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
分子结构如下图。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
A. 纤维素 B. 叶绿素
C. 胰岛素 D. 生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只有 C、H、O 三种。各类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为:(1)糖类
和脂肪的组成元素为 C、H、O;(2)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N,有的还有 S;(3)核酸的组成
元素为 C、H、O、N、P。
【详解】A、纤维素属于糖类,其组成元素为 C、H、O,A 正确;
B、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 C、H、O、N、Mg,B 错误;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有 C、H、O、N、S,C 错误;
D、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其组成元素有 C、H、O、N,D 错误。
故选 A。
2. 细菌或病毒感染植物时会借助输导组织 导管通道、胞间连丝等结构扩散,导致其产量和品质退化。但
是被感染的植株茎尖分生组织的细胞中通常不含病毒,可以利用这些部位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生产
出脱毒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间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只能依靠胞间连丝
B. 细胞壁无选择透过性, 抵御病原体侵害方面不起作用
C. 植株茎尖分生组织的细胞中不含病毒的原因可能是该部位输导组织尚未发育完善且细胞间胞间连丝不发
达
D. 生产脱毒苗的过程和培养克隆动物所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的
在【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 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
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
A 错误;
B、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在抵御病原体侵害方面有一定的作用,B 错误;
C、植株茎尖分生组织的细胞中不含病毒的原因可能是该组织细胞间胞间连丝不发达,C 正确;
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分生组织细胞经组织培养生产出脱
毒苗过程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但培养克隆动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D 错误。
故选 C。
3.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 FeCl3 研究酶的高效性
D.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 pH 分别为 5、7、9 的缓冲液验证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但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若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
性,加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分解,而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因此不能用碘液,而应用斐林试剂来
检测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A 项错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H2O2 酶催
化的底物是 H2O2,加热会加快 H2O2 的分解速度,因此不可利用 H2O2 酶进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B 项错误;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效率较无机催化剂高,新鲜的肝匀浆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与无机催化
剂 FeCl3 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因此可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肝匀浆、FeCl3 研究酶的高效性,C 项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是 1.5,在 pH 为 7 和 11 的环境中变性失活,无法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D 项错误。
4.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的比值关系,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内 O2/CO2 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
B. 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 C5/C3 的比值,停止供应 CO2 后比停止前的低
C. 体细胞中 RNA/DNA 的比值,代谢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低
D.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小分子跨膜的时候均属于自由扩散。DNA
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一般其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改变,而 RNA 是 DNA 转录的产物,其数量和种类可以
发生改变。
【详解】A、由于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相比较于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部的氧气少,二氧化碳多,所以细胞内 O2/CO2 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
A 正确;
B、停止供应二氧化碳后,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减小,但 C3 的还原不变,因此 C3 的含量下降,C5 的
含量升高,因此 C5/C3 的比值会变高,B 错误;
C、代谢旺盛的细胞会进行大量的蛋白质合成,转录的 RNA 较多,因此代谢旺盛的细胞中 RNA/DNA 的
比值较高,C 错误;
D、种子萌发时自由水的含量升高,结合水的含量降低,因此该比值会比休眠时低,D 错误;
故选 A。
5. 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衰老的过程一定有多种酶活性降低
B. 细胞凋亡的过程一定有基因选择性表达
C. 细胞癌变的过程一定有遗传物质变化
D. 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一定有纺锤体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
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
的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 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机体是有利的。
细胞的癌变是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
的恶性增殖细胞。
【详解】A、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膜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A 正
确;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正确;
C、细胞的癌变是由于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C 正确;
D、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一定都有纺锤体形成,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D 错误。
故选 D。
6.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 B 细胞(β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学能贮存在 ATP 中
B. 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细胞呼吸,可将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中的比较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储
存于 ATP 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 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后促进小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
B 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呼吸减弱,钾离子通道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钾离子外流
恢复正常,细胞膜电位变化不明显,钙离子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的释放受到抑制,C 错误;
D.由题图信息可知:血糖浓度变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
的浓度变化,此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 正确;
故选 C。
【定位】血糖调节,胰岛素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血糖调节,胰岛素的释放相关知识,弄清题目所给图形中各个过程之间的
联系,根据图示判断出相关过程变化对胰岛素释放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7. V-ATPase 为溶酶体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其形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V-ATPase 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
能够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H+转运到溶酶体内。回答下列问题:
