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高考冲刺考(四)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高考冲刺考(四)语文试题(含答案)

ID:453479

大小:137.9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百师联盟 2020 届高三冲刺考(四)全国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3 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尤其 是在最高层面与时俱进地建章立制。由此,中国之礼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日益 得到彰显。 从传统文化延续性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即通过人文来教化天下,让社 会发生积极变化,以达到和谐的状态。中华文明作为一种道德型文明,其道德本身比较抽象,而礼就是把 道德具体化日常生活化、程序化,也相当于给法治打预防针,把违法犯罪消灭在无形之中。 中国之礼正在经历从传统之礼到现代之礼的深刻转变。先秦时期曾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 严格规矩,宋朝进一步改造“家礼”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如今,传统礼仪的经典精神内 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融合,成为人们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的有效途径,现代礼治 机制的建立健全也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社会治理需要社会之礼,这已从基层治理中显露端倪。中国城市社区作为独特的社会空间,可以实现 把法治精神和德治精神融合到礼治中,构建一与传统相契合、与现实相适应,对每一个居民平等尊重的礼 治社区。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浙江省嘉兴平湖市、衢州市常山县等地已经开始 进行礼治社区的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不仅有效改善了停车纠纷、宠物扰民、 高层抛物等问题,也力争突破楼道堆物、加装电梯、垃圾分类、党建引领“三驾马车”等社区治理重点难 点问题。当然,无论是文化之礼还是社会之礼,都不可能凭空出现,一定是与符合时代特征的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相匹配的。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进一步看,中国之礼很有必要走向世界,尤其是在全球治理领域中引领构建全球之礼,为解决全人类 普遍困扰的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到来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性成就,在一定意义上催化普及了具有丰富精神 文明含义的礼仪。但西方对于礼仪的重视,主要还是侧重于个人的行为规范,在整体的制度安排和价值追 求方面相对比较欠缺。 此外,与中国人“一言以蔽之”的思维习惯不太相同,西方文化偏好用“分”的眼光看事物,其好处 是能更加精细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坏处则是容易形成“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局面。这样造 成的结果是,在涉及到国际关系的领域,西方国家十分关注国际礼仪的复杂外在形式,但很少去理解和把 握礼仪的深刻精神内涵,比如重视礼宾礼仪上的平等却忽略了实际交往中的平等。中国则能基于丰富的历 史经验提炼出更具新时代特征的理念,比如在政治领域讲究“仁礼存心”,避免滥用权力、以礼制力;在 经济领域讲究“礼尚往来”,扩大各国利益、以礼促利;在文化领域讲究“礼乐相成”,提升文明理念、 以礼倡理。这些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也和如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 球治理观一脉相承,同时也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 促进作用。 (摘编自陈康令《彰显中国之礼的感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1.下列关于“中国之礼”的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之礼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党和国家很重视与之相关的建章立制。 B.中华文明是道德型文明,礼是道德的日常生活化,因此德治精神是中国之礼的核心。 C.