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8)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8)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ID:456798

大小:45.94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8)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施圣水的人 莫泊桑 修车匠比哀尔和他的妻子贞妮上了饭桌后,发现唯一的儿子让不在家,他们到园 子里去找,没有找到 5 岁的儿子。这位父亲在路边使劲喊着:“让!”——夜来临了, 天边充满棕色的雾气,一切都隐进阴暗怕人的远处,没有一点声音回答,但空气里隐约 有呻吟声。这位父亲听了很久,总觉得听到什么东西,于是昏头昏脑地在黑夜里不断地 叫着:“让!让!”他这样一直叫到天明。他的妻子则坐在门前石头上,一直啜泣到天 明。 他们卖掉了房子,动身去找儿子。很快他们就没有钱了,他们白天靠别人的剩饭 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有一天,一个听他们申诉过不幸的旅馆老板对他们说: “我知道有个人丢失了女儿,后来在巴黎找着了。”他们立刻上路去巴黎。当他们走进 那个大城市的时候,被它的庞大和往来行人的熙攘骇呆了。他们不知道如何着手寻找, 还有,他们怕认不出儿子来,因为已经有 15 年没有见到他了。他们访问了所有的地方, 所有的街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他们常常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互相依傍而神情那 么忧郁。有几次他们相信认出让了,但总是错了。 在一个教堂门口,一个施圣水的老人成了他们的朋友,他的身世也很悲惨,他们 对他的同情使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三个人一起住在一所破烂房子里。有几 次,当老人病了的时候,修车匠便去替代。冬天里,托圣水器的老人死了,教区神甫指 定修车匠来顶替——神甫听过他的不幸。 修车匠每天早晨坐在教堂门口的同一把凳子上,定定地看着进去的那些人。 他变得很老了,在拱门的潮湿下变得更虚弱。有一天,来了两位太太。一位年老,一位年轻。她们后面出现了一个男子。男子 在献过圣水后,挽了那位年老太太的胳膊。 这个修车匠一直到晚上都在从记忆里搜寻,以前在哪儿可能见过一些像这位男子 的人。可是他想起的人现在应当是老人了,因为那人像是他年轻时在老家那边认识的。 这遥远而又熟悉的隐约相似,竟使这位老人烦扰不安,他找来妻子帮助恢复衰退了的记 忆。 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这三个陌生人又来了。当他们走过的时候,施圣水的老人 问道:“喂,你认识他吗?” 妻子心绪不宁地尽力回忆。忽然间,她用很低的声音说:“是……是……只是他 更黑更大了,更结实了,穿着得像个先生。可是,你瞧,就是你年轻的样子。” 这个老人吓了一跳。 这确实,是像他,并且像他死去了的兄弟。他们如此地激动,找不出什么话来说。 这三个人下来了要出去了。那位男子用手指碰了一下圣水器。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 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让?” 那个男子站住了,看着他。 他压低了一点声音说:“让?” 那两个女人看着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第三次抽噎着说:“让?” 那个男子弯下身,弯得很低很低,距离老人的脸很近很近,于是一缕童年的回忆 点醒了,他回答道:“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 他完全忘记了家乡的名字,但是他总是记着曾经反复叫过的这两个名字:爸爸比 哀尔,妈妈贞妮! 他跪下来,脸贴在老人的膝上,哭了,一个接着一个地拥抱他的爸爸和妈妈,他 因为无法衡量的欢乐而透不过气。他们到了让的家里,让讲述他的故事。 一个杂耍班子将让拐走了。三年之间他跟他们跑了许多地方。后来那个班子散了。 一个宅邸里的老太太出钱把他留下了,因为看到他可怜。那位老太太没有孩子,给让留 下了她的财产。他也找过他的双亲,但是因为只记得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 妮,没有能找到他们。 当这两位老人述说他们的痛苦和疲劳时,让又拥抱了他们一次。他们这一晚一直 不敢躺下,怕拋弃了他们这么久的幸运会在他们酣睡的时候悄悄逃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介绍事件的起因和修车匠夫妇寻找儿子的情景,突出他们丢失儿子的痛苦, 为下文寻找儿子做了铺垫。 B.“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让?’”写了老人不相信面 前的男子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 C.相认情节中,老人第三次抽噎着说“让”,写了男子一片茫然,老人因失望而痛苦, 但没有放弃希望,哭泣着再试探。 D.莫泊桑在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时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多 种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2)小说中的修车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 爱憎”。