(1)将细胞内的溶酶体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参与细胞内 V-ATPase 合成、运输的具
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核糖体 ②内质网 ③高尔基体 ④线粒体 ⑤细胞膜 ⑥溶酶体
(2)由 V-ATPase 的特性可说明溶酶体膜蛋白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功能。
(3)溶酶体膜的基本支架为_____________,分泌蛋白分泌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的结
构特点。
(4)请在下列坐标图中画出肝细胞内 V-ATPase 运输 H+的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_________。
(5)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被水解酶水解,这可能有利于防止溶酶体
膜被_____________分解,从而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
【答案】 (1). 差速离心法 (2). ②③④ (3). 催化 (4). 运输(顺序可颠倒) (5). 磷脂双分
子层 (6).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7). (8). 自身水解酶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
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
线粒体提供能量。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
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
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
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1)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为差速离心法。V-ATPase 为溶酶体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其形成过程类
似于分泌蛋白,参与其合成、运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其中具膜的细胞器为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即②③④。
(2)由题干可知,V-ATPase 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说明具有催化功能;V-ATPase 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H+
转运到溶酶体内,说明具有运输功能。
(3)溶酶体膜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为膜的基本支架;分泌蛋白分泌出细胞的
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通过题干分析,V-ATPase 能够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H+转运到溶酶
体内,可知 V-ATPase 运输 H+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输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为 。
(5)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其膜上
有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有利于防止溶酶体膜被自身水解酶分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功能、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以及主动运输等内容,
需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结合题干准确作答。
8. 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会使酶的溶解度降低,发生盐析现象,从而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某实
验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NaCl 溶液浓度/(mol·L-1)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酶促反应速率相对值 5.0 5.7 6.2 6.5 6.0 5.4 4.3(1)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的酶促反应速率
可以用___________表示。
(2)分析表格可知,0.30ml·L-1 的 NaCl 溶液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具有___________(填“促
进”或“抑制”)作用;若加水稀释到0.15ml·L-1,则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会上升,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 NaCl 溶液提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的最适浓
度,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较无机催化剂更为显著 (2). 单位时间内淀粉的消耗景
(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 (3). 抑制 (4). 较高浓度的 NaC1 溶液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是盐析的
结果,而盐析并没有使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故加水稀释后盐析作用消除,酶促反应速率上升
(5). 在 NaCl 溶液浓度为 0.10~0.20mol·L-1 范围内,设置更小浓度梯度的 NaCl 溶液,测定不同浓度下淀
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
【解析】
【分析】
本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 NaCl 溶
液,因变量是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随着 NaCl 溶液增加,淀粉酶催化淀
粉水解的反应速率先增加后降低。
【详解】(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较无机催化剂更为显著,故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效率高于无机催
化剂;该实验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淀粉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2)分析表格可知,0.30ml·L-1 的 NaCl 溶液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是 4.3,低于 NaCl 溶液浓
度为0的对照组,故 0.30ml·L-1 的 NaCl 溶液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具有抑制作用;若加水稀
释到 0.15ml·L-1,则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会上升,原因是较高浓度的 NaC1 溶液使酶促反应速
率降低是盐析的结果,而盐析并没有使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故加水稀释后盐析作用消除,酶促反
应速率上升。
(3)分析表格可知,NaCl 溶液浓度在 0.10 mol·L-1 到 0.20 mol·L-1 之间,进一步探究 NaCl 溶液提高淀粉
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的最适浓度,在 NaCl 溶液浓度为 0.10 mol·L-1~0.20mol·L-1 范围内,设置更
小浓度梯度的 NaCl 溶液,测定不同浓度下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9. 与单种相比,“玉米-大豆间种”(如下图)可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额外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
为选择适合间种的大豆品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大豆品种 种植方式
叶绿素 a 含
量/mg.dm-2
叶绿素 b 含
量/mg.dm-2
叶绿素
a/b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2
单株产量/g
单种 3.681 0.604 6.094 19.06 13.54
品种 1
间种 2.249 0.925 2.432 16.39 4.90
单种 3.587 0.507 7.071 20.08 20.25
品种 2
间种 2.004 0.946 2.118 16.63 13.61
(1)单种和间种都要保持合适的行间距,保证通风,有利于植株吸收__________,从而充分利用光反应产
生的____________,提高光合效率。
(2)与单种相比,间种模式下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从环境因素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叶片中叶绿素 a/b____________,这种变化是植物对_____________的适应。
(3)与单种相比,间种模式下品种 1 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显著,单株产量下降显著,最可能的生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玉米-大豆间种时,玉米的氮肥施用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比较适合与玉米间种的大豆品种是_____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2 (2). [H]和 ATP (3). 光照强度弱 (4). 降低 (5). 弱光 (6). 向籽实运
输的光合产物少 (7). 与大豆互利共生的根瘤菌可以生物固氮 (8). 品种 2 (9). 间作时产量较高
(,与单种相比产量降低幅度较小)
【解析】
【分析】间作种植可以充分利用两种作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产
量。大豆可以与根瘤菌互利共生,种植大豆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从而减少氮肥的使用。
【详解】(1)植株之间通风可以保证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植物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提高了植物的暗反应速
