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
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
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
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
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
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
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
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做
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
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
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
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
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 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 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做法。
C. 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D. 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2. 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 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 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 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3. 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
“破”。
B. 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
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C. 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 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确定对应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进行比较、辨析。
C 项,“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说法错误,从第四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
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
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
眼,认真比对研究。
D 项,“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错误,“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
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可知,苏轼是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
主要是音乐文学。”“李清照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可知,李清照她的词坚持了音乐性。但
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推断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根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
子,在立足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A 项,“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错误。原文“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
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可知,原文文章中并未提及
苏轼 “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故选 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
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
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
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
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
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
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
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
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
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球的博物馆正出现“集体上天猫潮”。现已有 24 家博物馆入驻天猫,仅故宫就在淘宝天猫开了 6 家
店,《故宫日历》一个月可卖 6000 余本。
一直以来,博物馆都面临着文创产品品类单一供应链薄弱的难题对此,天猫平台提供了一个互联网化
的解决方案,即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给文创 IP 的开发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调动这些品牌商与博物馆从
设计开发到生产营销的深度合作,解决博物馆供应链的问题,最终推进文创 IP 的商业化落地。
在这波博物馆“集体上天猫潮”中,有不少外国博物馆的面孔,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进驻天猫的海外
博物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荷兰梵高博物馆、RMN 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等一串博
物馆都已经在来天猫的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内拥有的数千家博物馆数量相比,目前入驻天猫平台的博物馆数量并不算多。对
此,天猫平台营运事业部总经理家洛认为,天猫的目标和理想不是把博物馆全部搬到线上做旗舰店,而是
如何把博物馆有价值的文化和 IP 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天猫要跟每一个文化领域,每一个细分领域内真正
有影响力的博物馆机构去做深度开发,树立起文化开发的商业化标杆,以此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摘编自《24 家博物馆入驻天猫》人民网 2019 年 08 月 16 日)材料二
故宫今年 599 岁,颐和园 269 岁,英国大英博物馆 26 岁驻电商平台后,这些古老的博物馆们开始“逆
生长”,也因此收获了更多年轻粉丝《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仅在淘宝天猫逛博物馆旗舰
店的累计访问量就达到 16 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 1.5 倍,其中有 1 亿用户是“90 后”。
记者注意到,目前入驻天猫的博物馆中,有不少外国博物馆的面孔。英国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进驻天
猫的海外博物馆,仅仅 16 天,在天猫首发的所有商品就全部售罄。
围绕历史文化 IP 的开发和授权,在国外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丰富的历史文化 IP 开发成为博
物馆运营收入中重要的一环数据显示,仅在 2015 年,大英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营业收入就达到年均 2 亿美
元。相较之下,中国的这项事业尚在起步阶段。
比起博物馆的自营文创产品,年轻人更喜爱博物馆与其他品牌的跨界产品《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
示,跨界衍生品在整体文创产品市场份额高达 72%,也就是说,博物馆跨界衍生品的规模是博物馆自营产
品的 3 倍。
今年以来,故宫口红、江南四大才子春茶中国探月计划棒棒糖 3 款跨界产品,成为网友抢购的“爆
款”。其中,江南四大才子春茶是苏州博物馆和茶品牌的跨界合作,中国探月计划棒棒糖则是中国探月和棒
棒糖品牌的跨界合作,上线当天就卖出 10 万份。
“我逛博物馆,一定要考察它的文创商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开发的很多文创产品中看不中用,
跟我们的生活离得太远《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总编辑、故宫文具董事长王翔坦言。
摘编自《博物馆文创跨界“逆生长”》《北京日报》2019 年 08 月 16 日)
材料三:
在当代影视产业中,可以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对我国固有文化充满由衷喜爱、
尊重乃至敬畏。无论是《延禧攻略》里博物馆级别的刺绣,还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学术级别的对长安生
活复原,都在引发作者和读者在文化和审美层面共鸣以致共情。影视行业里由文化自觉深刻体现出的文化
自信,让人们对未来涌现更多富有民族文化审美的影视艺术精品充满信心。
如何在当代电视剧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于要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电视剧创作的一种根
本性联系。”中国传媒学教授倪学福认为,“融入”不是指“古香古色”的场景布置、“仙风道骨”的人
物造型,甚至也不是“之乎者也”的台询风格“这些都是比较外在的。我更推崇的是内在的、精神性的融
合与传承。这虽是一种润物无声水过无痕式的转化,但一定是内在的精神性传承”。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何监将贺知章诗句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剪”
和“裁”抽炼出来,烘托出故事杀的背景;将李白诗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
与名”中恰当地嵌入了激烈、残酷却侠义的剧情,对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性转换。此外,剧中许多人物、
名词、言语、习俗诸如李必、、靖安司、叉手礼等,都在网上引领了一股“长知识”潮流。这些剧集中传统文化的成功转化,都有很高匹配度和话题性,在多元化现代传播中创意袭人,还难得地使传统文化获得了
鮮活生动的当代性。
(摘编自《电视剧如何打通文化血脉》《济日报》2019 年 08 月 26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化的解决方案给文创 IP 的开发提供参考,并且推进其商业化落地,借此改变博物馆文创品类单一、
供应链薄弱的状况。
B. 大英博物馆、冬宫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等海外著名博物馆入驻天猫,让这次“集体上天猫潮”具
有了更广泛的国际影响。
C. 天猫与博物馆合作,主要注重的不是数量而是其影响力和能深度开发的文化资源,这样才能把更具有价
值的文化传递给消费者。
D. 过去一年博物馆电商平台访问量远远超过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用户,这让古老
的博物馆焕发了新生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电商平台和博物馆的合作大大推动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材料二进一步反映出文创产
业的发展现状和巨大潜力。
B.博物馆跨界衍生品往往因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而更受年轻人喜爱,成为网友抢购的“爆款”,占据了文创
产品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C. 《长安十二时辰》里对长安生活复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电视剧创作中,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电视
剧创作的一种根本性联系。
D. 《长安十二时辰》中对贺知章、李白诗句的解读并不符合历史真实,但这种高匹配度的转换在多元化现
代传播中是很成功的创意。
6. 我国文创产业如何让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6. ①借助互联网技术把历史文化传递给消费者,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②将历史文化与日常生活结合,带动文化传承,提高审美情趣。