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莫泊桑小说“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这边风景(节选) 王蒙“您是第一次到我们伊犁来吗?啊,太棒了!真是个美好的地方!我到过上海——了不 起的高楼大厦,不过,人太多了。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人 群使你头晕目眩。我到过广州,珠江边的阳光是多么灿烂!可在那儿,谁见过漫无边际的、 耀眼的飞雪?分不清四季的一年,过起来有多么单调?哈哈……您笑了,您大概笑话我是坐 井观天,也可能的。我想告诉您,我到过东北的三棵树,也到过海南的三亚,到过炼钢中心, 也到过停泊船舶的码头……一句话,哪里也比不上我们小小的伊犁,如果说祖国的边疆是 一个金子的指环,那么,我们的伊犁便是镶在指环上的一颗绿宝石!” “我早就闻名了,伊犁是个好地方。” 这是一九六二年五月初,在一辆长途客运汽车上。汽车正沿着傍山依水的山间河谷 公路盘旋而下。他的谈话对手和他并排坐在一起,是一个年龄稍大一点,带着一种谦逊的 笑容的干部。那位黑胡须阿哥觉得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下去或许有些失礼,所以,他 有时回转过身来,征求一下坐在他的后面的浓眉毛的一个维吾尔男子的意见。他说上一 段,便回头问道:“是这样吧?”得到的总是肯定的回答。于是,他放心满意地继续叙述下 去。 “为什么伊犁这么好呢?因为伊犁有丰富的水源。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您看看伊犁树 木的叶子是多么黑绿黑绿的!真是个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 黑胡子阿哥说得得意起来,半闭上眼睛,哼哼起一支富有伊犁地方特色的,既开阔悠 扬又萦回缠绕、难解难分的民歌。接着,未开口自己先笑起来: “我们单位有个汉族小伙儿,他刚到伊犁,要到西公园去逛逛,我先告给他路,他不好 好听,出去转了半天没有找到公园。原来,照他的经验,他以为哪里树多哪里就是公园,他走 啊,走啊,到处都有那么多的树。结果,他迷路了。哈哈……其实,整个伊宁市,就是一个大 公园……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了?您闻见了没有?”他叫了起来,用手指着车窗外的正在 向后飞驰的一簇一簇的果树。 那个鬓角花白的干部用力吸了口气,赞叹地说:“真多啊!这都是……” “这里就是著名的果子沟,汽车在野果林里要走一个多小时。您知道伊犁的夏柠檬 苹果吗?个儿不大,绿中带着黄,柄下有一块深褐色的晕斑,它有多么香啊!有一次,我提着一兜苹果,在乡间的土路上行走,一下子招来了那么多蜜蜂围着我的网兜飞,吓得我狂奔 起来……哈哈哈……是吧?兄弟。”黑胡子阿哥转身问道。 “呵,是的,当然。您把我们伊犁的好处说得很好听,很动人……” “再说伊犁的蜂蜜……”黑胡子继续讲述。 “不,先不说蜂蜜吧。”坐在后面的浓眉毛的“老弟”扬了一下手,打断了他的话, “我是说,年年岁岁,我们讲伊犁的白杨、苹果、酥油、蜂蜜……是不是已经讲得够多了?” “您这是什么意思呢?”黑胡子眨一眨眼睛。 年长的干部注意地转过了头,打量了浓眉大眼的“老弟”一眼。 汽车里又有几个人被他们的谈话吸引了,把视线投了过来。 “没有什么。”“老弟”低了一下头。 “您是说,我们伊犁人爱吹嘘自己的家乡吗?哈哈,很可能的。”黑胡子笑了起来, “在谈论乡土的时候,我们伊犁人从来不懂得谦虚……” “那是自然。自己的母亲最慈祥,自己的家乡最可心。拿我来说吧,我是阿图什人,到 伊犁地区定居已经四十年了,然而我还是想念阿图什的无花果。如果有人给我一片阿图 什的无花果干,我宁愿用一百只伊犁的苹果换它!”一个白须飘拂的老人说。 又一阵哄笑声。黑胡子不满地低头嘟囔说:“这么说,你为啥不回南疆去?” 大眼睛“老弟”嘴动了一下,本想再说点什么,又把话咽了回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小说中的人物活动场所设置在一辆长途客运汽车上,这样便于把不同身份的人 物集中在一起来写,同时也为了表明那时交通条件的落后。 B.小说内容主要以对话为主,在对话中展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在对话中展现了"这 边风景"的美妙独特,可谓匠心独运,妙合无垠。 C.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只有特征而没有姓名,这与"长途客运汽车"的特殊环境有关,因为萍 水相逢;同时也与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有关。 D.小说叙述详略得当,以记述黑胡须阿哥的表达为主,其他人物起着烘托陪衬作用,如此方可重点突出,阿哥这一形象才显得更加鲜明。 2.黑胡须阿哥是如何来赞美伊犁的? 3.小说结尾处,大眼睛“老弟”为何“又把话咽了回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 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 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 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 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 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 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 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 