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联合体2019-2020学年新高三7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教育联合体2019-2020学年新高三7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54140

大小:106.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南教育联合体 2020 年 7 月新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时量: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乡愁之“乡”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区域地理概念,因此乡愁之“愁”不是无缘之愁,而是有根 之愁。乡愁是基于特定的地理位置产生的,其承载着主体浓烈的情感记忆,蕴含着主体对地理故乡的精神皈 依。乡愁中的“乡”是对乡愁主体生活过的故乡的地理泛称,是乡愁地点的代名词。 ②乡愁的“愁”一方面指主体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情感,另一方面指一种对故乡的情感文化,包含强 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超越地域、 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 ③乡愁的物质载体包括自然和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农特产品等。这些承载 和唤起主体情感的物质载体富有生动的内容情节和情怀,与主体过去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因此即使 主体离开故乡多年依然能对其产生情感驱动,慰藉游子的思乡、精神失重等情绪。 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愁社会价值,本质上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乡愁价 值功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过渡中起着“纽带”和“导航”的重要作用。乡愁价值通过发挥积 极的导向作用,理性疏导乡愁发生主体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推进个体与社会的追求统一,进一步推动社 会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⑤乡村作为乡愁载体是最值得利用和发掘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关于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政策不谋而合。乡愁生态价值的本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核心, 坚持“用生态留住乡愁,用乡愁留住生态”的发展原则,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作用使主体加深对 故乡生态文明的认识,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平衡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摘编自马蕾《乡愁价值的激活: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愁理论价值研究》) 材料二: “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人们过年回乡骤然感觉到年味逐渐消失,富有传 统内涵的农村习俗也淡出农民的生活。与之相反的是大面积被搁置的土地的荒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乡村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乡村文化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我国重要的本土 文化。尽管受着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乡村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乡村文明 的的价值包括载体性文化价值、主体性需求价值和客体性生产价值,它的载体性文化价值可以团结乡村振兴 的多元主体力量。无论是有形的乡村文明还是无形的乡村文明,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而且反映了人民的 利益、价值和诉求。比如说,乡村的村容村貌、物质设施等有形文明是乡村人民遵循共识所建立起来的。 正因如此,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也是乡村人民约定俗成的。这些文明都是人民共同建立 的,因此,它们是乡村人民共同利益的反映和价值标准的集中体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乡愁”情怀如此 浓郁了。对“乡愁”,我们应意识到乡村在现代化浪潮中是无法被替代的,尽管城市化在不断地冲击着乡村 的发展,但我认为这正是乡村振兴的存在意义。 (摘编自钟晨《“乡愁”下的乡土情怀与乡村价值思考》) 材料三: ①乡愁包括乡“愁”和“乡”愁,前者凸显“愁”的语义,将焦点指向了关乎故乡的现实问题;后者 凸显“乡”的语义,落脚于故乡的范畴问题。对于新型城镇化而言,解决了乡“愁”和“乡”愁的问题,也 就真正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包含了现实中“望不见山、看不见水”的乡愁话语语境,“山”“水”成 为环境资源元素的隐喻而与乡愁直接关联,这种预设使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首先关联了生态文明 建设问题。 ③从外在形式看,解决乡愁中包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要求城镇建设规划中优先考虑 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就内在本质考量,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相匹配的人口市民化在根本上还 需要基于心理、情感驱动的文化融合推动,承载着心理与情感方式的乡愁话语构建必须要满足文化的构建 需求。因此,新型城镇化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层意蕴在于推进市民社会参与、身份认同,推进 友好环境的建设与体验,以融合落实社会福祉,改变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三元结构,柔性 化解环境污染、住房困难、半城镇化等城市病影响,这是乡之“愁”的内在诉求。 ④无论生态文明还是城乡共荣指向的乡之“愁”,都是群体性问题,对于个体而言,乡愁更多的是“乡” 之愁。在这个维度下看,故乡首先是一个出生地,“山”“水”常在;这个故乡又由出生地界定了群族, 这个意义上“乡”愁因群体性意义与乡“愁”部分重叠。其次,当故乡处于物质世界与人的关系视角之下, 它是人的存在之乡,“乡”愁包含了对个体终极存在之乡的向往,这使乡愁成为了一个普适的范畴,它意 味着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具有与国家全面开放格局相融的匹配度。 (摘编自谭晖《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 1. 下列对材料中“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愁之“乡”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向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是乡愁主体的精神所皈依的故乡范畴。 B. 乡愁之“愁”是一-种情感记忆,指向了故乡的现实问题,包含对故乡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 C. 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就固定地理区域的不断反思和感怀。D. 乡愁常附着在与主体曾经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自然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 等的上面。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乡愁的生态价值进行积极引导,让人们更多的关注乡村的生态建设,能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对 解决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有益。 B. 乡村的村容村貌、物质设施等有形文明和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 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价值和诉求。 