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17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散文的语言(测)
【限时检测 1】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一、【2019·湖北省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 分)
山村绝唱
薛志成
先前,村里的“破五”戏是在村头桃树坡坡底的老戏台演的,晌午登台,初七晚上收箱。当晚,全庄
出动了,包括拄拐子一摇一摆的和热怀里吃奶的。
“喝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泪下来。小唐儿被某把胆吓坏,马踏五营谁敢来。敬德擒某某不怪,
某可恼瓦岗众英才。……”突然,蹦出来一段高腔儿。
哇!台下哭闹的小心肝咋猛地乖巧巧的,镇愣了?当然,也“吓”傻一大片满在戏场里胡窜的孩子。
我便是其中一个,傻到大脑断片,呆呆地立在人群缝隙里。
初八中午,六七家热心人端来暖锅犒劳戏子。老戏台里十八九人吃得正香,四五只麻雀忽的从中梁扑
腾腾飞出来。几根鸟毛悠悠荡荡飘向暖锅来,还有三两点白里掺红的鸟屎淅沥啪啦地掉在一个人发梢上,
着实恶心。偌大的村子,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呀,便有几位长者召集村里人,商议重修戏台,遂请阴阳选址
择日。说也巧,仍在老地方。三月天,村里尽是青一缕、红一缕的衣衫,还有光的膀子,横一道、竖一道
的,刻了碑文。西北风早等不及了,刮跑劳作的汉子随心喝嗨的唱段。八九句越过对面山腰,一两句又返
了回来,强弱交织、快慢相合,这不是她要听的折子戏吗?
戏台如期落成。台上灯火通明,演员大柱俨然一个单通再世。顿、挫、踢、走、摆头、龇牙、咧嘴、
皱眉无一不逼真入境:“我今日挨了时朋友不见,一个个到了做袖手旁观。大料想唐营里无人敢斩,叫敬
德你把爷送上西天。”引得台下喝彩声连连。
我头一次见莫大的戏场满拥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就好奇地问父亲,说是邻村里踩着黑夜前来蹭戏的。
我眉飞色舞、你咬牙切齿、他捶胸顿足。再看看一帮戴小帽的老汉,眼角湿润,口一直大张,不知何时,
山羊须上直掉满口水了呢!
此后,大柱常带戏班子和后生去戏台,拉拉二胡板胡、敲敲铜锣梆子、打打铜钹牛皮鼓、吹吹唢呐、
哼哼调儿、吼吼曲子、记记唱词、走走台子,摇摇帽翎、抖抖袖子、舞舞大刀竹节鞭,高兴甚哉!这些常
规训练,也总会吸引一群群村民前来凑热闹。
他的唱功越来越好,名气很快传到四邻八舍,一唱就是十几年。上世纪末,打工潮、进城热如股狂风,席卷了高原每一个角落。年轻力壮的汉子离开了黄土地,迈向县城小镇,或摆摊开店,或汗洒钢筋水泥架。
一年下来,腰包里满是鼓鼓的钞票,彩电有了、家庭影院也有了。大柱几个看得脸红心热,也卷起行李一
走了之。戏没人唱了,戏箱埋在灰尘里。但元宵节要装社火给庙上还愿啊,放在谁家好呢?出主意的人多,
爱要的人很少,都怕沾些不清不白的话儿。无可奈何,还是会长轮流当,戏箱轮流放,今年在我家,明年
去你家。
几年过去,戏场乱草丛生。麻雀、耗子都兴冲冲地搬进戏台,成天不安宁。挺聪明的家伙,“你们人
下台,我们就登台嘛,总不能让它闲着!”
