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18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意象)(测)
【限时检测 1】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7 分 实际得分:
一、【2020·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17 分)
回不去的渡口
傅菲
①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皲裂的树皮
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
②事实上,那是一个荒滩,一条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石埠上,妇人在洗衣,淘洗豆子、白米。
小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蛳、捉虾,光着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闹。一条竹筏,被一根绳子系在洋槐树
下。老毛竹煻了火,黝黑,两头翘,六根毛竹用老藤扎起来,一头一尾,中间再扎两绑,便成了竹筏。河
水并不深,大人卷起裤腿,可以淌水过河,小孩翘起屁股,手举衣服,也可以游到对岸,竹筏也仅仅是渡
口的一个象征。河是饶北河。年少时,记得有一个艄公。竹筏上摆着几个矮板凳。艄公也是戴尖帽的斗笠,
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着脚板。他撑第一竹篙的时候,会“嘿呀吼”地吆喝一声,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
慢滑动,竹篙斜起来,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飞。在冬春之季,我
们去对岸,都由艄公撑竹筏渡河。
③对岸是另一个村子。两个村子隔一条河。对岸有很多沙地,种西瓜,种花生,种荸荠。这是我们村
没有的。我们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对岸村子没有的。两岸因此有了很多的偷盗和争夺,发生械斗;也因
此有了婚配姻缘,随便入哪家的门,开口便是亲戚。艄公把嫁妆送到对岸去,把送亲的人接过来。外出读
书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镇的车站,坐上去县城的客车。送别的母亲和姐姐,站在渡口,一直在挥手,
不停地挥手,直到竹筏没入河湾的柳树林,像一片树叶,飘在水面,母亲哗啦啦的泪水流了下来。
④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
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苇。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我的祖
父,我的曾祖父,从这个渡口出发,挑一担箩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
入衢州;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江。木船,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凉。
⑤这里确是晨读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块石灰石大石板铺设。我们坐在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的河水,
背诵课文。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们额头。
被嘴唇磕碰出来的汉语,有了水的韵味和植物的气息。有一个练声的人,每天会来到这个渡口,把镜子悬在树上,对着口型,练声。我一直记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艺考生,考了几年也没考上,后来去
深圳,村里也几乎没有他的音讯。我外出生活之后,每次回家,我在父母身边坐几分钟,说说话,便会去
渡口走走,站站。我说不清为什么。
⑥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买水。炮仗啪的一声,零星地炸开。哭丧的子女,跪在
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河流,或许是人世间最长的路。活着的时候,
没走完,死了,接着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风雨兼程,身上不需要长物,不需要口粮,不需
要牵挂和被牵挂,一个人走,再长的路,再艰难的路,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凄冷忧欢。我们需要另一
个世界来打开现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下爱恨,驱除内心的黑暗。没有死,我们无法理解生。没有死的
永恒,我们无法理解生的短暂。死是对生的救赎。死是生的皈依。
⑦没有到过渡口的人,不足以谈论生离死别。我是这样以为的。
⑧公路开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遗忘。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黝的,全
是苔藓。作为时间的标记,石桩多了一份轮回的沧桑。石桩上面,搭了一块长条形的石板,石板连通石埠
侧边台阶。溽热的夏天,我们躺在石板午睡,歇凉。洋槐的树荫浓密地盖在赤裸小身子上。河水清幽的凉
风,从水面卷上来,我很快进入梦乡。除了山中的岩洞,我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凉爽的地方。事实上,
我们几乎不午睡,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从石板上,一个纵身,跃入河中,青蛙一样游泳。清澈见底的
河水里,一群群游鱼梭子一样,来来回回。我们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记得上课。
⑨现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石柱和石板,被人连夜偷走,卖给浙江人。和对岸村子相连接的,是一
座石桥。石桥也无人走,因为下游几百米的河面上,有了一座公路桥。一个完全无人踏足的荒滩。蒿草和
白蓼,再一次占领。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冬天落尽了叶子,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
的写意。我几次带我小孩去渡口,看看那种荒凉。我小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
