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12 页)
2020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
、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4 分)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
A. 柠檬汁 B. 苹果汁
C. 西瓜汁 D. 玉米汁
2.(4 分)伏打电堆于 1800 年问世,它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的一条化
学反应是:2Zn+O2+2H2O═2Zn(OH)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4 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
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冷水浸泡 B. 加热煎制
C. 取液弃渣 D. 装袋保存
4.(4 分)银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生化学反应:4Ag+O2+2H2S═2Ag2S+2H2O,产生的
Ag2S 使银器逐渐失去光泽。已知银的化合价为+1 价,则 Ag2S 中 S 的化合价为( )
A.+2 B.﹣2 C.+1 D.﹣1
二、填空题(本题有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
5.(4 分)茶是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联合国将今年 5 月 21 日定为首个“国际茶日”。第 2 页(共 12 页)
(1)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这是因为分子 。
(2)茶氨酸(C7H14N2O3)是茶树特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
比为 。
6.(6 分)18 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
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 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
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
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 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 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
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 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
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 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
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
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 ,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
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
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
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
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第 7(1)题 6 分,其余每空 3 分,共 9 分)
7.(9 分)小明和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发第 3 页(共 12 页)
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但有时会出现溶液颜色
变为淡黄绿色或淡蓝色,甚至无明显变化的异常现象。
(1)针对上述异常现象,他们认为可能是溶液浓度或反应时间不同导致。为进一步探究
此问题,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
建议:①实验可设计 4~5 组;②实验时每支试管取用硫酸铜溶液 5 毫升;③每次实验
总时间为 20 分钟。实验室提供铁丝、质量分数为 16%的硫酸铜溶液、蒸馏水及其它实验
所需的仪器。
(2)列举一个因反应物浓度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的例子,写出反应物及现象 。
四、解答题(本题有 2 小题,第 8 题 6 分,第 9 题 9 分,共 15 分)
8.(6 分)小明利用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实验流程如图:
资料:①Fe2(SO4)3+Fe═3FeSO4;②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为硫酸铁等物质。
(1)配制 5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
克。
(2)写出该实验中的一条化学方程式(除资料①中的反应外) 。
(3)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要确保铁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 。
9.(9 分)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方法一:差量法。称取 W 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
装有试剂 X 的乙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该方法中试剂 X 可选用 。
(2)方法二:沉淀法。称取 15 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 60 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
分三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 30 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
量记录如表。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Na2CO3+CaCl2═CaCO3↓+2NaCl)
烧杯 1 烧杯 2 烧杯 3第 4 页(共 12 页)
样品溶液(克) 10 20 30
氯化钙溶液(克) 30 30 30
沉淀质量(克) 2 4 5
(3)请写出提高方法一测量精确度的操作建议(写出 2 条) 。第 5 页(共 12 页)
2020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
、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4 分)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
A. 柠檬汁 B. 苹果汁
C. 西瓜汁 D. 玉米汁
【分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柠檬汁的 pH 为 2~3,小于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苹果汁的 pH 为 3~4,小于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西瓜汁的 pH 为 5~6,小于 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玉米汁的 pH 为 7~8,大于 7,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4 分)伏打电堆于 1800 年问世,它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中的一条化
学反应是:2Zn+O2+2H2O═2Zn(OH)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
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
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
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
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第 6 页(共 12 页)
2Zn+O2+2H2O═2Zn(OH)2 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4 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
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冷水浸泡 B. 加热煎制
C. 取液弃渣 D. 装袋保存
【分析】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中草药煎制过程中取
液弃渣,是将药渣和药液分离,属于过滤操作。
故选:C。
4.(4 分)银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生化学反应:4Ag+O2+2H2S═2Ag2S+2H2O,产生的
Ag2S 使银器逐渐失去光泽。已知银的化合价为+1 价,则 Ag2S 中 S 的化合价为( )
A.+2 B.﹣2 C.+1 D.﹣1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银元素显+1 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
和为零,可得:(+1)×2+x=0,则 x=﹣2 价。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有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
5.(4 分)茶是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联合国将今年 5 月 21 日定为首个“国际茶日”。
(1)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这是因为分子 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
(2)茶氨酸(C7H14N2O3)是茶树特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第 7 页(共 12 页)
比为 7:12 。
【分析】(1)闻到气味,可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解释。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
答
【解答】解:(1)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是因为茶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
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特有的香气。
(2)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3)=7:12。
故答案为:
(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2)7:12。
6.(6 分)18 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
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 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
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
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 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 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
