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 1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内容理解错误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
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
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
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
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
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
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
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
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
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
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
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
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
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
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
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
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
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
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
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
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
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
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
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
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却是他背诗的最
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
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
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
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
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说“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
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诙谐生动地表达了村里人口的减少使何爹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的情况。
B.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弹、铲、削、剔
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C.“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
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以嘲笑的口吻,指责婆娘们当剃匠
不成体统,在表达对新式美发不满和不屑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技艺的钟爱。
D.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
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2.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3.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
【答案】
1.B
2.①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著。如文中他固守男女之防,不焗油和染发,“师
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②剃头技艺精湛娴熟。“青龙偃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以从作者对他的
刀法描写中看出。③喜爱古典文化。比如敬奉关帝爷和“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④为人重
情重义。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
3.①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和表现他剃头技艺的精湛,表达了对何爹的敬重之情。②“多年来是
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现在也离他而去了,表达了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③将情
节推向高潮的同时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惋
惜之情。
【解析】
1.B 项,“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文章中间部分只描写
了何爹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并未描写“青龙偃月刀”。故选B。
2.本文中,“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
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表现了何爹思想有点落后;
“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
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表现何爹有自己的执着和坚守;第 10 段和第 11 段描
写何爹剃头技术高超;“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
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表现何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翻过两
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
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表现何爹重情重义。
3.人物形象上:最后几段写何爹发现三明爹好久不来,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
行头,给三明爹剃头,塑造何爹重情义的形象;“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
是你的”“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从侧面衬托他剃头技艺的精湛。主旨上:三
明爹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他的离世意味着何爹的手艺以后也许再无用武之地,
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惋惜之情。结构上,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
剃头的情节将情节推向高潮。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内容理解偏差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生往往存在着内容理解方面的偏差,因而易选择错误的选项。
【对策】理解情感主题,知晓设误类型
首先,要读懂文章,也就是理解文章的主题。文章题材的选取、结构的安排、形象的塑造、语言的组
织与行文的技巧都是为主题服务的。解读文学类作品,没有主题意识,是难以把握文章内容的。
其次,知晓此类试题常见的设误类型。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无论是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分析,还是对小说某
一方面的赏析,都离不开题材、标题、背景、人物、情节、主题、环境、语言、艺术技巧等几个方面,常见
设误类型有:①人物特点、环境特点等概括不当;②写人技巧、叙事技巧、环境描写技巧等判定分析不当;③人
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作用分析不当;④事实陈述混乱,如张冠李戴、颠倒顺序、无中生有等;⑤语言理解不
当,如含意理解不当、风格分析不当等;⑥思想情感分析不当、主题意图分析不当等。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走马陈仓
墨村
……枪声稀了,硝烟淡了。
一条满是尖利石子的羊肠小道,被两个艰难爬行的血人涂抹成了一轴骇人的巨幅彩图。有风无声横空
掠过,翻搅凝滞于空气中的粘稠血腥……
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是刚和强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于某个星期六夜晚的共同回忆。两条汉子遥想三十年前在硝烟中惨死的二十几条弟兄时,仍忍不住泪如雨下,一脸悲伤。
“大,大哥,喝,咱喝!”刚愧疚地紧盯着强那条空荡荡的右袖管,话语哽咽。
“喝,咱喝!”强擦去流到嘴角的泪水,举起了酒杯。
于是,两条汉子在泪眼凄迷中又重重地碰杯。刚仰脖灌下一口酒:“大哥,我还是那句老话,成个家
吧。”
强说:“哥不是不想成个家,弟知道,子弹打在了那地方,哥已是个废人……”
刚的眼图又红了:“大哥,让你上家里你偏不去,非要来这小宾馆,飞燕有意见呢。”
强腾出左手掌用力搓了搓脸。三十年前两人康复出院后,强把一封断交信交给了回家探亲的刚,让刚
转交女朋友飞燕,并拜托刚替他照顾她。强要刚答应他永远保守秘密……
强说:“大哥没看走眼啊,大哥已知足了,你是省模范监狱长,又是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飞燕跟了
你,值啊!”
刚说:“好大哥,我,我我……喝酒,咱喝酒!”