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 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的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 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 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 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 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 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 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 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 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 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 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 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 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 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 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 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 来。……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 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 “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 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大作家的小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它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可感 的人物形象,打动着读者的心。 B.小说以女邻居西蒙的死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既赞颂了人世间美好的品质和行为,更 控诉了社会的不平和罪恶。 C.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写女主人公将孩子抱来家中后激烈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 象更加丰满和真实。D.渔夫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收养邻居孩子问题上他跟妻子不谋而合, 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主旨。 (2)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3)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穷人”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第十一根红布条 曹文轩 麻子爷爷是一个让孩子们很不愉快,甚至感到可怕的老头儿!他那一间低矮的旧茅屋, 孤零零地坐落在村子后边的小河边上,四周都是树和藤蔓。他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 子,个头又矮,还驼背,像背了一口沉重的铁锅。他总是独自一人,从不搭理别人。除了用那 头独角牛耕地、拖石磙。听大人们说,它的一只角是在它买回来不久,被麻子爷爷绑在一 棵腰般粗的大树上,用钢锯给锯掉的,因为锯得太挨根了,弄得鲜血淋淋的,疼得牛直淌眼 泪。 人们因为他的古怪,也不怎么把他放在心里。只有在小孩子落水后需要抢救的时候, 人们才忽然想起他——不,严格地说,才想起他的那头独角牛! 这一带是水网地区,大河小沟纵横交错,家家户户住在水边上,门一开就是水。到了发 大水的季节,方圆三五里三天五天就传说哪里又淹死个孩子!落水的孩子被捞上来,不管 有救没救,总要进行一番紧张的抢救。这地方上的抢救方法很特别:牵一头牛来,把孩子横 在牛背上,然后让牛不停地在打谷场上跑动。那牛一颠一颠的,背上的孩子也跟着一下一 下地跳动,这大概是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吧?有救的孩子,在牛跑了数圈以后,自然会“哗” 地吐出肚里的水,接着哇哇哭出声来:“妈妈……妈妈……” 麻子爷爷的独角牛,是全村人最信得过的牛。只要有孩子落水,便立即听见人们四下 里大声吵嚷着:“快!牵麻子爷爷的独角牛!”也只有这时人们才会想起麻子爷爷,可心里 想着的却是牛而绝不是麻子爷爷。这是发了秋水后的一个少有的好天气。一个打鱼的叔叔打捞起一个孩子,等那个打 鱼的叔叔把这个孩子抱上岸,河边上已围满了人。有人忽然认出了这个孩子:“亮仔!”亮 仔双眼紧闭,肚皮鼓得高高的,手脚发白,脸色青紫,看样子,没有多大救头了! 一个小伙子箭一般射向村后那片林子。 麻子爷爷像虾米一般蜷曲在小铺上,他已像所有将进黄土的老人一样,很多时间是靠 卧床度过的。