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25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断句(测)
【限时检测 1】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7 分 实际得分:
一、【2020·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7 分)
邕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闲居玩古,不交当世。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
俗儒穿凿,疑误后学。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大学门外。于是
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初,邕与司徒刘郃素不相平,叔父卫尉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隙。球即中常侍程璜
女夫也,璜遂使人飞章言邕、质数以私事请托于郃,郃不听,邕含隐切,志欲相中。于是诏下尚书,召邕
诘状。邕上书自陈无果。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
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
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邕前在东观,
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
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
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纵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
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
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
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①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
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许,日磾退。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搢绅
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下》
①伯喈:蔡邕的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
亦每存匡益/
B.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
亦每存匡益/C.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
亦每存匡益/
D.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
亦每存匡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辟,与“征”一起称为“征辟”,“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制度,主要包括皇帝辟除和公府、州
郡征聘两种方式。
B.太尉、司徒、司空为东汉时期的“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
C.搢绅,指插笏于绅。“绅”指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故“搢绅”常用为官宦或儒者的代称。
D.北海,郑玄是北海郡人。古人在姓名前往往加籍贯或者直接用籍贯来称呼,比如称柳宗元为柳河东、称
王安石为王临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蔡邕勘定六经,勒石为范。他亲自将校勘后的六经用红笔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后来的
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
B.蔡邕吉人天相,逢凶化吉。中常侍程璜使人诬告蔡邕及蔡质,阳球又派刺客追杀蔡邕,多亏中常侍吕强
援手才得以解脱。
C.蔡邕念及旧恩,引来祸端。董卓死后,他在司徒王允的席上说起董卓并为之叹息,激怒王允,因此被逮
捕后交廷尉治罪。
D.蔡邕笃志修史,终未如愿。他早就在撰写充实《后汉记》,后因董卓事而获罪,他乞求免死罪以成汉史
未得。知者为之叹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4 分)
(2)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纵偃蹇者,不旋踵矣。”(4 分)
【答案】
1.C
2.A
3.B
4.(1)蔡邕认为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迂腐的儒士牵强附会,迷惑贻误后代的学子。
(2)董卓大怒,骂说:“我能将人灭族,蔡邕纵骄傲,(杀他)也不过是脚转一下的事而已。”【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
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不得已”意思是“没有办法”,主语都是“蔡邕”,应在“已”后断开,排除AD 两项;“鼓琴赞事”
意思是“鼓琴助兴”,是董卓让蔡邕做的事情,且“邕亦每存匡益”中“邕”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应在主
语前面断开,排除 B 项。故选 C。
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A 项,“主要包括皇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方式”错误,选项说反了,应该是包括皇帝征聘和
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
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
进行比较分析。
B 项,“阳球又派刺客追杀蔡邕,多亏中常侍吕强援手才得以解脱”错误,阳球派刺客追杀蔡邕,未得
手的原因不是中常侍吕强援手,而是刺客被他的义节感动,不为阳球所用,且受赂的人将刺杀消息告诉了
蔡邕。故选 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1)中,以,认为;去,距离;谬,错误;穿凿,牵强附会;疑误,迷惑贻误;后学,后