“喝!”强说。
“喝!”刚说。
“咣——”酒杯再一次潇洒地碰撞,将厚重的兄弟情谊迸溅得满屋荡漾。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条条突
暴的青筋在两条汉子锃亮的脑门儿上争相炫耀旺盛的酒力。
杯盏交错,不觉已是夜半,浓烈的酒香仍四溢着无孔不入。日光灯咝咝喘吁着醉意朦胧。两条汉子的
脸膛被五十二度的透明液体烧灼得愈加光辉灿烂。强用力转动着沉重的脑袋,说:“你,你你监狱里,有
个叫,叫陈列宝的犯人,听,听说,改,改造得不错。”
“陈,陈列宝?”刚睁着惺忪醉眼愣怔半晌,忽然一拍脑门儿,“是那个五短身材、大胡子的盗窃犯?
大哥,你认识这人?”
强摇摇脑袋,摇出一句轻描淡写:“啊,不,不认识,只是听人说起过,偶然想起,随便问,问问。”
刚说:“哦,这家伙可是个出了名的反改造分子,屡犯监规,几天前还出手打伤了同监舍的人,现在
还在小号里蹲着呢。”
“哦,”强打了个酒嗝儿,忙抓起了酒杯,“喝,喝酒,你那,那一杯,咋,咋还没喝完呢?”
“喝,咱喝!”刚说。
“喝,咱喝!”强说。
于是,两条汉子又重重地碰杯。高脚酒杯里的透明液体一摇一晃地失去了依附,纷纷溅落在杯盘狼藉
的桌面上…………凶猛的火力如瓢泼大雨在小分队周围哗哗流淌。他们已陷入包围之中。他们边打边退守到一个无
名高地上时,小分队只剩下了刚和强。左胳膊中弹的强右臂夹紧冲锋枪,扇形样一通猛扫,透过枪口飘起
的蓝烟,一片灌木像割韭菜样齐刷刷被拦腰割断。对方的火力被暂时压了下去。强大叫着刚快快撤退。然
而,一串火光从对面丛林里游窜而出。强纵身扑向了刚。一发冲锋枪子弹在强的下身洞穿出一个鲜艳的窟
窿,血流如注,把刚的眼睛刺得生疼……
“大哥!”刚大叫一声,忽地一下坐直了身子。一缕儿强烈的太阳光从拉得并不严实的窗帘边越窗而
过,直直地照射在了床面上。刚揉揉被阳光刺疼的双眼,这才发现与他同床而眠的大哥不见了,一纸留言
尴尬地趴卧在床头上。刚浑身一个激灵,一把抓了过来:
好兄弟:
大哥走了。原谅我的失礼!作为生死弟兄,我不能对你隐瞒这次造访的目的。陈列宝是我大姑唯一的
孙子,判了十二年。大姑思孙心切,盼望着孙子能早日减刑出狱,眼睛已哭成了半瞎,前不久探监时得知
他又被关了禁闭。大姑一急竟一病不起,咽了气还一直抓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大姑知道我俩的关系,可她
老人家到死都没有向我开口。失亲的痛苦让我终于厚着脸皮找你来了。这次假借出差路过与你一起叙旧的
理由,说穿了,其实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好兄弟,原谅大哥的不辞而别,我实在没有勇气正视你的
眼睛……
大哥,匆匆于凌晨五时
刚一目十行读完留言,掏出手机一通猛拨,一个温柔的女声频频提示:你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刚飞
身冲出宾馆,驱车直扑客车站,然而,省城直达涅阳的客车,早已绝尘而去……
第二天,刚拨打强办公室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不久,强收到了刚的一份传真:
大哥,那晚酒场上我已看出你有话要说,谢谢大哥的理解与支持!实在对不起,陈仓无路啊。
(选自《广西微篇小说精选》,团结出版社 2017 年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端通过枪声、硝烟、小道和血腥等描写再现战争场景,以回忆连接时空,将真实情状与主观幻觉交织
融合起来,新颖别致,扣人心弦。
B.“聚会”中反复出现“喝,咱喝!”的劝酒语,简单干脆,蕴含着人物丰富的情感和微妙的潜台词,又
成为情节承转进程中的一个个节点。
C.强在宾馆的一纸“留言”使叙述角度转换,便于人物更真实自然地道出此行的原委、吐露内心的纠结和
情感,故事演进也愈显紧凑。D.小说的叙述语言运用了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参差变换的长短句式,以及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
简练凝重,颇具艺术表现力。
2.小说在情节上设置了怎样的“双线”结构?有何作用?
