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大一轮核心突破:氨和铵盐【核心透析、核心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化学大一轮核心突破:氨和铵盐【核心透析、核心训练】

ID:452806

大小:92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氨和铵盐 【核心透析】 1.氨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 2.氨的化学性质 (1)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4NH3+5O2 ===== 催化剂 △ 4NO+6H2O。 与 Cl2 反应:8NH3+3Cl2===N2+6NH4Cl。 (2)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NH+4 +OH-,氨的 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①氨水组成:三种分子:NH3、NH3·H2O、H2O;三种离子:NH+4 、 OH-、H+。 ②氨水性质:容易挥发;氨水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越小;氨水 是很好的沉淀剂,能使 Mg2+、Al3+、Fe2+、Fe3+、Cu2+、Zn2+转变2 为氢氧化物沉淀,其中 AgOH、Cu(OH)2、Zn(OH)2 等沉淀能溶于过量 氨水,生成络离子。 (4)与盐溶液反应 3.氨的用途 (1)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用作制冷剂。 (2)制氮肥、硝酸、铵盐、纯碱等。 4.铵盐 (1)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a.NH4Cl 受热分解:NH4Cl ===== △ NH3↑+HCl↑。 b.NH4HCO3 受热分解:NH4HCO3 ===== △ 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a.在稀溶液中不加热:NH+4 +OH-===NH3·H2O。3 b.加热时或浓溶液:NH+4 +OH- ===== △ NH3↑+H2O。 (3)NH +4 的检验:  铵盐(NH+4 ) ― ― → 强碱 △ 无色气体(NH3) ― ― → 湿润红色 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 1.氨是中学阶段所学的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2.NH 3、氨水都不是电解质,氨水中的电解质是 NH3·H2O。 NH3·H2O 是中学阶段唯一一个可溶性的弱碱,也是一个化学式中无 OH-的碱。 3.当浓硝酸、浓盐酸等挥发性酸与浓氨水或氨气接触时,有白 烟生成,可以此来检验或验满氨气。 4.氨水中含有三种分子(H2O、NH3·H2O、NH3)和三种离子(OH-、 NH+4 、H+),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NH3·H2O,但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和 溶质质量分数时,氨水的溶质以 NH3 代替。 5.铵盐和碱反应一定能产生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 验,但是铵盐受热分解不一定产生氨气。4 6.加热分解 NH4Cl 可产生 NH3,但不能以此来制取氨气,因为两 者在试管口附近又生成了 NH4Cl,得不到 NH3。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5 2 NH3 制备时的几点注意 (1)制取氨时所用的铵盐不能是硝酸铵、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因 为在加热过程中,NH4NO3 可能发生爆炸;而(NH4)2CO3、NH4HCO3 受热 易分解产生 CO2,使生成的 NH3 中混有较多的 CO2 杂质。 (2)消石灰不能用 NaOH、KOH 代替,原因是 NaOH、KOH 具有吸湿 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 NH3,且在加热条件下易腐蚀试管。 (3)氨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P2O5)干燥,也 不能用 CaCl2 干燥,因为 CaCl2 可以与 NH3 反应。 (4)吸收氨气(或 HCl)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 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6 3 氨气的其他制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 ===== △ NH3↑+H2O 浓氨水+固 体 NaOH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 OH -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NH3 的放出 浓氨水+ 固体 CaO NH3·H2O+CaO===NH3↑+Ca(OH)2 CaO 的作用:①吸水后放热促进 NH3 的 放出;②增加溶液中的 OH-浓度,减小 NH3 的溶解度 二、喷泉实验 1 喷泉实验的原理 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 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依据这一原理, 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以形成喷泉。 2 形成喷泉的类型 (1)只要气体易溶于吸收剂,均可做喷泉实验,吸收剂可以是水, 也可以是酸液、碱液等。7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 气体 HCl NH3 CO2、Cl2、 SO2、H2S NO2 NO、 O2(4∶3) 吸收剂 水、NaOH 溶液 水 NaOH 溶液 水 水 (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 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压强迅速增大, 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如喷雾器、人造喷泉、 火山喷发等均是利用此原理。 3 引发喷泉的几种方法 (1)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 (2)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使气压减小。 (3)使烧瓶外待喷液面上的气压增大。 4 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 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标准状况 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物质的量浓度: (1)HCl、NH3、NO2 气体或它们与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混合时:溶 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22.4 mol/L。 (2)当 NO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且体积比为 4∶1 时, c(HNO3)= 1 28 mol/L。 (3)当 NO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且体积比为 4∶3 时,c(HNO3)= 1 39.2 mol/L。 (4)当 H2S、CO2、SO2 溶于 NaOH 溶液中,c(Na2S)、c(Na2CO3)、8 c(Na2SO3)均为 1 22.4 mol/L。 5 喷泉实验的装置与操作 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 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 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 装置Ⅱ: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 大量的 NH3 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Ⅲ:去掉了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 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开 放性问题,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 氨气溶于水)。 