中国之礼能更好地把握礼仪的深刻精神内涵,在整体制度安排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D.在国际关系的领域,中国之礼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中发挥积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总后分,从文化之礼、社会之礼、全球之礼三个角度对中国之礼进行阐述。 B.作者从时间维度将中国之礼分成“传统”和“现代”两个阶段,强调了二者的区别。 C.作者援引了上海等地礼治社区的探索实践,论证了礼治对现代社会治理的作用。 D.文章将中国之礼和西方礼仪进行比较,进而论证了中国之礼走向世界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礼的建设是提高当代公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的有效途径。 B.卓有成效的当代礼治建设是以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为基础的。 C.中国“一言以蔽之”与西方偏好用“分”的眼光看事物的两种思维习惯各有利弊。 D.随着“一带一路”等政策的逐步推行,中国之礼已经开始在全球治理领域发挥作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过去 10 年我国童书发展迅猛,年增速保持在 20%至 30%,童书销售码洋占到了图书零售市场的 1/4, 是市场表现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板块。《2017 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图书零售市 场总规模为 803.2 亿元,其中童书占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达到 24.64%。记者了解到,从 2002 年起, 童书出版市场每年都保持 1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我国出版业活力最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中国作 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刘海栖归结出几条原因:国家和社会的推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推广活动不 断普及,出版社的市场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以及国家二孩政策红利的显现,童书 增长势头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仍将持续,但增速将放缓。据统计,少儿图书零售市场 2016 年增幅为 28.84%。 2017 年为 21.18%,2018 年增幅为 13.74%。 (摘编自 2018 年 5 月 11 日《工人日报》:《最火童书市场,尚需理性对待》) 材料二 材料三 19 日,“童话大王”郑渊洁透露,有出版机构邀请知名童书作家,以校园公益讲座的名义,在学校兜 售图书。他还自爆被出版社邀请参与以卖书为目的的校园演讲经历,当他发现其中的“潜规则”后,从此 拒绝参加类似的活动。实际上,类似的操作方式,早就成为了行业内人尽皆知的“商业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进入中小学校园推销商品。教育部 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严禁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通知》。作家进校园,以公益讲 座的名义向学生推介图书作品,明显与相关规定背道而驰。 江苏某出版商市场策划负责人说:校园是书店重要的销售终端。从 2005 年开始,他所在的公司以邀请 作家进校园的方式,举办了 200 多场售书活动,直接拉动销售额 6000 余万元。如此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模式,使得“校园营销活动”成为了“打不死的小强”,屡禁不止。 (摘编自 2019 年 04 月 21 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四 由于作品版权流转频繁易得、编辑工作简单化、市场风险小,使童书出版成为一个投入小产出高的领 域。童书市场的火爆自然也引得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投身其中。目前国内现有的 500 余家出版社中,完全未 涉足童书出版的仅有 30 余家。 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大环境必然容易导致泥沙俱下的乱象,有些不法商家跟风、蹭热点,什么好卖做 什么,制造出各种劣质盗版图书。据当当童书方面介绍,仅 2016 年当当童书在选书环节就淘汰掉了近 10 亿码洋的伪童书……随着近年国学复苏,步印童书馆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全 14 本)稳居首位,热 度不减,累计销量近 1000 万册。