C. “乡愁”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所以尽管人们每年都想尽办法回家过年,但作为物质载体的乡村 土地却仍然被大面积搁置荒凉。 D. 乡愁具有普适的范畴,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与国家全面开放的格局有了相融的匹配度。 3. 下列诗句能表现出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管。 B.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材料三第③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请结合材料,从“乡愁”视角就“美丽乡 村”建设向有关部门提出三条建议。 【答案】1. C 2. C 3. B 4. 本段首先运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分析问题,从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来解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 层次内涵;再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两个“推进”,运用了举例论证法指出城市病的解决,以实现乡“愁” 的内在诉求。 5. 示例:①挖掘乡愁的生态价值,推进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②利用乡 愁的社会价值,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③“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 面的缺失,可以由此引导和加强村规民约等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④将乡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系起来, 利用乡愁的普适性范畴,推动人们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同构,实现美丽乡村的共建共享。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 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 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C 项,错在“就固定地理区域的”。材料一中就“乡愁的本质”是这样表述的: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在不同 成长阶段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所以,材料一中说的是“超越地域、空间等 客观现实条件的”,而选项说是“就固定地理区域的”。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类筛选文中的信息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 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 项,错在“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材料二是说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 说明不只是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且选项前后也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造成乡村土地大面积荒凉的 原因有很多。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论据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能表现出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诗句。首先要了解材料一第③ 段观点是什么,即“乡愁的物质载体包括自然和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农特产品 等”;然后读懂各选项中诗句的意思,以及情感表达的载体或乡愁产生的原因;最后看哪句诗能够表现第③ 段的观点就选该项。 A 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管”是因为战乱导致亲人不得相见而生乡愁。 C 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因长久征战不能回家而生乡愁。 D 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不属于乡愁。 B 项,窗前“寒梅”是诗中重要意象,正是乡愁的物质载体,属于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事物,最能唤起游子的 乡愁。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的论证特点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三第③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分析论 证特点要从论点、论证层次、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进行。 本题,首先阅读材料三第③段,然后分析其论证层次,接着分析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本节分两层,在论述 时,先说原因,后说结论。“从外在形式看,解决乡愁中包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要求城 镇建设规划中优先考虑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就内在本质考量,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相匹配的 人口市民化在根本上还需要基于心理、情感驱动的文化融合推动,承载着心理与情感方式的乡愁话语构建 必须要满足文化的构建需求”,在分析原因时,采用先“从外在形式看”,再“就内在本质考量”这样从外到内的论证思路,即从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来解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层次内涵。第二层用“因 此”一词提示得出其结果。“新型城镇化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层意蕴在于推进市民社会参与、 身份认同,推进友好环境的建设与体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两个“推进”,运用了举例论证法 指出城市病的解决,以实现乡“愁”的内在诉求。综上分析,本段首先运用了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的的方 法分析问题,先分析原因,后得出结论,论证层次清晰。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属于筛选文中的信息题。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 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从“乡愁”视角就“美 丽乡村”建设向有关部门提出三条建议。 本题,在分析时应从材料中找依据,应以“乡愁”为话语构建建议视角。 材料一,“乡愁生态价值的本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核心,坚持‘用生态留住乡愁,用乡 愁留住生态’的发展原则,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作用使主体加深对故乡生态文明的认识,加快推 动生态文明建设,平衡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概括为:挖掘乡愁的生态价值,推进乡村的生态 文明建设,解决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材料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愁社会价值,本质上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乡 愁价值功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过渡中起着“纽带”和“导航”的重要作用”概括为:利用乡 愁的社会价值,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 材料二:“‘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 也是乡村人民约定俗成的。