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 2019-2020 学年度(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数字标号
涂黑。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传统哲学概念范畴中,“节”也许并非处于核心地位;然而,由节之“象”所拓展出的丰厚意
蕴则凸显了东方所固有的“象思维”品质极具代表性,值得探讨一番。
“节”首先表现为空间上的联结,有承上启下之作用——此由竹节之本义发出。“承上启下”,自然
是关键要害处,故“节”可引中为关键:人们常言解决问题的节点、“紧要关节”,等等,皆由此出。
节在空间上的“联结”义,推而广之,则形成了诸多相关的词汇,用之于人体则有骨节、关节、肢节;
用之于器物,则凡类此的事物亦多以“节”称之,如“多节虫”“八节火车”“三节文章”等。“节”坚
固且无赘物,故“节”又可引申为简洁、节俭。《荀子.天论》中“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之节,即为
节俭义——“节俭义”当由“固而无赘物”引申出。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时空一体,当将空间之“节”迁移于时序之时,“节”的含义又进一步得到拓展与
丰富。《秋浦歌》曰“常恐秋节至”,杜甫云“好雨知时节”,其中之“节”即是维系过去与未来的“节”
点。当然,此节点以阴阳之气的变化为标准。依古人,每年的时序可作此概括:由冬至到夏至,阳息(息者,
长也)阴消;由夏至到冬至,阴息阳消;其中,春分、秋分则大致阴阳持平。由是,按照阴阳变化的节点,
古人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节气者,气之节也,维系(联结)阴阳变化(时间)的关节点之谓也。当然,
对于重大的节气譬如春节、中秋节等,人们是要隆重庆祝的,春节意味着万物复苏,预示播种的前奏;中
秋节万物成熟,则是收获的标志。可见,节日与节气亦密切相关。
当“节气”转换为“气节”时,形下之“节”便超越了自然时空而进入伦理学的领域。“气节”,表
征的不再是阴阳之气转换的节点,而是超越时空的、形上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节操。气者,浩然之气也;
节者,静也(不变也)、硬也。气节,即保持浩然正气而不动摇,引申为意志坚不可摧。儒家伦理倡导的诸
如忠孝节义、节操、名节、节烈皆作如是观,此取象于节之硬并化用之于道德人格。苏武持节不忘本心,
为古人守节之典范。促使“节”超越时空的因缘,在于它暗合了儒家五伦的德目:信。而最早对节之“信”、节之“符(合)”
义进行探究的应始于《周易》的节卦。关于义理之节,尚秉和先生曾有如是解释:“节者,信也。言凡事
皆有一定制节,不容改变。故君子以制度数,天地以成四时。天地节者,天地信也。”尚先生又云:“节
者符也,以竹为之,各持其一,合之则为信。”
除了“信”义外,儒家之“节”尚有“中道”义,此为“节”之蕴含的又一次跃迁。“中道”乃中国
哲学的核心范畴,《左传》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记载。朱自清先生则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
分析,他认为,古代注重礼节,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节”。朱先生的结论是:“可以说所谓‘圣
达节’等等的节,是从礼乐里引中出来成了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而这个节其实也是传统的‘中道’。”
朱先生从史学的角度阐发“节”之中道义,亦不乏为一家之言。
(摘编自郭继明(说“节”》)
1.下列各项关于“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节”属于中国传统哲学概念范畴,“节”之“象”拓展出的丰富意蕴凸显出东方所固有的“象思
维”品质。
B.“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由竹节的本义发出的。“节”在空间上的联结义可推出词汇“骨
节”“多节虫”。
C.“节”从空间迁移于时序,其含义进步拓展丰富。 节气,就是气之节。而中国的春节等重大节日
与节气密切相关。
D.“节”超越时空进人伦理学领域,由形下"节之硬"转化为形上“意志坚不可摧”,具体表征为“气
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开头引出话题“节”,然后从空间、时间、伦理学领域等三个方面对“节”
的含义进行了探讨。
B.文章以杜甫“好雨知时节”为例,旨在说明节”从空间迁移到时间后,以阴阳之气的变化为标准,
丰富拓展了“节”的含义。
C.文章阐述促使“节”超越自然时空而进入伦理学领域的缘由,是“节”暗含了儒家伦理所倡导的节
操、名节、节烈等道德节操。
D.文章末段引用朱自清从历史文化角度阐释“中道的结论,有力的论证了“节”在儒家思想体系中除
了“信”还有“中道”之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3 分)
A. 《荀子•天论》中“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之节与“开源节流”“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义
同。B.“苏武持节不忘本心,为古人守节之典范”是因为他的行为符合儒家伦理所倡导的节操、节义、名
节等。
C.最早对节之“信”、节之“符(合)”义进行探究的是《周易》,尚秉和先生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节”
的含义。
D.朱自清从史学的角度阐发“节”之中道义,认为它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成了行为的标准和做人的
标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线上教育教学≠直播/录播课程
初期,对教材知识点的直播或者录播课程几乎等同于线上教育教学全部,绝大多数学校都陷入了“临