草,还有很多垃圾。
⑩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
口,在河面上飘,直至不知所终。当我想起这些,我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通过对特定时期的渡口刻画展现了故乡饶北河渡口的风景画,展示了故乡人们的风情、风俗,体现
作者的思乡之情。
B.文章第二段对年少时渡口旁人们活动的描述可谓细致入微,可见渡口的热闹场景也曾给作者留下心中难
以抹掉的美好回忆。C.渡口是河两岸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也是作者年少晨读的好去处。
D.“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既饱含作者的坎坷经历,又有其对生命的深刻
思考。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对石埠旁的妇人、小孩以及艄公的描述主要采用动作细节描写,呈现渡口的热闹景象,体现作者对
“渡口”的深深依恋之情。
B.文章多处采用插叙,回忆了以前的渡口并描述了渡口旁人们的各种活动,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而今渡口荒
芜的现状的惋惜之情。
C.作者对渡口河滩秋季开满白蓼花和芦苇花束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当时渡口的繁忙,也与当下渡口的荒
芜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写的是渡口,却从眼前的槐树写起,中间穿插与渡口有关的人生经历与思考,再回到老槐树和立足
的渡口,前后照应。
3.关于本文的语言运用特点,有人认为,表述活泼新颖,富有音乐美;也有人认为这样会割裂了画面的完
整性,有生硬感。对此,你怎么看?试以第④段为例说明。(5 分)
4.全文围绕“渡口”进行构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渡口”的含义。(6 分)(★)
【答案】
1.D
2.B
3.参考示例一:第④段以短句为主,(如“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木船顺河而下,入
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等)运用节奏明快的短句,细腻地描述了渡口曾经的繁忙以及我的祖辈由渡口
出发经商的过程;多处运用叠词描述对象,(如“密密麻麻”“米白米白”“一日一日”等)形象确切地刻画
了渡口相关事物景致的特点,富有音乐美。这些语言运用,贴切地描述了渡口的景象,更好地表达作者对
渡口的情感,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达成有机的统一。
参考示例二:第④段多用短句,似乎在追求一种跳跃活泼的语言风格,但有时却割断了语意的连贯性,
也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之感。(比如“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如果改
成“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渡船”,反而更能突出“有渡船”,从而与下文今日的荒凉空旷形
成反差。再比如,将“空茫”单独成句,是突出了渡口的荒凉,但也显得生硬、突兀、欠自然)作者的主
观意图太过强烈,使语言略显做作而失了散文应该的自然流畅。
4.①作者由现实中的渡口写起,它是人们过往生活的一个美好记忆,是河两岸人们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由此外出讨生活的起点;②由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赋予渡口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的内涵,建立起
生与死的关联;③由渡口的被人遗忘、荒落,与渡口边生机勃勃的植物形成对比,赋予渡口时间的内涵,
引发我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④同时,“渡口”象征生命中的某一起点,生命仿佛是从“渡口”出发的“不
系之舟”,在不断地前行中发现、探索生命境界,增加对生命的体验与领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
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 项,“既饱含作者的坎坷经历”错。文章并没有
体现出作者的坎坷经历,本选项属无中生有。故选 D。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 项,“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而今渡口荒芜的现状的惋惜之情”以偏概全。文
章回忆以前的渡口并描述渡口旁人们的各种活动,目的不仅仅是表达惋惜之情,也有对他人命运的悲悯同
情、对生命与生离死别的升华与思考。故选 B。
3.本题考查品味语言、赏析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品味语言”就是对语言的体味与感悟,理解语言背后
的含义,领会深层蕴含的人文精神。赏析语言表达技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摸索语言规律,提升
语言领悟能力,从语言中获得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本题要求回答“关于本文的语言运用特点,有人认为,表述活泼新颖,富有音乐美;也有人认为这样会割
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感。对此,你怎么看?试以第④段为例说明。”本题答案不唯一,我们可以同意
第一种观点,也可以同意第二种观点,总之同意哪种观点都可以。答题时要注意抓住其中的一种观点写起,
切忌两种观点都涉及到。如答第一种,要分析第四段短句的优点,如节奏明快、描述细腻:原文“据说,
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的描写细腻的描述了渡口很早以前繁忙
的景象;运用叠词,富有音乐美:“密密麻麻”“米白米白”“一日一日”“一个码头一个码头”等的描写生
动形象地刻画了渡口相关事物景致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如答第二种,需要分析第四段
短句的缺点,如读起来生硬无力:“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如改成“河滩
宽阔,秋季开满了一大片米白米白的白蓼花”,读起来会更加流畅完整,给人以舒服感;缺失形象生动之感,