3.小说以“陈仓无路”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
1.A
2.小说以“聚会”为明线叙述现实事件,有利于揭出“法理”;以“回忆”为暗线回叙战争场景,着眼于
表现战友“情义”。设置双线,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有利于凸显“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冲突,更好地揭
示人物内心世界;明、暗线交织折叠,既使故事内容更丰厚,又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3.以此结尾,在结构上,照应强的留言,起到呼应标题的作用;在人物刻画上,使既有情有义、又坚持原
则的模范监狱长的形象跃然纸上;在立意上,突出法理战胜情义的“反腐倡廉”主题,画龙点睛。
【解析】
1.A 项,“将真实情状与主观幻觉交织融合起来”错误,结合“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是刚和强在酒过三
巡、菜过五味之后,于某个星期六夜晚的共同回忆”“两条汉子遥想三十年前在硝烟中惨死的二十几条弟
兄时,仍忍不住泪如雨下,一脸悲伤”可知,小说开头是对过去战争经历和场景的回忆,并非“主观幻觉”。
故选 A。
2.首先梳理小说的情节。从文中来看,小说讲述两件事,一是现实中刚和强的聚会,小说讲述了二人聚会
的过程;二是对过去战争场景的回忆,展现刚和强二人之间的战友之情,由此可知,这篇小说有两条线索,
明线是现实中二人的聚会,交代了强此次前来和刚聚会的原委、人物内心的纠结以及事情的结果,展现的
是“法理”;暗线是对过去战争场景的回忆,借助回忆揭示刚和强之间的战友之情,展现的是“情感”。接
着分析双线的作用,文章两条线索,一条着眼于现实,一条着眼于历史,前者展现法理,后者突出情感,
两条线索展现出情感和理智的冲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明线和暗线的交错既拓展了故事的时空范
畴,丰富文章的内容,又让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答题。
3.本题题干已经给出了结尾的内容,即“陈仓无路”,结合上文来看,这是对强留言上“这次假借出差路
过与你一起叙旧的理由,说穿了,其实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回答,结构上来看,是对强留言的照
应,并与标题“走马陈仓”形成呼应;从形象刻画上来看,“陈仓无路”是刚对强留言的回答,结合上文
强的留言来看,强在留言中倾吐了自己来访的意思,本想凭借与刚之间的战友之情来徇私的,而刚“陈仓
无路”其实是委婉地向强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展现出作为模范监狱长的刚在工作上对原则的坚持,而刚“大
哥,那晚酒场上我已看出你有话要说,谢谢大哥的理解与支持!实在对不起”则又展现出对战友的情义,所以这一结尾让刚的形象更为突出;从主旨上来看,这篇小说借助回忆和现实两件事展现情义和法理之间
的较量,而刚“陈仓无路”的回答说明法理战胜了私人情义,凸显小说“反腐倡廉”这一主题。考生可以
围绕这三个方面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大刀
季明
男人走进院子,老棒正在磨刀。
刀,是大刀片儿,钢火很硬,但现在,不能叫它大刀片了,经过十年磨砺,钢铁销蚀,越磨越小,却
愈发像一把匕首。老棒埋头,很认真很卖力地磨着这把刀,霍霍有声,那块大磨刀石,像只贪吃的大老鼠,
啃掉了刀的钢铁和老棒十年时光。
男人十年没回村,这次回来,在村头碰见熟人,熟人说,不要命啦?老棒正在磨刀!男人只是笑笑,
径直来到老棒的院子里。
男人瘸着一条腿,站在那里,盯着老棒,说,我回来了。
其实老棒已经得到消息,其实他一直等待着这一天,只要想起男人,老棒就会坐在院子里,磨那把刀。
此刻,老棒没抬头,竖起拇指,轻轻刮试着刀锋。
男人与老棒有仇,十年前躲过老棒的追杀,逃出了村子。
村里人陆陆续续赶来,站在门外,或者趴在院墙上,探头探脑,静静地看着男人和老棒,他们不知道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同时,他们也知道,接下来应该会发生什么,总之,他们认为,今天,注定不会像
往日那么无聊了。
老棒站起来,往前走了几步,手中的刀,在太阳光里闪了几闪,那光,晃人眼痛。
男人没躲,他知道躲也没用,老棒有刀,有武功,他干不过老棒。
男人抬头看了看天,说,脑袋,迟早是你的,咱们十年没见,喝一杯酒再作了断,应该不会晚。
老棒怔了下,斜起眼睛,瞟着男人。这时候,他家那只大公鸡踱了过来。公鸡昂着头,很威武的样子,
但却似乎很不识时务。老棒一弯腰,抓住公鸡,倏地刀一挥,鸡脑袋就掉在了地上。
老棒斜着眼睛,幽幽地说,你看,这磨了十年的刀,快不快?