代学子。(2)中,詈,骂;族,使动用法,让……灭族;偃蹇,傲慢无礼;旋踵,指掉转脚跟,比喻时间
极短,极其容易。
【参考译文】
蔡邕年轻时知识渊博,喜欢诗文、数术、天文,善于弹奏音乐。他在家闲居,玩赏古籍,不与时下一
般人来往。蔡邕认为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迂腐的儒士牵强附会,迷惑贻误后代的学
子。上奏请求匡正确定《六经》文字。灵帝批准了,蔡邕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使工人刻好立于大学门外。
于是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以前,蔡邕与司徒刘郃不和,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矛盾。阳球就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使人诬告蔡邕、蔡质几次因私事请托于刘郃,刘郃没有答应他,
于是蔡邕怀恨在心,想要陷害他。因此天子下诏尚书,召蔡邕质问。蔡邕上书陈述实情,没有结果。于是
把蔡邕蔡质投入洛阳监狱,定为以仇怨奉公,谋害大臣,大不敬,在闹市执行死刑。事情上奏,中常侍吕
强怜悯蔡邕无罪,请于皇上,皇上更是想到他的文章,下诏减死罪,但是全家要剃光头发,铁圈束着颈项,
流放朔方,不得因赦令免除。阳球打发刺客追赶刺杀蔡邕,刺客被蔡邕的正义感动了,都不为阳球所用。
阳球又贿赂朔方的使者毒害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所以没有遭到杀害。
蔡邕以前在东观任职的时候,和卢植、韩说等人著述并进一步充实《后汉记》,正好遇到被人陷害遭到流放,
来不及完成,于是便上书自我陈述,奏明他著述的《后汉记》十志的内容,分成篇目,一起放在奏章的后
面。皇帝嘉奖蔡邕的才学高超,正好第二年天下大赦,就赦免蔡邕,让他回到本郡。中平六年,灵帝去世,
董卓为司空,闻说蔡邕名气大,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说:“我能将人灭族,蔡邕
纵骄傲,(杀他)也不过是脚转一下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到府上,代理祭
酒,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每逢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等到
董卓被诛,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坐,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王允勃然大怒,呵斥
他:“董卓是国家的逆贼,差一点让国家倾覆。你身为朝臣,本应该一同愤怒,却心怀私情而忘记大的节
操!现在诛杀有罪之人,反而替他感到伤痛,难道不是同为逆贼?”就逮捕了他,交廷尉审讯。蔡邕承认
自己有罪,请求黥首断脚,(饶一条命)使他能继续修成汉史。不少士大夫怜悯他,援救他,无结果。太尉
马日磾快马前往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奇才,了解懂得很多汉家大事,应能续写后史,成就一代巨典。
并且想来以忠孝著称,所犯罪没有确实名称,杀了他恐怕会让人们失望吧?”王允不同意,马日磾只好退
下。蔡邕死在狱中,年龄六十一。士大夫和诸儒生没有不流泪的。北海郑玄听说蔡邕死了,叹息说:“汉
朝的事,谁来考定啊!”兖州、陈留一带都画着蔡邕的像赞颂他。
【限时检测 2】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20 分 实际得分:
二、【2020·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 分)
别令狐拾遗书
唐·李商隐
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足下去后,怃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
自昔非有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
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足下观人与物,共此天地耳,错行杂居蛰蛰哉。不幸天能恣物之生,而不能与物慨然量其欲,牙齿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不得牙齿,此意人与物略同耳。有所趋,故不
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足下观此世,其同异如何哉?
儿冠出门,父翁不知其枉正;女笄上车,夫人不保其贞污。此于亲亲,不能无异势也。亲者尚尔,则
不亲者,恶望其无隙哉!故近世交道,几丧欲尽。足下与仆,于天独何禀,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一会
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执手,颦然相戚,泫然相泣者,岂于此世有他事哉。惜此世之人,率不能如吾之所
乐,而又甚惧吾之徒,孑立寡处。而与此世者蹄尾纷然,蛆吾之白,摈置讥诽,袭出不意,使后日有希吾
者,且惩吾困,而不能坚其守,乃舍吾而之他耳。足下知与此世者居常绐于其党何语哉?必曰吾恶市道。
呜呼,此辈真手搔鼻皻①,而喉哕②人之灼痕为癞者,市道何肯如此辈邪!
今一大贾坐墆货③中,人人往须之,甲得若干,曰:其赢若干。丙曰:吾索之。乙得若干,曰:其赢
若干。戊曰:吾索之。既与之,则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出妻子,伏腊相见有贽,男女嫁娶
有问,不幸丧死有致馈,葬有临送吊哭,是何长者大人哉?他日甲乙俱入之不欺,则又愈得其所欲矣。回
环出入如此,是终身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益严,出妻子益敬,伏腊相见贽益厚,男女嫁娶问
益丰,不幸丧死,馈赠临送吊哭情益悲,是又何长者大人哉?惟是于信誓有大期漫,然后骂而绝之,击而
逐之,讫身而勿与通也。故一市人,率少于大贾而不信者,此岂可与此世交者等耶!今日赤肝脑相怜,明
日众相唾辱,皆自其时之与势耳。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己而又唾之,
足下果谓市道何如哉?
今人娶妇入门,母姑必祝之曰善相宜,则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密寝,四邻不得识,兄弟
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择何如男子者属之邪?今山东大姓家,非能违摘天性而
不如此,至其羔鹜在门,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及为母
妇则亦然。彼父子男女,天性岂有大于此者耶。今尚如此,况他舍外人,燕生越养,而相望相救,抵死不
相贩卖哉!紬而绎之,真令人不爱此世,而欲往走远飏耳!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是耶非耶?
