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讲义)(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讲义)(解析版)

ID:452919

大小:44.2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 16 文学类文本阅读—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讲) 一、必备知识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 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考查热点,当然,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 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试题,在题干中直接设问的并不多,而较多的是变换形式让考生完成。 但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命题,其基本目的是考查考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因此,要做好这类题目, 就应该掌握一些规律和方法。 概括要点包括两方面的题型:一是局部概括,二是整体概括。 局部概括包括层段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特点 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整体概括大多指概括全文主旨题。 [题型 1] 局部概括 [解题指津] 1.特点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1)特点概括题“三步走” ► 审读题干,明确方向。明确题干指向,确定回归原文筛选的方向。 ► 梳理原文,确定区域,摘录题干所涉及的关键词句。 ► 概括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2)特点概括类试题的解答方法 ①直接摘录词句法 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 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呈现,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 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②拼接改写法 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 题的一种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 接作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③综合句意(层意)法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 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a.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在确定答题的大致区间之后,对 相关内容的句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b.研读意义(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容的意义 (象)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 2.段(层)意概括题解答方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 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或尾或中间。尤其要 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归纳时需把这 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 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 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步骤:摘取→合并→舍取→整合。 3.因果探寻题答题思路 (1)辨明因果关系 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种道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 命题的“果”。这个“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2)近远结合原则 就是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的 地方,所以要“就近”。其他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 扩大搜索范围。 (3)“显”“隐” 结合原则 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 和描写之中。 因题干问法灵活,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可用:因为①②③……这种形式组织。具体要点可引述、整 合、概括等。 [题型 2] 整体概括 主要包括观点、情感、特点的梳理和主旨概括两类。 “观点、情感、特点的梳理”题与“主旨概括”题不同,不是对全文主旨的总体概括,而是侧重于梳 理全文内容,分门别类地列陈出文本(作者)有哪些观点、情感、特点。而散文的主旨,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最主要的信息,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概括散文的主旨,就是对全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作总体的把握。 [解题指津] 整体概括题的答题方法: 1.抓形悟神  根据文中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等,挖掘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写作目的等,同时注意把 握文章主要意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从散文的“情、志、理”入手。 概括表述时一般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文章通过写什么(主要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情感)。 2.关注文本的特点  写人记事类散文,要对人物或事件作出评价,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 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思辨类散文,往往写作者对社会人 生的某种理性思考和评价。 3.关注标题、首尾句段、关键语句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1.请梳理作者的行踪,并概括融入其中的作者的内心感受。 2.“XXXX”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文中写到 XXXX 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内容主旨概括“5 法” 1.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 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2.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 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 词句。 4.段意串联法——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 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 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来。 5.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 (1)写人叙事散文。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 (2)写景状物散文。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3)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答题模板】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 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感情。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典例分析】 一、【2019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北京的“大”与“深” 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回来,无论出北京站奔长安街,还 是乘车过机场路,都会顿觉呼吸顺畅。“顺畅”本应是空间印象,却由复杂的文化感受作了底子。日本鹤 见祐辅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说,若是旅行者于“看过雄浑的都市和皇城之后”,去“凝视那生息 于此的几百万北京人的生活与感情”,会由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发现“日本人所难以企及的‘大’和‘深’ 在”。 外国观光客如何感觉北京姑置不论,来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镇而又略具历史知识的本国旅游者,他们 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应当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种皇城气象而来。初进北京,你会觉得马路广场无不 大,甚至感到过于空阔,大而无当,大得近于浪费。由天安门下穿过故宫,则像是走过了极长的一段历史。 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 久住北京,已习惯于其阔大,所感的大,也渐渐地偏于“内在”。似乎是汪曾祺吧,于香港街头见老 人提鸟笼,竟有点神思恍惚,因这种情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见到。无论世事有怎样的变幻,护城河边,元大 都的土城一带,大小公园里,以至闹市区马路边人行道上,都会有老人提着鸟笼悠悠然而过,并无寂寞之色,倒是常有自得其乐的安详宁静。老派北京人即以这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与北京的“大”和谐。 大,即能包容。也因大,无所损益,也就不在细小处计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气,多少应缘于此 的吧。跻身学界,对于北京城中学界这一角的大,更有会心。北京学界的大,也不只因了能作大题目大文 章发大议论,凭借“中心”的优势而着眼处大,人才荟萃而气象阔大,更因其富于包容,较之别处更能接 纳后进。哲学家任继愈写北大的大,引蔡元培语“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说“北大的 ‘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北大的大,也因北京的大。当年蔡元培先生的治校原则, 或许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种文化精神。 至于其“深”,天然的是一种内在境界,非具备相应的知识并有体会时的细心,即不能领略。天下的 帝都,大致都在形胜之地。龚自珍写京畿一带的形势,说“畿辅千山互长雄,太行一臂怒趋东”;还说“太 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见惯了大山巨岭,会以为如北京西山者不便名“山”,但这一带山却 给京城气象平添了森严。居住城中,瓦舍明窗,但见“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于 薄幕时分,华灯初上,独立苍茫,遥望远山,是不能不有世事沧桑之感的。即使你无意于作悠远之想,走 在马路上,时见飞檐雕梁的楼宇、红漆金钉的大门,也会不期然地想到古城所拥有的历史纵深。 直到此时,你还未走进胡同,看那些个精致的四合院和拥塞不堪的大小杂院。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 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人生境界,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间的 有限依存和有节制的呼应。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国人表述其 对中国式家庭关系层次的印象:“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拒 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糅到了一块,像用许多味药揉成的一个药丸似的。