时开发直播课程——教师缺乏直播技能——网络平台不支持——学生反响较差——继续升级直播课程”的
怪圈。事实上,线上教有教学绝不等同于单纯的直播或录播课程。一方面,从教学形式上,除了直播和录
播外,还有更多的方式,例如学习任务式、互动研讨式、作品展现式等;从我们的实践看,直播课程更适
合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录播或视频课程则更适合学有余力学生的提升释疑。另一方面,在学习内容上,线
上教育教学的核心和指向都应该凸显育人目标,绝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知识点传授。
线上教育教学≠线下教育线上化
当前很多教育行政领导和一线老师将重心放在了如何将学习内容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上,然后
将传统的教学“照搬”到网络上,形成了所谓的“线上教学”,这其实是对线上教学的错误理解。我们认
为线上教学应当是正常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其与常规教育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后者包含前者
的关系,只不过因为现在的特殊时期,由线上教学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罢了。
(摘编自《关于浙江省线上教育教学的反思》)
材料二
线上学习对学生最大挑战(“非常费成人数百分比)(摘编自《“线上学习对学生最大挑战”的调查问卷))
材料三
光明日报记者: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复学之后,在线教学将从“新鲜感”走向“新
常态”,请问未来在线教学“新常态”是否有具体要求?有哪些具体要求?谢谢。
吴岩:谢谢你的问题。从“新鲜感”到“新常态”,我们需要做三项工作。
第一,把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机制。疫情期间的学校在线教学工作,最深刻的体会是“四个变”,就
是改变了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改变了学校的管、改变了教育的形态。他们有的是可以从战时平移
到我们说的平时的机制里的,有的不能简单地平移,需要一些改造变化。
第二,把“临时教改”变成“质量行动”。我们一方面推进所有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
工作,同时教育部成立了三个并行的质量监测的课题组,这三个课题组的工作我把它叫做“三评估一研究”。
一是三个并行的质量监测课题组要对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的服务进行评估。二是对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
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估。三是对线上线下开展的是否质量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一研究”是及
时研究我们应对疫情的临时措施,怎么把它转文成平时状态。所以我们叫做“三评估一研究”。
最后,我们在在线教学的时候,还结合教育部提出的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要打造包括线上
金课、线下金课、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我们叫“五大金课”的计划,及时推进国
家级金课和省级金课,努力把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在在线教学中实现,就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我们实实在在地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落实到最关键的课程要素上。这方面应该说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谢谢。
(摘编自《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新闻》)
材料四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带来的在线教学形态的突发性全面应用,给教育治理
提出了一系列断问题。譬如:社会治理完善问题,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在线教学供给,市场监管难度增大,
对处理好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控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险防范问题,在线教学可能带来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教学安全、舆情危机等方面风险;技术保障问题,
大流量大规模集中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可能造成网络卡顿甚至是崩溃,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制度调
整问题,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纪律维护、课程成绩考核、教师工作量评价等方面教学管理制度
需要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进行及时调整,适度增强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在线教学的综合质量控制;教育
公平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在线教学“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与技术鸿沟,及由此可能形成的新形式的不公平。