他不停地喘气和咳嗽,像一辆磨损得很厉害的独轮车,让人觉得很快就不能 运转了。听了小伙子的话,他颤颤抖抖地翻身下床,哆嗦了好一阵,解开牛绳,拉着独角牛就 朝林子外走。 “放!”还没等独角牛站稳,人们就把亮仔横放到它的背上。独角牛叫着,两只前蹄不 安地刨着。麻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绳,用那对混浊的眼睛望着它的眼睛。牛忽然走动了, 慢慢地,沿着打谷场的边沿。紧接着被麻子爷爷牵着的独角牛真的越跑越快了。它低着 头,沿着打谷场“吃通吃通”地转着,独角牛老了,跑了一阵,嘴里往外溢着白沫,鼻子里喷 着粗气。但这畜生似乎明白人的心情,不肯放慢脚步,拼命地跑着。扶着亮仔不让他从牛 背上颠落下来的,是全村力气最大的一个叔叔。就这样一个叔叔也跟得气喘吁吁,汗流满 面了。他差点赶不上它的速度,险些松手让牛把亮仔掀翻在地上。 至于麻子爷爷现在怎么样,可想而知了。他脸色发灰,尖尖的下额不停地滴着汗珠。 他咬着牙,拼命搬动着那双老腿,不时地闭起眼睛,脸上满是痛苦。有几次他差点跌倒,可是 用手撑了一下地面,跌跌撞撞地向前扑了两下,居然又挺起来,依然牵着独角牛跑动。 跑呀,跑呀,牛背上的亮仔突然吐出一口水来,紧接着“哇”地一声哭了。独角牛站住 了。 麻子爷爷抬头看了一眼活过来的亮仔,手一松,牛绳落在地上,扑倒在地上。独角牛在 一旁“哞哞”叫起来。“拴根红布条吧!”一位大爷说。这里的风俗,凡是在牛救活孩子 以后,这个孩子家都要在牛角上拴根红布条。 “噢,麻子爷爷!”人们突然想起他来了。麻子爷爷背靠草垛,脸斜冲着天空,垂着两只 软而无力的胳膊,合着眼睛。那张麻脸上的汗水已经被吹干,留下一道白色的汗迹。一个 内行的老人突然从麻子爷爷的脸上发现了什么,走到麻子爷爷面前,把手放到鼻子底下。 过了一会,他用发哑的声音说:“他死啦!”人们看着他:他的身体因衰老而缩小了,灰白的寸发上沾着草屑,脸庞清瘦,因为太瘦, 牙床外凸,微微露出发黄的牙齿,整个面部还隐隐显出刚才拼搏着牵动独角牛而留下的痛 苦!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像是都在认真回忆着,想从往日的岁月里获得什么, 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独角牛先是在打谷场上乱蹦乱跳,然后一动不动地 卧在麻子爷爷的身边。它的双眼分明汪着洁净的水。它跟随麻子爷爷几十年了。麻子爷 爷锯掉它的一只角,可是,它如果真的懂得人心,是永远不会恨他的。那时,它刚被买到这里, 就碰上一个孩子落水,去打谷场的一路上,它不是赖着不走,就是胡乱奔跑,用犄角顶人。那 个孩子当然没有救活,就是那天,麻子爷爷锯掉了它的一只角!也就是在那天,它比村里人 还早就认识了自己的主人! 给他换衣服下葬的时候,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人们打开一看,里面有十根红布条, 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十一条小小的性命! 麻子爷爷下葬的第二天,那头独角牛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几个孩子在滩头发现它死 了,一半在滩上,一半在水中。 它的那只独角朝天竖着,拴在它角上的第十一根鲜艳的红布条,在河上吹来的风里飘 动着……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先写麻子爷爷在孩子们的认知里是一个让人感到可怕的老头儿,与后面他的行为 形成鲜明对比。 B.小说语言平白如话,环境描写真实自然,人物形象本色不做作,故事情节的叙述充满了 画面感。 C.小说中从麻子爷爷狠心锯掉独角牛的牛角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曾经是一个严厉得不 近人情的人。 D.小说中写到人们"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写出人们的痛里含着歉疚和反 省。 2.结合小说内容,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麻子爷爷”这一人物形象的。 3.小说的结尾写独角牛死在滩头和风中飘动的红布条,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 合作品进行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退休的女人 【法】安妮·索蒙 阿尔贝特·普吕沃小姐刚荣获一枚镀金的银质勋章,这是为了表彰她三十年来在 经济学校教学上表现出的勤恳尽心的工作态度。隔着手提皮包柔软的羊皮(重大日子才 用),她又一次抚摩着装着珍宝的小方匣子。她轻轻拍着已经松弛起皱的双颊(为了今天, 她涂了一层厚粉),舌头猛地向上一抬就把戴歪的假牙舔正了。 这个星期一是个节日,也是阿尔贝特头一个自由的星期一。她刚到了退休的年龄。 那些辛苦操劳的日子对她来说将成为甜蜜的回忆。课堂上,她常常要维持秩序,斥责那些 不服管的学生。从今以后,加尔班可以在做速记练习时放声大笑了,阿尔贝特·普吕沃不 会再看见她了,也不会再见到毕业班的其他同学和六年级的小同学,不会再见到傻里傻 气,但又不使人感到讨厌的女校长了。 三十年的劳役结束了!今天,一个晴朗而温暖的下午,她自由啦!今后她的生活将 充满乐趣。她终于有了织毛衣的时间。 在织毛衣的工作中她觅到无限乐趣,她的柜上总是放着织针和绒线,她躺在床上 织,吃饭时也织,她甚至会中断梳洗织上几针。以前,她只能偷摸仓促地从事她醉心的嗜 好,她的乐趣被某种内疚给搅和了。现在,她可以无所顾忌地织毛衣了,就像是去吸食一 种被允许的有益无害的麻醉品。天气真好,在这隆重的日子,她难道不能破费一下,去光 顾“大街”咖啡馆吗? 咖啡馆里很安静,有好几张桌子空着。普吕沃小姐坐在角落一根柱子旁边。她要 了咖啡和一份面包夹火腿。她吃着夹肉面包,将糖一块一块丢进已经凉了的咖啡中,把杯 子端到唇边。 抬起头来,她发现一个脸色苍白的高个子男人,就在她近旁。