不自然不流畅:“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作者将“空茫”独立成句,主观意图太过强烈,
这样做虽然是为了突出渡口的荒凉,但却显得生硬而且不自然,使文章失了散文应该具有的魅力。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
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
图和社会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
“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皲裂的树皮
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作者开篇由现实中的渡口写起,它是人们过往生活的一个美好记忆,是河
两岸人们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由此外出讨生活的一个起点;“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
到渡口买水”“哭丧的子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
发的地方。赋予渡口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的内涵,建立起生与死的关联;“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
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黝的,全是苔藓”“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冬天落尽了叶子,
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由渡口的被人遗忘、荒落,与渡口边生机勃勃的植物形成对比,赋予渡口
时间的内涵,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
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飘,直至不知所终”,“渡口”象征生命中的某一起
点,生命仿佛是从“渡口”出发的“不系之舟”,在不断地前行中发现、探索生命境界,增加对生命的体验
与领悟,使我们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
【限时检测 2】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二、【2019·重庆市铁路中学校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3 分)
囚鸟
泰羽墨
我在洞庭湖平原的某片产粮区监督收粮,住处被安排在一个粮站。 这工作说闲不闲,说忙不忙,闲来
无事我四处转悠,我喜欢秋后湖区的这种厚重感。
乌鸦、麻雀、八哥以及未来得及南飞的白鹤,不失时机地占领了大地所有的角落,天上到地上无所不
在。有的稀稀拉拉在田里闹腾,有的整齐地排在电线杆上。最远处,小山丘上金黄的橘子等着人去摘。这
一切在夕阳的笼罩下浑然一体,像一匹绸子,声色光影成了嵌在绸子上的花纹。这是一幅各得其所安然自
得的景象,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
懒洋洋的。
我准备开门。先是钥匙转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翅膀发出的“扑扑”声。推开门一看,只见一只比
麻雀大一点的灰褐色的鸟在卧室里挥舞着翅膀。这间卧室空旷无比,是由粮站活动室临时改造而成,腾出来给我住的。两边有十几扇玻璃窗子,其中一层半开着。显然,这个不速之客是从那扇半开的窗子闯进来
的。
它为我的突然出现所惊下,不停地寻找出口,情急之下慌不择路,不断传来喙和爪子撞击玻璃的声音,
频繁而急促,并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我机警地把门合上,并把那扇半开的窗子也关紧。
“今晚有鸟做伴”,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一个多月来,我每天夜里只有孤灯相伴,着实有些寂寞。我
尽力摆出一种和平相处、互不干扰的姿态,妄图消解它对我的恐惧。它的逃离行动待续了大约十几分钟,
在屡屡碰壁毫无结果之后,终于安静下来。看起来它显然有些泄气,但并来绝望。它一会儿立在椅背上,
一会儿又站到窗帘后面,躲躲闪闪的,不时试探着什么。
无疑,眼前这只鸟,在它看来自己是有生命之虞的。它的眼神告诉我,它有着这样的担忧。透过玻璃
窗它能看到那个只剩下一半的太阳,还有在田里自在觅食的众多同类:一墙之隔,它却面对着一个庞然大物:
人!
一只鸟飞进了卧室,飞进了一种紧张、恐惧,却要故作平静的等待之中。
失去了天空,空负翅膀,世界广阔,但没有一寸是自己的。有形的石子和无形的绳锁(墙壁),哪一样
不致命?鸟之受困在于找不到出口,人呢,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人的悲哀实在远胜于鸟!
吃晚饭时这些想法一直在我心头索绕,晚饭味同嚼蜡,毫无滋味。我边想着边推开门,灯亮的时候,
看见那个小家伙,立在离我最远的椅子上。显然,此时的它,对我的存在已经习惯,只是对突然亮起的灯
感到不适,百无聊赖地飞了半圈,又回到原点。一如往常,我早早地半躺在床上看小说。“孤独即自由”,
一个月了,我就这么打发时间,捷灯夜读已成习惯。
想起小时候放学回来,常到时间地头帮大人做事,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做功课点的是煤油灯,
母亲借着灯光给我和哥哥做鞋、补衣。在母亲看来,吃尽苦头,终于等到我和哥哥大学毕业,以为将有一
个转机,彻底改变眼前的境况。没想到,意外接连发生,先是哥哥的腿受重伤,因为没钱耽误了手术;再
是父亲离开了我们。工作的不如意,债务的烦身,我犹如卧室之鸟,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世
界宽广无边,天也无涯,出路何在?
一个卧室,一个人,一盏灯,加一只突如其来的鸟,这是一幅完美油画的构成。夜是静的,人是静的,
鸟是静的,仿佛连灯光也是出静态来。但,静不是这幅油色的真实底色。画的背面,压抑着烦躁、恐惧,
被束缚感,像是透过纸背面的颜料。一切的不安和恐惧都是由这背后的力量引起的。鸟飞进卧室,这是一
场“安静的战争”。
第二天我是被鸟叫醒的。其实每天都是如此,天一亮粮站就被鸟所占据。太阳已经把光线搁在我的床
脚,我起床,看见那个小东西又在用喙不断冲撞玻璃。窗台上到处站满了鸟,对面房子上的爬山虎里也有鸟在跳来跳去,其中不少是它的同类。几根曲折的炊烟将大地摇醒过来,不远的小山丘上,早起的农民已
经在摘橘子。
那只鸟肯定比我更早看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有点残忍,在这个飞翔和饱食的季节,将它囚禁了整整一
晚。我打开窗子, 只听见“嗖”的一声,它就飞了出去。我在窗前愣了一会儿神,它没有划出一条我期待
的弧线,我想它可能太急于离开了。
