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物理试题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
粘贴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 题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红光的波长比紫光的波长长
B.增透膜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光只有粒子性,没有波动性
D.红光的光子能量比紫光的光子能量大
2.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 n=4 激发态的氢原子向
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出多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多可放出 6 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其中有 3 种属于巴耳末系
B.放出的光子中波长最短的是 n=2 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
c.放出的光子可能使逸出功为 13eV 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用能量为 2.55eV 的光子照射处于 n=2 能级的氢原子,可以使它跃迁到 n=4 能级
3. 如图所示,A、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 是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其直流电阻为 RL。当开关 S
闭合,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 S,发现 B 灯闪亮一下。则从断开开关 s 瞬间开
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灯与 B 灯同时闪亮一下后逐渐熄灭
B.流过 B 灯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C.流过 A 灯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D.无法判断线圈的直流电阻 RL 和电阻 R 的大小关系
4.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增大得更快
B.实际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c.一定量 100℃的水变成 100℃的水蒸气,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D.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则气体的分子体积为 M/ρN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
2
He + 2
1H→4
2He + 11H为原子核的α衰变方程,放出的α射线有很强的穿透性
B.放射性元素钋的半衰期为 138 天,8 个钋原子核经 276 天,还剩 2 个钋原子核未衰变
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
总能量增大
D.设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 m1、m2、m3,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α粒
子,释放的能量为(m1+ m-m3)c2
6.如图所示,匝数 n=100 匝、面积 S=5cm2 的矩形闭合导线框 ABCD(内阻不计)处于磁感应强
度大小 B= 2T的匀强磁场中,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 OO‘以角速度ω=100 rad/s 匀速转动,并与一
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入一只标有“2.5V, 1.5W”的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不计线框
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1:2
B.流过线框的电流有效值为 0.3A
C.以图示位置为计时起点,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
势的表达式为 e= 5 2cos(100t)V
D.如果在小灯泡两端再并联一盏相同的小灯泡,则两盏灯泡都变暗
7.如图所示,图甲是一列沿 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 P 的振动
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简谐横波的波速为 20m/s
B.简谐横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C.t=0.Is 时质点 Q 的加速度小于质点 P 的加速度
D.当质点 Q 处于波谷时,与其平衡位置相距 9m 的质点一定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
8.质量为 m 的物体以速度 v0 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落回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0.8v0,在此过程中空气
阻力大小恒定,则
A.整个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 0
B.整个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 0.2mv0
C..上升过程中动量的变化率大于下落过程中动量的变化率
D..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冲量与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冲量大小相等
9.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振源 S1 和 S2 做简谐运动,向四周分别发出两列振幅均为 A 的简谐横波,波在同一
区域传播,形成如图所示稳定的干涉图样。图中实
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N 点为波峰与波谷相遇 点,
M 点为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振源 S1 和 S2 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
B. M 点为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 A
C. N 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D.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N 两点竖直高度差为 0
10.如图所示,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宽度为 2l 的匀强磁场区域内,由
均匀导线制成的单匝正方形线框 abcd,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以恒定的速度 v 沿垂直磁场方向向右运动,
运动中线框 ab 边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线框边长 为 l,线框的总电阻为 R.当 ab 边刚进入至 cd 边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 边刚进入磁场时,ab 间的电压为 Blv