他穿一套做工精细的 西装,面目清秀,两髯灰白,身材瘦削。阿尔贝特认为他是个美男子,她唯一的一段恋爱史 立刻在脑际再现,那是一个烟草专卖局的职员,因体格虚弱免服兵役,后来得猩红热死了。 她哭了好久。然后就不想再恋爱了。男人朝她的桌子走来。是的,他走近了;是的。他正好坐在阿尔贝特对面。他一言 不发,抬起眼睛望着她,眼睛是蓝色的,温柔而庄重。普吕沃小姐脸红了,下唇开始颤抖, 哆哆嗦嗦的双手在寻找一个支撑点。她屏息静气地等待着。他很快就要说话了。 那么多桌子都空着,他单单坐在这张桌旁,不只是为了喝咖啡吧。他选择了普吕沃 小姐,想博得她的好感。他将要向她吐露心情忧郁的原因。她感到她那颗充满怜悯和爱 慕之情的心在激烈跳动,这是一位获得勋章的老处女的心,她失去了未婚夫,她为穷人织 过毛衣,她为三十个年级的学生上过支付差额课,她桃李满天下。 男人再次抬起头来,阿尔贝特焦灼的目光直射那双明亮忧郁的眼睛,感到一阵撕 心裂肺般的痛苦,一种不断增长的、无法忍受的痛苦。泪水流进脸上的皱纹,一个哽咽使 她猛然颤抖,她抓起滑向腰际的羊皮提包,喃喃地说:“请原谅,先生……再见,先生……” 她向门口快步走去,向着她舒适的套间、退休的生活、成行成行的毛衣活走去。男人做 了个吃惊的动作。然后,他轻轻地敲着桌子。 “先生,”侍者说,“您还像往常一样来半升啤酒吧?您放心,一会儿我扶您过马 路,刚五点钟,车就这么多了……就是眼睛好的人也难免给撞上。哟,那位女士走啦?您坐 在她桌旁,人家可能以为您是故意的。” 男人若有所思。 “她的声音好听极了。这位女士人怎么样?” “又年轻,又漂亮。”侍者答道。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普吕沃小姐脸红了,下唇开始颤抖,哆哆嗦嗦的双手在寻找一个支撑点",运用神态、动 作描写刻画出普吕沃小姐面对自己心有好感的男子的窘态。 B.文章写普吕沃小姐告别学校生活时,连用了三个"不会",表现了她告别过去时略显惆怅, 想到将来又解脱轻松的微妙心情。 C.本文描写了一位女教师退休第一天的生活。她告别学校,回忆过去,畅想退休后种种惬 意自由的生活,希望开始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全新的人生。 D.阿尔贝特认为男子坐在她身边是故意的,但其实男子是习惯使然。作者使用误会的手 法为故事平平淡淡的情节增添了一丝波澜。(2)阿尔贝特•普吕沃小姐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侍者说阿尔贝特•普吕沃“又年轻,又漂亮”,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九爷 朱文彬 洪水来了,村里人都走了,九爷不走。九爷死也不走,九爷就想死在这老屋里。 能死在自家老屋里是福气呵,九爷的心定着哩。 俩兵娃进了屋来,要背九爷走。九爷不走,九爷的手抠住炕沿都要抠出洞来了。 九爷的手力大着呢,俩兵娃使劲掰也掰不动。 兵娃叫来了将军。 将军蹚着齐膝深的水进来。将军说:“走吧大爷,再不走这屋就要塌了,我们把 您送到安全的地方去。” 九爷不言语。 将军说:“对不住您了大爷,我们要保护您的安全。”将军转过头来对兵娃说, “救人要紧!把炕拆了,把大爷背走。” “是,首长!” 经水浸泡久了的炕很快被拆了。兵娃背起九爷的时候,九爷手里还抠着块炕砖泥, 手指快要抠出血来。 “把我……放……下!我要死……死在……石头……村里!” 九爷发话了,九爷向来说一不二。兵娃停住了。 将军凝重的脸上淌下两行泪。将军说:“大爷,您不会死,您还得好好地活啊! 等洪水退了,我回来给您老盖新房子,我向您保证!” 九爷不言语。“大爷!我知道您离不开这土地,可洪水退了您还会回来的啊,这洪水就和当年 的鬼子一样凶,可鬼子闹得再凶不也被咱打退了吗!” 九爷不言语。 “大爷!我答应您,这洪水一退,我就赶回来给您老盖房子!那时,我也解甲归 田了……” 九爷不言语。 “大爷!我给您跪下了!” 将军跪在齐膝深的水里,水淹到了老将军的腰身。 一漾一漾的水在晃荡着。 兵娃也诧异了。 老将军泪流满面:“大爷!我懂您的心哩,死也不离自己的土哩!五十多年前, 我爷、我爸、我妈也是死在自己的村子里哩!我是亲眼看着,鬼子把他们一个一个害死 的……” 电光一闪。 九爷的眼瞪圆了—— 鬼子是在半夜进村的。烧、杀、抢、掳、奸。火光冲天,日月无踪。一村子人被 押到一起,鬼子像乌鸦一样哇呀一通后,汉奸叫了:“皇军说了,全村人都要迁到满洲 城里去享皇军的福,为了表示对皇军的忠心,全村人都要向大日本帝国的太阳旗下 跪!” 全场静寂。 枪响了,一个孩童倒了下去。随着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嚎,一双双膝盖颤栗着跪 了下去,唯有一位七的老人和四条汉子立着不动。 枪响了,老人倒了下去!四条汉子纹丝不动。 枪又响了,呯!呯!呯!…… 剩下一条汉子高高地立着。 乌鸦又叫了。汉奸传过话来:“一人不跪,全村灭绝!” 汉子纹丝不动。汉子的脚下,他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在扯他的裤腿,汉子依 然纹丝不动。 鬼子气和像疯狗一样,挥起日本军刀劈向汉子的妻儿! 汉子仍然纹丝不动! 鬼子一刀劈向汉子的双脚,汉子终于倒下去了,但不是向前跪倒,而是向后仰向 天宇…… 然而汉子并没有死,汉子又活过来了,汉子就是九爷,虽被废了双脚,但却练成 了力大无穷的双手。 九爷再也没离开过石头村。石头村后来住的都是逃难来的外村人。石头村原来的 一百几十号人都没了,九爷要守着石头村。要不石头村的百十号冤魂回乡来的话,还有 谁给他们带路呢。九爷一心要死在石头村,死也不离石头村。 其实,不管九爷下不下跪,全村人都是逃不脱被灭绝的命运的:全村人被送去哈 尔滨做了 731 部队,无一生还。 后来九爷才知道,石头村除了他一人活下来外,还有一位半夜起来小解而幸免于 难的六岁孩童…… 九爷的眼睛湿润了,九爷苍老的脸容激动了,九爷手里抱着的炕砖松落在水里: “石头娃……九爷听你的……”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7 年第 5 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村里人都走了,九爷不走”,结尾写“九爷手里抱着的炕砖松落在水 里”,前后呼应,突出了将军深入人心的劝说艺术。 