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 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
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 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
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
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氧气 。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 化合物 ,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
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ADE (可多选)。
选
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第 8 页(共 12 页)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
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
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分析】(1)分析资料,确定资料中的“火空气”的成分;
(2)分析物质的化学式,确定其物质分类;
(3)用化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
【解答】解:(1)分析材料二,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其
中氧气为单质且可以支持燃烧,故答案为:氧气;
(2)分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C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分类属
于化合物。故答案为:化合物;
(3)A.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该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金属燃烧过程中有氧气参与,故 A 错误;
B.由题意可知,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会与氢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氢气把
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故 B 正确;
C.木炭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因为木炭具有还原性,木炭中富含燃素,故 C 正
确;
D.金属铜加热,会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而金属铜是单质,铜中不含有燃素,
故 D 错误;
E.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 E 错误。
综上所述,故答案为:ADE。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第 7(1)题 6 分,其余每空 3 分,共 9 分)
7.(9 分)小明和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发
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但有时会出现溶液颜色
变为淡黄绿色或淡蓝色,甚至无明显变化的异常现象。
(1)针对上述异常现象,他们认为可能是溶液浓度或反应时间不同导致。为进一步探究
此问题,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①将质量分数为 16%的硫酸铜溶液稀释成第 9 页(共 12 页)
4%、8%、12%的硫酸铜溶液备用;②取四只试管分别装入 10mL4%、8%、12%、16%的
硫酸铜溶液,然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将 4 根大小相同的铁丝同时放入 4 支试管内;③
在 20 分钟内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每 2 分钟记录一次颜色变化情况;④比较不同浓
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相同时间内溶液的盐酸,同时比较同一浓度硫酸铜溶液在不同时间
的颜色变化,得出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
建议:①实验可设计 4~5 组;②实验时每支试管取用硫酸铜溶液 5 毫升;③每次实验
总时间为 20 分钟。实验室提供铁丝、质量分数为 16%的硫酸铜溶液、蒸馏水及其它实验
所需的仪器。
(2)列举一个因反应物浓度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的例子,写出反应物及现象 铁在空
气中无法点燃,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热量 。
【分析】(1)根据实验探究目的:研究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分别设计变量为浓
度和时间的实验组,进行实验探究,当验证某一变量时,其他实验条件保证一致,据此
设计实验;
(2)根据铁在空气与氧气中实验现象回答此题。
【解答】解:(1)探究浓度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可以从改变浓度这一变量的角度进
行实验设计,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加入相同铁丝,记录其不同浓度下颜色变化,
另外探究时间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时,选定某一浓度下的溶液,加入铁丝后,记录不
同时间的颜色变化,从而得出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结论;
故答案为:①将质量分数为 16%的硫酸铜溶液稀释成 4%、8%、12%的硫酸铜溶液备用;
②取四只试管分别装入 10mL4%、8%、12%、16%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在相同实验条件
下,将 4 根大小相同的铁丝同时放入 4 支试管内;③在 20 分钟内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变
化,每 2 分钟记录一次颜色变化情况;④比较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相同时间内溶
液的盐酸,同时比较同一浓度硫酸铜溶液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得出溶液浓度和反应
时间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 21%,而氧气中氧气为 100%,两种气体浓度不同,铁在
空气中无法点燃,而在氧气中,反应剧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且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铁在空气中无法点燃,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
放出热量。
四、解答题(本题有 2 小题,第 8 题 6 分,第 9 题 9 分,共 15 分)
8.(6 分)小明利用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实验流程如图:第 10 页(共 12 页)
资料:①Fe2(SO4)3+Fe═3FeSO4;②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为硫酸铁等物质。
(1)配制 5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 10
克。
(2)写出该实验中的一条化学方程式(除资料①中的反应外) Fe2O3+3H2SO4═Fe2(
SO4)3+3H2O 。
(3)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要确保铁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 防止硫酸亚铁
被氧化成硫酸铁 。
【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解答】解:(1)配制 5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 98%
的浓硫酸质量:50g×19.6%÷98%=10g,
故填:
(2)该实验中,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
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
(3)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要确保铁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防止硫酸亚铁被
氧化成硫酸铁。
故填: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成硫酸铁。
9.(9 分)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方法一:差量法。称取 W 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
装有试剂 X 的乙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该方法中试剂 X 可选用 氢氧化钠溶液 。
(2)方法二:沉淀法。称取 15 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 60 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
分三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 30 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第 11 页(共 12 页)
量记录如表。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Na2CO3+CaCl2═CaCO3↓+2NaCl)
烧杯 1 烧杯 2 烧杯 3
样品溶液(克) 10 20 30
氯化钙溶液(克) 30 30 30
沉淀质量(克) 2 4 5
(3)请写出提高方法一测量精确度的操作建议(写出 2 条) 在乙装置后面连接盛有碱
石灰的干燥管,在甲、乙装置之间连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
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解答】解:(1)该方法中试剂 X 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
(2)设 15g 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 x,
由烧杯 1、烧杯 2 中的数据可知,10g 样品溶液中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 2g 碳酸钙,则 15g
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质量是 12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2g
= ,
x=12.7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100%=84.8%,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84.8%。第 12 页(共 12 页)
(3)提高方法一测量精确度的操作建议:在乙装置后面连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以防
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乙装置;
在甲、乙装置之间连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用来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使实验结
果更准确。
故填:在乙装置后面连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在甲、乙装置之间连接盛有浓硫酸的洗
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