这些文明都是人民共同建立的,因此,它们是乡村人民共同利益的反映和价值 标准的集中体现”概括为:“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可以由此引导和加强村规 民约等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 材料三,“从外在形式看,解决乡愁中包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要求城镇建设规划中优先 考虑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就内在本质考量,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相匹配的人口市民化在根本 上还需要基于心理、情感驱动的文化融合推动,承载着心理与情感方式的乡愁话语构建必须要满足文化的 构建需求”概括为:将乡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系起来,利用乡愁的普适性范畴,推动人们的身份认同和 精神同构,实现美丽乡村的共建共享。 综上分析,向有关部门提出的三条建议可以从上述分析中选择,并分点答题。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 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 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 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 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瑞雪 曾宪涛 年三十儿下午,回母亲那里过年。出门的时候,天已经阴晦了,车开到半路,便下起雪来。那雪是飘 洒下来的,很细,像盐末,漫天弥漫。 车开进小区,一拐,迎面遇到一个骑小三轮车的老妇,头戴灰旧的毛线帽,腰扎蓝色发白的围裙。她 看见我的车,急忙往路边拐。我停下车,打开车窗,探出头叫了声,李大。我们这儿叫大娘都叫大,李大 是我家老邻居了。 李大住一楼,无论冬夏她从不待在屋里。单元门口才是她的活动场所。路边摆满了她家的锅碗瓢盆, 支一个炉子,做饭吃饭全在外面,烧的是捡来的劈柴,墙边堆得满满的,还有几个小板凳,一个别人家丢 弃的旧沙发,一把破藤椅,闲来无事的邻居们都爱聚在这里闲聊。单元门外被李大搞得脏乱差,有人受不 了,找社区居委会,在市里卫生检查的时候,居委会就找人把那些破烂拉走了。不过没多久,又恢复了原 样。 李大是从农村出来的,年轻时没有工作,后来在丈夫矿上干家属工转正,退休工资也有两千,丈夫三 千多,老两口生活还是可以的,却叫儿女给拖累了。 李大两儿两女,按一般人说来,真是儿女双全,幸福美满。可李大小儿子和小女儿都是两口子双双下 岗,丈夫的工资基本上都给了他们。大儿子已经退休了,有自己的工资,可是离了婚;儿子虽跟着他,但 基本上是李大给养着,他只负责自己的吃喝享乐。李大的孙子也结了婚,还有了儿子,但小两口都没工作, 过着过着就过不下去了。离婚那天,孩子放学后去谁那儿谁都不要,可怜一个人背着书包,坐在路边凉风 里呜呜地哭。有邻居见了告诉李大,李大赶紧过去把重孙儿领回了家。唯有大女儿让李大省心,在外地, 但也只能顾上自己。 李大的丈夫脑梗瘫痪十多年了,除了刮风下雨雪,只要天气晴好,李大每天都把他抱到门外的藤椅上, 三顿饭都在外面喂他吃。除了管着丈夫的吃喝拉撒之外,还要管着孙子重孙,大儿子也常来吃饭。邻居都 说李大真辛苦,可李大不认为苦,一家人有丈夫和她的工资能维持下去,她就很满足。可去年李大的丈夫 去世了,李大哭得死去活来,一会儿怨自己送医院晚了,一会儿怨自己舍不得钱给丈夫治,说自己真傻,有老头子在才有钱在,老头子没了,今后的日子该咋过?! 没有老头子伺候了,李大便弄辆小三轮车,骑着到处捡破烂,小区里的垃圾桶,每天都要被李大翻腾 好几回。天热时垃圾桶散发着难闻的味道,见李大头伸进垃圾桶里,我心里就一阵酸楚,真不知该说什么 好。李大对我说,你妈有福,看您家孩子多好,多孝顺。我问母亲,李大多大了?母亲说,八十四了,她老 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今年该走了,又说她不能走,走了重孙儿怎么办?上学钱谁给?母亲 还告诉我,李大的小儿子,小女儿现在好了,不来向她要钱了,孙子也找了事干,凭她两千多块钱,再拾 点儿破烂,养活自己和重孙儿不成问题。 雪比先前下得大了,已不是撒而是飘了。李大头上身上已飘满了雪花。她眯缝着眼,从车窗里看见是 我,叫着我的小名说,回家过年来了?我打开车门,要下车,李大急忙摆手说,甭下来,甭下来,下雪了。 不知为什么,我竟有一种想拂去李大身上雪花的感觉。我还是下了车,说,李大,下雪了还在外边,还不 回家准备过年?李大说,有啥好准备的,就我跟重孙儿在家,他们都不来了,这倒好,省心。又不无夸耀说, 重孙儿在家学习呢,他可认真了,俺就这一个指望了。老师见了我就夸他,叫俺好好培养,咋培养呢?我怕 在家闹动静就出来了,年前都扔旧东西,俺再各处看看。你快上车回家吧,你妈还等着你过年呢。你看你 身上都是雪了。李大说着伸手拂我身上的雪。 我眼睛有些潮湿,竟无话可说,只好上了车,冲李大摆摆手叫她先走。李大骑上三轮从我车旁过去, 又回头冲我笑笑,下雪好,老话说,瑞雪兆丰年。 我从车窗注视着骑在三轮上的李大,雪更大了,将她团团围住,远处,近处,天地间!全是雪的世界。 (选自《北方文学)2019 年第 1 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大的生活过得朴素而节俭,帽子是旧的,沙发是别人丢弃的,烧的柴是捡来的。 B. 李大羡慕“我”妈有福,说明李大其实还 盼望自家孩子能常回家,能更孝顺些。 C. 李大对“我”夸耀重孙儿在家认真学习,话里饱含着对重孙儿将来能有出息的指望。 D. 对于对方身上的雪,“我”只是想去拂,而李大是伸手拂去,说明了“我”的虚伪。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记叙顺序,写了“我"回母亲那里过年,见到邻居李大,回忆李大一生坎 坷经历的故事。 B.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叙述为主,中间穿插李大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 点。 C. 李大的邻居嫌弃单元门外脏乱差,居委会找人拉走了破烂这一情节,体现了他们的冷漠和缺乏同情心, 表达了对他们的批判。 D. 本文语言平实质朴,温和地叙述了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的人生经历,真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是8. 小说多次提到“雪”,请问其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李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 D 7. C 8. ①环境方面: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和心情。②情节方面:雪从飘洒,再到天地间 全是雪的世界,起到了串连情节的线索作用,叙述了李大悲苦又坚强的一生。③人物方面:李大在雪天仍 然在捡破烂,维系自己和重孙的生活,以及在大雪天对“我”的关心更好地刻画了李大坚强、乐观、善良 的形象特点。 9. 主人公是“李大”。①整篇小说的主要情节都围绕李大的一生展开,详细叙述了李大的家庭情况以及李大 艰难的一生;而“我”只是小说的叙述者和见证者。②小说通过对李大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以及“我” 对李大情感的侧面烘托,刻画了李大坚强、乐观、善良的形象特点。③小说通过塑造李大的形象,表达了 对平凡世界中的平凡的小人物的关注与同情,赞美了在艰苦命运前乐观坚强的人;以“我”的视角来写, 只是为了从一个侧面更好地展现李大的悲苦与坚强。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 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 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D 项,“对于对方身上的雪,‘我’只是想去拂,而李大是伸手拂去,说明了‘我’的虚伪”说法错误。 这里的“我”不是虚伪,从全文看,我对李大的同情是真挚的,此处应该是一种陌生感带来的犹豫。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 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 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 项,“李大的邻居嫌弃单元门外脏乱差,居委会找人拉走了破烂这一情节,体现了他们的冷漠和缺乏同 情心,表达了对他们的批判”说法错误。居委会有一部分原因是责任使然,“批判”一词并不实事求是。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作用的能力。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 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 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 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 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本题,小说多次提到“雪”,请问其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环境方 面:结合“那雪是飘洒下来的,很细,像盐末,漫天弥漫”分析可知,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了悲 凉的氛围和心情。