B. ab 边刚离开磁场时,ab 间的电压为
1
4Blv
C.整个过程中水平拉力所做的功为퐵2푙3v
R
D.ab 边刚进入磁场时,水平拉力的功率为퐵2푙2푣2
R
11.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示意图。发电机输出的功率为 P,升压变压器副线圈的电压为 U1,输
电线上的总电阻为 R,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为U1
R
B.输电的效率为
U21
PR × 100%
C.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 ― P2
U21
R
D.降压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为U1 ― P
U1
R
12.如图所示,某容器中密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
体,由状态 A 沿直线变化到状态 B,再沿直线变化
到状态 C。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 的过程中一定吸收热量
B.气体在 A、B、C 三个状态中的温度之比是 1:1:4
C.状态 A 气体的内能比状态 B 气体的内能大D.状态 B 变化到状态 C 的过程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变多
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13. (4 分)为了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图中给出了必备的实验仪器。
(1)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后,在闭合开关时,灵敏电流计
的指针向左发生偏转。则以下过程中能使灵敏电流计
的指针向右发生偏转的是. 。
A.断开开关时
B.闭合开关后,螺线管 A 插入螺线管 B 的过程中
c.闭合开关后,螺线管 A 放在螺线管 B 中不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迅速向左滑动的过程中
D.闭合开关后,螺线管 A 放在螺线管 B 中不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迅速向右滑动的过程中
14.(10 分)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改变摆长多次测量得到多组周期 T 和摆长 L 的值。
(1)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 l 和摆球直径 D,则摆长 L 为 ;
(2)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 位置(选填“平衡位置”或“最高点”)时开始计时并
计数 1 次,测出经过该位置 N 次(约 60~ 100 次)的时间为 t,则周期 T 为 。
(3)甲同学利用所测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实验操作上可能出现的失误
是 ;
A.计算摆长时没有加上摆球半径B.选用摆球的质量偏大
C.在时间 t 内的 n 次全振动误记为 n+1 次
D.在时间 t 内的 n 次全振动误记为 n-1 次
(4)乙同学利用所测数据作出 T2—L 图线如图所示,由图线求出斜率为 k,则重力加速度 g
为 。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8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10 分)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的气缸竖直放置,活塞下方密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可沿气缸
无摩擦的滑动,其质量为 m,横截面积为 s,开始时相对气缸底部的高度为 h。将一个质量也为 m 的物
块放在活塞上,气体重新平衡后,活塞下降了h
4。外界大气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外界大气压强 P0(此过程环境温度保持不变) ;
(2)若缓慢提升环境温度,使活塞回到起始位置,气缸内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Q,则气缸内气体内能增加
了多少。16.(12 分)如图所示,平板车 A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与斜面底端的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
一小物块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物块滑上 A 车后恰好不从其右端滑出。已知斜面的倾角θ
=37°,物块与斜面、物块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0.5,物块与平板车的质量相等,平板车
长 L=1m,重力加速度 g=10 m/s2, sin370=0.6 , cos370=0.8,求:
(1)物块在斜上运动加速度α的大小;
(2)物块滑上小车时速度 vo 的大小:
(3)物块从静止释放到斜面底端的距离 S
17.(16 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轨道间距为 L,其上端接一阻值为 R 的
小灯泡 L(阻值 R 保持不变)。在水平虚线 L1、L2 间有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磁场区域的宽度为 d,导体棒 a 的质量为 m、电阻为 r,与导轨始终保持垂直并接触良好,设重力加速
度为 g。
(1)若导体棒 a 从图中 M 处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进入磁场时恰能匀速运动,求 M 点距离 L1 的高
度 h ;
(2)将导体棒 a 固定在 L2 处,若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小灯泡始终正常发光,其额定电压为 U,写出磁感
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令 t=0 时,B=B0) ;
(3)若导体棒 a 以大小为 v0 的初速度从 L2 处竖直向上运动,恰能到达 L1 处,求:此过程中小灯泡产生
的热量及导体棒 a 运动的时间。南平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物 理 试 题
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B B C B C C ACD BD CD AD
二、实验题(共 14 分,每空 2 分)
13(1)见图(2)AC
14(1) (2) 平衡位置 (3) AD (4)
三、计算题(15 题 10 分、16 题 12 分、17 题 16 分)
15 解:(1)初状态: ①(1 分)
末状态: ②(1 分)
由玻意耳定律: ③(2 分)
2
Dl +
1
2
−N
t
k
24π
s
mgPP += 01 ShV =1
s
mgPP 2
02 += ShV 4
3
2 =
2211 VPVP =
A
B解得: ④(1 分)
(2)缓慢加热等压膨胀,则: ⑤(2 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⑥(2 分)
解得: ⑦(1 分)
16 解:(1)物块在斜面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2 分)
解得: ②(2 分)
(2)物块滑上平板车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③(2 分)
④(2 分)
由③④解得: ⑤(1 分)
(3)物块在斜面上由运动学公式得:
⑥(2 分)
解得: ⑦(1 分)
17 解析:(1)导体棒 在磁场运动过程中小灯泡始终正常发光,则电流恒定,导体棒 在磁场中做
