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小说的标题(分层练习)(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小说的标题(分层练习)(解析版)

ID:452925

大小:104.55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 14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小说的标题(练) (一)热身练 一、【2020·湖北省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和士兵 聂鑫森 胡家村村长胡大尊,做梦都没有想到,县长宋公义,会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出现在龙虎关! 当他和村民走进望楼的休息室时,浓眉大眼的宋公义迎上来打招呼:“大尊,早啊。” “宋县长,你什么时候来的?” “我昨晚十点叫关,然后和胡四哥一起值班、聊天,累了就在木炭火边打了个盹。” 胡子巴叉、右脚有点跛的胡四,惊得张大了嘴巴,问:“你是宋县长?怠慢了,怠慢了。 你说你是路过这里,借个宿。” “宋县长,吃过早饭了?”大尊问。 “胡四哥煮的粥,还有两个喷香的烤红薯,好吃。” “第一批游客,要九点后才会到达。先喝茶,歇歇憩,过下子请宋县长现场指导。” 宋公义淡淡一笑。 这个瑟缩在湘黔边界的胡家村,几个月来忽然热闹起来了。就因为在这块地界上,老祖宗留下了一座 古城堡,名叫龙虎关,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又修好公路,再经宣传,这里立即成 了一个旅游热点。 胡家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靠种包谷为活,莽莽苍苍的大山,当然也产茶叶、野果、蔬菜, 但交通不便,怎么往外运?换不来现钱啊。于是,穷,且穷得很冷清。 龙虎关离胡家村不过三里地,左边是青龙山,右边是白虎山,两山之间是商旅的通道。大概在清康熙 年间便在这里设卡筑关,一是为防止边民作乱,二是为保证边贸的税收。龙虎关的城墙都是粗犷的麻石砌 成,城高且厚,城墙上有望楼、烽火台、行道、石级。城垛与城垛,依次排列,像一个个的“凹”字。 村民万万没想到,这玩意城里人觉得新鲜,更没想到要花钱买票才能看;看了龙虎关,还要买他们地 摊上摆着的茶叶、野果、蔬菜、腊肉、腊鱼,说这是百分之百的生态食品。有古代的龙虎关,就不能没有 守关的将军和兵卒。县里的旅游局,为龙虎关免费捐赠了仿制的古代军装和兵器。将军的装束最显眼,头 盔、甲胄、护心镜、宝剑,威风凛凛。兵卒军装的前胸后背,都印着一个粗黑的“兵”字,一手拿藤制的 盾牌,一手握长矛或是大刀。将军的无二人选,却是村长胡大尊。兵卒呢,一家出一个,无论年纪大小, 只要是男的,上一个白班工资三十元;值一个夜班工资十元。当将军的,工资每天是六十元。现在的手机都能照相,游客可以并排和守城的任何一个兵将合影留念,但照一次相得付五块钱小费。这小费不必上交, 可以大方地收入囊中。胡大尊的装束好看,喜欢和他合影的人很多,所以他得的小费远远超过别人。 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在县政府食堂匆匆吃过晚饭,坐车就往这里赶,花了两个多小 时。然后在离龙虎关不远的地方下了车,嘱咐司机快开车回县城去休息。昨夜他和胡四谈得很投机,胡四 反映的情况和匿名信上所说的大体相同,但信不是胡四写的,因为胡四是个半文盲,不可能写出语句流畅 的信。 宋公义呷了口茶,目光投向胡大尊,问道:“村长,除了龙虎关这个旅游项目外,你可否还想了别的 致富路子?比如成规模地种茶、栽果树,比如喂养优质的牛、羊,比如引进一些大企业来投资。” 胡大尊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子,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正在这时,一个拿着望远镜的中年人跑进来,兴奋地说:“有旅游车往这边开来了!” 胡大尊蓦地站起来,说:“赶快换装、拿兵器,然后各就各位!” 休息室正前方的墙上,挂着一套将军的装备。胡大尊大步流星,气宇轩昂地走上前去。 宋公义说:“大尊,你今天现场指挥吧。让胡四穿你的将军服,我来穿胡四的士兵服,好不好?” “我可以不当将军,但你不能当士兵啊。” “我怎么就不能当呢?这叫换位思考。” 胡四愣住了,迟迟不肯动。 胡大尊说:“胡四,快去穿将军服,不会,我教你。” “我……当然会。只是我又老又脚跛,样子不好看。” 宋公义一边穿士兵服,一边说:“你这才像久经沙场的老将,威风八面!” 平素看过胡大尊怎么穿戴,胡四早就记在心里了。戴头盔、穿铠甲、安护心镜、蹬牛皮履、系宝剑, 利利索索。再走到立式大镜前,左看右看,果然有形有神,不由得哈哈大笑。 胡四和士兵走出休息室,各归其位。胡四原先的位置,在城墙的顶边上,因为胡大尊说他人又老又没 个看相,免得扫游客的兴。宋公义规矩矩站在胡四的位置上,握着一支长矛,腰挺得笔直。 不少游客都来和胡四合影,胡四笑得很开心。 胡大尊跑到宋公义旁边,悄声恳求:“宋县长,这大冷天的,让我来吧。” “我在部队当过兵,这个我胜任哩。在这里,将军和士兵可以轮流做,大家都高兴,这不就是演戏吗? 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 “对……对。” “中饭后,我们一起回村,开个村委会,作古正经讨论让胡家村怎么摆脱深度贫困,共同致富的问题。” “好!好!” 原载于《湘江文艺》2020 年第 1 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县长宋公义突然到访胡家村龙虎关为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从村长胡大尊和村民胡四的反 应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县长的突然到来心理不满。 B.“宋公义淡淡一笑”的神态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暗示出宋县长此行的真实目的,呼应后文“宋公义 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 C.“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体现了县政府扶贫资 金使用精准,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D.小说结尾村长胡大尊的回答“好!好!”既是他接收县长意见后的配合,也是他内心真正的信服,同时 也暗示出胡家村的老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2.请简要分析文中村长胡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 3.小说以《将军和士兵》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A 2.①惊讶、奇怪(县长的突然到访)——②自信、泰然处之(邀请县长指导工作)——③紧张、焦虑(回 答不出县长关于扶贫致富措施的提问)——④忐忑、不安(县长要穿上士兵服)——⑤羞愧、汗颜(面对 县长的建议:胡村长应做胡家村的将军) 3.答:①本指在龙虎关旅游项目中,村长扮演将军,村民扮演士兵,村长的小费远远超过村民的现象。 ②县长指出村长不应做演戏中的将军,满足于自己发财,而应做胡家村的将军,心系百姓,带领胡家 村的“士兵”共同脱贫致富。 ③从文中县长也可以当士兵,胡四也可以当将军,县长指出要学会换位思考,当领导的既要学会体恤 百姓,又要认识到将军如不能胜任,也可与士兵换位。体现出上级部门对基层的“督促”与“帮扶”。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 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 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A 项,“从村长胡大尊和村民胡四的反应 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县长的突然到来心理不满。”错了,村长胡大尊对县长大冬天的到访感到惊讶,村民胡四对县长低调的工作作风感到惊叹。故选 A。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概括分析能力。做题方法第一步,要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第二步,分清描写,抓 关键词,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理清层次,抓关键词语。要设身处地 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 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中 村长胡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结合情节“做梦都没有想到,县长宋公义,会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出现在龙 虎关”,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表现了他惊讶的心理;“第一批游客,要九点后才会到达。先喝茶,歇歇憩, 过下子请宋县长现场指导”,一番问答了解后,胡大尊邀请宋县长现场指导工作,表明了他的自信、泰然处 之;“宋公义呷了口茶,目光投向胡大尊,问道:‘村长,除了龙虎关这个旅游项目外,你可否还想了别 的致富路子?比如成规模地种茶、栽果树,比如喂养优质的牛、羊,比如引进一些大企业来投资。’胡大尊 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子,嗫嚅着说不出话来。”面对宋县长扶贫致富措施的询问,胡大尊回答不出,头上冒 汗,说明他紧张、焦虑;“宋公义说:‘大尊,你今天现场指挥吧。让胡四穿你的将军服,我来穿胡四的 士兵服,好不好?’”宋县长要当士兵,胡大尊马上说“我可以不当将军,但你不能当士兵啊”,后面又“悄 声恳求”,说明他内心忐忑不安;“我在部队当过兵,这个我胜任哩。在这里,将军和士兵可以轮流做,大 家都高兴,这不就是演戏吗?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面对宋县 长的应做胡家村的将军的建议,胡大尊“对……对”的回答,表明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羞愧、汗颜的 心理。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 分析小说以《将军和士兵》为题的寓意,然后先理解“将军和士兵”的表层含义,再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 分析其深层含义。表面看,是指龙虎关旅游项目中扮演的将军和士兵。“将军的无二人选,却是村长胡大 尊”,村长扮演将军,村民扮演士兵,“胡大尊的装束好看,喜欢和他合影的人很多,所以他得的小费远远 超过别人。村长的小费远远超过村民,这也导致村民不满。“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 你是那里的将军。”县长将领导与民众的关系比喻成将军与士兵的关系,县长指出村长应做胡家村的将军, 做好领导工作,心系百姓,带领胡家村的“士兵”共同脱贫致富。我们还要注意到将军和士兵的关系,文 中县长让胡四当将军,自己当士兵,“我怎么就不能当呢?这叫换位思考”,县长指出要学会换位思考,要 学会体恤百姓,要认识到将军和士兵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二、【2020·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空 船 何立伟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好久,将一条大河竟揉得安静了。渐渐,夜从浅浅舱里漫出来,彤云染得就极蓝。此 此彼彼灯火胆大跳进水中,作荒唐嬉闹,却不溶没。河水又从容,旷古皆然的来而且去。 然而小船并不飘走,固然缆索,业已烂断。 ——抑或没有风的缘故吧。 细伢子的纸船,载了些天真和梦想,偏偏为浪颠覆,与邋遢泡沫一同抹在了河滩上,将慢慢归结到无。 并且河滩上老渔翁阔大脚印,尚微微的有些暖。收网罾仰天看云时,知他起了多少浩叹?竟是一语不出,在 寥阔苍天下渐小渐远去。 今夕何夕?日子叠了日子。何况鱼已不多了。水鸟叫得人心里别别跳,出汗。 老屋里灯影放大弓曲的背;绕梁有鱼香一带抖抖地飘;待消灭在夜夭里时,木板床上一双阔大脚,便 一动不动了。网罾悬着等待着。 小船呢自然是微漾,极细声音的呢喃,半截缆索懒懒,蜷伏。 对面沙渚,柳烟空濛。似乎有人说话,将湿湿声音递过来,拍独立人耳鼓。 然而他似乎不曾听得。只痴痴望河水粼粼地流。思想不在此,在远方,同那河水恰一样。天涯里有歌 声,斯人独可闻。他于是浮一微微笑了(自然不晓得脚正将碎纸船,踩入了沙泥里)。却忘了带洞箫,不然 便可幽幽地吹。并且自信天底下,会有一个人,在晶莹泪光里侧耳,危坐在碧蓝无限间。 “唉……”他说。遂用肩膀撞开夜,走了。 起细细一阵风,移小小一片云。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飘去。仍复枕住散碎并不流走的灯光。 一个黑点晃大来,便站住了一个细伢子(是不是白昼里飘纸船的那个?不晓得)。惶惶地这里那里的看 来看去,又将双掌搭拢,喊另一个细伢子名字。嘴巴小去时,便听到自己声音长长短短射远。忽然背上就 有了些些冷。就从裤档里,掏出一线尿来。人影子和尿泡子不多时皆不复见。 云就停了。先前横过去的船,仍复横了过来。河里灯火是渐渐少了许多热闹。但凫水的人似乎上了沙 渚,小小黑点遂为柳烟所没。唯浅浅笑语一朵朵黯然地开。残月如慈眉。 阵阵足音响起,自然又来了人。仰头看星月,低首看流水。倏忽觉到两间余一影,甚是寂寞,又无可 排解者,于是空得慌大得慌,亦复踽踽走去。剩那小船深深拍水,细而单调的哗哗哗。 