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课《苏州园林》
作者
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
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写作背景本
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 年第 4 期。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略有删节。1979 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
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
圣陶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
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读准
字音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
样(mú)
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 庸俗(yōnɡ) 镂空
(lòu)
蔷薇(qiánɡ) 斟酌(zhēn zhuó) 重峦叠嶂(zh
ànɡ)
课
前
预
习
辨清
字形理解
词语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
得不好的词句。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
构思。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
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
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新 课
导入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
代代相传。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
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它成
为杰出的艺术品。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
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现存园林近二百处,因此被人们称为“园林城
市”。请随我走进苏州,走进苏州园林。
新课
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有很多,文中所介绍的只是
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无穷回味。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结尾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感悟精彩句子】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
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
“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
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
共同点。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
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
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
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
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
是”。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
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景象,生机盎然,沁人
心脾。
【探究方法说明】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1.作比较:(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
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
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
民族的特有风格。
(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
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
颜色。”
2.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
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引资料:“……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
在画图中’的。”
4. 举 例 子 : “ 或 者 是 重 峦 叠 嶂 , 或 者 是 几 座 小 山 配 合 着 竹 子 花
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
香。”
5.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
度的图案美。”
【探究表达方式】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
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原理。文章既眉
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记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
的景象。)
(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景象。)
(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
鱼的动人情景。)
2.议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
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
的美学原理。)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
栽种的艺术效果。)
【把握文章主旨】
细读课文,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
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
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写
作
方
法
运
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
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
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
说明。
2.语言准确,耐人寻味。
(1)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
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2)副词的运用: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
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3)描写性词语的运用:如“重峦叠嶂”写出假山的平地突兀而起、层
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写出池沼河道边沿的自然特色,“俯仰生姿”写
出高树和低树上下相望的风姿。
3.说明方法多样,突出事物特征。
文中恰当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了
苏州园林的特征。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卧室。(250 字左右)方法指导:
说明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事物的特征是指说明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性特点,
大多指的是这个事物突出的优点、好处、作用、意义等。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入手;也可以抓住文
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归纳。
素材积累:
苏州园林名人轶事
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代(公元四世纪)的顾辟疆园。
据记载,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慕名前来参观,由于高傲狂放,
缺乏礼貌,被园主人顾辟疆赶了出去。
1917 年富商贝润生以 9 900 银元买下荒园,又购得园东房宅,增其
旧址,周筑高墙,改大门在园东。园周环以长廊,廊墙上置听雨楼藏帖、
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 71 块,增建燕誉堂、九狮峰、瀑布等景点。
贝氏还在园东建祠堂与义庄,园北建族校。贝润生花了 9 年时间重修狮
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