率,可以充分的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2)根据题干可知,间作大豆要比玉米低,竞争阳光的能力较弱,因此与单作相比,间作净光合速率较低
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光照强度不足;使得叶片中叶绿素 a/b 的值较低;这是植物对弱光这种环境的一种适应性
表现;
(3)单株产量主要与植物种子的有机物有关,植物整体净光合速率下降并不显著,表明叶片制造的有机物
下降不多,但种子中有机物含量下降明显,表明叶片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少;大豆是一种与根瘤菌互利
共生的作物,种植大豆可以通过根瘤菌增加生物固氮的能力,从而使得土壤中氮元素增加,减少人为氮肥
的投入;
(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单作相比较,品种 2 净光合速率下降不太明显且单株产量下降幅度比品种
1 小很多,因此适合与玉米间作的是品种 2。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考察间作种植后单株产量下降的分析,由于大豆属于收获种子的作物,叶片进行的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需要运输给籽粒,因此考虑有机物运输情况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0. 山羊的低繁和高繁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H、K 决定。现有一个数量足够
大的自然种群,存在低繁和高繁两种表现型的雌、雄个体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 H、K 这两个基因间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利用杂交的方法确定自然种群中高繁、低繁性状的显、隐性,最简便的方法为__________。
(3)现已确定高繁为显性性状,由基因 H 决定,则高繁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山羊的有角
(A)和无角(a)为另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杂合子在雄性中表现为有角,在雌性中表现为无角。现有纯种
的高繁有角山羊与纯种的低繁无角山羊雌雄若干,现判断基因 H、K 与基因 A、a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若子代结果为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 H、K 与基因 A、a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选择表现型相同的个体自由交配,出现性状分离的群体其亲本的表现型
为显性性状,不出现性状分离的群体其亲本的表现型为隐性性状 (3). HH 或 HK (4). 让纯种的高繁
有角雌山羊与低繁无角雄山羊杂交产生 F1,F1 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或 F1 雌山羊与亲本中的低繁无角雄山
羊杂交)产生 F2,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5). 高繁有角∶高繁无角∶低繁有角∶低繁无角=3∶3∶1∶1
(或高繁有角∶高繁无角∶低繁有角∶低繁无角=1∶3∶1∶3)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一个基因可以向不
同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在完全显性的正常情况下,杂合子个体表现显性性状。
【详解】(1)H、K 为一对等位基因,这两个基因的碱基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等位基因的产生是由于基因
突变。
(2)在一个数量足够大的自然种群中,选择表现型相同的个体自由交配,出现性状分离的群体其亲本的表
现型为显性性状,不出现性状分离的群体其亲本的表现型为隐性性状,且此种方法简便易行。
(3)已知高繁为显性性状,则群体中高繁的基因型为 HH 或 HK。已知杂合子在雄性中表现为有角,在雌
性中表现为无角,由雄性中存在杂合子,说明控制有角和无角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性染色体的同
源区段。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均可让纯种的高繁有角雌山羊 HHAA 与纯种的低繁无角雄山羊 KKaa 杂交产生 F1
(HKAa),让 F1 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或 F1 雌山羊与亲本中的低繁无角雄山羊杂交)产生 F2,统计 F2 的表
现型及比例,若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 F2 为(3 高繁∶1 低繁)(1 有角∶1 无角)[或(1
高繁∶1 低繁)(1 有角∶3 无角)],即高繁有角∶高繁无角∶低繁有角∶低繁无角=3∶3∶1∶1(或高繁有
角∶高繁无角∶低繁有角∶低繁无角=1∶3∶1∶3)。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遗传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并
能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结合题干信息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推理。
11. 皂角又名皂角树,生长旺盛,雌树结荚(皂角)能力强。皂角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
的天然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皂荚中含有大量的皂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若要提高萃取的产量和品质,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一般不采用水中蒸馏法提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皂素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没有洗衣粉之前,人们常用皂角洗衣服、洗头发等。现在家庭使用的都是
工业生产的加酶洗衣粉或洗衣液,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______________酶;若
要固定化这些酶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
(3)皂角种子中含有丰富 蛋白质,其中含有合成人体蛋白质必需的氨基酸。提取皂角种子中的蛋白质时,
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其中粗分离时可采用透析法,该方法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可采用电泳法,其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适当延长萃取时间 (2). 提高温度 (3). 原料会发生焦糊 (4). 纤维素 (5). 化
学结合法 (6). 物理吸附法 (7). 样品处理 (8).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
内 (9). 不同分子因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将样品中各种分子
的分离
【解析】
【分析】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
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
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有的原
料不适用水蒸气蒸馏法,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被水解等问题。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
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
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植物芳香油的蒸馏提取过程:浸泡、加热蒸馏、乳浊液的分离。
2、洗涤剂中常用酶制剂的种类及洗涤原理和实例:
种类 洗涤原理 洗涤实例
蛋白
酶
可将蛋白质水解为可溶性的多肽
可除去血渍、奶渍及各种
食品中的蛋白质污垢
脂肪
酶
把脂肪水解为较易溶解的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
可除去食品的油渍、人体
皮脂、口红等污垢
淀粉
酶
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为麦芽糖、糊精等
可除去面条、巧克力、土
豆泥、粥等污垢
纤维
素酶
使纤维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渗入到纤维深处的尘土
和污垢能够与洗涤剂充分接触,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可除去棉纺织品表面的
浮毛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
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合适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
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
材料中漏出。4、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
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详解】(1)提高萃取的产量和品质,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延长萃取时间和提高温度。一般不采用水中蒸
馏法提取的原因是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被水解等问题。
(2)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固定化酶常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
出。
(3)提取蛋白质的步骤: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其中粗分离时可采用透析法,该方法的原
理是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鉴定蛋白质可采用电泳法,其依据的原理是利
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
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应用和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学知识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结合题干信息完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