随着近两年来我国整体插画水平提升,原创图画书明显增多。2016 年底二 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值得惊喜的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创作的原创图画书《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全 4 本)连续 2 年蝉联畅销榜首位,目前已累计销量 250 余万册。 (摘编自 2019 年 1 月腾讯网《少儿出版现在需要慢下来》) 4.下列对几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 2013 年以来,当当网儿童图书销售额始终保持 30%以上的增长,近些年我国童书市场迅猛发展是造成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B.最近两年全国童书市场增速放缓,但当当网还能保持较高增速,这说明图书主流销售平台在激烈的竞争 中依然具有较大优势。 C.当当网在经过 2015 年增速的短暂下跌后,2016 年又迅速回归正常,这可能与其 2016 年大量淘汰伪劣童 书的举措有一定关系。 D.随着国学热不断升温以及国产图书品质日益提升,在未来不长时间内,当当销售童书中国产原创图书占 比将会快速提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 10 年我国童书销售高速发展,2017 年全年销售额已经逼近 200 亿大关,成为出版业中表现最好、发 展潜力最大的板块。 B.2016 年以来,我国童书市场的销售增速已经出现放缓迹象,2019 年全年的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童书 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C.截止 2017 年底,引进海外童书依然占据我国童书销售的大部分份额,这说明我国童书创作和童书出版还 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D.火爆的童书市场吸引大量机构参与其中,导致泥沙俱下的乱象出现,这可能是近几年童书销售增速变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6.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哪些原因导致了“作家乱进校园”现象屡禁不止?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过年回家 李桂芳 朦胧的灯光里,母亲和儿子正在厨房忙碌。母亲在做年糕,儿子在灶前烧火。厨房里,氤氲着温暖香 甜的气息。 母亲说,儿子,隔壁张大爷家里又添了个小孙子,壮得跟牛犊子似的,可是一家三口好不容易从北京 坐飞机回来,张大爷还没跟孙子玩热乎呢,一家三口就又坐飞机飞走了。唉,张大爷那个生气啊,硬是三 天没吃啥饭。 儿子说,是呀,现在的人都忙。在外面工作,有外面的规矩,不按时回去上班,会扣发工资和奖金, 严重的还可能被开除。 母亲说,开除就开除呗,大不了回家种庄稼,咱照样好好活。 妈妈,不是您说的那样。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回农村生活。您没听说过吗,为了不回农村,毕业找不 到工作的大学生宁愿睡桥洞、做乞丐也要待在城市里。 有这样的事情?农村有什么不好?我们祖祖辈辈多少年,都这么过来的,有什么不好呢?母亲说着, 便停下手里的活计,陷入了沉思。 儿子上前,轻轻搂住母亲瘦削的肩膀说妈妈,您别多想了,要不,我帮您做年糕吧。你会吗?母亲欣 喜地看着儿子。 会,我小时候经常做。儿子做个鬼脸说。 母亲愣怔片刻,突然醒悟似的笑了说,他那时候,不,你那时候啊,调皮,经常在年糕里埋个枣子, 花生什么的,说那块是自己的,人不大,可霸道了。 儿子嘿嘿笑了,在案板旁,并肩和母亲一起做着年糕。母亲微笑着,那笑容似乎比年糕都要香甜。 除夕夜里,四处鞭炮炸响,灯笼高挂。 母亲颤巍巍地将红灯笼点亮了,递给儿子。 儿子接过灯笼,爬上院墙,将灯笼高高地挂在门庭里。那火红的灯光映照着母亲苍老的笑容。 母亲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长串鞭炮,让儿子高高地挂在院墙旁的核桃树上。母亲亲自点燃了鞭炮。鞭 炮噼里啪啦地炸响,母亲孩子似的捂住耳朵,裂开没牙的大嘴,开心地笑了。母亲和儿子吃完香香的年糕,在火塘里放了块疙瘩柴,母子俩便在火塘边守岁。母亲依旧不停歇地和 儿子聊着家常。 母亲说,儿子,邻近的刘家注村出了个怪事情,一头母猪生了头三只脚的小猪呢,听说惊动了县里的 电视台,小猪还上了电视,你说稀奇不? 儿子说,是有些稀奇。 母亲说,儿子,山梁那边的李家娶了个媳妇人长得倒是好看,一双眼睛会说话似的,可惜是个哑巴。 儿子说,是好可惜哟。 母亲说,儿子,今年家里庄稼请人做的,化肥也是请人到镇里背的,总共用了 500 多斤呢。 儿子说,妈妈,您明年别做那么多庄稼了,您看家里的粮仓都堆满了。 母亲说,那怎么行?我不做庄稼闷得慌,家里没个说话的人,我就跟鸡说、跟庄稼说,它们就是我的 伴儿。 儿子说,妈妈……我想家了…… 第二天,母亲塞给儿子一大包年糕,扯扯他的衣衫说,儿子,不,年轻人,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你的 真名了吧? 