从更高层面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在线教学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变革,在线教学涉及
的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管理者、技术提供者等各方面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被赋予新的内容,
应当从教育立法层面尽快予以完善,从而以不断优化的治理体系提升符合新形势要求的治理能力。(摘编自《光明日报: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如何实现)》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事实上,从教学形式、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看.线上教育教学绝不等同于单纯的直播或录播课
程。
B.线上教学凸显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需要学生有更强自律性协作能力以及对各种学习软件的熟练掌握
等。
C.复课后,在线教学由“新鲜感”走向“新常态”,不能平移战时措施,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作出
改变。
D.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虽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但也给教育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引起各方
重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据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线上教学初期,绝大多数学校陷入怪圈。这引发了教育者对新形势下“教”“学”“管”和“教学
形态”改变的思考。
B.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是未来线上教学的走向,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最关键的
课程要素。
C.对于教育管理部门而言,要通过不断完善教育立法,优化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来提
升治理能力。
D.尽管在线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线课程的常态化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受一些现实问题制约,
仍需努力。
6.请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从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及个人三个方面概括如何提高线上教学质量。(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我寻我家
蔡楠
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丢失了自己的家的。我们这座新兴的城市并不大,我曾经骑着摩托
车,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围着这座城市不停地寻找,找遍了大街小巷高楼平房,都没有找到。在万般无奈
的情况下,我到电视台去登广告。
我的广告词是这样拟写的:某男,因不慎丢失家庭一个,内有 30 岁的年轻妇女一名,六岁男孩一名。
另有家具什物若干。记忆中家庭住址在 Xxx 街 xx 巷 x 号,有见到者或帮助找到者,请通知电视台广告部转,
必有重谢!我把广告词交给广告部主任,主任又将它交给台长。台长大笔一挥作了指示:现在丢失家庭的人很多,据统计在我市 30—40 岁的男女青年中,丢失家庭率高达 67.8%,且还有不断上升之趋势。这是一个
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为帮助他们尽快与家人团聚,凡来我台登播寻找家庭广告者,一律免费!我高兴地谢
过台长,留下呼机号码,千恩万谢一番,出了电视台。
登出广告的第二天上午,我的呼机叫了。那时我正在一家豪华宾馆里睡懒觉。我复了机,是电视台打
来的。他们已经为我找到了家,一会儿就派车送我回去,要我立即去电视台!
我激动万分,坐着电视台的车踏上了归家的路。车子七拐八绕,在一个高大的建筑物前停住了。广告
部主任领我绕过高大建筑物,踅进一条小巷,在一个古铜色的铁门前停住了。他和蔼地对我说:“到了,
这就是 Xxx 街 x x 巷 x 号,你回家吧!”
我掏出钥匙开门。啪,锁开了。我终于又一次走进了自己的家。我看见妻子正在客厅猫腰撅腚地擦地,
六岁的儿子正在写字台上写作业。我没敢打扰他们,我想悄悄绕过客厅回到我和妻子的卧室。这时妻子扔
掉拖布惊慌地开口了:“站住!你是谁?你想干什么?”
钟蕾:“是我呀!”我叫着妻子的名字,我回自己的家来了!
钟蕾后退一步,定定地望着我:“这怎么是你的家呢?”
“这怎么不是我的家呢?你看这两间正房两间陪房,是我操待着盖的。院里的石灰砖,是我的哥儿们墙
体咱们砌的,客厅这套进口仿皮沙发是我打三折优惠从一个关系店里买来的,卧室里挂着的那幅字是著名
书法家铁西为我写的,他还请我雅正呢!这怎么就不是我的家呢?”
“你说的一点也不错,这些都是我丈夫干的。可我怎么就不认识你呢?”钟蕾仍然摇着头。
“你怎么会不认识我呢?我们是在九 O 年五月一日结得婚对不对?我们的儿子是在我们一结婚一周年纪
念日出生的对不对?再有他随你的姓叫钟小蕾对不对”
“对呀对呀,你说得非常正确,我也好象在那见过你,可我怎么就想不起你来呢”钟蕾睁大眼睛,上
下左右地探测了我一圈,仍然摇头。她喊来了儿子“钟小蕾过来,你看看这个闯进咱们家的人,他是你爸
吗?”
