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9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2020 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 月选考)·18)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 De(褐色)、Df(灰色)、
d(白色)控制,其中 De 和 Df 分别对 d 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 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两种
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 DedHh 和 DfdHh 的雌雄个体交配。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若 De 对 Df 共显性、H 对 h 完全显性,则 F1 有 6 种表现型
B.若 De 对 Df 共显性、H 对 h 不完全显性,则 F1 有 12 种表现型
C.若 De 对 Df 不完全显性、H 对 h 完全显性,则 F1 有 9 种表现型
D.若 De 对 Df 完全显性、H 对 h 不完全显性,则 F1 有 8 种表现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
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
型。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 F1 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不完全
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 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
杂交后,F1 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即外显率为 100%。
【详解】
A、若 De 对 Df 共显性,H 对 h 完全显性,基因型为 DedHh 和 DfdHh 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 DeDf、
Ded、Dfd 和 dd 四种,表现型 4 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 HH、Hh 和 hh 三种,表现型 2 种,则 F1 有 4×2=8
种表现型,A 错误;
B、若 De 对 Df 共显性,H 对 h 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 DedHh 和 DfdHh 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
则 DeDf、 Ded、Dfd 和 dd 四种,表现型 4 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 HH、Hh 和 hh 三种,表现型 3 种,则 F1
有 4×3=12 种表现型,B 正确;
C、若 De 对 Df 不完全显性,H 对 h 完全显性,基因型为 DedHh 和 DfdHh 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
有则 DeDf、 Ded、Dfd 和 dd 四种,表现型 4 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 HH、Hh 和 hh 三种,表现型 2 种,则
F1 有 4×2=8 种表现型,C 错误;
D、若 De 对 Df 完全显性,H 对 h 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 DedHh 和 DfdHh 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
有则 DeDf、 Ded、Dfd 和 dd 四种,表现型 3 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 HH、Hh 和 hh 三种,表现型 3 种,则
F1 有 3×3=9 种表现型,D 错误。
故选 B。
故选 B。
2.(2020 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 月选考)·23)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 R,通过诱变等技
术获得 3 个无成分 R 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 均无成分 R。然后选其中
一组杂交的 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 3 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株数)
Ⅰ F1×甲 有(199),无(602)
Ⅱ F1×乙 有(101),无(699)
Ⅲ F1×丙 无(795)
注:“有”表示有成分 R,“无”表示无成分 R
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 R 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 R 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 R 植株所占比例
为( )
A.21/32 B.9/16 C.3/8 D.3/4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表现为有成分 R,又知无成分 R 的纯合子甲、乙、丙之间相互杂
交,其中一组杂交的 F1 基因型为 AaBbCc 且无成分 R,推测同时含有 A、B 基因才表现为有成分 R,C 基
因的存在可能抑制 A、B 基因的表达,即基因型为 A_B_cc 的个体表现为有成分 R,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无
成分 R。根据 F1 与甲杂交,后代有成分 R:无成分 R≈1:3,有成分 R 所占比例为 1/4,可以将 1/4 分解为 1/2×1
/2,则可推知甲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cc 或 aaBBcc;F1 与乙杂交,后代有成分 R:无成分 R≈1:7,可以将
1/4 分解为 1/2×1/2×1/2,则可推知乙的基因型为 aabbcc;F1 与丙杂交,后代均无成分 R,可推知丙的基因
型可能为 AABBCC 或 AAbbCC 或 aaBBCC。
【详解】
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 R 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 和 AaBbcc,比例为 1:1,或(基因型为 AaBBcc 和
AaBbcc,比例为 1:1,)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 R 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故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 R 植株与
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 R 植株相互杂交,后代中有成分 R 所占比例为:1/2×1×3/4×1+1/2×3/4×3/4×1=21/32,A
正确。
故选 A。
3.(2020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32)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 个性状的
基因分别用 A/a、B/b、D/d 表示,且位于 3 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 4 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
(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
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 8 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 3 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 X 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 3∶1、叶
色的分离比为 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 1∶1,则植株 X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板叶、紫叶、抗病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3)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
(4)AaBbd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 AABB
DD,丙为隐性纯合子 aabbdd;乙板叶绿叶抗病与丁花叶紫叶感病杂交,后代出现 8 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1:1:1:1:1:1:1:1,可推测三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