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
(选自《华夏散文》2012 年第 9 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末尾的“厚重感”指第二段描写的秋后湖区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各得其
所安然自得” 的状态。
B.囚禁“我”的外在因素有“我”工作的不如意、哥哥的受伤、父亲的离世、债务的烦身、家境的贫寒、
母亲的期望没有实现等。
C.“我”对这只鸟经历了“今晚有鸟做伴”的喜悦,到因鸟被囚“空负翅防膀”而引起“我”的烦心,到
自觉“残忍”负疚而放飞它等情感变化过程。
D.文章语言朴实,叙事简洁,抒情自然真切,无论从鸟儿角度还是从自身角度展开的心理描写,都具有拨
动心弦的艺术力量。
2.写鸟就是写人。请概括出文意所写的鸟与“我”的相同点,并作简要阐释。(4 分)(★)
3.鸟是被人囚禁的,而“我”却是被自己囚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我”囚禁自己的三种表现。
(6 分)
【答案】
1.A
2.(1)都被囚禁。鸟误入房被囚于房内,我大学毕业却被不如意的工作囚于粮站、不如意的生活囚于困境。
(2)都在努力挣扎。鸟努力找出路想逃离囚房,“我”为不如意的人生苦苦挣扎,都“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
的无处不在”,(3)都需要有自己的天空。“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
3.(1)认识不到位。对工作不安心,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对工作中的问题、对人生的变故没有理性地看
待。(2)工作不勤勉。睡到被鸟叫醒,人是“懒洋洋的”,业余时间闲逛、闲看,没有深入思考研究工作,(3)
精神不积极。在困难面前没有积极作为,抱怨多于行动,“明知道路所在, 却不敢迈出步子”。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 选项“第二段描写的秋后湖区所有的人和事物”错误,由第二段可知,没
有描写“人”,只描写了“事物”。故选 A。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和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文章,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文章内容
进行归纳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一只鸟飞进了卧室,飞进了一种紧张、恐惧,却要故作
平静的等待之中。”和“工作的不如意,债务的烦身,我犹如卧室之鸟,”可知,鸟和我都被囚禁。有原文
“它的逃离行动待续了大约十几分钟,在屡屡碰壁毫无结果之后,终于安静下来。看起来它显然有些泄气,
但并来绝望。”和“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可知鸟和我都在努力挣扎。由原文“我在窗前愣了
一会儿神,它没有划出一条我期待的弧线,我想它可能太急于离开了。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可
知鸟和我都需要有自己的天空。
3.本题考查了概括散文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确定概括的范围,归纳概括题有的筛选范围很明确,
但多数考题没有明确的筛选范围,一般而言,要遵循“就近”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
要点密集的地方。其次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以免遗漏作者补充的相关信息。最后注意整合方法,在概括
时应注意信息要点不能遗漏、交叉、重复,更不能无中生有。由原文“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
的位置。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和“工作的不如意,债务的烦身,
我犹如卧室之鸟,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世界宽广无边,天也无涯,出路何在?”可归纳出我对
工作不安心,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对工作中的问题、对人生的变故没有理性地看待,认识不到位。由原
文“第二天我是被鸟叫醒的。其实每天都是如此,天一亮粮站就被鸟所占据。太阳已经把光线搁在我的床
脚,我起床,看见那个小东西又在用喙不断冲撞玻璃。窗台上到处站满了鸟,”可归纳出我工作不勤勉,睡
到被鸟叫醒。由原文“失去了天空,空负翅膀,世界广阔,但没有一寸是自己的。有形的石子和无形的绳
锁(墙壁),哪一样不致命?鸟之受困在于找不到出口,人呢,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人的悲哀实
在远胜于鸟!” 可归纳出我精神不积极,在困难面前没有积极作为,抱怨多于行动。
【限时检测 3】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三、【2020·四川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 分)
无法平视的草垛
刘星元
我无法平视那些草垛。在深秋,甚至比深秋更为深邃的季节,它们三三两两的割据一方,如一个村子中不同姓氏的家族分布一般,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它们像伟岸的兵勇一样拱卫着人间的部落,
拱卫着人们的柴米油盐、婚丧嫁娶。
其实这是必然的——在人间的秩序里,人们凭借自己的血液和姓氏分庭立户,散布于村庄的不同方位,
作为人类的附属之物,那些草垛必然跟随着人的安居乐业而落地生根,又必然跟随着人的腾转挪移而改变
自己占据的那一片土地。人走到哪里,它们就会跟随到 哪里。
无数个深秋,我们心存敬畏,驾着丰收的马车,驾着载着粮食和柴禾的马车,小心翼翼地从已经分娩
的土地上穿过,并且告诉自己,决不让任何一束柴草留在风中。那些满载柴草的马车又高又大,每一辆都
是一座向着村庄缓缓移动的山丘,山丘之上,最高的那一束柴草在夜空中往往篡夺着神的权威。这样说绝
对没错—唯当此时,它就是神,是我们全部的丰收和幸福。在神的庇护之下行走,我们何其丰盈富足,用
尽力气的我们都带着甜蜜的疲惫,顺从地低下了头。而这些堆在马车上的柴禾,转移到村庄周围,就是我
们称之为草垛需要仰视的山峦。
我总是朦朦胧胧看到那些以从草垛里抱来的柴禾为脚的炊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行走。
我没敢顺着炊烟往下看,因为我知道,炊烟之下,就是我的母亲。她和任意一位家乡的母亲一样,面对生
活,她从来都是低着头,不看高处。
那么,炊烟之上是什么呢?
