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1.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
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文中所说“蒸烧”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蒸馏
B.文中所说“蒸烧”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蒸发结晶
C.文中的“滴露”属于液体物质
D.“酸坏之酒”指的是乙醇被氧化变质
2.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将古老的养蚕技术与时兴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结合,发现通过给蚕宝宝喂食含有碳纳
米管和石墨烯的桑叶,可以获得更加牢固的蚕丝纤维。已知:当把石墨片剥成单层之后,这种只有一个碳
原子厚度的单层就是石墨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石墨烯像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物
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纳米管具有丁达尔效应
3.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材料
B.2014 年德美科学家因开发超分辨荧光显微镜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使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步入了纳米时
代。利用此类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依据反应中有否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依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④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带一路”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属于纤维素
B.电解水制氢气可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节能环保
C.“雨后彩虹”是一种与胶体有关的自然现象
D.烧制“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时未涉及化学变化
7.有关胶体等分散系制备、性质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Fe(OH)3 胶体
B.向 Fe(OH)3 胶体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现象为先生成红褐色沉淀,之后沉淀溶解
C.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将 Fe(OH)3 胶体与硅酸溶胶相互混合,混合液变浑浊
8.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最近在成都投产,该材料是在玻璃表面镀一层碲化镉薄
膜,光电转化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普通玻璃含有二氧化硅 B.该发电玻璃能将光能完全转化为电能C.碲化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D.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B.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NO2 是酸性氧化物
C.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10.红茶起源于中国,传统制作工艺如下所示,其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11.化学与技术、社会和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Arnold)首次实现了酶的定向进化,用 X 射线
衍射仪可分析酶的分子结构
B.我国最近合成的某新型炸药(N5)6(H3O)3(NH4)4Cl,其中“N5”显+1 价
C.生理盐水可用于养殖场消毒,以杀死 H7N9 等病毒
D.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但不能用于食品饮料工业
12.碳纳米管、石墨烯、C60 等新型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属于胶体B.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C.C60 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均具有相同的熔点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冰、液态氯化氢都是电解质
B.Na2O、Fe2O3、Al2O3 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
C.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Fe(OH)3 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14.炼丹是古人为追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晋人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记载:“凡草木烧之即烬,而
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中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置换反应
15.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B.埃博拉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C.纯碱属于碱类,谷氨酸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
D.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矾形似朴硝(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
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色赤”物质是 Fe(OH)3
B.《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
该过程中涉及称量、加热、萃取、过滤等操作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 CuSO4 溶液,“饮鸠止渴”主要均是化学变化
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是指粉末状固体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②发生了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一
定发生化学变化 ④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O2 和 O3 的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全部
18.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 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 KNO3
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 Al2O3、SiO2、CaO 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19.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 Z 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 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 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 Fe(OH)3 胶体:向沸腾的 NaOH 稀溶液中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
B.为了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可向其中加入 CaO,然后再蒸馏
C.用瓷坩埚高温熔融 Na2CO3 固体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NaCl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2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 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C.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 该鼎属于铁合金制品
D. 静置后的淘米水能产生达尔效应 说明淘米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22.下列实验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可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B.将 NaOH 溶液滴加到 FeCl3 溶液中可制备 Fe(OH)3 胶体
C.用浓盐酸和 MnO2 反应制备纯净的 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饱和食盐水
D.除去 Na2CO3 固体中的 NaHCO3,可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2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淮南万毕术》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B
《鹤林玉露·一钱斩
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不涉及化学变化C 《天工开物》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硝酸钾的氧
化性
D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
2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回收的地沟油可以用来制造肥皂、提取甘油或生产生物柴油
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纤维素属于多糖,但不是人类的营养物质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CnH2n 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3nNA