桨是决计没有的——大约也算得不想飘离的缘故吧。 但这寂寞不久即为一男一女衔了窃窃细语声音一点一点耐心填,坐在愈见其凉的沙滩上。 这夜便是女人长长黑发一部分了。并且她顺手扯了把草,一节节掐碎,一节节扔在水里边。点点黯绿 遂缓缓游走。河水啊长又长。 女人说:“不。不能够再这样!”这声音也同了那草,于微微起伏间逝远。 慈眉的月遂朝这边凝眸了。 其时,柳烟里的人站起来,看灯火在水里一颗一颗,仿佛为鱼咬灭。就一阵阵生了凉意,清寂着一张 面。何况真是有了细细风,远远来而且远远去。 沙渚便也静了。手掌似的摊在水面慢慢眠去。有些足印凌凌乱乱不复识辨,却要什么紧——暖暖风自 然要熨平了它,给另一些脚们在上面再涂鸦。 两个影子尚蓝蓝地塑着。女人身边业已没有了草。冷冷沙从她指缝间,无声泻下去,竟起了小小坟。 那男人说了什么?叫女人生了气,空气于是四面惊闪开来好些地方,颤颤着放大一个“不!” 复又愈合了静。唯风来摆动她长长黑发了。 并且眼眶里添了两颗大星,一闪兼一闪。 “好吧……不说吧。” “什么都不要说。” “天快要——” “什么都不要说!” ——什么都不要说,听河水呢喃,听草虫轻唱,而一飏一飏长长黑发远去时,就徒剩这一只空船了, 载将逝未逝莫大的夜,竟不走。也无缆索也无桨。 居然吃水不浅。 (选自《何立伟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情节也淡化到了极点,通篇只写暗夜里一只顺水飘浮的小船,岸上散碎 的灯光,惊惶撒尿的小孩和一男一女的窃窃细语。 B.“对面沙渚,似乎有人凫水,似乎有人说话,将湿湿声音递过来。”因声音是从那些凫水人口中传来, 因而想象声音也是潮湿的,这是由听觉引出触觉印象。 C.这篇小说着力描摹了一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的意象,如果拿古典诗词来比较的话,它与“世事茫茫难 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所描绘的意境十分相似。 D.作者善用短句,长短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散文化小说的节奏和韵味。另外小说运用丰富的比喻、排比、 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为作品平添了些许诗意。 5.小说为什么要以“空船”做标题?(★) 6.作家何立伟曾坦言:“我喜欢古典诗词,尤爱许多的唐人绝句。我以为短篇小说很值得借鉴它那瞬间的刺激而博取广阔的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这篇小说诗化的语言深得古典诗词的神韵,请结合文中 画线句子,从炼字、炼句两方面进行品味。 【答案】 4.D 5.(1)“空船”运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空船象征着空旷和孤寂,也象征了梦想与闲适,小说借“空船” 这一空旷闲适、逍遥自在的物象;(2)(以空船)表达了作者对尚未逝去的自由、美好、宁静、祥和生活 的向往。(3)“空船”这一意象贯穿小说始终,串起了朦胧的场景和写意的形象。 6.这篇小说借鉴了古典诗词中的省略跳接、超常搭配、叠字等语言技法,产生了诗意的审美效果。比如:① “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好久,将一条大河竟揉得安静了。”运用成分省略手法,把三句并成一句,从“哗哗涛 声”跳跃到“大河的安静”,在跳跃和转换的瞬间形成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味。②“起细细一阵风, 移小小一片云。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飘去。”运用叠字反复和超常搭配,精心选择动词和叠词,增强语言 的形象性与抒情性,使句式显得整齐而富有韵味,让读者在深度体味中获得一种空灵而又深邃的审美效果。 ③精心搭配动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揉”“起”“移”等。 【解析】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 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最后做 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 下心来,判断时要仔细认真。D 项,“小说丰富的比喻、排比、通感、拟人等修辞的运用”分析错误,小说 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故选 D。 5.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标题的能力。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 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 作用。 本文标题“空船”,“空船”是小说中最主要的物象,标题抓住了小说中最主要的物象。这篇小说没有 个性鲜明的人物,以描写为主,情节也淡化到了极点,通篇只写暗夜里一只顺水飘浮的小船,借“空船” 这一空旷闲适、逍遥自在的物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标题突出了小说主 旨,小说中的描写如:“然而小船并不飘走,固然缆索,业已烂断”“桨是决计没有的——大约也算得不想 飘离的缘故吧”,可见文中的“空船”实际上是一种象征,象征了普通人心目中尚未逝去的美好的生活愿望。 标题“空船”也是串连起小说各个朦胧的场景的形象,成了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如开头有“小船轻揉哗 哗涛声好久”,中间有“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飘去”“剩那小船深深拍水,细而单调的哗哗哗”,结尾有“就徒剩这一只空船了,载将逝未逝莫大的夜,竟不走”。 6.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赏析语言可以从五方面考虑:①语 句的含意和作用。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③语言的风 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⑤语言的作用。表达 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本题要求结合文中画线句子,从炼字、炼句两方面进行品味,且赏析的重点在“瞬间的刺激而博取广 阔的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划线句①“小船轻揉哗哗涛声好久,将一条大河竟揉得安静了。”划线句 ②“起细细一阵风,移小小一片云。船就横了横,然而并不飘去。”划线的两个句子借鉴、采用了一些诗的 技巧手法,或省略跳接,或超常搭配,或叠字通感,产生了诗意的审美效果。句①的“揉”字,运用了拟 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船与大河的关系。句②的“起”“移”,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又轻描淡写地写 出了对“风”的刮起与“云”的移动。句①中的“哗哗涛声”,句②的“细细一阵风”“小小一片云”,运用 了叠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抒情性,使句式显得整齐而富有韵味,让读者在深度体味中获得一种空灵而 又深邃的审美效果。作者打破了传统的语法规范,以其搭配形式的陌生化增加了感知的困难,延长了读者 感知的时间长度,使读者在深度体验与反复体味中获得了一种空灵而又深邃的审美效果。 三、【2020·黄冈市黄州西湖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钟声敲日夜 聂鑫森 年过花甲的惠敬儒,在今夜的梦中,又听见当、当、当的钟声了。 钟声来自他供职的晚洲小学,来自小学操坪边的一棵老樟树上,来自系在枝干上的一块两尺长半尺宽 三寸厚的废铜和一柄连在一起的硬木棰上。这是钟吗?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里,这就是钟。上课,下课, 用手一拉一放系在硬木棰上的长绳,以木棰击打废铜,就是好听的钟声。当学生放学回家了,老师在灯光 下改完作业备好课,把劳累了一天的身子放到床上,风吹木棰与废钢击撞,细细碎碎的钟声,便一串一串 落到枕头上。 惠敬儒揖别晚洲小学一个月了。晚洲隶属株洲县最偏僻的朱亭镇,与衡山县搭界,是湘江中的一个长 形洲岛,离岸上的镇子远,离县城远,离他和老妻眼下居住的株洲市杏花园住宅区更远,一百八十里地! 儿子孝顺,为父母置办了这套一百二十平米的电梯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这里到处种 着杏花树,眼下正春风得意开得成团成簇,粉红、洁白,光彩照人。儿子是有心人,想着“杏坛”与教书 育人相关,他的父亲是当老师的,不会不喜欢这个地方。 老伴刘珍说:“在这里养老,神仙一样,好。”惠敬儒说:“就是没有钟声,心里空空的。” 他们同龄,都是朱亭这一块地方的人,而且读师范中专时是同学。毕业时,他们分配到镇里工作,可 惠敬儒立意要去晚洲小学当老师,刘珍则留在镇政府财会室当出纳。后来,他们喜结连理,家就安在镇子 上。有了家的惠敬儒因交通不便,只有休息日才可以乘当地渔民的打渔船上岸回家。洲上也就几十户人家, 这学校是专为他们的子女而设。老师最初是八个,校长一人。春去秋来,随着洲上农民都陆续到城里去打 工,家也迁走了,学生越来越少。耐不住寂寞和清苦的老师,设法调走了。到惠敬儒当校长兼老师时,手 下只有一个中年男老师了。 那块当作钟的废钢,被岁月敲薄了敲亮了,那柄硬木棰换了好几次了。钟声中,送走了一批一批小学 毕业的孩子,到镇上去寄宿读初中。白天不上课时,惠敬儒总是准时去扯绳打钟,晚上在风送钟声中备课、 读书,然后去做一个美丽的梦。他常想起唐代的杜甫,当年乘船经此所写的《次晚洲》诗,“参差云石稠, 陂陀风涛壮……”,那时洲上当然没有钟声。但他读过《杜工部集》,另一首诗中有“钟声云外湿”一句, 最让他心旌摇动。江心洲上水云萦绕,钟声也是湿润柔软的,落到心上一层层叠厚,如同结茧,于是莞尔 而笑:此生没有白过。 等到最后几个孩子毕业,惠敬儒也到了退休的年限,可以心无遗憾地离开晚洲了。于是,夫妻双双住 进了“杏花园”。坐电梯上楼下楼,用天然气煮饭、炒菜、烧茶,用手机上网、通话、看时间,儿子、儿媳、 孙子说来就来了,日子悠闲而快乐。可惠敬儒整天像丢了魂一样,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九点钟,上床睡觉去, 可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勉强睡着了,又开始说梦话:“钟声……钟声……” 刘珍开始以为丈夫是突然换了一个生活环境,不适应,过些日子就会安然无事。不料情况并不乐观, 眼看着丈夫天天愁锁眉头,面色消瘦,这才着急起来。不就是没有钟声吗?叫儿子去买个铜钟挂起来,她 来当打钟人。她悄悄跟儿子商量,儿子笑了,说:“要听钟声,容易,劳驾娘打钟算哪回事?我来办!” 儿子订购了一台落地式座钟。到货后,儿子把钟调试好,告诉他们,这钟从一点到七点,是敲一下到 七下;从七点到十二点,一律都敲七下;每半个小时,敲一下。 窗外暮色四合,接着便是满城灯火。钟声忽然响了,当、当、当……清亮地敲了七下。 惠敬儒大声说:“和晚洲小学的钟声一个样!” 这一天,惠敬儒安安静静呆在五楼的家中,隔一段时间就听到钟声,听到钟声就想起晚洲小学,欣欣 然。到下午四点多钟,楼外的坪地上,忽然传来了孩子的笑声、说话声。 惠敬儒跑到窗前,推开窗户往下看。“是小学生,十几个哩,在石桌上伏着做作业。” “附近有一所小学,这个社区的孩子放学了,自然要回家,你平日没留心。” “他们怎么不回家去?”“爹妈没下班,回去怪寂寞的,他们在一起做作业、复习功课,热闹。” “那我下楼去,我可以去辅导他们,哪一门课我都教过!” “这叫初心不改,我真服你了。” “谢夫人夸奖。我还要叫儿子给我添置两块小黑板,一块挂在书房的墙上,一块提着到楼下去流动教 学。晴天,我在露天教;雨天,让小孩子到我家来,书房比晚洲小学的教室宽敞。” 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惠敬儒与晚洲小学“耐不住寂寞和清苦”“设法调走了”的老师进行对比,凸显了惠敬儒的乐于奉献、 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B.两次引用杜甫的诗句,既增添了小说的文采,又让惠敬儒清贫的生活多了些许浪漫气息和诗意的美感。 C.惠敬儒居住在景色宜人、生活便利的小区,理应过上悠闲快乐的退休生活,但他却“整天像丢了魂一 样”,可见,精神领域的富足不可忽视。 D.文中多次写到惠敬儒对钟声的痴迷,例如在梦中经常听见“钟声”,这些笔墨虽然令人感动,但显得有 些夸张,从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 8.小说结尾部分惠敬儒计划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惠敬儒退休后的忧愁和快乐展开的,如果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 题会更好。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 7.D 8.①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了惠敬儒一生醉心教育事业,退休后依然用行动来践行自己对教育的初心。②使主 题思想更富意蕴。小说赞美了惠敬儒退休前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甘愿舍小家为大家,退休后依然不忘初 心,情系教育的奉献精神。③激发读者阅读的能动性。小说在“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中戛然 而止,惠敬儒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的情形需要读者去想象、去创造、去完善。 