【详解】
(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
甲为显性纯合子 AABBDD。
(2)已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再根据甲乙丙丁的表现型和杂交结果可推知,甲、乙、丙、丁的
基因型分别为 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3)若丙 aabbdd 和丁 aaBbdd 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bbdd(花叶绿叶
感病)和 aaBbdd(花叶紫叶感病)。
(4)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 3:1,测交比为 1:1,故,X 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 3:1,则为 Aa×Aa
杂交,叶色分离比为 1:1,则为 Bb×bb 杂交,能否抗病分离比为 1:1,则为 Dd×dd 杂交,由于乙的基因
型为 AabbDd,可知 X 的基因型为 AaBbdd。
【点睛】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
实质及相关分离比,并能灵活运用解题。
4.(2020 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2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
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 2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 Ts 突变为 ts,Ts 对 ts 为完全显性。
将抗玉米螟的基因 A 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 A 基因插入的位置
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 A 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品系 M(TsTs)×甲(Atsts)→F1 中抗螟∶非抗螟约为 1∶1
实验二:品系 M(TsTs)×乙(Atsts)→F1 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 1∶1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 F1 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 (填:
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 F1 抗螟植株自交,F2 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 2∶1∶1。由此
可知,甲中转入的 A 基因与 ts 基因___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 中抗螟雌株
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若将 F2 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_。
(3)选取实验二的 F1 抗螟矮株自交,F2 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
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 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 A 基因_____________ (填:位于或不位于)
2 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 F2 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 A 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
外,还对 F1 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F2 抗螟矮株中 ts
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 F2 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
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答案】(1)甲 雌雄同株
(2)是 AAtsts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
(3)不位于 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 A 基因不位于 Ts、ts 基因所在的 2 号染色体
上 含 A 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1/2 1/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基因 Ts 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当基因突变为 ts 后表现为雌株,玉米雌雄同株 M 的基因
型为 TsTs,则实验中品系 M 作为父本,品系甲和乙的基因型为 tsts,则作为母本。由于基因 A 只有一个插
入到玉米植株中,因此该玉米相当于杂合子,可以看做为 AO,没有插入基因 A 的植株基因型看做为 OO,
则分析实验如下:
实验一:品系 M(OOTsTs)×甲(AOtsts)→F1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 1:OOTsts 非抗螟雌雄同株 1;让 F1AO
Tsts 抗螟雌雄同株自交,若基因 A 插入到 ts 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上,则 F1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产生的配子
为 Ats、OTs,那么后代为 1AAtsts 抗螟雌株:2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 非抗螟雌雄同株,该假设
与题意相符合,因此说明实验一中基因 A 与基因 ts 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
实验二:品系 M(OOTsTs)×乙(AOtsts)→F1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矮株 1:OOTsts 非抗螟雌雄同株正常
株高 1,选取 F1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矮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
非抗螟雌株=3:1:3:1,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抗螟:非抗螟=1:1,说明抗螟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
自由组合现象,说明基因 A 与基因 ts 没有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 A 与基因 ts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但是抗螟:非抗螟=1:1 不符合理论结果 3:1,说明
有致死情况出现。
【详解】
(1)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一中玉米雌雄同株 M 的基因型为 TsTs,为雌雄同株,而甲品系的基
因型为 tsts,为雌株,只能做母本,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 F1 的 OOTsts 非抗螟植株基因型为
OOTsts,因此为雌雄同株。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一的 F1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自交,后代 F2 为 1AAtsts 抗螟雌株:2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 非抗螟雌雄同株,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结果,说明实验一中基因 A 与基因 ts 插入
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后代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为 AAtsts,将 F2 中 AAtsts 抗螟雌株与 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
进行杂交,AAtsts 抗螟雌株只产生一种配子 Ats,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作为父本产生两种配子,即 Ats、
