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难点:环境保护(附:典题探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地理重难点:环境保护(附:典题探究)

ID:453187

大小:227.0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地理重难点:环境保护(附:典题探究) ★★重难点解读★★ 本专题主要考查人类发展中普遍关注的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 题。命题往往结合区域资源开发,分析资源利用现状,指出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并提 出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结合重大污染事件和生活、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指出污染物的来源,分析产生的危害及应对措施;结合世界和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生 态环境以及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带来的危害及 应对措施。从高考全国卷来看,近年来以考查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为主,对环 境污染考查得相对要少。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以及人地 协调观。 ★★典例探究★★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 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 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 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 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 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 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 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但是由于运河 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 河两大水系。”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 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 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 高架道路。2003 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 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 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 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 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应结合材料所给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各项措施进行分析:过去清 溪川河道被覆盖,恢复自然河道,将其由暗河恢复为正常河道,有利于清理水中污 染物,有利于水中动植物更好地获取光照、氧气等从而更好地生长,促进水生态环 境的恢复;由暗河恢复为自然河道,有利于增加地表水域面积,从而增强水体对气 候的调节能力,使局部地区微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温和;在河流两岸建生态公园, 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扩大水域面积,有利于增强植被和湿地吸烟滞尘、美化环境的功 能,提高沿岸地区的环境质量;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有利于减少清溪河的污水排放量,能有效地改善、提高河流水质;拆除高架道路,兴建横 跨河道的桥梁,有利于减少经过各河段的车辆数量和通行时间,从而减少汽车尾气 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 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 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 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析】本题以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为背景,考查学 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围绕北方大棚土壤次生盐碱化问 题探讨解决措施,体现学以致用。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要有的放矢,根据产生 的原因进行分析。材料中已说明我国北方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的原因主 要是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对于过量施用化肥,我们可以采取增施有 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措施;对于灌溉水含盐量高,我们可以采取淡水淋盐的措 施,引含盐量低的淡水淋洗或用雨水淋洗,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7、8 月份, 此季节可掀开棚膜,利用雨水淋洗;另外,对于次生盐渍化过于严重的大棚土壤, 也可以采取利用别处低盐、好质地的土壤进行置换大棚盐渍化土壤的措施。 ★★备考秘籍★★ 结合近年高考命题可以看出:从考查内容看,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预防、 治理措施等内容是考查重点,尤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主题。从考查 形式看,结合区域图、统计图及文字材料,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基本知识及应用。 环境保护试题多推断性问题,题目材料往往只是提供一个生态环境问题或背景。因此,分析时,要关注教材案例和生态环境问题类型,把每一类问题的原因、影响及 对策把握准确,形成清晰、完整的思路和答题模式,提高复习和解题的针对性。 ★★重难点突破★★ 1.资源问题和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透析考向] 主要考查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成因分析及其对策。该类 试题难度不大,基本能答出几个得分点,但经常答不全。复习时要注意进行思维建 模,并培养解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学法指导] (1)思维建模:资源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分析思路 ①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 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资源短缺问题要从需求和供应两方面分析。资源问题不仅仅 包括短缺问题,还包括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②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开源”的具体措施: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 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节流”的具体措施: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 浪费。 (2)常见的资源问题(3)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①科学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③开发利用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 ④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⑤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⑥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系统。 2. 环境污染及防治 [透析考向] 主要考查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一 般以综合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要注意进行思维建模,并培养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规范 表达的能力。 [学法指导] (1)思维建模: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措施分析思路 ①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材料入手,判断环境污染的类型,并从中找 出主要的污染源、分布特点、污染特征。 ②分析成因:人为原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工农业生产、交通、 建筑业、居民生活等方面分析。其次,自然环境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的形成起了 一定作用。如谷地、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稳定的天气条件是霾形成的重要 条件之一。封闭的水域、较小的水量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③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 要准确全面地进行表述。如水体污染,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同时, 会造成用水紧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④环境污染整治类试题的思维建模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 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 面着手。此外,还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①大气污染主要有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酸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②水污染主要有赤潮(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等。生物 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为水体富营养化;各类 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富集造成人畜伤害为重金 属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 广的污染现象为海洋石油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中城市垃圾污染。城市垃圾污染同时也会产生大气、水、土 壤等污染。 3.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透析考向] 试题常以中国或世界重大环境事件为背景,以统计图、表格及文字材料呈现, 重点考查读图和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知识阐释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 措施的能力。 [学法指导] (1)思维建模: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①首先需确定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然后根据其产生的自然地理背景和当地人 类生产生活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如下 图所示:②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方面分析。气候干旱,风力大, 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随意开垦丘陵、山 地陡坡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水位高,易导致土壤盐碱化;黄土垂直 节理发育,易导致水土流失;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 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人为原因从人口、工业、农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人口增多 对资源的需求量大。矿产资源丰富区,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 然规律,导致土地退化。能源贫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 态 环 境 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主要防治措施 森 林 破坏 东北、西南、 东南林区 滥垦、滥伐超出 了 森 林 抚 育 更 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 等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 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 林区经济结构 草 原 退化 内 蒙 古 、 青 海 、 宁 夏 、 新疆 过度放牧、过度 垦殖 气候干旱、 降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 饲养畜 湿 地 萎缩 三 江 平 原 低 地 、 湖 滨 、 海滨 土壤侵蚀、环境 污染、围湖(海) 造田、引水灌溉 沉积物充 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 止围垦、退田还湖以 及 河 流 的 截 流改向 生 物 多 样 性 锐 减 林区、草原、 近海海域 人 类 的 狩 猎 采 集、环境污染和 生 态 系 统 的 破 坏 物种都有 一定的寿 命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 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 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 壤 侵 蚀 ( 水 土 流失) 黄 土 高 原 、 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过度 开垦 降水季节 变化大且 多暴雨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 坡为梯 土 地 荒 漠 化 西北、华北、 东北地区 过度樵采、过度 放牧、过度开垦 等 降水少、 气候干旱 严禁砍伐、退耕还牧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