千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得有此人,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其他复何云云,
但当誓不羞市道,而又不为忘其素恨之母妇耳。商隐再拜。
(注)①鼻皻:鼻屎。②哕:呕吐。③墆货:囤积的货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早垂致葛衣 葛衣:平民
B.常绐于其党何语哉 绐:欺骗
C.既与之,则欲其蕃 蕃:繁殖
D.当有所用意 用意:留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其同异如何哉 其皆出于此乎
C.且惩吾困 若属皆且为所虏
D.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拾遗”是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君主言行的缺失。本文是李商隐
在与友人令狐陶分别后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
B.本文主要论述了李商隐对世人交友之道的看法,他愤慨于当世之人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极少有真正的
友情,也流露出了自己长时间怀才不遇的感伤。
C.在文中,李商隐用委婉、曲折的言词批判了世上的两种交往:一是像做生意买卖一样唯利是图的 交往,
二是像婚姻买卖一样只论财货不念亲情的交往。
D.本文语言朴实,叙议结合,行文中注重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尤其善于运用对比和类比手法说理,对当
时世情的揭露和人心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3 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有所趋,故不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4 分)
(2)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4 分)
【答案】
1.C
2.C
3.C
4.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
5.(1)因为人人都有追求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没有争抢;因为人人都有争抢的东西,所以不能不在同中各
有不同。
(2)不问对方人品的好与不好,是健康还是有病,就只讲钱财,把恣意索求作为快意之事。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项,“蕃”,增多。全句译为:既然给了他(货物),就是希望他能够将其增多。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
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本题要求选出“各组句子
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项,第一句中的“者”,助词,句中停顿;全句译为:现在之所以表现得像君子一样。第二句中的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全句译为: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B 项,第一句中的“其”,代词,它;
全句译为:它所表现出的异同怎么样呢?第二句中的“其”,语气副词,大概;全句译为:大概都是由于这
个原因而引起的吧?C 项,第一句中的“且”,副词,将;全句译为:将鉴于我的仕途困顿。第二句中的
“且”,副词,将要;全句译为: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D 项,第一句中的“与”,连词,和;全句译
为:真不知您与我这种真挚的友谊。第二句中的“与”,介词,和;全句译为: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
边境上相会。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
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张冠李戴或故意曲解文
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
C 项,“委婉、曲折”错误,信中作者直抒胸臆,辛辣地批判了这两种交友的方式。故选 C。
4.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
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
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要求“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本题中,根据
前面的“皆自其时之与势耳”可断定,“时之不在”“势之移去”中间要断开;从句式特点来看,“百仁
义我”“百忠信我”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又知“矣”一般作为句末停顿,故在“矣”后断开;“而”
在这里是连词,起到连接两个句子的作用,因此可知“而”前要断开。故句子可断为:时之不在/势之移去
/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趋”,追求;“故”,所以。
全句译为:因为人人都有追求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没有争抢;因为人人都有争抢的东西,所以不能不在同
中各有不同。(2)中,“不肖”,人品不好;“财货”,钱财;“但”,只;“恣求”,恣意索取。全句译为:不问对方人品的好与不好,是健康还是有病,就只讲钱财,把恣意索求作为快意之事。
【参考译文】
子直足下:
出发的日子已经定了,昨天正好得到少许时间能够写这封信。自从您离开之后,我感到闷闷不乐,今
天早晨感谢您给我这个平民写信,内容委婉有礼,对我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如果不是有故人(您的父亲)
推荐提拔,那么我就会泯然于普通人之中,现在之所以表现得像君子一样,正是由于有故人的指引。一天
跟随长辈(您的父亲),一辈子就肝胆相照。近来您仕途顺畅,我则是困在原来的位置,所以分离的时间久,
团聚的时间短。您观察人间的人与物,熙熙攘攘的错落杂居,共同生活在这片天地之下。但不幸的是,上
天能够让天下之物能够自由的生长,但却不能满足他们的所有欲望,有牙齿的恨自己没有翅膀,有角的又
恨自己没有牙齿,这种人和动物大略相同吧。因为人人都有追求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没有争抢;因为人人
都有争抢的东西,所以不能不在同中各有不同。您观察现在的世道,它所表现出的异同怎么样呢?
儿子成人之后离家,父亲就不知道他办事是正直还是邪恶;女子成年出嫁后,母亲就无法保证她是贞
洁还是淫乱。这对于至亲来说,应该都是这样吧。至亲尚且如此,那么不亲的人,怎么能指望他们亲密无
间呢!所以近世交友之道几乎丧失殆尽。您与我的至交之谊,在天下是独有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但
却不能总是相处于同一世界,每一次会面每一次分散,都是手牵着手不断感慨,悲伤地皱着眉,甚至洒泪
相泣,难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事比这更真诚的友谊吗。可惜现在的人,大多不能像我这样快乐,而
且又特别怕我这样的人,所以独自相处,没有朋友。然而当今世上纷乱杂扰,各种关于我的流言层出不穷,
让后世即使有人想和我交朋友,将鉴于我的仕途困顿,也不能让他坚定自己的选择,而离开我去和别人相
交了。你知道现在的人们常用什么话来欺骗他的同党吗?他们说我不满于当今的世道。唉,这些人一定是
自己用手抠鼻屎,却把别人的烧伤的伤疤当癞疖而恶心呕吐的人。难道当今的世道就是这些人决定的吗!
