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23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练)
(一)热身练
一、【2020·江苏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布衣传
全祖望
周布衣,名西,字方人,学者称为劲草先生,定海卫人,居庐江少喜读书,父母怜其体孱,稍节制之。
先生密藏火书室,俟亲熟睡,重举灯默识, 又恐灯影外泄,以被蒙之,不至鸡三号不止,久而其被如墨。
己亥,海师大掠鄞之东都,先生奉母逃深山中,猝遇盗,盗见先生母丰硕,以为富家姬,用火熏之以
索金。先生抱母大恸, 扑灭其火,愿以身代,贼遂挥戈斫其右之中指,几殊。旁一卒曰:“是孝子也,乞
舍之。” 先生以是得生,自是作书甚苦, 先生久寓宝林,挈家依诸生徒间。
先生于经则《易》《书》《诗》《礼》《春秋》《孟子》皆有图解,于史则《史》《汉》皆有论说,
于集则唐宋杜韩诸大家皆有抄:所称《劲草亭诸编》者也。而生平心迹所寄,尤在《防秋谱》一篇。尝曰:
死后当尽取吾所著书,置石匣,藏之墓中,而是篇则可比之郑所南《心史》。《防秋篇》者,世俗斗牙牌
之戏也,其中有所谓“至尊” 者,诸品皆不能抗。先生增置其色目,自天、地外,帝王、将相、四民,下
至盗贼草窃之徒皆有之,而更以处士为至尊。
有时世事多端,天、地、帝王皆不能支,独余处士以持残局,而兀然能为中流之一壶。先生自为之说,
其文甚奇。周郢山见之曰:“此胡文定《春秋传》也。”镇人乞先生修志书成,署名,力拒之。所著诗古
文词,曰《痛定集》。
晚年居鄞城中,戊辰,年六十八,病卒。其宝林高弟曰方伊蒿,尝欲以遗书付之,未及而卒,存于伯
兄家。已而伯兄亦病,亟贻书伊萬,令其取书以去。既至,伯兄又卒,其子勿与,已而鬻之他人,百方觅
之,不可得矣。予之采诗也,求先生之集,遍访既无知者,仅从先生诸弟子所藏遗笺故牍,令李生昌昱汇
为一卷,因诠次其可存者。至先生于诸经,最得意者莫如《春秋》,其自序云:“不佞垂老,忽若于《春
秋》大有所得,觉唐宋明诸儒之说,皆未合圣人之旨,尚在梦寐中,至今日而恍然。” 顾其书已成四十二
卷,而定、哀二公未毕,临没尚以为恨,今俱佚。
(选自全祖望《鲇琦亭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师大掠鄞之东鄙 鄙:边境
B.诸品皆不能抗 抗:违抗C.亟贻书伊蒿 亟:急速
D.因诠次其可存者 次:编纂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布衣名西,少时身体孱弱,父母因怜惜他的身体,不让他太辛劳,他就常常等到父母亲熟睡后偷偷地
学习。
B.《防秋篇》表面看写的是民间斗牙牌的游戏,其实其中有深刻的寄寓,周布衣本人及他人对这篇文章都
有很高的评价。
C.“处士”通常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周布衣认为他们能在世事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成为“中流一
壶”,济世救民。
D.周布衣对《春秋》颇有研究,写成了四十二卷书称,遗憾的是春秋定、哀二公部分因史料缺失最终没有
完稿。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抱母大恸,扑灭其火,愿以身代,贼遂挥戈斫其右之中指,几殊。
(2)其宝林高弟曰方伊蒿,尝欲以遗书付之,未及而卒,存于伯兄家。
4.劲草先生周布衣在为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
1.B
2.D
3.(1)先生抱着母亲十分悲痛,扑灭了火,希望用自己来替代母亲受刑,贼人于是便挥戈砍了他右手的
中指,他受伤几乎要死了。
(2)周西在宝林的得意弟子叫方伊蒿,周西曾经想把留存的书稿交给他,还没来得及就去世了,书稿保存
在伯兄家。
4.治学勤奋,涉猎广泛,见解独到,勇于批判。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
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B 项,抗:
匹敌、抗衡。句意:其他各个阶层都不能和它抗衡。故选 B。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 项,“春秋定、哀二公部分因史料缺失最终没有完稿”错误,原文“而定、哀二公未毕”,说的是鲁定公、鲁哀公的事情还没整理完毕,没有说春秋定、哀二公部分的
史料缺失。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
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
关注得分点:
(1)大恸,十分悲痛;斫,砍;殊,死。
(2)高弟,得意弟子;遗,留存;卒,去世。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关键语句,结合相关事件,对人物形
象进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周布衣在为学方面的特点:“先生密藏火书室,俟亲熟睡,重举灯嘿识, 又恐灯影外泄,以被蒙之,
不至鸡三号不止,久而其被如墨”概括出治学勤奋;“先生于经则《易》《书》《诗》《礼》《春秋》《孟
子》皆有图解,于史则《史》《汉》皆有论说,于集则唐宋杜韩诸大家皆有抄”概括出涉猎广泛;“有时
世事多端,天、地、帝王皆不能支,独余处士以持残局,而兀然能为中流之一壶。先生自为之说,其文甚
奇”概括出见解独到;“不佞垂老,忽若于《春秋》大有所得,觉唐宋明诸儒之说,皆未合圣人之旨,尚
在梦寐中,至今日而恍然”概括出勇于批判。
【参考译文】
周布衣,名西,字方人,学者称他为劲草先生,浙江定海卫人,居住在庐江。少年时喜爱读书,父母
怜惜他体弱多病,对他稍加约束。于是先生偷偷地藏火于书房,等到父母熟睡后,再重新点灯默默读书,
又担心灯影外泄,用被子蒙在灯上,不到鸣叫三遍不停止,时间长了他的被子被烟熏黑。
己亥年,海军大肆截掠鄞州东部边境,先生伺候母亲逃到深山中,突然遇强盗,强盗见到先生母亲体
态丰硕,以为是富家女,就用火熏烤她来索求金银。先生抱着母亲大为悲伤,扑灭她身上的火,希望用自
己代替她,贼人于是挥刀断他的右手的中指,他几乎死了。旁边士兵说:“这是孝子,请求放过他吧。”
先生因此得以活下来,从此写作更加刻苦,先生久居宝林,带着家人依靠学生们为生。
先生对于经书,就效法《易》《书》《诗》《礼》《春秋》《孟子》,都有相关的图解,对于史书,
就效法《史记》《汉书》,都有自己的评论说明,对于文集,就效法唐宋杜甫韩愈等诸位大家,都有所抄
录:就是被称作《劲草亭诸编》一书的。而他一生内心情感的寄托,尤其体现在一篇《防秋谱》里。他曾
经说:我死之后应当把我一生所写的书都取来,放到石头匣子里,把它们收藏到坟墓中,而这篇《防秋谱》
则是可以跟郑所南的《心史》相媲美的。《防秋谱》,写的是世俗中赌博的事,其中有所说的“至尊”的,
其他各个阶层都不能和它抗衡。先生增设它的色阶层目,从天、地以外,上至帝王、将相、四方百姓,下至盗贼草寇之徒都有,而更是把处士列为至尊。
有的时候,世事变化多端,天、地、帝王都不能支配,唯独只剩下处士能收拾残局,从而突然之间能
够成为中流一壶。先生亲自为它作说,文章很是奇特。周郢山见了之后说:“这就是胡文定写的《春秋传》
啊。”镇上人请求先生在新修的志书上署名,他极力拒绝。他所写的古诗文词,命名为《痛定集》。
晚年居住在鄞城中,戊辰年,他年龄六十八岁,得病去世。周西在宝林的得意弟子叫方伊蒿,周西曾
经想把留存的书稿交给他,还没来得及就去世了,书稿保存在伯兄家。不久伯兄也得病了,把书赠给方伊
蒿,让他拿了书离开。方伊蒿到了之后,伯兄又死了,他的儿子不给,不久就卖给他人,方伊蒿多方寻找,
没有找到。我在采集诗歌的时候,寻找先生的文集,找遍寻访很多人之后也没人知道,仅仅从先生诸位弟
子收藏遗留的旧的信件中,让李昌昱汇编成为一卷,于是就诠释编撰了那些值得遗留的文章。至于先生对
于诸经的文章,最得意的没有比得上《春秋》的,他自己作序说:“我行将年老,忽然好像对《春秋》很
有心得,觉得唐宋明诸位儒生的学说,都不合乎圣人的心思,好像以前都在睡梦之中,到今天才恍然大
悟。”只是他的书已经编成四十二卷,而鲁定公、鲁哀公的事情还没整理完毕,临近去世还以此深为遗憾,
现在都散失了。
二、【2020·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令狐拾遗书
唐·李商隐
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足下去后,怃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
自昔非有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
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足下观人与物,共此天地耳,错行杂居蛰蛰哉。不幸天能恣物之
生,而不能与物慨然量其欲,牙齿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不得牙齿,此意人与物略同耳。有所趋,故不
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足下观此世,其同异如何哉?