我想起多年前的深秋,我们——我和姐姐躺在草垛之上望向天空的情景。在我们看来,草垛那么高,
高过了村庄里的任意一间屋子,高过了卧在远处的任意一座山,高过了我们能攀爬的任意一种高。可是和
高处的天空相比,它依然不够高,甚至不能用不够高来表述,只能说低,甚至更低。
那时候,我们手握着五颜六色的糖纸,隔着那些花花绿绿的颜色的糖纸看天,我的糖纸是什么颜色的,
天空就是什么颜色的。多富有呀—我的口袋里就躲藏着那么多五颜六色 的天空,那些云朵就是一大块一大
块的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它们勾起了我们心里的甜,那些甜像温润的牛奶一样铺满了我们的整个童年。无
数个黄昏,我们就是以这样一种最接近天空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展览着我们自己的天空。那时候的天空才
叫天空,那时候的云朵才叫云朵。它们的美和好,让我多少年都念念不忘。
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我觉得和草垛相比,需要借助高高的草垛才能抵达幸福的我们,何其低矮呀。
是的,在人世,我们何其渺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些草,活了死,死了活,生生死死,不绝不
灭。那些以草为骨,以草做肉的草垛,高了低,低了高,高低之间,赓续有道。而我们却不过是一粒尘埃,
起了伏,伏了起,起伏不定,身不由己。
幸好我们还有草垛相依为命。或者说,幸好还有草垛为我们续命。在村庄,只要还有一座草垛高高耸
立,就能燃起我们心中的火焰,就能支撑起我们,托举起我们。我们常说,草民。是啊,草民,草野之民,如草之民。我们的祖先何其智慧啊,他们老早就已洞察出
我们与草木之间不同寻常的联系。他们把草和民连在一起,一起生,一起死,一起摇曳,一起繁衍。最重
要的是,我们还要与草一起卑微。愿意和草一起卑微,我想,祖先们一定不是自轻自贱,而是对每一棵草
都心存感激和敬畏,他们甚至或许觉得,与草木为伍都是一种高攀,草在民上,敬重草木至少也该是在敬
重自身。草木为柴,草种为粮,一棵草就是我们活着的依据。
我真的无法平视那些草垛。我心里的草越来越少,心里的火也越来越少。心外的火却已开始燃起来,
此起彼伏,遮天蔽日。田野之上,再也没有人愿意驾着马车送那些大批大批的禾木回到村庄,以草垛的形
态继续活着。它们被机器推到庄稼地边的废沟里,一把火后,燃成一团灰,那些灰,甚至都不能与土地混
在一起,它们与天地各据一方,渭泾分明。我真的无法平视那些草垛,即便我想去平视甚至仰视,也无法
再从口袋里抽出那些五颜六色的天空了。天空一任空着,天空之下,草垛全无;天空一任空着,天空之上,
再无炊烟行走。
没有草垛拱卫着的村庄多么孤单。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家乡以后大概都不会再有萁豆相煎的景象了。那些被煮熟、煮透的粮
食,它们已经和自己的秸秆骨肉分离得太久了,而且还会更久下去。然而,这骨肉分离的景象又该称之为
什么剧呢?
(摘编自《散文》2018 年第 3 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文章开篇将“草垛”喻成乡村的“家族”兵勇”,它们拱卫着人们的柴米油盐,婚丧嫁娶,与乡民生活
密切相关。
B.“她从来都是低着头,不看高处”是因为母亲们勤恳劳作,为了家人的生活奔忙,对生活没有期冀与幻
想。
C.本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以“草垛”为载体记述生活点滴事件,语言质朴却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
D.文章结尾引诗句抒情,意蕴丰富,含义精警。尾句以问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耐人寻味。
2.结合全文说明“草垛”的含义。(4 分)(★)
3.请简要赏析文章划线的句子。(6 分)
【答案】
1.B
2.①为乡民提供粮食和柴火,是乡民生活的保障;②“草垛”代表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象征着质朴的多
村生活;③承载着我童年美好的记忆,寄托着我对草垛的感激和敬畏之情。3.①对比,将人与草垛进行对比,显出人生命的弱小,从而凸显人们对草垛的依赖,寄托作者对草垛的感
恩之情。②比喻。把人喻为“尘埃”,生动形象的写出人在自然界面前的卑微与渺小。③以短句为主,语言
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间以长句,句式长短错落,富有变化。④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寄寓了作者对
草垛赓续有道的赞叹与敬畏之情,对人身不由己感到无奈。
【解析】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
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
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
判断是否恰当。B 项,错在“对生活没有期冀与幻想”。母亲不是没有对生活的期冀与幻想,只是生活的负
重让她们为了家人惯于低头劳作,少有时间抬头憧憬未来。故选 B。
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题考的是结合全文说明“草垛”的含义。分析时,
首先要读懂全文,然后分析“草垛”的表层义,它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这就要
求考生先答出“草垛”在文中的表层义,还要结合文本的主旨,答出其深层义,即:象征义、主旨、情感
等方面的含意。“它们像伟岸的兵勇一样拱卫着人间的部落,拱卫着人们的柴米油盐、婚丧嫁娶。”“那些以
从草垛里抱来的柴禾为脚的炊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行走”“草木为柴,草种为粮,一棵草就
是我们活着的依据。”“幸好我们还有草垛相依为命。或者说,幸好还有草垛为我们续命。在村庄,只要还
有一座草垛高高耸立,就能燃起我们心中的火焰,就能支撑起我们,托举起我们。”由此可见“草垛”为乡
民提供粮食和柴火,是乡民生活的保障。“我们——我和姐姐躺在草垛之上望向天空的情景。……”“那时
候,我们手握着五颜六色的糖纸,隔着那些花花绿绿的颜色的糖纸看天,我的糖纸是什么颜色的,天空就
是什么颜色的。”由此可见“草垛”承载着我童年美好的记忆,象征着质朴的乡村生活。“无数个深秋,我
们心存敬畏,驾着丰收的马车,驾着载着粮食和柴禾的马车,小心翼翼地从已经分娩的土地上穿过,并且
告诉自己,决不让任何一束柴草留在风中。”由此可见“草垛”还代表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寄托着作者对
草垛的感激和敬畏之情。
3.本题考查的是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时,首先要分析句子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如果使
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就从手法着手来赏析句子。回答时,先准确判定使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段解释这
种修辞手法的体现,并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效果。另外,赏析句子时,还要从句式特点、字里行间蕴含作
者某种感情等角度赏析句子。分析效果首先答出一般效果,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具体的效果。如此题中,“那
些以草为骨,以草做肉的草垛,高了低,低了高,高低之间,赓续有道”和“我们却不过是一粒尘埃,起