现在有一个大商人坐在自己囤积的货物之中,人们都去拿他的货物,甲拿了若干后,说:他还剩若干。
丙说:我也去拿。乙拿了若干后,说:还剩若干。戊说:我也去拿。既然给了他(货物),就是希望他能够
将其增多,而不希望他到处去说,探问他的父母及妻子,节日有礼物赠,儿女婚嫁有慰问,遇到不幸的事
或有丧事时有所馈赠,举行葬礼是去吊唁,这是怎样的长者长辈啊!如果他日甲乙都不欺骗长者,那么就
更加让他们(甲乙)得到所希望拥有的东西。对待他们(甲乙)的父母更加殷勤,对待他们的妻子更加尊
敬,节日的礼物更加丰厚,儿女的婚嫁馈赠更加丰厚,丧葬吊唁更加悲伤,这是怎样的长者啊。只有对于
誓言有大的欺瞒,然后骂他并绝交,打他并驱逐他,终身不在与他交往。所以一个市井之人,大概会对大
商人做下一些不讲信用的事,但这些怎么可以和世交之人相比呢!今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明天大家就
群起垢辱,都是因为时运与势力的变化啊。时运不在,势力消减,虽然对我百般讲仁义,百般讲信义,我根本就不看这些,岂止是不看,还要唾弃羞辱,您说当下这个世道怎么样呢?
今天的人在娶媳妇入门时,婆婆必然要祈祷能够相处和睦,还要祈祷多生子女。以后生了女儿,则把
她养在密室之中,街坊四邻都不认识她,兄弟们也很少见到他,拼命想让她生活得好,到了出嫁的时候,
该给她选择什么样的男人来匹配她呢?今天山东的大姓之家,并非是违背天性而这样干,当她安静的待字
闺中,(父母在为她择偶时),不问对方人品的好与不好,是健康还是有病,就只讲钱财,把恣意索求作为
快意之事。当她作为当事人时,没有不痛恨这种做法的,但等到她成为了母亲,还是那样做。父子母女,
难道还有比这更重的亲情吗。今天这种父子母女尚且这么做,就更别说外人了。那些不是亲父子母女关系
的,指望他们来救助,拼死也不会被贩卖吗!仔细梳理这些事,真的让人不再爱这个世道,真想远走他方,
离开这污浊的世道。真不知您与我这种真挚的友谊,是对是错呢?
千百年之后,被后人是否记住,不在于你有多少财产,而在于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官。如果真有这样的
人,您和我,应当要努力了。其他的就不多说了,只要不以这个世道为羞耻,而又不忘记那个一直恨的(爱
财的)母亲啊。
商隐再次拜谢。
【限时检测 3】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7 分 实际得分:
三、【2020·四川省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7 分)
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
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
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已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
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时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
尉,良嗣器之。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擒,号称神明。垂拱初,迁工部尚书,
拜纳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日:“公
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
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
之。”永昌元年,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日:“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
擢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
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
州长忠坐僚婿累下徒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餐为兄河东王所建,良嗣日:“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选自《新唐书·苏良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B.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剌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C.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D.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唐代州刺史下亦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其实却无实职。
B.雍州,位于西北,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合称九州。
C.左相,唐代开元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国,一般不理政事,文中的左相即是左相国。
D.仪同三司,始于东汉,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良嗣为政严明,治理有方。他严肃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每次有盗贼出没,必能三日破案,被百姓称
为神明;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不与民争利。
B.苏良嗣扣押皇使,直言切谏。宦官借采办竹木之机到处恣行暴虐,后被苏良嗣扣押。苏良嗣又上书称小
人擅权,有损皇帝圣明。皇帝抚慰他并下令将竹子投入江中。