③注重历史文化的精神性传承,恰当转换使其获得鲜活的当代性。
④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建立起历史文化商业开发的商业链。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
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B 项,“冬宫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等海外著名博物馆入驻天猫”错误。原文为“冬宫博物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已经在来天猫的路上”,冬宫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尚未入
驻。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 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
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C 项,“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电视剧创作的一种根本性联系”理解错误。原
文有“对长安生活复原,都在引发作者和读者在文化和审美层面共鸣以致共情”;“如何在当代电视剧创作
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于要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电视剧创作的一种根本性联系”。可见“长安生活复
原”不是“根本性联系”。故选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
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问“我国文创产业如何让悠久的历史文化
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文中相关信息有:“天猫平台提供了一个互联网化的解决方案……把博物馆有价值
的文化和 IP 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以此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围绕历史文化IP 的开发和授权,在国外已
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丰富的历史文化 IP 开发成为博物馆运营收入中重要的一环”;“跨界衍生品在整
体文创产品市场份额高达 72%,……跟我们的生活离得太远……引发作者和读者在文化和审美层面共鸣以
致共情,更多富有民族文化审美……”;“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电视剧创作的一种根本性联系……内在的、
精神性的融合与传承,这虽是一种润物无声水过无痕式的转化,但一定是内在的精神性传承,中国传统文
化与电视剧创作的一种根本性联系……传统文化的成功转化,使传统文化获得了鮮活生动的当代性”。概括
整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
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
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
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
汪曾祺
臭水河和越塘原是连着的。不知从哪年起,螺蜥坝以下淤塞了,就隔断了。风和人一年一年把干土烂
草往河槽里填,河槽变得很浅了,不过旧日的河槽依然可以看得出来。
干河的北岸有几户人家,主要是做各种盆桶,脚盆、马桶、木量子,大人、孩子,都是做盆桶的工人。
桶匠有本钱,有手艺,在越塘一带,比起那些完全靠力气的挑夫、轿夫要富足一些。但和杀猪的庞家就不
的能相比了。
庞家门朝南,正对越塘,地势很高,从街面到屋基,七八层台阶。房屋在这一片是最高大的。两边各
有两间卧房,正中是很宽敞的穿堂。坐在穿堂里,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越塘边和淤塞的旧河交接处的一条从
南到北的土路,看到越塘的水,和越塘对岸的一切,眼界很开阔。庞家兄弟三个,各有分工。老大经营擘
划,总管一切。老二专管各处收买生猪。杀猪是老三的事——当然要有两个下手伙计。每天五更头,东方
才现一点鱼肚白,这一带人家就听到猪尖声嚎叫,知道庞家杀猪了。这地方不兴叫屠户,也不叫杀猪的,
大都叫“开肉案子的”。“开”肉案子,是掌柜老板,一流,显得身份高了。庞家肉案子生意很好,因为一
条东大街上只有这一家肉案子。早起人进人出,剁刀响,铜钱响,票子响。不到晌午,店堂闲下来了。
店堂闲下来了,别的肉案子,闲着就闲着吧。庞家的人可真会想法子。他们在肉案子的对面,设了一
道栏柜,卖茶叶。卖茶叶,有一个人盯着就行了。有时一个小伙计来支应;有时老大 或老三来看一会;有
时,庞家的三妯娌之一,也来店堂里坐着,包包茶叶,收收钱。庞家这三个妯娌都非常勤快。天不亮就起
来,烧水,煮猪食,喂猪。白天就坐在穿堂里做针线。都是光梳头,净洗脸,穿得整整齐齐,头上戴着金
簪子,手上戴着麻花银镯。
粥厂放粥,她们就一人拎一个木量子去打粥。这不免会引起人们议论:“戴着金簪子去打粥!侉奶奶
打粥,你庞家也打粥?!”大家都知道,她们打了粥来是不吃的——喂猪!因此,越塘、螺蜥坝一带人对
庞家虽很羡慕却并不亲近。
近来越塘边发生了从未见过的奇事。
这一年雨水特别大,臭水河的水平了岸,水都漫到后街街面上来了。居民铺户共同商议,决定挖开螺
蜥坝,在淤塞的旧河槽挖一道沟,这道沟只两尺宽。
臭水河的水位比越塘高得多。水在沟里流得像一枝箭。流着,流着,一个在岸边做桶的孩子忽然惊叫
起来:“鱼!”一条长有尺半的大鲤鱼“叭”的一声蹦到岸上来了。接着,一条,一条,又一条,鲤鱼!鲤
鱼!鲤鱼!不知从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鲤鱼!它们截着急水往上窜,不断地蹦到岸上。桶店家的男人、女人、
大人、小孩,都奔到沟边来捉鱼。有人搬了脚盆放在沟边,等鲤鱼往里跳。大家约定,每家的盆,放在自
己家门口,鱼跳进谁家的盆算谁的。他们正在商议,庞家的几个人搬了四个大杀猪盆,在水沟流入越塘入
口处挨排放好了。人们小声嘟嚷:“真是手尖眼快啊!”但也没有办法。不是说谁家的盆放在谁家门口么?
庞家的盆是放在庞家的门口(当然他家门口到河槽还有一个距离),庞家杀猪盆又大,放的地方又好,鱼直
往里跳。人们不满意,但是好在家家的盆里都不断跳进鱼来,人们不断地欢呼,狂叫,简直好像做着一个
欢喜而又荒唐的梦,高兴压过了不平。这两天,家家吃鱼,喝酒,这一辈子没有这样痛快地吃过鱼,一面
开怀地嚼着 鱼肉,一面还觉得天地间竟有这等怪事:鱼往盆里跳,实在不可思议。
两天后,臭水河的积水流泄得差不多了,螺蜥坝重新堵上,沟里没有水了,也没有鱼了,岸上到处是
鱼鳞。庞家桶里的鱼最多,但是庞家这两天没有吃鱼,他家吃的是鱼籽、鱼脏。鱼呢?这妯娌三个都把它们用盐揉了,肚皮里撑一根芦柴棍,一条一条挂在门口的檐下晾着,挂了一
溜。把鱼已经通通吃光了的桶匠走到庞家门前,一个对一个说:“真是鱼有眼睛,谁家兴旺,它就往谁家盆
里跳啊!”正在穿堂里做针线的妯娌三个都听见了。三嫂子抬头看了二嫂子一眼,二嫂子看了大嫂子一眼,
大嫂子又向两个弟媳妇都看了一眼。她们低下头来继续做针线,她们的嘴角都挂着一种说不清的表情,是
对自己的得意?是对别人的鄙夷?
