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1 反弹琵琶 巧解新声
——议论文如何做到观点独到
时评典范
代沟,不填也罢
禾米
不知从何时起,“代沟”人们议论的话题。一时间“互相理解、信任、默契”成了两代人追求的目标,
无数不同的家庭,似乎有相同的使命——“填代沟”!
代沟,非填不可吗?
要回答问题,必须先看看“代沟”是什么。它主要是两代甚至几代人由于时代、生活环境、所受教育
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造成的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各方面的看法不同。
代沟必须被填平,得说出它的不合理性才行。它的不合理性在哪里?在于两代人的意见不合吗?只要
略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社会的进步,是通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来实现的;而人类的认识
和能力的进步,正是因为每一代人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先人。两代人对客观世界看法有差异,这本是天经
地义的。
假如现在的社会,几代人想法如出一辙,默契无比,根本无“代沟”可言,那倒真不是好事情。不说
远的,假设近两百年前,几代人“同心同德”,则饱学之士固然摇着脑后的辫子陶醉在普天下的“理解与
信任”中;小姑娘亦是踌躇满志,因为裹了那样小的脚,连阴沟都跨不过,望见“代沟”更是要发晕了。
不知那些热心于填代沟者可乐意去过那种日子呢?
再者说,填代沟,怎么填?只有三种方法,要么老一辈向小一辈“妥协”,要么小一辈向老一辈“投
降”,再两边一起开步走,来个“胜利会师”,握手言和。这容易办到吗?两代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自己
的价值观念,自己的看法,你想把它们拼命揉合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愿接受别人强加的思想。而且,就
算揉合在一起,又有什么用呢?牺牲家庭内部的“争鸣”气氛,去换取所谓的“了解、一致”,这必要不
必要?巴金名著《家》中的那个家,是毫无疑问有着宽深的“代沟”,并且高老太爷和觉慧这“代沟”两
边的代表,是绝不妥协的。而高觉新,正是为了家庭的“理解、融洽”而充当了“填沟人”。他填进去的
是什么?是他的青春、他的前途、甚至于他的妻子!而他所换来的,终究只是家庭最后的破裂。“代沟”这
个社会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那么,不填又怎么样?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有勇气、有胆量,面对“代沟”的存在说一声:“不填,又怎么样!”
“代沟”是普遍的,对于一定的家庭,不可能在所有观点上都相同,因此它的纯属正常。所以,遇到
实际问题,家庭成员可以讨论决定。一般的问题则不必强求一致,你上你的班,我上我的学,让时间来证
明究竟谁对谁错。
地球诞生亿万年,至今仍在活跃地运动着。地壳的运动使这星球上有高山,也有深谷,还有沙漠。它
在变化,也在成熟。没有人想去把地球上的高山削低、深谷填平。高低起伏,原是大地本色。沟壑纵横,
岂不也正是人生本色?
既然如此,那么——代沟,不填也罢!
技法获取
这是一篇反弹琵琶的成功之作。所谓反弹琵琶,也称逆向思维,它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
对人们普通认可的道理或结论进行反向思考,从而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
一、颠覆传统,反向立论。
代沟历来是备受指责的消极现象,但是本文的作者告诉我们“代沟,不填也罢”,这是对传统观点和
观念的颠覆。反弹琵琶本质上就是对传统观点和观念的颠覆,作文要有新意,不人云亦云,就是要在立意
上逆常规,逆常理,反向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这个世界是勤劳者的世界,可是马云
逆向思维,反弹瑟瑟,大胆地提出“这个世界是懒人的世界”,观点新颖独特,令人眼前一亮。“班门弄
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但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
不但新颖,而且意义更为深刻。
二、责难旧说,以破促立。
文章在提出“代沟”的话题以后,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代沟,非填不可吗?”作者指出:代沟必须
被填平,得说出它的不合理性才行;两代人对客观世界看法有差异,这本是天经地义的;现在的社会,几
代人想法如出一辙,那倒真不是好事情。接着,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再者说,填代沟,怎么填?”作者
指出:两代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价值观念,自己的看法,你想把它们拼命揉合在一起,既难以做到,
又没有必要。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对传统观念“要填平代沟”的责难,通过层次深入的剖析,“要填平代
沟”观点的不合理性暴露无遗,“代沟不填也罢”的观点自然也就有了基础。
三、正面阐述,多方论证。
文章在提出两个问题之后,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那么,不填又怎么样?”然后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有勇气、有胆量,面对“代沟”的存在说一声:“不填,又怎么样!”接着阐释理由:对于一定的家庭,不可能在所有观点上都相同;遇到实际问题,家庭成员可以讨论决定,一般的问题则不
必强求一致,让时间来证明究竟谁对谁错。文章最后一段叙述地壳运动、地球上沟壑纵横的事实,进行类
比说理,指出高低起伏原是大地本色。这里,有因果分析,有类比论证,两者都是对中心论点“代沟,不
填也罢”的正面阐述。有了对传统观点的分析批判,又有了这里对新论点的正面阐述,“代沟,不填也罢”
的反弹就显得充分有力了。
经验之谈
琵琶可弹不可乱
“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