他们都顺从着历史, 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宽容,彼此体谅,他们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 这种关系结构,推而广之即至街坊、邻里。“四世同堂”是胡同里老辈人的理想,包含其中的“和合”也 被用以构造胡同秩序。厚积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 宫、天安门,而且那些幸运地保存下来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你 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就这样,你漫步于北京街头,在胡同深处谛听了市声,因融和的人情、亲切的人语而有“如归”之感。 或许你有时会为古城景观的破坏而慨叹不已,但仍能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 北京是与时俱进的。这古城毕竟不是一个大古董,专为了供外人的鉴赏。即使胡同人家又何尝一味宁 静——燕赵毕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旧时的文人偏爱这古城的黄昏,以为北京最宜这样的一种情调。士大夫气十足的现代文人还偏爱北京 的冬天,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认为“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这自然多半因了士大夫的“有闲”。今天的人们,或许更乐于享用生气勃勃激情涌动的北京之春。他们也会 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旷,空气的净爽,于声浏亮(1)的鸽哨中尤令人感得真切。北京是总让人有 所期待的,,她也总不负期待,因而你不妨一来再来。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早已是一副东道主的ロ吻。我有 时的确将北京视同乡土了。 静夜中,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晓后的那个日子:那个日子将给人们 带来些什么? (取材于赵园的同名散文) 注释:(1)浏亮:明朗清晰。 10.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 文具体说明。 【答案】 ①北京文化不但保存在故宫等皇城的物质遗存上,而且保存在胡同中的普通民居里。 ②在作者看来,北京文化的“深”更多地体现在胡同人家。这种北京文化以安分、平和的市民阶层为 代表,体现为“彼此宽容,彼此体谅”的家庭伦理关系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和谐的社会秩序。 ③走进胡同深处,接触鲜活的日常生活,更能感受到古城犹在的活力。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认真审读题干,在文中找到 相关语段,结合语段具体内容详细分析,概括答案。上句是“厚积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 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宫、天安门,而且那些幸运地保存下来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实 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这几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普通民居的文化历史意味很深;其二, 古城所拥有的历史纵深,体现在北京的胡同,更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下句“就这样,你漫步于北京街 头,在胡同深处谛听了市声,因融和的人情、亲切的人语而有‘如归’之感。或许你有时会为古城景观的 破坏而慨叹不已,但仍能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重在突出古城在胡同中体现出的活力。答题时要抓住关 键词,尽量运用文中语句,分条作答。 二、【2018 年天津高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 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 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 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 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 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 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 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 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 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 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 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 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 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 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 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 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 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 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 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 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 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 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 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 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 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 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 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 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 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 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 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 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 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 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 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 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8.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答案】 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 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是原因概括题。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抓住关键句或通过概括的方法来分析。本题答案散落在全文,结合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从徽墨的历史价值角度来分 析即可。如文中的“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 关于徽墨的记忆”,“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 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 宝”,“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 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 三、方法小结 1.归纳段落内容要点 归纳段落内容以分析词语、句子为基础,因此,对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对不同句子恰当组合(或 相加或合并)的理解,对句间内在关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准确把握段落中心意思,首先就要弄 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段落却没有,没有中心句的就要归纳、概括出段落的要点 或中心意思。 2.归纳层次内容要点 层次是指作者写文章时安排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顺序。层次与段落关系密切又有区别,层次是依据 思想内容划分的,段落是依据文字表达划分的。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层次与段落一致,有时是互有大小,常 常是一个层次包含若干段落,因此归纳层次的意思要以归纳段意为基础。在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或理清事件顺序,或理清论证说理的逻辑,或理清说明顺序等等。明确具体层次的内容,然后以准确、简 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归纳。 3.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 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 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概括的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归纳内容要点】 1.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 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 (1)段首提示性中心句; (2)段末总结性中心句; (3)段中过渡性中心句; (4)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2.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段 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抓住关键词,概括一个层次的层意要找出层次里的重点段。 3.提取信息,重新整合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 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中心意思是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综合,既要注重文章本身的意思,又要考虑到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文 外材料。可以遵循由客观到主观、从文内到文外的原则。 1.抓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 对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 思考全文文句,阅读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 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 法,也是传统的方法。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思的综合。” 3.结合文体特点,掌握概括规律 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记叙文章常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 达了什么精神、人格;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 理;议论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说明文通过说明介绍人、事、物,应看其说明了什么, 对我们有何作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