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ID:457066

大小:2.85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下列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 A. 孟德尔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提出 B.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DNA 半保留复制 D.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 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 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详解】ABC、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 和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ABC 错误; D、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没有采用“假说一演绎法”,D 正确。 故选 D。 2. 为了使调查的结果能接近理论比例,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用一只雌性哺乳动物和一只雄性动物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B. 调查一块农田中玉米自由交配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C. 在家族中调查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D. 用一株杂合豌豆自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设计与调查统计中的相关原则,要求考生明确杂交实验设计中应当注意杂交组合及子代样本 数量足够多,才能使结果误差更小,并掌握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的调查方法,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A、应用多对雌雄动物进行杂交,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后代数量足够多才能使结果接近理论比 例,A 错误;B、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且农田中玉米植株数量多,调查一块农田中玉米自由交配产生后代的表现型 及比例所得结果能接近理论比例,B 正确; C、在患者家族中可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而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进行调查,C 错误; D、用一株杂合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数目有限,所得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可能存在较大误差,D 错误。 故选 B。 3. 性状分离比实验可以用信封装小卡片的活动来模拟,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雌 1”信封装入“Y”,“雄1”信封内装入“y”的卡片 B. 从“雌 1”和“雄 1”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起,这样的组合方式有 4 种 C. 从“雌 1”和“雌 2”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 起, 模拟受精作用 D. 每次取出的卡片记录后,应该丢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 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 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 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 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在“雌 1”信封装入“Y”,“雄 1”信封内装入“y”的卡片不能完成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A 错误; B、从“雄 1”信封内随机取出 1 张卡片,同时从“雌 1”信封内随机取出 1 张卡片,表示 F1 个体产生配子和受 精作用,这样的组合方式有 4 种,但有三种基因型,B 正确; C、从“雌 1”和“雌 2”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组合在一 起,,这两张卡片的组合表示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基 因型,不能模拟受精作用,C 错误; D、每次取出的卡片记录后,应该放回,保证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4. 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纯种的长翅果蝇和 残翅果蝇杂交,F1 全是长翅,F1 自交产生 F2,将 F2 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交、自由 交配,则其 F3 中长翅果蝇分别占( ) A. 3/4、5/6 B. 5/6、8/9 C. 8/9、5/6 D. 3/4、8/9【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纯种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F1 全是长翅,故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设这一 对相对性状受 A、a 控制,则亲本长翅为 AA,残翅为 aa,F1 长翅为 Aa,F1 自交产生 F2,则 F2 中有 1/4AA、2/4Aa、1/4aa,若将 F2 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则取出的长翅果蝇中有 1/3AA、2/3Aa。 【详解】根据题意,F2 的长翅果蝇中有 1/3AA、2/3Aa,若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交,则 1/3AA 自交子代均 为长翅,2/3Aa 自交,子代中残翅占比为 2/3×1/4=1/6,故长翅占 5/6;若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由交配,则 显性基因 A 的频率为 1/3+2/3×1/2=2/3,隐性基因 a 的频率为 2/3×1/2=1/3,所以 F3 中长翅果蝇占 1-1/3×1/3=8/9;综上所述,B 正确。 故选 B。 5.下面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人类秃顶(A 或 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基因杂合时男性表现为秃顶, 女性正常;先天性夜盲症(B 或 b)为伴 X 染色体遗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夜盲症由隐性基因控制,Ⅱ—7 的致病基因来自 I—4 B. I—1 和 I—3 基因型都不能确定 C. Ⅱ—8 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 1 个夜盲基因 D. Ⅱ—6 和Ⅱ—7 的儿子既秃顶又夜盲的概率是 1/4 【答案】D 【解析】 先天性夜盲症为伴 X 染色体遗传,根据 2 号患先天性夜盲,假如为显性基因控制,则 6 号一定患病,故只 能为隐性基因控制;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4 号男性的 X 只能传给女儿,A 项错误;I—1 的基因型 aaXBX—、I—3 基因型为 AaXBXb,B 项错误;Ⅱ—8 基因型为 A_XBXb,其初级卵母细胞中基因已经复制, 故含有 2 个夜盲基因,C 项错误;Ⅱ—6 基因型为 AaXBXb,Ⅱ—7 基因型为 AAXbY(基因杂合时男性表现 为秃顶),故其儿子秃顶的基因型为 Aa,概率为 1/2。夜盲概率为 1/2,儿子既秃顶又夜盲的概率是 1/4,D 项正确。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和细胞分裂。 6. 下图为人体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其中控制这三种酶的显性基因分别位于 17 号、9 号、1 号染色 【体上,任何一种酶的缺乏均可导致半乳糖代谢障碍,出现半乳糖血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A、B、C 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半乳糖代谢正常,由 A、B、C 基因共同控制 C. 若父母亲的基因型均为 AaBbCc,则子女的基因型有 27 种,表现型有 8 种 D. 若父亲的基因型为 AaBbCc,母亲的基因型为 AaBbCC,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7/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从代谢途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半乳糖在人体内的正常代谢由酶①、酶②、酶③催化完成,说明基因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半乳糖)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且是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2)控制三种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酶对应的基因分别位于 1 号、9 号、17 号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 B、从代谢途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是由 ABC 三种酶共同来完成的,B 正确; C、若父母亲的基因型均为 AaBbCc,则子女的基因型有 3×3×2=18 种,表现型有 2 种,即正常和半乳 糖血症,C 错误; D、任何一种酶的缺乏均可导致半乳糖代谢障碍,出现半乳糖血症,也就是说 A_B_C_表现为正常。