年轻人腼腆的笑了笑说,妈妈,我叫李达民。 母亲说,还是叫我婶子吧,你和我儿子的合同已经结束了。这是按合同付给你的钱。母亲塞过一个鼓 囊囊的红包。 年轻人接过,数数,退回一叠说,婶子,我没履行合同,不应该拿这么多。 母亲重新将钱塞给年轻人说,是我主动让你提前走的,跟合同无关。快回家吧,你爹妈一定盼着想着, 在家等着你过年呢。孩子,记住,不管你们在外挣没挣到钱,爹娘永远是你们的家啊! 婶子!年轻人哽咽着,欲言又止。 对了,婶子有个请求,请你一定给我儿带个话儿。 婶子,您说,我一定带到。 你告诉他,明年春节一定自己回家过年,娘……想……他! 好好好,婶子,不,妈妈,我一定把话带到!您多保重!年轻人紧紧地抱住母亲,他的眼睛湿润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母亲向儿子讲述了邻居张大爷一家的事情,意在暗示读者:老年人缺乏陪伴并非个别现象,而 是带有一定共性的问题。 B.故事中的母亲明知道“儿子”是假的,为避免年轻人难堪、无法履约,故作开心、强颜欢笑,显示了这 位老人家的体贴、善良。C.小说最后才完成突转,揭示出“假儿子”的真面目,但是前文母亲一句无心的口误“他那时候”,已经 向读者做出了巧妙的暗示。 D.在小说的最后部分,作者用母亲口中一句朴素直白的“娘……想……他”,强化了小说的主题,给读者 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8.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细节描写。 9.这篇小说大部分内容都是“母子”二人的对话,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用清,字澄斋,山西平定州人。同治四年进士,改庶吉士。安贫厉节,日研朱子小学,旁稽掌故, 于物力丰瘠,尤所留意。十二年,丁外忧,徒步扶榇返葬。服阕,入都,徒步三千余里,未雇一车骑,都 下闻者,咸大惊怪。仍课生徒自给。 光绪三年,记名御史。会山西奇荒,巡抚曾国荃奏调用清襄赈务,骑一驴周历全境,无间寒暑,一仆 荷装从。凡灾情轻重、食粮转输要道,悉纪之册。深穷病源,以为晋省罂粟花田弥望无际,必改花田而种 五谷,然后生聚有期,元气可复,上书国荃详论之。国荃疑晋新荒,禁烟效缓,且全国未禁,徒敛怨。说 竟不行。赈竣,却保奖。还京,补御史。法越事萌芽,张树声以广西边防奏调。七年,授惠州知府。境故 多盗,喜博,喜私斗。用清推诚化之,俗乃稍革。 八年,迁贵州贵西道。明年,超擢布政使,署巡抚。实仓储,兴农利,裁冗员,劾缺额之提镇。巡阅 所至,召士子讲说经传,将吏环听,相与动容。黔地土瘠多种罂粟畅行湘鄂赣粤诸省用清奏陈禁种之法分 区限年时自出巡刈铲烟苗言者疑其操之过急十一年秋,有旨来京候简。召对,犹痛陈罂粟疚国殃民状,冀 可挽回万一。旋命署陕西布政使,荒燹之后,休养生息,仍严烟禁。十四年,复命来京候简,遂以疾归, 主讲晋阳书院凡十年。用清严于自治,勇于奉公。藩黔时,库储六万,年余存十六万;陕库三十万,再期 六十余万矣。所至尤措意桑棉织组。尝浚三源县龙渠,溉田千余亩。俸入不以自润,于黔以购粟六千石, 于陕购万石,备不虞。郑州河决,捐工需二万两。二十四年,卒。子贵阳扶柩归。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黔地土瘠/多种罂粟/畅行湘鄂赣粤诸省/用清奏陈/禁种之法/分区限年时/自出巡/刈铲烟苗/言者疑其操 之过急/B.黔地土瘠/多种罂粟/畅行湘鄂赣粤诸省/清奏陈禁种之法/分区限年/时自出巡刈铲烟苗/言者疑其操之过 急/ C.黔地土瘠多/种罂粟/畅行湘鄂赣粵诸省/用清奏陈禁种之法/分区限年时/自出巡刈铲烟苗/言者疑其操之 过急 D.黔地土瘠多/种罂粟/畅行湘鄂赣粤诸省/用清奏陈/禁种之法/分区限年/时自出巡/刈铲烟苗/言者疑其操 之过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朱子,指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宋代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B.掌故,原指汉代掌管礼乐的官名,后多指历史上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 C.丁外忧,古人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要守丧,也称丁艰;文中丁外忧指母亲去世。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由私人或官府所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用清为官求实。他任职京城时就十分留意各地的物产;任惠州知府时变革当地风俗;任职贵州更做出 了实仓储、兴农利等一系列实绩。 B.李用清注重教育。他代理贵州巡抚,视察各地时经常为当地士子授课;因病回乡后,更是担任晋阳书院 主讲长达十年,直至去世。 C.李用清一生力主禁烟。他在帮办山西赈灾事务时就上书巡抚曾国荃主张禁烟,任职贵州和陕西后,严格 禁烟的主张也从未更改。 D.李用清清廉自守,克已奉公。他守丧期满后徒步从山西回到北京;他还将自己的积蓄用于沟渠疏浚、为 国家府库购粮、修筑河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曾国荃奏调用清襄赈务,骑一驴周历全境,无间寒暑,一仆荷装从。 (2)巡阅所至,召士子讲说经传,将吏环听,相与动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水调歌头·十三夜,同官载酒相别,不见月作① 刘克庄 怪事广寒殿,此夕不开关。林间乌鹊贺,暂得一枝安。只在浮云深处,谁驾长风挟取,明镜忽飞还。玉兔呼不应,难觅臼中丹。 酒行深,歌听彻,笛吹残。嫦娥老去孤另,离别匹如闲②。待得银盘擎出,只怕玉峰醉倒,衰病不禁寒。 卿去我欲睡,孤负此湖山。 注:①本词作于淳佑元年(1241 年),理宗诏令刘克庄回临安奏事,因受御史金渊攻击而罢召回之命, 并降受闲差。②匹如闲,等闲、平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用“广寒殿”“玉兔”“臼中丹”等典故照应了题目中的“月”字。 B.“林间”一句与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在诗意和所用手法上颇为相似。 C.下阕开头“酒行深”三句,将全词从对月夜的描写转到对词人的心态展示上。 D.词人借盼望明月而不得,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因受谗言攻击而被贬谪的愤懑。 15.有人认为“卿去我欲睡,孤负此湖山”中的“卿”是指月亮,有人认为是指题目中的“同官”,你同意 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 , ”展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富足、欢悦的气象,进而表达了 诗人对这里淳朴民风的赞美。 (2)《琵琶行》中“ , ”展现了琵琶女演奏的乐曲从欢乐明快到幽怨滞涩的转变。 (3)《阿房宫赋》中杜牧借“ , ”一句强烈对比的句子,谴责了秦始皇一方面对人民盘剥 无度,另一方面却像对待泥沙一样浪费人民的血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骨法用笔是国画中最为主要的作画技巧。“骨法”是用来泛指国画中一切外物的轮廓描写。在魏晋时 期,骨法的称谓多见于对人物性格的 ,如“风骨魁奇”。而骨法在画作之中则是指整个画作的轮廓 形象,即框架。“用笔”则是国画作画时的所有笔墨技巧。骨法用笔即是指使用恰当的笔墨技巧将画作的 形象以及质感呈现出来的过程。若将气韵生动看作国画的 ,那么骨法用笔则为外在形象,二者相结 合即为神形兼备。“谢赫六法”中的“骨法”除了指画作中的整体形象以及画作元素的轮廓以外,还包括 下笔的力量轻重。当时在绘画技巧中,画作轮廓主要以勾勒之法,对于造型的准确性、人物体态的丰腴度、 人物表情的动感等只能依靠画家的用笔力量以及线条的准确性来表现。作画时力量的轻重将会决定浓淡的 变化以及其它元素的构图,可谓“ ”。中国画是用毛笔和墨来作画的,特别强调笔法的运用与调节。( )点、线、面笔墨 ,浓淡运用恰到好处,对国画创作起到重大影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描述 灵魂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变化无常 B.评价 精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变化无常 C.描述 灵魂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变化多端 D.评价 精神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变化多端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运笔短、侧为线;运笔长、侧为点;运笔大块、侧为面。 B.运笔长、侧为线;运笔短、侧为点;运笔大块、侧为面。 C.运笔短、侧为点;运笔长、侧为线;运笔大块、侧为面。 D.运笔大块、侧为点;运笔长、侧为线;运笔短、侧为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在绘画技巧中,画作轮廓主要以勾勒之法,造型的准确性、人物体态的丰腴度、人物表情的动感等 只能依靠画家的用笔力量以及线条的准确性来表现。 B.在当时的绘画技巧中,画作轮廓主要以勾勒之法来实现,造型的准确性、人物体态的丰腴度、人物表情 的动感等只能依靠画家的用笔力量以及线条的准确性来表现。 C.当时在绘画技巧中,主要以勾勒之法来展现画作轮廓,只能依靠画家的用笔力量以及线条的准确性来表 现造型的准确性、人物体态的丰腴度、人物表情的动感等。 D.在当时的绘画技巧中,画作轮廓主要以勾勒之法来实现,对于造型的准确性、人物体态的丰腴度、人物 表情的动感等只能依靠画家的用笔力量以及线条的准确性来表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可是,古代的书跟我们的时代差距那么大,西方的书跟我们的思维习惯那样不同,① ,与那些 伟大的作者共同探讨人生的奥义呢?金克木提供的方法是“福尔摩斯式读书法”。在金克木看来,② , 不能用战战兢兢唯恐作者打手心读法,更不能用以对方为敌人的读法,而是把他当作朋友共同谈论的读法。 “一旦能和作者同步走,尽管路途坎坷,仍会发现其中隐隐有福尔摩斯在侦探什么,要求剖解什么疑难案 件、猜谜、辩论、宣判。”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要有尚友古人的胸襟和气魄,敢于并且从容地跟作者 交朋友;一层是跟着作者的思路前进,看他对问题的描述或论证能否说服我们。