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难点:区域资源开发与调配(附:典题探究及备考秘籍)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地理重难点:区域资源开发与调配(附:典题探究及备考秘籍)

ID:453189

大小:230.9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地理重难点:区域资源开发与调配(附:典题探究及备考秘籍) ★★重难点解读★★ 本专题常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结合区域地理背景进行考查。考查重点内容: 区域资源开发条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应对措施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 等,可以直接考查,也有渗透性考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皆有呈现,但以综合 题为主;调用知识、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要求高,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 养指向明显。 ★★典例探究★★ (2017·全国Ⅱ)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 口。据调查,1998 年山西省有 1800 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 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 2014 年已形成 4 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图 6 示意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 分) (2)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 分)(3)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 分)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 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 分) 【答案】(1)焦炭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 近煤矿,运输费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 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 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历运输,在运输过程中,) 所以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 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 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 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解析】(1)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可以从煤矿资源分布 广,该类企业所需生产技术水平低,靠近煤炭产地可降低运输成,市场需求量大, 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 (2)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冶 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排放废气物多等方面分析。 (3)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 尘污染,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等方面分析回答。 (4)分析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可以从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对废弃 物进行回收利用等方面考虑;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可以从改变交通运输方式 等方面考虑。【点睛】解答此类题需要抓住关键词,尤其是要关注限制性条件,如第(3) 题,问的是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而不少考生因没有看清限制词“运输 过程”,而错答;再如第(4)题,设问中明显问的是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减 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而不少考生回答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漏掉运输 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从而失分。 (2019·江苏卷)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 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 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2016 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17.B 18.C 【解析】17.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 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 年至 2015 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 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 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 减弱,因此,①③正确。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 急剧下降。②④错误。故选 B。 18.从右图可以看出,2016 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 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 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C 正确。 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 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 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 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B 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 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D 错误。故选 C。 (2019·北京卷) 2019 年 1 月 31 日《人民日报》以“4000 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 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 1 月 27 日从广西出 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 月 30 日晚到达新疆。据此,回答第 9、10 题。 9.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A.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 B.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 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10.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 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 ④改变城市内 部路网结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9.A 10.A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季风气候 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因此车辆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A 对;广西、 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外流区,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内流区,先后经过内 外流区和内流区,B 不对;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材料中各省份并未进入柴达木盆地,C 不对;从 1 月 27 日到 1 月 30 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车辆位置也 不断变化,正午影子的长度会有所变化,D 不对。故选 A。 10.南菜北运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①对;南北方相隔距离较远,运 输时间较长,必须加大保鲜技术投入,②对;南菜北运使南部的蔬菜销售范围更广, 不可能降低商业网点等级,③不对;南菜北运主要对市外交通运输线要求高,不会 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④不对。故选 A。 【点睛】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内流域和外流域的分界线分两段,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 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备考秘籍★★ 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专题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域开发的核心是利用和治理,利用 的是“优势条件”,治理的是“区域问题”,并且治理是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和保障。 试题多结合区域材料设问,审题并提取有关信息,结合答题模板回答。有时也采取 渗透式的考查方式,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点直接的关联性,系统性。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专题通常以示意图、表格、关联图和文字材料的方式提供信 息,要求分析不同区域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多为 综合题,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难度中等。 ★★重难点突破★★ 1.区域矿产资源开发 [考向透析] 本知识点结合工业的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综合分析能源、矿产的开 发区位、可持续发展措施及方向,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材料解读能力等;使 学生能通过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其开发利用方向都必须以人地协调为 前提。 [学法指导](1)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 ①一般的分析思路 分析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评价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可持续 发展策略 ②具体的分析内容 a.能源矿产开发条件评价: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资源能源状况要 看其储量、开采条件、质量优劣等;市场条件要看本地市场、外地市场等;交通条 件要看地理位置和交通建设、能源资源的储运等方面。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 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b.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 区,大多有过衰落的经历,其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 场需求量下降,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c.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包括开采、储运、堆放、使用等过程中产生的 环境问题。开采过程一般会有地面沉降、资源短缺、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或者 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开采后堆放、储运过程、使用过程等可能会产生大气、水、固 体废弃物污染等。 ③资源型地区综合整治的一般措施。 a.“两调”: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 b.“一增”:增加科技投入。 c.“两改善”:改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 (2)新能源的开发2.流域的综合开发 [考向透析] 本知识点考查时主要结合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同要素综合分析流 域开发的地理背景,考查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以区域图、文字材 料、数据统计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从河流的上中下游分析流域存在的问题及综合开 发措施,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区域认知力和人地协调观等, 让学生深入理解开发利用河流要以人地关系协调为前提。 [学法指导] (1)思维建模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资源状况、经济 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区域开发的优势和重点、治理方向。(2)流域开发、生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 核心: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 内容:①综合性开发 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②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如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在上游地区重点是水能资源的开发(三峡工程、溪洛渡等)。 ③流域的产业发展 农业因地制宜,利用流域内优势条件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如田纳西河流域,中 上游丘陵山区,发展林业;下游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利用众多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 工业要结合流域优势资源,选择工业发展类型,形成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结 构优化。如田纳西河流域,利用区域水能、煤炭、石油资源丰富的优势,最先发展电 力工业;然后在丰富的电力基础之上发展高耗能工业;最后对流域工业结构进行调整, 大力发展轻工业,使整个流域工业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④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针对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如河流上游若存在水土流失,要同时 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在中游地区重点是洪涝灾害的防治,在下游地区重 点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整治航道。流域其他地区的土地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发 展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考向透析] 本专题考查主要围绕在主要的、影响较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引黄入晋”等,探讨这些工程的可行性,考查地理环 境要素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影响, 从而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树立正确的能源资源、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学法指导] (1)调配原因:应从调入区和调出区两方面分析。①调入区:主要分析其常规能源资源较少、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的 原因。 ②调出区:主要分析其常规能源较多、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小的原因。 (2)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①资源供应:保证稳定、安全。 ②线路造价:经济性、合理性。 ③沿线条件: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 ④工程影响: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能源的跨区域调配意义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分析。 (4)我国的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