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限时检测)(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限时检测)(解析版)

ID:452920

大小:53.0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 16 文学类文本阅读—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测) 【限时检测 1】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一、【2020·全国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3 分)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 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 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 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 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 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 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 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 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 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 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 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 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 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 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 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 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 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 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 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 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 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 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 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 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 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 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 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 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 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3 分) A.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质朴,写返 程时所见胡杨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 B.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 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 C.文章末尾写到“全跪倒在沙梁上”,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一行人在奔跑呐喊之后的筋疲力尽,“永嚼 的一份干粮”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内心的震撼。 D.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既用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直抒胸臆。 2.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者在塔里木收获到 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 分)(★) 3.文章第三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答案】 1.C 2.①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②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 精神,充满清正之气和豪情壮志;③走进塔里木后所见所闻对作者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3.①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赞美 和由衷的敬意;③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 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选项 C,“暗喻”手法判断错误,应为借喻。暗喻:从表面看来是 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 成了、变为、当作、变成”等词充当。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 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故答案选 C。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意并概括文本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文本的理解 进行概括分析,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立足文本内容。本题题干问的是: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 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者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收获的 是塔里木自然环境的恶劣,石油工人的艰苦和为国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新一代石油人的奋发向上不怕吃 苦的奉献精神。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段在文本中作用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从内容上的作用、情感(主题)上的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等角度进行作答。例如本文第三段,从内容上突出了石油工人生活的朴实和奉献的精神。从 主题上是作者歌颂塔里木石油工人的奉献精神。从结构上本段起到了过度的作用,同时也引出下文的对比, 把石油工人的拼搏和下文的形形色色的负面人物进行对比,因此突出了作者对当今为国付出的石油工人的 赞美之情。 【限时检测 2】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二、【2020·全国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3 分) 庄重 朱以撒 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 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 一些什么?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 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 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 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 几岁。 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我忙着读 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 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 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 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了。庄重 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 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 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 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 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 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 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 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 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 年的胃病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 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 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 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 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 易地感受。 庄重的高级形式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 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 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 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 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放下书本,在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 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 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 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 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 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 东西。 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 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 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弘一法师病中写下“悲欣交集”开篇,渲染寂静肃穆的氛围,让人感慨时光易逝。 B.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既是对上文“庄重”的总结深化,也引出下文对当代人缺乏敬畏的批判。 C.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是因为他认为仪式本身就能让人们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D.浮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从而失去庄重之心,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2.文章意蕴丰富,让我们明白了“庄重”的许多道理,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 加以分析。(4 分)(★) 3.文章结尾处的划线句形象含蓄,令人思索与回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6 分) 【答案】 1.B 2.①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②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怀有 感恩之心;③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④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 3.①在内容上,运用比喻手法,将遗留在树干上的蝉壳比喻为空屋,借景抒情,表现了蝉壳被抛弃后仿佛人去屋空,流露出作者对人们抛弃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的隐忧与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令人思索 与回味;②在结构上,收束上文,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 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 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让人感慨时光易逝”错误,应为“让人感到离世的庄重”。