“不是”钟小蕾瞪着骨碌碌的眼睛,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爸爸不是正在厨房做饭吗?我去喊他来,爸
爸,爸爸——”
我的儿子钟小蕾从厨房里喊来了他的爸爸。是他爸爸,却不是我,是一个围着围裙、满手油渍的中年
男人。那男人四方大脸,一脸的愚钝。天哪!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副模样,我比他要年轻要英俊。比他能挣
钱,比他能做事,比他……
那男人问明了情况,一手拿着铲子,一手护住钟蕾母子,厉声说:“这是我的家,请你出去,出去,
出去!要不我可揍你了!”
我乞求般地望望钟蕾母子。钟蕾紧紧地贴在中年男人的身上,一副漠然置之的样子。钟小蕾呢?他两手
插腰,虎视眈眈地站在那个不是我的爸爸身边,一副上阵父子兵的神态。我的心底升起一股贯彻骨髓的悲哀。我逃也似地跑出这个失而复得的家。
大街上,杨花柳絮仍在漫天飘舞,我在杨花柳絮中迷失。这明明是我的家,这又不是我的家,那我的
家在哪里呢?
我至今仍在寻找。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 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3 分)
A.小说中我记得家庭详细住址,却寻求电视台帮忙寻找,我打开了自家大门,结尾却说这不是我家。
这是用荒诞的情节表达生活的真实。
B. 文章结尾处“杨花柳絮漫天飘舞”营造出“迷茫”的氛围,呼应了小说中“我找不到家了”的情
节,体现了“我”迷茫的精神状态。
C.小说塑造了“我”这一典型形象:理想磨平,激情淡褪,迷失了人生方向。结尾处出现的“中年男
人”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D.我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失而复得的家,是因为家里的妻儿并不认识我。我感受到了凉彻骨髓的悲哀,
这说明我对家庭彻底地绝望了。
8文章开篇即写“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丢失了自己的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9.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叙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甲]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
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乎!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
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壁,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
臣复取壁。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
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乙]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
不惮征缮以文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
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成,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
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
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选自《左传•僖公十五年》)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
待秦命/
B.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
以待秦命/
C.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
待秦命/
D.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園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
待秦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列观:一般的宫殿.此处指章台。观:既可指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也可指道教的庙宇。
B.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C.戎狄:先秦以前有华夏和四夷的区分,戎狄是对西方的狄和北方的戎等非华夏部族的合称。
D.七牢:古代天子馈赐诸侯的礼品。一牛一羊一家为一牢。七牢就是说牛、羊、承三牲各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秦王“许斋五日”是因为蔺相如急中生智重新取回了玉璧,又尖锐揭露了秦王“以空言求壁的阴谋,
使秦王理亏心虚,不得不让步。
B.阴铂甥借小人代表国内强硬的一派表明了晋国坚定不屈的斗志。借君子代表国内温和的一派,用礼
仪套住秦程公,使其善待晋侯。
C.阴饴甥一方面表示为君王的前途担心,一方面又表示对秦国寄子厚望。每句话都说在秦穆公的心坎
上,正反开阖,终于说服了秦穆公。
D.无论是蔺相如还是阴饴甥面对不利于本国的谈判形势.皆能机智灵活地应对,态度上软硬兼施、不卑
不亢,可谓智谋无双的才辩之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5 分)
(2)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壁于赵。(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①
陈与义②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③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释:①午日:即端午。②此词是作者南渡之后,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所作。③戎葵:即蜀葵,夏日