这样做也有两重收获: ③ ;二是读会的书就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1.请对下面这封父子通信的片段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亲爱的孩子,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你就会明白,一位“温而厉”的老师是怎样重要。你要 知道,好的教师,必然是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如果你在 学校整天地浑浑噩噩不学无术,老师会以他的方式批评你,你不要充耳不闻;老师以他的方式惩戒你,你 不要心怀不满,更不要指望我们站在你那边,去状告老师。相反,我们一定会感谢老师,因为他在尽自己 的努力教育你。你可以不为我们学习,但你必须为自己而战;你的学历和资质、修为与德行,是你学生时 代必修的课程也是你立足社会的名片。孩子,学会懂得规则,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丰富生命。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1 月 27 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 见》,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龙飞中学组织全师生学习文件,并组织讨论。在师生的讨论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下面一些值得深 入思考的现象: ①邻居家的小学生说:爸爸妈妈教育我,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就要扫大街、进工厂、送外 卖…… ②你们的班规规定:同学犯错误,要进行“劳动改造”,比如擦黑板或者扫地一周等,劳动成为了一 种惩罚…… ③学校里的“劳动课”变成了手工艺品展示课,陶艺、手工、剪纸……琳琅满目、轻松愉快,但是让 人感觉不到劳动应有的厚重、艰辛…… ④植树节,学校组织大家义务植物,好容易走出校门的同学们把这次劳动教育变成了充满零食、饮料 和笑声的狂欢…… ⑤“劳动课”“通用技术课”变成了课表上的课,课本只有上级检查时才会拿出来一下…… 类似的现象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存在?它引发了你对劳动教育的哪些深入思考?请给本市教育局长写一 封信,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年,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百师联盟 2020 届高三冲刺考(四)全国卷 语文答案及评分意见 1.B(选项过分强调了“德治”的地位。依据第二段“相当于给法治打预防针,把违法犯罪消灭在无形之 中”,第四段“可以实现把法治精神和德治精神融合到礼治中”,可知选项错误。) 2.B(“强调了二者的区别”有误。文章第二段强调了礼的文化延续性,第三段强调了礼的现代转化。二者 是一个整体,阐述了中国之礼既有延续传统的一面,也有顺应时代改造创新的一面。) 3.D(原文中“中国之礼很有必要走向世界”“同时也可以在……挥作用”,这些信息说明选项中的“已经 开始”二字表述不当。) 4.D(“国产原创图书占比将会快速提升”于文无据。) 5.C(材料二提供的只是当当网一家平台的数据,尚不能据此推断全国童书销售都是这种情况;另外,“引 进海外童书依然占据我国童书销售的大部分份额”于文无据。) 6.(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长更加注意孩子教育,愿意在阅读方面投资,童书市场广大; (2)少年儿童分辨力不强,容易受名人效应影响,形成购买冲动; (3)童书出版机构过多,竞争激烈,进校园这样“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模式对实力不强的出版机构有 很强的吸引力; (4)《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对不良行为缺乏约束力度。(每点 2 分。其它的从材料 中提取和概括的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诸如“作家贪财”“学校有利益”等主观臆测不能得分。) 7.B(“故作开心、强颜欢笑”理解有误,儿子不能回来陪自己,老人家肯定是失落的,但是儿子花钱雇这 样一个善解人意的年轻人代替自己陪伴母亲,母亲又有几分欣慰。从文中“氤氲着温暖香甜的气息”“裂 开没牙的大嘴”等细节看,母亲的快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真实的。因此,认为小说中母亲的快乐一概是强 颜欢笑并不合适。) 8.(1)“早就准备好”说明母亲已经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凸显了母亲对儿子回来的期盼; (2)“裂开没牙的大嘴”,强调母亲的年老这样一个老人却像孩子一样亲自点燃鞭炮、捂上耳朵,这种反 差凸显了母亲的开心(每点 3 分,共 6 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9.