C.苏良嗣任人唯贤,气量宽宏。苏良嗣非常赏识韦安石,认为他不应当久做地方官;苏良嗣曾因连襟贪赃
而遭受连累被贬官,其亲人来表达歉意,而他却毫无愠色。
D.苏良嗣擅改寺名,学识浅陋。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督为纪念兄长所兴建,而苏良嗣却不知其来历。他上
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4 分)
(2)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4 分)
【答案】
1.B
2.C
3.A
4.(1)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并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绳之以法,(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憚。
(2)在朝堂遇到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拽他离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
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始”译为“当初”,“始”后应断开,排除 A 项。“坐僚婿累”中的“坐”译为“……获
罪”,“累是“连累”之意,而“下徙”译为“向下调职”,因而“累”后应断开,排除 C 项。“谢”译为“道
歉、谢罪”,“色泰定”的主语是“苏良嗣”,因此应在“谢”后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B。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
C 项,“左右相国”错,应是“左右丞相”。选项中的“左相即是左相国”错误。相国,起源于春秋,
初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相
国”与“丞相”--职是完全不同的,《史记》中记载了相国和丞相是同时并存的职务,而且相国地位高于丞
相,后世沿袭。文中的苏良嗣是参与政事的,因而“左相”应是“左丞相”而非“左相国”。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
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于文无据。文中“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齋果蔬,储
利佐公上”,而苏良嗣是持反对意见的。故选 A。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
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
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不法”,不守法度;“数”,多次;“绳”,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
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府官不职者”,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不职府官者”,不称职的官
员;“见”,表被动;“尊惮”,尊重和忌惮。
第二句得分点:“遇薛怀义于朝”,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朝遇薛怀义”,在朝堂遇到薛怀义;“偃蹇”,傲慢无礼、盛气凌人;“叱”,命令;“批”,用手打;“曳”,拉,牵引。
【参考译文】
苏良嗣,是京兆武功人。祖父苏振,曾任后周宕州刺史,被封为建威县侯。高宗时,(苏良嗣)任周王
府司马,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并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绳之以法,(因此)苏良嗣很被
尊重和忌惮。皇帝认为他与众不同,选他为荆州长史。皇帝派遣宦官到江南采买怪竹,将在上苑种植。宦
官所经过的地方都骄纵残暴(地对待百姓),返回的途中经过荆州,苏良嗣把宦官囚禁了,接着上奏恳切劝
谏,称道:“向远方求取珍贵奇.异之物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这不是皇帝抑制自已仁爱他人的主张。又
由于小人私下弄权作威作福,而损害皇帝的英明。”言语非常恳切正直。奏章献上后,高宗下诏慰劳勉励
他,立即下令把竹子丢弃到江中。(苏良嗣)调任到雍州,当时韦安石因明经被举荐,调任雍州乾封县县尉,
苏良嗣非常器重他。关内闹饥荒,百姓中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苏良嗣执政崇尚严罚,每次有盗贼出没,三
日内一定被他所擒,当时人都称他为神明。垂拱初年,升任工部尚书,授官为纳言,被封为温国公,作为
西京留守,待遇十分优厚。尚方监裴匪亲自督造各处园林,提出要卖.掉园中的水果、蔬菜,储备钱财补贴
王公大臣的建议。苏良嗣说:“公仪休是一个诸侯的相国,却能拔除园中葵莱销毁织机,我从未听说过天子
要卖水果、蔬菜来和百姓争利的事情。”(这类事)就被制止了。(苏良嗣)升迁为文昌左相、同风阁鸾台三
品。在朝堂遇到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拽他离开。武.后得知后,
告诫(薛怀叉)道:“你只管从北门出入,南衙是丞相往来之地,你不要去冒犯他。”永昌元年,韦安石升任
为雍州司兵参军。当时,苏良嗣担任丞相,对韦安石道:“大才须当大用,怎么能在州县空耗力气呢?”他
在武后面前举荐韦安石,将其提拔为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苏良嗣)被罢去左相之职,加官授予特进,
仍参与政事。因一向与韦方质不和,韦方质因获罪被诛杀,事件牵连到苏良嗣,朝廷将其逮捕。后来辨明
事情原委,苏良嗣因受到惊吓,惶恐不已,拜谢时晕例在金殿上,被送回府邸,当日便去世,时年八十五