了伏,伏了起,起伏不定,身不由己”,将人与草垛进行对比,显出人生命的弱小,从而凸显人们对草垛的依赖,寄托作者对草垛的感恩之情,也寄寓了作者对草垛“赓续有道的”赞叹与敬畏和对人身不由己的无
奈。“我们却不过是一粒尘埃”运用比喻,把人比喻为“尘埃”,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的卑微与渺小。“活了死,
死了活,生生死死,不绝不灭”,“高了低,低了高,高低之间,赓续有道”,“起了伏,伏了起,起伏不定,
身不由己”运用短句,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间以“而我们却不过是一粒尘埃”这样的长句,句式长短
错落,富有变化。
【限时检测 4】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四、【2019·陕西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3 分)
秋天的怀念
林中洋
①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堵在了桥头。桥下,易北河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缓缓流过,河滩上,天空
中,无数的大雁起起落落。过去,我每看见大雁,就会想起千山万水之外的故乡;现在,我会想起已经在
天国里的母亲,大雁在天上飞,应该离她更近一些。
②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迟迟动不了笔,原因好像很复杂其实却又很简单,因为母亲
是每个人曾经的全部天空,在这个天空里,有绚丽的彩霞,也有密布的乌云;有雷鸣电闪,也有雨后的长
虹,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③母亲很晚生我,所以我从来没见过她十分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中年之后的她,仍旧有着白皙细腻
的皮肤,头发烫得一丝不苟。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岁月里,母亲虽然衣着朴素却从不失讲究,裤子总是
熨得笔挺,后来我知道,她从小女孩的年纪就喜欢黑色的衣服,黑色,对她而言是选择,不是将就。
④我的外公是亨得利钟表眼镜行的经理,家境殷实,所以我的母亲从小不必为生计或是家务操心,但
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她会织各种花色的毛衣。每年初秋,母亲都会把我们去年已经穿小了的毛衣拆掉,混
上新的毛线重新织就。她曾经用我的旧牛仔裤给我的吉他做了一个套子,记得当年所有见过这个套子的人
都顽固地认为这么精致的东西只可能是买的。母亲是南方人,虽然在北方长大,却保留了南方人的口味,
做菜总是要放一点糖。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早早买好了糯米、黑芝麻和猪油,用一只小石磨把糯米合着
水细细地磨成浆。她做的宁波汤圆,晶莹剔透如珠玉,里面的馅子隐约可见,一口咬下去,香甜酥糯,满
口留香。这个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母亲的味道。
⑤我小的时候非常怕黑,厉害的时候即使开着灯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我就会跑到父母的房间去,要求
睡到他们俩中间,母亲张开手臂。我的脸一枕到她柔软的臂膀上,我就会毫无悬念地立刻睡着。随着我渐渐长大,只要半夜站在父母床前,父亲就会叹口气然后抱起枕头睡到我的小床上去。我那时还经常生病,
有次问母亲我会不会就要死了,她哈哈大笑,说:“你放心,要是你得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我肯定比你先
死!”我听了就平静下来,好像只要有母亲防着,我连死都不必怕了。
⑥母亲是物理老师,她的学校离家很远,她每天都早出晚归,晚上还经常要批改作业或考卷。那时候
只有周日是休息日,这一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所以退休之前,母亲的脾气有时
很暴躁。到了我的青春叛逆期,我和母亲之间会时不常地硝烟弥漫,激烈的时候,我宁愿物理考不及格也
不去找母亲答疑,最后干脆进了文科班,彻底不用再学物理。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母亲不理解我,不在乎
我,后来想想,我自己那时也真够混账的。
⑦我很年轻就出国离家,每次在机场离别的时候,母亲都等到她以为我看不见了时才偷偷转身暗自哭
泣,我远远地看见她擦眼泪的样子,都会肝肠寸断,其实,我何尝不是这么爱你呢!妈妈!只是我说不出
来!现在我说出来了,却是在你永远也听不见的时候。
⑧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母亲也是在一个深秋的中午离开了我们,每看到雁群从头顶掠过,我都会想,
为什么有些大雁往南飞,有些却向北飞?它们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管怎样,如果你们遇见我的
母亲,请给我带个信儿,告诉她我想念她,天堂里如果很冷,请告诉她不要害怕,因为我会把她放在心里
最温暖的角落。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起笔写自己清晨上班路上堵车,从而有时间看天空中大雁的起起落落,并由此想起已经去世的母亲,
意在突出自己工作很忙。
B.作者其实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迟迟不能动笔的主要原因是母亲在他的生命中曾经是“全部
天空”,不知道从何说起。
C.文章虽然没有写到母亲具体详细的生活片段,但全文通过全景式概括性的叙述,交代了母亲艰辛的一生,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高度赞美。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地刻画了母亲这一形象,在平易朴实的语言之中,
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戴与思念。
2.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4 分)(★)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 分)
【答案】
1.B2.①爱美、讲究。中年后头发还烫得一丝不苟,衣着朴素却不失讲究。②心灵手巧。会织各种毛衣,做的
吉他套也非常漂亮,汤圆也做得晶莹剔透,香甜酥糯。③关爱子女。因为“我”怕黑,母亲常哄“我”入
睡;“我”生病怕死,母亲不断安慰“我”;“我”出国留学,分别时母亲会偷偷流泪。④爱岗敬业。作为
物理老师,母亲常常早出晚归,晚上还批改作业或考卷。⑤勤劳。每到周日休息时,母亲整天都在洗衣服、
打扫卫生。
3.①交代秋天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母亲去世的具体季节,使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浓郁、深沉;②母亲
是南方人,却一直生活在北方并在北方去世,文末写到大雁“有些却向北飞”,运用移情手法使情感表达得
更为强烈;③最后一句,通过想象,写“天堂”里如果很冷,“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是作者
对母亲的无限情思进一步升华;④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更加完整。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
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