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词开头“高咏楚词”一句通过高咏屈原的作品透露了词人的壮阔胸襟和感伤心绪。
B.“榴花不似舞裙红”三句,把“榴花”比喻成“舞裙”,回忆过去生平得意的情景。
C.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戎葵凝笑墙东借物咏怀,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D.最后两句作者面对湘江,把感情寄托在试浇”的动作及对“桥下水”遐想之中。
15.本词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雨霖铃》中的“ , ”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有干言万语要倾诉
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
是: , 。
(3)辛弃疾的《水遇乐•京口北国亭怀古》一词中写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历经战乱的扬州,感慨当地
人民苟且偷安的词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幽默,可以说是一个敏锐的心灵,在精神饱满生趣洋溢时的自然流露。这种境界好像( ),不
能做假,也不能苦心经营,事先筹备。世界上有的是荒谬的事,虚妄的人;诙谐天成的心灵,自然( ),取用不尽。 幽默最忌的便是公式化,公式化的幽默很容易流入低级趣味,就像公式化的小说中那些人物一样,
全是欠缺想象力和观察力的产品。
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必定是富贵、宽厚、开放,而且圆通的。反过来说,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绝
对不会( ),一味钻牛角尖,或是强词夺理,厉色疾言。 幽默,恒在俯仰指顾之间,从从容容,潇潇洒
洒,浑不自觉地完成。在一切艺术之中,幽默是距离宣传最远的一种。“含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和幽默是
( )的。“宁曳尾于涂中,不留骨于堂上;非梧桐之不止,岂腐鼠之必争?”庄子的幽默是最清远最高洁
的一种境界,一般弄臣笑匠不能并提。真正幽默的心灵,绝不抱定一个角度去看人或看自己,他不但会幽
默人,也会幽默自己,不但嘲笑人,泰然自贬,也会释然自嘲,也会在人我不分物我交融的忘我境界中,
像钱默存所说的那样,欣然独笑。真具幽默感的高士,往往能损已娱人,参加别人来反躬自笑。创造幽默
的人,竟能自备荒谬,岂不可爱?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浑然天成 左右逢源 固执成见 相悖
B.行云流水 左右逢源 固执成见 绝緣
C.浑然天成 左支右绌 固步自封 绝緣
D.行云流水 左支右绌 固步自封 相悖
18.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一向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
C.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
D.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3 分)
A.不但会在人我不分、物我交融的忘我境界中,像钱默存所说的那样,欣然独笑,甚至释然自嘲,泰
然自贬,也会嘲笑人。
B.不但嘲笑人,也会释然自嘲,泰然自贬,甚至会在人我不分、物我交融的忘我境界中,像钱默存所
说的那样,欣然独笑
C.既嘲笑人,也会释然自咽,泰然自贬,也会在人我不分、物我交融的忘我境界中,像钱默存所说的
那样,欣然独笑
D.既会在人我不分、物我交融的忘我境界中,像钱默存所说的那样,欣然独笑,也会嘲笑人,释然自
嘲,泰然自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6 个字。(6 分)① ?一般的看法是“思辨性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 ② ,比如,哲学家黎鸣先生就这样
说过:“逻辑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琴声中最弱的一根琴弦。”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古代作品中的“思辩性”?
如何对古代作品进行思辨性阅读,就变得很重要。严格地说,思辨来自西方,而我们习惯于整体地、辩证
地、形象地感知世界及自我。相比西方,我们更注重分析比较与类比联想。因此,③ ,而类比思维只在
两个特殊事物之间进行分析比较,不需要建立在对大量特殊事物分析研究并发现它们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其缺点是缺乏科学实证,无逻辑可循,结论是个人化的,甚至是主观的。
21.2020 年春节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华大地上横行肆虐,武汉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没
有硝烟的战争中,一个个逆行的身影在时刻感动着我们。请你从“抗疫”的战场中选取一个人物或一个群
体,给他(她)或他们写一段颁奖词。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生动,表述准确,不超过 100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 分)
材料一:
2020 年 5 月 19 日,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因与袁隆平、申纪兰等六人并肩担任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推
广大使”而再一次上热搜,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在这之前,她就因曾在境外视频网站上拥有超高人气和关
注度,引发人们的讨论。有文章认为,这位博主主打传播中国传统美食文化,通过镜头语言呈现田园生活,
令外国网友喜爱并评价说“她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被我们忘记的那些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从这个