儿冠出门,父翁不知其枉正;女笄上车,夫人不保其贞污。此于亲亲,不能无异势也。亲者尚尔,则
不亲者,恶望其无隙哉!故近世交道,几丧欲尽。足下与仆,于天独何禀,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一会
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执手,颦然相戚,泫然相泣者,岂于此世有他事哉。惜此世之人,率不能如吾之所
乐,而又甚惧吾之徒,孑立寡处。而与此世者蹄尾纷然,蛆吾之白,摈置讥诽,袭出不意,使后日有希吾
者,且惩吾困,而不能坚其守,乃舍吾而之他耳。足下知与此世者居常绐于其党何语哉?必曰吾恶市道。
呜呼,此辈真手搔鼻皻①,而喉哕②人之灼痕为癞者,市道何肯如此辈邪!
今一大贾坐墆货③中,人人往须之,甲得若干,曰:其赢若干。丙曰:吾索之。乙得若干,曰:其赢
若干。戊曰:吾索之。既与之,则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出妻子,伏腊相见有贽,男女嫁娶有问,不幸丧死有致馈,葬有临送吊哭,是何长者大人哉?他日甲乙俱入之不欺,则又愈得其所欲矣。回
环出入如此,是终身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母益严,出妻子益敬,伏腊相见贽益厚,男女嫁娶问
益丰,不幸丧死,馈赠临送吊哭情益悲,是又何长者大人哉?惟是于信誓有大期漫,然后骂而绝之,击而
逐之,讫身而勿与通也。故一市人,率少于大贾而不信者,此岂可与此世交者等耶!今日赤肝脑相怜,明
日众相唾辱,皆自其时之与势耳。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己而又唾之,
足下果谓市道何如哉?
今人娶妇入门,母姑必祝之曰善相宜,则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贮之幽房密寝,四邻不得识,兄弟
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择何如男子者属之邪?今山东大姓家,非能违摘天性而
不如此,至其羔鹜在门,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当其为女子时,谁不恨,及为母
妇则亦然。彼父子男女,天性岂有大于此者耶。今尚如此,况他舍外人,燕生越养,而相望相救,抵死不
相贩卖哉!紬而绎之,真令人不爱此世,而欲往走远飏耳!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是耶非耶?
千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得有此人,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其他复何云云,
但当誓不羞市道,而又不为忘其素恨之母妇耳。商隐再拜。
(注)①鼻皻:鼻屎。②哕:呕吐。③墆货:囤积的货物。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早垂致葛衣 葛衣:平民
B.常绐于其党何语哉 绐:欺骗
C.既与之,则欲其蕃 蕃:繁殖
D.当有所用意 用意:留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其同异如何哉 其皆出于此乎
C.且惩吾困 若属皆且为所虏
D.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遗”是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君主言行的缺失。本文是李商隐
在与友人令狐陶分别后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
B.本文主要论述了李商隐对世人交友之道的看法,他愤慨于当世之人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极少有真正的
友情,也流露出了自己长时间怀才不遇的感伤。C.在文中,李商隐用委婉、曲折的言词批判了世上的两种交往:一是像做生意买卖一样唯利是图的 交往,
二是像婚姻买卖一样只论财货不念亲情的交往。
D.本文语言朴实,叙议结合,行文中注重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尤其善于运用对比和类比手法说理,对当
时世情的揭露和人心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 之 不 在 势 之 移 去 虽 百 仁 义 我 百 忠 信 我 我 尚 不 顾 矣 岂 不 顾已 而 又 唾 之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所趋,故不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
(2)有不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
【答案】
5.C
6.C
7.C
8.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
9.(1)因为人人都有追求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没有争抢;因为人人都有争抢的东西,所以不能不在同中各
有不同。
(2)不问对方人品的好与不好,是健康还是有病,就只讲钱财,把恣意索求作为快意之事。
【解析】
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
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 项,
“蕃”,增多。全句译为:既然给了他(货物),就是希望他能够将其增多。故选 C。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
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本题要求选出“各组句子
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 项,第一句中的“者”,助词,句中停顿;全句译为:现在之
所以表现得像君子一样。第二句中的“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全句译为: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
人。B 项,第一句中的“其”,代词,它;全句译为:它所表现出的异同怎么样呢?第二句中的“其”,语
气副词,大概;全句译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C 项,第一句中的“且”,副词,将;全句
译为:将鉴于我的仕途困顿。第二句中的“且”,副词,将要;全句译为: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D
项,第一句中的“与”,连词,和;全句译为:真不知您与我这种真挚的友谊。第二句中的“与”,介词,和;全句译为: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上相会。故选 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
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张冠李戴或故意曲解文
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C 项,“委婉、曲折”错误,信中作者直抒胸臆,辛辣地批判了这两种交友的方式。故选 C。
8.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
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
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要求“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本题中,根据
前面的“皆自其时之与势耳”可断定,“时之不在”“势之移去”中间要断开;从句式特点来看,“百仁
义我”“百忠信我”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又知“矣”一般作为句末停顿,故在“矣”后断开;“而”
在这里是连词,起到连接两个句子的作用,因此可知“而”前要断开。故句子可断为:时之不在/势之移去
/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趋”,追求;“故”,所
以。全句译为:因为人人都有追求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没有争抢;因为人人都有争抢的东西,所以不能不
在同中各有不同。(2)中,“不肖”,人品不好;“财货”,钱财;“但”,只;“恣求”,恣意索取。
全句译为:不问对方人品的好与不好,是健康还是有病,就只讲钱财,把恣意索求作为快意之事。
【参考译文】
子直足下:
出发的日子已经定了,昨天正好得到少许时间能够写这封信。自从您离开之后,我感到闷闷不乐,今
天早晨感谢您给我这个平民写信,内容委婉有礼,对我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如果不是有故人(您的父亲)
推荐提拔,那么我就会泯然于普通人之中,现在之所以表现得像君子一样,正是由于有故人的指引。一天
跟随长辈(您的父亲),一辈子就肝胆相照。近来您仕途顺畅,我则是困在原来的位置,所以分离的时间
久,团聚的时间短。您观察人间的人与物,熙熙攘攘的错落杂居,共同生活在这片天地之下。但不幸的是,
上天能够让天下之物能够自由的生长,但却不能满足他们的所有欲望,有牙齿的恨自己没有翅膀,有角的
又恨自己没有牙齿,这种人和动物大略相同吧。因为人人都有追求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没有争抢;因为人
人都有争抢的东西,所以不能不在同中各有不同。您观察现在的世道,它所表现出的异同怎么样呢?
