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一.选择题1.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B.陕西临潼姜寨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故排除ABC,选D。2.赵明同学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今年暑期他准备去考察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遗址,你觉得他应该到( )A.云南省元谋人遗址B.浙江省河姆渡遗址C.山东大汶口遗址D.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大汶口在黄河流域,故正确选项为B。3.西周封邦建国时,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形成甥舅关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这反映出( )A.受封主体发生转换B.利用宗法关系巩固统治C.西周礼制发生变化D.周王直接控制区域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周封邦建国时,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形成甥舅关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可知,这是周王在通过婚姻的宗法关系来实现稳固政治统治的目的,故B项正确。4.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州区),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 )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中通过对古代帝王后裔的封赏,表明周王对古代帝王功绩的认可,以此树立周王贤明形象,故选B项。“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夸大了分封制的作用,A项错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项错误;对古代帝王后裔的分封不等于王室贵族,D项错误。5.历史上中国社会经常动荡不安,但文化仍能保持传承,这得益于中国有一个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它是中华民族重新走向聚合的社会基础。这表明宗法制( )A.有助于社会长治久安B.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C.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D.保证了各民族间团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但文化仍能保持传承,这得益于中国有一个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它是中华民族重新走向聚合的社会基础”得出宗法制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故C项正确。6.《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相结合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答案】B【解析】由材料“元恶大憝……惟不孝不友”“刑兹无赦”可知西周统治者认为“孝”不仅是重要的道德规范,还是判定罪名的依据,“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意为不孝动摇了家族政治的根本,也就动摇了国家的根本,可知是将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相结合,故B项正确。7.周人很早就有建造宗庙的习惯,宗庙安置有代表祖先的宗主,里面分建多少个“庙”则取决于宗主的等级地位。宗庙除了祭祀,还可以举行重大典礼、决定重大事情,具有礼堂的性质。与此相关的制度( )A.奠定了神权政治的基础B.破坏了宗族内部的团结C.形成了族权高于政权的局面D.有助于稳定西周社会结构【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度,不是奠定神权的统治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措施有利于加强宗族内部团结,故B、C项错误;故D项正确。8.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诸侯领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正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诸侯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诸侯的领土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体现出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周王如何开疆拓土,故D项错误。9.我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这表明( )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的产生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农时观念【答案】D【解析】解读题干可知,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并迅速发展,有关农时观念和知识的历法也随之应运而生,故选D项。10.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这说明当时(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据题干“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信息,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故选D项。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封建社会,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产物,B项错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是指通过宗教仪式来强化王权,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材料二 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材料三 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西周是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这是为什么呢?(1)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哪些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答案】(1)嫡长子继承制不健全;争夺王位的斗争激烈;政局动荡。(2)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促进了奴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3)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周王室实力强大,诸侯实力相对弱小;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形成了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解析】第(1)问,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废嫡而更立诸弟子”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度还不健全;“争相代立”说明政治斗争尖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说明政局动荡。第(2)问,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材料中有表述,但不能照抄原文,要逐条归纳。第(3)问,西周政局稳定的原因既有制度上的保障(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也有时代的因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还与周王室控制着富庶地区,实力强大有关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