9.观点一:我认为“钟声敲日夜”更好。①以“钟声敲日夜”为题富有深意,既指钟声曾经日夜敲响在晚 洲小学,而今敲响在惠敬儒杏花园小区的家中,又指钟声日夜敲响在惠敬儒的心中,一语双关。如果以“一 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过于直白,无法增强小说意蕴的深刻性。②小说以“钟声”为线索,布置全 局,结构全文。全文围绕“钟声”,描写了惠敬儒对钟声的痴迷,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结构紧凑,情节 衔接自然。③“钟声敲日夜”富有诗意,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观点二:我认为“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更好。①概况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主要记叙了惠敬儒 在职时因钟声相伴的知足、幸福,退休后听不见钟声的忧愁,以及重新听到钟声的快乐。以“一位退休教 师的忧与乐”为题,小说主要内容一目了然。②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惠敬儒,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 为题,可以突出主人公。⑧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可以引导读者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 需求,从而认识到精神世界富足的重要性,这也与小说的主题相符。 【解析】 7.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 项,“但显得有些夸张,从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错误,这些细节既丰 富了惠敬儒一生醉心教育的人物形象,也因这些细腻传神的描写让人物更加真实可感。D 错误。故选 D。 8.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 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 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 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结合全文来看,他对学校的钟声念念不忘,其实是对自己教书育人的事业念念不忘,因此结尾的去给孩子 辅导功课,更突出了他最新教育事业,一心奉献的形象;从主题上看,“耐不住寂寞和清苦的老师,设法调 走了。到惠敬儒当校长兼老师时,手下只有一个中年男老师了”“白天不上课时,惠敬儒总是准时去扯绳打 钟,晚上在风送钟声中备课、读书,然后去做一个美丽的梦”赞扬了惠敬儒退休前孜孜不倦留守农村,为 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年华,而退休后仍然不忘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赞美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读者的 感受来看,结尾“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没有交代他这番“新事业”的施行情况如何,留给读 者以想象的空间,有更多余韵。 9.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 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 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 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 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 妙,吸引读者。 本题开放式作答,先确定观点,如认同原标题好,可认为原标题“钟声敲日夜”具有形象性和诗意,与文 中人物做老师时日日敲钟,退休后挂念钟声等情节切合,同时又指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牵挂,体现了主旨;如认为新标题好,可认为标题直观地介绍了文章内容,切合主题,同时也更突出了主人公“退休老师”的 身份,以其“忧乐”来体现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深化主旨。 四、【2020·山西省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 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 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火墙烧得很热,屋子里的窗帘早早就拉上了。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 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爷爷未过世时,他是第一个洗澡的人。他洗得飞快,一刻钟就完了, 澡盆里的水也不脏,于是天灶便就着那水草草地洗一通。 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 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天灶便不再理论,不过兀自嘟嚷了一句,“我讨厌过年!年有个什么过头!” 家人便纷纷笑起来。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哪怕有些话使全家人笑得像开了的水直 沸腾,她也无动于衷,大家都以为她耳朵背了。岂料她听了天灶的话后也使劲地笑了起来,笑得痰直上涌, 一阵咳嗽,把假牙都喷出口来了。 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 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 洗吧。” 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的屋子。湿浊的热气在屋子里像癫皮 狗一样东游西蹿着,电灯泡上果然浮着一层鱼卵般的水珠。天灶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 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满桶的 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眼睛里现出格外凄凉的表情。 “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说。 天灶什么也没说,他拉开门出去了。外面又黑又冷,他摇摇晃晃地提着水来到大门外的排水沟前。冬季时那里隆起了一个肮脏的大冰湖,许多男孩子都喜欢在冰湖下抽陀螺玩,他们叫它“冰嘎”。他们不仅白 天玩,晚上有时月亮明得让人在屋子里呆不住,他们便穿上厚棉袄出来抽陀螺,深冬的夜晚就不时传来“啪 ——啪——”的声音。 天灶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他躬着身,似乎在寻找什么,手中夹着的烟头一明一灭的。 天灶听出是前趟房的同班同学肖大伟,便一边吃力地将脏水桶往冰湖上提,一边问:“你在这干什 么?” “天快黑时我抽冰嘎,把它抽飞了,怎么也找不到。”肖大伟说。 “你不打个手电,怎么能找着?”天灶说着,把脏水“哗——”地从冰湖的尖顶当头浇下。 “这股洗澡水的味儿真难闻。”肖大伟大声说,“肯定是你奶奶洗的!” “是又怎么样?”天灶说,“你爷爷洗出的味儿可能还不如这好闻呢!” 肖大伟的爷爷瘫痪多年,屎尿都得要人来把。 “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肖大伟果然被激怒了,他挑衅地说,“我家年年都是我头一个洗,每回 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 “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别吹牛了!”肖大伟说,“你家年年放水时都得你烧水,你总是就着别人的脏水洗,谁不知道呢?” “我告诉你爸爸你抽烟了!”天灶不知该如何还击了。 “我用烟头的亮儿找冰嘎,又不是学坏,你就是告诉他也没用!” 天灶只有万分恼火地提着脏水桶往回走,走了很远的时候,他又回头冲肖大伟喊道:“今年我用清水 洗!”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迤逦的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为 他除去积郁在心头的怨愤。 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浊。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这时天灶的父亲过来了,他说:“看你,把奶奶惹 伤心了。” 天灶没说什么,他往热水里又兑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 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该谁了?”天灶问。 “我去洗吧。”父亲说,“你妈妈得陪奶奶一会儿。” 天灶把锅里的水添满,然后又续了一捧柴禾,就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叨些什么。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谁不知道哇?我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 鱼天天呆在水里,它们都知道身上没有我白,没有我干净……” 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 母亲顺水推舟地说:“天灶这孩子不懂事,妈别跟他一般见识。妈的干净咱礼镇的人谁不知道?妈下 的大酱左邻右舍的人都爱来要着吃,除了味儿跟别人家的不一样外,还不是因为干净?” 奶奶微妙地笑了一声,然后依然带着哭腔说:“我的头发从来没有生过虱子,胳肢窝也没有臭味。我 的脚趾盖里也不藏泥,我洗过澡的水,都能用来养牡丹花!” 奶奶的这个推理未免太大胆了些,所以母亲也忍不住“扑哧”一声乐了。天灶更是忍俊不禁,连忙疾 步跑回灶台前,蹲下来对着熊熊的火焰哈哈地笑起来。 (节选自迟子建《清水洗尘》,2006 年哈尔滨出版社) 10.下列关于小说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镇上的人们每到腊月二十七就要放水,认认真真地洗个澡,这在年关洗的澡,是一种习俗,带上了一 种信仰的味道。 B.从 8 岁起天灶就承担了烧水倒水的任务,甚至了解父亲、母亲和妹妹洗澡时的水温要求,体现了他勤劳、 细心、体贴的性格特点。 C.天灶倒掉奶奶洗澡水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冲突。小说没有写得剑拔弩张,相反却把奶奶写成了一个“老 小孩”,令人忍俊不禁。 D.小说景物描写冷静客观。如“电灯泡上浮着鱼卵般的水珠”,“银河仿佛是清冽的河水”,天灶回到灶台 前看到“熊熊的火焰”等。 11.请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点。 12.小说以“清水洗尘”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0.D 11.①采用天灶这一儿童视角,小说呈现出一种十分纯净的艺术基调。②以“放水”贯穿全文,时间和场 景高度集中,叙事紧凑,大大节省笔墨。③擅写对话,兄妹斗嘴,男孩的争论,婆媳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12.①清水洗尘,洗去尘垢和烦忧。②真情如水,烧水倒水之中,体现祖孙、手足、夫妻情深。③除旧迎新的喜庆 仪式和民俗风情。④对文明与美的渴求,对纯净生活的追寻。⑤成长中对于独立、个性的意识觉醒。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 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小说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分析不当,错在“小说景物描写冷静客观”这个地方。从“电灯泡上浮着鱼卵般的水珠”,“银河 仿佛是清冽的河水”,天灶回到灶台前看到“熊熊的火焰”等语句看出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故选 D。 11.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叙述方式及其作用的能力。小说的叙述方式很灵活,有正叙,倒叙,穿插,意识 流等。叙述的角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即以第一人称方式记叙,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感到亲切,感 情真挚。(2)他叙方式。即以第三人称方式记叙,令人感觉客观,夹叙夹议体裁不受拘束。特别是穿插历 史过往的故事。(3)交互方式。即客观叙述为主,其间某一段故事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整体运用更灵活。 (4)第二人称,可以增加亲切感,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对话,抒情,便于感情交流,有呼告 效果,增加感染力。若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等。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点。 这篇小说在叙述的事件上,紧紧围绕“放水”(洗澡)展开,既呼应了标题“清水洗尘”,又在有限的 时空场景展显了思想的交锋、语言的冲突等。另外,以小男孩天灶为的视野来呈现小说的场景,展现了孩 子纯真、质朴的心灵世界,叙述非常真切自然,很有画面感。最大的亮点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 不同的人物性格。比如天灶与妹妹天云的对话;天灶与同学肖大伟之间的口舌之争;天灶妈妈和奶奶的对 话等,都丰富了故事内容,也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当然叙述的情景非常具有 乡村生活的特色,叙述的笔法不温不火,也能给读者带来温馨、祥和的气息,也是本文叙述方面的可圈可 点之处。 1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标题作用及深刻寓意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 由表及里的分析。一般标题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概括小 说主要事件;(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 有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7)寄托作者情感;(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9)对 比讽刺,强化效果;(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 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清水洗尘”概括了文章的情节,文章所有情都围绕“用清水洗澡”展开,标题是全 文线索。 “清水”表明了天灶的想法和要求,“清水洗尘”这一要求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点明了文章的主 旨。当然从“清水洗尘”的含义来看,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这是一种风俗。“清水洗尘” 表面是用清澈、干净的水洗去身上的尘垢, 这是对风俗的传承。村村户户一大家子,在这一天从长到幼轮流洗澡;烧水、倒水以及话语的倾诉中,既表现了这里的长幼有序的伦理风尚,也彰显了其乐融融的家庭 氛围。而天灶等孩子对属于自己的“清水”的渴望,表现了年轻一代独立意识的觉醒,这是成长的足音。 总之,结合文本从表面上,到深层次等角度分析标题的内涵即可。 五、【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后花园 萧红 后花园一到五月,就开出了各种花,耀眼的耀眼,散着香气的散着香气,但少有人来。 临着后花园,有一座冷清清黑洞洞的磨房。磨房里的磨倌冯二成子三十多岁,尚未结婚,头发白了许 多,像是个年轻的老头。他没有朋友来访,也不去访别人,他只知道自己是个磨倌,拉磨之外的事都与他 毫无关系。 磨眼上的麦子没有了,他去添一添;漏下来的麦粉满了一磨盘,他去扫一扫;小驴的眼罩松了,他替 它紧一紧。除了这一点工作,冯二成子多半是站在罗架上,打着梆子,从午间打起,一打打个通宵。 一天早晨,冯二成子在院子里刷着小驴,偶一抬头看见了隔壁赵老太太的女儿,跟他站了个对面。看 着她向日葵花似的大眼睛,冯二成子就无缘无故地心跳起来。从那之后,他虽不常见赵姑娘,但觉得好像 天天见面一样。尤其在深夜,他常常听到隔壁的笑声。 有一天,他打了一夜梆子。天亮了,他刚躺下就听到隔壁女孩的笑声,他赶快抓住被边把耳朵掩起来, 但那笑声仍旧在。他翻了一个身,可仍旧不能睡。 这一天,他躺在那里十分悲哀,他把自己的生活回想了一遍。 他想起母亲来看过他,临走时流着泪叮嘱他好好做事。他想起母亲说身子不太好,一旦一口气上不来, 叫他不必跑回家。他记得当时母亲瘦得厉害,也咳嗽得厉害,他抱着母亲哭了。他记得母亲回到乡下不久 就死了,他还是回去了,和哥哥一起送的…… 想着想着,他昏昏沉沉地要睡了去,但又被惊醒了,好几次都是这样。他觉得是邻家女儿惊动了他, 他在梦中羞怯怯地红了好几次脸。 这一年八月十五,赵老太太让女儿给冯二成子送来一个月饼。他接过月饼,因为难为情,想说一声谢 谢也没说出来,回身就进了磨房。磨房比平日更冷清了,冯二成子迷迷昏昏地吃完了月饼,靠着窗子,一 无所思的往外看着花园,但好像什么都是空的。他的眼里充满了亮晶晶的眼泪,他的心中起了一阵莫名其 妙的悲哀。他羡慕跳跃着的活泼的麻雀,他妒恨咕咕叫的悠闲的鸽子。他仿佛被卷在旋风里似的,迷迷离 离的被卷了半天,而后旋风把他丢弃了。 世上竟有这样的人。他爱了她,但又觉得自己身份太低,根本配不上她。他只能偷偷地对她寄托一种心思,可她根本不晓得有这么一回事。 不久,那姑娘出嫁了。 婆家来娶新媳妇的那天,打着锣鼓,吹着喇叭,就在磨房外的花园里。姑娘穿了大红的衣裳,满手抓 着铜钱,被人抱上了轿子。 冯二成子把头伏在梆子上,闭了眼睛,一动也不动。一直到那轿子走出几里路之外,就连被娶亲惊醒 了的狗叫也都平静下去时,他才抬起头来。 那姑娘出嫁以后,冯二成子常常到老太太的房里坐一坐。他不知为什么总把老太太当作了亲人,早晚 相见时,总是彼此笑笑。 这样过了没多久,赵老太太也要搬到女儿家去了。 他帮着老太太把东西装上了车,还牵着拉车的大黑骡子送了一程。送到郊外,老太太催他回去,他说 再送一程。①他向着前面放着大步,大有一去就不回来的样子。 回来的时候,冯二成子觉得这路比去的时候不知远了多少倍,他还不时转回身去看。不知为什么,他 觉得这次送赵老太太比送自己的亲娘还难过。 路上,他往四方望一望,他望到的,都是在劳动着的,都是在活着的:赶车的赶车,拉马的拉马,割 高粱的割高梁。他不能明白,这都是在做什么;他不明白,这都是为着什么。他想:到了终归,你们是什 么也没有的。随后,他遇上一些推手车的,挑担的,他也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他们:你们是什么也不知道, 你们只知道为你们的老婆孩子当一辈子牛马,你们都白活了。冯二成子这一路上所看到的几乎全是这一类 人。 他走得很慢,终于没有了气力。他找到一片树林,伏在地上哭了不知多久。他想到了那天早晨与他站 了个对面的大眼睛,他感觉到那眼睛是含着无限情意的,他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发现。但现在都完了, 永久不会重来了。 他呆呆地坐着,二更之后心里渐渐宁静。那前前后后的事,他似乎都忘得干干净净了。晌午送赵老太 太走的那回事,也似乎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②现在他觉得人间并没有许多人,所以彼此没有什么妨害。 以后两三年,每到夏天,后花园里的花草又是那么热闹,但依然少有人来。不知多少年,园主老死了, 后花园也拍卖了。新主人常常来磨房的窗外,看磨倌怎样打他的筛罗,怎样摇他的风车。而冯二成子仍旧 在那磨房里平平静静地活着。 一九四 O 年四月 (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对后花园寥寥几笔的交代,不仅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与小说的结尾相呼应,也与冷清 的磨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小说描写赵姑娘出嫁时冯二成子闭着眼睛把头伏在梆子上的细节,既表现他对赵姑娘出嫁的关注,也表 现他与心上人无缘的悲伤。 C.冯二成子觉得赶车的、拉马的等人辛苦地劳作却最终什么也没有。作者通过写冯二成子的迷惘和困惑, 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D.小说结尾写冯二成子仍旧“在那磨房里平平静静地活着”,表现出冯二成子顺从命运的安排,也暗含了 作者对底层民众的关注。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冯二成子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15.小说以“后花园”为标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3.A 14.第①处:大步向前,希望一去不回,体现冯二成子对赵老太太的留恋以及希望见到赵姑娘的急切心理。 第②处:觉得人间并没有许多人,彼此没有什么妨害,表达了冯二成子对爱情的心灰意冷,对生活的麻木。 15.①后花园在庭院深处,少有人来,暗含着冯二成子孤寂、空虚;②后花园有美好的景物和爱慕的姑娘, 表现冯二成子对自由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③后花园最后的人空易主,寄寓了作者对世事变迁、 人生无常的感叹。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 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 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A 项,“也与冷清的磨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法错误。小说开头通过景物的热闹反衬后花园“少有人 来”的冷清,没有和冷清的磨房形成对比。故选 A。 14.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 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 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本题题干要求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冯二成子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子是“①他向着前面 放着大步,大有一去就不回来的样子”“②现在他觉得人间并没有许多人,所以彼此没有什么妨害”。结合 “那姑娘出嫁以后,冯二成子常常到老太太的房里坐一坐。他不知为什么总把老太太当作了亲人,早晚相见时,总是彼此笑笑”“这样过了没多久,赵老太太也要搬到女儿家去了”“他帮着老太太把东西装上了车, 还牵着拉车的大黑骡子送了一程。送到郊外,老太太催他回去,他说再送一程。他向着前面放着大步,大 有一去就不回来的样子”“他呆呆地坐着,二更之后心里渐渐宁静。那前前后后的事,他似乎都忘得干干净 净了。晌午送赵老太太走的那回事,也似乎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他觉得人间并没有许多人,所以彼 此没有什么妨害”分析可知,第一处:“常常”“总”反映他想见到赵姑娘,“送了一程”“再送一程”,表 现冯二成子对赵老太太的不舍,当然也有希望见到赵姑娘的心思。第二处:句子写冯二成子觉得“人间没 有许多人”“彼此没有什么妨害”,结合上文的“都完了,永远都不会重来了”以及“忘得干干净净”“似乎 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的绝望,对生活的麻木。 15.本题考查了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 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 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 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本题题干是“小说以 ‘后花园’为标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题要围绕“后花园”写了什么,再探究其 蕴含的深刻意蕴。结合“后花园一到五月,就开出了各种花,耀眼的耀眼,散着香气的散着香气,但少有 人来”“临着后花园,有一座冷清清黑洞洞的磨房。磨房里的磨倌冯二成子三十多岁,尚未结婚,头发白了 许多,像是个年轻的老头。他没有朋友来访,也不去访别人,他只知道自己是个磨倌,拉磨之外的事都与 他毫无关系”分析可知,后花园在庭院深处,少有人来,暗含着冯二成子孤寂、空虚;结合“后花园一到 五月,就开出了各种花,耀眼的耀眼,散着香气的散着香气”“看着她向日葵花似的大眼睛,冯二成子就无 缘无故地心跳起来”“他觉得是邻家女儿惊动了他,他在梦中羞怯怯地红了好几次脸”分析可知,后花园有 美好的景物和爱慕的姑娘,表现冯二成子对自由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结合“不知多少年,园主 老死了,后花园也拍卖了”分析可知,后花园最后的人空易主,寄寓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叹。 (二)过关练 一、【2019·山东省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 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 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 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 ,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 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 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 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 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 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 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 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就想开发,但村里没钱,投资 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 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 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投资,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 每天也可以挣几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 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 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 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搓手,不停地说: 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 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 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一路上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 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 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 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 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 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 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 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 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 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 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代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 情地开展扶贫工作做了铺垫。 B.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表现了他 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 C.《听槐》画作在文章中两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让他再次来到 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 D.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暴露的问 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2.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1.D 2.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相呼应,也与后文该村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②高 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 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忧伤:小说书写了一个忧伤哀婉的爱情故事。三奶奶新婚不久便了失去丈夫, 她只能把爱留在思念中,最后连想去丈夫牺牲的地方看看的愿望都难达成。 3.①“缝山针”既是一件雕塑,又暗寓对高阳山环境进行修补。②“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 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③由开发高阳山到“赠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 节。④“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 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 项, “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错,高阳村并非新时期农村的典型,作者也并 非以此展现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具体考查环境的描写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 来分析作用。 首先分别明确三处环境描写的特征,然后分析其作用。①处描写出高阳村自然环境的优美,在情节上 引出年又春想去此地扶贫的原因,在结构上则与后文该村被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②处写高阳山上的美丽 景色,出现在年又春初步扶贫后的秋天,火红的柿子象征着扶贫工作的成功,同时与后文“他又一次醉了” 相映衬。③处写高阳村深秋的悲凉萧瑟,写出了村子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现状,同时为下文写高小根媳妇之 死渲染悲凉的氛围。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作用题通常联系小说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小说主旨和联系读者的阅读感受作答。 首先应明确题目的含义,“缝山针”既是雕塑,又暗指对高阳山环境进行修补。然后结合小说的人物形 象、情节、主题进行分析。从人物形象上看,“缝山针”是年又春所赠,以“缝山针”为题,体现出年又春 勇于反思自我,正视自己错误的品质。从情节上看,以“缝山针”为题,暗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从主题上看,以“缝山针”为题,可以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二、【2020·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节选) 福克纳(美) 杨岂深译 爱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爱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 妇女们呢,则大多数出于好奇,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除了一个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 去看看这幢房子了。 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 19 世纪 70 年 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可是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侵犯 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得一干二净。只有爱米丽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四周簇拥着棉花车和汽 油泵。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执拗不驯,装模作样。 这幢房子传说是他父亲死后留给她的财产。 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当时的镇长沙多里斯上校豁免了她一切应纳的税款,这自然是沙多里斯上校编造 了一大套无中生有的话,说是爱米丽的父亲曾经贷款给镇政府,因此,免税只是作为补偿。个中的理由只 有妇道人家才会相信。 等到思想更为开明的第二代当了镇长和参议员时,这项安排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不满。那年元旦,他们 便给她寄去了一张纳税通知单。2 月份到了,还是杳无音讯。一周之后,镇长亲自写信给爱米丽,表示愿意 登门拜访。或派车迎接她,而所得到的回信是一张便条,写在古色古香的信笺上,书法流利,字迹细小, 但墨水已不鲜艳,信的大意说她已根本不外出。纳税通知附还,没有表示意见。 参议员们开了特别的会议,派出一个代表团对她进行了访问。黑人男仆把他们领进了客厅里,里面摆 设的笨重的家具全都包着皮套子。黑人打开了一扇百叶窗,这时,便更可看出皮套子已经坼裂;等他们坐 了下来,大腿两边就有一阵灰尘冉冉上升,尘粒在那一缕阳光中缓缓旋转。 她一进屋,他们全都站起来,一个小模小样,腰圆体胖的女人,穿了一身黑衣,一条细细的金表链拖 到腰部,落到腰带里去了,一根乌木拐杖支撑着她的身体,拐杖头的镶金已经失去了光泽。她没有请他们 坐下来。她只是站在门口,静静地听着,直到发言的代表结结巴巴说完,他们这时才听到那块隐在金链子 那一端的挂表嘀嗒作响。 她的声调冷酷无情。“我在杰斐逊无税可纳。”“你们去找沙多里斯上校。”(沙多里斯上校死了将十 年了)“我在杰斐逊无税可纳。托比!”黑人应声而来,“把这些先生请出去。” 行政当局要铺设人行道,就在她父亲去世的那年夏天开始动工。建筑公司带着一批黑人、骡子和机器来了,工头是个北方佬,名叫荷默•伯隆,个子高大,皮肤黝黑,精明强干,声音宏亮,双眼比脸色浅淡。 很快,他就成了全镇的名人。不久,逢到礼拜天的下午我们就看到他和艾米丽小姐一齐驾着轻便马车出游 了。 起初我们都高兴地看到爱米丽小姐多少有了一点寄托,但是妇女们都说:“格里尔生家的人绝对不会 真的看中一个北方佬,一个拿日工资的人。”一次伯隆同男人们喝酒,说现在只是想玩玩,还无意成家, 于是一些年纪大的人就说“可怜的爱米丽……” 她把头抬得高高,甚至当我们深信她已经堕落了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她比历来都更要求人们承认她 作为格里尔生这个贵族家族末代人物的尊严,仿佛她的尊严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触来重新肯定她那不受任何 影响的性格。 …… “我要买点毒药,”爱米丽跟药剂师说。她当时已三十出头,依然是个削肩细腰的女人,只是比往常 更加清痩了,一双黑眼冷酷高傲,脸上的肉在两边的太阳穴和眼窝处绷得很紧。 “我要你们店里最有效的毒药,我要砒霜。” 药剂师朝下望了她一眼。她回看他一眼,身子挺直,面孔像一面拉紧了的旗子。药剂师说,“如果你 要的是这种毒药。我们有,不过,法律规定你得说明做什么用途。” 爱米丽小姐只是瞪着他,头向后仰了仰,以便双眼好正视他的双眼,一直看到他把目光移开了,走进 去拿砒霜包好。 铺路工程竣工,伯隆离开了本城。一天黄昏,有人看见伯隆去而复返,他走进了爱米丽的那所房子, 这就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荷默•伯隆。至于爱米丽小姐呢,等我们再见到她时,她已经发胖了,头发也已灰 白了。以后数年中,头发越变越灰,变得像胡椒盐似的铁灰色,颜色就不再变了。直到她七十四岁去世之 日为止,还是保持着那旺盛的铁灰色。 不时我们在楼底下的一个窗口——她显然是把楼上封闭起来了——见到她的身影。她就这样度过了一 年又一年——高贵,宁静,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 她就这样与世长辞了。死在楼下的一间屋子里。 我们已经知道,楼上那块地方有一个房间,四十年来从没有人见到过,要进去得把门撬开。他们等到 爱米丽小姐安葬之后,才设法去开门。 这间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 玫瑰色的灯罩,梳妆台,一排精细的水晶制品和白银做底的男人盥洗用具,但白银已毫无光泽,连刻制的 姓名字母图案都已无法辨认了。杂物中有一条硬领和领带,仿佛刚从身上取下来似的,把它们拿起来时,在台面上堆积的尘埃中留下淡淡的月牙痕。椅子上放着一套衣服,折叠得好好的,椅子底下有两只寂寞无 声的鞋和一双扔了不要的袜子。 那男人躺在床上。 我们在那里立了好久,俯视着那没有肉的脸上令人莫测的龇牙咧嘴的样子。那尸体躺在那里,显出一 度是拥抱的姿势,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熬煎的永恒的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后来我们才 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 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有删改) 注: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美国作家,1949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 《押沙龙,押沙龙!》