C 项,“他认为仪式本身就能让人们 体会庄重,懂得敬畏”过于绝对。仅有仪式是不够的。D 项,“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无中生有。作者 渴望人们铭记城市英灵,让城市持有庄严深重的生活气息。故选 B。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 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庄重”的表现:第四段“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 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 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 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第五段“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意义上的,主 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第七段“庄重的高级形式是敬”; 倒数第三段“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 市的骨骼”。根据上述信息分点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语言表达,写作手法,内容情感等, 还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本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赏析。 从手法上看,“恍若三五空屋”,“恍若”明显告诉我们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本体是遗留在树干上的蝉壳, 喻体是空屋。从内容上看,联系前文“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 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可知,这里是写人们抛弃了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表现了作者的担忧、失望、 焦虑和无奈;从结构的角度上,此句位于文章的结尾,承接上文“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 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更深化了作者的观点,这样结尾留有余味,启发读者 深思。 【限时检测 3】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三、【2020·全国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 分) 尼山的月光 刘汉俊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尼山静卧在山东曲阜城外约 30 公里处,朴素得像真理一样。虽然奇不过三山,险不过五岳,高不过 340 多米,却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景观的制高点。因为,尼山诞生了孔子。 ③尼山脚下,默默地淌着古老的泗水。泗水波澜不兴,却声震长河。因为孔子的临川一叹“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与古希腊先哲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深邃,使潺潺小河泛起了 哲学的波光。 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孔子选择了这片神山圣水。 ⑤孔子生活在公元前 551 年—前 479 年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军事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自汉以来,历代帝王仕儒向他敬奉了无数桂冠,如“大成至圣”“至 圣先师”“万世师表”“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堪当此誉的,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 ⑥有一种存在,叫隽永。譬如,尼山冬夜的月光。穿越 2560 年风云的华光,如浴如洗,纤尘不染,圣 沽、高贵地悬在我的额顶,宁静而温婉。 ⑦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孔子如月,辉映中华民族思想的耿耿长河。 ⑧孔子是为思想而生的。他建筑了一座思想的宫殿,嵯峨雄伟,金碧辉煌,思维廊腰缦回,灵感流光 溢彩。他以仁、义、礼、智、信为基,忠、德、宽、恕、勇为栋,以孝、廉、恭、俭、敏为梁,和合、中 庸、教化、六艺为檩,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椽,以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为脊,高 耸起中华民族最初的人文精神大厦。一部《论语》,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是孔子的微博,是天下最好的教 科书。中华民族一读 2000 余年,百读不厌,百思不尽。 ⑨孔子是为政治而生的。从思想者走向实践者、从政治家走向思想家,他是有抱负的文化人、有思想 的官员。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的国家观、社会观、人民观建立在国富民强、长治久 安的目标基础上。春秋以降的 400 多位帝王,大多是孔子思想的践行者和注释者,得之者治,不得者乱。 ⑩孔子是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缔造者。他的政治主张、国家政策、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社 会理论、道德倡议,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锤炼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 求大同的特质,以强大的内聚力、稳固性和认同感,奠定了中华文化最初的基因,引领了中华民族最早的 梦想。孔子,是雄踞古代中国思想皇宫的帝王。 ⑪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孔子如月,辉映中华民族思想的耿耿长河。⑫月在月光中走,风在风天里行。孔子如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 ⑬孔子是一位勤勉而孤独的摆渡人。 ⑭他奔忙于两个社会之间。奴隶社会寿终正寝、封建社会方兴未艾,孔子见证了新旧制度的更替。旧 有的被摧毁,新生的还稚嫩;传统的被解构,重构的没认同,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礼崩乐坏、 天下大乱,孔子破船载酒泛中流,试图借回周礼以整饬社会,用儒家思想推动腐朽不堪的统治机器。但他 像古希腊神话里那位徒劳而疲惫的西绪弗斯,又像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那位满脑子理想、持长矛与风 车博斗的堂吉诃德。他的渡船上,没有乘客。 ⑮他尴尬于两个阶级之间。孔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发言人、封建统治的维护者,又是没落贵族的代言 人、平民百姓的接访者。他有“内圣外王”的境界,既想读圣贤之书,又想操统驭之术。