2005 年夏,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戏台塌了。坍塌声淹没在珠雨里,碎在村民熟睡的梦中。几时几分,
无人知晓,晓得的只是没完没了的雨里没完没了的梦,没人用心考究。
塌了?我始终觉得只是个谣言。
三两天后一大早,我从县城一路颠簸到村头,太阳已晒得老高,火辣辣的热。我蹒跚在稀泥尚存,遍
地牛羊蹄印的桃树坡,不想见到的一幕死死地映入眼帘:戏台早已是土、瓦和朽木被雨水和成的一大堆泥。
日头暴晒下已经表皮干涸、僵硬,还布满了村妇冻疮一样四分五裂的口子。
塌了,是福?终归是没娘的娃,死了没人疼,旁人今天说着,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净。
戏台没了记忆里的模样,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不思量,自难忘。多年已去,一片废墟,
无处话凄凉。戏台的影子在我心里积攒成殇。
今日清明,去了一趟曾沉浸在秦腔里的山村,给长眠于黄土里的亲人烧把纸钱,扫扫墓。微风拂来,
桃之夭夭,坡面早已沟壑万千,如高原上坐在家门口,手拿针线、心头惦念外出丈夫或儿女的村妇那皱纹
累累的泪脸。
哎,往日的戏子,今何在?
去世的,如“沉香”他娘,一个好小生,恋戏。我不敢问“沉香”,想必戏和他娘的尸骨一起埋在黄土
坑里。健壮的,如大柱,不需多说,嗜戏。外出奔波创收,小老板一个,闲暇之时泡在咸阳广场的自乐班
里。
如我一代 80 后,半个秦腔迷,夜夜都在做发财梦。有戏更好,当作视听觉盛宴,享受享受;没戏也行,
不再挂念。至于 90 后,都是超时髦,好的全是周杰伦、庄心妍、张杰、华晨宇、邓紫棋之类腔调。(选自
《散文选刊》2018.8,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二段对秦腔代表性唱词的摘引,突出了秦腔鲜明的高腔特点,直接呈现出秦腔摄人心魄的艺术感
染力。B.俨然单通再世的演员大柱,尽管“嗜戏”,最终还是在打工潮的席卷下忍痛割爱,外出奔波创收,最终
成为一名小老板。
C.文章在对乡村戏台的盛衰情状的对比描写中,写出了秦腔这种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慢慢走向衰落
的过程。
D.本文叙述往事条理清晰,描写场景如在眼前。结尾对往日的戏子看似平淡、随意的交代,流露出作者深
沉的思考。
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特点鲜明,请举例作简要分析。(4 分)(★)
3.标题“山村绝唱”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 分)
【答案】
1. A
2. 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如“台下哭闹的小心肝咋猛地乖巧巧的”“镇楞了”,“口一直大张,山羊
须上直掉满了口水”,用富有地方色彩的口语化语言烘托秦腔的感染力。
句式整齐,富有韵律。如“我眉飞色舞、你咬牙切齿、他捶胸顿足。”“拉拉二胡板胡,敲敲铜锣梆子,打
打铜钹牛皮鼓……高兴甚哉!”以颇有节奏感的语言表现秦腔的独特表演形式和热闹场景。
善用修辞,形象生动。比喻句“日头暴晒下已经表皮干涸、僵硬,还布满了村妇冻疮一样四分五裂的
口子”,以及引用苏轼的《江城子》,表现了戏台坍塌后,作者内心的感伤。
3. “山村绝唱”,概括了秦腔表演因时代变迁而逐步退出山村人们生活的现实。(标题含义)
开篇写村民对秦腔的热爱,全民修戏台,到最后戏台悄无声息地倒塌,秦腔遂成绝唱。文章在对比中
凸显出悲凉的意味。(标题与文章内容)
本文借山村秦腔表演在光阴流变中日渐湮灭,表达了作者对秦腔无处可寻的惋惜之情。以秦腔为代表
的传统艺术,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让人感叹,发人深思。(标题与情感态度及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
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A 项,唱
词是表现秦腔的戏剧内容的,“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不是唱词“直接”表现的,文中主要是通过观众
“镇愣”“呆立”的情态描写侧面烘托的。故选 A。
2.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侧重考查散文的语言特色。做这类题时,首先要对整篇文章
的思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可以明确答题的切入点。然后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句式等角度,举例
具体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即可,注意要关注文章中心,思考这种表达效果想要达到的目的。用来表述语言特色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细腻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朴素等。从语言风
格上分析,这篇散文语言富有方言特色,如“咋猛地乖巧巧的”“镇楞了”,展示出具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形
式;从句式上分析,长短结合,整散并举,既有精炼有力的短句,又存整齐划一的长句,如“我眉飞色舞、
你咬牙切齿、他捶胸顿足”“拉拉二胡板胡,敲敲铜锣梆子,打打铜钹牛皮鼓……高兴甚哉!”,场面描写
生动;从修辞看,文章运用比喻、引用等手法,让口语化的语言更添生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3.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侧重探究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要从表层和深层
两方面分析概括,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
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标题的表层义来说,“山村绝唱”意思就是秦腔已经在山村消失了;
从深层义来说,“秦腔”代表的是一种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逐渐退出舞台的艺术形式,秦腔的消亡代表的是
文化的消失;从情感上来说,秦腔代表着作者的成长历程,秦腔的消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中传统文化
的没落和消亡,“绝”字表达了作者对秦腔不再的叹惋之情。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限时检测 2】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二、【2019·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 分)
春天,我的春天
史光柱①
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被绞断。
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 1984 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
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
榈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
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
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
嚼鲜美。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褡子,传播慈善、慈祥。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
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
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可霓虹灯跟油灯的
距离越拉越大。我托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
生日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
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
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
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
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谁的嗓门最大,是村长大块头。他把开春的
调门起得很高。
春天,何止大地蒸蒸日上,青麦苗暖阳坡,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女
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担子压在人肩上,愿望长翅。一个被贫穷
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小鸟招招手。
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冷漠的土地找到掏心窝子的人。痛快
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心情。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脸的锐利武器。穷山沟的孩子总能找到属
于自己的童话。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屋檐,白云洗成春雪莲。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窝里的雏鸟是他们宠
爱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成了美人鱼,蚂蚱窝当成星星屎。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
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童话。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蚱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老人们便说星星屎不
脏,吃了长聪明。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个火柴
盒大的蚂蚱窝,从枝叶上掰下,拿回家串烤着“聪明”。胆子小的孩子,掰开蚂蚱窝,瞅着金色的虫卵囊仔
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
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坡地挂在高山上。谁在翘首?谁在顾盼?谁是年岁中的畚蚂蚱?弓
