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师指津:找准钥匙,助概述思路题一臂之力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师指津:找准钥匙,助概述思路题一臂之力

ID:452517

大小:19.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师指津:找准钥匙,助概述思路题一臂之力 概述文章思路,这几年一直是高考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从本质上讲, 它隶属于“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结构,就是文章 材料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 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厘清行文的思路。由于这种 类型的考题比较抽象,又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能力,往往令考生比较头疼:一是不知如何 概括每一段或每一层的意思,二是不知道如何分段或分层,三是不知道如何概括已经分 完段或层的意思。“一问三不知”后,便打起了“退堂鼓”。 其实,这个考点在全国卷中也有体现,只不过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近两 年全国卷的第 2 题都做了这样的考查:“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从选项设置上看,四个选项大多涉及文章的思路与结构,要求考生把握文章思 路,厘清文章结构。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说,江苏卷的这种题型和全国卷的第2题“同 宗同源”。 其实,应对概述文章思路题,还是有“章”可循的,笔者希望以下方法能够助广大 考生“一臂之力”。 方法一:从文体特征入手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 (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解题时,我们应先快速阅读全文,大致明白:开头引论部分作 者提出了什么问题;中间的本论部分用了哪些材料;结尾部分如何解决问题。对引论、本 论、结论,考生可以根据观点和材料的性质、角度,厘清它们是并列结构、对照结构、 总分结构还是层进结构。厘清这些,也就大致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 例1:2016 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论述类文本阅读《人生贵在行胸臆》 题: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通过快速阅读全文,我们大致可以发现这篇文本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思路展开的。这一点尤为重要。接下来,迅速地概括开头和结尾,然后把精力放在结合文本分析并解决问题上。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文章首先通过读《袁中郎全 集》写出袁中郎就是依照真性情生活的人,从而引出论题;第二段至第四段阐述原本纯真 的孩子失去真性情的原因;第五段指出只有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才能保持真性情;最 后一段借中郎引惠开的话总结观点,人生贵在行胸臆。 【答案】 首先,通过读袁中郎全集写出袁中郎就是依照自己真性情生活的人,从而引出论题。 接着,阐述原本纯真的孩子失去真性情的原因。再接着,指出只有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 道理才能保持真性情。最后借中郎引惠开的话总结观点:人生贵在行胸臆。 像这样从文体特征角度设置考题的情况很多,考生能够顺利解答这道题,主要还得 从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入手。因此,考生要把握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以便增强解 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例 2:2016 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一模论述类文本阅读《如何微信》 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快读阅读全文,我们发现这篇文章也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设计的。第一段首先提出观点:“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第二段至第四段分析人 们日常生活中受微信困扰的现象。第五段讲的是人们过于依赖微信的危害。第六段至第 八段指出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微信。 【答案】 首先提出观点:“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其次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微信困 扰的现象以及过于依赖微信的危害;最后指出应如何正确对待微信。 尽管这道题不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来回答的,但是这道题仍然遵循着议论 文写作的最基本的结构套路,即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出具体措施,也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的思路。考生如果能够牢牢把握议 论文的基本结构思路,再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得出相对精准的答案并不是难事。 方法二:从能体现结构思路的标志性词语入手论述类文本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 来表明上下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分析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考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比如“并且”“以及”“此外”“同时”“而且”“还”“甚至”等表示 并列或递进的词;“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表示顺序的词;“总之”“由此可见” 等表示结论的词。这些标志性词语往往对考生厘清文章思路具有提示性作用。 例1:2017 年高考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从脸谱说起》 题: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想答好这道题,需要好好抓住能体现结构思路的标志性的词语。“现在书店里�� 不至于不堪入口”讲的就是菜谱对于做菜的规范意义,这是第一层意思。接着出现了一 个关键词“但”。“但”字明显表达一种转折的意思,表示更强调后面的内容和意义“厨 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菜谱只能供人做出一般意义上的菜来,想要菜做得好、做得 精,必须要把握火候。而且这个火候还不是死板的,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往 高了说,是具有“艺术性”的。这是第二层意思:阐述厨艺上乘,必须把握火候。再往 下看,又出现了一个关键词“也”。