OTs,则后代为 AAtsts 抗螟雌株: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1:1。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选取 F1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矮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抗
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3:1:3:1,其中雌雄同株:雌株=1:1,抗螟:非抗螟=1:1,说明
抗螟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故乙中基因 A 不位于基因 ts 的 2 号染色体上,且 F2 中抗螟矮
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说明 A 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影响了 F1 的繁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
二的 F1 中,后代 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矮株:OOTsts 非抗螟雌雄同株正常株高=1:1,则说明含 A 基因的卵
细胞发育正常,而 F2 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故推测最可能是 F1 产生的含基因 A 的雄配子不育
导致后代中雄配子只产生了 OTs 和 Ots 两种,才导致 F2 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的现象。根据以
上分析可知,实验二的 F2 中雌雄同株:雌株=3:1,故 F2 中抗螟矮植株中 ts 的基因频率不变,仍然为 1/2;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2 中抗螟矮株的基因型雌雄同株为 1/3AOTsTs、2/3AOTsts,雌株基因型为 AOtsts,由
于 F1 含基因 A 的雄配子不育,则 1/3AOTsTs、2/3AOTsts 产生的雄配子为 2/3OTs、1/3Ots,AOtsts 产生的
雌配子为 1/2Ats、1/2Ots,故雌株上收获的籽粒发育成的后代中抗螟矮植株雌株 AOtsts 所占比例为 1/2×1/3=
1/6。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常
见的分离比,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条件和比例推
导导致后代比例异常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能够利用配子法计算相关个体的比例,这是突破该题
的重点。
5.(2019 全国卷Ⅰ·32)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
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 中翅外展正常眼个
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
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
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 F1,
F1 相互交配得到 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 F1 表现型是____________
_____,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
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 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16 紫眼基因
(2)0 1/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 X 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
于 3 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 染色体、2 号及 3 号染色体上
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1)根据题意并结合图示可知,翅外展基因和粗糙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二者
杂交的 F1 基因型为:DPdpRUru,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 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 dpdpRU_ _出现的概率
为:1/4×3/4=3/16。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图中翅外展基因与紫眼基
因均位于 2 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野生型即直
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 和 XSNWY,
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 0。若进行反交,则亲本为:焦刚毛白眼雌果蝇 XsnwXsnw 和直刚毛
红眼纯合雄果蝇 XSNWY,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雄性均为焦刚毛白眼(XsnwY)。
故子代出现白眼即 XsnwY 的概率为 1/2。(3)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
檀体的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
基因型为: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XW,F1 中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
为 EeXWXw,EeXWY,表现型均为红眼灰体。故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 F1 中雌雄果蝇均表现
为红眼灰体,F2 中红眼灰体 E_XW_:红眼黑檀体 eeXW_∶白眼灰体 E-XwY∶白眼黑檀体 eeXwY =9∶3∶
3∶1。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
性状,F1 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XWXw,XWY,F2 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
1∶1,即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
6.(2019全国卷II·32)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
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
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
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
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
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1)绿色 aabb
(2)AaBb 4
(3)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
【解析】依题意: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 aabb。实验①的子
代都是绿叶,说明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 性状分离,说明乙植株产
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并结合实验①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 aabb,紫叶为 A_B_、
A_bb 和 aaB_。(1)依题意可知: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绿叶甘蓝甲植株
自交,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绿叶甘蓝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
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说明紫叶甘蓝乙植株为双杂合子,进而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①
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子代
中有四种基因型,即 AaBb、Aabb、aaBb 和 aabb。(3)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
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