(选自汪曾祺《故里杂记》,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介绍庞家三兄弟时,“掌柜老板,一流”“身份高”等词句充溢着鄙弃的情感。
B. “真是鱼有眼睛,谁家兴旺,它就往谁家盆里跳”说明村里人对庞家既羡慕又讽刺。
C. 文章乡土气息浓厚,语言平实自然,叙事娓娓道来,读者从中能尽窥世间的人情冷暖。
D.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出三妯娌内心的得意和对桶匠的不屑。
8. 小说名为“鱼”,但文章前半部分只字未提到鱼,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何作用?
9. 你如何看待庞家一家人?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A 8. ①文章第一段写螺蝴坝淤塞为下文挖坝、有鱼跳上岸、用盆接鱼做了铺垫。②文章前半
部分对庞家人的叙写,交代了庞家人的一些特点,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为下文庞家人用盆接鱼和如何吃鱼
的情节蓄势。
9. (1)和谐:①他们一家团结一心,兄弟之间相互协作、合理分工。②一家兄弟妯娌齐“上阵”,心往一处
想,力往一处使。(2)勤劳:①每天五更头,东方才现一点鱼肚白,庞家就开始杀猪忙碌了。②庞家三妯娌
都非常勤快,天不亮就起来,烧水,煮猪食,喂猪。白天做针线,有时还去店里包包茶叶收收钱。(3)精明:①
别人做生意单一,而庞家在肉案子闲下来的时候卖茶叶。②生活上精打细算,收获了鱼,一下子吃不了,就
先吃内脏, 鱼身腌了,以后慢慢吃。③流水沟中鱼跳上岸,别人用小盆接鱼,而庞家却用大杀猪盆放在流水
口处接鱼,既占住有利位置,又拥有有利空间。(4)见利忘义:①粥厂放粥是救济穷人,而庞家妯娌却披金戴
银地去打了粥回家喂猪。②用盆接鱼时,尽管符合大家约定“盆放在自己家门口”,却又属于逞强,因为庞
家门口离河边有一段距离。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
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
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 项,“‘掌柜老板,一流’‘身份高’等词句充溢着鄙弃的情感”错误。结合“‘开’肉案子,是掌柜
老板,一流,显得身份高了。庞家肉案子生意很好,因为一条东大街上只有这一家肉案子。早起人进人出,剁刀响,铜钱响,票子响。不到晌午,店堂闲下来了”分析,“……等词句充溢着鄙弃的情感”在文中并
没有体现出来。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
说名为‘鱼’,但文章前半部分只字未提到鱼,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何作用”,需要结合文本的结构、人物、
情节等分析文本前部分的作用。
结合“不知从哪年起,螺蜥坝以下淤塞了,就隔断了”“居民铺户共同商议,决定挖开螺蜥坝,在淤塞的
旧河槽挖一道沟,这道沟只两尺宽”“桶店家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奔到沟边来捉鱼。有人搬了
脚盆放在沟边,等鲤鱼往里跳。大家约定,每家的盆,放在自己家门口,鱼跳进谁家的盆算谁的”等分析,
文章第一段写螺蝴坝淤塞为下文挖坝、有鱼跳上岸、用盆接鱼做了铺垫。
结合“庞家门朝南,正对越塘,地势很高,从街面到屋基,七八层台阶。房屋在这一片是最高大的。两边各
有两间卧房……庞家肉案子生意很好,因为一条东大街上只有这一家肉案子。早起人进人出,剁刀响,铜
钱响,票子响”“庞家的人可真会想法子。他们在肉案子的对 面,设了一道栏柜,卖茶叶……头上戴着金
簪子,手上戴着麻花银镯”
“庞家杀猪盆又大,放的地方又好,鱼直往里跳”“庞家桶里的鱼最多,但是庞家这两天没有吃鱼,他家
吃的是鱼籽、鱼脏”“这妯娌三个都把它们用盐揉了,肚皮里撑一根芦柴棍,一条一条挂在门口的檐下晾
着……她们的嘴角都挂着一种说不清的表情,是对自己的得意?是对别人的鄙夷”分析,文章前半部分对
庞家人的叙写,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为下文庞家人用盆接鱼和如何吃鱼的情节蓄势。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你
如何看待庞家一家人?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
答题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
简单明了。
结合“庞家兄弟三个,各有分工。老大经营擘划,总管一切。老二专管各处收买生猪。杀猪是老三的事——
当然要有两个下手伙计”“有时一个小伙计来支应;有时老大或老三来看一会;有时,庞家的三妯娌之一,
也来店堂里坐着,包包茶叶,收收钱。庞家这三个妯娌都非常勤快”等分析,庞家一家人和谐。
结合“每天五更头,东方才现一点鱼肚白,这一带人家就听到猪尖声嚎叫,知道庞家杀猪了”“有时,庞
家的三妯娌之一,也来店堂里坐着,包包茶叶,收收钱。庞家这三个妯娌都非常勤快。天不亮就起来,烧
水,煮猪食,喂猪。白天就坐在穿堂里做针线。都是光梳头,净洗脸,穿得整整齐齐,头上戴着金簪子,
手上戴着麻花银镯”分析,庞家一家人勤劳。结合“庞家的人可真会想法子。他们在肉案子的对面,设了一道栏柜,卖茶叶”“这妯娌三个都把它们用
盐揉了,肚皮里撑一根芦柴棍,一条一条挂在门口的檐下晾着,挂了一溜”“庞家的盆是放在庞家的门口
(当然他家门口到河槽还有一个距离),庞家杀猪盆又大,放的地方又好,鱼直往里跳”等分析,庞家一家
人精明。
结合“大家都知道,她们打了粥来是不吃的——喂猪!因此,越塘、螺蜥坝一带人对庞家虽很羡慕却并不
亲近”“不是说谁家的盆放在谁家门口么?庞家的盆是放在庞家的门口(当然他家门口到河槽还有一个距
离)”分析,庞家一家人见利忘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B.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缱,指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C. 寡人,诸侯对自己的尊称;东道主,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D. 武,文中指武德。武德,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处于危险的境地,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在郑伯面前举荐了“千
里马”烛之武。
B. 郑伯从谏如流,他面对烛之武的牢骚,没有表达不满,而是自责,情真意切,又分析 利害关系,最终感动
了烛之武。
C.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退军时,既提到要维护郑国的利益,又处处为秦国着想,机智善辩,不卑不亢。
D. 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波澜起伏,充分体现了《左传》写人叙事 的高超技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2)现在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张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
里 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