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在管生不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
我怀着树的冲动,肩挑憧憬,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
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我拄着盲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
敲打未知,采来采去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
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
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你的春天是什么?是耕耘霓虹点点的春色?还是在
嫩叶和花瓣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
(有删改)
(注)①史光柱,1963 年生,云南马龙人。1984 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1985 年
开始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篇说“春天淌着血”,这是因为作者在当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那年春天给他留下了独特而残酷的印象。
B.“蚂蚱窝”被当地人赋予特殊的意义,孩子们掰蚂蚱窝.作者也说“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这表现
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
C.文章选取了故乡春天中的一些典型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故乡在作者心中的鲜明印象,回忆中充满了深深
的眷恋之情。
D.“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抗
命运的顽强精神。
2.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我的春天”的含义并作简要分析。(4 分)
3.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6 分)(★)
【答案】
1.D
2.①春天是和平的岁月。②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③春天是苦尽甜来的生活改善。④春
天是对美好的期盼。⑤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神。
3.①词语选用: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形象可感。例如:“啃嚼”、“地疤”、形象可感。“花不标价,草
不打折”新颖独特,具有诗意。②句式使用:整句、长句、排比句的运用,表达内容丰富,增强了文章的
节奏感。③修辞运用: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④情感细腻、富有音乐美、绘画
美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
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
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 项,“使用了
借代的手法”分析错误,应为“借喻”。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
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
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
标题的深刻含义。本题题目是“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解答本题,注意在理清原文层次结构的
基础上,筛选有效信息,运用规范的语言去表述。从开头段“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
结尾段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春天寓意着和平。从文中对故乡的回忆,例如“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可以看出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
好人情。文中说“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看出春天是苦尽甜来的生活改
善。“愿望长翅”、“肩挑憧憬”等,说明春天是对美好的期盼。“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
的命运”,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神。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赏析文章的语言,要在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一般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几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本题题目是
“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题干中给出赏析的范围“词语、句式、修
辞等方面”,答题时找到文中的相应特征,举例分析即可,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
的太阳一起绞断”“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青青的麦田
和灌木是春天”“回头再望眼的故乡是春天”“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
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等内容分析可知,词语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如“花不标价,
草不打折”“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还有整句、长句、排比句的运用,
使文章表达内容丰富,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等等。
【限时检测 3】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8 分 实际得分:
三、【2020·天津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18 分)
催魂铃
余光中
①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
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
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
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
②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
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
了。
③而活在当下,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
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
④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家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偏怜”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面对书桌,
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
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⑤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
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
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
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
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
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
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冲出来,一手提裤,
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
⑥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
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
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
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
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
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近如徐志摩
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⑦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这我当然承认,可是
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
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
⑧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
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
几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⑨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
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
路,如此“逼神太甚”呢?