等。《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被誉为其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 4.爱米丽是一个有着残存的孤傲和变态的强势的女人,请找出证据予以支持。 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故事主体部分是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叙事的?有什么效果? 7.本文以“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题,可文中并没有出现玫瑰花,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4.①在收税这件事上,虽然表现古怪但未惊慌失措,她平静自如地制服了咄咄逼人的官方代理人。②在买毒 药这件事上,她完全镇住了那个药房伙计,拒绝向他说明自己为何要买毒药。③在毒死情人这件事上,她 不但毒死了情人,而且与他的尸体相伴四十余年,显得怪诞又变态,冷酷又疯狂。 5.①肖像描写。通过对爱米丽的体形、穿着、饰物、手杖等描写,细致刻画了爱米丽的形象特征,表明她 是一个举止优雅、带着某种特权的贵族小姐。②神态(细节)描写。爱米丽的“只是站着、静静地听”与发 言的代表的“结结巴巴”,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爱米丽冷静与孤傲的一面。③侧面描写。当爱米丽进 屋时候,代表团的人全都站起来,衬托了爱米丽的强势和威严;当代表发言后甚至连挂表的嘀嗒作响也听 得清清楚楚,以声衬静,突出了当时的气氛的凝重。 6.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们”的视角来叙事的。①“我们”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还是故事的参与者,“我 们”贯穿小说始终,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②便于以“有限视角”增强故事的悬念,并以“我们”的参 与推进故事的发展,重新编排并展现艾米丽小姐生活中的前因后果,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③通过“我们” 对艾米丽小姐的态度,烘托了艾米丽的形象特点。④从“我们”的口吻中,可以发现“我们”见证了格里 尔生家族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由盛转衰的变化,营造了独特的社会环境,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7.①用送玫瑰花来设疑激趣,制造一种悬念。文中只在结尾出现了两次“玫瑰色”,并没有出现玫瑰花,这样看似题不对文的矛盾,引起读者的一种迷惑和好奇,起到了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的作用。②爱米丽小姐用 生命追寻爱情却始终未果,献给她玫瑰,希望以此弥补渴望得到而没能得到的爱情。“玫瑰花”象征了作者 对于爱米丽悲剧爱情的特别哀思,表现了深沉的悲悯情怀和人性思考。③高贵的爱米丽小姐的一生以悲惨结 局,在“玫瑰色”的光环下,她听从父命成为旧文化执着的守护者和牺牲品,郁郁寡欢,直至心理扭曲, 变成了一个恶魔般的人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4.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 “爱米丽是一个有着残存的孤傲和变态的强势的女人,请找出证据予以支持”,需要立足文本内容,筛选相 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她的声调冷酷无情。‘我在杰斐逊无税可纳。’‘你们去找沙多里斯上校。’ (沙多里斯上校死了将十年了)‘我在杰斐逊无税可纳。托比!’黑人应声而来,‘把这些先生请出去’”“等 到思想更为开明的第二代当了镇长和参议员时,这项安排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不满”分析,在收税这件事上, 虽然表现古怪但未惊慌失措,制服了官方代理人。 结合“‘我要买点毒药,’爱米丽跟药剂师说”“我要你们店里最有效的毒药,我要砒霜” “如果你要 的是这种毒药。我们有,不过,法律规定你得说明做什么用途”“爱米丽小姐只是瞪着他,头向后仰了仰, 以便双眼好正视他的双眼,一直看到他把目光移开了,走进去拿砒霜包好”等分析,在买毒药这件事上, 她完全镇住了那个药房伙计,拒绝向他说明自己为何要买毒药。 结合“那男人躺在床上”“我们在那里立了好久,俯视着那没有肉的脸上令人莫测的龇牙咧嘴的样子…… 的熬煎的永恒的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我们已经知道,楼上那块地方有一个房间,四十年来从没有人见到 过,要进去得把门撬开”等分析,在毒死情人这件事上,她不但毒死了情人,而且与他的尸体相伴四十余 年,显得怪诞又变态,冷酷又疯狂。 5.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句子, 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 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抓住“一个小模小样,腰圆体胖的女人,穿了一身黑衣,一条细细的金表链拖到腰部,落到腰带里去 了,一根乌木拐杖支撑着她的身体,拐杖头的镶金已经失去了光泽”分析,运用肖像描写,通过对爱米丽 的体形、穿着、饰物、手杖等描写,表明她是一个举止优雅、带着某种特权的贵族小姐。结合“她只是站 在门口,静静地听着,直到发言的代表结结巴巴说完”分析,神态(细节)描写。爱米丽的“只是站着、静 静地听”与发言的代表的“结结巴巴”,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爱米丽冷静与孤傲的一面。结合“她一 进屋,他们全都站起来”分析,当爱米丽进屋时候,代表团的人全都站起来,衬托了爱米丽的强势和威严。结合“他们这时才听到那块隐在金链子那一端的挂表嘀嗒作响”分析,以声衬静,突出了当时的气氛的凝 重。 6.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故 事主体部分是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叙事的?有什么效果”,叙述视角主要包括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等。 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叙述视角因此而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 点叙述。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 以离开作品环境而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这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比其他故事中 人物更“透明”、更易于理解。其次,他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 内容。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主要以第一人称“我们”的视角来叙事的。这样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结合“爱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爱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 下了;妇女们呢,则大多数出于好奇,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除了一个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 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这幢房子传说是他父亲死后留给她的财产”“不时我们在楼底下的一个窗口 ——她显然是把楼上封闭起来了——见到她的身影”“我们已经知道,楼上那块地方有一个房间,四十年来 从没有人见到过,要进去得把门撬开。他们等到爱米丽小姐安葬之后,才设法去开门”分析,增强故事的 悬念,并以“我们”的参与推进故事的发展,重新编排并展现艾米丽小姐生活中的前因后果,从而达到释 疑的目的。 结合“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 19 世纪 70 年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可是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 侵犯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得一干二净。只有爱米丽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四周簇拥着棉花车 和汽油泵。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执拗不驯,装模作样”“这间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 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梳妆台,一排精细的水晶制品和白 银做底的男人盥洗用具,但白银已毫无光泽,连刻制的姓名字母图案都已无法辨认了。杂物中有一条硬领 和领带,仿佛刚从身上取下来似的,把它们拿起来时,在台面上堆积的尘埃中留下淡淡的月牙痕”分析, 从“我们”的口吻中,可以发现“我们”见证了格里尔生家族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由盛转衰的变化。 结合“她的声调冷酷无情”“她就这样度过了一年又一年——高贵,宁静,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 乖张”分析,通过“我们”对艾米丽小姐的态度,烘托了艾米丽的形象特点。 7.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 题“本文以‘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题,可文中并没有出现玫瑰花,请谈谈你的理解”,这是探究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文本的标题为“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结合文本内容“败了色的玫 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分析,出现“玫瑰色”,没有出现“玫瑰花”,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引发读 者思考。 结合“不久,逢到礼拜天的下午我们就看到他和艾米丽小姐一齐驾着轻便马车出游了”“一次伯隆同男 人们喝酒,说现在只是想玩玩,还无意成家”“一天黄昏,有人看见伯隆去而复返,他走进了爱米丽的那所 房子,这就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荷默•伯隆”“椅子上放着一套衣服,折叠得好好的,椅子底下有两只寂寞 无声的鞋和一双扔了不要的袜子”“那男人躺在床上”等分析,爱米丽小姐用生命追寻爱情却始终未果,希 望借“玫瑰花”弥补渴望得到而没能得到的爱情,表现了深沉的悲悯情怀和人性思考。 结合“她把头抬得高高,甚至当我们深信她已经堕落了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她比历来都更要求人们 承认她作为格里尔生这个贵族家族末代人物的尊严,仿佛她的尊严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触来重新肯定她那不 受任何影响的性格”“不时我们在楼底下的一个窗口——她显然是把楼上封闭起来了——见到她的身影。她 就这样度过了一年又一年——高贵,宁静,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等分析,高贵的爱米丽小姐 的一生以悲惨结局,在“玫瑰色”的光环下,她听从父命成为旧文化执着的守护者和牺牲品,变成了一个 恶魔般的人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三、【2020·山东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大 红 袍 刘泷 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 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颔一丛恩格斯一样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 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 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 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子为普通巴林 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 忙碌,六棱型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 盘桓,又怏怏离去;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 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来,和他 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几天的伴,不肯离去。 