②情节方面:结合“那雪是飘洒下来的,很细,像盐末,漫天弥漫”分析可知,“我” 在下雪天回到母亲家,看到李大,这是故事的开端,“雪比先前下得大了,已不是撒而是飘了。李大头上 身上已飘满了雪花”,愈下愈大的雪中,我结束了对李大过往生活的回忆,雪从飘洒,再到天地间全是雪的 世界,起到了串连情节的线索作用,叙述了李大悲苦又坚强的一生。③人物方面:结合“我怕在家闹动静 就出来了,年前都扔旧东西,俺再各处看看。你快上车回家吧,你妈还等着你过年呢。你看你身上都是雪 了。李大说着伸手拂我身上的雪”分析可知,李大在雪天仍然在捡破烂,维系自己和重孙的生活,以及在 大雪天对“我”的关心更好地刻画了李大坚强、乐观、善良的形象特点。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探究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判断小 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 想,而不是以作墨的多少判断。基本思路:探究谁是主人公,主要分析:要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 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及其对主人公的作用;要分析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 主人公性格展示所起的作用;要分析小说塑造主人公了怎样的性格及通过该主人公表现什么主题(谁是小说 主题最集中的体现者)。本题,要求分析“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李大’?请结合文本,谈谈 你的看法”,首先明确观点。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李大”。从情节上看,“车开进小区,一拐,迎面遇 到一个骑小三轮车的老妇,头戴灰旧的毛线帽,腰扎蓝色发白的围裙。她看见我的车,急忙往路边拐。我 停下车,打开车窗,探出头叫了声,李大”,小说由“我”回到母亲家遇到“李大”作为开端,主要情节都 围绕李大的一生展开:“李大住一楼,无论冬夏她从不待在屋里”“李大两儿两女,按一般人说来,真是 儿女双全,幸福美满。可李大小儿子和小女儿都是两口子双双下岗,丈夫的工资基本上都给了他们”“李 大的丈夫脑梗瘫痪十多年了,除了刮风下雨雪,只要天气晴好,李大每天都把他抱到门外的藤椅上,三顿 饭都在外面喂他吃”“没有老头子伺候了,李大便弄辆小三轮车,骑着到处捡破烂”,详细叙通过“我”的 视角讲述了李大的家庭情况以及李大艰难的一生;而“我”只是小说的叙述者和见证者。结合“可去年李 大的丈夫去世了,李大哭得死去活来,一会儿怨自己送医院晚了,一会儿怨自己舍不得钱给丈夫治,说自 己真傻,有老头子在才有钱在,老头子没了,今后的日子该咋过”“又不无夸耀说,重孙儿在家学习呢, 他可认真了,俺就这一个指望了”“不知为什么,我竟有一种想拂去李大身上雪花的感觉”分析可知,小 说通过对李大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以及“我”对李大情感的侧面烘托,刻画了李大坚强、乐观、善 良的形象特点。“李大”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平凡的小人物,她只是这些小人物中的一个,他们虽然命运坎坷,有着诸多的不幸,但他们依旧善良、坚韧、乐观,本文就是通过对李大的塑造,表明了作者对这类 人物的关注以及同情,对他们乐观坚强的赞美。故李大是小说的主人公。 【点睛】对于现代文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 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 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 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 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 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 对于选择题的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 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六世祖赞,魏尚书仆射。五世祖洪,晋吏部尚书。父郁,濮阳太守。 挺幼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阁亲附焉。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 得者荣之。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瞻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 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以工书,受敕于长安书 文明太后父燕宣王碑,赐爵泰昌子。转登闻令,迁典属国下大夫。 太和十八年,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长史。 其被寄遇如此。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 及见,引谕优厚。又问挺治边之略,高祖甚悦,顾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复还州。及 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 名。”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道亡,合门充役。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 相及。辞甚雅切,高祖纳之。先是,州内少铁,器用皆求之他境,挺表复铁官,公私有赖。诸州中正,本 在论人,高祖乃遥授挺本州大中正。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 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忻逢明治,今愿奉之。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遣船随取,光润果 然。竟不肯受,仍表进京都。 世宗即位,累表乞还。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 景明四年卒,赠辅国将军、幽州刺史。 (节选自《魏书·崔挺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的A. 液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 B. 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 C. 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 D. 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天下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B.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 教授生徒的官职。 C. 太和,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不止一个,换年号称“改元”。 D. 拥旄,"“旄”指的是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拥旄"借指统率军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挺出身名门,恪守礼仪。他的先人担任过不同朝代的中央或地方的官员,他在幼年服丧期间能完全遵 守一切礼节。 B. 崔挺重视学业,博学多才。他阅览研究过的书很多,被举荐为秀才,在射策中得了好名次;又因擅长书 法,替太后的父亲撰写碑文。 C. 崔挺富有谋略,长于治理。皇帝非常满意崔挺处理边疆事务的方略;张彝巡视官风民俗时,也深深叹服 崔挺的美政。 D. 崔挺品格高洁,谦虛自守。有人给家贫的他送来粮食,他推辞不受,让赠给穷人;在光州为官,有人送 上美玉,他推辞不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四时与乡人父老书相存慰,辞旨款备,得者荣之。 (2)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长史。 14.文章多处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崔挺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试从文中举两例,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 析。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每逢节令与乡里父老相互以书信问候,言辞意旨周全诚恳,收到书信的人都以此为荣耀。 (2)(皇帝)下达命令(让崔挺)代理立义将军,担任刘昶府里的长史,(崔挺)因为疾病请求辞官免职,于是任 命王肃担任长史。 14. 示例:①皇帝对侍臣说,如果统领军队的官员全都像崔挺这样,他就没有忧虑了;通过皇帝和侍臣对话, 来表扬崔挺,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崔挺的治理才能;②散骑常侍张彝看到崔挺政治教化美善,表示自 己有愧于清使的名称,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崔挺的教化之功;③景明初年崔挺回京,光州的老老少少全都流着眼泪追随他;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崔挺深得百姓爱戴。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 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 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对比所给 的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区别只在于“掖县有人年逾九十”“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两处断句。第一 处,“掖县”是地名,不能单独成句,所以“有人”前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D;第二处,“林邑”是地名, 作“充使”的状语,所以“充使”和“林邑”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A。 本句译为:掖县有个人,年过九十,叫人抬着来到州里(拜访崔挺)。自称年少时曾经充任使者到林邑,得到 一块美玉,一尺四寸见方,很有光彩,藏在海岛,将近六十年了。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 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 项,“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天下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说 法错误。吏部掌管的是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吏”指文职官员,不含武官的考 课任免,武官是由兵部负责。选项中说“掌管天下官员的任免、考课”扩大了吏部的职权范围。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 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 符合之处。 D 项,“崔挺品格高洁,谦虛自守。有人给家贫的他送来粮食,他推辞不受,让赠给穷人;在光州为官, 有人送上美玉,他推辞不受”说法错误。“他推辞不受,让赠给穷人”错误,原文是“辞让而受,仍亦散 之贫困”,是说他推辞不过才接受,随之也把粮食送给穷人。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存慰”,存问﹑慰抚,问候;“款备”,诚恳而周全;“荣”,意动用法,以……为荣; 第二句得分点:“诏”,名词用作动词,下达诏书,下达命令;“假”,代理;“以疾辞免”,“以”,因为。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的能力。本题,题干“文章多处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崔挺这 一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试从文中举两例,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仔细 阅读,从文中找出对崔挺侧面描写的地方,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中发现与题干要求一致的地方,然后进行 概括。文中侧面描写崔挺的地方有多处:“高祖甚悦,顾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意思 是皇帝对侍臣说,如果统领军队的官员全都像崔挺这样,他就没有忧虑了;通过皇帝和侍臣对话,来表扬 崔挺,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崔挺的治理才能;“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 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意思是:等到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视官 风民俗时,看到崔挺政治教化美善,对崔挺说:“我接受使命考察地方州县,搜集民谣风俗,审察刑讼吏治, 入贵境参观政绩后,实在是愧有清使的名称。”散骑常侍张彝看到崔挺政治教化美善,表示自己有愧于清 使的名称,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崔挺的教化之功;“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 意思是:景明初年被接替,光州的老老少少全都流着眼泪追随,赠送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崔挺全都不肯接 受。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崔挺深得百姓爱戴。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 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 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 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 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崔挺,字双根,是博陵安平人。他的六世祖崔赞,曹魏时任尚书仆射。五世祖崔洪,晋时任吏部尚书。 父亲崔郁,担任过濮阳太守。崔挺幼年守丧完全符合礼仪。年少时重视学业,所阅览研究的书很多,推重 他人敬爱文士,乡里的人都亲近依附他。每逄节令与乡里父老相互以书信问候,言辞意旨周全诚恳,收到 书信的人都以此为荣耀。家中空有墙壁四立,兄弟感情融洽,书本不离手。当时谷价上涨,乡里有人有丰 裕的粮食,赠送给崔挺,他辞让后才接受,随之也分发给贫困人家,不做积蓄粮食的事,因此乡里人更加 钦佩赞美他了。(崔挺)被举荐为秀才,射策中了好名次,授任中书博士,调任中书侍郎。因为擅长书法, 在长安接受了皇帝的命令,书写文明太后的父亲燕宣王的碑文,被赐爵泰昌子。调任登闻令,升任典属国 下大夫。 太和十八年,大将军、宋王刘昶在南方镇守彭城,(皇帝)下达命令(让崔挺)代理立义将军,担任刘昶府里的长史,(崔挺)因为疾病请求辞官免职,于是任命王肃担任长史。他就像这样受到皇帝的厚待。后来 被朝廷任命为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信恩惠都很显著,(好的)风尚教化普遍推行。太和十九年,(皇帝) 亲临兖州,召崔挺赶赴皇帝驻地。等到见了皇帝,招待亲切优厚。又问崔挺治理边疆事务的方略,高祖很 高兴,回头对侍臣说:“统领军队的官员全都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又回到州中。等到散骑常 侍张彝兼侍中巡视官风民俗时,看到崔挺政治教化美善,对崔挺说:“我接受使命考察地方州县,搜集民谣 风俗,审察刑讼吏治,入贵境参观政绩后,实在是愧有清使的名称。”当时因为犯罪被发配到边疆的人有 很多逃跑的,于是朝廷设立重法,一人犯罪逃亡,全家充当劳役。崔挺上书朝廷,认为《周书》上说父子 之间不因谁有罪而互相牵连。谏书言辞文雅恳切,高祖接纳了他的意见。在此之前,光州境内缺少铁,器 皿用具都要从其他地方购买,崔挺上表请求恢复官营炼铁,公私都有便利。各州的中正官,职责在于评判 人,高祖于是遥授崔挺为本州大中正。掖县有个人,年过九十,叫人抬着来到州里(拜访崔挺)。自称年少 时曾经充任使者到林邑,得到一块美玉,一尺四寸见方,很有光彩,藏在海岛,将近六十年了。欣逄清明 之治,现在愿意奉送给刺史。崔挺说:“我虽然德行不如古人,但还是不能把此玉当作宝贝。”(崔挺)派 船随他去取,这块玉果然光彩照人。(崔挺)最终不肯接受,于是上表把玉送到京城。 世宗即位,(崔挺)多次上表请求回到京城。景明初年被接替,光州的老老少少全都流着眼泪追随,赠 送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崔挺全都不肯接受。 (崔挺于)景明四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辅国将军、幽州刺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水槛遣心(其二)① 杜甫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②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①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年),杜甫定居草堂之后。②祗:zhī,恭敬。 15.