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一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一调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452541

大小:406.3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调理综生物试 题 一、选择题 1.下图甲、乙、丙、丁为细胞内某些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是单层膜结构,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分拣和转运 B. 乙中至少含四种色素,分布在其内膜和类囊体膜上 C. 丙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核糖体,可以合成部分自身所需的蛋白质 D. 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助于某些物质出入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是高尔基体,乙是叶绿体,丙是线粒体,丁的一侧有糖蛋白,是细胞膜。 【详解】A、甲是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分拣和转运,A 正确; B、乙是叶绿体,含有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B 错误; C、丙是线粒体,含有少量的 DNA 和核糖体,可以合成部分自身所需的蛋白质,C 正确; D、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助于某些物质出入细胞,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种类和作用,解题关键是根据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分析图中各细胞 器的种类及相应的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结构特点。 2.我国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了核糖核酸酶 RNaseP(E)加工 tRNA 前体 pre-tRNA(S)的机制(如 图所示)。RNaseP 是一种通用核酶,由特定蛋白与特定 RNA 形成的复合体,它能加工 tRNA 前体的核苷酸链的 5’端,最终形成成熟的 tRNA(P),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构成 RNaseP 和 pre-tRNA 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B. RNaseP 是一种通用核酶可加工多种核酸,故不具有专一性 C. RNaseP 能使 pre-tRNA 转化为 tRNA 所需的活化能明显降低 D. 水稻叶肉细胞中含有成熟 tRNA 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核糖核酸酶 RNaseP(E)加工 tRNA 前体 pre-tRNA(S)的机制,两者先结合形 成复合物(ES),发生异构化形成 ES’,接着产生 EP,EP 释放出成熟的 tRNA(P),同时释放 出 RNaseP(E)继续起作用。 【详解】A、由于 RNase Р 由特定蛋白与特定 RNA 构成,因此构成 RNase Р 的单体是氨基酸 和核糖核苷酸,A 错误; B、RNase Р 可加工核酸但是不能加工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因此仍具有专一性,B 错误; C、RNase Р 具有降低活化能的作用,C 正确; D、水稻叶肉细胞中含有成熟 tRNA 的细胞器,除核糖体外还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 错误。 故选 C。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对应截取三种切段即 S1、S2 和 S3,然后把这三种切段 分别放在不含 IAA 和赤霉素、含赤霉素、含 IAA 三种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培养 3 天后,测量 切段长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与上图一致 B. 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对切段伸长具有两重性 C. 该浓度 IAA 对切段 S2 的促进生长作用低于切段 S3 D. 该实验结果可证明赤霉素和 IAA 共同作用促进伸长效果更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S1 为胚芽鞘尖端,具有分裂能力,S3 段为成熟组织,不具有分裂能力。柱状图: 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促进切段 S1 的生长,IAA 抑制切段 S1 的生长;赤霉素明显促进 S2 的生 长,而对于 S3 的促进生长的效果不太明显;IAA 对 S3 的促进生长的效果比赤霉素要强,即 S2 切段对于赤霉素的敏感性要高于切段 S3 的细胞,而 S2 切段对于生长素的敏感性要低于切段 S3 的细胞。 【详解】A、由于根和芽对生长素 敏感性不同,因此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 与上图有所不同,A 错误; B、图中三个实验结果中赤霉素对切段伸长都是促进作用,没有体现出两重性,B 错误; C、据图可知该浓度 IAA 对切段 S2 的促进生长作用低于切段 S3,C 正确; D、由于缺少赤霉素和 IAA 共同作用的实验组,因此无法得出“赤霉素和 IAA 共同作用促进 伸长效果更好”的结论,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应的实验设计,解题关键是对题图的分析:先找出 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分析坐标图中各柱形的变化规律,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分析各选 项。 的4.肾上腺皮质产生 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 体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生成醛甾酮诱导蛋白(AIP),AIP 可通过 促进细胞呼吸,促进细胞 ATP 的产生,以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 Na+的重吸收。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醛甾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 B. 醛甾酮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 醛甾酮-受体结合物进入细胞核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重吸收 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 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 间的识别和结合。 3、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间 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详解】A、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是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 合成,A 错误; B、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 选择透过 性,与细胞内受体结合没有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错误; C、醛甾酮-受体结合物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 错误; D、由题意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 Na+的重吸收需要 ATP 供能,为主动运输,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通过对醛甾酮的分析,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 再结合所学知识解题。 5.下图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的 的A. 若该家族每代都有患者,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B.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图中个体共有 3 种基因型 C. 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正常情况下,Ⅲ中女性均患病 D. 若该病致病基因为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则Ⅲ中可能出现患病男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图中没有典型的“有中生无或无中生有“典型图谱,可假设不同的遗传方式进行判断,根 据遗传图谱分析该图显示的遗传病遗传方式比较多,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伴 X 隐性遗传病、伴 X 显性遗传病。 【详解】A、假如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是A、a,若该家族每代都有患者,则该病可能为显性遗 传病,也可能为隐性遗传病,A 项错误。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图中个体共有 2 种基因型,即 Aa 和 aa,B 项错误。 