儿子成人之后离家,父亲就不知道他办事是正直还是邪恶;女子成年出嫁后,母亲就无法保证她是贞洁还是淫乱。这对于至亲来说,应该都是这样吧。至亲尚且如此,那么不亲的人,怎么能指望他们亲密无
间呢!所以近世交友之道几乎丧失殆尽。您与我的至交之谊,在天下是独有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但
却不能总是相处于同一世界,每一次会面每一次分散,都是手牵着手不断感慨,悲伤地皱着眉,甚至洒泪
相泣,难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事比这更真诚的友谊吗。可惜现在的人,大多不能像我这样快乐,而
且又特别怕我这样的人,所以独自相处,没有朋友。然而当今世上纷乱杂扰,各种关于我的流言层出不穷,
让后世即使有人想和我交朋友,将鉴于我的仕途困顿,也不能让他坚定自己的选择,而离开我去和别人相
交了。你知道现在的人们常用什么话来欺骗他的同党吗?他们说我不满于当今的世道。唉,这些人一定是
自己用手抠鼻屎,却把别人的烧伤的伤疤当癞疖而恶心呕吐的人。难道当今的世道就是这些人决定的吗!
现在有一个大商人坐在自己囤积的货物之中,人们都去拿他的货物,甲拿了若干后,说:他还剩若干。
丙说:我也去拿。乙拿了若干后,说:还剩若干。戊说:我也去拿。既然给了他(货物),就是希望他能
够将其增多,而不希望他到处去说,探问他的父母及妻子,节日有礼物赠,儿女婚嫁有慰问,遇到不幸的
事或有丧事时有所馈赠,举行葬礼是去吊唁,这是怎样的长者长辈啊!如果他日甲乙都不欺骗长者,那么
就更加让他们(甲乙)得到所希望拥有的东西。对待他们(甲乙)的父母更加殷勤,对待他们的妻子更加
尊敬,节日的礼物更加丰厚,儿女的婚嫁馈赠更加丰厚,丧葬吊唁更加悲伤,这是怎样的长者啊。只有对
于誓言有大的欺瞒,然后骂他并绝交,打他并驱逐他,终身不在与他交往。所以一个市井之人,大概会对
大商人做下一些不讲信用的事,但这些怎么可以和世交之人相比呢!今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明天大家
就群起垢辱,都是因为时运与势力的变化啊。时运不在,势力消减,虽然对我百般讲仁义,百般讲信义,
我根本就不看这些,岂止是不看,还要唾弃羞辱,您说当下这个世道怎么样呢?
今天的人在娶媳妇入门时,婆婆必然要祈祷能够相处和睦,还要祈祷多生子女。以后生了女儿,则把
她养在密室之中,街坊四邻都不认识她,兄弟们也很少见到他,拼命想让她生活得好,到了出嫁的时候,
该给她选择什么样的男人来匹配她呢?今天山东的大姓之家,并非是违背天性而这样干,当她安静的待字
闺中,(父母在为她择偶时),不问对方人品的好与不好,是健康还是有病,就只讲钱财,把恣意索求作
为快意之事。当她作为当事人时,没有不痛恨这种做法的,但等到她成为了母亲,还是那样做。父子母女,
难道还有比这更重的亲情吗。今天这种父子母女尚且这么做,就更别说外人了。那些不是亲父子母女关系
的,指望他们来救助,拼死也不会被贩卖吗!仔细梳理这些事,真的让人不再爱这个世道,真想远走他方,
离开这污浊的世道。真不知您与我这种真挚的友谊,是对是错呢?
千百年之后,被后人是否记住,不在于你有多少财产,而在于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官。如果真有这样的
人,您和我,应当要努力了。其他的就不多说了,只要不以这个世道为羞耻,而又不忘记那个一直恨的(爱
财的)母亲啊。商隐再次拜谢。
三、【2020·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
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
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蹀躞①登堂,抗著而
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
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有朝廷大
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②者
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
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
比干③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勿罪。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
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葺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不复仕,常居鄠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
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
邪?”宣不敢复言。其教授,择诸生,然后为弟子。九江严望及望兄子元,字仲,能传云学,皆为博士。
望至泰山太守。
云年七十余,病不呼医饮药,终于家。遗言以身服殓,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
外。
(节选自《汉书》)
[注] ①蹀躞,音 diéxiè,小步走的样子,形容步态从容。②见《论语》:“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
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③龙逢,夏桀时臣;比干,商纣时臣。皆
因忠言直谏而被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言非,固当容之勿罪/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察传》)
C.时出,乘牛车,从诸生/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D.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勿易!因而葺之/因之以饥馑(《四子侍坐》)
B.抗著而请,音动左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C.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逍遥游》)
D.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原毁》)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朱云“学识渊博”和“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
A.既论难,连拄五鹿君/今有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
B.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
C.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小生乃欲相吏邪
D.能传云学,皆为博士/鄙夫不可与事君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写朱云辩赢五鹿充宗,想象新奇,比喻生动成趣,夸赞了朱云的学问与辩才。
B.九江郡官至泰山太守的严望,还有严望哥哥的儿子严元,都是朱云的高徒,能够继承朱云的学问衣钵。
C.朱云直谏震怒了汉成帝,成帝本有口谕杀他。只因为辛庆忌当场叩头流血地“死争”,成帝才免其一死。
D.宋祁《咏汉史》:“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歌颂汉成帝幡然悔悟,咏叹朱云的殡葬风光。
14.本文第一、二、三段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联性?请概括朱云的相关生平事迹,对此做简要说明。
【答案】
10.A
11.D
12.A
13.D
14.第一段为二三段做铺垫。第一段,介绍朱云生平,交代了朱云的有侠义之风、博学多才。第二段,叙
述朱云舌战贵幸充宗,受到诸儒赞扬。第三段,叙述朱云抗言直谏,以求诛杀佞臣。
【解析】
10.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
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
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
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A 项,都是动词,治罪,归罪。B 项,交结;调和。C 项,使动用法,使诸生跟从;听
从。D 项,凭借,依仗;顺随。故选 A。
1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
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 项,介词,按照;动词,
继续,接着。B 项,表修饰;表递进。C 项,代词,这;副词,就。D 项,副词,表反问。故选 D。
1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
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A 项,前句写与充宗论
《易》,连胜对方,后句写指斥佞臣,义正辞严,合乎题意。B 项,前句写诸儒怕充宗,对朱云博学只是侧
面烘托;C 项,后句写朱云自嘲和对丞相薛宣的调侃; D 项,前句写弟子严望等人的学识不凡,不是直接
表现朱云。故选 A。
13.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思路、手法和作者抒发的情
感、表达的观点等,仔细分析选项中敏感点,比对原文,辨析正误。
D 项,“颂汉成帝幡然悔悟,咏叹朱云的殡葬风光”错误,“殿槛不修旌直谏”是指文中:等到后来
修理栏杆时,成帝说:“不要调换了!照原样补好它,用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只是说明汉成帝的做
法,并不能就说“颂汉成帝幡然悔悟”,再根据“遗言以身服殓,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
陵东郭外”可知,并没有咏叹朱云的殡葬风光。故选 D。
1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需要首先仔细阅读并翻译相关段落,概括主人公的相
关生平事迹,然后结合事迹进行分析。
第一段为二三段做铺垫。第一段,介绍朱云生平,“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好倜傥大节,当世以
是高之”交代了朱云的有侠义之风,倜傥洒脱,“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
皆能传其业”写其博学多才。第二段,“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既论难,连拄
五鹿君”叙述朱云不惧权贵,舌战充宗,受到诸儒赞扬。第三段,“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臣
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等句叙述朱云抗言直谏,以求诛杀佞臣。因此,第
一段写朱云的性格和博学多才是为下文写他不惧权贵、直言进谏做铺垫。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鲁国(治今山东曲阜市东)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交结轻捷豪健的侠客,帮助侠客报
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
侍奉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授《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
人因此而很看重他。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治学《梁丘易》。元帝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其
他各家解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命令五鹿充宗和《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
诸儒没有谁能和(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
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
又高,朱云折其角。”从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
到成帝时,丞相、原来的安昌侯张禹以皇帝师傅的资格破格提拔,很被尊重。朱云上书求见,皇上召
见他时,公卿大臣都在旁边。朱云说:“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
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目光短浅的人不可以辅佐国君’,‘如果担心失去宠
幸俸禄,就会言行僻邪,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臣希望皇上易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名奸臣的头来警
戒其他官员。”皇上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回答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你一个
小官居于下位而指责长上,在朝廷上侮辱我的师傅,罪死不赦!”御史拖朱云下殿,朱云死死攀住殿前的
栏杆不走,结果栏杆被他拉断了。朱云喊道:“臣能到地下和关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
纣时忠臣,因谏被杀)交游,已经心满意足了!只是不知道国家前途会怎样?”御史终于拉着朱云走了。
这时候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帽子,解下印绶,在殿下叩头说:“这个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如
他的话说的对,就不能杀他;他的话不对,本来也应该宽容他。臣敢用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
的怒气逐渐消解,终于免了朱云的死罪。等到后来修理栏杆时,成帝说:“不要调换了!照原样补好它,
用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
朱云从此以后不再做官,经常住在鄠田(鄠县的乡下),教育后生,传授学业,有时乘牛车使诸生跟
从(或带领诸生)出门,经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薛宣做丞相时,朱云前往拜见。薛宣尽备宾王
之礼相待,于是留朱云住宿,从容对朱云说:“您在乡下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