他从“重民”“安 民”“富民”“教民”“为民”“爱民”出发,主张宽政于民、德政于民、仁政于民、藏富于民、施教于 民,但统治者责怪他偏袒贱民,老百姓奚落他是丧家之犬,两边都不让他的船靠岸。 ⑯他踌躇于两个角色之间。作为思想家,注定是先行者,也是孤独者,作为政治家,必然在现实的泥 淖中挣扎。白天上朝满跟污秽一身脏臭,晩上回家沐浴焚香读书沉思,孔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凡人与圣 人之间奔突,窘迫而痛苦。把正确的思想建立在不适宜的年代,把远大的抱负寄望于不值得的君王,是孔 子的失误。但无可逃脱、无法选择,他的漏船找不到系缆桩。 ⑰尼采说:“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孔子何尝不是这样! ⑱纵然如是,孔子仍然是一座人文精神的高山,耸立在中国历史如铁的长风中。 ⑲月在月光中走,风在风天里行。孔子如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 (来源:《人民日报》2014 年 02 月 13 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四段用简练的笔墨描写尼山和泗水,并且冠之以“神山圣水”的称号,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孔子 的高度赞美和崇敬之情。 B.第八段“宫殿”“栋”“梁”等喻体和谐统一,形象地展示了孔子思想的构成体系,“微博”的喻体富 有时代气息,表达生动鲜活。 C.“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在月光中走”等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也使情感 的抒发更加深挚强烈。 D.文章选材丰富,提到了赫拉克里特、西绪弗斯、尼采等人,并且把他们与孔子相比,突出了孔子思想深 邃、不屈不挠的形象特征。 2.作者为什么说堪当“大成至圣”“至圣先师”“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等荣誉的,中国历史上仅孔子一人?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4 分)(★) 3.依据文本,分析“尼山的月光”的含义及作用。(6 分) 【答案】 1.D 2.①孔子思想深邃,他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人文精神之源。②孔子的政治主张以国富民强、长 治久安的目标为基础,为历代帝王确立了理政准则,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最大。③孔子缔造的社会核心价值体 系,架构了中华文化的雏形,引领了中华民族早期的奋斗目标。 3.含义:①表面指孔子的诞生地尼山亘古长存的月光。②实际指孔子的思想如月光一样穿越时空,成为中 华民族的精神之光。作用:①是全篇行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②增添文章的意蕴,使行文更有诗意。③暗 含对孔子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 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 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D 项,文章用赫拉克里特、西绪弗斯、尼采等人,突出孔子思想的深邃,但“不屈不挠”不是比照的意 图。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 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 形成答案。 ①依据第八段内容,可知孔子在思想方面做出的贡献:孔子思想深邃,他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最重 要的人文精神之源。②依据第九段内容,可知孔子政治观对中国的贡献:孔子的政治主张以国富民强、长 治久安的目标为基础,为历代帝王确立了理政准则,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最大。③依据文段第十段内容,可 知孔子是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缔造者,他缔造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架构了中华文化的雏形,引 领了中华民族早期的奋斗目标。 3.本题考查标题的丰富意蕴和作用,理解标题的含义,首先要注意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其次在理 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象征意义、主旨意义等。标题一般用来点明时间 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 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吸引读者等。 分析“尼山的月光”的含义需从两层入手:第一层,表面含义,指孔子的诞生地尼山亘古长存的月光;第二层,比喻义,文章说“孔子如月,辉映中华民族思想的耿耿长河”,可见“尼山的月光”实际指孔子的 思想如月光一样穿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 “尼山的月光”的作用有三点:①它是全篇行文的线索,文章从尼山写起,写到孔子,写到尼山的月 光,写到孔子的精神如尼山的月光一样,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文章层层深入,使结构紧凑。②本文作为一篇 抒情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尼山的月光,以及像月光一般孔子,这样描写记叙增添文章的意蕴, 使行文更有诗意。③文中很多比喻,“孔子如月,辉映中华民族思想的耿耿长河”“孔子如月,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之光”,这些句子通过月光,暗含对孔子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限时检测 4】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四、【2020·江西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3 分) 烟火气 吕峰 自我有了记忆,母亲就与灶台、与烟火联系在了一起。灶台是乡村生活的恒久风景,它和那些粗糙干 裂的手掌、那些因烟熏火燎而迎风流泪的眼睛,共同构成了农家生活最本质的背景,掩映着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的凡常四季。有了灶台就有了安宁和温饱,就有了繁衍和生存。 我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大的铁锅。母亲忙碌之时,身影总是被白 炽灯映照着,在墙壁上晃来晃去。她在灶前煮东西的时候,便把我放在厨房门口的一张小小的矮凳上。我 坐在那儿,托着腮,看灶下熊熊的火,把整间厨房照得通红,而母亲瘦削的脸也淡淡地染上一层美丽的红 晕。此刻,母子俩都没有说话,只有食物的香味,兀自在小小的空间里静静地回旋。 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改善生活。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无非是在玉米饼中 加点白菜或绿豆做成的馅儿,或是偶尔炒个糖豆,蒸个花卷。母亲每每为了哄我多吃一些,便带我做一些 小游戏。现在回想起来,玉米饼如何下咽似乎已经记不起来了,而留在记忆深处的则是那缭绕在灶台前无 法割舍的浓浓亲情。 那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个灶间,有一个烟囱通向屋顶。