C、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遗传图可知,Ⅰ-2 的基因型是 XAXa,Ⅱ-2、Ⅱ-3 的基因型均为 XAY,所以正常情况下,Ⅲ中女性均患病,C 项正确。 D、若该病致病基因为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根据遗传图可知,Ⅰ-2 的基因型 是 XAXa,Ⅱ-2、Ⅱ-3 的基因型均为 XAYa,所以Ⅲ中不可能出现患病男孩,D 项错误。 故选 C。 6.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 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 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 ) 砍伐强度/% 生物量/ thm2 龄组/年 24.0 25.9 38.610 13.24 14.73 15.64 20 72.54 75. 09 81.08 30 161.87 166.10 171.12 A. 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B. 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 C. 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D. 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中数据分析,在相同年龄组中,随着砍伐强度的提高,林木生物量也呈增长趋势,各不 同龄组中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合理的砍伐有利于提高林木的生物 量,同时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 【详解】A、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 生物量可采用样方法,A 正确; B、适当砍伐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种群无水平结构,B 错误; C、据图所示,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 正确; D. 适度砍伐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以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为背景,考查分 析数据图表的能力,意在考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生物学原理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 7.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某种绿藻进行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多项研究。图 1 表示在两种二氧 化碳浓度条件下,绿藻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图 2 是表示将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 密闭的容器中, 在保持一定的 pH 值和温度的情况下,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 浓度变化的模式图;下表中数据是在不同温度下对绿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量的结果,请 分析回答: 的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 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 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在图 1 中的 a 点时,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有_______。若由 b 点条件突然变为 c 点时, 绿藻细胞中 C3 的含量________。 (2)据图 2 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平均呼吸速率为_______微摩尔/分。在乙处光照一段时间后, 溶解氧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若在图 2 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 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 a~g 中的_______。 (3)据上表数据,若每天对绿藻进行 10 小时光照、14 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 25℃的条件 下,绿藻能否正常生活?_______,原因是_______。若一天中的光照与黑暗时间相同,则在 ______℃温度下,绿藻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 减少 (3). 2.5 (4). 光合作用速 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5). e (6). 能 (7). 10 小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大于 14 小 时黑暗条件下消耗的有机物 (8). 20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图 1 表示在两种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绿藻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 分析图 2:0-4min 是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4min 开始给予光照,4-7min 植 物光合作用逐渐增强;7min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所以 7-9min 光合作用逐渐加强。 分析表格:光照下吸收 CO2 的量代表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 CO2 的量代表呼吸速率。 【详解】(1)在图 1 中的 a 点时,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细胞中产生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由 b 点条件突然变为 c 点时,CO2 浓度降低,CO2 的固定速率减慢,形成的 C3 减少,而短时间内 C3 的还原反应不受影响,所以绿藻细胞中 C3 的含量减少。 (2)图 2 中,0-4min 是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这段时间内溶解氧减少 10μmol, 可以计算出该绿藻细胞的平均呼吸速率为 10μmol/4min=2.5μmol/min。由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 吸作用速率相等,即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所以乙处光照一段 时间后,溶解氧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若在图 2 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光合作用 停止,即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且平均呼吸速率为 2.5μmol/min,所以 4min 会消耗 10μmol 氧气,对应于图中曲线 e。 (3)在 25℃的条件下,绿藻净光合速率为 3.75mg/h,呼吸速率为 2.25mg/h,若每天对绿藻进 行 10h 光照、14h 黑暗,则绿藻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为 3.75×10-2.25×14=6mg,可见,10 h 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大于 14 h 黑暗条件下消耗的有机物,所以绿藻能正常生活。若一天中 的光照与黑暗时间相同,则植物一昼夜积累有机物的量=光照下吸收 CO2 的量×12-黑暗中释放 CO2 的量×12,代入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植物在 20℃温度下,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提取 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解释和得出正确的结论;能用 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计算能力。 8.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 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 膜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 Na+ 浓度比膜外的__________(填“高”或“低”)。 (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的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 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最终导致第二个峰值的产生。 (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 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神经递质是谷氨酸。 