由做菜讲究火候,引申到舞台艺术中也需要掌握火 候。艺术家们要把“谱”用活,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这是第三层意思:指出舞 台艺术的火候在于把“谱”用活。 这样,通过抓住两个关键词“但”和“也”就可以顺利厘清文段结构,为接下来的 分层并概括层意打下坚实的基础。 【答案】 首先,指出菜谱对做菜的规范意义;其次,阐述厨艺上乘须把握火候;最后,指出舞 台艺术的火候在于把“谱”用活。 例 2:2015 年高考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罗丹的雕刻》题: 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要想解答好这道题,还得抓住“关键词”。通读第 一段,我们发现作者第一层是在讲“崇拜”。接着作者的思路出现了转移,在句中使用 了“但是”这个词。重点也明显放在了“但是”的后面,强调雕刻要服从“一个社会群 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再往下论述,作者用了另外一个词——“有时”。这个词 的出现,将作者的思路引向了另外一个维度,即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只是配 曲。“但是”的转折意义,自然将第一段前半部分分成了两层。“有时”的出现,指出了 作者想要表达的第三层意思。【答案】 首先指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人类的崇拜心理,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作要服从于约定俗 成的社会要求,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只是配曲。 例 3:2014 年高考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乾坤草亭》 题: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这道题也有关键词可抓。首先,第一个层次不难划分,即清初诗人张潮将人的境界 分为三个层次。讲完了“三个层次”,作者就提到了“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然后作者 说出了第一个关键词:“这样”。指出中国画中的小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无边的世 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紧接着,作者又说出了第二个关键词——“也是如此”。 即“那小舟也是如此”。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所体现的“高台玩月”这一境界 的心灵特点。然后出现了第三个关键词——“其实”。讲了“高明的画家其实都想到那 高台上去玩月”。这样,这道题的答案就做出来了。 【答案】 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个层次;其次,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所体现的“台 上玩月”这一境界的心灵特点;最后,指出中国画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 方法三:从能体现文章结构思路的重要语句入手很多重要的语句可以体现文章的结 构思路,比如各个语段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考生如果能够把握直接表述的中心 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就把握住了作者的观点。此外,论述类文本还常常运用一些对结 构起特别作用的标志句,把握住这些句子,就可以帮助考生分清结构,厘清思路。 例 1:2016 年高考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成人不自在》 题: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要想答好这道题,首先要逐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直接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 第二段讲了孙悟空如何一步步获得绝对意义上的“自在”。第三段写了“‘个体人’一 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第四段讲了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心甘情 愿接受社会规范,只有把心“定”住,才能真正长大成人。第五段讲了西天取经的险阻 与磨难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第六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概括完每一段的段意,接下来的任务就是 分段了。如何分段,这篇文章中是有一把“钥匙”的。请看第六段第一句:任何社会中 的人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这句话太重要了,这句话就是一把打开思 路之门的钥匙。这句话强调了文章中的两个方面:自在与成人。然后我们再结合刚才概 括出来的每一段的段意,就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结构,中间部分又可 以分为两段,即第二部分是写关于“自在”的:第二段至第三段,作者结合孙悟空的经 历,指出孙悟空这个“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第三部分是写关于“成人”的:第四段至第五段,写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社会规范、不 断成长的过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一目了然了。 【答案】 第一层(第 1 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二层(第 2、3 段):揭示人一旦踏 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第三层(第 4、5 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 断修行的过程。第四层(第 6 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 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概述思路题,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由于它的答案大体 “因文而异”,因此也比较受命题人青睐。不只在现代文阅读中有所考查,在诗歌鉴赏 中也有所考查(2011 年高考江苏卷诗歌《春日忆李白》中也考到此点)。但尽管如此,面 对此类题型还是“大有可为”的。通过对高考题及模考题的相关题型的总结分析,我们 还是发现了一些可供广大考生参考的解题策略:从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入手,从能体 现结构思路的标志性词语入手,从能体现结构思路的重要语句入手。考生掌握这些基本 的思路与方法, 虽不一定百分之百“管用”,但起码也能让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路上没那么“慌张”。 退一步讲,即便考试不出这类题型,掌握分析文章思路的方法对理解整篇文章也是大有 裨益的。特别是上文提到的“方法三”,这些句子又何尝不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 苦苦寻找并打磨的“标志句”呢?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