择要求,如本题“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
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 项,“意在突出自己工作很忙”错误,作者开头的交代主要是
为下文写对母亲的回忆做铺垫。C 项,“交代了母亲艰辛的一生”错误,文章第④段交代了母亲小时候家境
是“殷实”的,后文写母亲做教师时很忙碌,但也谈不上“艰辛”。D 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
式”错误,全文主要是回忆性的叙述,并没有具体描写。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简要分析
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然后要到文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
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解答本题,考生可从文中找出作者对“母亲”的叙述,概括
总结“母亲”的性格特点。如第③段,写母亲美丽、朴素、讲究;第④段,写母亲有一双巧手;第⑤段,
写“我”怕黑,经常生病,母亲对“我”特别关爱;第⑥段,写母亲作为物理老师,特别敬业,周末又忙
于洗衣服和打扫卫生,非常勤劳。第⑦段,写“我”出国留学离家的时候,母亲不舍与流泪。将以上信息
分条归纳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问的是“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然后找到最后一段,概括
这一段的内容,再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上,因为是结尾段,考虑与前文的呼应,文章的标题是
“秋天的怀念”,开头段写到了大雁,可见结尾段与标题、开头段是照应的,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方面,
结尾段的景物描写交代了秋天的特点,点出母亲去世与秋天的联系,并通过对大雁的描写联系到母亲,抒发“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的深情,使“我”对母亲的思念表现得深挚、强烈,有层次感。
【限时检测 5】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五、【2020·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3 分)
姥姥的泪
赵振国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
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②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不
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③3 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 13 年。即使 14 岁那年我的户口迁到
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每月 29 斤半,直到 16 岁
入伍。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那个乳名,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
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我曾问过姥爷,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现
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④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脑子清醒着,虽然有着
小夜曲的催眠。
⑤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⑥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边,舔了舔,
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⑦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⑧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姥姥拉着我走
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
坟”。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你到那边玩去吧。”姥姥随手
指了一下。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
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⑨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谨小慎微、
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已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⑩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
(11)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
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稳儿。邻居找来了,姥姥当着我的面给人家
赔了不是。说,眼下正在受灾,吃都吃不饱,粮会那么金贵,糟蹋粮食就是作孽。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
了也不会有出息。
(12)邻居走了,姥姥关上门,左手把我拉过来,右手照我的屁股打了一巴掌。我没有觉到疼,但还
是“呜呜”地装哭起来,其实并没有流泪。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着姥姥时,发现姥流泪了。
(13)姥姥生育过一个儿子,当年就夭折了,就抱养了一个和亲生儿子同年出生的孩子,就是我现在
的舅舅,姥姥视舅舅如同亲生,后来,舅舅结婚生子,家庭人口慢慢多了起来。那时,我仍住在姥姥家。
舅舅、妗妗对姥姥、姥爷很孝顺,对我也很好,没有觉得他们嫌弃过我这个白吃白喝多年的外甥。
(14)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姥姥和妗妗没有当着我的面磕磕绊绊过。有时我放学回到家,在门外也能
听到她们的争吵声,但一进家门,顿时鸦雀无声了,看到的是姥姥那红红的眼睛。多年以后,当重提往事
时,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
(15)看见姥姥最后一次流泪,是在我入伍的时候,那是个冬天的午后,午饭时,姥姥一家围在一起,
有说有笑,叮咛和嘱咐了很多话,要动身了,前去和姥姥告别,一进屋先叫了声“姥姥”,只见姥姥坐在炕
沿上,低着头抽泣,不抬头看我,也没有应声,我的两眼刹那间模糊了起来。妗妗见此情景,抱着孩子把
我推出了门外,我也看到妗妗的那双泪眼。
(16)我哽咽着离开了姥姥。这一别,就是 4 年,在我 4 年后第一次探家时,姥姥对我讲:“在你走