的奇士。”朱云说:“小生(我到你这里来)难道想做丞相(你的)小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朱
云传授学业,挑选学生,选众人中好的然后收为弟子。九江郡人严望及严望哥哥的儿子严元,字仲,能传
承朱云所学,都成为博士。严望官至泰山郡太守。
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生不喝药。立下遗嘱说,穿着身上的衣服入殓,
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埋葬在平陵城的东门外。
四、【2020·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
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
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畲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
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
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
讷徙之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
数千尺得不坏。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
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
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
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 “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
同时,有金德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
大讷云。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战?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
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
斯名,善矣哉!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德泽简在人心, 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
[注]①赵大讷,元朝人。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15.文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盗为引去 引:拉,牵引 B.辄弄兵暴掠,至烦 烦:频繁
C.民以为病 病:困顿不堪 D.或以事如远乡 如:去,往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讷作栅以御其冲 不赂者以赂者丧
B.盗为引去。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告老解印绶而归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 凌万顷之茫然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B.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C.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D.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其中“除”,是任命的意思。“调”,是调动官职。“迁”是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贬官。
B.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人之间: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
君主、上级、长辈。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的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篇末“赞曰”中的赞是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是对文中人物的总结性的评价,不一定都表示
赞美。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大讷在要冲之处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
B.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赵大讷都严格执
法。
C.赵大讷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
堂。“
D.赵大讷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
美名。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
(2)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
(3)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21.概括本文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案】
15.A
16.D
17.B
18.C
19.D
20.(1)当地有大姓豪族仗势杀人,郡守接受了豪族的钱财把凶手放走。
(2)狡猾的胥吏假造了公文,诬陷平民偷偷地私自贩卖食盐,有三个因此自杀的百姓。
(3)这样以后才能无愧于大丈夫这一称号,达到最好的人生境界啊!
21.通过典型事例,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其他人物烘托,精当评论。【解析】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本题往往涉及多义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
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文言实词释义题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
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
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A 项,“盗为引去”的意思是盗贼因此撤退
离开,“引”,应该解释为“撤退”。故选 A。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虚词的学习重在从词性、在句
中充当的功能等角度进行积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
A 项,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第二个“以”,介词,因为。B 项,第一个“为”,介词,因为;
第二个“为”,介词,给。C 项,第一个“而”,表承接的连词;第二个“而”,表转折的连词。D 项,两
个“之”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故选 D。
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
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
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
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
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
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后他又担任温州、台州等地的海运千户,遭逢母亲去世,改任永新州,州民
向来豪横,气焰盖过了守吏,但听闻赵大讷到来,都畏惧驯服不敢大声喘气。“温台等处海运千户”是官
职名称,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A、D 两项;“势出守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翻译为“气焰盖过了守
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B。
18.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
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
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 项,“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说法错误,下级官员也有出于
阿谀奉承的目的给上级官员立祠,所以其对象不一定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故选 C。
19.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
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
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
多种情况。
D 项,“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说法有误。结合原文内容可知赵大讷“起家译曹掾”,
再联系赞语“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
必也”可知,他并未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而是靠自己的能力成就美名。故选 D。
20.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
第一句重点字词:怙,依仗;受,接受;出,动词使动用法,使……出走。第二句重点字词:伪为,
假造;“诬平民盗贩”后省略了宾语“食盐”;“盗”,私自,偷偷地;民,百姓;“民自杀者”定语后
置句,正常语序是“自杀者民”。第三句重点字词:然后,这样以后;始,才;斯,代词,这;善,好的。
2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两种:(1)正面描写(直接描
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作直接描述;(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
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并理解
文章内容;然后从直接、间接描写两个角度思考文章所用手法;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传主是赵大讷。首先,根据文体特征并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通过写赵大讷“作
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大讷抱案
诣府,历指其奸”“大讷列植巨木……凡数千尺得不坏”等事迹,直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其次,文中还
写了“大讷同时,有金徳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亷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
议者谓不如大讷云”,通过侧面衬托来展现赵大讷的形象特点。文章还通过结尾“赞”的评价来展现赵大
讷的形象特点。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赵大讷,字敬叔。他是我们浦阳县的(宋朝)的周王赵元俨的弟第十代传人。起初进入仕途就做了译
曹掾,后调任泉州录事。大盗兴起,宁都泉游手好闲的男子啸聚在一起,招呼众人响应盗贼,于是他们谋
划来攻打泉州。赵大讷在要冲之地修建栅垒来防御他们,盗贼因此撤退离开。后来,他迁任兴化录事,转
任龙溪尹。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这谋取
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赵大讷把神像扔到江中,把建造神祠用的石头搬走,用来修建了孔
子庙。下属的庭县有很多住在山间的蛮族,官府稍微冒犯他们,他们就拿起兵器暴动抢掠,非常频繁。朝
廷虽然派出大将带兵镇守,但多年未能解决这一难题,赵大讷运用当地人能接受的合理方法对他们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像忠厚的百姓一样服从赵大讷的管理。当地有大姓豪族仗势杀人,郡守接受了豪族的钱财把
凶手放走。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
大讷一点都不畏惧。他不久后迁任永嘉,永嘉按照人口来收盐税,老百姓因此困顿不堪,赵大讷请求富商
将食盐转卖到瑞安。狡猾的胥吏假造了公文,诬称平民偷偷地私自贩卖食盐,有三个百姓因此自杀。郡府
下令大讷审查这件事,赵大讷把造假的胥吏流配到临汀。永嘉州城临靠大江,江水一旦暴涨,江岸就容易
崩塌。赵大讷先把巨大的木桩排列着栽在江岸,先用柴草扼住水浪,然后再填充上泥土,用石块砌上。江
岸共有几千尺得以不被损坏。后他又担任温州、台州等地的海运千户,遭逢母亲去世,改任永新州,州民
向来豪横,气焰盖过了守吏,但听闻赵大讷到来,都畏惧驯服不敢大声喘气。乡饮酒之礼长期以来废止了,
赵大讷讲授并推行它,宾主就位,饮酒时主客互敬,合乎礼节,一揖一拜,仪表端庄,观看的人都感叹悦
服。在职二年,辞职回家,时间是至正八年的六月。大讷秉性刚直,不畏惧大吏,屡次管理政务繁重的县
邑,皆获得了能干的声誉,吏卒无没有敢到乡间为非作歹的,一贯奸猾的人和大的豪强相约远逃,他多次
平反冤案,百姓为他设立生祠。有时候他因为某些事务到偏远的地方去,当地父老携带子弟聚在一起观看
说:“这就是赵侯啊!”他被人爱慕到这样的程度。和赵大讷同一时代,有个叫金徳润的人,也是我们浦
阳县人,从湖南亷访司掾,一直做官做到嘉兴推官,也凭借处理政事被人称赞为果敢坚毅,能干有为,然
而评论的人认为他还是比不上赵大讷。赞曰:大丈夫应当凭借功名让自己扬名于世,难道一定要靠祖辈父
辈的权势吗?借助祖辈父辈的权势而获得一点成就的人,世间怎么会没有?但是最终不足以被称赞为大丈
夫,这是一定的。一个人能从平民的位置上奋发而起,最终超然独立,取得高明杰出的成就,官小的可能
做到一州之牧守,官大的或许能参闻国家大政,使自己的恩德被人们记在心里,名声流传到后世,这样才
能始无愧于大丈夫这一称号,这样才是达到了最好的人生境界啊!