然后,老棒扭回头,冲屋里的婆娘喊,出来,把他娘的鸡收拾收拾,焖了,老子要喝酒。
屋门关着,老棒婆娘正趴在门缝往外看,虽然知道男人干不过老棒,但她还是紧张。当看见老棒宰了
家里的公鸡,婆娘心里一阵痛,但她不敢不听老棒的话,便飞快地跑出来,拎起死鸡,进厨房,开始收拾。
老棒一转身,进了屋,男人没有丝毫犹豫,也跟着进去,门,便“嘭”地一声关上。外面看热闹的人群,面面相觑起来,他们忽然觉得,这样很是无趣和无聊,原本想看一出戏的,但开场锣鼓响了半天,却
戛然而止,他们不知道是继续等待还是黯然散去。
当老棒家厨房传出哧哧啦啦地翻炒声,香味飘来时,人群才觉得,自家的肚皮,也饿了,于是,他们
决定,先回去吃饭,填饱肚皮再来看戏,应该也为时不晚。
人群散尽时,老棒家的菜也做好了,板栗木耳焖公鸡,一大盆,端上桌,香气蒸腾。男人饿了两天,
立马挟起一块鸡腿儿,塞进口中。
香!男人鼓着腮帮说,家乡饭菜真他娘的香!
老棒黑着脸,拿出两只碗,拎过一坛酒,满上,不吭声,端起一碗,一扬脖,干了。男人停止了咀嚼,
看了看老棒,也端起一碗,一扬脖,连酒带肉一骨脑吞进肚里。
酒,一碗碗地喝,男人就醉了。
男人不知道自己醉了多长时辰,醒来时,发现光着膀子躺在床上,老棒呢,则坐在一把椅子上,翻着
两只牛眼,正死死地盯着他,旁边的桌上,摆着从男人腰间搜出的驳壳枪和弹匣。
男人翻身坐起,说,咋没杀我?
老棒哼了声,说,杀醉鬼,比杀那只鸡容易多了。老棒盯着男人满身的伤疤,问,你这些年,干啥去
了?
男人说,流浪几年,就投军了,29 军,29 军你知道吗?
老棒点点头。
男人说,29 军大刀队,让小鬼子闻风丧胆,老子这身伤疤和这条瘸腿,都是跟鬼子干的!
那你又回来干啥?
老子的营打光了,团长叫我回来拉队伍,咱村有习武的风俗,人人都会两手,能耍大刀。
听了这话,老棒抱起双臂,翻着眼,盯着屋顶,半晌不语。男人说,老棒,你再不动手,老子可要走
啦。
老棒“哧”了一声,说,这十年,老子一想起你,就磨刀,在心里杀了你无数回,其实,你他娘的早
死了!
老棒说,今天,老子不想杀你。
几天后,男人带着村里几十个青壮年,走了,每人背着一把大刀。老棒跟在男人身后,也背着一把刀,
崭新的大刀片儿,钢火很硬的那种,刀把上的红布条,在风中剧烈地抖动,啪啪响。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 年第 3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述老棒磨刀的情景,不仅照应了标题,而且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并巧妙设置悬念,有助于激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老棒挥刀砍掉鸡脑袋,不仅是想试试刀“快不快”,更是为了杀鸡骇“人”,从心理上震慑男人,从而使
其失去反抗意志。
C.小说中两次写到在外面看热闹的人群,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时代背景,也暗含了作者对他们冷漠、无
聊精神状态的不满。
D.小说语言简练、传神,写人则个性鲜明,呼之欲出,叙事则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比如写老棒喝酒,
句式简短,一气呵成。
5.小说中的“男人”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小说结尾,老棒不仅没有杀掉男人,还背着大刀“跟在男人身后”走了。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
分析。
【答案】
4.B
5.①胸怀坦荡,不惧死亡。明知老棒要杀他报仇,仍主动上门受死。②直率豪爽,达观开朗。说话快人快
语,喝酒尽情尽兴。③有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因杀鬼子而受伤瘸腿,带领村里青壮年奔赴抗日前线。
6.①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更具艺术魅力;②老棒和男人由仇人变成战友,这一
结局能使人物品质更突出,形象更丰满;③让民族大义最终战胜个人私仇,有助于深化小说的主题。
【解析】
4. B 项,“老棒挥刀砍掉鸡脑袋,不仅是想试试刀‘快不快’,更是为了杀鸡骇‘人’,从心理上震慑男人,
从而使其失去反抗意志”错误,从文中来看,老棒挥刀砍掉鸡脑袋,也是为了回应男人“喝一杯酒再作了
断”的请求,同时宣泄内心的仇恨。“从而使其失去反抗意志”也不正确,男人根本就没想反抗。
5.考生圈出小说中对“男人”的描写,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老棒
与男人有仇,听说男人回来了,磨刀要杀男人,当熟人把事情告诉男人,“男人只是笑笑,径直来到老棒
的院子里”,这说明男人不惧死亡,而且胸怀坦荡;当老棒磨好刀之后,“男人抬头看了看天,说,脑袋,
迟早是你的,咱们十年没见,喝一杯酒再作了断,应该不会晚”,吃饭时,“男人饿了两天,立马挟起一块
鸡腿儿,塞进口中……男人停止了咀嚼,看了看老棒,也端起一碗,一扬脖,连酒带肉一骨脑吞进肚里”,
这表现出人物的直率豪爽,达观开朗;“男人说,29 军大刀队,让小鬼子闻风丧胆,老子这身伤疤和这条
瘸腿,都是跟鬼子干的”“老子的营打光了,团长叫我回来拉队伍,咱村有习武的风俗,人人都会两手,
能耍大刀”“几天后,男人带着村里几十个青壮年,走了,每人背着一把大刀”,这些内容表现出男人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考生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即可。
6.首先明确结尾的内容,把握这一结尾的特点,然后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小说主旨的角度分析结尾
的好处。小说最后写“老棒跟在男人身后,也背着一把刀,崭新的大刀片儿,钢火很硬的那种,刀把上的
红布条,在风中剧烈地抖动,啪啪响”,从情节上来看,上文写老棒磨刀要杀男人,而且这仇恨有十年之久,
最后老棒不但没有杀死男人,还跟在男人后头奔赴战场,前后出现陡转,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从人物
形象上来看,老棒和男人本是仇人,最后却成为战友,在民族灾难面前,二人抛却个人恩怨,这让人物形
象更为丰满突出;从主旨上来看,单看上文,文章只是立足于报仇这一层次,即使写到二人和好,也只是
体现人物的宽容大度、无惧无畏,而结尾老棒跟在男人后面投入到抗日的行列中去,这就让小说的主旨上
升到民族大义的层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
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
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去一次无妨。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
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
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
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
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
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
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 Doctor 方,好久不
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 ——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