匀速直线运动,有:
①(1 分)
②(1 分)
③(1 分)
s
mgP 2
0=
shPW 4
1
2 ⋅−=
WQU +=∆
mghQU −=∆
mamgmg =− θµθ cossin
2/2 sma =
mvmv 20 =
mgLmvmv µ+⋅= 22
0 22
1
2
1
smv /520 =
asv 22
0 =
ms 5=
a a
BlvE =1
rR
EI +=1
lBImg 1=④(1 分)
由①②③④解得: ⑤(1 分)
(2)由题意可知:
⑥(1 分)
⑦(1 分)
由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得:
⑧(1 分)
又有: ⑨(1 分)
⑩
由以上各式解得: ⑪(1 分)
(3)导体棒向上运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⑫(1 分)
对小灯泡: ⑬(1 分)
由⑫⑬解得: ⑭(1 分)
对导体棒由动量定理得:
⑮(1 分)
⒃(1 分)
2
2
1 mvmgh =
44
22
2
)(
lB
rRgmh
+=
)(22 rRIE +=
RIU 2=
t
BldE ∆
∆=2
ktBB += 0
t
Bk ∆
∆=
tldR
rRUBB )(
0
++=
Qmgdmv +=2
02
1
QrR
RQL +=
)2
1( 2
0 mgdmvrR
RQL −+=
00 mvltIBmgt −=−−
rR
Bldq +=⑰
由⑮⑯⑰解得: ⑱(1 分)
tIq =
)(
22
0
rRmg
dlB
g
vt +−=南平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物理学科命题说明
一、命题意图
试卷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命制。
命题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积极导向作用和学科育人功能。试题内容立足学科基础,突出主
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结构合理,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知识的
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情境与设问新颖巧妙,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
能力和创新思维。注重导向性原则,对高二物理教与学有鲜明的导向性。
二、试卷特点
试卷结合我市教学实际,遵循立足基础、突出综合、适度创新、注重诊断的原则。试卷的分值
比例符合考查要求,难度合适,区分度较好,信度较高。试题科学、严谨,参考答案准确、规范,
评分细则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减小阅卷时可能产生的误差。试卷针对性强,可有效诊断高二物理教
学质量,发现教学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查缺补漏,进一步明确复习方向。试卷主要特点如下:
1.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试题通过合理选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
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科技的新成就,向往科学,追求科学,提高学生的
科学意识。
2. 突出基础,彰显概念,注重基本知识考查
试卷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为主线,注重对物理学科基本概念
和基本规律的考查,以高中物理学科的主干内容为基础设计试题,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是否有清晰、
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课程标准》的各个知识点。对基础和主干内容的着重考查有利于引导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避免超纲教、
超纲学。
3. 试卷结构合理,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试题命制建立在内容、能力和难度等试卷整体结构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整份试卷内容结构合理,
覆盖面大。试卷着重考查学生模型建构、逻辑推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等关键能力,应用数学方
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 抓常规,求创新,题目不偏不怪
考试着重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熟练程度,所以整套试题中立足常规题,但在设问上力求创
新,这将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
5. 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要求学生将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与新的情
境相结合完成实验,在较高的层次上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试题分析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红光的波长比紫光的波长长 B.增透膜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光只有粒子性,没有波动性 D.红光的光子能量比紫光的光子能量大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为选修 3-4 模块中电磁波谱及物理光学部分的相关内容,由电磁波谱相关知识点
可知:红光波长比紫光长,A 对,所以红光的光子能量比紫光的光子能量小,D 错。光具有波粒二象
性,C 错。增透膜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B 错。本题属于简单题。【教学建议】教学中应重视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的层面加以提升,
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与拓展,如增透膜的原理等。
2. 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 n=4 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出多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 n=2 能级
跃迁时释放的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多可放出 6 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其中有 3 种属于巴耳末系
B.放出的光子中波长最短的是 n=2 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
C.放出的光子可能使逸出功为 13eV 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用能量为 2.55eV 的光子照射处于 n=2 能级的氢原子,可以使它跃迁到 n=4 能级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群氢原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光子频率的数目 ,因此计算得到大
量处于 n=4 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放出 6 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其中跃迁到 能级