(1)使故事更加紧凑,能在较短篇幅内容纳更多信息; (2)省略过渡性笔墨,更能突显城市与乡村、以及新老两代人对话中的不和谐,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3)只有对话缺少描写性细节,使读者必须借助人物对话推测人物心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使 读者有更强的阅读参与度。(每点 2 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0.B(“时自出巡”表达完整意思,不能断开,排除 A;“多种罂粟”表达完整意思,不能断开,排除 C、 D。) 11.C(丁外艰,指父亲去世,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由此可以推知。) 12.D(“浚三源县龙渠”并非花费自己的积蓄。) 13.(1)巡抚曾国荃上奏请调李用清协助办理赈灾事务,李用清骑着一头驴走遍了山西全境,无论寒暑从 无间隔,只带着一名仆人挑着衣服跟着他。(得分细则:襄,协助;间,间断;荷,挑着。各 1 分。句意 2 分。) (2)他巡视各地时,召集当地士子讲授儒家经传,当地文武官员围绕而听,都不约而同地显露出受感动的 表情。(得分细则:经传,儒家经典;环,围绕;动容,显露出受感动的表情。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李用清,字澄斋,山西平定州人,同治四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李用清安于贫困,以贫困磨砺 自己的气节。他每天研究朱子小学,四处收集历代掌故,特别留意各地的物产丰富还是贫瘠。同治十二年, 父亲去世,李用清徒步扶棺返回家乡下葬。服丧期满回京时,他徒步行走三千余里,没有雇车。京城人听 说了,都十分奇怪。他在京城以授课维持自己的生计。光绪三年,被提升为记名御史。正赶上山西遇到大 旱,巡抚曾国荃上奏请调李用清协助办理赈灾事务,李用清骑着一头驴走遍了山西全境,无论寒暑从无间 隔,只带着一名仆人挑着衣服跟着他。(在途中)凡碰到灾情轻重、粮食转运的交通要道,都记载在册子 上。李用清深究这次大灾的根源是山西省全省田中都种满了罂粟花,必须将罂粟花铲掉改种庄稼,然后才 有希望聚集物力,百姓的元气才能恢复。李用清上书曾国荃详细论述。曾国荃担心山西刚刚遭遇灾荒,禁 烟效果缓慢,并且全国都没有禁烟,(山西禁烟)只能招致(下面)的埋怨。李用清的意见终究没有被采 纳赈灾结束后,李用清拒绝朝廷的举荐和奖励。回到京城后,被补为御史。中法之战刚有苗头时,张树生 上奏以协助广西边防的缘由调用李用清。光绪七年,被授予惠州知州。惠州境内原来就有很多盗贼,喜欢 赌博,喜欢私斗。李用清诚心相待,教化百姓,惠州的风俗稍有改变。光绪八年,李用清被提升为贵州贵 西道,第二年被越级提拔为贵州布政使,代理贵州巡抚。李用清充实仓储,兴修农业设施,裁撤冗员,弹 劾“吃空饷”的提督和总兵。他巡视各地时,召集当地士子讲授儒家经传,当地文武官员围绕而听,都不 约而同地显露出受感动的表情。贵州土地贫瘠,当地百姓多种植鸦片,所产鸦片行销湘鄂赣粤诸省。李用 清上奏禁止种植鸦片的办法,分地区、限定时间(铲除鸦片)。他经常亲自出巡,督促铲除烟苗。当时有 人质疑他操之过急。光绪十一年秋天,皇帝下旨让他进京等待重新任职。接受皇帝接见时,他仍然痛心疾 首地陈说鸦片祸国殃民的情形,希望可以尽力挽回。不久后,李用清被任命为代理陕西布政使。陕西大灾 荒过后,需要给休养生息的机会,李用清仍然坚持严格禁烟。光绪十四年,他再次回京等候重新任职。他 就此称病回乡。回乡后担任晋阳书院主讲长达十年。李用清对自己严格要求却勇于奉公。担任贵州布政使时,仓库中只有六万石粮食,一年多后,存粮达到了十六万;担任陕西布政使时,仓库中有存粮三十万石, 两年后存粮达到六十万石。李用清到每一地任职时,都非常关注当地的桑棉编织。还组织疏浚了三源县龙 渠,增加灌溉面积千亩以上。他的俸禄并不用在自己身上,在贵州任职时自己购买了六千石粮食,在陕西 任职时购买了一万石粮食,以备不时之需。郑州黄河决口时,他捐献了两万两白银。光绪二十四年,李用 清去世,他的儿子李贵阳护送其灵柩返乡。 14.B(“林间乌鹊贺,暂得一枝安”与“明月别枝惊鹊”都使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环境的幽静。 但是两句诗在意思上却截然相反:辛词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张词反用 其意,今夜月亮未出,所以林间鸟雀都相互庆贺,今夜可以安眠。) 15.支持“同僚”说。 (1)“卿”是第二人称代词,用于指代同僚更加合适(从字义本身出发); (2)“卿去我欲睡”,去为离开之意,月亮在此句并未出现,理解为同僚离开,更符合诗句意思(从具体 语境出发); (3)题目中“同官载酒相别”,理解为同僚更能体现这首诗的饯别之意(从呼应题目出发); (4)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是词的一般结构,理解为同僚更符合下阕中表达的离别之情(从词的篇章结构角 度出发)。 支持“月亮”说。 (1)全词都是在说月亮,理解为月亮能保持全词内容的一致性(从全词内容角度理解); (2)“卿去我欲睡,孤负此湖山”,一句是景物描绘,理解为月亮更符合语境(从该词所在具体语境理 解); (3)题目中“不见月作”提示了写作动机,因此应该理解为月亮(从与题目呼应的角度理解); (4)用卿称呼月亮是一种拟人手法,更能体现诗人对于月亮喜爱以及不见月亮的失落(从具体字句角度理 解)。 