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四川夜里多雨的天气,与天明放晴构成对比,烘托出晴朗天气的可贵。 B. 颔联上句写夜雨淋洗后花叶变得湿润,树林布满了水洼,表现出生活环境的清幽。 C. 颔联下句与“朝晴”相呼应,湿衣干了,枕席干净了,也显示出诗人住所的简陋。 D. 最后两句写诗人倒酒慢饮,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而旷达乐观,暂时忘却身世遭遇。 16. 诗人在颈联里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5. D 16. 颈联上句描写了诗人自己年老多病的现状,“不堪”说明诗人老迈之甚;颈联的下 句表达了他厌倦浮名的心情,“何得”说明他对浮名厌倦之深。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 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实,语气强烈,感情激荡。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 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 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 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 项,“最后两句写诗人倒酒慢饮,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而旷达乐观,暂时忘却身世遭遇”说法错误。“表 达了诗人面对美景而旷达乐观”错,最后两句写他慢慢倒酒而饮,借此来消遣余生,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 身世遭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 诗人在颈联里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颈联“不堪衹老病,何得尚浮名”,意思是我 不能承受现在的体弱多病,又哪里还看重功利与浮名?颈联以“祗老病”展现的状态是年老多病,以“何 得尚浮名”展现对浮名的厌倦,以“不堪”说明诗人老迈之甚,以“何得“说明他对浮名厌倦之深;这两 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实,语气强烈,感情激荡。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 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 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 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世外桃源中老人和孩子的快乐生 活。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秦人对珍宝不当回事的态度。 (3)李商隐在《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 两个典故。【答案】 (1). 黄发垂髫 (2). 并怡然自乐 (3). 鼎铛玉石 (4). 金块珠砾 (5). 沧海月明珠有 泪 (6). 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 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 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 词的写法,如“髫”“怡”“鼎”“铛”“砾”“沧”“生”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顾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文学成就,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成为越来越多作家的自觉追求。作家 们关注现实、直面当下,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饱含深情描绘 的历史进程,书写人民的奋斗 拼搏、喜乐悲欢。从历史转型中的乡镇到大都市的现代生活,从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到反腐倡廉、扶贫攻坚 等国家大事,“三农”题材、城镇化进程、当代工人生活、少数民族生活、知识分子心路历程、时代楷模 的精神风貌,( ),文学激浊扬清、 的价值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以《平凡的世界》为代表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尽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 但是还拥有众多文学读者,继续发挥着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的作用。 广大作家在对时代现实报以热切关注的同时,坚持 ,崇德尚艺,把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 放在首位,以更加执着、更加沉静的心态向着文学艺术高峰迈进。改革开放 40 年来,文学观念、题材、主 题、风格多姿多彩,体裁、门类、形式、技法 。在开放、多元、包容的良好氛围中,中国当代文 学思想活力迸射,创作激情奔涌,极大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已成为中 国当代文学重要的关键词。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波澜壮阔 隐恶扬善 精益求精 一应俱全 。B. 波澜壮阔 彰善瘅恶 精益求精 百花竞放 C. 气贯长虹 彰善瘅恶 点石成金 百花竞放 D. 气贯长虹 隐恶扬善 点石成金 一应俱全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都在作家笔下得到有力体现,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更加广阔 B. 也在作家笔下得到有力体现,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更加广阔 C. 都在作家笔下得到有力体现,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依然广阔 D. 也在作家笔下得到有力体现,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依然广阔. 20.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还是拥有众多文学读者,继续发挥着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的 作用。 B. 尽管拥有众多文学读者,还是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继续发挥着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的 作用。 C. 不仅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还拥有众多文学读者,继续发挥着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的作 用。 D. 不仅拥有众多文学读者,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继续发挥着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的作 用。 【答案】18. B 19. A 20. D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 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 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组,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气贯长虹:气势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 的长虹一样。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此处语境用来修饰“历史进程”,故选择“波澜壮阔”。 第二组。隐恶扬善:隐瞒人的坏处,而表扬别人的好处。彰善瘅恶: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此 处说的是文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应选择“彰善瘅恶”。 第三组,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等)已经很好了,还力求做得更好。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 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语境指广大作家要迈进文学艺术高峰,故应该“精益求精”。 