若父亲 的基因型为 AaBbCc,母亲的基因型为 AaBbCC,正常子女为 × ×1= ,故子女患病概率为 1- = ,D 正确。 故选 D。 7. 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受三对独立遗传等位基因控制,当这三对等位基因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一个显 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三个白花植株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红花品系杂交,结果 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品系 F1 F2 甲 红花植株 F1 自交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48+16 乙 红花植株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36 +28 丙 红花植株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 -27+37 A. 甲品系含有一对隐性基因、两对显性基因 B. 丙品系 F2 的白花植株共有 19 种基因型 C. 甲品系与丙品系杂交,子代全为白花植株 D. 乙品系 F2 的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2/7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题意显示某植物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_才开红花, 其余均开白花。 表格分析:由于三个杂交组合 F2 的性状分离比之和都等于 64,说明 3 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由于甲杂交组合的 F2 的性状分离比红花植株:白花植株=48:16,即 F2 中红花的概率为 48/ (48+16)=3/4,说明 F1 基因型中只有一对杂合子基因,其余两对都是纯合子基因(AaBBCC 或 AABbCC 或 AABBCc),又因为纯合红花品系基因型一定是 AABBCC,所以甲品系含有一对隐性基因、两对显性基 因(aaBBCC 或 AAbbCC 或 AABBcc),A 正确; B、由于丙品系 F1 基因型为 AaBbCc,则 F2 的基因型有 33=27 种,其中红花植株基因型 A_B_C_,共 2×2×2=8 种,所以 F2 的白花植株共有 27-8=19 种基因型,B 正确; C、由于丙杂交组合的 F2 性状分离比红花植株:白花植株=27:37,即 F2 中红花的概率为 27/(27+37)= 27/64=(3/4)3,说明 F1 基因型为 AaBbCc,即丙的基因型为 aabbcc,则甲品系(aaBBCC 或 AAbbCC 或 AABBcc)与丙品系(aabbcc)杂交,子代全为白花植株,C 正确; 的D、由表格信息可知,乙品系 F2 红花植株的概率为 36/(36+28)=9/16=(3/4)2,说明 F1 基因型为(AaBbCC 或 AaBBCc 或 AABbCc),则系 F2 的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3/16÷7/16=3/7,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8. 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 3 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 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 A 基因的 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 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 行杂交,F1 均为黄色,F2 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 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 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B. 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C. 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D. aabbDD×aabbdd,或 AAbbDD×aabb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 基因 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 A 基因的表达,则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 A_B_dd,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 A_bbD_、 A_B_D_、aabb__,褐色的基因型为 A_bbdd,据此分析。 【详解】由题意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 均为黄色,F2 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 黄∶褐∶黑=52∶3∶9,子二代中黑色个体占=9/(52+3+9)=9/64,结合题干,3 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 A_B_dd,要出现 9/64 的比例,可 拆分为 3/4×3/4×1/4,而黄色个体基因型为 A_bbD_、A_B_D_、aabb__,要符合子二代黑色个体的比例, 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 AaBbDd,符合题意的只有 C。 故选 C。 9. 果蝇的棘眼和正常眼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决定,现有正常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l 代雌性均表 现为正常眼,雄性有棘眼和正常眼,在 Fl 雌性果蝇群体中发现一只 三体果蝇(XXY,雌性可育),将其与 棘眼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型如下(己知性染色体 组成为 XXX、YY 的果蝇不能存活,XYY 表现为雄性可 育,XXY 表现为雌性可育)。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的A. 正常眼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B. 三体果蝇产生的配子有 4 种,其中 XAXA 的概率为 1/4 C. 三体果蝇的雌性后代中,XAXAY 的概率为 1/5 D. 该三体果蝇的形成是母本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正常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l 代雌性均表现为正常眼,雄性有棘眼和正常眼,说明正常眼为显性 性状,其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 XAXa、XAY。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三体果蝇的基因型为 XAXAY。 【详解】A、据分析可知,正常眼为显性性状,其基因在 X 染色体上,A 错误; B、三体果蝇 XAXAY 产生的配子有 4 种,其中 XAXA 的概率为 1/6,B 错误; C、三体果蝇 XAXAY 与棘眼 XaY 果蝇杂交,雌性后代基因型为 XAXAXa,XAXaY,XAXa,XAXAY,其中 XAXAXa 不能活,所以基因型为 XAXAY 的概率为 1/5,C 正确; D、该三体果蝇的形成是母本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父本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引起的,D 错误; 故选 C。 【点睛】知识易错点:亲本的基因型为 XAXa、XAY,后代三体果蝇 XAXAY 的产生,可能是母本果蝇减数 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 XAXA 的雌配子,或是父本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 XAY 的配子所致。 10.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依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定,人 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下图表示对某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 已知此人的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母亲表现型正常。据图分析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携带的遗传信息也相同 B. 进行核型分析需要选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所以图中染色体均有姐妹染色单体 C. 此人患 21 三体综合征,但一定不患红绿色盲 D. 