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
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
老矣/无能为也已”一句的意思是:“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
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其中,“国危矣”主谓宾俱全,此处应断开;“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与“师必退”构成假设复句,中间应
断开,排除 AD;“臣之壮也”中“也”字为句末语气词,此处应断开,排除 C。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本题中,C 项,“寡人,诸侯对自己的尊称”表述错误,应为“寡人,是诸侯的谦称”。
故选 C。【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
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
较分析。本题中,C 项,“既提到要维护郑国的利益”与原文不符,烛之武在游说秦伯时,只字不提郑国利
益,全部在为秦国考虑。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鄙”,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地。
第二句中,“既”,已经;“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肆”,扩张;“阙”,使动用法,使……减少;
“焉”,哪里。
【点睛】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
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
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
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
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
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
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
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
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
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
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
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四犯令
侯宾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①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②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注】①“拚”同“拼”。②荼蘼: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破轻云天淡注”句,作者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出临别之夜的朦胧、恬淡又凄清的景象。
B. “莫听《阳关》牵离绪”,紧承“夜悄花无语”,点出“无语”的原因,原来是分别在即,离情别绪牵人
愁肠。
C. “拚酩酊花深处”句透露出离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与柳永词“都门帐饮无绪”意
境相似,具有同等震撼效果。
D. 下阙抒发的惆怅和叹惋,与上阙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
令人回味。
15. 本词下阙,作者独出心裁来抒写离别之情,请结合相关词句加以赏析。
【答案】14. C 15. ①“春逐行人去”句,运用想象/拟人,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行,作者却想象是
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②用心理感受/虚写,由芳草和离愁想象出来的春天和行人的内在联系,使作者
突发奇想,要像茶蘼一样把春光、也把行人留到最后一刻。但这只是一段痴想,表达了词人因无计留人而
产生的深沉惆怅和叹惋。③新奇丰富的想象和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深
重的情感。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
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意境相似,具有同等震撼效果”错误,意境不同,
本词的震撼效果也优于柳词。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
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
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结合全诗感情基调等内容
理解与分析。抓住“明日”,便知使用了“想象”或“虚写”的手法;抓住“春逐行人去”,便知赋予了春
天以人的动作,所以是拟人;作者推想别后的情景,以“芳草”意象写绵绵离愁,并把春天拟人化;明明
是行 人踏着芳草路远远离去,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明明是人已远行而芳草 依旧,却想
象成是人走春尽。“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春花到此时已剩荼蘼,故云“独步”。但纵使似荼
蘼开晚,能“着意留春”,又能留得几时?何况“不似”乎!两句是宛转地说“强欲留春春不住”。留春无
计,暗指留人无计。下片写的是人物心中的一段痴想,虽不可能实现,却动人而又沉挚地表达了因无计留
人而产生的深沉惆怅和叹惋,与上片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真实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
理活动,别开生面,回味无尽。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
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
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
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李清照《醉花阴》中渲染气氛,慨叹人不如菊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答案】 (1). 金就砺则利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帘卷西风 (4). 人比黄花瘦 (5). 谈