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K+外流 (2). 低 (3). Na+内流 (4). 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5). 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 A 组神 经元,B 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 (6). A 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 B 组的(A 组神经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 【解析】 【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静息时,K+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 正内负;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 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轴突一侧,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 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详解】(1)图中-68mV 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 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 Na+的浓度比膜外低。 (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的外侧,形成动作电位, 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 位变化,依次将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兴奋传至轴突侧枝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 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 (3)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加入谷氨酸受体 抑制剂后,谷氨酸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不产生兴奋。所以用谷氨酸受体 抑制剂处理实验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用电极刺激胞体后,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变小,甚至 不出现第二次点位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识记和理解膜电位变化的实质,能分析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和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过程。 9.某种多年生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为 XY 型,花色有紫、白两种情况。研究人员让两株 纯合的紫花个体杂交,F1 全为紫花,F1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 中紫花:白花=15:1,而开 白花个体全为雄性(不考虑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此种植株花色的等位基因有________对,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 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当控制花色的基因全部非纯合状态下,紫色雌花的药用价值很高。由于管理不 当造成了亲本与 F1 植株全部死亡。请利用 F2 中的个体设计实验,选出药用价值很高的雌株。 仅需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两 (2). 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或 X)上 (3). 让 F2 中的紫花雌株分别与白花雄株杂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分别单独种植,统计 F3 中花色性状 及比例。F3 中紫花:白花=3:1 的亲本雌株为所需植株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子一代全部为紫花,子二代出现了白花,说明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又因 为子二代紫花:白花=15:1,是 9:3:3:1 的变形,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说明该性状受两对 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 色体上。 【详解】(1)由于 F2 中紫花:白花=15:1,是 9:3:3:1 的变形,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因 此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 F2 中开白花个体全为雄性,说明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 色体上,又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 (2)假设控制此种植株花色的等位基因用 A、a 和 B、b 表示,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 AaXBXb 的植株上的紫花是高药效花。又因为亲本与 F1 植株全部死亡,则可用子二代中紫花雌 株分别与白花雄株杂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分别单独种植,统计 F3 中花色情况及比例;若 F3 中 紫花:白花=3:1,则该紫花雌株即为所需要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 能够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根据 9:3:3:1 的变形判断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 的对数,并能够根据后代表现型在雌雄性中的差异判断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10.某地区建立保护区后,植被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等阶段,该生 物群落中物种的总体数目趋向增多,图 1 为该地植被中三种植物种群密度的变化。图 2 为 1850年~1925 年之间两种生物 N1、N2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单位:个) (1)由图 1 推测出生物群落发生了演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若调查图 1 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b→c 阶段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____________;c 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 2 判断生物 N1、N2 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在群落内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会使 两者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趋向于平衡稳定,这种自我调节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 (4)N2 会依据 N1 残留的气味寻找到 N1,N1 也会依据 N2 的痕迹躲避 N2,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 (1). 物种丰富度增大,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 (2). 样方法 (3). 弱光(环境) (4). 乔木 (5). 捕食 (6). (负)反馈调节 (7).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某地区建立保护区后,植被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等阶 段”,结合图 1 可知,③灌木逐渐成为优势种群,灌木与草本植物相比比较高大,在与草本植 物争夺阳光的过程中占优势,植物①由于不能适应弱光环境逐渐消失,物种②较能耐受弱光 条件而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c 点之后,灌木的种群密度降低,在适宜的条件下 高大的乔木将取代灌木成为优势种。图 2 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表现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 增加者后减少的特点,应为捕食关系。 【详解】(1)依据图示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营养结构 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增强。图 1 为该地植被中三种植物种群密度的变化,采用 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2)b→c过程中,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弱光。