⑩对无处不在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
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憾和无奈。
C.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恢天网。
D.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也不乏风趣幽默,尤其是几处比喻句的运用更是形象贴切。
2.有人评价余光中是“文字的魔术师”。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4 分)(★)
3.联系全文概括作者以“催魂铃”为题的作用。(5 分)
4.第⑦段中说:“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生活的“快”的认识和感悟。(6 分)
【答案】
1.B
2.①巧用文言语体,善引诗词典故,使语言显得典雅。如“电话之来”“短则句月,长则经年”“心声之献
酬”等多处文言语体,读来有种典雅的古韵。
②句式整散结合,(或多用排比、对仗)。如“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尽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
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己”用对仗的句式既丰富了内容又读来朗朗上口;如“耿耿不灭,爱情如此,一纸痴
昧的情书,贴身三年,也是如此”善用短句,语言简洁,节奏明快;“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
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整散结合,节奏舒缓自如。
③善用多种修辞,形象生动,鲜明有力。如“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
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用通感(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电话铃声的紧促,给人带来的强烈不安感。
“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
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这句话运用了比拟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书信安静舒缓和电话咄咄逼人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书信的喜爱,对电话的厌恶。
④风趣幽默,如“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和迷信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逼神太甚’呢?”幽
默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用书信传情达意的期待。
⑤使用叠词,具有韵律美,叠词“排排”“滔滔”“耿耿”“区区”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更生动形象。
3.作用:以“催魂铃”为题,醒目有趣,引起阅读兴趣;贯穿全文,首尾呼应,起到线索作用;借此表达
了作者对电话铃声的厌恶;深化主旨,表现了对现代社会生活中喧嚣浮躁的现象的批评。
4.表明了作者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厌倦(反对/无奈/不满),表达了对安静平凡生活的渴望(向往单纯、宁
静、温柔、缓慢的生活)。有句话是这样的:“不是原来的路窄了,是你的心变宽了。”一直以来每个人的生活的节奏都差不多,
儿时跟成年也差不所多。儿时觉得快乐的时间总是那么快,让人无可奈何,长大后,觉得每天都有忙不完
的恼事,其实这都是一个人的责任问题,人的一生是个平衡的过程,儿时的无忧,壮年的拼搏与血泪,老
时的颐养,这都是责任的大小而已,责任的大小影响心的节奏,从而影响生活节奏。其实佛家说的好:风
吹烛动是心动。所有的感觉都是心的问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
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
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B 项,“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错误,由原文“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
不返了,即使近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可知,是指“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而不是
“书信”。B 错误。故选 B。
2.本题考查了鉴赏作品语言特点的能力。对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的赏析,可以从如下角度切入:①关注语言
的形象性,从字词表意的角度赏析;②关注语言的生动性,从修辞使用的角度赏析;③关注语言的色彩性,
从色彩搭配的角度赏析;④关注语言的多变性,从句式安排的角度赏析;⑤关注语言的技巧性,从表现手
法的角度赏析;⑥关注语言的抒情性,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
由原文“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
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可知,“电话之来”和“凡有耳神经的人”运用文言语体,读
来有种典雅的古韵。
句子“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
载斗量的消耗品了”整散结合,节奏舒缓自如。
句子“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
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运用了比拟和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鲜明有力。
句子“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和迷信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逼神太甚’呢?”幽默而含蓄的
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用书信传情达意的期待。
句子“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中“排排”“滔滔”等叠词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
音韵美,更生动形象。
3.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
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
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
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
妙,吸引读者。
把电话铃说成是“催魂铃”,是因为电话铃常常突然而至催人接听,干扰了生活的宁静,令人惊恐不安,
所以说电话铃是“催魂铃”,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电话铃声的厌恶;在表达效果方面,以“催魂铃”为题,醒
目有趣,引起阅读兴趣;在结构方面,文章都是围绕“电话铃”来叙述的,所以以“催魂铃”为题,贯穿
全文,首尾呼应,起到线索作用;同时,也要结合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喧嚣浮躁现象的批
评来分析。
4.(1)本题考查学生通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进而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体会句子含义的原则:
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
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
解句子的真实含义。解答本题,要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从句子着手解题:“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是个反问句。反问句,
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作者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把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没有什么意义,再结合
文章最后“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由此可以推断出作者所追求的生活态度,表明了作者对于快
节奏生活的厌倦,对安静平凡生活的渴望。
(2)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要求考生立足自我,充分调动生活经验
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体验文本,独立思考,获得自己的见解并发表看法,
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面对这种类型的考题,要凸显个性化体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
见解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能给读者以启发。
联系现实,谈谈对现代生活的“快”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个开放的题目,肯定或否定都可以,只要有
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我们可以从心境方面来说,其实,一直以来每个人的生活的节奏都差不多,不
是原来的路窄了,是心变宽了。