(二)过关练
一、【2020·江苏省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唐孝子事
[清]丁晏
孝子名耀远,盐城诸生。生三岁失父母,痛不逮事亲。方在襁褓,又不记亲容,访诸亲,串求善画者
绘遗像,屡绘终不似。后跽城隍神前:愿见亲容,是夜宿庙中,梦二亲来,寤而肖其状绘之,遂通似。有曾
见其亲者过之,惊诧谓面如生。月或数省亲墓,间以他故出,距墓所近,必迂道展拜。一日,舟行经墓道,
值暴风雨,不能登岸,跪于船首,连称儿子有罪,遥望叩头,衣尽湿。舟人呼之不应,久之雨止,复拜墓
前,然后去。
又尝舟行之淮。有少妇行烈日中,欲趁其船,孝子许之。及登船问之,孀也。肃揖入舱内坐,孝子坐船唇。少妇自言,有子七岁同行,不知去处。孝子闻之,即拢船上寻其子,四顾呼号,约行二十里许,见
其子,即抱持之入船,令坐其母傍,孝子仍坐船唇,自受烈日。岁值荒歉,有积尸,孝子买棺葬之,悉记
其状貌、衣履,揭诸道以待求者。偶与人行旷野中,见婴儿尸腐出虫,失其左足,疑为狗啮,孝子恻然悯
之,畚土以葬。时天色暝黑,又将雨,同行者趣其葬毕速归。孝子谓葬而失足,是死有余憾也。复访其旁
居人,乃知痘殇者,其母憎之,故以斧堕其足,而弃于沟。孝子踪迹之,果得一足,涉水持以回,共纳诸
墓。封毕,已二更许。同行者候久,亟趣之归。孝子不应,自坐土墩上,晓居人曰,人之寿命有数,子以
痘殇,非子之罪也。为人亲者,忍而斫其足,是为不慈,不慈者不育。自今以后,父老痛改恶俗,生子必
寿而克家。孝子反覆谕之,同行者厌甚,而孝子不以为烦。
余耳孝子名已久,未识其人。庚寅初夏,由阜邑署乘舟之盐渎,时三更许,闻邻船喧攘,声甚厉,审
听之,有驵牙掠卖二女子,客侦知之,取其女子归,舆而送诸其家。余方叹客之义,问其姓名,则唐孝子
也,惊而礼之,孝子敝衣冠,面黧黑,鼻准圆,大口,语朴挚,肫然热血人也。次晨各解缆去。余至盐邑
署,以语姚鹤洲明府。鹤洲叹服。鹤洲又言,盐邑东郭外有化人场,每火化辄累旬,臭闻十余里。里人有
触之者立病。孝子请著为禁。又捐购义地若干顷,俾葬者有所归。自是火化递息。孝子家索封,以行善贫。
多逋负,然急难好义如故。家中食指烦,凡子女贫无依者,取而乳哺之,依食之。既长,女则嫁之,男则
入塾授书,与己子共处无异待。孝子少时,兄与析居,立分券。兄辛后,犹子贫。孝子引与同居,焚其券。
孝子尝语余,痛盐邑民生之绌,欲仿江南种木棉,兴劝织布之利。
呜呼,仁哉!余在盐匝月,邑人士及妇孺走卒,言孝子善行者不可殚纪,皆呼为唐善人。余记其闻见之
确者,略举数事,藉以风厉浇俗,且景仰焉。嘉庆间举孝子,朝廷旌其门。道光元年,复举孝廉方正,赐
六品秩。孝子今年约五十许人。
(选自任清编选《唐宋明清文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痛不逮事亲 逮:等到
B.岁值荒歉,有积尸 歉:欠收
C.同行者候久,亟趣之归 趣:催促
D.自是火化递息 递:传递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子虽然记不得父母的模样,但无论风雨多大都要到父母的坟墓前探视。
B.对别人及别人家的孩子孝子同样尽心尽力,曾让出船舱给寡妇和她的儿子。
C.唐孝子脸色黝黑语言朴实,从人贩子手里解救过两女子,是热心仗义之人。D.义人、义事总会受到褒扬,丁晏对他景仰有加,朝廷更是举荐、赐予俸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跽城隍神前,愿见亲容,是夜宿庙中,梦二亲来,寤而肖其状绘之,遂通似。
(2)多逋负,然急难好义如故。家中食指烦,凡子女贫无依者取而乳哺之,依食之。
4.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孝子耀远“风厉浇俗”的方法。
【答案】
1.D
2.A
3.(1)(孝子)后来长跪在城隍神像前,希望看到父母的面容,这一天夜里就宿在庙中,梦见父母走近自己,
睡醒之后图画父母的形状,于是整个儿非常相像。
(2)(他)常常拖欠赋税,但是仍像以前一样喜欢救人急难见义勇为。家中人口越来越多,凡是家中贫苦无依
无靠的子女都弄来并且给他们吃奶吃饭,(有时)轻柔地(亲密地)喂他们。
4.自作榜样,教谕他人。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
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 项,自是火化递息,意思是“从此火化的风俗逐渐
停息”。递:顺次、逐渐。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
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
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 项,“无论风雨多大都要到父母的坟墓前探视”错误。根据原文“一日,舟行经墓道,值暴风雨,
不能登岸,跪于船首,连称儿子有罪,遥望叩头,衣尽湿。舟人呼之不应,久之雨止,复拜墓前,然后
去”,可见是雨中遥拜,雨止再去探视,不是选项说的“无论风雨多大都要到父母的坟墓前探视”。故选
A。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跽,跪;愿,希望;亲,父母;是夜,这一夜;寤,醒来;肖,像;通似,整个
儿非常相像。(2)逋负,拖欠赋税;急难好义,救人急难见义勇为;烦,多;子女贫无依者,定语后置句;
乳哺,吃奶吃饭;食,喂。
4.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
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第二段总共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路遇孀居少妇,请她到船里躲避烈日,并亲自走了二十里左右
帮她寻回走失的七岁儿子,结合原文“肃揖入舱内坐,孝子坐船唇”“孝子闻之,即拢船上寻其子,四顾
呼号,约行二十里许,见其子,即抱持之入船,令坐其母傍,孝子仍坐船唇,自受烈日”,可以得出他亲
自做榜样,这是“风厉浇俗”的方法之一。
第二件事是路遇婴儿尸体,不仅亲自埋葬,看到他失了一只脚,还亲自寻找,得知是因为他得了天花,
他的母亲恨他,砍下了他的脚,孝子埋葬了婴孩之后,“晓居人曰,人之寿命有数,子以痘殇,非子之罪
也。为人亲者,忍而斫其足,是为不慈,不慈者不育。自今以后,父老痛改恶俗,生子必寿而克家。孝子
反覆谕之”,可得出他通过教谕他人来“风厉浇俗”。
【参考译文】
孝子名叫耀远,是盐城的诸生。生下来三岁失去了父母,痛心没来得及侍奉父母不。当时还在襁褓中,
又不记得父母亲的样貌,向亲友故旧询问,到处寻找擅长绘画的人绘制父母遗像,画了很多次最终也不像。
后来长跪在城隍神像前,希望看到父母的面容,这一天夜里就宿在庙中,梦见父母走近自己,睡醒之后图
画父母的形状,于是整个儿非常相像。有曾经见过他父母的人拜访他,惊诧地说面容栩栩如生。一个月里
多次祭拜父母的坟墓,偶而因为其他的原因出门,如果距离墓地较近,一定会绕道去叩拜。有一天,坐船
经过墓道,遇上暴风雨,不能登岸,就跪在船头,连连说儿子有罪,远远地向着父母的墓地磕头,衣服全
都湿了。船上的人叫他也不回应,过了很久雨停了,又到墓前去祭拜,这样以后才离开。
又有一次坐船到淮地。有一个少妇在烈日下行走,想要搭乘他的船,孝子答应了她。等到登登船之后
询问她,是个寡妇。就恭敬地作揖请她到船舱里坐,孝子自己坐在船沿。少妇自己说,有一个七岁的孩子
和自己同行,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孝子听说后,立即拢船靠岸寻找她的孩子,四处寻找呼喊,大约走了
二十里左右,看见那个孩子,立即抱着他进入船中,让他坐在他母亲旁边,孝子自己仍然坐在船沿,自己
承受烈日曝晒。遇上荒年,有饿死的堆积的尸体,孝子买了棺材埋葬他们,全部记下他们的身形样貌、衣
服鞋子,张榜贴在道旁来等待来寻找的人。偶然有一次与别人一起走在旷野里,看见婴儿的尸体腐烂生了
蛆虫,又没有左脚,怀疑是被狗所咬,孝子心内悲伤很同情他,就端来土埋葬了他。当时天色已经很晚,
又将要下雨了,同行的人催促他埋完赶紧回去。孝子说埋了却丢失了一只脚,这是死后也有遗憾啊。又问在旁边居住的人,才知道这孩子是因为得了天花死去的,他的母亲憎恨他得了这种病,所以用斧子砍掉了
他的脚,并扔在沟里。孝子按照踪迹寻找,果然找到了一只脚,趟着水把它拿回来,一起放在那墓里。盖
好土后,已经二更左右了。同行的人等了好久,赶紧催着他回来。孝子不答应,自己坐在土墩上,告诉附
近居住的人说,人之寿命有定数,这孩子得了天花死去,不是他的罪过。作为他的父母,竟然忍心砍掉他
的脚,这是不慈爱,不慈的人不会有后代。从今以后,父老们一定要痛下决心改掉恶俗,生下孩子一定会
长寿并且继承家业。孝子反反复复告诉他们,同行的人很厌烦,可孝子不把它当做厌烦的事。
我听说孝子的名声已经很久了,但是不认识这个人。庚寅年初夏,我从阜邑署乘船到盐渎。当时三更
左右,听到邻船吵吵闹闹,声色很严厉,仔细听,有驵牙拐卖两个女子,有位客人探听知道了这件事,接
这女子回去,用车子送她们回到家里。我正感叹这位客人的侠义,问他的姓名,原来就是唐孝子,我吃惊
地以礼拜见了他,孝子穿着破旧的衣冠,面色黧黑,鼻子高挺而圆,嘴大,话语质朴诚挚,淳厚的样子一
看就是个热血的人。第二天早晨各自解缆离开。我到了盐邑署,把这件事告诉给姚鹤洲明府。鹤洲感叹佩
服。鹤洲又说,盐邑东城外有火化人的地方,每次火化总是十几天,臭气十多里外都闻得到。村里的人有
接触到这臭气的立刻就会生病。孝子请求写入法令禁止火化这件事。又出钱购买了若干顷义地,使死去的
人有个埋葬的地方。从此火化的风俗逐渐停息。孝子家住索封,因为行善而家贫。常常拖欠赋税,但是仍
像以前一样喜欢救人急难见义勇为。家中人口越来越多,凡是家中贫苦无依无靠的子女都弄来并且给他们
吃奶吃饭,(有时)轻柔地(亲密地)喂他们。把他们养大之后,女孩就嫁了她,男孩就让他们进入私塾教书,
同自己的孩子一起相处不会差别对待。孝子年少时,兄长和他分家另过,立下了分家的文书。兄长去世之
后,他的儿子过得很贫困。孝子就把他接过来与自己同住,烧掉了分家的文书。孝子曾在谈话之余,痛心
盐邑百姓生活艰难,想要仿效江南种植木棉,倡导并鼓励百姓织布的好处。
唉,多么仁德呀!我在盐邑一个月,盐邑各界人士以及妇女孩子贩夫走卒,说起孝子善行的事都记不完,
都称他为唐善人。我记下了那些他的见闻中比较清晰的事,大略记下了几件,借以劝勉那浅薄的社会风气,
并且表达我的敬仰。嘉庆年间推举了孝子,朝廷表彰了他的家族。道光元年,又举他为孝廉方正,朝廷赐
给六品官的俸禄。孝子今年大约五十岁左右了。
二、【2020·浙江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达道,东阳人。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进士,
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授以治剧守边
之略。
召试,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谏院。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
子小人之党乎?”曰:“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
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京师郡国地震,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大臣不悦,出知秦州。神宗曰:“秦州,非朕意也。”留不
遣。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兴公感动,将去,泣之而别。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
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瘗死
食饥,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
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
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汹话,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
州。历青州、应天府、齐、邓州,会妇党[注]李逄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未行,改安州。流落且