第四组,百花竞放:指各种花卉竞相开放。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快速发展,也比喻新生事物层 出不穷,相互竞美。一应俱全:应有的都有了。形容一切具备。语境指改革开放 40 年来,文学的体裁、门类、形式、技法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发展,故应选择“百花竞放”。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 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由上文可知,此句应为总结上文“从历史转型中的乡镇到大都市的现代生 活……时代楷模的精神风貌”这一部分内容的,表明文学反映内容之丰富,因而宜选用“都”,强调上述内 容全部包含。故 BD 两项排除在外;C 项,“依然广阔”这一说法与后文“作用更加凸显”表意上不能协调 一致,也不能反映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变化,故排除。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 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 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 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 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 题,画线句子“尽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但是还拥有众多文学读者,继续发挥着影响人、感 染人、塑造人的作用”存在以下问题:①语序不当。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有一定的读者群,然后才是被改 编成影视作品,排除 AC;②关联词使用不当。尽管……还……,表示转折关系;不仅……还……表示递进 关系,据此,可以排除 B 两项。 故选 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 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 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 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1.下面是中学生赵立写给长沙市北辰图书馆馆长的电子邮件,在书信格式、标点、字形、语言得体、句子 逻辑方面存在六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馆长: 您好! 今天我到贵馆读书,被其别出新裁的外部设计和炫酷的内部场景震撼,“最美图书馆”果然名不虚传。 阳光透过玻璃洒满大厅,有人专注选书,有人静静阅读,这真是“书香长沙”的最好写照!为了提升图书馆的品质,更好地服务读者,我提两点建议,请采纳。首先,希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 读书活动,这样读者会真正提高个人素质。其次,希望在买书上继续加大投入,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 的内涵发展。 此致! 敬礼! 赵立 2020 年 7 月 12 日 【答案】①“尊敬的馆长”要顶格书写。②“别出新裁”改为“别出心裁”。③“请采纳”改为“仅供参 考”。④“这样读者会真正提高个人素质”可修改为“这样有助于读者提高个人素质”。⑤“增大藏书量就 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说法过于绝对,删掉“就能”或改为“有利于”。⑥“此致”后面删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应用文语段的修改能力。题干中说在书信格式、标点、字形、语言得体、句子逻辑等 方面存在六处问题,考生可有目的地从这六个方面去分析。 书信格式:①开头称呼语要顶格写。②问候语:另起一行,空两格。③正文:可分为若干段来写。④祝颂 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 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 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⑤署名和日期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上一行写姓名,下 一行写日期。如果忘了写某事,可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情。 标点:复习时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位置。 字形: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要学会对字形 进行分析、比较。 语言得体: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 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 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 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句子逻辑:说法太绝对、自相矛盾、概念不清、强加因果、否定失当、主客倒置、关联词语用错等诸多情 况。 本题,①书信格式错误。“尊敬的馆长”要顶格书写。书信中的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的顶格写起。 ②汉字字形错误。“别出新裁”改为“别出心裁”。 ③语言运用不得体。“请采纳”说法不谦虚,改为“仅供参考”。④不合逻辑。“这样读者会真正提高个人素质”说法过于绝对,可修改为“这样有助于读者提高个人素 质”。 ⑤不合逻辑。“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说法过于绝对,删掉“就能”或改为“有利于”。 ⑥标点错误。“此致”后面删掉“!”。 22.请把下图的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 【答案】中美贸易战由美国主动挑战中国被迫应战,中美的应对措施分别是“开放国门,一带一路”“树 立壁垒,勒索盟友”;贸易战的应对后果是中国得道多助,美国失道寡助;贸易战的解决之道是合作共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把下图的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情况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 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这是一个流程图。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 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 表述出来。流程图解题基本方法: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3、注意箭头 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5、 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左边上下两个箭头表示的是中美贸易战由美国主动挑战中国被迫应战。上下 两行向右箭头分别表示中美两国的应对措施不同,收到的应对后果也不同。上一行箭头表示贸易战中中国 的贸易措施是“开放国门,一带一路”;的应对后果是“得道多助”。下一行箭头表示贸易战时美国采取的 应对措施是“树立壁垒,勒索盟友”;其应对后果是“失道寡助”。最右边的两个箭头同时指向“解决之道 合作共赢”,意思是中美贸易战的最终解决之道是“合作共赢”。注意选择合适的关联词使表述准确,语言 连贯,注意字数有限制。 【点睛】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 等。图文转换的解题思路是:一是在读懂图表上下功夫。无论是图文转换,还是表文转换,甚至徽标转换, 前提、要点都在一个“读”上。但就表文来说,要做好“读”的工作,需要先有一个整体把握,即对表头、 表中文字、表脚(包括图示)有个综合把握。其次要根据“表”的不同特点去读。表格式要兼顾表格中的 多个要素,尤其是“多”和“少”这两头。坐标曲线类要抓住曲线变化的特点;柱状饼状类要抓住各要素 的比例分配及其变化情况。再次,特别关注数据,数据是表里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的变化,数据间的比较 最能反映表中的问题、观点。此外,注意答题表述细节。