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 15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如果你是明成祖时期的一名政府官员,你在朝堂上不可能看到的是( )
A.下达与郑和下西洋相关事宜的命令
B.丞相与明成祖商议国家大事
C.东厂正在给明成祖汇报案情
D.内阁正在帮助皇帝批阅奏折
2.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集注》中出题,
对题目的解释也要以《四书集注》为依据,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此举(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
心则一也。”作者批评的是( )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清朝的文字狱
4.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某历史事件进行现场模拟,其中甲同学扮演的皇帝说道:“此
去一行海波茫茫,爱卿一路平安。”乙同学扮演的大臣说道:“谢皇帝,臣一定不
辱使命,成功返航。”该大臣应该是( )
A.张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5.“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
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的主要功绩是( )
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6.2015 年 10 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我国历史上,明朝也曾有人历时 27 年编成了我国一部规模
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该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7.下图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 )
A.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B.宫殿宏伟壮观的气派
C.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8.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
下列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9.杰出历史人物常常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搭配正
确的是( )
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
B.玄奘——东渡日本
C.郑成功——七下西洋
D.康熙帝——抗击沙俄
10.“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
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 7 月 5 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
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13 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
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 )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1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举措。下列属于清朝的有(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设立宣政院 ③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④设置伊犁将
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设置军机处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
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
军机处( )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
年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13.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
项是( )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① B.② C.③ D.④
14.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
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锦衣卫
C.设立廷杖制度 D.设立军机处
15.下列作品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描写贵
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0 分)
16.读图,回答问题。
(1)为什么图(a)中说“八股之害”比秦朝“焚书坑儒”的危害还要大?(2 分)
(2)图(b)中的军机大臣在什么机构中工作?这一机构是哪一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它的设立有什么影响?(6 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还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2 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5 分)
17.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从开放走向闭关,这也是明清充满危机的一个重要
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材料一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图,请你写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3 分)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郑和?(2 分)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材料三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后来……清政府下令关
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材料二体现了乾隆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清政府实行这项政策的真正目的。(4 分)
(4)结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外交往。(6 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0 分)
18.中国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还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黄老师
以“文化自信”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设计方案——体会文化自信】
(1)下面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一条游学线路,请你简述理由。(5 分)
线路:成都杜甫草堂→济南辛弃疾纪念馆→北京曹雪芹纪念馆
任务二 【情境再现——了解文化魅力】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源于《列
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而是紧紧扣
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朝统治下极端黑暗、残
酷、混乱的中国社会。《窦娥冤》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
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主人公的悲剧形象,使其成为元
朝被压迫、被剥削妇女的代表,成为元朝社会底层善良、坚强、勇于反抗的妇女
典型。
(2)你能从上面的情境中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5 分)
任务三 【图片比较——呈现文化价值】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下列两幅图片的主人公源于哪些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两部作品有何相同点?(6 分)
任务四 【回顾历史——解读文化内涵】
(4)下面一组图片从不同领域见证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请据此谈谈你对“文化自信”
的理解。(4 分)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A 6.D 7.C
8.B 9.D 10.D 11.C 12.D 13.B 14.D 15.D
16.(1)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
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2)军机处。雍正帝。使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大兴文字狱等。
17.(1)提升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
的奇珍。
(2)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3)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抵御西方殖民
者的侵犯,巩固自己的统治。
(4)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我们只
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言之有理即可)
18.(1)杜甫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辛弃
疾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诗词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曹雪芹是我国古典文学最高
成就《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国明清小说的典型代表。他们都是我国不同时代的
文学代表人物,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学的源远流长和光辉灿烂。
(2)《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窦娥冤》原
型取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窦娥冤》揭露了元朝的残暴统治。
(3)图(a)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图(b)是《西游记》。罗贯中;吴承恩。都属于
明清小说的典型代表。
(4)图(a)云冈石窟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图(b)故宫是我国建筑艺术的典型
代表;图(c)《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型代表。它们均反映了中国古代文
化的突出成就,我们应该为之自豪,也要不断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