角度而言,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文化输出的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
材料二: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
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要求: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自拟标题;不少于 80 字。
攀枝花市 2019-2020 学年度(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细则(2019.7)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 (3 分)D (“具体表征为气节”错误,据原文“气节,表征的不再是阴阳之气转换的节点,而是超
越时空的、形上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节操。”可知)2. (3 分)C (“是‘节’暗含了儒家伦理所倡导的节操、名节、节烈等道德节操”错,据原文“促使
‘节’超越时空的因缘,在于它暗合了儒家五伦的德目:信。”)
3. (3 分)B (A“与‘开源节流’‘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义同”错误,两者不同;C“尚秉和先生
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节’的含义”错误,于文无据; D“成了行为的标准和做人的标准”错误,据原文“成
了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 (3 分) C (“不能平移战时措施”错误)
5. (3 分) B (“是未来线上教学的走向”错误,已然变未然;“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最关键的
课程要素”错误,据原文“我们实实在在地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落实到最关键的课程要素上”)
6. (6 分)参考答案①教育主管部门:施行科学的教学质量检测方案:推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的课程建设:完善教育立法,提升教育治理水平。(答对任意两条 2 分)
②教育机构:提高线上教学认识水平,转变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管理水平。(2 分)
③个人:提高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2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 (3 分)D (“我对家庭彻底地绝望了”错误,由原文可以看出,此时的“我”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
的苦闷,精神灵魂没有归宿,因此很迷茫,而非“彻底地绝望”)
8. (6 分)参考答案:①呼应题目“我寻我家”,交代了我寻我家的缘由,引出后文“寻家”的情节。
(3 分)
②有利于揭示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人到中年,面对现实,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灵魂没有归宿的迷茫
状态。(2 分)
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急切求解的心理。(1 分)
9. (6 分)参考答案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文章表达亲切、自然。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增强了
小说的真实性。(2 分)
②人物形象塑造更鲜明,人物情感流露自然。通过对“我”的行动轨迹和感受的描写,自然流露出我
的感情,从而更好的表现出“我”对现状的不满,对已消失的自我的怀念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2 分)③
作品通过对“我”寻家的叙写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我”是中年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缩影,表现了中年男
人不甘于平庸的居家生活,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精神灵魂没有归宿的迷茫。(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 (3 分)A(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圈也。曰:‘必报仇,宁事戏狄。’君子爱其
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11.(3 分)C (“西狄和北戏”错误,而是“北狄和西戎”)
12 (3 分)A(秦王“许斋五日”不仅是因为面相如急中生智重新收回了玉壁,又尖悦揭露了秦王“以空
言求璧”的阴谋,更重要的是蔺相如坚定地表达了“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的决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以为布农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5 分)
译文: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而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触
伤强大的秦国(对我们)的感情,是不值得的。(得分点:布衣之交、以、逆各 1 分,句意 2 分)
(2)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5 分)
译文: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成,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