了以后,4 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听到了,看到了,我就想起你,会流
泪。”
(17)我从儿时记忆的长河里,虔诚地捧出姥姥的眼泪,咀嚼着,犹如咀嚼姥姥的酸甜苦辣、岁月沧
桑。
(18)姥姥曾经的眼泪,是怜悯的泪,舐犊的泪,憋屈的泪,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泪。哭坟时报恩的
泪,一定不是痛苦的泪。痛苦时,姥姥是不流眼泪的,即使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时,
都没有哼过一声、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
(19)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姥姥蘸满一生的泪水,在曾经生活的土地上,书写的是一个大写的“爱”,
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
(选自《散文百家》2014 年第 6 期)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我的眼窝变浅了”,很容易就流泪,说明“我”正在老去,变得敏感,容易被感动。
B.“姥姥”和“姥爷”为“我”取的乳名不怎么好听,但长大后却觉得亲切温馨 ,是因为这一乳名让“我”
想起了童年。
C.文章在塑造“姥姥”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
D.本文语言通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姥姥 一系列泪,抒发了“我”对姥姥的深深的眷念。
2.文中的“姥姥”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3.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但开头部分却写“我”的泪,这样写有何用意。(6 分)
【答案】
1.A
2.①舐犊情深,如文中姥姥多次为我流泪。②坚忍,如,为了我背地里留了很多眼泪,忍受痛苦时没有
“哼过一声、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③珍惜粮食,如当我割倒别人庄稼的时候,让我赔不是,并
教育我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也不会有出息。
3.①由“我”梦里流泪引出对姥姥的怀念,引出下文叙写姥姥的往事;②以“泪”贯穿全文,“泪”是文
章的抒情线索;③“我”的泪是对姥姥无尽的爱,姥姥的“泪”实质上也是一个大写的“爱”,两者的情感
是相通的,表达对姥姥的眷恋之情。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
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
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 项,“说明“我”正在老去,变得敏感,容易被
感动”错,原文说“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一首诗、
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所以“正在老去”在文中找不到根据。故选 A。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
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作品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
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
征的事例。
此题从“舐犊情深”“坚忍”“珍惜粮食”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例如,“看见姥姥最后一次流泪,是在我入伍的时候……要动身了,前去和姥姥告别……只见姥姥坐在炕沿
上,低着头抽泣”“姥姥对我讲:‘在你走了以后,4 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
的,听到了,看到了,我就想起你,会流泪’”,文中姥姥多次为我流泪,表现了祖孙间的舐犊情深。“痛苦时,姥姥是不流眼泪的,即使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时,都没有哼过一声、
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姥姥那红红的眼睛。多年以后,当重提往事时,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
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这体现了姥姥是一位坚忍的人。
“姥姥当着我的面给人家赔了不是。说,眼下正在受灾,吃都吃不饱,粮会那么金贵,糟蹋粮食就是
作孽。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邻居走了,姥姥关上门,左手把我拉过来,右手照我的屁
股打了一巴掌……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着姥姥时,发现姥流泪了”,这表明姥姥是一个珍惜粮食的人。
综上分析,从以上三个方面回答姥姥的形象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梳理文本结构,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
“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但开头部分却写‘我’的泪,这样写有何用意”,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我”
的泪的作用,理解“姥姥的泪”的内涵,抓住“泪”分析文本结构等。
结合“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
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3 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 13 年”及⑪——
⑮节内容分析,写“我”梦中流泪,引出对姥姥的怀念。“我”的泪是对姥姥无尽的爱,姥姥的“泪”实质
上也是一个大写的“爱”,表达对姥姥的眷恋之情。
结合“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着姥姥
时,发现姥姥流泪了”“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只
见姥姥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抽泣”“4 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听到了,看
到了,我就想起你,会流泪”“姥姥曾经的眼泪,是怜悯的泪,舐犊的泪,憋屈的泪,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
泪。哭坟时报恩的泪”“书写的是一个大写的‘爱’”等分析,“我”梦中的泪是对姥姥的怀念及爱,姥姥的
泪实质上也是一种大爱,两者的感情是相通的。结构上,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开头部分写“我”的泪,
后面主要写姥姥的泪,以及最后由姥姥的泪引发我的思考等,以泪贯穿全文,泪是文章的抒情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