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
遂上章自讼,有曰:“乐羊无功,谤书满箧;即墨何罪,毁言日闻。”神宗览之恻然,即以为湖州。哲宗
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
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将蒸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
为席屋,一夕成二千五百间,井灶器用皆具。民至如归,所全活五万。徙真定,又徙太原。
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元发至之八月,边遽
来告,请八将皆防秋。元发曰:“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若其不来,四将足矣。”卒遣更休。防秋
将惧,扣阁争之。元发指其颈曰:“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是岁,塞上无风尘警,诏以四砦
赐夏人,夏既得砦,又欲以绥德城为说,画境出二十里外。元发曰:“是一举而失百里,必不可。”九上
章争之。
以老力求淮南,乃为龙图阁学士,复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日章敏。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贪残,督盗贼 督:责罚
B.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治剧: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
C.遂上章自讼 讼:申辩,争辩D.卒遣更休 更:更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 ②因人之力而败之,不仁
B.①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神宗览之恻然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元发虑流民且至,将蒸为疠疫。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
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奉命担任地震灾区的安抚使,面对大量房屋坍塌、官员大都住在帐幕和草野中、人心浮动的情况,
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安抚百姓。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
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滕元发对形势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甚至不惜拼着性命来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凛然不可侵犯,因此,
威行西北,被称为著名将帅。
8.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民 王 颖 有 金 为 邻 妇 所 隐 阅 数 尹 不 获 直 颖 愤 而 致 伛 扶 杖 诉 于庭 元 发 一 问 得
实 反 其 金 颖 投 杖 仰 谢 失 伛 所 在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2)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席屋。
【答案】
5.D
6.B
7.C
8.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
谢/失伛所在
9.(1)君子不结党营私,比如草木,互相纠缠依附的一定是蔓延滋生的草,不是松柏大树啊。(2)先准备城
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钱建房屋。【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
用法的正误。D 项,“卒遣更休”的意思是终让他们轮流休整。其中“更”,作词,译为“更替,更换,轮
换”。故选 D。
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
的正误。A 项,“因”:介词,乘机/介词,依靠。B 项,“以”,介词,因为。C 项,“之”:代词,指奏
章/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 项,“且”:副词,将要/副词,尚且。故选 B。
7.本题考查文言文信息筛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
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
句译错等。C项,“神宗相信了王安石”错,应是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而神宗会认同滕元发的
看法。故选 C。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
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
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
的辅助作用。
本题,“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句意是姓王颖有金钱被邻居家的妇人所盗藏。句中“为……所……”
是被动句,故应在“隐”之后断开。“获直”意思是“得到公正判决”,为动词和宾语关系,语意相连,
可在“获直”后断开。“颖愤而致伛”意思是“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句中主语是“颖”,“致伛”作“愤”
的补语,所以应在此句前后断开。“元发一问得实”句意是滕元发一次审问就得到实情。主语是“元发”,
“实”作动词谓语“得”的宾语,所以应在此句前后断开。“颖投杖仰谢”句意是王颖抛掉手杖抬头道谢。
“投杖仰谢”作谓语,所以应在此句前后断开。短句后疏通语意为:百姓王颖有金钱被邻居家的妇人所盗
藏,经历几任府尹查问都没有得到公正判决。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拄着手杖到开封府上诉。滕元发一次
审问就得到实情,把金子返还给王颖,驼背也就消失了。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
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
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党”,结党营私;“辟”
通“譬”,比如;“绸缪”,纠缠;“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判断句,互相纠缠依附的一定是
蔓延滋生的草,不是松柏大树啊。第二句关键点:“度”,考虑,准备;“谕”,告诉;“为”,建造;“使出力”,省略句,让(他们)出钱。
【参考译文】
滕元发,当初名叫名甫,字达道,是东阳人。性格豪爽,为人气魄大,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九岁
就能写诗,范仲淹见他以后就赏识他。考中了进士,殿试得了第三(即探花),被授予大理评事、湖州通
判的职务。孙沔担任杭州知府,见到他就认为他与众不同,说:“这是才智出众的人啊,以后应当成为贤
能的将领。”孙沔就把处理繁重难办的事、戍守边境的谋略教授给他。
皇帝召他来面试,授予他集贤校理一职,让他共同参与编纂起居注。获晋升主持起草皇帝诏令,执掌
谏官官署,授予御史中丞一职。神宗登上皇位,召滕元发来问他治理混乱局面的方法,神宗说:“你知道
君子和小人各为其党吗?”滕元发说:“朝廷中没有朋党,就比如草木,缠绕、攀附的一定是藤蔓,不是
松柏。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神宗认为这
是名言。晋升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议论宰相在朝会时不领班是跋扈,神宗问滕元发这问题,滕元发说:“宰
相固然有罪,但认为宰相是跋扈,那我就认为这是欺瞒天理陷害人了。”授任御史中丞。宰相让他儿子担
任判鼓院,谏官们认为不可以这样。神宗说:“鼓院仅传达事情而已,这对于事情有何妨害。”滕元发说:
“假如有人控诉宰相,却让他儿子传达,行吗?”神宗明白了,就取消这个任命。
京城和地方发生地震,滕元发上书指名陈述导致灾难的缘由,大臣不高兴,就被外放做了秦州知府。
宋神宗说:“做秦州知府,不是我的意思啊。”就搁置了这个任命不派遣。以馆伴的身分陪伴契丹使者杨
兴公,以诚相待和他交流,杨兴公很感动,将要离开的时候,流着泪向他道别。黄河以北地区地面发生了
很大的震动,朝廷命令滕元发担任安抚使。当时城中屋舍大多坍塌,官吏和百姓惧怕被压在里面,都睡在
帐篷里、野地里,而滕元发一个人待在房屋里,说:“房屋毁坏了,百姓死掉了,我应当用我的性命和他
们一起(经历)。”埋葬死去的人,供养饥饿的人,免除田地的租税,修筑堤坝,调查贪婪凶残的人,责
罚盗贼,黄河以北地区于是安宁。
他被授予翰林学士一职,做了开封府知府。百姓王颖有银子被邻居家的妇人藏匿,经历了几任府尹而
没有获得胜诉。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拄着手杖到开封府上诉。滕元发一次审问就得到实情,把金子返还
给王颖,驼背也就消失了。
滕元发在神宗面前议论事情,像家人父子一样,说话不加修饰,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神宗
知道滕元发忠心诚实,所以事情不论大小,人物不论亲疏,常常都去问他。滕元发随事解答,一点也不避
嫌隐瞒。王安石刚想立新法,天下人纷纷议论,王安石怕滕元发有所进言,神宗会听信他,因此借事,让
滕元发出任郓州知州,滕元发先后担任青州知府和应天府、齐州、邓州三州知府。适逢后党李逢造反,有
人乘机来排挤他,被贬到池州做官,还没出发,改任安州知府。际遇不好、无所遇合(指在地方做官)将近十年,还因为以前的过失被贬到筠州。有人认为以后还会有不好的任命(即继续被贬),滕元发和平常
一样有说有笑,说:“上天知道我正直,皇上知道我忠诚,我忧虑什么呢?”于是就上奏本为自己申辩,
其中这样说道:“乐羊攻中山三年不下,诽傍攻讦的书函就装满了小竹箱;即墨大夫治理即墨城没有过错,
但诽傍的话每天都能让齐威王听到。”宋神宗看了之后而伤感,就任命他为湖州知府。宗登上皇位,滕元
发调任郓州知州。当地供应学生的粮食不足,而百姓中有为争夺公田二十年没定下来的,滕元发说:“学
生没有饭吃而把良田供顽民吃饱吗?”于是请求把公田作为学田,于是这场争讼停止。当时淮南、京城东
边闹灾荒,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爆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
钱建房屋,一个晚上就建成了二千五百间,井台灶间器皿及用具都准备齐全。老百姓像回家一样回来了,
活下来的百姓有五万人。滕元发调到真定任职,后又调任太原任职。
滕元发治理边境令人敬畏,威严传布西北地区,号称名帅。黄河以东十二个将领,其中八个来防备西
部边境,分为两半轮流更替休整。滕元发到西北八个月,边境疾速来报,请求八位将领都防备西夏(西北
各游牧民族)乘秋高马肥之时南侵。滕元发说:“西夏如果合军侵犯我,即使八个将领一起也无法抵抗;
如果他不来侵犯,四位将领足够了。”最终让他们轮流休整。防备西夏秋天南侵的将领害怕了,敲击滕元
发官署之门(即到滕元发官署)争论这件事。滕元发指着自己的颈脖子说:“我已经舍弃这了,头可以斩
掉,军队不能派发。”多次上奏争论。这年,边境平静,没有战争,朝廷下诏把四砦赏赐给夏人,夏人得
到四砦以后,又想把绥德城作为借口,画出超出境外二十里。夏人画境的要求说出之后,滕元发说:“这
样的一次举动会丢失百里之地,一定不可以同意夏人的要求。”他多次呈上奏章争取这件事。