B.日军大施淫威的时候,汉子几次都纹丝不动,一面表现出了汉子对侵略者的蔑视,一 面再现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C.小说在介绍九爷不愿离开村子时,叙述了鬼子进村虐杀,从表达效果上看,既充实了 小说的内容,又深化了主题。 D.面对强敌时,九爷舍了妻儿,甚至舍了性命也宁折不弯,可谓感人至深。九爷身上闪 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2)文中多处运用反复,试以四次“九爷不言语”为例,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小说的情节设置采用了插叙的手法,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 行分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偷马贼 艾芜 半夜过后,隔壁店里一些过夜的马夫,忽地吵闹起来,原因是打失一匹马。不久 又听见说:马已找回来了,贼却在山那面躺着。大家都一时嚷着高兴的声音。这事我没 兴趣,便一直睡我的。可是,我的店老板却来掀醒了我。他一面搂着披起的衣衫,一面 小声向我说:“你去看看吧,不晓得哪个倒了霉,说不定就是老邓……唔,不管他是哪 一个,你把这药给他,止止痛也好。”随即将一个小纸包递给我。他的心肠倒并不见得 怎样好,平日一个落难的向他求乞,他只道:“去你的吧,我这里开店子,不是善 堂!”目前他这样好善的举动,就不免使我颇为惊异。 天空没有月,到处现着密密麻麻的星点。我慢慢爬上山坡。一路伏在暗中的丛莽, 轻拂着小风,凉凉的,有些润湿,且杂着各样树叶的味道。差不多找到了天亮,草丛中有人叫我。等我从他鼻血模糊的脸上认出到底是谁时, 我吃惊得了不得。原来他并不是我们意料中的偷马贼,却是常常看见的老三,一个矮小 个子,又瘦又黄,风都吹得倒的家伙。 这时他见了我,现出很急迫的样子,问我道:“他们都知道了吗?” “什么?” “我偷马的事哪。” 他现着十分嗔怪的神情。我就随口说道:“这怎么不知道?不知道,我怎会来 呢?” 他才闭一闭眼睛,满足地舒一口气,好像刚完成件一大事似的。 他接着药,不马上擦,又问我道:“他们说我什么没有?” “说你?没有!大家只晓得一个偷马的倒了霉就是。” “怎么?那些马哥头连我老三都不认得么?” 他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的气色。 他咬着牙齿,恐着痛,竭力做出一个偷马贼的英雄样子。但话声却是破碎的,令 人觉得加倍可怜,亦复可笑。 “你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呢?……听我劝,养好伤,去做点正经事吧……偷马! 不是你我干的呀!” 他听见我这番话,便笑了一笑,用略带讥刺的口气说道:“噗,什么是正经事 呀?……你看我怎么样?一向不是饿得皮包骨了么?你倒在路上,一丝丝气了,我敢打 赌,也没人给你一口米汤吃的,嘿,这就是要做正经事的好报应!” 他的话倒有几分道理,但他的神情却激怒了我。我便没好声好气地驳他道:“你 要是一直这样干下去,包你还有拳头吃的。你看看你自家吧!瘦骨朗筋的,经得起几回 打?”他竭力微笑着,现出诚恳的样子。“我请问你,是你老板叫你拿药来的吧?他为 啥要这样讨好呢?黑更半夜也叫你来?……我告诉你,就是因为这里有个偷马贼呀!如 果是什么抬滑竿的,他肯管这笔闲账么?” 我见他太高兴,心里起着反感,便冷冷地说道:“我觉得,一个偷马贼应该硬朗, 结实,个子高大……像你是不行的!” 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微笑道:“你说得对!……可是,我会再干第二次么?” 他顺手搔一搔头,乏力地笑着:“我问你,老邓、大老杨他们,在你们店子里又 吃又喝,会过账没有?……原因在哪里呢?……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偷马贼处处 可以逞狠呢?” 这一来,我如梦初醒,明白我老板的善举了。同时,却又不服老三这种先知一般 的神气,便抵一抵他的肋巴骨。“处处逞狠?为什么你又挨打了?” “不是那样说呀!”他略微窘迫地笑,“俗话说得好,人多为强,狗多为王。我 一个人,怎么能敌住那许多牛呢?要是我也人多,那就开抢了,还用得着偷?就该改成 抢马贼了,嘿嘿。”他又拿手摸一摸他的衣襟口。 随后,他见我沉默着,就自言自语地,现出盘算的神气。 “你想想我们这輩子人,一落下娘胎,就连针尖大的地方也没有。……这世道简 直岩石一样,总是容不下你我!……你想,我该怎么样呢?那还消说,只要裂出一条缝, 我就要钻进去。我呢,你看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可是,从明天起,在这几百里内, 吃吃喝喝,谁敢不赊我老三的账呢?这就是我老三寻着一条裂缝,钻进去了。” “好的,你钻进去了。一旦人家把裂缝补好,那你又怎么办呢?” “补好?那一定要把它捶得更开些,更宽些!”他突然现出狞恶的样子。 这时,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我蹲在他的身边,替他擦药,还对他 有些同情,现在才觉得,在他身上升腾起了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是用不着任何人 的怜悯的。后来,等我要离开这个山谷时,他已吃得油光满面,变成矮壮的汉子了,并且常 常骑在没鞍子的马上,往来山中。对我也不再称老哥,只轻佻地叫道: “老弟,老蹲在一个地方,会发霉呀!去找找裂缝吧!” (原载于 1936 年《大公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老三得知大家并不知道是谁偷的马时,“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的气色”,说明老三 做偷马贼并不是为了偷马,而是为了让别人知道。 