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 学 设 计
【课题名称】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气压,等压面的定义, 会判断气压的高低
(2) 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
能力目标:学会画热力环流示意图;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
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
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判断气压高低和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等压面的分析判读;热力环流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影视情景观看、实验推理、思考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概括归纳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
通过沙尘暴、飓风、龙卷风等影视视频情景展示剧烈的大气运动让学生认识到大气
运动的存在,其巨大的威力并引出思考。
[问题]:这样的剧烈大气运动的原理是什么?
[复习问题]: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是怎样受热的?
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起什么作用?对地面又起什么作用?
有人把这个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
气还大地”。你来解释一下?
鼓励各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表述。
[演示验证]:多媒体展示:热力环流实验录像
[探究问题]:热力环流
[实验猜测]:
在有一小孔且六面都紧闭的玻璃柜内,将一支点着的蜡烛靠近点着的香,哪种
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为什么?
[学生完成]:根据对实验录像的观察结果,尝试在图中画出气流的垂直运动和水
平运动。
创设情景引出学习
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知
识的兴趣。
学生对问题进行思
考,不一定能准确答出。
学生阅读课本与
地图册中提供的 “大
气受热过程”相关图,
通过小组合作。
指导学生读图,培
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
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
能力。
采用实验的方法,
2
[动画演示]: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解释
[知识应用]:引导学生讨论完成课本“活动”,并用多媒体展示。
热力环流实际案例(画出热力环流)
1、城市风(热岛效应):近地面风由 吹向 。对城区环境带来什
么影响?
2、 海陆风:白天,近地面风由____吹向____,即___风;夜晚近地面的风由____
吹向____,即___风。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3、山谷风:白天,近地面风由 吹向 ,即 风;夜晚,近地面的风
由 吹向 ,即 风。解释巴山夜雨。
[节节清]
读下图。分析回答 1—2 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②③为垂直气流,①④
为水平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
2.若图中的甲为某城市,乙为某郊区,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乙地建立
的企业是 ( )
A.玩具厂 B.家具厂 C.食品厂 D.水泥厂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
进行知识的建构。
在动手画图的过
程中对思维进行整理。
培养联系的思维方式
和综合思维能力
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分析,形成空间概念。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
并在动手画图的过程
中从实践上升到原理
的归纳,达到思维的升
华。
学以致用,知识迁
移。对原理的充分理解
和运用,解决生活中的
地理问题。
郊区 城市 郊区
3
3.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 )
4.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 D、F 气压值高低
(2)比较 C、F 气压值高低
(3)画出热力环流
[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小结。
让学生在学习实
践活动中,体验事物运
动的规律,抓住内在的
本质。
归纳总结形成知
识体系
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并以轻松愉悦的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形象。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弱点,利于教学重
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知识的突破。
在教学中重点获得了以下三点收获:
1.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要点
1、常用概念
高压 等压面
气压
低压 等压线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太阳 冷热 空气 同一水 空气
辐射 不均 垂直 平面气 水平
运动 压差异 运动
热力环流
3、实例
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