见解。像“近墨者未必黑”“有志者事未必成”“不知足者常乐”等就是。应该说,这种不囿于前见、敢
于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可嘉的。用这种“反弹琵琶”法所写的作文,也因其独有的个性和新颖的色彩倍受老
师的青睐。因此,很多同学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热衷于使用这种反弹琵琶法,以求擦亮阅卷老师的眼球。但
我们万万不可盲目地“反弹”,要知道,并非凡事都可以“反弹”,即便能“反弹”,也一定要持之有据,
言之成理,否则就成了无理取闹。请看以《“喜新厌旧”值得提倡》为题的病文: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喜新厌旧的意思是喜欢新的,讨厌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这似乎是个贬义词,
不过以我看来,持这种思想的人也该“解放解放”了。
首先,既然是“新人”,或是容貌比“旧人”好,或是才华比“旧人”高,或是“寻寻觅觅才惊觉她
(他)就是最望与之共怀抱的人”。如此说来,“喜新厌旧”还有什么可以“厚非”的呢?
其次,“喜新厌旧”能唤起“旧人”的危机感,从而奋发图强。想当年,卓文君面临被休的危险,用
心灵写了“一别之后,两地相思……”的名篇,不是使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了吗?
还有,联系当前的改革开放,新技术、新设备、新科学管理,与那些旧经难、旧机器、旧经济体制相
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喜新厌旧”呢?
综上所述,“喜新厌旧”的精神实在应该大为提倡。
评析:“喜新厌旧”这一成语带有贬义性质,这好像已形成一种共识。我们为它“翻案”难免有冒天
下之大不韪之嫌。当然,如果我们将其用在钻研学业、发展科技上,说“喜新厌旧值得提倡”倒也说得过
去。但上文的主要论证部分(一、二两点理由)却是站不住脚的。作者认为,只要“新人”容貌比“旧人”
好,或是才华比“旧人”高,……那么,爱情不专一、喜新厌旧是无可厚非的。无疑,这种见识是错误的,
和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观也是格格不入的。作者还认为,“喜新厌旧”能促使“旧人”奋发图强,这也不尽正确。事实上,哪位“喜新厌旧”者促进“旧人”“奋发图强”呢!所以说,《“喜新厌旧”值得提倡》
这篇“反弹”是不能言之成理的。
由上分析可知,反弹法虽好,但如运用不当,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这种技法时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发前人之未发,标新立异。如“班
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
门”,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名师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他们指点迷津,一定会
进步很快;而“无师自通”要走好多弯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形成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最终难
以登堂入室的局面。“艺高人胆大”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更有道理,因为胆大的艺人会勇敢
地向高难动作探讨,不断创出新招。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品格,将使我们的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
界。
二、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
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
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如上文的反弹就是经不起推敲的,因此也就不是成功的反弹。
三、“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
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
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议论文“反弹琵琶”的误区
“反弹琵琶”亦谓之“求异思维”,也叫“做翻案文章”, 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理常规进行
审视,对思维定势的“反动”与“逆转”,它容易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得出新结论,主要应用在重
于说理的议论文中,与新课程要求培养我们求异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是一致的。但在写作实践中,一些
同学没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抱着琵琶就“反弹”,把“反弹”误为“乱弹”,立
论偏颇或论证随意,画虎不成反类犬。其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背离人生基本母题,忽视生命价值、情爱关怀等。
人生基本母题,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命题,其中最基本的理当是生命价值和情爱关怀。
我们写作,固然要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但不能忘却写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想办法唤醒
我们自己对自我生命和生活的关注,保证对人生各方面问题主动探求和深入思考,进而形成明确的人生认