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笈。 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石、彩石、图案石,巡视一遭后,他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 应是 6 万元。 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 6000 元已经不菲,再说, 店主又不是傻子。 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的女子说,丫头,请把这块石头给 我包上。 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 不一会,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钱标错了,不 是 6000 元,而是 6 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 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 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是为赚钱,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 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 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集聚一堂。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的一块并不出 色的石头。 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一断藕样的璞 玉。 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 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 10 万元水涨船高到了 20 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推到了 25 万元。 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 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 3 万元,28 万元! 所有人都傻了。 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 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是冷静的,他 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 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 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 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 90 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 200 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 卖了。 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 前年,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震带,1976 年 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 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数,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不够! 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辞。这事,我来想辙! 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 万元。 全部捐给了村里。 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远给开的石屋命名“无我斋”这个名字意味深长,既体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也暗示了下文孔远会 为建新村而捐出大红袍。 B.孔远无我斋中不肯脱手的两件雕艺——“甜蜜”和“安居乐业”,不仅表现了孔远雕刻水平高超,其命 名也寄寓了孔远美好的愿望。 C.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格标错了,他趁机购买这块鸡血石,说明他具有商人贪财贪 利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D.孔远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沉稳自信地加价,既显现了这块巴林鸡血石的价值非凡,也显示了他作为小 镇奇人“相石”一绝的特点。 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配颜”运用了肖像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远作为雕艺和 相石艺人的特征。 B.孔远的两件雕艺作品“甜蜜”和“安居乐业”,都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真的蜜蜂和蜗牛的到来表现孔 远雕艺的高超绝妙。 C.“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运用动作描写表达出人们对 鸡血石的志在必得。 D.文章两次写到孔远笑眯眯的,开头描写重在呈现孔远的外貌特征,在拍卖会上的描写侧重于表现孔远沉 稳自信的心理状态。10.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小说结尾用“大红袍”给楼命名,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案】 8.C 9.A 10.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②丰富 了人物形象。孔远不仅雕艺和相石水平高,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他还具有急公好义、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③ 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 11.①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颜色殷红,用“大红袍”命名楼的名字,是对巴林鸡血石 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②赞扬孔远有着茶中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③是对大红袍的主人孔 远的感激,感激他对建设家乡做出的巨大贡献。 【解析】 8.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 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说明他具有商人贪财贪利的特点”是错误的。小说写到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 的价格标错了,但是朋友并不相信,从侧面写出了孔远相石的能力。故选 C。 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 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 项,“比喻手法”是错误的。这句话并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故选 A。 10.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回归文本,然后联系上下文看这一情节和上 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分析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好和表现小说主旨方面的作用。 本题中,孔远最后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是因为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 迁,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从而可以看出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 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一情节引出了后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 村民建新房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前文说到孔远只卖掉了大红袍的三分之一,其余的一部分有 人出 200 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但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 搬迁时,孔远把剩余的大红袍卖了捐给了村里,从而可以看出孔远的高贵品质,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同 时这一情节也和时代联系起来,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富了小说的内涵。11.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握段落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人物、主旨 上进行整体把握。 小说的结尾写到“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因 为这些楼是用孔远卖掉大红袍的钱建成的,所写露的形状和颜色都是按照大红袍设计的,并且命名“大红 袍”,首先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同时也写出大红袍的主人孔远为家乡建设所做 出的的贡献,是对孔远的一种赞美和感激。赞扬孔远有着茶中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分股了人物形 象,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四、【2020·全国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军魂 王营长抗美援朝时打阻击,挨美国的飞机滥炸,他一翻身,胸揽一挺机枪,哒哒哒——,一满梭子硬 是把美军的一架战斗机揍了下来。等战友把他扶起时,才发现王营长一条血肉模糊的腿早被炸掉了。 王营长回到北京治疗时,一个叫草莓的年轻护士对他呵护有加。后来经组织上批准,他跟草莓结了婚, 回到故里休养。王营长是特级英模,享受特别津贴。据说王营长的工资比县长还高出一块八毛六分。不过, 村里人不眼红,王营长领那些钱,是拿命换来的,谁要是不服,你到枪林弹雨中走一遭瞧瞧。 王营长攒了钱,就在村里建一套大房子,宽敞阔绰。老百姓就私下里议论:王营长没养下一男半女, 建那么多那么好的房子有啥用?有钱,你不如买点好吃的好喝的实在。可王营长确实抠门,舍不得吃也舍不 得穿。村边有个露水集市,每天早上,鸡鸭三鸟,鱼虾海鲜一街的摆着,可王营长很少问津,就连政府给 的特价猪肉票,他也用不着就转送给了他人。每天,他就拄着拐杖晃荡着一条空空的裤管来到早市,挑一 把青菜,切一斤豆腐,然后颤颤地晃回到家。 王营长是荣誉军人,虽有国家给养着,但已解甲归田。生产队就在王营长大院前划了两亩自留地,给 王营长自耕自种。从高位截肢的王营长把他的两亩自留地伺候得绿肥黄瘦的时候起,村子里就鲜见了懒惰 的人。 王营长体况很差,他需要疗养。每天早上生产队的社员们出工以后,草莓就扶着王营长在村子里散步。 这一天早上,他们刚好来到村小学堂旁边时,天突然就昏暗下来,黑沉沉的就像罩着一口大黑锅。须臾间 狂风又起,一场大暴雨眼看就来临了。草莓赶紧扶着王营长进了学校避雨。这一避,把王营长吓出一身冷 汗:原来学校的几间教室全部是将倒的危房,大风把房面上的瓦片刹得沙沙作响,抬头一看,隐约还透着 星星点点的斑驳,墙上显露一道道裂隙,有的已经能伸进去一个拳头了。