因为年老极力请求到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任职,于是被任命为龙图阁学士,然后又任扬州知府,
还没有到任上就去世了,年纪七十一岁,朝廷追赠他为左银青(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用作高级阶
官名号)光禄大夫,谥号叫章敏。
三、【2020·北京潞河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
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
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
人穷斯滥矣。”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①。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
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
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
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
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
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
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
是哉颜氏之子!”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②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
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帅有如子路
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
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③,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
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取材于《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出自《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非;率,沿着。②书社地,编有户籍的土地;一里为 25 户。
③三五,指三皇五帝。周召,指辅佐周武王的周公姬旦、召公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使人聘孔子 聘:礼聘
②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发:征调
③子路愠见曰 愠:怨恨
④君子固穷 固:本来
⑤夫子盍少贬焉 贬:降低
⑥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 穑:种植
⑦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纪:治理
A.①④ B.③⑦ C.④⑥ D.⑤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之不我信也 夫道之不修也
B.譬使仁者而必信 而志不远矣
C.安有伯夷、叔齐 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D.是有国者之丑也 王之将帅有如子路者乎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依旧像平常那样讲学诵诗,弹琴歌吟
B.意者吾未仁邪!
大概是我们的仁德还有什么地方没有修养好吧
C.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现在你不修养你奉行的学说却追求世人的接纳赞同
D.不容然后见君子
不被世俗的人收容然后才能看见真正的君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1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不容于诸侯的基本原因。
【答案】
10.C
11.B
12.D
13.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14.因为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而诸侯的执政者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
意,所以孔子不容于诸侯。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
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
④“君子固穷”中的“固”应解释为固守,全句译为: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⑥“良农能稼而不能为
穑”中的“穑”的意思是收割谷物,在这里指收成。全句译为: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
好收成。故④⑥解释错误。故选 C。
11.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
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本题要求选出“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A 项,两句中的“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一句译为:所以别人不
信任我们。第二句译为:老师的学说不修明。B 项,第一句中的“而”,连词,表顺承。全句译为:假如仁
者就必定受到信任。第二句中的“而”,通“尔”,代词,你的。全句译为: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C 项,
两句中的“安”都是疑问词,译为“怎么”。第一句译为: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第二句
译为:那楚国怎么还能世世代代保有辽阔的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呢?D 项,两句中的“者”都是助词,译为
“……的人”。第一句译为:这是当权的人的耻辱。第二句译为:大王的将帅有像子路这样的人吗?故选
B。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
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D 项,“不容然后见君子”应译为: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要注意“容”,容纳,不能理解
为收容;“见”,现出,显现。不能理解为看见。故选 D。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
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要注意“刺讥”,指责抨击;
“中”,切中;“疾”,弊病。同时要注意所字结构,翻译时要译成名词性短语。全句译为:孔子是个贤
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回到原文进行分析。
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问题,找到相关信息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文章第一段“陈蔡大
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
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很明确地表达出了诸大夫对孔子的态度,文章
最后一段楚令尹子西与楚王的一段对话也表明孔子是个贤人,他的弟子也都是有才能的人,如果任用孔子
有可能会给楚国带来麻烦,“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因此可得孔子不容于诸侯的
原因。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
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
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
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
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非常怨恨地来见孔子说:“君
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
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或许
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或许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
学说。” 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
夷、叔齐(的遭遇)?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
子路出去,子贡进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
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
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
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
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人接受。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
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接受。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
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
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
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
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
颜家的孩子!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求救。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楚昭王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
孔子。楚国令尹子西说:“大王出使诸侯的使者有像子贡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大
王的宰辅国相有像颜回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将帅有像子路这样的吗?”
