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彭志文主讲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应讲清几个问题:第一,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第二,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以杭州的商业活动为典型,重点叙述了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特别强调以杭州为代表的南方商业都市水平在南宋以后超过了北方。②海外贸易的发展。教材主要叙述了宋代中国海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广州和泉州为代表的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③货币制度的变化,主要叙述了纸币出现的原因、发展状况、世界地位及对商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中除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知识外,还应结合前面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第一,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二,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第三,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教法建议
1.我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唐朝以前有关南方经济开发的知识导入新课,以利于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整体掌握。
2.讲述南方农业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这里可从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钱射潮”的传说入手,逐渐展开对南方农业发展原因的讲解。二是南方农业发展的状况。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3.讲述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时,我可引导学生回忆前代制瓷业和纺织业发展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4.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我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我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全面思考这一问题。其次是南方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商业活动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提问:“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我加以归纳总结。教学中应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列举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后,我应强调指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1.经济史的内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导入框、插图、引文、插问及“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我可引导学生列表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
类别 发 展 成 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对“活动与探究”部分涉及的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我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历史课的知识与一些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组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仔细观察右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
这张图反映了农业生产中从耕种至收获的全过程,其主要劳动包括:牛耕、插秧、灌溉、收获、扬场、入仓等劳动场面(可参看后面图的说明)。
2.左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南宋海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
3.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
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政治上歧视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上歧视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4.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今天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美,有防伪技术,不易仿造;同时纸币的发行、管理也更加科学。(本题的思考和回答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练一练:B
活动与探究
思考与判断
第一种观点看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忽视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种观点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否定了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但都过于片面,没有全面反映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南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应该结合历史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而辩证的分析,才能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