知,激发我们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人生的热情。背离了这些基本母题,纵然用“反弹琵琶”法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也称不上“化腐朽为神奇”。如: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
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
的。他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的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
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张曼菱《择死与择生》)
这段文字对屈原的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用“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归结观点,立意是深
刻,但对他的死抱着高度赞许的态度,并称“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这就让人不解了
(那司马迁受宫刑后就是无价值的苟活了),再说,依作者自己的言论,不尊重生命,又如何“践志”。
现在,我们在所谓“创新”类功利思想指导下,用“反弹琵琶”类方式把写作当作一种“技术化”的
文字游戏,一种“应试蒙骗术”,这不仅会扭曲我们的作文观,而且会扭曲灵魂,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
观发生畸变。我们应该把作文活动操作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自我修炼过程,一种真正
地尊重自我的契机。一旦我们忽视生命,忽略人的精神挺立,忽视坚韧的人格塑造中的任何一点,我们的
写作就在抛却“立言”与“立人”的统一。
二、故作惊人之语,以示“自我不凡”。
青春期的高中生善于以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标榜的方式去探索和理解事物,并力求在文章中表
达自己的感受,而谈事说理的“反弹琵琶”招术恰好给了他们表达自己的极好路径,一些同学便禁不住放
马由缰,故立惊人之论,故作惊人之语,以求自我不同凡响。我们看一下 2009 年 9 月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
起点谈关于“敬畏”的这段文字:
君子贵为君子,难道是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想不一定是吧!人如果没有一颗勇敢
的心,和勇往直前的信念,天会帮助他也终会灭绝他的,天命你当然要敬畏,然而你敬畏他又有什么用?
圣人也是人,你总不能因为他说了几句无关痛痒而你又从来没有听过的话就认为这圣人是完人吧?如果人
总是活在影子里就永远不会成为圣人,我敬畏的他们难道不应让自己和他们一起也去见光明抛弃影子的昏
暗吗?(明君《一点思量》)
作者不屑于“拾人牙慧”,公然否定“敬畏”,告知他人“君子”之贵为君子,不是有“三畏”,我
们也应抛弃敬畏“圣人”之心,这是在“去见光明”。论断武断,难以立足。
用“反弹琵琶”的方式看待问题,是我们所提倡的思考和批判精神,但批判并不是不讲分寸。我们要
学会辩证分析,要对事物作全面、细致地分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用因果推溯、类比联想等方法,从
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审视,将其表现在行文中,就会强化理性力量,闪耀哲理光芒。
三、情绪偏激,认识片面。写作立意不管是普遍的还是独异的,有一点是固定不变的:凸显理性的思考。但有些同学写作时情绪
偏激,认识片面,判断失当。例如面对倡导“母语”,注重“举手投足”这类出题意旨明确的作文,举用
母语骂人,引发同学冲突事例而提出消灭母语言论。这些同学误解了用自己独特视角去审视生活这一创新
原则,他们在评判自己、他人和社会时,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总结、反思,去发现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放
弃了解剖、质疑和批判,因此,他们思想的触角只是停留于轻浅的表象,导致无法看到拷问现实的凝重深
沉,无法透过表面去分析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乃至逆向性,观点的浅俗、片面乃至荒谬就避之不及了。
譬如学完《项链》,笔者曾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分析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一位女生有以下文字:
玛蒂尔德是有许多缺点,但是,她更多的是可爱,那就是她身上存在明显的东西方女子都需要的,也
是最难得的优点——善解人意。当这位美丽的少妇一直为生活不如意苦恼时,机会来了,她可以参加一次
舞会,这是她的最爱,但是,没有像样的晚礼服,怎么办?我们看课文中写玛蒂尔德需要晚礼服时,“想
了几秒钟,合计一个数目,心里想不会招致这个俭省的书记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你看,多好的人
呀!她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要求。(《我为玛蒂尔德鸣不屈》)
此段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分析好像是一种新思维,究竟正不正确呢?适不适宜肯定鼓励呢?答案是否定
的,因为她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结论片面而偏激。我们看情节交代中,更多的有这种描述,
玛蒂尔德用的是激将法, “善解人意”的玛蒂尔德怎么会在丈夫面前耍心眼儿,心里“想了几秒钟,合计
一个数目”,继续刺激丈夫脆弱的心灵呢?这儿刚好反映出她为图虚荣不顾一切的极端自私的个性。
四、强词夺理,不讲逻辑。
讲究基本的逻辑是思维品质起码要求。逻辑思维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不管用因果、并列、
联想、推理、类比、判断,至少字词成句。但是有些同学随意散漫,写作不讲逻辑。还是来回顾一篇 2008