每当在野外割草或是放学回来, 老远就会看到炊烟从村子里的一座座青灰色或红色的瓦房间袅袅升起。每当炊烟升起时,就会看见田埂上 许多荷锄归来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对于孩童们来说,我们熟 悉村子里的每一座房子,也熟悉每一个烟囱、每一道炊烟。透过炊烟,我们可以知道是谁家的母亲在做饭; 透过炊烟,我们可以亲吻四处飘逸的饭香,咂巴着口水,生出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透过炊烟,我们还可以懂得父亲的汗水怎样瘦了自己的筋骨,肥了田间的谷穗。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 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 在我看来,烟火的味道也就是母亲的味道,它是母性的,缓缓上升,维系着整个村庄,也承载着村庄 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所以,有村庄就有人家,有人家就有灶台,有灶台就有喜怒哀乐里的一日 三餐。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 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 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她居住的老屋。每次去看她,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饭 做菜。生火以后,火势不够猛,她便用一根长长的吹管,对着灶下的柴火呼呼地吹气,火星子在灶下狂乱 地飞舞。 火势够猛后,母亲便在灶台上以亲情为味精,为她的儿子、儿媳与孙儿做丰盛的饭食。厨房狭小而局 促,我常常被烟气呛得呼吸困难。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母亲那张汗水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 意。 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也是独一无二的味道。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 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 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善于描写:乡村灶台的描绘、母亲忙碌的身影、村民晚归的画面……语言生动,充满深情,也令人 难忘。 B.荷锄而归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炊烟走去时,“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是因为回家时人们摆脱了 身上的重担,前行更为轻松。 C.文章第二段和第七段写我与母亲在厨房的场景,描绘母亲忙碌而幸福的形象,突出了母亲对我潜在的影 响。 D.文章以“烟火气”为题,写乡下的灶台与烟火,写忙碌的母亲,表现了母亲的满足和幸福,突出了滋养 我一生的浓浓亲情。 2.文章语言真情而隽永,请说说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理由。(4 分)(★) 3.“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结合全文,分析“烟火气”的深刻意蕴。(6 分) 【答案】 1.B 2.物质上:母亲所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充实,不会感觉饥饿。精神上:母亲所做的饭菜充满爱意和幸福,也带给我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让我从容而平和的行走。 3.烟火气是乡情,是乡村生活的独特(永恒)风景,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是生活的希冀和灵魂;烟火气 是亲情,承载着努力和希望,带来了幸福和满足,获得自信、知足、平和、从容。 【解析】 1.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 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手法,B 项考核情节,C 项考核语段作用,D 项考核文章的标题,其 中 B 项,“轻松”是因为有温暖的家在召唤。 2.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要求回答“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理由“,注意根据文章的整体进行 概括,此题注意结合全文手下答出物质上的饥饿“母亲所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充实,不会感觉饥饿”;根 据文中的句子“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 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 概括“母亲所做的饭菜充满爱意和幸福,也带给我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让我从容而平和的行走”。 3.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标题的意蕴的题目,实际就是概括文中的主旨情感,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灶台和 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概括第 一点;根据“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 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 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概括第二点。 【限时检测 5】 时间:15 分钟 实际答题时间: 分数:13 分 实际得分: 五、【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13 分) 桃源的小划子 沈从文 桃源洞离桃源县约二十五里。从桃源县坐小船沿沅水上行,船到百马渡时,上南岸走去,忘路之远近 乱走一阵,桃源就在眼前了。桃源既是个有名的地方,每年自然就有许多“风雅”人,心慕古桃源之名, 二三月里携了《陶靖节集》与《诗韵集成》等物,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 桃源有一种小划子,轻捷、稳当、干净,在沅水中可称首屈一指。一个外省旅行者,若想从湘西的永 绥、乾城、凤凰研究湘边苗族的分布状况,或想从湘西往四川的酉阳、秀山调查桐油的生产,往贵州的铜 仁调查朱砂水银的生产,往玉屏调查竹料种类,注意造箫制纸的手工业生产情况,皆可在桃源县魁星阁下边,雇妥那么一只小船,沿沅水溯流而上,直达目的地,到达时取行李上岸落店,毫无任何困难。 一只桃源小划子上照例要个舵手,管理后梢,调动船只左右。张挂风帆,松紧帆索,捕捉河面山谷中 的微风。放缆拉船,量渡河面宽窄与河流水势,伸缩竹缆。另外还要个拦头工人,上滩下滩时看水认溶口, 出事前提醒舵手躲避石头、恶浪与洑流,出事后点篙子需要准确稳重。这种人还要有胆量、有气力、有经 验。张帆落帆皆得很敏捷地及时拉桅下绳索。走风船行如箭时,便蹲坐在船头打吆喝呼啸,嘲笑同行落后 的船只。自己船只落后被人嘲骂时,还得回骂;人家唱歌也得用歌声作答。两船相碰说理时,不让别人占 便宜。动手打架时,先把篙子抽出拿在手上。船只逼入急流乱石中,不问冬夏,都得敏捷而勇敢地脱光衣 裤,向急流中跳去,在水里尽肩背之力使船只离开险境。掌舵的有事不能尽职,就从船顶爬过船尾去,做 个临时舵手。更有一份不可推却的职务,便是在一切过失上,应与掌舵的各据小船一头,相互骂着,继续 使船前进。