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乔木最终占主导地位。 (3)N1 先增加先减少,为被捕食者,N2 后增加后减少,为捕食者。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 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4)N1 和 N2 为两个不同物种,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模型的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 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11.有些细菌可将原油分解为无机物,从而消除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分离能高 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分离过程中,应从________的土壤中采集样品,并土集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原 油”“葡萄糖”“原油+葡萄糖”)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 _________ (2)培养得到的单菌落,有些单菌落周围出现较大的分解圈,有些单菌落周围不出现分解圈, 说明细菌降解原油的酶可以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分解原油的效率,研究人员尝试将分离得到的分解菌通过固定化技术,制成原 油污染水体的去污处理装里,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为了达到较好的去污效果.处理过程中 除了控制温度,PH 值外还可以采取____等措施(答出一点),说明理由____ 【答案】 (1). 受原油污染 (2). 原油 (3). 其它两组都含有葡萄糖,能分解原油的细 菌和不能分解原油的细菌都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4). 细胞内(细胞膜上)或 细胞外 (5). 可重复利用(易于底物分离) (6). 控制待处理污水流速(处理过程中通气) (7). 控制污水流速可让原油充分分解(原油降解菌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将原油彻底分解) 【解析】 【分析】 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它碳源,不能降解原油的细菌在 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分离纯化菌种时,需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使聚集在一起的细菌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降解原油 能力越强的菌株,在菌落周围形成的分解圈(透明圈)越大。【详解】(1)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它碳源,不能降解 原油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这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它两组都含有葡萄糖, 能分解原油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原油的细菌都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在分离过程 中,应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采集样品。 (2) 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中的细菌都是能降解原油的,如果细菌降解原油的酶在细胞内,则单菌 落周围不出现分解圈,如果细菌降解原油的酶在细胞外,则菌落周围出现较大的分解圈。 (3)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可重复利用且易于底物分离;为了达到较好的去污效果.处理过程 中除了控制温度,PH 值外还可以采取控制待处理污水流速的措施让原油充分分解,或处理过 程中通气,让原油降解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原油彻底分解。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 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干扰素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但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 胱氨酸变成丝氨酸,那么,在-70℃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这需要利用蛋白质工程来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按照___________进行的,而蛋白质工程与之相反。蛋白质工程 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___________,对现有蛋 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若将干扰素 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___________(填“是” 或“不是”)唯一。可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相应基因,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段___________, 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科学家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 两点即可)。大肠杆菌常用的转化方法是:首先用___________处理后成为___________细胞, 再与重组表达载体溶于缓冲溶液中完成转化。 (4)干扰素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可用___________(物质)进行检测。 【答案】 (1). 中心法则 (2). 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 (3). 不是 (4). 已知目的基因 的核苷酸序列 (5). 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6). Ca+ (7). 感受态 (8). (干扰素的)抗体 【解析】 【分析】 的1、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 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2、在 PCR 技术中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 一序列合成引物。 3、在分子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形成了相应的蛋白质通常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详解】(1)天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按照中心法则中转录和翻译过程进行的,而蛋白质工 程与之相反。根据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可知,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 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 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由于丝氨酸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因此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序列不是唯一的。在 PCR 技术 中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 物。 (3)原核生物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且多为单细胞、容易培养、遗传 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 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 DNA 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 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 DNA 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4)检测干扰素的基因是否表达,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技术进行检测,即用(干扰素的) 抗体进行检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及应用、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 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解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蛋白质工程的 基本途径及实质,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