的只有两种即 4~2 和 3~2,A 错。放出的光子中波长最短的是 n=4 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B
错。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大值是 4~1 的能级跃迁,其值为 ,所以不
能使逸出功为 13eV 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C 错。氢原子从 2~-4 的能级跃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两个能
级的能级差,其值为 ,D 对。
【教学建议】本题以氢原子的能级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氢原子能级跃迁及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等基
础知识,侧重考查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会计算氢原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所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
会计算一群氢原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光子频率的数目,了解只有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的逸
出功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从玻
尔原子理论理解原子跃迁问题,理解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和逸出功等概念,会计算氢原子处于不
2
)1( −= nnN
2=n
evE 75.12)60.13(85.0 =−−−=∆
evE 55.2)40.3(85.0 =−−−=∆同能级发生跃迁时可能辐射几种不同频率的光,会通过比较光子的能量与金属逸出功的大小关系
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等等。
3. 如图所示,A、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 是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其直流电阻为 RL。当开关 S
闭合,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 S,发现 B 灯闪亮一下。则从断开开关 S 瞬间开始,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A 与 B 同时闪亮一下后逐渐熄灭
B.流过 B 灯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C.流过 A 灯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D.无法判断线圈的直流电阻 RL 和电阻 R 的大小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修 3-2 模块的断电自感现象。由题中所给断开开关 S 发现 B 灯闪亮一下,
可以判断线圈的直流电阻阻值 RL 小于电阻 R 的阻值,D 错。从断开开关 S 瞬间开始,流过 B 灯的
电流方向从左到右,发生了改变,流过 A 灯的电流方向不发生改变,B 对,C 错。断开开关时,A
灯不会发生闪亮,A 错。
【教学建议】教学首先应注重基础,教会学生看懂电路图,会判断电流方向,电流大小计算等
基本功,进而再提升引入自感现象产生的原理,通电自感以及断电自感的现象,特别是断电自
感中灯泡是否闪亮、电流方向是否改变这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难点,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使学
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以致用。
4.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增大得更快B.实际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C.一定量 100℃的水变成 100℃的水蒸气,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D.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密度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则气体的分子体积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选修 3-3 模块的相关知识点,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
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A 错。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气体分子的动能宏观上取
决于温度,分子势能是由于分子间引力与分子间距离共同决定,宏观上取决于气体的体积,B 对。
一定量 100℃的水变成 100℃的水蒸气,温度不变,其分子平均动能不变,C 错。若气体的摩尔质量
为 M,密度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则由每个气体分子占有的空间体积为 ,D 错。
【教学建议】学生的错误原因主要是学习选修 3-3 课本过程中重视不够,课时少,大量概念在学习
中一带而过,导致理解不足,甚至学过即忘。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基础,注意指导学生研读课
本,深刻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原子核的α衰变方程,放出的α射线有很强的穿透性
B.放射性元素钋的半衰期为 138 天,8 个钋原子核经 276 天,还剩 2 个钋原子核未衰变
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电子的动能减小,原
子总能量增大
D.设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 m1、m2、m3,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
的能量为(m1+m2-m3)c2
【答案】 C
ρ
A
M
Nρ
ρ
A
M
Nρ
HHeHHe 1
1
4
2
2
1
3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选修 3-5 模块中原子物理的相关知识点,核反应方程
为氢核聚变方程,A 错。放射性元素钋的半衰期为 138 天,指的是大量钋原子核发生衰变的统计规
律,对个别原子核的衰变不遵从这样的规律,B 错。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
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电子的动能减小,势能增大,其势能增加的比动能多,原子总能量增
大,C 对。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为 D 错。
【教学建议】本题的易错点为对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的理解,其衰变服从统计规律,对个别原子核
并不遵从这样的规律。难点为氢原子核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其动能、电势能及
总能量的变化,教学过程教师应注重规律的获得过程,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6. 如图所示,匝数 n=100 匝、面积 S=5 cm²的矩形闭合导线框 ABCD(内阻不计)处于磁感应强度