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和氏壁送回赵国。(得分点:度、决、衣褐、亡各 1 分,句意 1 分)
译文:
鲁信公十五年十月,晋国的阴饴甥会见秦伯,两国在王城结盟。秦穆公问他:“你们晋国内部意见和
协吗?”阴饴甥说“不和。小人以失去国君为耻,又因丧失亲人而悲伤,不怕多征赋税,舍得花钱添置武器
盔甲,并且拥立太子姬圍继任国君。他们说:‘宁肯奉事戎狄,也得报这个仇。’君子则爱护自己的国君,
但也知道他的罪过。他们也不怕多征赋税,舍得花钱添置武器盔甲,却是为了等待秦国的命令。他们说:‘宁
可牺牲,一定得报答秦国的恩德。’这样,意见就不一致。”秦穆公又问:“你们对国君的命运有什么看
法?”阴饴甥说:“小人发愁,认为国君不免灾祸:君子宽心,以为国君必定回来。小人说: . 我对秦
国太无情了,秦国岂肯还我国君?’君子说:‘我已认罪了,秦国必定还我国君。他背叛了,就抓起来:他
认罪了,就放回来。恩德再没有比这更厚的了,刑罚也没有比这更威严的了。内心臣服的自然感恩怀德,
那怀有二心的也会畏惧刑罚。这一仗如此了结,秦国真可成就霸业了。不然的话,当初帮他回国登位,又
不让他安于其位:后来废了他的君位,又不让他复位,以致原来施的恩德,反变成仇恨,秦国总不会出此
下策吧!”秦穆公说:“你讲的正合我心啊!”马上就让晋侯改住宾馆,赠送七牢,以诸侯之礼相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 (3 分) B (把“榴花”比喻成“舞裙”中“比喻”错误,这里是映衬。)
15. (6 分) 参考答案:①对屈原的缅怀。端午节,词人高昂地吟诵楚辞,面对湘江虔诚祭酒,表达
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之情。②现实与过去对比,过去春风得意如今却无人理解的苦痛之情。③对时光流逝、
事业无成的感慨。节序匆匆,一身伤老,流露出词人对时光流逝,而自己却报国无门、事业无成的感慨。④
表达始终如一的爱国之情。以戎葵的向阳特性比喻自己永远不改向阳的风志,表达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每
点 2 分,任意三点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人生如梦,一樽还酹
江月:(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3 分)8 (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得自然流畅。浑然天成:形
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
非常顺利。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
又出了问题。绝缘:跟外界或某一事物隔绝,不发生接触。相悖:相违背,相反。固守成见:顽固坚守己
有的见解,不听取他人意见,独断专行是一种不明智的表现。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18. (3 分) C (A 表示特定称谓;B 表示讽刺;C 表示直接引用;D 表示强调)
19. (3分) A (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使用不当,句子前后是递进关系,应将第二个“也”
改为“甚至”;二是语序不当,应该把“奉然自贬”和“也会释然自嘲”位置调换)
21. (6 分)参考答案①“思辨性思维”是什么呢?②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先天不足(“我们传统
文化中的逻辑理性不足”或“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思辨思维先天不足”皆可)③我们擅长的是“类比思维”。
(每处 2 分,三处全对 6 分)
[解析]木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第①处,结合后面句子“一般的看法是‘思辨性思维’就是‘批判
性思维’”可知,此处应该提出一个关于“思讲性思维”是什么的问题。第②处,结合后句黎鸣先生所说“逻
辑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琴声中最弱的一根琴弦。”可知此处说的是传统文化中逻辑理性精神的不足。第③
处,结合前句“我们习惯”,以及后文“类比思维”的阐释可知,此处谈的是我们和类比思维的关系。
21. (5 分)参考答案示例一:钟南山
一张高铁图,心疼全国人;两次大疫情,总有您身影。面对疫情,您没有豪言壮语而是亲赴线;面对
疫情,您没有退避三舍,而是肝胆与共。您是无论生死的进行者,您是心系苍生的大国医。
示例二:援鄂医疗队
白衣执甲,心怀锦缎。你们临危受命,奔赴战疫一线;你们日夜塞战,拯救患者生命。面对病毒,你
们无私无畏:面对患者,你们无微不至。山川有域,大爱无疆,你们是最美逆行者,你们是时代大英雄。(对
象明确 1 分,符合颁奖词的主题 1 分,语言生动 2 分,表述准确 1 分)
解析:本题需要从“抗疫”的战场上选取一个人物或一个群体,给他(她)或他们写一段颁奖词,选取
的对象有很多,如:终南山院士、广大的一线医疗工作者、志愿者等等,注意所写的颁奖词的主题,然后
概括出所选对象的事迹,并对他们的精神进行评价,为了使语言更生动形象,给以运用一些表现手法,
如排比、对偶、比喻等等。
四、写作(60 分)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 分)(本题由两则材料构成,体现了审题的综合性。首先我们要审清每则材料。 材料一,以李子柒通过自
己的视频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例,强调其作品具有文化输出的意义。材料二,选
自《拿来主义》中的名言,阐释新文艺应该怎么做。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我们应遵循求同的原则,两则
材料都围绕文化来说。同时,多材料作文除了遵循求同的原则还要注意材料的不同点,材料一说的是创新
继承,需要采用新科技,需要走向世界,发扬传统文化。材料二要拿来主义,汲取精华,弃其糟粕:主观
态度,沉着,勇猛,有辨别。所以我们在审题立意时要综合以上分析,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同为写作的
中心,异为思维层次,多种方法。)
参考立意:
①用“拿来”赋予文化新的存在形态,创新文化输出方式
②文化自信(输出) 与文化担当(拿来)
③文化传承既要“拿来”又要“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