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 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
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AAbb、aaBB。若杂交子代
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 9∶3∶3∶1 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
代的基因型均为 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7.(2019江苏卷·32)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
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
基因组成 A_B_ A_bb、aaB_ aabb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 F1 均表现为红毛,F1 雌雄交配产生 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F1 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
③F2 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 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F2 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
为___________。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 I、i,I 基因对 A 和 B 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 基因不抑制,
如 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 IiAaBb 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
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答案】(1)4
(2)①AAbb 和 aaBB ②红毛∶棕毛∶白毛=1∶2∶1 ③4 ④1/3 1/9
(3)9/64 49/64
【解析】由题意: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
个体相互交配,后代 A_B_∶A_bb∶aaB_∶aabb=9∶3∶3∶1,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以及 9∶3∶3∶1 变型的应用。(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 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
型有:AAbb、Aabb、aaBB、aaBb 4 种。(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 均为红毛猪,红毛猪 基
因组成为 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F1 红毛猪的基因型为 AaBb。②F1
测交,即 AaBb 与 aabb 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
格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③F1 红毛猪的基因型为 AaBb,F1 雌
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 F2,F2 的基因型有:A_B_、A_bb、aaB_、aabb,其中纯合子有:AABB、AAbb、
aaBB 、 aabb , 能 产 生 棕 色 猪 ( A_bb 、 aaB_ ) 的 基 因 型 组 合 有 : AAbb×AAbb 、 aaBB×aaBB 、
AAbb×aabb、aaBB×aabb 共 4 种。④F2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_B_∶A_bb∶aaB_∶aabb=9∶3∶3∶1,
棕毛猪 A_bb、
aaB_所占比例为 6/16,其中纯合子为 AAbb、aaBB,所占比例为 2/16,故 F2 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所占
的比例为 2/6,即 1/3。F2 的棕毛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 1/6AAbb、2/6Aabb、1/6aaBB、2/6aaBb。棕
毛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毛个体(aabb)的杂交组合及概率为:2/6Aabb×2/6Aabb+2/6aaBb×2/6aaBb
+2/6Aabb×2/6aaBb×2=1/3×1/3×1/4+1/3×1/3×1/4+1/3×1/3×1/2×1/2×2=1/9。(3)若另一对
染色体上的 I 基因对 A 和 B 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只要有 I 基因,不管有没有 A 或 B 基因都表现为
白色,基因型为 IiAaBb 个体雌雄交配,后代中红毛个体即基因型为 ii A_B_的个体。把 Ii 和 AaBb 分
开来做,Ii×Ii 后代有 3/4I _和 1/4ii,AaBb×AaBb 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_B_∶A_bb∶aaB_∶aabb=9∶
3∶3∶1。故子代中红毛个体(ii A_B_)的比例为 1/4×9/16=9/64,棕毛个体(ii A_bb、iiaaB_)所占
比例为 1/4×6/16=6/64,白毛个体所占比例为:1-9/64-6/64=49/64。
8.(2019 浙江 4 月选考·31)某种昆虫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 和 B、
的
b 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F1 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是______。
(3)以杂交组合丙 F1 中的白眼雄性个体与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进行杂交,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
程。
【答案】(1)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杂交组合甲的亲本均为野生型,F1 中雌性个体均为野生型,
而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朱红眼
(2)BbXAXa BbXAY 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白色
(3)如图
【解析】根据杂交组合甲分析可得,等位基因 A、a 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杂交组合乙分析可得,等
位基因 B、b 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结合杂交组合甲、乙、丙分析可知,白眼雄性个体是由于两对等
位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1)分析杂交组合甲可得,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受到性别影响,
两个野生型亲本杂交,得到全是野生型的雌性后代和既有野生型又有朱红眼雄性后代,故野生型和朱
红眼的遗传方式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析可得 A、a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后代中雌性无朱
红眼,雄性有朱红眼,所以亲本基因型为 XAXa 和 XAY,B、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出现野生
型∶棕眼=3∶1,故亲本基因型为 Bb 和 Bb,因此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AXa 和 BbXAY;F1
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可以发现是由于 A、a 基因和 B、b 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3)由于杂
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AXa 和 BbXAY,故杂交组合丙 F1 中的白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bbXaY,
可产生的配子为 bXa 和 bY,比例为 1∶1;由于 B、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丙组 F1 中出现棕眼个体且
没有朱红眼个体,故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AXA 可产生的配子为 BXA 和 bXA,比例
为 1∶1;因此可获得后代基因型有 BbXAXa、bbXAXa、BbXAY 和 bbXAY,且比例满足 1∶1∶1∶1,