大小 T 的匀强磁场中,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 以角速度ω=100 rad/s 匀速转动,并与一
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入一只标有“2.5V,1.5W”的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不计线框
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B.流过线框的电流有效值为 A
C.以图示位置为计时起点,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为 V
D.如果在小灯泡两端再并联一盏相同的小灯泡,则两盏灯泡都变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小型发电机为载体,主要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交变电流的图象、峰值和有效
值,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率等基础知识。侧重考查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从题目中获取有效
信息,会计算电动势最大值、会理解中性面、会写出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会根据小灯泡正常发光
计算小灯泡的电流,以及线框的电流有效值,会计算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副线圈的匝数比,同时还
HHeHHe 1
1
4
2
2
1
3
2 +→+
2
321 )22( cmmm −+
2=B OO ′
2:1
3.0
)100cos(25 te =要掌握简单的电路动态问题的判断。
由 题 可 计 算 出 交 变 电 流 电 动 势 e 的 最 大 值 Em = 5 2 V , 感 应 电 动 势 的 表 达 式 为
V,C 错。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判断灯泡的电压的有效值为 2.5V,则理想变压器原
线圈、副线圈的匝数比可计算出为 ,A 错。小灯泡正常发光,其电流值为 0.6A,由匝数比
计算出流过线框的电流有效值为 A,B 对。在小灯泡两端再并联一盏相同的小灯泡,由于灯泡两
端电压不变,所以灯泡亮度不变,D 错。
【教学建议】教学应注重夯实基础,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正弦交变电流的
产生与描述,会分析电路。与交变电流有关的物理概念多,教学中要注意梳理清楚,如最大值、瞬
时值、有效值的含义、中性面的识别、瞬时值表达式书写,电压、电流与匝数比的关系,变压器电
路动态问题的判断等等,要能在有关问题的求解中灵活应用,并能在似是而非的问题中加以分析判
断。
第 7 题 如图所示,图甲是一列沿 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 P 的振动图
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简谐横波的波速为 20m/s
B.简谐横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
C.t=0.1s 时质点 Q 的加速度小于质点 P 的加速度
D.当质点 Q 处于波谷时,与其平衡位置相距 9 m 的质点一定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振动与波动图像为载体,考查内容涉及机械波的基本概念、波长、周期和
波速等,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推理能力。着重体现物理观念和科学推理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
查:要求考生理解波长、周期、波速振动规律等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能对简单的横波传播问题
进行分析和推理。
)100sin(25 te =
1:2
1
2
2
1
n
n
I
I =
3.0由图甲得波长为 4m,由图乙得周期为 0.4s,依据 可得波速为 10m/s.A 错;
由图可知 t=0 时质点 P 的振动方向沿 y 轴负方向.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B 错;
t=0.1s 时质点运动了四分之一周期,质点 Q 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小于质点 P 离开平衡位置的
位移,故质点的加速度 Q 的加速度小于质点 P 的加速度,C 正确;
当质点 Q 处于波谷时,与其平衡位置相距 9 m 的质点与 Q 相距 ,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教学建议】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波的概念理解不清,不能从两种图像中找到波长与周期的信
息。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基础,重视指导学生研读课本,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内涵。
第 8 题 质量为 m 的物体以速度 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落回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在此过程
中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 )
A.整个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 0
B.整个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
C.上升过程中动量的变化率大于下落过程中动量的变化率
D.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冲量与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冲量大小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竖直上抛为载体,主要考查动量、冲量、动量变化率等基础知识。侧重考
查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获取信息,在考虑阻力的情况下,上升与下降过程的加速度不同。上升的
加速度大于下降的加速度,可分析出上升时间更短。
整个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不为 0,A 错;
V T
λ=
12 4
λ
0v 08.0 v
02.0 mv整个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 。B 错;
动量的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故上升过程中动量的变化率大于下落过程中动量的变化率,
C 正确;
上升过程时间小于下落过程,故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冲量小于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冲量,D
错。
【教学建议】教学应注重夯实基础,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动量、动量
定理、冲量等概念,会分析上抛运动。与动量的物理概念多,教学中要注意厘清,如变化率、变化
量的含义,要能在有关问题的求解中灵活应用,并能在似是而非的问题中加以分析判断。
第 9 题 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振源 S1 和 S2 做简谐运动,向四周分别发出两列振幅均为 A 的简谐横波,