岁。皇帝下诏命百官前往吊唁,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当初,苏良嗣作为洛州长史,曾因连
襟贪赃被连累而被贬官为冀州刺史。妻妹前去道歉,苏良嗣泰然自若,道:“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
在荆州时,州中有一座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警为纪念兄长河东王萧誉所建的,苏良嗣(不知河东寺得名于
河东王,)道:“江、汉之间怎能称为河东?”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时人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限时检测 4】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7 分 实际得分:
四、【2020·陕西省洛南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7 分)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
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
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
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
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
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
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
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
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
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
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
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
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
以丞相入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
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
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
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
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
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
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4 分)
(2)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4 分)
【答案】
1.A
2.D
3.C
4.(1)道武帝把孙子拓跋焘出生的事告诉他,拓跋仪起身叩拜而歌唱起舞,于是对饮到早晨。
(2)平原公有大才和非凡的谋略,我们应当依附在他后面。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
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
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一句的意思是:当并州平定以后,仪的功劳最多,被任命
为尚书令。道武帝回代都,设置中山行台,命令仪驻守,以尚书令坐镇中山,远近都前来归附。不久,又
召仪以丞相入朝辅政。其中,“太祖将还代都”主谓宾俱全,“还”意思是“回到”,回到的地方是“代都”,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C;“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句子成分完整,“诏”的主语应的“太祖”,承前省略主
语,而“怀附”的主语是“远近”,两句主语不一致,应断开,排除 D。故选 A。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本题中,D 项,“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中的“一直
延续到今天”错误,很明显,这一称谓并没有延续到今天。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
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
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说法有误,原文是“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
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意思是:拓跋仪都尊重他们,一起谈论当代事务,各处的成败要害,仓
猝之间一一列举。许谦等人叹服。这里想表达的是大家都佩服他,而不是“依附”。故选 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告以世祖生”,状语后置,其中“以”,把;“歌舞”,名词作动词,
歌唱起舞;“申旦”,自夜达旦,犹通宵。第二句中,“不世”, 非凡的;“附”, 依附;“尾”, 后面。
【参考译文】