如数词的运用,善于从纵向、横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 年 2 月,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吃紧,学校延期开学,企业延期复工;4 月开始,各省疫情得以 缓解,纷纷降低疫情风险等级标准,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材料二:2020 年 6 月 16 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发射因为发现技术问题,发射任务推迟; 6 月 23 日上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 材料三: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 ——巴尔扎克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触与思考?华夏学校高二年级正在举行以“延迟与等待”为主题的演讲比 赛,假如你是一位叫赵立的高二学生,想要参加本次比赛,请联系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人要善于等待 亲爱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高二年级的赵立,我演讲的题目是“人要善于等待”。 “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的来到”,巴尔扎克在文章中这样写到。的确如此,花朵低头含苞,是 在等香飘万里的绽放;毛虫身藏茧中,是在候羽化成蝶的翩跹。 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等待是人生的智慧。我们只有善于等待,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 曾记否,他,屈居南阳,务农亲耕,心怀雄才,虽身处隆中却已看破天下三分之局势,终待到明君三 顾茅庐,谈笑间,其足智多谋已显露无遗。诸葛孔明,正是你当年在静候佳音中遍读诸子百家,通晓用兵 之道,仰知天文,俯察地理,才能助刘氏父子打出一片天地,成就一番霸业,有了蜀汉政权,也让后人发 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叹。诸葛亮善于等待,在等待中积蓄力量,名垂青史。故, 善于等待,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 君不见,曾经的项羽只因垓下一朝兵败,便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楚霸王”破釜沉舟剿灭秦 国的一世英名却也只换做后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一句空叹。那时的你若能重回江东,奋发图 强,待东山再起之日,何愁破不了刘邦的军队?一念之差,谬以千里,曾经创造的辉煌都因自己无心等待 而灰飞烟灭。故,不善等待,终将一事无成。 对于我国古代的仁人志士来说,等待是获取成功的途径,他们在等待中学会静心、领悟淡泊,在时光 飞逝中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而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中,急功近利,无心等待者居多。 不过,善于等待的人有之,善于等待的精神并没有完全泯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赵师秀的等待;对三天光明的渴望是海伦·凯勒的等待;对 春暖花开的向往是年轻诗人海子的等待。等待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待藏在倚门 远望的白发老母的泪眼中;等待写在亲朋师友对我们期盼的眼神里;等待甚至可以是我们对一次成绩的翘 首凝望……每个人都应该把等待的智慧用在一生之中,在等待中学会理智与成熟,学会勇敢与自信,学会 坚强与乐观。学会等待,人生就会充满乐趣与希望,才会有奋斗的力量。 我们提倡等待,不是提倡守株待兔、坐以待毙的一味苦等,而是提倡在等待中积蓄力量。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善于等待中与成功相逢,在等待中拥有无悔的一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要求以“延迟与等待”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本题审题难度不大, 可写的内容很宽泛。从等待的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的 等待,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大事,比如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录取通知书、 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奥运、等待入世,等待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双方的 和平等,中国谚语“欲速则不达”,法国谚语“须懂得等待”,老乡们常说的“性急吃不得热粥”,都是在表 明等待的态度。从“等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 住机遇,大显身手;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挫失了锐气,最终一事无成。 【审题】本篇文章有明确的主题和文体要求,主题是“延迟与等待”,文体要求是演讲稿,写作之前应该首 先明确这两个特殊要求。然后分析材料,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因疫情学校、企业都延迟复课和开工,而缓 解之后开始恢复正常,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有时候延迟并不一定都是坏事,疫情期间各行各业 的延迟,使得病毒扩散的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从人群上防止了更大规模的扩散,所以以此我们可以说等 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材料二是说,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因为技术问题,延迟发射,最后成功组网,从 材料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延迟发射,排除故障,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次失败的发射,不仅是 物质的损失,更是航天人心理上的灾难,因为延迟,使得北斗成功发射,据此我们可以说等待是一种蓄势 待发;材料三是巴尔扎克的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善于等待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立意】1.等待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希望 2.等待是—种蓄势待发 3.等待,也是一种主动出击 4.等待,让生命演绎精彩 5.等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结构】本篇文章立意非常明确,即要与“延迟和等待”有关,写作时不能顾左右而言它,根据提示,我 们可以以延迟或者等待的意义出发,去说理,因为是要求写成演讲稿,需要照顾到文体和格式的要求,特别注意一点,演讲稿要有轰动效应,要有明显的特色,即尽可能的与别人不一样的,新鲜的观点,但是需 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的求“鲜”而离题。本篇文章,学生以“人要善于等待”为题,首先引用巴尔扎克 的话,来说理,可以很好的让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紧接着以诸葛亮和项羽的例子,一正一反 来说明等待的重要性,善于等待,才能成就功业。最后又交代了等待不是“守株待兔”而是“谋定而动”, 说理透彻,同时又兼顾到了演讲稿的煽动效应,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素材】1.真正的幸运在等待着有资格享受的。——忒俄克里托斯 2.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老师去点燃。——考留达 克 3.要生活呀啊,信我的话,别等待明天,就在今天采摘生命的玫瑰吧!——龙沙 4.一般人总是等待着机会从天而降,而不想努力工作来创造这种机会。当一个人梦想着如何去挣五万镑钱时, 一百个人却干脆梦着五万镑就掉在他们眼前。——米尔恩 5.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巴尔扎克 6.人类的历史是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胜利。——泰戈尔 7.不等待机会所送礼物 人,就是征服了命运。——阿诺德 8.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巴斯德 9.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要在这三块基础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巴斯德 10.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将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巴 斯德 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