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师指津:以诗解诗,提升思维品质(如何读懂诗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师指津:以诗解诗,提升思维品质(如何读懂诗歌) 绝江河须借舟楫,致千里须假舆马,觅诗心可借熟悉的诗词。这是一种思维方式, 即纵向式思维。《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对纵向式思维的定义是“一种传统的重分析 的科学思维。它总是循着那种最明显的途径前进,以保证人们最快地获得正确的结果, 但这些答案或结果不过是被包括在原有的原理之中的”。从新诗鉴赏角度来说,是由当 前要赏析的诗句联想到熟知的诗句,进行相近、相关、相反的联想,然后以诗解诗,以 诗改诗,达到理解鉴赏新诗的目的。这是一种再现情景的画面展示,是一种复活情感的 唤醒体验,亦是一种深化思想的轨迹发展。从做题角度来说,用熟悉的诗歌为诗歌鉴赏 题写解析,能够开阔思维。赏析新诗与做诗歌鉴赏题,都是一种纵向式思维,通过这种 训练能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提升思维品质是指“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 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好的思考能力不是读来 的,而是练出来的。 一、以熟悉的诗解读新诗,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鉴赏新诗时,联想熟悉的旧诗,可以进行鉴赏迁移。熟悉的旧诗可以是课外积累的, 亦可以是课文里学过的,尤其要以课文中学过的为主,因为这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反 复咀嚼过的,有深刻的感悟,能够快速联想到。其次,联想还要恰当,即所联想的放在 此处很妥帖。迅速、恰当地联想就是提高思维敏捷性的最佳途径。下面从三个层面举例 分析,即相近联想、相反联想和相关联想。 1.相近联想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辞官后的生活,赏析“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 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这一句时,可以联想到《离骚》中“高余冠之岌岌兮,长 余佩之陆离”一句。五柳先生的田间生活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心灵回归,亦是一种精神的 完全解脱,是一种本真之我的回归。屈夫子的“冠”“佩”亦是保持自己个性与本真品 性的体现。虽然一位是纯朴的田园诗人,一位是沉郁的爱国诗人,但两句诗有相通之处。《归去来兮辞》中“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体现了一种旷而真的情感。这种 “真”是一种“真性情”,羡慕欣欣之木、涓涓之流。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皆万物繁荣 滋长之景,顿起生命将休之叹,这也许是每个人的共同体验:人生天地间,俯视自我, 如蝼蚁一般,而大千万物与天地日月齐寿,相比之下,不禁顿生慨叹。这种感喟与苏轼 《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情感相似。 苏子俯视自我,是蜉蝣,是一粟,徒羡泱泱江海,由乐生悲。在相近联想中,调动已有 积累,通过敏捷的思维产生恰当的联想,寻找新诗与熟诗间的共通处,前后勾连,使诗 歌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2.相反联想 必修五《滕王阁序》第四段体现了乐而生悲之感,一句“兴尽悲来”,情感陡变, 转而写自己处境困厄、孤独落寞——“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一“难”一“悲” 写得沉痛万分。联想必修三所学《琵琶行并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那是被贬九江的白居易,幸逢年老色衰的琵琶女,难友知音,孤独者与落魄者的互相安 慰。相比之下,白居易不知要比王勃幸福多少倍,毕竟有沦落人以琵琶音慰藉,而又有 “谁”替青年才俊王勃洒一掬相知之泪呢?滕王阁上,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又有谁理 解王勃的内心?若有一位知音,哪怕是一位琴女,也可抚慰那颗落寞的心。 在相反联想中,以旧诗中的情致弥补新诗中的欠缺,运用这种敏捷的思维,可以更 深入地理解新诗句。 3.相关联想 《滕王阁序》由乐生悲,由悲而达,作者自我安慰“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从悲观中抖落一身愁绪,一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昂扬奋发。可联想到辛弃疾 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是说“老”者,却能为国效力。由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联想到苏轼被贬黄州后的词作《定风波》,其中“竹杖芒 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坚”一“任”是相关的两个词,只因坚强, 才能任由风雨侵袭,任由一蓑烟雨倾盆而下,那正是一种达观与坚强。 