拓跋仪,秦明王翰的儿子,身高七尺五寸,容貌长得很魁伟,美须髯,有谋略。从小就会舞剑,骑马
射箭都是常人难及。道武帝到贺兰部时,他陪同左右,出入不离。登国初年,赐爵为九原公。跟从道武帝
击败各部时,因有谋略和善战而立功。
当时道武帝打算吞并慕容垂,派仪前去观看有什么机会可趁。慕容垂便问仪,道武帝为什么自己不来?
仪说:“先人以来,世代据守北方,子孙相承,不失旧业。我的祖先受晋朝封号,爵称代王,东与燕国世
代为兄弟。我奉命前来,并无失礼。”慕容垂觉得他回答得很有气势,便开玩笑地说:“我如今威震四海,
你的国君不肯亲来见我,怎么能说没有失礼?”仪答道:“燕国如果不自修文德,准备用兵威来自强,那
就是本朝将帅们应当考虑怎么做的事情了,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当他回国后,报告说:“慕容垂死后
才能谋取,如今还不是时候。”道武帝脸色一变,问他是什么原因。仪说:“慕容垂年纪已大,他的儿子宝
懦弱又没有威望,谋而不能决断。慕容德自负有才气,不是能够给弱主当臣子的人,祸端将从内部而起,
这时才能打算。”道武帝赞同他的意见。
道武帝征伐卫辰时,仪从别道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把他首级传送到行宫,道武帝大喜,改封他为东平公。让他在河北督促屯田,他从五原直到木固阳塞外,分别安排农耕,大得民心。慕容宝进犯五原时,
仪先悄悄地占领朔方,拦截他的退路。当并州平定以后,仪的功劳最多,被任命为尚书令。道武帝回代都,
设置中山行台,命令仪驻守,以尚书令坐镇中山,远近都前来归附。不久,又召仪以丞相入朝辅政。
太武帝刚出生时,道武帝非常高兴,夜间召仪入宫,问他:“你听到我夜间喊你来,不觉得奇怪和害
怕吗?”仪说:“臣下诚心事奉陛下,陛下明察,臣下就自然安心了。夜晚忽然接到诏令,奇怪是有的,
畏惧实在没有。”道武帝把孙子拓跋焘出生的事告诉他,拓跋仪起身叩拜而歌唱起舞,于是对饮到早晨。
此前,上谷人侯岌、张衮,代郡人许谦等有名于当时,听说拓跋仪善待士人,就先到拓跋仪那里。拓
跋仪都尊重他们,一起谈论当代事务,各处的成败要害,仓猝之间一一列举。许谦等人叹服,相互间说:
“平原公有不可每世出现的雄才大略,我们应当依附在他后面。”
道武帝因拓跋仪有才器声望,对他尤其尊重。拓跋仪仗恃功劳宠信,于是和宜都公穆崇阴谋作乱,埋伏武
士窥伺道武帝,想杀死他。穆崇的儿子穆遂留在埋伏的武士中,听到征召,恐怕事情败露,翻墙报告道武
帝,但道武帝却保密此事,宽恕了拓跋仪。
天赐六年(409),天文多次发生变化,占卜的人说:“必定有叛臣,伏尸满地和流血之灾。”皇帝非常
厌恶,便杀了一些公卿,准备以此来战胜天灾。仪内心恐惧不安,单骑逃跑。皇帝派人追赶并抓住他,于
是赐死,用百姓的礼节把他埋葬了。
【限时检测 5】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7 分 实际得分:
五、【2020·西藏自治区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7 分)
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人,中书侍郎尧俞从孙也。年十八,登进士第。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
鯈往见,将妻以女,拒弗答。调青州司法参军,历永平、淄川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十月,接伴金国贺正旦使。是时,金将渝盟,而朝廷未之知也。察至燕,闻金人入寇,或劝
毋遽行。察曰:“受使以出,闻难而止,若君命何。”遂至韩城镇。使人不来,居数日,金数十骑驰入馆,
强之上马,行次境上,察觉有变,不肯进,曰:“迓使人,故例止此。”金人辄易其驭者,拥之东北去,
行百里许,遇所谓二太子斡离不者领兵至驿道,使拜。察曰:“吾若奉使大国,见国主当致敬,今来迎客
而胁我至此!又止令见太子,太子虽贵人,臣也,当以宾礼见,何拜为?”斡离不怒曰:“吾兴师南向,
何使之称?凡汝国得失,为我道之,否则死。”察曰:“主上仁圣,与大国讲好,信使往来,项背相望,
未有失德。太子干盟而动,意欲何为?还朝当具奏。”斡离不曰:“尔尚欲还朝邪!”左右促使拜,白刃
如林,或捽之伏地,衣袂颠倒,愈植立不顾,反覆论辨。斡离不曰:“尔今不拜,后日虽欲拜,可得邪!”麾令去。
察知不免,谓官属侯彦等曰:“我死必矣,我父母素爱我,闻之必大戚。若万一脱,幸记吾言,告吾
亲,使知我死国,少纾其亡穷之悲也。”众皆泣。金兵至燕,彦等密访存亡,曰:“使臣不拜太子,昨郭
药师战胜有喜色,太子虑其劫取,且衔往忿,杀之矣。”将官武汉英识其尸,焚之,裹其骨,命虎翼卒沙
立负以归。立至涿州,金人得而系诸土室,凡两月。伺守者怠毁垣出归以骨付其家副使蒋噩及彦辈归皆能
道察不屈状赠徽猷阁待制。
察自幼嗜学,同辈或邀与娱嬉,不肯就。平居恂恂然,无喜愠色。恬于势利,在京师,故人鼎贵,罕
至其门,间一见,寒温谈笑而已。及仓卒徇义,荦荦如此,闻者哀而壮之,时年三十七。乾道中,赐谥曰
忠肃。
(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伺守者怠/毁垣出归/以骨付其家/副使蒋噩及彦辈归/皆能道/察不屈状/赠徽猷阁待制
B.伺守者怠/毁垣出/归以骨付其家/副使蒋噩及彦辈/归皆能道/察不屈状/赠徽猷阁待制
C.伺守者怠/毁垣出/归以骨付其家/副使蒋噩及彦辈归/皆能道察不屈状/赠徽猷阁待制
D.伺守者怠/毁垣出归/以骨付其家/副使蒋噩及彦辈/归皆能道察不屈状/赠徽猷阁待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
教授生徒的官职。
B.正旦即农历除夕,指新年的第一天,又可称为岁首、元日等。在此期间会有很多庆祝的活动。
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 典
等。
D.谥号一般意义来说,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皇后、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对其生平事迹
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傅察是中书侍郎尧俞的堂孙,十八岁考中进士。蔡京在相位时,听说他的大名,派儿子蔡鯈去见他,打