装置Ⅳ: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 压强明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 装置Ⅴ: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 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9 装置Ⅵ:烧瓶内通入 H2S(或 SO2),然后通入 SO2(或 H2S),现象 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 溶液喷到烧瓶 内。 装置Ⅶ:打开①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通入少量 HCl 气体后关 闭止水夹,再打开②处的止水夹。观察到先产生白烟,生成固体 NH4Cl, 瓶内气压降低形成喷泉。 装置Ⅷ: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 a、c 活塞,然后打开 b 活塞, 可产生双喷泉现象。 【核心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但产物不一定有 NH3 B.加热可除去 NH4Cl 中的少量 NaHCO3 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 NaOH 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D.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解析: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氨气,如 NH4NO3 在 400 ℃以上分解 生成 N2、NO2 和 H2O,A 项对;Fe2+比 NH +4 更易结合 OH-,因而加入少10 量 NaOH 不会产生 NH3,C 项错;NH4HCO3、(NH4)2S 等溶液均呈碱性,D 项错。 2.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B.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 NH3·H2O(水除外) C.氨水显弱碱性,是弱电解质 D.在 1 mol·L-1 氨水中,NH3·H2O、NH+4 、NH3 的物质的量浓度 之和为 1 mol·L-1 解 析 : 氨 气 极 易 溶 于 水 , 发 生 如 下 反 应 , NH3 + H2O NH3·H2O NH+4 +OH-;生成的氨水是混合物,其中的 NH3·H2O 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小,且 NH3 分子极易与 H2O 结合,故其中浓度 最大的粒子是 NH3·H2O(H2O 除外)。 3.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 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B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 CCl4 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11 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 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A 项中氯气可以溶于四氯化碳中,且氯气极易溶于氢氧化 钠溶液中,因此可以引发喷泉实验,所以不符合题意;B 项中氢气不 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不能造成负压,因此不能引发喷泉实验,所以 符合题意;C 项中通过 a 鼓入空气,会将水压入烧瓶中,氨气溶于水 后造成负压,能形成喷泉实验,所以不符合题意;D 项中加入浓硫酸 放热,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浓氨水被压入烧瓶,与氯化氢反应造成负 压,能形成喷泉实验,所以不符合题意。 4.NH3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图)。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NH4Cl 和 NaHCO3 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HNO3 和 Na2CO3 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3 和 NO2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发生水解反应12 解析:NaHCO3 不是化肥,Na2CO3 不易分解,NaCl 不发生水解反 应。 5.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a,将滴管中的液 体 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 f,烧杯中的液体 b 呈喷泉状态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 a 和 b 分别是表中的 ( D ) 解析:A 项能形成喷泉,但最终溶液不能充满烧瓶;B、C 项不能 形成喷泉;D 项能形成喷泉,且溶液最终充满烧瓶。 6.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C.氨气遇到浓盐酸、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现象 D.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 N2,同时还可能产生白烟现象 解析:C 项,NH3+HCl===NH4Cl,有白烟生成,但与 H2SO4 反应不 会产生白烟;D 项,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 N2,氯气被还原生成 HCl,HCl 与 NH3 化合产生白烟现象。 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 NO2 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13 浓度为( C ) A.①>② B.①8,说明 NH3·H2O 为弱碱 C.加热 NH4HCO3 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 生,说明 NH4HCO3 受热不稳定 D.将红热的 Pt 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 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 NO2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迅速降低,液体迅速充满 试管,A 项正确;强碱稀释 10n 倍,pH 减小 n 个单位,而将 pH=11 的氨水稀释 1 000 倍,测得 pH>8,说明氨水为弱碱,B 项正确;加热 NH4HCO3 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碳酸 氢铵受热分解,不稳定,C 项正确;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 氧化氮与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 项错误。 11.只用一种试剂,将 NH4Cl、(NH4)2SO4、NaCl、Na2SO4 四种溶 液分开,这种试剂是( D ) A.NaOH 溶液 B.AgNO3 溶液16 C.BaCl2 溶液 D.Ba(OH)2 溶液 解析:NH4Cl 溶液加 Ba(OH)2 溶液并加热有气体生成,(NH4)2SO4 溶液加 Ba(OH)2 溶液并加热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NaCl 溶液遇到 Ba(OH)2 无明显现象,Na2SO4 溶液遇到 Ba(OH)2 产生白色沉淀。 1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D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①中 NH4Cl 固体受热可产生 NH3 和 HCl,但两者遇冷会重 新凝结产生 NH4Cl 固体,且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情况,③中试管口未 向下倾斜会导致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故①③错误;把浓氨水 滴入氧化钙固体中,会发生反应 CaO+NH3·H2O===Ca(OH)2+NH3↑,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有利于 NH3 放出,故可用②的方法制取氨气;浓 氨水受热产生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即得干燥的 NH3,④符 合要求。