B.老三因为店老板主动派人给他来送药,得意地吹嘘,“我”对此很反感,因为“我” 认为老三不但不以做坏事为耻,反以为荣。 C.“你倒在路上,一丝丝气了,我敢打赌,也没人给你一口米汤吃的,嘿,这就是要做 正经事的好报应”,反映了当时社会人心的冷漠。 D.老三信奉“钻裂缝”的哲学,就是面对生活的困境,不与其正面抗争,先钻进“裂缝” 躲避,等形势变化之后再谋求改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店老板叫“我”送药给偷马贼的情节,表现了他对偷马贼的善意,为老三通过做偷马 贼成功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埋下伏笔。 B.小说中老三被打后的惨状和日后的油光满面,“我”对他的怜悯和他的洋洋得意都形 成巨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 C.在小说的对话中,有“我”和老三之间的矛盾,也有老三和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两个 矛盾交织在一起,推动着对话向前发展。 D.小说第二段中“天空没有月,到处现着密密麻麻的星点。我慢慢爬上山坡”的描写, 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场景。 (3)简要分析画线句“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的含意。 (4)小说以“我”和老三的对话为主体有哪些好处?参考答案 1.答案:(1)B; (2)修车匠是一位重亲情、爱儿子、坚忍顽强、永不言弃、身世悲惨的父亲形象。儿 子不见了,他和妻子卖掉房子,访问所有的地方,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不断寻找; 没钱之后,他和妻子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即使身体虚弱, 记忆衰退,他仍不放弃找儿子,看到可能是儿子的人,再三确认。 (3)形式的美感:①小说以修车匠夫妇寻找失踪儿子的经历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推动 情节发展,层次分明,结构清晰。②小说以“让”与父母互相讲述离散后的经历收束全 文,既照应前文,交代“让”失踪的原因,又戛然而止,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读者 想象这家人团聚后的幸福生活。③语言简洁,多用白描手法,在故事的高潮——家人相 认时,多用短句,一句一段,句式短促,语言精练,能帮助营造紧张的气氛。 鲜明的爱憎:①赞美真挚、纯朴的亲情之美。②赞美父母对子女无私而深沉的爱。③赞美 对受苦受难的人们的同情以及无私帮助的义举。④谴责拐骗儿童、拆散骨肉的罪恶行径。 解析:(1)B 项,“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表述错误, 老人在妻子的提醒下,认出面前的男子是已经长大的离散多年的儿子,内心激动,大声 叫嚷儿子的名字。 2.答案:1.A; 2.①通过与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对比,赞美伊犁安宁沉静、四季分明等特点; ②用“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的夸张手法,赞美伊犁的水土丰饶;③用单位新来 的汉族小伙迷路的生活真实来体现伊犁树木繁茂的环境特点;④用自己提着一兜苹果,招 来蜜蜂的经历,来赞美伊犁水果香甜。 3.①本想为“白须飘拂的老人”抱不平,但又觉得黑胡须阿哥说得有理;②他本人也为伊犁 的美好而骄傲,这从他说对伊犁风物了解之多可以看出;③他为黑胡须阿哥的高涨情绪和 对家乡的自豪感所打动。 解析:“表明那时交通条件的落后”不对。 3.答案:(1)B; (2)①铺设背景,渲染气氛。故事发生在一个风暴肆虐、又黑又冷的夜晚。②推动情节的 发展。渔夫打鱼迟迟不归和最后一无所获,桑娜担心,外出察看天气,女邻居悲惨死去,都与风暴有关。③衬托人物形象。恶劣的天气加剧了渔民夫妇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 他们善良的心灵、美好的行为。 (3)①小说写的是发生在穷人之间的故事,渔民夫妇和女邻居都是穷人,以“穷人” 为题切合人物身份。②与经济上的贫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小说主人公精神上十分富有, 心地无比美好,以“穷人”为题突出了人物形象。 解析:(1)B 项,“控诉了社会的不平和罪恶”无中生有。 4.答案:1.C; 2.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文中有对麻子爷爷外貌、动作的正面描 写,如“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个头又矮,还驼背”“麻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绳,用那对 混浊的眼睛望着它的眼睛”刻画了一个外貌丑陋不讨喜但内心柔软善良的形象;也有侧 面描写,“它如果真的懂得人心,是永远不会恨他的”从独角牛的角度写麻子爷爷的无私, 善良,“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出一点声息”则以写人们的愧疚从侧面写出麻子爷爷舍己救 人精神的伟大。②细节描写。文中“用手撑了一下地面,跌跌撞撞地向前扑了两下,居然又 挺起来了,仍然牵着独角牛跑动”这一细节描写,刻画了麻子爷爷在关键时刻不顾一切无 私救人的高尚品德。 ③欲扬先抑。小说先写麻子爷爷外貌丑陋,脾气古怪,不近人情,再 写麻子爷爷为救小孩耗尽生命最后的一点力气,一抑一扬,突显了麻子爷爷的高大形象。 ④对比。文中作者既把麻子爷爷相貌的丑陋与善良的内心形成对比,又把一开始人们对 麻子爷爷的误解到后面人们的愧疚进行对比,突出了麻子爷爷舍己救人的高贵品格。 3.①写独角牛死在滩头,是一种悲剧式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麻子爷爷为了救人耗尽生命,独角牛也不独活,突出了人们的愧疚之情,令人深思,让人警 醒。②飘动的红布条,在结构上呼应了标题,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在内容上深化了小说 的主旨,十一根红布条也就是十一条人命,作者通过飘动的红布条,赞美麻子爷爷无私奉 献之情。此外,飘动的红布条,也是一种善良与无私奉献的象征,启示着人们不要因外在的 东西而忽略了人性至真至纯的一面。 解析:文中塑造的麻子爷爷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曾经是一个严厉得不近人情”与人物 形象不符合。 5.答案:(1)C; (2)①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她教学三十年勤恳尽心,关心学生,并因此获得一枚镀金的银质 勋章。②关心他人,富有爱心。她为穷人织毛衣。③缺乏勇气,保守怯懦。她在未婚夫病亡后,就放弃了恋爱的念头,即使在退休后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也缺乏追求幸福的勇气,迅 速逃走。 (3)①阿尔贝特这一天化了妆,戴了假牙,穿戴精心,心情不错,看起来年轻漂亮。②侍者是 个好心人,所以描述别人的时候也充满善意。③侍者目光敏锐,他觉察到身为盲人的男子 对阿尔贝特的好感,想让盲人心中产生点美好的感觉。 解析:(1)C 项,“希望开始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全新的人生”错,除了不教书了,她的居住 场所、习惯爱好都没什么变化,从文中的“她向门口快步走去,向着她舒适的套间、退休的 生活、成行成行的毛衣活走去”可以看出。 6.答案:(1)A; (2)①从情节上说,设置了悬念,引发人们的好奇与探究,九爷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呢? 为后文揭开谜底,写九爷和将军以及村庄的故事做了铺垫。②从人物形象上说,四次 “九爷不言语”,表达了九爷誓要死于此的决心,不为别人的劝说所动,坚决不离开村 庄,突出了人物形象。③从主题上说,九爷受到鬼子侵略村庄的影响,整个村庄就剩两 个人了,九爷也怕因为洪水离开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和后文九爷的改变形成对比,突出 了政府关爱百姓的主题。 (3)①从情节上说,插叙的内容再现了日本鬼子的罪恶行径,揭示了九爷死也不离开 村庄的原因,以及老将军和村庄的关系,使情节波澜起伏。②从人物形象上说,九爷面 对日本鬼子的表现体现了他的顽强和坚贞,誓死不向敌人屈服。③从主题上说,将鬼子 的罪行和洪水进行类比,将人们面对的境况进行对比,写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同时 表现了新时代政府对百姓的牵挂,对民生的关注。 解析:(1)“九爷不走”和“九爷走”这两个情节首尾呼应,但从表达效果上来分析, 并不是“突出了将军深入人心的劝说艺术”,而是借将军之口交代了事情的原委,表达 出将军对九爷深深的理解和敬重。 7.答案:(1)D;(2)A;(3)老三身体瘦弱,生活穷困,十分弱小;他能看穿这个黑暗的世道,知道作恶反而 有人讨好;他身上升腾着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不用任何人怜悯。 (4)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 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使“我”和老三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老三“钻裂缝”的论调,隐 含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引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1)“面对生活的困境……再谋求改变”错误,小说中的“只要裂出一条缝, 我就要钻进去……这就是我老三寻着一条裂缝,钻进去了”体现了老三“钻裂缝”的人 生哲学,即竭力与命运抗争才能绝处逢生。 (2)“表现了他对偷马贼的善意”说法错误。由原文内容可知,店老板并不是一个良 善之人,他之所以给偷马贼送药,是因为他对偷马贼的畏惧。 (3)理解语句含意,首先要抓关键词,如“弱小”“高傲”,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 老三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及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态度分析句意。“弱小”体现在老三的身 体及生存状态上,“高傲”则表现在他在与“我”的对话中所体现出的他对这个黑暗世 道的认识,即只有让别人怕自己,才能混出人样。另外要注意画线句后面的内容实际是 对该句的阐释,体现了他身上的争生存的精神。 (4)解答此题,可从情节、人物、主旨三方面分析。从情节看,以对话为主,省略了 不少转换波折,使得行文更加简洁明快。从人物看,对话可以直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冲 突和思想情感的变化。从主旨看,以对话为主体,有利于充分展现老三“钻裂缝”的处 世哲学,深化了主题。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