【限时检测 4】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四、【2019·定远县育才学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 分)
旅行梁实秋
①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时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多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
生怕离乡背井,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襄。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
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号称山川形胜,
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记得小学时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
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还得作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
②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
③出门要带行李,那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要捆得紧,要见棱见
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关卡上偏有好奇人
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
兴已尽了。在某些国度,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
时洗换的被单,——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
④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我觉得”滑竿”“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御风而行,冷
然善也”,那是神仙生涯。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我们要看朵朵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
站出钻进;我们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并不想把世界缩小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来欣
赏。交通工具之原始不是病,病在于舟车之不易得,车夫舟子之不易缠。”衣帽自看”固不待言,还要提
防青纱帐起。
⑤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
⑥旅行是一种逃避。”大隐藏人海”,我们不是大隐,在人海里藏不住。岂但人海里安不得身?在家园
也不容易遁迹。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
右邻居没有遮拦。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
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
⑦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为一个不合意
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
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
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晓,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大概只有
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
⑧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大脏,知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
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
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
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摘自《雅舍小品》,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开篇,全文先谈担忧,后面重点谈旅行中夹杂的苦恼以及旅行的乐
趣。
B.第④段提到”滑竿”“飞机”等三种交通工具,作者认为交通工具不能决定旅行之苦乐,双脚着她的旅
行更有趣。
C.作者认为生活中的伴侣不一定是旅行好伴侣,理想的旅行伴侣不能不说话,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要有
说有笑,有动有静。
D.”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与第一段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了全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层次清晰。
2.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 分)
3.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6 分)(★)
【答案】
1.D
2.(1)可以暂时从家庭狭小圈子中逃避出来;
(2)可以获得解脱,感受枯寂的趣味;
(3)享受清福,可以加强人与自然交流。
3.(1)语言文白夹杂,多处引用古诗文。如引用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等文句,以及“一汪子水”“整
天咕嘟着嘴”等白话口语。既有文化内涵,又通俗易懂。
(2)语言幽默风趣。“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幽默生动地表达了真正理想的旅行有静也有动。(其他
例句也可,须言之成理)
(3)运用比喻、借代、反问等手法。如“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句运用借代、反
问手法,形象表达了部分人对外出旅行的否定。“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
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达了旅行带行李的苦恼。
【解析】1.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
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 项,首尾呼应不对,应为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旅行的苦恼,引
起下文旅行的乐趣。
2.题干是“旅行有哪些乐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筛选的能力。
认真阅读,梳理文章,找到有效的语段,即第⑥——⑦节,关注这两节的中心句,然后概括旅游的乐趣。
第⑥节“旅行是一种逃避。……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
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
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第⑦节“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
种趣味。”“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
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晚,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由以上的段落
与语句可以概括出旅游的乐趣有以下原因:一是让人暂时从家庭狭小圈子中逃避出来,可以获得解脱。二
是让人能感受到枯寂的趣味。三是能让人享受到清福,从而加强人与自然交流。
3.题干是“本文的语言特点很鲜明,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的特点及作用。首先要
通读文章,其次是要了解语言的特点包括哪些方面,这样才能着手答题。“御风而行,冷然善也”,“乘兴而
来,兴尽而返”,“一动不如一静”,“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
“大隐藏人海”,“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一汪子水”“整天咕嘟着嘴”……语言文白夹杂,多处引用
古诗文,以及白话口语等。这样的语言具有有文化内涵。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
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
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生动地表达了真正理想
的旅行有静也有动。语言幽默,又通俗易懂。综上,从语体色彩,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角度回答该题。
【限时检测 5】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五、【2019·贵州省丹寨民族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 分)
录音压鸟
汪曾祺
听到一种鸟声:“光棍好苦。”奇怪!这一带都是楼房,怎么会飞来一只“光棍好苦”呢?鸟声使我
想起南方的初夏、雨声、绿。“光棍好苦”也叫“割麦插禾”“媳妇好苦”。这种鸟的学名是什么,我一直
没有弄清楚,也许是“四声杜鹃”吧。接着又听见布谷鸟的声音:“咕咕,咕咕。”唔?我明白了 :这是谁家把这两种鸟的鸣声录了音,在屋里放着玩哩——季节也不对,九十月不是“光棍好苦”和布谷叫的时
候。听听鸟叫录音,也不错,不像摇滚乐那样吵人。不过他一天要放好多遍。一天下楼,又听见。我问邻
居:
“这是谁家老放‘光棍好苦’?”