笑间 (6). 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解题时必须
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解答时,要注
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注意“砺”“知”的书写;(2)“人不如菊”是提示;(3)“周瑜的运筹帷幄”是提示,同时注意
“樯橹”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
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
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
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
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 , 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
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 的壮丽史诗。在九十七年 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
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
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
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行了中华民族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
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17. 下列在文中培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
B. 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
C. 这面精神旗帜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
D. 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中华儿女被它激励着
18.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崭露头角 义不容辞 气壮山河 汹涌澎湃
B. 崭露头角 义无反顾 气吞山河 波澜壮阔
C. 脱颖而出 义不容辞 气壮山河 汹涌澎湃
D. 脱颖而出 义无反顾 气吞山河 波澜壮阔
19. 文中画横线 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B. 实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C. 实行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D. 实行了中华民族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跨越;
【答案】17. B 18. D 19. A
.
的【解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
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
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本题补写部分,从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上看,主语应
该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排除CD 两项;A 项和 B 项相比较,A 项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B 项的
句子结构与前句一致,排除 A 项。分析可知,B 项最恰当。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
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
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处,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本句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刻超出其他团体党派把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应用“脱颖而出”。
第二处。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本句强调肩
负重任,绝不退缩。用“义无反顾”更好。
第三处,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气吞山河:气势可以把山河吞没。形容气魄很大。
本句重在突出气魄大,应用“气吞山河”。
第四处,汹涌澎湃: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
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本句形容历史进程雄壮浩大,宜用“波澜壮阔”。
分析可知,D 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
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
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画线句子有两个病灶:一是“实行
了……伟大飞跃”搭配不当;二是“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缺少介词“由”应该是“由近代不断
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
B 项,缺少介词“由”。排除B 项。
C 项,“实行……伟大飞跃”搭配不当。排除 C 项;
D 项,“实行了……伟大跨越”搭配不当,同时缺少介词“由”。排除D 项。
故选 A。【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
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
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
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
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
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下面是某校一位高一同学在高三毕业典礼上演讲 片段,其中有三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大家好!能在高三师兄师姐们 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一年级莘莘学