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各部长官有像宰予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
说:“况且楚国的祖先在周受封时,名号为子男,封地方圆五十里。如今孔丘总是讲述三皇五帝的法度,申
明周公旦、召公奭辅佐周天子的事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楚国怎么还能世世代代保有辽阔的方圆几千
里的土地呢?文王在丰邑,武王在镐京,只有百里土地的君主却统治了整个天下。现在如果让孔丘拥有那
七百里的土地,有才能的弟子辅佐他,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四、【2020·天津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赠盖邦式序
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
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载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
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子长平生喜游,方少壮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
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 南 浮 长 淮 溯 大 江 见 狂 澜 惊 波 阴
风 怒 号 逆 走 而 横 击 。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
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
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
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睹夫子之遗风,
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
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
于其书观之,岂不信乎?
予谓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组缀腐熟者, 乃其常常耳。昔公孙
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
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
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
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选自《宋代散文精评》,有删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为予言 尝:曾经
B.泛沅渡湘 泛:浅显
C.悼妃子之恨 恨:遗憾
D.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 殊:不同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非直为景物役也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高帝之谩骂 善万物之得时D.乃入于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7.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首段,作者认为仅从作品中不能完全领略司马迁的创作精髓。
B.选文第二段比拟鲜活,排比迭出,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司马迁游历的艰辛。
C.选文以略有参差的短句,一气而下,富于节奏和气势。
D.本文笔势纵横,见解独特,显示了作者艺术创新的意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
B.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
C.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
D.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
1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古代送别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B.“吊大夫之魂”中的大夫指的是爱国诗人屈原,曾任三闾大夫。
C.“睹夫子之遗风”中的夫子指的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D.“公孙氏善舞剑”“庖丁氏善操刀”的典故都来自《庄子》。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
(2)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乎?
(3)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
21.作者对盖邦式提出了怎样的写作观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
【答案】
15.B
16.C
17.B
18.C
19.D
20.(1)司马迁的文章有奇特雄伟的气韵,我私下有意对这文章进行研习,你一定要陈述见解送给我。
(2)现在从他的文章看来,难道不确实这样吗! (3)现在天下无人到达的地方和奇异的景观,为什么会与过去不同,你果真能替我游历吗?
21.深入实际考察,拓宽视野;深切感悟,触类旁通;切忌死读书,因循前人。
【解析】
15.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的意义,尤其是课本中出现实词。
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实词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实词在句子中的正确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
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B 项,“泛:浅显”错误,“泛”在这里是“泛游”。故选 B。
16.本题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考纲中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常见”是指《大纲》中规定的文言虚词,“在文中”则指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所以应对此类
题目,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根据语境判断虚词的词语意思及语法意义是关键。
A 项,两个“为”分别是:介词,被;动词,结为、成为。B 项,两个“焉”分别是:兼词,在这里;
助词,……的样子。C 项,两个“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两个“乃”分别是:动
词,是;副词,竟然。故选 C。
17.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
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
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
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司马迁游历的艰辛”错误,是突出其遍历天下,
且“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故选 B。
1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
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浮长淮”“溯大江”结构相同,中间断句,排除 AD。“狂澜惊波”“阴风怒号”结构相同,且是“见”
的并列谓语,所以中间断句,排除 B 项。译文为“向南漂流淮河,溯游长江,看到惊涛骇浪,阴风怒号,
逆奔横冲。所以他的文章奔放旷远”。故选 C。
19.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文学典
籍、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D 项,
“公孙氏善舞剑”的典故不是来自《庄子》。杜甫有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故选 D。
20.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
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窃,私下;斯文,这篇文章;为说,陈述意见。
(2)岂,难道;信,确实。
(3)绝踪诡观,无人到达的地方和奇异的景观;何以,为什么;子,您;游,游历。
2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具体
分析,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并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依据“子长平生喜游,方少壮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
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以及下文写司马迁游历对其文章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深入实际考察,拓宽视野。
依据“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 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
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可概括为:深切感悟,触类旁通。
依据“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
吾不知所得矣”可概括为:切忌死读书,因循前人。
【参考译文】
我的友人盖邦式,曾经对我说:“司马迁的文章有奇特雄伟的气韵,我私下有意对这文章进行研习,
你可要陈述见解送给我。”我说:“司马迁的文章精髓不在书上,求学的人常仅从他的书中去探求其精髓,
便会终其一生也不能真正知晓其新奇之处。我有一部《史记》,它就蕴藏在天下的名山大川、壮丽奇异的
地方,将给你在到各地游历时一一地品读它,希望你可以凭借它知晓司马迁的文章的真正精髓。
司马迁平生喜好游历,正当他年少自负的时候,游历的脚步一天也不肯停下,不仅是被奇景异物役使,
(更)是想通过看尽天下的大好景象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然后化为文辞。现在从他的文章来看,他平
生曾经游历的收获便都融汇在文章中。向南漂流淮河,溯游长江,看到惊涛骇浪,阴风怒号,逆奔横冲,
所以他的文章奔放旷远;泛游沅江湘江,凭吊屈原的亡魂,悼念舜的二妃的遗恨,湘妃竹上还有很多斑点,
不知道屈原和二妃的尸骨还完好吗?所以他的文章感伤愤激;向北经过大梁的废墟,看着楚汉之战的古战
场,浮想中仿佛看到了项羽的怒气,刘邦的谩骂,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大弓长戟,同时出现,一齐呐喊,
所以他的文章雄勇猛健,使人胆战心惊;向西出游巴蜀,跨越剑阁险道,上有接天的高崖,却无斧凿的痕
迹,所以他的文章斩绝峻拔因而不可攀登;在齐鲁一带的大都市研习儒学,观瞻孔子的遗风,邹峄的礼仪,
在汶阳洙泗之上回转,所以他的文章典重温雅,好似正人君子的仪容面貌。天地之间变化的万物,大凡可
以使人惊愕,使人快乐,使人忧伤,使人悲苦的,司马迁全都把它们吸收来写成文章,因此变化出没,如
同四时变化无穷的景象,现在从他的文章看来,难道不确实这样吗!“我认为要学司马迁的文章,可以先学他的游历观察。如果不懂得先学他通过游历观察来探求新奇就
要下笔写文章,写出陈词滥调的文章,也就很正常了。从前,公孙大娘擅长舞剑,学习书法的张旭从中获
得了启示,这是进入到了神会的境界;庖丁擅长运刀,庄子从中领悟出了养生之道,这是达到了精妙的境
界,事情本来就有不同事物却相感应的情况,是它们内在规律相同的缘故。现在天下的奇踪异观,怎么会
与过去不同,你果真能替我游历吗?我想看到你能做到这一点呢。醉意把酒,可以吞吐江南吴越的清风;
拂剑长啸,可以吸纳燕赵秦陇的劲气,然后回来研文著述,你不是敬服司马迁吗?做到了这一点,司马迁
不也敬服你吗?如果不这样,仅拿着断编败册,早晚吟诵,我就不知道能得到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