在同一区域传播,形成如图所示稳定的干涉图样。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N 点为波
峰与波谷相遇点,M 点为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振源 S1 和 S2 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
B.M 点为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 A
C.N 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D.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N 两点竖直高度差为 0
【答案】ACD
【试题分析】本题以水面干涉波纹为背景,考查波的干涉现象,侧重考查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
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运用波的叠加知识,分析振动的加强与减弱。理解和运用加强区
减弱区的概念分析波的干涉
因为振源 S1 和 S2 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为相干波源,故两个振源 S1 和 S2 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A
正确;
01. 8mvM 点为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 2A,故 B 错误;
两列简谐横波振幅均为 A,且 N 点为振动的减弱点,故 N 点为终处在平衡位置,C 正确;
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N 两点均处在平衡位置,故竖直高度差为 0,D 正确。
【教学建议】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振动分析和波动分析,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利用图象进
行分析推理的训练,引导学生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学会关注图象的差异点,能结合振动规律判
断图象的特征。
第 10 题 如图所示,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宽度为 2l 的匀强磁场区域。由均匀
导线制成的单匝正方形线框 abcd,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以恒定的速度 v 沿垂直磁场方向向右运动,
运动中线框 ab 边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线框边长为 l,线框的总电阻为 R。当 ab 边刚进入至 cd
边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边刚进入磁场时,ab 间的电压为
B.ab 边刚离开磁场时,ab 间的电压为
C.整个过程中水平拉力所做的功为
D.ab 边刚进入磁场时,水平拉力的功率为
【答案】 BD
【试题分析】本题以线框穿过有界磁场为背景,考查电磁感应的有关知识,涉及法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功、功率等概念和规律。侧重考查推理能力,要求考生对电磁感应现
象中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有清楚的认识。着重体现物理观念和科学推理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要求考生具备清晰的关于电磁感应的物理观念;能用相关知识对线框穿过有界磁场这种常见的物理
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计算电磁感应中的电动势、焦耳热和电荷量。
Blv
Blv4
1
R
vlB 32
R
vlB 22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ab 变离开时 ab 边只是外电路的一部分,
选项 B 正确;由于磁场区域宽度是线框宽度的两倍故全程均有恒定电流和恒定的外力大小,选项 D
正确。
ab 边刚进入磁场时,ab 间的电压为 ,A 错误;
ab 边刚离开磁场时,ab 间的电压为 ,B 正确;
整个过程中水平拉力所做的功为 ,C 错误;
ab 边刚进入磁场时,水平拉力的功率为 ,D 正确。
【教学建议】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透彻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导学
生注意审题,抓住线框进入磁场和穿出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要结合本题拓展分析动生
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电磁感应与电路、动力学、能量等的综合问题,并加以训练,还应进一步分
析如速度-时间、速度-位移等图象的特征,以及线框受外力做匀速运动问题的探讨。
第 11 题 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示意图。发电机输出的功率为 P,升压变压器副线圈的电压
为 ,输电线上的总电阻为 R,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为
B.输电的效率为
C.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
D.降压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为
3
4 Bl v
Blv4
1
2 32B l v
R
R
vlB 222
1U
1U
R
%100
2
1 ×
PR
U
R
U
PP 2
1
2
−
RU
PU
1
1 −【答案】 CD
【试题分析】本题以远距离输电为载体,主要考查远距离输电、电功率、理想变压器等知识,
侧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着重体现物理观念和科学推理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考生具备清晰、
系统的能量观念;能用理想变压器关系等物理知识对综合性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不包括线路上的损耗,故 CD 选项正确。
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为 ,A 错;
输电的效率为 ,B 错误;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 ,C 正确
降压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为
【教学建议】本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将升压和降压变压器两端的电压关系区分清楚,并且将各种
决定关系分析清楚。
第 12 题 如图所示,某容器中密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 A 沿直线变化到状态 B,再沿直线
变化到状态 C。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 的过程中一定吸收热量
B.气体在 A、B、C 三个状态中的温度之比是 1:1:4
C.状态 A 气体的内能比状态 B 气体的内能大
D.状 态 B 变 化 到 状 态 C 的 过 程 中 容 器 壁 单 位 面 积 单 位 时 间 内 受 到 气 体
分 子 撞 击 的 次 数 变多
【答案】 AD
1
P
U
2
1
(1 ) 100%PR
U
− ×
R
U
PP 2
1
2
−
RU
PU
1