子,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的
全力协助,我们铭记在心。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之际,在下祝大家高考卫冕成功!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答案】①“忝列”改为“跻身”;②“全力”改为“鼎力”;③”卫冕”删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
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
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
合语境的要求。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
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
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忝列”表示辱没
他人,自己有愧,就是“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应改为“跻身”。全
力一般指自己,鼎力有点敬语的意思,指他人或对方,文中“你们的全力协助”的“你们”应为“鼎力”。
卫冕,意思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在此处用于高考不合适,应删去。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诗,表达
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你,内心
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磬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
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地跟她走。(节选自王开岭《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的
的为什么“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答案】(1)诗歌的语境神秘、自由和解放,正符合青春的向往,(2)诗歌的纯粹与青春的纯真、感性相
吻合,(3)诗歌之美契合青春之美,诱惑青春之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这是一道结合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的题目,答题时首
先要细读文段分层理解把握,然后结合题干概括材料的内容,“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那就要分析“读
诗”的特征,和“青春的特征”,材料可以概括出“诗”的特征:神秘、自由和解放、生命的最纯粹区域,
人的特征是:内心清澈、没有、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二者之间吻合。所以说“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
季”。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一首《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前进
进
(第二首《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
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第三首《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
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在上面三首歌词或歌词节选中任选一首,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可部分引用,开头和结尾所引文字不计
入 800 字内),以“歌声响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
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描写。
【答案】歌声响起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看着大荧幕上一张张灿烂又坚定的笑脸,我再一次被这再熟
悉不过的有魔力般的旋律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个视频是我和我的高中校友们共同制作的。最近各个高中都在开展“我和我的祖国”MV 录制活动。
我已毕业多年,以校友兼导演身份受邀重回校园主持录制工作,心中很是激动。前来“面试”的学弟学妹
们歌喉动听,舞姿优美,可就是少了那么一股劲儿。突然拍头一想,何不让已有些社会经历的同学们来歌唱出他们的深情?
一言既出,四座即合。可惜大家工作都忙,来不及赶回来的便用我国新创造出的全息投影技术与我们
遥遥会合。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投影中传来我们当年班长沙哑而有些五音不全的嗓
音,夹杂着奇怪的波涛声。“哎,老班长!好些年不见,你在哪儿歌唱祖国呢?”我不禁打断老班长忘我
的境界。他却神神秘秘一直不肯出现在投影中,镜头摇啊摇,一座小小的青山,一条弯弯的小河,还有
——“呀!你在王继才曾经守护的那个小岛上!”“小叶,终于被你发现了啊!我刚刚都那么用力地强调
‘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啦!”原来老班长在高三那年读了王继才的事迹后,立下的豪言壮语未曾忘
记,后来带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长驻那个本来荒芜破败的小岛。现如今,那里已经“今非昔比”,是一个“仰
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丰饶之地啦!歌声沙哑有力,飘扬在祖国的边疆之上。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小丽倒是很痛快地挤进了镜头。说“挤”,是因为投影中大部
分都是小孩子红扑扑的脸蛋,童稚的歌声袅袅传出,让人不禁心头一软。“小丽?你不是在美国读教育心
理学吗?怎么改回托儿所了?”“什么吗!我想着皓首穷经在异国他乡当个二等公民,实在没有回到中国
来,运用所学造福一方来得有价值!”小丽说着,搂住旁边的四五个孩子。歌声又响起了,小丽的嗓音清
澈而温暖,像一股春流般给人奋进的力量。我一边录着,一边想,多少个小丽回到农村,回到扶贫一线,
才给祖国扶贫路上攻下一个又一个难关,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乡村里晚风悠悠,歌声飘扬在扶贫建设
路上。
在我的视频中,还汇集了各方、各行各业的同学们:小力和小刚在海外的校园里挥动国旗放声狂吼直
至哽咽,引得外国学生微笑驻足;小方他们在巨大的航母前,戴着安全帽深情歌唱……
我们即使四散各方,也彼此相望。