《滕王阁序》由“逸兴遄飞”之“兴”到“兴尽悲来”之“悲”,再到“达人知命” 之“达”,这种乐极生悲、悲而不伤,堪称洒脱达观三部曲,是古代文人志士常有的心理历程、自慰自勉的精神大道。范仲淹《岳阳楼记》由“感极而悲”到“其喜洋洋者矣” 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羲之《兰亭集序》由“信可乐也”到“岂不痛哉”再 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亦是这个道理。相关联想,调动已有的知识 积累,能使学生敏捷地进行联想,并归纳出其中的联系,分析出其中的逻辑关联。 二、改熟悉的诗解读新诗,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要深化对新诗的理解,可以恰当地修改熟悉的诗句,这种移植是一种灵活的思维方 式,它既要求对熟悉的诗句融会贯通,又要改得妥帖,因而既是复习又是创新。进行这 样的训练,应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 目的。下面笔者将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即修改诗句中的地点、修改诗句中的表现手法。 1.修改诗句中的地点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 写思妇对离人的思念一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思妇愿意追随月光而 流动,将一捧思念的情怀化为一缕月魂,暖暖地照在离人心上,不愿有片刻的分离。赏 析此句时,可以联想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 到夜郎西”,再联系前文诗句“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以修改李白的诗句,以旧解新:“我寄相思与明月,随君直到青枫浦。”修改诗句的 地点、情境,看似只改动了几个词,但却达到了前后勾连的效果,是一种灵活思维的表 现。 2.修改诗句中的手法 《春江花月夜》结尾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以景结情。以意象 “月”“江”“树”表达了离情别绪、思归念家、惆怅希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将此句 诗分解为几幅画面,江中月、江中树、月下树,全离不开一个“摇”的动态。用现代汉 语表述此画面:微光闪烁,波光粼粼的月下之江,牵动着作者心中的缠绵、怅惘、思乡 情结,月下的江水银光闪动,悠悠而晃,如皱褶的丝绸,如纠结的心波,既美丽又忧伤, 写尽离人丰富的情感。视线移至岸边,树影斑驳,风移影动,树枝晃动,离人目之所及, 终逃不脱一缕牵动心底的情丝。“摇”者有风,有乐,有曲。联想《赤壁赋》苏子听到客人吹洞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嫠妇”运用了通感手法。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相同,在艺术手法上亦可用《赤壁赋》 中的通感来解读。 三、用熟悉的诗歌为诗歌赏析题写解析,开拓思维的独创性 2017 年全国卷Ⅱ第 15 题: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送子由使契丹》是一首送别诗,从题目“送”字上可以看出。首联中“沾巾”一 词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写离别之时用佩巾拭泪, 做儿女情态。这种悲凄之态亦可联想到另一幅图景:“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 颈联“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设想弟弟子由出使契丹后怀念故国,梦 中常忆任职武林的兄长。下句正确语序应是“应梦武林湖山春”,这种从对面写来的“对 写法”,亦称虚写、想象、“代为之思”。能把真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涉江采 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一句就采用这一写法,从对方写起,不说自己思 念远行人,却说远行人回头望着故乡,思念自己。正所谓“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解 答此题时抓住“寄”“那因远适”,可分析出苏轼与弟弟虽已相隔甚远,但仍忍住劝慰弟 弟不要做儿女“相看泪眼”之态。知人论世,苏轼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亦可从课文中找 出,如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散文《赤壁赋》等。 对诗歌解析不能拘泥于所考查的诗句本身,而应从内容、情感、手法等层面进行创 造性解析,拓展思维层面,深度思考,打消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畏难情绪。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