“八层!养了一只画眉,‘压,他那只鸟哪!”
过了几天,八层的录音又添了一段,母鸡下蛋: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嗒……
又过了几天,又续了一段:喵鸣,喵鸣。小猫。
我于是肯定,邻居的话不错。
培训画眉学习鸣声,北京叫作“压”鸟。“压”亦写作“押”。
北京人养画眉,讲究有“口”。有的画眉能有十三或十四套口,即能学十三四种叫声。这些套口中,比
较一般的是苇咋子(一种小水鸟)、山喜鹊(蓝灰色)、大喜鹊,还有“伏天儿”(蝉之一种),鸣声如“伏
天伏天……”。一天我和女儿在玉渊潭堤上散步,听见一只画眉学猫叫,学得真像,我女儿不禁笑出声来:
“这不是自己吓唬自己吗?”听说有一只画眉能学“麻雀争风”:两只麻雀,本来挺好,叫得很亲热;来
了个第三者,跟母麻雀调情,公麻雀生气了,和第三者打了起来;结果是第三者胜利了,公麻雀被打得落
荒而逃,母麻雀和第三者要好了,在一处叫得很亲热。一只画眉学三只鸟叫,还叫出了情节,我真有点不
相信。可是养鸟的行家都说这是真事。听行家们说,压鸟得让画眉听真鸟,学山喜鹊就让它听真山喜鹊叫,
学苇咋子就听真苇咋子叫;其次,就是向别的有“ 口”的画眉学。北京养画眉的每天集中在一起,谓之“会
鸟”,目的之一就是让画眉互相学习。靠听录音,是压不出来的!玉渊潭有一年飞来了一只“光棍好苦”,
一只布谷,有一个人,每天拿着录音机,追踪这两只鸟。我问养鸟的行家:“他这是干什么?”——“想
录下来,让画眉学——瞎掰!”