B.依据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C.钢管和铜管堆放在一起,可以减缓钢管的生锈速率
D.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转移和能量变化
2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水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本草经集注》对“消石”的注解如下:“……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这里的“消石”
指的是高锰酸钾
D.《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
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27.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C.“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该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
D.医用酒精体积分数是 75%,用医用酒精灭菌消毒是利用强氧化性使细菌、病毒死亡
28.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如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______
③________
④Ba(OH)2
⑤Na2CO3
⑥_______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以 Na、K、H、O、C、S、N 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②③⑥后面。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1.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
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文中所说“蒸烧”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蒸馏B.文中所说“蒸烧”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蒸发结晶
C.文中的“滴露”属于液体物质
D.“酸坏之酒”指的是乙醇被氧化变质
答案 B
解析 文中描述体现了物质从液态经过气态重新变为液体(滴露)的过程,所以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酒
精酸败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酸,D 选项正确。
2.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将古老的养蚕技术与时兴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结合,发现通过给蚕宝宝喂食含有碳纳
米管和石墨烯的桑叶,可以获得更加牢固的蚕丝纤维。已知:当把石墨片剥成单层之后,这种只有一个碳
原子厚度的单层就是石墨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石墨烯像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物
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纳米管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 A 错误;B.石墨烯是一种很薄的石墨片,属于单质,而有机物烯
烃中含有碳、氢元素,故 B 错误;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 C 正确;
D.碳纳米管在合适的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分散系,故 D 错误。
3.(2019·广东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材料
B.2014 年德美科学家因开发超分辨荧光显微镜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使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步入了纳米时
代。利用此类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 C解析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是青蒿素的萃取,属于物理变化,C 项错误。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依据反应中有否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依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④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数目,酸可以分为一元酸和二元酸等,而不是根据含有的额氢原子
的数目,故①不合理;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则依据反应中有否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②合理;③根据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故③
合理;④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
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④合理;⑤分散系的分类是依据分散质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
浊液,故⑤不合理;故答案为 C。
5.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答案 C
解析 A 项,Na2CO3 属于盐,NaOH 属于碱,SO2 属于酸性氧化物;B 项,NO 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 项,Na2O2 不是碱性氧化物。
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带一路”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属于纤维素
B.电解水制氢气可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节能环保
C.“雨后彩虹”是一种与胶体有关的自然现象
D.烧制“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时未涉及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A. 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 项错误;B. 电解水制氢气可获得氢能,可以减少碳排放,实现
环保,但不能节能(因为电解时消耗大量电能),B 项错误;C. 雨后空气中含有纳米级的小水珠,与空气形
成胶体,“雨后彩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 项正确;D. 黏土为原料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
化学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 项错误。
7.有关胶体等分散系制备、性质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Fe(OH)3 胶体
B.向 Fe(OH)3 胶体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现象为先生成红褐色沉淀,之后沉淀溶解
C.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将 Fe(OH)3 胶体与硅酸溶胶相互混合,混合液变浑浊
答案 C
解析 向 Fe(OH)3 胶体中加入稀硫酸时,先发生 Fe(OH)3 胶体的聚沉,H2SO4 过量时 Fe(OH)3 溶解,故 B
项正确;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 C 项错误;
硅酸胶体微粒带负电荷,与 Fe(OH)3 胶体混合将发生聚沉,故 D 项正确。
8.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最近在成都投产,该材料是在玻璃表面镀一层碲化镉薄
膜,光电转化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普通玻璃含有二氧化硅 B.该发电玻璃能将光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C.碲化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D.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答案】B
【解析】A. 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 A 正确; B. 该发电玻璃光电转化率高,但不能将光
能完全转化为电能,故 B 错误;C. 碲化镉属于无机化合物,故 C 正确;D. 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提高了
光电转化率,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故 D 正确。
9.(2020·河北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B.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NO2 是酸性氧化物
C.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答案 C
解析 A 项,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化学变化;B 项,C60、液氯、HD 都是单质,NO2 不是酸性氧化
物;D 项,石蜡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与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故不能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
属表面的石蜡。
10.红茶起源于中国,传统制作工艺如下所示,其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答案】C
【解析】A.萎凋主要是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 A 不
符合题意;B.揉捻是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可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
程,故 B 不符合题意;C.发酵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故 C 符合题意;D.干燥过