一路路土黄色的桨痕从墙头流到 地面,昭示着侵蚀已非一日之久。 外面开始下雨了,教室也下起小雨,老师没法上课,一群学生娃蜷缩在教室一角,用自带的雨具遮挡雨滴。王营长一看叫声不好,他令草莓马上去把校长找来。不一会,长得像麻杆一样的张校长冒雨来到王 营长的跟前,他见了王营长,不由自主地佝了一下腰。 王营长黑着脸:“你就让孩子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 张校长哭丧着脸:“没办法,我已经打了很多报告上去了,上面就是不拨钱下来维修。” 王营长吼起来:“教室马上要塌了。出了人命,我枪毙你。” 张校长害怕了:“王营长,你说怎么办?” “怎么办?传我命令:撤。赶快吹号呀,不!敲钟,你快啊……”王营长用拐杖猛地戳着地,一条空荡 荡的裤管微微地颤抖。 “可是……往哪里撤?” 王营长斩打截铁地说:“到我家去!全部去!” 一阵急促的集合钟声,孩子们、老师们相互搀扶着冒雨撤出学校。刚走不远,只听到身后一声“轰隆” 接着一声“轰隆”,学校就在风雨中倒塌了。张校长在泥泞的路上,扑通一下就给王营长跪了下来。 那场暴风雨真大,连着下了三天三夜,学校就在王营长家的八间大瓦房里架上黑板上课,孩子们的读 书声越是响亮,好像要同风雨声争个输赢似的。 第四天,天还淅沥着,王营长说不能再等了,他要到县上报告学校倒塌的事情。王营长换上一套崭新 的军装,搭上村里的马车,冒雨出发。不久,噩耗传来:王营长半路上遇到山洪暴发,连人带车给冲走 了…… 王营长的家到处缀满小白纸花,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英雄,一个个哭得泪如汾沱。那天老师们不 约而同在教孩子们唱着一首歌: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营长虽然有钱,但村民并不眼红;他不舍得吃穿,却在村里盖了宽敞阔绰的大房子,这为后文暴风雨 来临之际他将村里的师生安置在家里作了铺垫。 B.文中刻画张校长着墨不多,但通过“长得像麻杆”“不由自主地佝了一下腰”“哭丧着脸”等细节描写 表现出他胆小怕事的特点。 C.小说语言既通俗又形象,如“战斗机揍了下来”“伺候得绿肥黄瘦”“黑沉沉的就像罩着一口大黑锅” 等,遣词造句都颇具匠心。 D.小说写暴风雨几天不停,说明环境的恶劣,为下文王营长遇难埋下伏笔,王营长不等天晴就到县里为学校的师生陈情,表现了他急公好义、关心教育的崇高品质。 13.小说中两次写到王营长的拐杖和空裤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4.小说主要写王营长解甲归乡后的生活经历,却用“军魂”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 12.B 13.第一次:表现出王营长虽然残疾,但自立自强,生活勤俭朴素。第二次:表现出情况的危急,突出王 营长心系师生的高尚品质。 14.观点一:这样处理合适。①小说以“军魂”为题,直接简明地点明了所写的对象是军人,表现对军人 品质的赞扬;②小说虽写的是归乡后的生活,但反映的是王营长作为一个军人的生活要求和精神品质;③王 营长在战场上为国受伤与在乡里为民牺牲所表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观点二:这样处理不合适。①小说以“军魂”为题,故作高深,显得空洞;②小说重点写的是王营长归乡后的生 活经历,文中涉及军队生活少;③小说主要表现王营长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品质,更显出其伟大。 【解析】 12.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 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 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B 项,“表现出他胆小怕事的特点”分析错误,这些细节分别表现了校长的瘦弱、对王营长的敬意和无 可奈何。故选 B。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小说的情节作用,先概括情节的内容,分析内容本身所表现 出来的作用。然后可以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情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情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等 角度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本题要求析文中两次写王营长的拐杖和空裤管 的作用。第一次是“每天,他就拄着拐杖晃荡着一条空空的裤管来到早市”,这是写王营长每天去早市买菜, 他不买鱼肉,政府送的特价猪肉票他也送人了,只买青菜豆腐。他是个残疾退伍军人,享受特别津贴,工 资高,却只买青菜豆腐,表明他生活节俭朴素,自立自强。第二次是“王营长用拐杖猛地戳着地,一条空 荡荡的裤管微微地颤抖”,因为大暴雨要来临,王营长临时到学校去避雨,却发现教室是危房,漏风又漏雨, 摇摇欲坠,他担心随时会危及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安全,情急之下,才用拐杖猛地戳着地。这一动作突出了 当时情况的危急,表明他心系学师生。 14.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是考查探究能力。解答这类探究题的基本思路:从内容、结构、人物、主旨等方面入手,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章标题的恰当性, 考生答题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从标题的作用来看,主要考虑其是否能够统领全文,或点明主旨;从文 本内容与结构方面来看,主要考虑其与内容的融合性,情节发展是否围绕标题而展开等。本题要求分析小 说主要写王营长解甲归乡后的生活经历,题目却是“军魂”,问这样的标题是否合适。考生可以认为合适, 也可以认为不合适,重要的是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比如,可以认为标题合适,理由是, 从小说表现的主要人物形象角度分析,小说重点表现人是王营长这一军人形象,赞美其虽然退伍,但军人 的优秀品质不改,而“军魂”能直接表达对军人的赞美之情。从小说写作的主要内容看,虽然写的王营长 解甲归乡后的生活经历,但这些生活经历恰恰是表现了王营长作为一个残疾退伍军人对生活的低标准,节 俭朴素,对学生老师生命安危的担心,这也正表现了他作为军人的优秀品质,以“军魂”为题合适。人物 形象的角度分析,小说写王营长解甲归乡后的生活经历,写他急于解决学校危房问题,冒雨坐车到县上报 告学校倒塌的事情,结果牺牲了。而他残疾也是因为战场上受伤,这两件事同是表现作为军人的优秀品质, 以“军魂”为题是合适的。当然,考生也可以认为不合适,分析时注意能多角度分析,能自圆其说。 五、【2019·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表 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 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 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 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 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 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于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十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子,现在托给人家。 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 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 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 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 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好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 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功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 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 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 年第 6 期,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以自由流动的溪水所带来的“水草野树”以级“生命的欢喜”,暗示着农村的新 气象。 B.小说中“一路拱着腰身”等动作描写,以及“真是日日清,月月结”等语言描写,为下文表妹承包洗衣 服这件事做了铺垫。 C.表姐两次提到乡下空气“新鲜”,第一次是出于客套,第二次提到时,表姐对农村的好已有了更多体会。 D.表妹说的“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流露出对自己得不到休息的些 许不满。 16.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17.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 15.D 16.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从背着手、做派头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 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 17.赞扬了劳动之美;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了正在变革中的伟大 时代。 【解析】 15.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 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也流露出对自己得不到休息的些许不满”曲解文意,结合原文分析,可见 表妹对这种承包制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非常满意,侧面表现了表妹的勤劳。故选 D。 16.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 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 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 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小说中表姐是陪衬主人公 的次要人物,但是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从身份上说,表姐长在农村,但是现在在城市工作生活;从人物言 行上看,面对生活在农村的表妹,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和自得的神情;在陪表妹洗衣服这件事上,虽然也 很勤劳能干,但是出于矜持和骄傲,开始是袖手旁观;听到表妹收入很高后,又焦急不安,表现出渴望改 变自己生活的迫切心情,体现出她的庸俗和讨好的一面。 17.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主题思想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好了人物形象也就抓住了作者写作的目的,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 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同时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 典型社会环境可以分析时代和人物精神风貌;同时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 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本题说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 感情。小说中,表妹洗衣服踏缝纫机,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从她与表姐快人快语的对话中,见出她是一 个性格直率的人,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对中国传统农村妇女的礼赞和肯定;小说写于 1984 年,从时代背景方面,作者创作这篇小说也是为了表现农村改革开放后的人们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巨大变化。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