小船除此两人之外,尚需要个小水手居于杂务地位,淘米、烧饭、切菜、洗碗,无事不做。行 船时应荡桨就帮同荡桨。这种水手大都在学习期间,应处处留心,取得经验同本领。除了学习看水、看风、 记石头、使用篙桨以外,也要学习挨打挨骂。尽各种古怪稀奇字眼儿成天在耳边反复响着,好好地保留在 记忆里,将来长大时再用它来辱骂旁人。上行无风吹,一个人还得负了纤板,曳着一段竹缆,在荒凉河岸 小路上拉船前进。小船停泊码头边时,又得规规矩矩守船。关于他们经济情势,舵手多为船家长年雇工, 平均算来合八分到一角钱一天。拦头工有长年雇定的,人若年富力强多经验,待遇同掌舵的差不多。若只 是短期包来回,上行平均每天可得一毛或一毛五分钱,下行则尽义务吃白饭而已。至于小水手,学习期限 看年龄同本事来,有些人每天可得两分钱作零用,有些人在船上三年五载吃白饭。上滩时一个不小心,会 被自己手中的竹篙弹入乱石激流中,泅水技术又不在行,淹死了,船主方面写得有字据:生死亲长不能过 问。掌舵的把死者剩余的衣服交给亲长说明白落水情形后,烧几百钱纸,手续便清楚了。 一只桃源小划子,有了这样三个水手,再加上一个需要赶路、有耐心、不嫌孤独的乘客,这船便在一 条清明透彻的沅水上下游移动起来了。 (节选自《沈从文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介绍的桃源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全文详细描写了湘西美丽的风景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或闲适 或艰辛的劳动生活,体现了作者对湘西的热爱。 B.文章对小划子上的拦头工人的描写细致而生动,他们拼命解决船只出行时遇到的各种困难,用粗俗的话 语与同行交流,体现了拦头工人的勇敢、质朴。 C.桃源是沅水岸边的一个码头,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生活在此的水手卑微、粗野但很勤劳,然而读 完全文却让人感到有一层悲苦的雾纱笼罩着这些水手的生活。D.文章融入了作者对当地自然风光、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叙写了当地水手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水手 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2.作者描写小划子上的水手时,用了五个“骂”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 分) 3.文章是如何证明桃源的小划子“轻捷、稳当、干净”的?请结合文本具体探究。(6 分)(★) 【答案】 1.A 2.①体现了水手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文化知识缺乏;②体现了水手们自然质朴、开朗、粗犷的性格特点;③ 体现了他们用“骂”来表达自己的厌恶、喜爱等情感。 3.①在桃源县坐这种小划子,沿沅水溯流而上,可以到达很多地方,直达目的地;②一只小划子上只能装载一 两位客人,着实可见其轻捷;③小划子上有一个舵手管理后梢,一个拦头工人,两人配合保证小划子的稳 当、安全;④小划子上还有一个小水手负责打扫卫生等,保持船的干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 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 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 项,有两处错误:一是“文章介绍的桃源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错误,根据原文“桃源既是个有 名的地方,每年自然就有许多‘风雅’人,心慕古桃源之名,二三月里携了《陶靖节集》与《诗韵集成》 等物,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可知文章介绍的桃源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只不过每年有许多“风雅” 人,心慕古桃源之名,二三月里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二是“全文详细描写了湘西美丽的风景”错误,文 章没有详细描写湘西美丽的风景。故选 A。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和作用,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语的表层 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 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 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 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题目要求简要分析作者描写小划子上的水手时,用了五个“骂”字的好处。解答时,不需要解释“骂” 字的含义,只需要回答用了五个“骂”字的作用即可。从文章内容来看,五个“骂”字主要用来描写拦头 工人和小水手。在自己船只落后被人嘲骂时,拦头工人还得回骂;而且拦头工人更有一份不可推却的职务,便是在一切过失上,应与掌舵的各据小船一头,相互骂着,继续使船前进。对于小水手来说,除了学习看 水、看风、记石头、使用篙桨以外,也要学习挨打挨骂;尽各种古怪稀奇字眼儿成天在耳边反复响着,好 好地保留在记忆里,将来长大时再用它来辱骂旁人。由此可见,小划子上的水手们主要通过“骂”的方式 进行沟通和交流。从文中的描述来看,不难看出,小划子上的水手们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养家糊口尚 需余力,更谈不上接受文化教育,达到一定的素质水平。正是由于他们没有接受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缺 乏文化知识,只能用“骂”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直接表达自己的厌恶、 喜爱等情感。同时,“骂”的方式也表现了水手们自然质朴、开朗、粗犷的性格特点。作者用五个“骂”字, 刻画了小划子上的水手们的集体形象。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把握以下三点: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 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 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 作答。 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具体探究文章是如何证明桃源的小划子“轻捷、稳当、干净”的。纵观全文,文章 对桃源的小划子“轻捷、稳当、干净”的描写主要集中在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在第二段中,作者首先点 出桃源的小划子“轻捷、稳当、干净”,然后集中描写外省旅行者可以在桃源县坐小划子,沿沅水溯流而上, 到达湘边、酉阳、秀山、铜仁、玉屏等众多地方,毫无任何困难。第三段通过对桃源的小划子上水手的着 重刻画,分别写出了小划子的“轻捷”、“稳当”、“干净”。第一,一只桃源小划子上除了一个舵手、一个拦 头工人和一个小水手外,只能装载一两位客人,装载人数较少,着实可见其轻捷;第二,每一只桃源小划 子上都有一个舵手管理后梢,调动船只左右,一个拦头工人上滩下滩时看水认溶口,出事前提醒舵手躲避 石头、恶浪与洑流,出事后点篙子需要准确稳重,两人巧妙配合,以保证小划子的稳当、安全;第三,小 划子上还有一个小水手居于杂务地位,负责打扫卫生等,保持小划子的干净。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