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 D 不符合题意。
11.化学与技术、社会和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Arnold)首次实现了酶的定向进化,用 X 射线
衍射仪可分析酶的分子结构
B.我国最近合成的某新型炸药(N5)6(H3O)3(NH4)4Cl,其中“N5”显+1 价
C.生理盐水可用于养殖场消毒,以杀死 H7N9 等病毒
D.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但不能用于食品饮料工业
答案 A
解析 用 X 射线衍射仪可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晶体结构,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故 A 正确;水合氢离
子和铵根离子均为+1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计算“N5”为-1 价,故 B 错
误;生理盐水浓度低,不会使蛋白质变性,故 C 错误;二氧化硫可用于葡萄酒杀菌,故 D 错误。
12.碳纳米管、石墨烯、C60 等新型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属于胶体
B.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C.C60 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均具有相同的熔点
【答案】C
【解析】A.碳纳米管是一种一维纳米材料,与胶粒直径吻合,需要分散到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故 A 错
误;B.石墨烯是由石墨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结构的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 B 错误;C.富勒烯与金刚
石同属于碳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 C 正确;D.不同的新型碳材料因结构不同应具有不同的熔点,故
D 错误。13.(2019·河北武邑中学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冰、液态氯化氢都是电解质
B.Na2O、Fe2O3、Al2O3 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
C.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Fe(OH)3 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干冰是固态的 CO2,为非电解质,A 项错误;Al2O3 与强酸、强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
B 项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和臭氧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
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项错误。
14.炼丹是古人为追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晋人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记载:“凡草木烧之即烬,而
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中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A、"积变又还成丹砂”是指汞与硫化合生成硫化汞,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选项 A 不选;B、"丹
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是指硫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硫,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选项 B 不选;C、硫化汞
的分解反应和汞与硫的化合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 C 不选;D、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与置换反
应无关。选项 D 选。
15.(2019·乐山二模)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B.埃博拉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C.纯碱属于碱类,谷氨酸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
D.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
答案 D解析 A 项,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 项,乙醇不具有氧化性;C 项,纯碱
属于盐;D 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丙烷、丙烯、丁烷和丁烯等。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矾形似朴硝(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
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色赤”物质是 Fe(OH)3
B.《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
该过程中涉及称量、加热、萃取、过滤等操作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 CuSO4 溶液,“饮鸠止渴”主要均是化学变化
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是
指粉末状固体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铁受热易分解,色赤物质是氧化铁,A 项错误;B.“一两”对应称量操作,“水煎”对应
加热、萃取操作,“去渣”对应过滤操作,B 项正确;C.硫酸铜与鸠均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发生了化学变
化,C 项正确;D.粉末状固体的取用需要使用药匙或纸槽,放入试管后弹纸槽是为了将残留的粉末弹到试
管里,D 项正确。
17.(2020·天津静海一中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②发生了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一
定发生化学变化 ④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O2 和 O3 的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全部
答案 B
解析 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 NaCl 固体熔化为液体,破坏了离子键,但此过程属
于物理变化,①错误;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②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发
生电解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正确;CuSO4→CuSO4·5H2O 属于化学变化,④正确;O2转化成 O3 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⑤正确。
18.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 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 KNO3
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 Al2O3、SiO2、CaO 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 宣纸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 A 正确;B. 天然磁石
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 B 错误;C. 反应 2KNO3+3C+S=K2S+ N2↑+
3CO2↑中,N、S 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C 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 KNO3 和 S 都
是氧化剂,故 C 错误;D. Al2O3 为两性氧化物,SiO2 为酸性氧化物,故 D 错误。
19.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 Z 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 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 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B
解析 在 X 烧杯中分散质为 FeCl3,在 Z 烧杯中分散质为 Fe(OH)3,二者分散质不同,B 项错误。2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 Fe(OH)3 胶体:向沸腾的 NaOH 稀溶液中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
B.为了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可向其中加入 CaO,然后再蒸馏
C.用瓷坩埚高温熔融 Na2CO3 固体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NaCl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答案】B
【解析】A.NaOH 稀溶液中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生成沉淀,应在沸腾水中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胶体,
故 A 错误;B.生石灰与水反应,起到吸水的作用,乙醇和水沸点不同,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可得到较为纯净
的乙醇,故 B 正确;C.瓷坩埚的成分里含有二氧化硅 SiO2,在高温下会和碳酸钠反应:Na2CO3+SiO2
Na2SiO3+CO2↑,会腐蚀瓷坩埚,所以不能用瓷坩埚,应用铁坩埚,故 C 错误;D.溶液与胶体均可透过滤纸,
则不能利用过滤法除杂,应选渗析法,故 D 错误。
2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 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C.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 该鼎属于铁合金制品