北京养画眉的大概有不少人想让画眉学会“光棍好苦”和布谷。不过成功的希望很小。我还没听到一
只画眉有这一套“口”的。那位不辞辛苦跟踪录音的“主儿”也是不得已。“光棍好 苦”和布谷极少来北
京,来了,叫两天就飞走了,让画眉跟真的“光棍好苦”和布谷学,“没门儿!” 我们楼八层的小伙子
(我无端地觉得这个养画眉的是个年轻人,一个生手)录的这四套“学习资料”,大概是跟别人转录来的。
他看来急于求成,一天不知放多少遍录音。一天到晚,老听他的“光棍好苦”“咕咕”“咯咯咯咯咯”“喵
鸣”,不免有点叫人厌烦。好在,我有点幸灾乐祸地想,这套录音大概听不了几天了,他这只画眉是只“生
鸟”,“压”不出来的。
我不反对画眉学别的鸟或别的什么东西的声音(有的画眉能学旧日北京推水的独轮小车吱吱扭扭的声
音;有一阵北京抓社会治安,不少画眉学会了警车的尖利的叫声,这种不上“谱”的叫声,谓之“脏口”,养画眉的会一把抓出来,把它摔死)。也许画眉天生就有学这些声音的习性。不过,我认为还是让画眉“自
觉自愿”地学习,不要灌输,甚至强迫。我担心画眉忙着学这些声音,会把它自己本来的声音忘了,画眉
本来的鸣声是很好听的。让画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吧!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五日
(选自《汪曾祺散文选集》)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头从鸟声录音落笔,写出“我”由好奇、联想、猜测到醒悟的心理变化过程,欲扬先抑,以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
B.文中写行家的压鸟经验之谈,表明小伙子用录音来压鸟的方式并不得法,是难以成功的,为下文议论作
铺垫。
C.那个录了四套“学习资料”来压鸟的小伙子是个生手,急于求成,南辕北辙,作者对他的 一意孤行深感
愤怒。
D.本文写北京人养画眉,培训画眉学习鸣声的琐事,介绍了北京的养鸟文化,涉笔成趣,表 达了对闲散
生活的向往。
2.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举例简要分析。(4 分)(★)
3.文章结尾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探析。(6 分)
【答案】
1.B
2.①多用短句与散句,简洁、活泼。如“我”与邻居的对话,用短句和拟声词,简练,明快,鲜活,如话
家常。②穿插北京方言口语,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压’鸟”“没门儿”“瞎掰”“主儿”“脏口”等,
有京腔京韵。③幽默诙谐,非常风趣。如介绍一只画眉学三种鸟叫(“麻雀争风”)的趣事,以拟人化语词
写画眉套口之丰富,用语俏皮,栩栩如生,富有谐趣。
3.不可以删去。理由如下:①结尾段是作者对录音压鸟事件的议论,起到升华主旨的作用。②在作者看
来,画眉天生有学习别种鸣声的习性,但应该让画眉“自觉自愿”地学习,不要灌输,甚至强迫;否则,
画眉就可能邯郸学步,失却自己本真的声音。作者呼吁“让画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吧”,实际上也是在上
文叙述录音压鸟之事的基础上顺带一笔,借题发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中肆意践踏人的天性与本真,扼
杀人的自由等反人性现象的反思,表达了对尊重生命主体尊严,捍卫生命自由的渴望。若删去尾段,文意
就肤浅了。
【解析】1.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
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
断。
A 项,“欲扬先抑”不恰当,开头这样写是为了设置悬念。C 项,“作者对他的一意孤行深感愤怒”不恰
当,根据原文,作者只是对他的“急于求成,一天不知放多少遍录音”的行为感到厌烦,有点幸灾乐祸的
心理而已,并没有愤怒之情。D 项,“表达了对闲散生活的向往”不恰当,从全文谋篇布局来看,本文是卒
章显志,画龙点睛,应是“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故选 B。
2.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可以从五方面考虑:①语句的含意和作用。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
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③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
深刻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⑤语言的作用。
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结合文本分析如下:
①多用短句与散句,简洁、活泼。如:“鸟声使我想起南方的初夏、雨声、绿”“不过他一天要放好多
遍。一天下楼,又听见”。
②穿插北京方言口语,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如“‘压’鸟”“没门儿”“瞎掰”“主儿”“脏口”等,
有京腔京韵。
③幽默诙谐,非常风趣。如:“听说有一只画眉能学“麻雀争风”两只麻雀,本来挺好,叫得很亲热;
来了个第三者,跟母麻雀调情,公麻雀生气了,和第三者打了起来”“有的画眉能学旧日北京推水的独轮小
车吱吱扭扭的声音;有一阵北京抓社会治安,不少画眉学会了警车的尖利的叫声”。
3.本题考查分析结尾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
个方面分析其作用。结尾段落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或与标题呼应;结尾
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结尾段是作者对录音压鸟事件的议论,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中肆意践踏人的天性与本真,扼杀人的自
由等反人性现象的反思,表达了对尊重生命主体尊严,捍卫生命自由的渴望。结尾段既表明自己对“录音
压鸟”事情的态度,在作者看来,画眉天生有学习别种鸣声的习性,但应该让画眉“自觉自愿”地学习,
不要灌输,甚至强迫;否则,画眉就可能邯郸学步,失却自己本真的声音。又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如
果删除了,就达不到以下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