年湖北高考作文,该文前部分谈人生选择的重要,就是不切肯綮,不提“举手投足”,真是强词夺理,把
材料提示的生活小事该怎样举手投足理解为人生需作出不同选择,“反弹琵琶”力度大得惊人,把“琵琶”
弹成了“吉他”。文章后面总该收归正传了吧!后面却写:
岁月如梭,如歌岁月,现在我们要引领时尚,要有思想去对待举手投足,因为思想的棱角我们会有万
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无边光景一时新”式的春天;因为举手投足我们会有阳光四溢、裙带飘飘的“今听
去蝉我却回”式的夏天:……因为思想的棱角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举手投足之间》)
考生文字功夫较强,但行文是“新新人类”的思维,是信马由僵的思维片絮,不知所云。
为训练表达的逻辑性,在作文训练过程中一定不要忽略熟悉和积累必要的、基本的逻辑知识。例如上
面学生结论断言“因为思想的棱角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但是理由却是“因为思想的棱角”让我
们有人生的“春天”,“因为举手投足”我们会有人生的“夏天”,不管是人生的“春天”还是“夏天”,都是指人生的某种“状态”亦或“境界”,这样实际偷换了“人生态度”这一概念。
在平常议论文写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学会多角度观照,以及求异反思能力,在深思熟虑后,适当而合情合
理地“反弹琵琶”,娴熟运用辨证探究等手段,较好地处理现象和本质、全面和片面的关系,使思维维系
在适当的“度”上,体现辨证深刻的思维广度,形成“自我”思维个性。这样,我们反弹出来的“琵琶声”
定会给人带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艺术魅力。
美文赏析
这个世界是懒人的世界
马云
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天才就是 99%的汗水加上 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
生。勤勤恳恳地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
来误导我们。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得读书,就退学了。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 dos 命
令,于是就编个图形界面程序。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值钱的品牌可口可乐,他的老板更懒,尽管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浓郁,
但他实在太懒了。弄点糖精加上凉水,装瓶就卖。于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那种像血一样的液
体。
世界上最厉害的餐饮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也是懒得出奇----懒得学习法国大餐的精美,懒得掌握中
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破面包夹块牛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 M 的标志。必胜客的老板,懒得把
馅饼的馅装进去,直接撒在发面饼上边就卖,结果大家管那叫 PIZZA,比 10 张馅饼还贵。
还有更聪明的懒人:懒得爬楼,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懒得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
懒得一个一个地杀人,于是他们发明了原子弹;懒得每次去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数学公式;懒得出去听
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 CD……
人是这样,动物也如此。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叫乌龟,它们一辈子几乎不怎么动,就趴在那里,结果
能活 1000 年。它们懒得走,但和勤劳好动的兔子赛跑,谁赢了?牛最勤劳,结果人们给它吃草,却还要挤
它的奶。熊猫傻了吧唧的,什么也不干,抱着根竹子啃一天,人们亲昵地称它为“国宝”。
回到我们的工作中,看看你公司里每天最早来最晚走、一天像上了发条一样忙个不停的人,他是不是
工资最低的?那个每天游手好闲,没事就发呆的家伙,是不是工资最高,还可能有公司的不少股票呢!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像我从小就懒,连长肉都
懒得长,这就是境界。
〔赏析〕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这个世界是勤劳者的世界,可是作者逆向思维,反弹瑟瑟,大胆地提出
“这个世界是懒人的世界”,观点新颖独特,令人眼前一亮。首先在立意上胜人一筹,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再加以旁征博引,充分论证,倒也令人信服。
【学生仿写】
尊严也属害人物
某生
一个名叫普列姆昌德的印度作家说过:“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其实,在我看来,尊
严有时也害人,尊严也属害人物。
记得鲁迅笔下的阿Q,捂不住自己头上的癞疮疤,企图去捂别人的嘴,结果惨遭殴打,倍受奚落,丑亦
甚焉。赵树理笔下有个三仙姑,嫌自己那张脸难看,经常“涂脂抹粉”,结果把脸涂抹得像“驴粪蛋上下
了霜”,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两位男女,无视上的黑点,极力否定它,千方百计地去涂抹它,结果越涂
越黑,其实都是尊严惹的祸。
再说我们的近邻,那个与我们有着一衣带水关系的大和民族吧。他们老是否定侵略亚洲的历史,结果
也每每遭到亚洲国家的批评。我猜他们的本意,其实正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人有面,树有皮,先人老
是被人家批评,自然感到脸上无光,于是奋起耍赖,矢口否认先人头上的癞疮疤。你看,这不是尊严作怪
吗?
