有约 50 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 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 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 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 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6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5 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3 分) 【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 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 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 亡的数理可能更大”“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等信息,可从人口屠杀、疾病 肆虐、奴隶贸易、种植园经济产生等角度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从经 济根源、社会根源等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2)根据材料“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引发的生物大交换”“从人类观点视之——正负 参半”“两半球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可从欧洲发挥的作用、内容、范围、时间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进 行分析阐述。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从物种交流及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世界经济联系及文明的交流融合方面进 行分析。 1.(2018 年 4 月浙江选考,18,2 分)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 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 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欧洲的,这种作物的交流本身也是文 明链接的方式,故选 C 而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名师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 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 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 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这一题的选项都是其中的三项,所以只要是排除到其 中的一项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 考点二:殖民扩张 2020 年高考未涉及。 2019 年高考未涉及。 1.(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3,4 分)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 16—18 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 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 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 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 20 世纪初,材料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 B; 材料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 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 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 D 排除。 【名师点睛】这一题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 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 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正确的认知,再结 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确作答。同样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 1719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 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 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 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 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 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 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 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 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 确全面) 【答案】 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 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 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全国卷的亮点,也是广大师生最头疼的一道试题。今年的试题一如既往 的出乎所有师生的意料,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考生发 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历史现象,为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创造空间,贯彻了素 质教育的要求。从能力上说,在考查基本思维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 启示性、开放性,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思维过程是,首先阅读材料提取 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如“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 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反映了黑奴贸易;“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整个小岛都 是他的个人财产”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 的”反映了宗教改革等。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 【名师点睛】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 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一改观点论述类题目的限定,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出高考求新求 变的思想。本题整体难度不太大,让学生感觉比较平和。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所学 知识找出反映的历史现象。 考点三:工业革命 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4,4分)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 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 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答案】B 【解析】 “奢靡之城”和“悲惨之城”体现了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根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 此时是工业革命期间,所以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即资产阶级的贪婪,故选 B; 1848 年欧洲革命,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19 世纪六七十年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时期,结合教 材相关知识,排除 A。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时间在 16 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 C;经 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教会势力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更不能形成统治局面,所以 出现材料中的情况和教会统治的腐朽无关,排除 D。 2.(2020 年江苏卷,18,3 分)1873 年 12 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 约有 1150 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 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源于机器大工 业生产活动,A 项正确;垄断产生于 19 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 B 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 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 C 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 D 项。 3.(2020 年浙江 7 月选考,21,2 分)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1870—1900 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 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 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 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 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市场准入是指国家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确立、审核和确认,是通过国家立法来实现的,与铁路里程 的增长无关,故①错误;铁路里程的增长是陆路运输发展的表现,密切了国际间的陆路经济交流,故②正 确;到 1900 年,各大洲铁路里程均有大幅度增长,表明各大洲的铁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故③正确;各大 洲的铁路里程的增长,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陆路交通更为便捷,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 进程,故④正确,故选择 D 项。 1.(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4,4 分)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理过唧 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 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瓦特参与过修理唧筒这一劳动实践,从而为其发明改进蒸汽机提供了宝贵经验,故选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 B;C 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作用,排 除 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 D。 2.(2019 年 4 月浙江选考,20,2 分)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在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四十年代。根据材料可知, 英国的生铁产量从 1825 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 选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催 生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 选项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 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 进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 选项排除。 1.(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4,4 分)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 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 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 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 B 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 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 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 C 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 统观点更为可信,故 D 项错误。 【名师点睛】“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 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 “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2.(2018 年江苏卷,16,3 分)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 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B 【解析】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 A 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 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故 B 项正确; 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C 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 D 项错误。 3.(2018 年天津卷,4,4 分)1830 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 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 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答案】D 【解析】依据“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反映了英国科学面临日益落伍的危 险,并不能得出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超越英国,故 A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业余科研传统”日益丧失 曾经拥有的优势,而 1830 年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科学方面依然保有优势,故 B 项排除;“普 遍缺乏培养和教育”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合,故 C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 世纪初, 工业革命开始扩张到欧美国家,各国不断重视科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让英国的有识之士对本 国的科研产生危机感,出现材料中现象,故 D 项正确。 【名师点晴】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提高,欧美各国纷纷开展工业革命,不 断增加科研投入,促进了科技水平提高。此题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出现、不断扩张、重视科研便于提高生产 力等内容,通过英国与欧美其他后起之国的比较,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力,试题没有直接考查,而是 通过比较,逆向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有难度,有深度。 4.(2018 年 11 月浙江选考,22,2 分)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 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 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 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A.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 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一体化进程进一步 加快,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资本的自由流通,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国际间的贸易交流变得 更加频繁,而没有涉及国际经济交流的准则问题,排除 B 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 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材料论述的是两次工业革命,C 项错误。 5.(2018 年 4 月浙江选考,32,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 1800 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 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 16 英里。当时,有铁路公 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 1835 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 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倒。到 19 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 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 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現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 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 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走陆路和海路从此 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受・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 19 世纪以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6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4 分)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运送物资提出了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运输生产成本低;政 府颁布各项政策予以支持。 (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 一体化进程。 【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由材料一中的“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 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可以得出运送物资的需要;由“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 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再结合所学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在交通运输上的运用的相关知识可知,蒸汽 机车发明与使用也是其原因;由“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可得出生产成本低; 由“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可得出政府支持。 (2)意义: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由材料二中的“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 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 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等信息可以得出,铁路建设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而且有 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铁路建设的发展对于拓宽市场和 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也有积极影响。 6.(2018 年 11 月浙江选考,32,节选,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J·M·凯恩斯说过:“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德国在 不到 30 年里彻底实现了工业革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从一个‘诗人和 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一定意 义上,德国的电气工业主要是两个人的努力成果。德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早,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有 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美】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德国在不到 30 年里实现工业革命”的新能源是什么?概括说明 德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重要发明成果。 【答案】(1)新能源:电力,石油。 成果:卡尔•本茨和戴姆勒——汽车,第一台电机机车,本茨——四轮汽车。 【解析】(1)根据“德意志帝国”,可以判断出材料强调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是电力、石油。结合所学可知,其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第一台电机机车, 本茨发明了四轮汽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