1 −【试题分析】本题以与“P-V”图线为载体,考查内容涉及热力学定律、气体实验定律、压强的
微观解释。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渗透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着重体现核心素
养物理观念的考查:要求考生了解热学的相关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能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释相
关自然现象。
状态 A 与状态 B 的温度相同,气体的内能相同,而此过程气体对外做功,故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
的过程中一定吸收热量。A 正确,C 错误;
由气态方程可得,气体在 A、B、C 三个状态中的温度之比是 3:3:2,B 错误;
状态 B 变化到状态 C 的过程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变多,D
正确。
【教学建议】利用图像描述理想气体的变化过程是重要知识点,由于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
较高的学科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构建正确
的物理模型,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意题型规范训练,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学会确定气体的各个状态参量,通过过程分析以寻找临界条件,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问题。
第 13 题.(4 分) 为了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图中给出了必备的实验仪器。
(1)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 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后,在闭合开关时,灵敏电流 计
的指针向左发生偏转。则以下过程中能使灵敏电流计
的指针向右发生偏转的是 。
A.断开开关时
B.闭合开关后,螺线管 A 插入螺线管 B 的过程中
C.闭合开关后,螺线管 A 放在螺线管 B 中不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迅速向左滑动的过程中
D.闭合开关后,螺线管 A 放在螺线管 B 中不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迅速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答案】(1)见图(2)AC
【试题分析】本题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为背景,着重考查考生实验电路的连接与电磁
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探究,着重体现物理观念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教学建议】明确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原理,掌握实验电路。学会利用观察到的现象利用所
学知识加以推理得出结论。
第 14 题.(10 分)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改变摆长多次测量得到多组周期 T 和摆长
L 的值。
(1) 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 l 和摆球直径 D,则摆长 L 为 ;
(2) 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 位置(选填“平衡位置”或“最高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 1 次,
测出经过该位置 N 次(约 60~100 次)的时间为 t,则周期 T 为_______;
(3) 甲同学利用所测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结果比真实值偏
小,实验操作上可能出现的失误是 ;
A.计算摆长时没有加上摆球半径
B.选用摆球的质量偏大
C.在时间 t 内的 n 次全振动误记为 n+1 次
D.在时间 t 内的 n 次全振动误记为 n-1 次
A
B(4) 乙同学利用所测数据作出 T2—L 图线如图所示,由图线求出斜率为 k,则重力加速度 g
为 。
【答案】14(1) (2) 平衡位置 (3) AD (4)
【试题分析】本题以“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为背景,涉及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误
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的方法,要求考生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正确进行操作,能正确利用图像处理
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着重体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解释和交流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能对实
验的结果进行反思,分析实验误差。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原理,注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利用图线
的斜率与截距列方程求解。
15.(10 分)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的气缸竖直放置,活塞下方密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可沿
气缸无摩擦的滑动,其质量为 m,横截面积为 S,开始时相对气缸底部的高度
为 。将一个质量也为m的物块放在活塞上,气体重新平衡后,活塞下降了 。
外界大气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 。求:
(1)外界大气压强 (此过程环境温度保持不变);
(2)若缓慢提升环境温度,使活塞回到起始位置,气缸内气体吸收的热量为 Q,则气缸内气体内
能增加了多少。
答案:(1)
(2)
【试题分析】本题以活塞密闭气体为背景,涉及气体压强的计算、理想气体实验定律、气体做
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等知识,着重考查考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
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着重物
理观念和科学推理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考生具备清晰的关于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
2
Dl +
1
2
−N
t
k
24π
h 4
h
g
0P
s
mgP 2
0= mghQU −=∆律、力和平衡、功能关系等物理观念;能对理想气体在不同状态下和压强、体积、温度进行分析和
推理,综合应用相关物理知识计算大气压强和内能的变化。
第(1)问通过气体压强的计算及分析不同状态下气体的三个参量,再利用气体实验定律进行计
算求解外界大气压强;
第(2)问先利用气体做功特点求解 W,再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内能的增量。
【教学建议】模型建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根据物理事实、条件把实