算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傅察没有答应。
B.宣和七年十月,傅察奉命迎接陪伴金国前来祝贺新年的使者。傅察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前去。但金国人行
至边境时觉察有变化,不肯继续前进。
C.金国太子斡离不的随从想强迫傅察拜见他们的太子,但他昂首挺立,没有屈服,反反复复与他们论辨。斡离不见状,威胁他说以后就算想拜见也没有机会了。
D.傅察从小十分好学,不爱戏耍,不喜交往。他在京做官时,某位旧友地位显赫,但他很少前去拜访,
偶尔相遇,也只是寒暄谈笑而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是时,金将渝盟,而朝廷未之知也。察至燕,闻金人入寇,或劝毋遽行。(4 分)
(2)若万一脱,幸记吾言,告吾亲,使知我死国,少纾其亡穷之悲也。(4 分)
【答案】
1.C
2.B
3.B
4.(1)这时,金国将领违背盟约,但是朝廷不知道这种情况。傅察到达燕地,听说金人入侵,有人规劝他
不要急忙前往。
(2)你们如果万一逃脱,希望你们记住我的话,告诉我的父母,让他们知道我是为国家而死,稍稍缓解他
们无穷无尽的悲伤。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
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
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沙立暗中观察守卫的人懈怠了,他破坏墙壁逃出来,回去把尸骨交给他家人。副
史蒋噩和侯彦这批人回去,都能说出傅察与金人斡旋时不屈服的情景,皇上追赠他为徽猷阁待制。
句中,“归以骨付其家”中,“归”是为了把尸骨交给他家人,“归”与后面句子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副使蒋噩及彦辈归”中“归”指“副史蒋噩和侯彦这批人”回家,因此,这里的“归”与上句不能
断开。排除 B 项。故选 C。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
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 项,“正旦即农历除夕”
解说错误,正旦不是农历除夕,而是正月初一。故选 B。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
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 项,“但金
国人行至边境时觉察有变化”分析错误。“察觉有变”的是傅察而非金人。故选 B。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
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
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渝:违背,改变;未之知: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未知之,不知道这种情况;入寇:外敌入
侵。
(2)幸:希望;死国:为国而死;纾:舒缓、延缓。
【参考译文】
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人,中书侍郎尧俞的堂孙。十八岁时,考中进士。蔡京在相位时,听说他的
大名,派儿子蔡鯈去见他,打算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傅察拒绝没有答应。调任青州司法参军,历任永平、
淄川县丞,入朝做太常博士,升迁为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十月,傅察奉命迎接陪伴金国祝贺新年的使者。这时,金国将领违背盟约,但是朝廷不知道
这种情况。傅察到达燕地,听说金人入侵,有人规劝他不要急忙前往。傅察说:“我们接受使命来出使,
听说有困难就停止,怎么完成皇上的使命。”于是到达韩城镇。金国使者没来,过了几天,几十个金人骑着
快马进入馆驿,强迫他上马车,到达边境,傅察觉得有变化,不肯进入金国境内,说:“迎接使者,惯例
到此停止。”金人就换掉给他驾车的人,簇拥着他向东北方向去,走了一百多里路,遇到人们所说的二太子
斡离不领兵到驿道上,让傅察拜见。傅察说:“我们奉命出使大国,见到国主应当致敬,(你们)现在来迎
接我却胁迫我到这里!又只见到了太子,太子虽然是尊贵的人,但也是贵国的臣子,(我)应当以宾主之礼
见您,怎么能拜呢?”斡离不愤怒地说:“我发兵征讨宋朝,怎么能按照使者的身份来对待你呢?凡是你们
国家的得失,都给我说出来,否则就要处死!”傅查说:“皇上仁慈圣明,和你们国家讲和通好,信使往来
频繁,没有失德的地方。太子违背盟约行动,想干什么?我回朝后会详细上奏皇上。”斡离不说:“你还想
要返回朝廷?”左右的侍卫胁迫他跪拜,兵器如同林子里的树枝一样多,有人想拽着他伏在地上,衣服都
弄乱了,傅察更加昂首挺立,反复与他们辩论。斡离不说:“你今天不跪拜,以后即使想拜见也没有机会
了。”下令将傅察带走。
傅察知道免不了一死,就对官署手下侯彦等人说:“我肯定会死了,我父母一向疼爱我,听说我的死
讯一定会非常悲伤。你们如果万一逃脱,希望你们记住我的话,告诉我的父母,让他们知道我是为国家而
死,稍稍缓解他们无穷无尽的悲伤。”大家都流下眼泪。金兵到了燕地,侯彦等人秘密访查傅察的生死。有
人说:“使臣傅察不跪拜太子,昨天郭药师打了胜仗很高兴,太子担心他被劫取,并且心怀以前的怨恨,
已经杀了他了。”将官武汉英认出了傅察的尸体,焚化了尸体,包裹好他的骨灰。派遣虎翼卒沙立背着回去。
沙立到了涿州,金人逮住了他并将他关在土屋里,总共两个月,沙立暗中观察守卫的人懈怠了,他破坏墙壁逃出来,回去把尸骨交给他家人。副史蒋噩和侯彦这批人回去,都能说出傅察与金人斡旋时不屈服的情
景,皇上追赠他为徽猷阁待制。
傅察从小爱好学习,同岁的人有的请他玩耍,不总是不肯去。平时做事谨慎,喜怒不表现在脸色上。
他对权势利益看得很恬淡,在京城时,故人显贵很少到他家,有时见面,也只是寒暄说笑几句罢了。等到
他仓促之间为国而死,这样放得开,听说的人都为他感到哀伤,认为他很豪壮,死时年仅 37 岁。乾道年间,
赐谥号“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