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
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
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
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
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
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便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
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贏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
回头再算得了。”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
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宇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
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
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
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
容。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
“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
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
鸿渐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
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
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 吓!这算什么礼貌?”
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
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
形象。
B.张太太等三人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小气贪财是导致相亲失败的原
因之一。
C.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地议
论他。
D.本文细致介绍了张小姐的书架,这一细节描写颇有意味,既表现出张小姐的家庭、文化背景,又暗示出人物特点。
8.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上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9.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答案】
7.C
8.①迷信,请算命人排生辰八字。②传统守旧,给十八岁的女儿相亲,认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③自私
狭隘,怕女儿嫁出去受罪,希望招一个上门女婿。④势利庸俗,认为方家家世头衔都不错,但现在摆不起乡绅
人家臭架子,方鸿渐会服服帖帖入赘张府。
9.①算命人说方鸿渐和张小姐的命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但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
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②张先生说话里喜欢嵌着英文字,运用对比、比喻的
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附庸风雅)。③张太太打牌输钱不付账.想以此试探未来的女婿,
结果方鸿渐却拿这笔钱买了皮大衣.这是对她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④张小姐的书架上摆着《怎样去
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这表明她虽然有知识,受过良好教育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
在丈夫身上,体现了作者的讽刺。
【解析】
7. C 选项“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错误,原文并没有说
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而且后来也没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故选 C。
8.由原文“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
吉大利’”可知张先生迷信。由原文“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
就老了。”可知张先生传统守旧。由原文“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
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可知,张先生自私狭隘。由原文“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
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可知,张
先生势利庸俗。
9.由原文“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 ‘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可知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既对中国旧
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由原文“"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
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可知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由原文“张太太道: ‘这
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
可知是对张太太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有原文“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
且守住他》。”可知体现了作者对张小姐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