17 13.某研究小组要快速制取干燥的氨气,提供的药品有:浓氨水、 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碱石灰,提供的仪器如下所示(必 要的塞子、玻璃导管、橡胶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 (1)需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该小组选择的药品混合后快速放 出氨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2)若用如图甲装置收集 NH3,如何判断烧瓶中已收集满 N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要快速制备 NH3 可选用浓氨水和 NaOH 固体,原因是 NaOH 固体溶解时放热加快 NH3 逸出,且 c(OH-)增大,使 NH3+H2O18 NH3·H2O NH+4 +OH-平衡左移,有利于 NH3 放出。选用① ③⑥或①③⑦。 (2)由于氨气易溶于水 NH3+H2O NH3·H2O,呈碱性,使滴 有酚酞的水变红,据此可判断。 (3)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圆底烧瓶后,由于 NH3 溶于水使瓶中 的气压减小,气球的体积逐渐变大。 答案:(1)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 分解放出氨气,且 c(OH-)增大,使 NH3+H2O NH3·H2O NH+4 +OH-平衡左移,有利于 NH3 放出 ①③⑥或①③⑦ (2)漏斗下端边沿与水面接触处溶液颜色变为浅红色 (3)气球逐渐变大 15.有甲、乙两位同学想利用下列装置及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制 取并收集氨气的实验进行改进。 化学试剂:①NH4Cl 固体、②浓氨水、③NaOH 固体 (1) 甲 同 学 想 方 便 快 速 地 制 取 少 量 氨 气 , 应 选 择 的 装 置 是 ________(填序号),选用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选用上述试剂制 氨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制气时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建议,把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由大试管 改为集气瓶且瓶口向上收集氨气,并确保不污染环境,请你根据其设 想回答:19 ①若用排气法收集氨气,请在方框内画出其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 吸收装置,标出所用试剂(自选)名称。 ②若用排液集气法收集 NH3,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H2O B.浓硫酸 C.CCl4 D.饱和 NaCl 溶液 解析:(1)不加热制取 NH3 是快速制取少量 NH3 的措施,具体操作 方法是把浓氨水滴到固体 NaOH 上。(2)①用排气法收集 NH3 的装置中 要注意集气瓶中导气管的长短,因 NH3 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进气管 短,出气管长,因 NH3 极易溶于水,进行尾气处理时,要设置防倒吸 装置。②用排液法收集 NH3 时,要求液体不能溶解 NH3(排除 A、D)且 不与 NH3 发生反应(排除 B),故选 CCl4。 答案:(1)B ②③ NaOH 固体遇水放热,使氨气的溶解度降低, 同时可使溶液中 c(OH-)增大,促使 NH+4 +OH-NH3·H2ONH3+ H2O 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氨气逸出 将浓氨水逐滴滴加到 NaOH 固 体上 (2)①如图:  ②C 16.如图所示是在实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 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20 (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 A~E 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 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微热 A,观察到 E 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或松开双手), E 中导管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 B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燃 C 处酒精灯,关闭止水夹 2,打开止水夹 1,从分液漏斗 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固体后关闭分液漏斗,稍等片刻,装置 C 中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 E 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同时产生 ________(答现象);从 E 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 出在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 C 中固体全部变红色后,关闭止水夹 1,慢慢移开酒精灯, 待冷却后,称量 C 中固体质量。若反应前固体质量为 16g,反应后称 重 固 体 质 量 减 少 2.4 g 。 通 过 计 算 确 定 该 固 体 产 物 的 成 分 是 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在关闭止水夹 1 后,打开止水夹 2,残余气体进入 F 中,很 快发现装置 F 中产生白烟,同时发现 G 中溶液迅速倒吸流入 F 中。写 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迅速产生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检查 A~E 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止水夹 2 和分液漏 斗活塞,打开止水夹 1,在 E 中装入水,然后微热 A,观察到 E 中有21 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或松开双手),E 中导管有水柱形成,说明装 置气密性良好。(2)装置 B 是对产生的氨气进行干燥的装置,氨气为 碱性,所以装置 B 中为碱性物质,故为碱石灰或生石灰。(3)C 装置 中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红产生铜,发生还原反应,而装置 E 中溶液 里出现大量气泡,又从 E 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说明 排出气体为 N2,故 2NH3+3CuO ===== △ 3Cu+N2+3H2O。装置 E 中 为溶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通入氮气后溶液中出现气泡,未反应 的 NH3 与 H2SO3 反应,生成(NH4)2SO3,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4)C 中物质为氧化铜,反应前固体质量为 16 g,即含有氧化铜 0.2 mol,若全部被还原为 Cu,则冷却后称量应为 12.8 g,变化质量为 3.2 g,若全部被还原为 Cu2O,固体变化质量应为 1.6 g,但称得固体 质量减少 2.4 g,即有部分氧化铜被还原为 Cu2O,故固体产物的成分 是 Cu2O、Cu。(5)氨气和氯气直接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3Cl2+ 8NH3===N2+6NH4Cl,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因氨气消耗氯气生成部分固 体,导致内压减小,引起溶液倒吸。 答案:(1)关闭止水夹 2 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 1,在 E 中装入水 (2)碱石灰或生石灰 (3)白色沉淀 2NH3+3CuO ===== △ 3Cu+N2+3H2O (4)Cu2O、Cu (5)3Cl2+8NH3===N2+6NH4Cl 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因氨气消耗22 氯气生成部分固体,导致内压减小,引起溶液倒吸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