故遗传图解如下:
9.(2018 天津卷·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 AaXBY 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
出现一个 AAXBXb 类型的变异组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 DNA 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 和 a 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D
【解析】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复
制,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 AAaaXBXBYY,而基因型为 AAXBXb 的细胞基因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
的一半,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 错误;
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 DNA 复制(核 DNA 加倍)和减一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 DNA
减半),该细胞内 DNA 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 错误;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 与 a 随同源染色体的
分开而分离,C 错误;该细胞的亲本 AaXBY 没有无节律的基因,而该细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
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 正确。
10.(2018 全国Ⅰ卷·32)果蝇体细胞有 4 对染色体,其中 2、3、4 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
状的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
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 雌 9∶3∶3∶1
1/2 有眼
1/2 雄 9∶3∶3∶1
1/2 雌 9∶3∶3∶1
1/2 无眼
1/2 雄 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 X 染
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
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
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
体果蝇杂交,F1 相互交配后,F2 中雌雄均有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 3/6
4 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答案】(1)不能 无眼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
分离
(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位显性性状;若子代全
部为无眼,则无眼位隐性性状
(3)8 隐性
【解析】(1)分析题干可知,两亲本分别为无眼和有眼,且子代中有眼:无眼=1:1,且与性别无关联,
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
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有眼为显性(用基因 E 表示),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XeXe 和 XEY,子代的基因
型为 XEXe 和 XeY,表现为有眼为雌性,无眼为雄性,子代雌雄个体中没有同时出现有眼与无眼的性状,
不符合题意,因此显性性状是无眼。(2)要通过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
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选择表中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无眼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若无眼为显性性状,
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则该杂交子代中无眼:有眼=3:1;若无眼为隐性性状,
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隐性纯合子,则该杂交子代全部为无眼。(3)表格中灰体长翅:
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 A 表示)和长翅(用
基因 B 表示),有眼和无眼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 C 或 c 表示),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
残翅无眼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 AABB 和 aabb,可推出 F1 的基因型为 AaBbCc,F1 个体间相互交配,
F2 的表现型为 2×2×2=8 种。F2 中黑檀体(Aa×Aa=1/4)长翅(Bb×Bb=3/4)无眼所占比例为 3/64
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 1/4,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11.(2018 全国Ⅲ卷·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
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
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 表现型 F2 表现型及个体数
红二×黄多 红二 450 红二、160 红多、150 黄二、50 黄多
甲
红多×黄二 红二 460 红二、150 红多、160 黄二、50 黄多
圆单×长复 圆单 660 圆单、90 圆复、90 长单、160 长复
乙
圆复×长单 圆单 510 圆单、240 圆复、240 长单、10 长复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
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 F1 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
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F2 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 9∶3∶3∶1 一对 F2 中
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 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 9∶3∶3∶1
(2)1∶1∶1∶1
【解析】(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故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
知 F1 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 F2 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 9:3:3: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
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的 F1 的圆果、单一花序均为显性性状,F2 中第一组:圆:长=
( 660+90 ) : ( 90+160 ) =3:1 、 单 : 复 = ( 660+90 ) : ( 90+160 ) =3:1 ; 第 二 组 : 圆 : 长 =
(510+240):(240+10)=3:1、单:复=(510+240):(240+10)=3: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
不是 9:3:3:1,说明控制每一
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表中乙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 F1 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 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
9:3:3:1,说明 F1 产生的四种配子不是 1:1:1:1,所以用两个 F1 分别与“长复”双隐性个体测交,就不会
出现 1:1:1:1 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