我知道歌声四处响起,我们和我们的祖国,有一天会变得更好。
“我们和我们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
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
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首先分析命题。“歌声响起”的主要话题是“歌声”,根据材料信息,应该围绕《义勇军进行曲》)《我
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三首歌曲中的一首来写作。三首歌曲共性特点都是爱国、富有正能量的。所以本
次作文应该是从“歌声响起”的角度来写。所谓“歌声响起”,即正在进行式,可以写歌唱的画面、场景、故事、
人物、感觉、领悟、思考等多个视角。但中心论点应该是统一而固定的,自信阳光、乐观积极、我爱我的
家乡、祖国等等。最后分析文体,题干要求写作记叙文,考生可以写怎样的“歌声”,什么样的人所唱,唱得效果感悟等。写作的过程要注意用细节描写来展示自己唱什么,看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
参考立意:
1.我爱我的祖国
2.我和我的祖国心连心
3.祝福我的祖国越来越好
4.走过艰难险阻,迎来美好明天
可用素材:
1.“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山歌好比春江水,党恩好似母爱深。”在七色朝阳的光芒中,在满
天彩霞的映衬下,国旗冉冉升起。泪水夺眶而出,模糊了眼眸,掩饰也无济于事,便在心中默念,永远跟
党走。
2.“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是啊,生命短暂必须珍惜;更要活出人生价值,不仅为小我的梦想而努力打拼;更要勇担重责,为早日实
现中国梦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昨天,“五月的鲜花 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
不歇。”今日,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新青年,定当不负韶光,承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为实现祖国繁荣富
强、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做人一地肝胆,
做人何惧艰险”,是呀,新世纪的青年就该无畏无惧,为国家豪情万丈,霸气十足;为未来义无反顾,勇往
直前!
5.“爱拼才会赢!”青春的我们不该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懈怠颓废,不思进取。保持昂扬的斗志,为早日实
现中国梦发挥主力军作用,将自身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
长。
6.“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成龙一首《国家》唱出了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
感受。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7.“五星红旗 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 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8.“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伴随着《歌唱祖国》的乐曲,护旗队、礼兵依次齐步返回。
数万名群众仍久久不愿离开,纷纷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迎接新年,向祖国送上深深的祝福。
9.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红,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一张天下最美的脸,没有人不留恋你的容颜……五星红旗
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我将用一生来守
护你。
10.“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怎么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心
意相通,为祖国,为未来,我们团结一心,共同谱写新世纪的华章。
11.正如歌词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或许你只是地球上的六十亿分之
一,或许你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沙,但只要尽自己所能奉献社会,虽为小事,但同样能量无限,成就人间美
好。
12.青年人,风华正茂,正处于学习的好时机,要树立梦想,肩负国家的重任和历史的使命,走遍千山万水,
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
13.“想想明天,又是日晒风吹,无怨无悔,从容面对……带着梦想去追.。”是啊,我是青年便该志存高远,
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4. 五星红旗迎风舒展,伴随《义勇军进行曲》飞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
新的长城……”爱国心、责任感、担当意识,便不请自来,油然而生,于是我们激情满怀,摩拳擦掌,为
未来准备着!
结构层次:文章叙述了我以校友兼导演身份受邀重回校园主持录制工作,通过用我国新创造出的全新投影
技术,让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同学一起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
【点睛】爱国和责任属于比较宏大的话题,学生写作容易流于说套话,为了避免出现假大空的作文,写作
前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些鲜活素材,比如名言警句、精彩语段以及新颖典型的事例,建议观看感动中国等专
题片;也可以启发孩子们创新思维,不一定非得从大处(历史)着眼,小处落笔可能会更具体有效,富有
表现力说服性。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心灵之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透过标题,我们可初步感知作者的文学素养,了解文
章的主旨大意。有经验的考生,往往会在作文中,尤其是短时间内就要判定分数的考场作文,拟一个亮丽
新颖的标题,留给阅卷老师良好的第一印象。
常见拟题方法有:1、论点式,表现为主谓、动宾短语,或判断句、祈使句形式:直接亮出观点,为阅卷老师
节省时间,避免误判;2、问悬式,巧用问句,设置悬念或矛盾,引发兴趣,新奇抢眼;3、并列式,对偶、对仗、排列词语,形成对比、对照、类比关系,整齐生美;3、反复式,指题目中有词语重复的现象,又叫
复沓、叠词或反复;4、化用式,巧借相声小品、影视剧歌曲的名字或经典语句,古诗词、名言警句、歌曲
题目和歌词等;5、比拟式,巧用比喻、拟人,想象丰富,形象亲切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