D. 静置后的淘米水能产生达尔效应 说明淘米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D
【解析】A.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以免污染空气,故 A 错误;B.盐的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促进盐的水解,溶液的碱性更强,因此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洗去油污,并不是碳酸钠可与油污直接反应,故 B 错误;C.后母戊鼎是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故 C 错误;D.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故静置后的淘米水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则说明淘米水是胶体,故 D 正确。
22.下列实验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可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B.将 NaOH 溶液滴加到 FeCl3 溶液中可制备 Fe(OH)3 胶体
C.用浓盐酸和 MnO2 反应制备纯净的 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饱和食盐水
D.除去 Na2CO3 固体中的 NaHCO3,可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答案】D
【解析】A、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应用分液漏斗,故 A 错误;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将几滴饱
和 FeCl3 溶液滴加沸水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NaOH 溶液滴加 FeCl3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故 B
错误;C、制备纯净的 Cl2,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硫酸,故 C 错误;D、NaHCO3 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加热至恒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D 正确。
2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淮南万毕术》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B
《鹤林玉露·一钱斩
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不涉及化学变化
C 《天工开物》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硝酸钾的氧
化性
D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答案】B
【解析】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描述的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活泼性强于铜,A
项正确;B.“水滴石穿”是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 项
错误;C.古人以“得”为阴,以“失”为阳。从现代的化学观点来看,硝酸钾、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3S+2KNO3+3C K2S+N2↑+CO2↑,硝酸钾是氧化剂,得电子,碳为还原剂,失电子,C 项正确;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青蒿一把,用 2 升水浸泡,捣碎后取汁,此过程
是用水作溶剂来溶解、提取青蒿素,D 项正确。
2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回收的地沟油可以用来制造肥皂、提取甘油或生产生物柴油
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纤维素属于多糖,但不是人类的营养物质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B
【解析】A.地沟油属于油脂,可用于制造肥皂、提取甘油,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故 A 正确;B.纳米材
料不是分散系,故不属于胶体,B 项错误;C.人体内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不能作人类的营养物质,故 C
正确;D.该描述符合绿色化学定义,D 项正确。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CnH2n 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3nNA
B.依据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C.钢管和铜管堆放在一起,可以减缓钢管的生锈速率
D.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转移和能量变化
【答案】A
【解析】A.分子式为 CnH2n 分子中 C 原子之间含 n 个共用电子对,2n 个 C-H 键,则 1 molCnH2n 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3nNA,A 正确;B.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丁达尔
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B 错误;C.钢管和铜管堆放在一起,构成原电池时 Fe 比 Cu 活泼,Fe 为负极,会
加快 Fe 的腐蚀速率,C 错误;D.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因此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过
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但不一定有电子转移,如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无电子转移,D 错误。
2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水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本草经集注》对“消石”的注解如下:“……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这里的“消石”
指的是高锰酸钾
D.《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
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答案】C
【解析】A.明矾溶液中 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 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故利用明矾溶液的
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B.工厂烟尘属于胶体,胶体粒子带电,具有电泳的性质,
则可用高压电除尘,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C. K 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故紫青烟起是由于硝石中的 K+
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如握雪不冰”,根据颜色分析,这里的“硝石”不是
高锰酸钾,硝酸钾为白色晶体,“硝石”是硝酸钾,故 C 错误;D.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
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27.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C.“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该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
D.医用酒精体积分数是 75%,用医用酒精灭菌消毒是利用强氧化性使细菌、病毒死亡
【答案】D【解析】A、雾霾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 A 说法正确;B、硫酸铜涂铁,利用铁单质金属性强于铜,
发生 Fe+CuSO4=Cu+FeSO4,属于置换反应,故 B 说法正确;
C、“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该过程中利用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故 C 说法正确;D、乙醇不具有
强氧化性,医用酒精灭菌不是利用乙醇的强氧化性,故 D 说法错误。
28.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如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______
③________
④Ba(OH)2
⑤Na2CO3
⑥_______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以 Na、K、H、O、C、S、N 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②③⑥后面。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树状分类法 H2SO4(或 HNO3 或 H2CO3) NaOH(或 KOH) Na2SO4(或 K2CO3 或 Na2SO3
或 NaNO3) 2NaOH+CO2(少量)===Na2CO3+H2O
【解析】 (1)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有叶、枝、杆、
根,图示方法就是树状图,故答案为:树状分类法;
(2)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如 H2SO4(或 HNO3 或 H2CO3);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
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如 NaOH(或 KOH);电离出得阳离子为金属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
盐,如 Na2SO4(或 K2CO3 或 Na2SO3 或 NaNO3),故答案为:H2SO4;NaOH;Na2SO4;(3)CO2 与 NaOH 反应转化为 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
CO2+2NaOH═Na2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