际情景转化成物理模型。正确地表达推理过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养成规
范表达的习惯,做到研究对象、过程明确,规律、公式选择有依据。
16.(12 分)如图所示,平板车 A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与斜面底端的一段小圆弧水平
相切。一小物块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物块滑上 A 车后恰好不从其右端滑出。已知斜面的
倾角 ,物块与斜面、物块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 ,物块与平板车的质量相
等,平板车长 L=1m,重力加速度 , 。求:
(1)物块在斜上运动加速度 a 的大小;
(2)物块滑上小车时速度 v0 的大小;
(3)物块从静止释放到斜面底端的距离 。
【答案】(1) (2)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以斜面、“板块模型”问题为背景,考查内容涉及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
成与分解、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
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
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
正确的结论。着重体现物理观念、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考
037=θ 5.0=µ
2/10 smg = 8.037cos6.037sin 00 == ,
s
2/2 sma = smv /520 = ms 5=生具备清晰、系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能结合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对物块滑上平板上
这一综合性的实际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第(1)问,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货物斜坡下滑的加速度。
第(2)问,从物块在平板车 A 上的运动情景入手,构建“板块模型”,然后综合应用动量守恒
定律、功能关系或者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找到货物滑上 A 车后恰好不从其右
端滑出时物块滑上平板车的初速度。
第(3)问,应用运动学公式求解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位移。
【教学建议】 分析综合能力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能力。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典型
问题,从典型问题的解决入手,进行拓展和演绎,采用一题多变的方法,促进学生融会贯通,举一
反三。如本题就是斜面上物体运动模型和“板块模型”组合而成。“板块模型”解决的关键是分清研
究对象和研究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力、时间、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选用相应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
律列出相关方程,再加上力、时间、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的方程,得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由于
地面光滑也可以用动量守恒、功能关系求解。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
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能力。
17.(16 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轨道间距为 ,
其上端接一阻值为 的小灯泡 (R 阻值保持不变)。在水平虚线 、 间有
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磁场区域的宽度为 ,导体棒 的质量为 m、电
阻为 ,与导轨始终保持垂直并接触良好,设重力加速度为 g。
(1)若导体棒 从图中 M 处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进入磁场时恰能匀速运动,求 M 点距离 的
高度 ;
(2)若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将导体棒 固定在 处,小灯泡始终正常发光,其额定电压为 ,
写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令 时, );
l
R L 1L 2L
B d a
r
a 1L
h
a 2L U
0=t 0BB =(3)若导体棒 以大小为 的初速度从 处竖直向上运动,恰能到达 处,求:此过程中小灯
泡产生的热量及导体棒 运动的时间。
【答案】(1) (2)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以杆阻模型问题为背景,考查内容涉及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电路分析、
欧姆定律、电热分配、功能关系、动量定理等物理规律,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
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
过程和物理情境,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
的结论。着重体现物理观念、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等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考生具
备清晰电路分析能力,熟练掌握电热分配关系、能量观念、动量观点、动生、感生电动势的计算、
欧姆定律等知识;能结合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第(1)问,应用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动力学方法或功能关系求解导体棒下落的高
度。
第(2)问,考查的是感生电动势、欧姆定律及电路问题,利用相关知识写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
变化的函数表达式。
第(3)问,先运用能量观点及热量分配规律求解小灯泡产生的热量,再利用动量定理求解导体
棒运动的时间。
【教学建议】 分析综合能力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能力。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典型
问题,从典型问题的解决入手,进行拓展和演绎。本题主要以杆阻模型问题为背景,考查内容涉及
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电路分析、欧姆定律、电热分配、功能关系、动量定理等物理规律。杆阻模
型是一个大综合问题,要求考生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决物理问题
的重要能力。
a 0v 2L 1L
a
44
22
2
)(
lB
rRgmh
+= tldR
rRUBB )(
0
++=
)(
22
0
rRmg
dlB
g
v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