16.(1)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7.D(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差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 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后者不合语境。排除 B、C。变化多端,指变化极多;变化无常:指事物经常变化, 没有规律性,难以捉摸。画家是能够控制笔法的,因此用“无常”并不合适,排除 A。) 18.C(从“点线面”的排列顺序看,可以排除 AB;D 的内容不合常识逻辑。) 19.B【原句有三处错误(1)“当时在绘画技巧中,”当时的语序不对;(2)“画作轮廓主要以勾勒之法”缺少动词;(3)“对于”使用赘余。A 项为改动(1)(2);C 项未改动(1);D 项未改动(3)。】 20.(1)如何拆除这些壁垒(明白作者的言外之意); (2)要真正读懂一本书; (3)一是读书时始终兴致盎然。(得分细则:第一处关键点是障碍;第二处是读懂;第三处是趣味。意思 对即可。) 21.(1)教师的严格要求对孩子很重要, (2)可以让孩子学会规则、懂得敬畏, (3)避免在学校中过度放纵, (4)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 (5)父母会支持老师的严格要求。 22.【作文立意及解析】 这篇作文的立意上承 2019 年全国 1 卷,是对这道题的进一步深化。本题和全国卷保持了一致的命题思 路。 关注时政热点:《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具有指导意义 的文件,需要教师和考生关注。 贴近学生生活:列举了学生生活常见的一些对于劳动“异化”的现象,让学生们从反面关注并思考劳 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虚拟了一次征文活动,这是每一位学生都很熟悉的、在学校生活中都会遇到。 低门槛,高上限:每位同学都有能力完成写作任务;但是要高水平地完成任务,还需要考生具备较好 的抽象能力与分析能力。 要很好的完成写作任务,考生要从这些现象(也包括生活中类似现象)中归纳和抽象,能看到这些不 和谐现象的本质,是现今人们在观念层面对于劳动的“异化”,并进一步思考这些异化给学生带来的劳动 观念上的危害。 现象一和二是对劳动的“丑化”“污名化”。这样的行为使学生将劳动与被迫的、强制的、消极的和 痛苦的心理感受连在一起,对劳动就会尝试一种厌恶心理,劳动的教育意义彻底被遮蔽了。 现象三和现象五是对劳动的“窄化”和“弱化”。把劳动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等同于劳动教育, 使劳动教育沦为智育的附庸,让学生失去了真正意义上劳动所带来的切身体认。 现象三和现象四是对劳动的“娱乐化”,劳动教育俨然已经完全蜕变为一种娱乐活动,整个过程是多 了观光的轻佻、少了教育的厚重,会让学生产生劳动是很轻松的错觉。 只有经过上面的归纳和分析,这篇文章才能穿透肤浅表象,走向深入。当然思辨能力的更好的同学还可以参考 2019 年全国 1 卷的命题思路,进行进一步思考:导致这些错误 现象和错误观念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这种错误观念与我们劳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导向有密切关系。长久以来,我们的劳动教育是应需的、 功利的,强调技能、效用,强调外力驱动。按照这种逻辑进行推演,一切对于未来生活和个人发展没有太 多实际用途的技能,都是不值得花费时间学习;即便将来需要,用到时再学也不算晚;甚至直接外包给专 业服务人员或者机器人也未尝不可。“应需”论并非没有道理,但它对于劳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片面认识 劳动的意义是有极大危害的,它会导致全社会对于劳动意义的扭曲和矮化。如果全社会都认为劳动的最大 目的是获得物质的富裕,那么工作和劳动就变成了付出时间获取报酬的手段。按照这个逻辑,多劳多得固 然不错,但是少劳多得不是更好吗?不劳而得不是更好吗? 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劳动“应需”的一面,更应该看到它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的意义 和价值;劳动对人的价值,不仅应该满足换取报酬、满足物质需求,更应该是人的本质需要。这是符合马 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精神的,它对于中学生成长中的生命、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尤其重要。这也是党和 国家为什么要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深层原因。学生未必能有这样的见 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升。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