譬如一个人,出身名门,血统高贵,可是想不到自己的祖先有过为盗乡里、加害邻人的历史,使自己
好没面子。怎么办?不那么顾及尊严,他就会采取这样的态度:第一,承认事实,向邻人道歉;第二,表
明态度,清白为人,永远不干先人的勾当。这样他会获得邻居的尊重,但是,他总觉得这样有损自己的尊
严,于是只好百般抵赖,胡缠蛮搅,死不认账。
不说勾践卧薪尝胆,不说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也不说刘邦忍受项羽之威,单说莱茵河的日耳曼民族。
当年希特勒屠杀波兰犹太人,罪恶滔天,使德国人蒙羞。勃兰特以德国总理之身亲临死难者纪念碑前,放
下尊严,屈膝下跪,代表德国人民请求受害者宽恕。他轻轻一跪,表明了这个民族与先人荒唐决裂的决心,
他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德国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有一位老师,身材矮胖,学生背后叫他“土豆”,他并不怎么生气。一次课间操后,他故意用慢动作
伸了一个懒腰,然后问同学,这形状叫什么,大家回答不出来。他笑着说:“这叫土豆发芽。”半晌,大家回过神来,一阵哈哈大笑。在笑声里,大家忘记了他的生理缺陷,看到了他性格的可爱。
并不怎么顾及尊严的人却获得人们的尊重,许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维护尊严的人闹出笑话来,结
果遭人唾弃。可见尊严未必尽是好东西,有时它也会成为害人之物。
〔点评〕尊严未必尽是好东西,尊严也是害人物,这是何等奇谈怪论?文章写道,并不怎么顾及尊严
的人却获得人们的尊重,许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维护尊严的人闹出笑话来,结果遭人唾弃,细想这倒
也是事实。原来,这些人所维护的尊严是一种无赖式的死不认账,如此尊严误己害人,不如放弃。观点新
奇,却又言之有理,自成一家之说。
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讲述了五个与五星红旗有关的动人故事。有从《红岩》里走出来的革命老前
辈,有以血肉之躯搭建“中国梯”首批攀登珠峰的登山队员,有乘风破浪守护深蓝海疆的舰艇官兵,有克
服重重科技难题让五星红旗闪耀于月球背面的“嫦娥人”,还有言传身教让五星红旗飘扬于澳门上空的老
教师。
时间会老去,英雄也会老去,但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讲述的五个与五星红旗有关的故事,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高度的一致性。其代表性表现在,故事中的主人公,有革命老前辈,有登山队员,有
舰艇官兵,有科技工作者,有人民教师。他们涵盖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代。其一致性表
现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爱五星红旗。
材料含蓄地告诫人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只要你是中国人,都应牢记爱国之
心,并为之奋斗。“他们的故事永远激励着后人”的暗示语,提醒后人向英雄学习,做好时代接力,为建
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综上分析,本题的立意角度有:爱国之心永不变;爱国,当从自己做起;做
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爱国;热爱祖国,建功立业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