若此人具有正常生育能力,其产生精子 过程中可能形成 23 个四分体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正常染色体核型:正常男性染色体核型为 46,XY;正常女性染色体核型为 46,XX。从图中看出此人 21 号 染色体有 3 条,说明该人患 21 三体综合征,由于此人含有 2 条 X 染色体和 1 条 Y 染色体,是 XXY 三体, 所以性别为男性。 【详解】A、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但携带的遗传信息不相同,A 错误; B、进行核型分析需要选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此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所以图中 染色体均有姐妹染色单体,B 正确; C、因此人是 XXY 三体,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母亲表现型正常,此人有可能患红绿色盲,C 错误; D、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正常染色体核型的人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可以形成 23 个四分 体,此人 21 三体综合征、XXY 三体,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 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 2 条随意配对联会 形成一个四分体,另 1 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故其产生精子的过程中也可能形成 23 个四分体,D 正确。 故选 BD。 11.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行了如下 4 个实验:①用 32P 标记的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③用 14C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 细菌;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H 标记的细菌。以上 4 个实验,经短时间保温、离心后,能检测到放射性 的主要部分是(  ) A. 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B. 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D. 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 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的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 DNA 的细菌分开,因 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 【详解】①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大肠杆 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物中;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35S 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 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③14C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外壳,而用 14C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离 心到上清液中,而噬菌体的 DNA 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物和上清液;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H 标记的细菌,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 DNA 均被标记,由于子 代噬菌体存在大肠杆菌内,所以离心后放射性出现在沉淀物中。 综上分析,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12. 下列关于 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没有稀有碱基的情况下,每个 DNA 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双链 DNA 分子中,即使发生了基因突变嘌呤碱基仍然等于嘧啶碱基 C. 一段双链 DNA 分子中,若含有 100 个胞嘧啶,会同时含有 100 个鸟嘌呤 D. 每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 的外 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一般情况下,每个 DNA 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A 正确; B、双链 DNA 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即使发生了基因突变嘌呤碱基 仍然等于嘧啶碱基,B 正确; C、双链 DNA 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配对的碱基彼此相等,因此一段双链 DNA 分子中,若含有 100 个胞嘧啶,会同时含有 100 个鸟嘌呤,C 正确; D、链状 DNA 的两端各有一个脱氧核糖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D 错误。 故选 D。 13. 某双链均被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含有 100 个碱基对,让其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 DNA 分子会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旋边复制,从而提高 DNA 分子复制的效率 B. 若该 DNA 分子复制 3 次共消耗 280 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 DNA 分子含有 60 个胞嘧啶 C. 该 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其合成出两条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的子链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D. 若该 DNA 分子经复制得到的子代 DNA 中含 15N 的单链:含 14N 的单链=1:15,则其复制了 5 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 的复制: 条件:a、模板:亲代 DNA 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 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 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 a、解旋:首先 DNA 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 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 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详解】A、该 DNA 分子会在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旋边复制,从而提高 DNA 分子复制的效 率,A 错误; B、若该 DNA 分子复制 3 次,相当于新合成 23-1=7 个 DNA 分子,共消耗了 280 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 酸,则该 DNA 分子含有腺嘌呤的数目为 280/7=40 个,根据 DNA 分子的中碱基之间的配对关系可知,胞嘧 啶的数目=DNA 分子碱基数目的一半减去胸腺嘧啶的数目(腺嘌呤的数目)=100-40=60 个,B 正确; C、该 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其合成出两条碱基序列互补的子链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C 错误; D、DNA 不管复制多少次,含有亲代 DNA 链的分子数只有两个,即只有两条单链含有 15N,若该 DNA 分 子经复制得到的子代 DNA 中含 15N 的单链:含 14N 的单链=1:15,则意味着共有 2+30=32 条单链,工 16 个 DNA 分子,则其复制了 4 次,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14. 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是嘌呤碱基占 58%,嘧啶碱基占 42%,此生物不可能是( ) A. 噬菌体 B. 大肠杆菌 C. 人 D. 烟草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 与 RNA 的判定方法:(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 DNA;有核糖一定为 RNA; (2)若含“T”,一定为 DNA 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 RNA 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 “U”可探知 DNA 或 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 DNA 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 RNA 的合成; (3)但 T 不等于 A 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 DNA,因双链 DNA 分子中 A=T、G=C、嘌呤(A+G)= 嘧啶(C+T)。 (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 DNA(可能为单链 DNA,也可能为 RNA)。 【详解】A、噬菌体为 DNA 病毒,只含 DNA 一种核酸,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相等,这与题干信息不 符,A 正确; B、大肠杆菌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一般情况下,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不相等,B 错误; C、人体细胞中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一般情况下,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不相等,C 错误; D、烟草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一般情况下,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不相等,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科学的发现过程也需要科学家们传承和 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富兰克林的 X 衍射照片给沃森和可克里克提供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 B. 查哥夫提供了含氮碱基 A 等于 T,G 等于 C C.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D. 克里克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称为中心法则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家对 DNA 分子结构、DNA 的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的探索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 科学史的识记,并明确科学的发现和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以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的 DNA 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 DNA 分子 呈螺旋结构,A 错误; B、查哥夫提供了含氮碱基 A 等于 T,G 等于 C 的重要信息,使沃森和克里克改变了碱基配对方式,构建出 新的 DNA 模型,B 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后,紧接着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制的假说,C 正确; D、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 DNA 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 正确。 故选 A。 16. 分别标记 U 和 T 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细胞周期为 20 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 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b 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 RNA B. 细胞间期占整个周期比例特别大 C. 15 小时后细胞中没有蛋白质合成 D. c~e 阶段,细胞内正在进行 DNA 的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碱基 U 是合成 RNA 的成分,a~c 阶段,细胞在大量利用碱基 U,说明细胞正在大量合成 RNA; 碱基 T 是合成 DNA 的成分,c~e 阶段,细胞在大量利用碱基 T,说明该阶段细胞正在大量合成 DNA,处 于有丝分裂间期,此时 DNA 分子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b 点时刻,细胞大量利用碱基 U,说明此时细胞在大量合成 RNA,A 正确; B、图中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为 20 小时,根据分析可知,ac 段属于有丝分裂间期,此期时间为 15 小时,实 际此后还有一段时间进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进入分裂期做准备,显然细胞间期占整个周期比例特别大, B 正确; C、15 小时后细胞中依然有蛋白质合成,为进入分裂期做准备,C 错误; D、c~e 阶段,细胞中大量消耗碱基 T,说明细胞中正在进行 DNA 的复制,属于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分裂 间期时间长,细胞数目多,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17. 读图判断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⑧为表达出的囊性纤维病,可说明基因通过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上述图示可表明基因与性状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C. 由基因产物呈现的性状①、②、③、④可知同一个基因会影响多种性状 D. 由⑤可知多个基因可以控制某一种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通常可能有一个基 因控制一个性状,也可能有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多因一效”),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基因控制多个性状(“一 因多效”)。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若⑧为表达出的囊性纤维病,可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 错 误; B、由题图知,性状①、②、③、④由同一种基因产物呈现,而性状⑤由三种基因产物呈现,表明基因与 性状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B 正确; C、由题图知,性状①、②、③、④由同一种基因产物呈现,说明同一基因产物会影响多种性状,C 正确; D、性状⑤由三种基因产物呈现,表明多个基因可以控制某一种性状,D 正确。 故选 A。 【点睛】 18. 对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 B.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1 个或 2 个 DNA, 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C. 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 DNA 和基因的行为 D. 在 DNA 分子结构中,相邻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 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染色体、DNA、基因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A 正确; B、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 正确; C、真核生物中 DNA 主要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 行为决定着 DNA 和基因的行为,C 正确; D、在 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在 DNA 单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 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 错误。 故选 D。 19. 人胰岛素的 A、B 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如图是该基因转录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上任意 3 个相邻碱基构成 1 个密码子 B. ②是 RNA 聚合酶,催化游离核糖核苷酸的连接 C. ③是模板 DNA,其两条链分别编码 A、B 肽链 D. 该图的转录方向为从右→左 【答案】B 【解析】 【分析】 1、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2、RNA 聚合酶催化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成 RNA。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可以作为转录和翻译的模板。 【详解】A、①通过转录形成但不一定是 mRNA,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 码子,A 错误; B、②RNA 聚合酶催化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成 RNA,B 正确;C、③是模板 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可以作为转录和翻译的模板,其中一条链是有义链, 另一条是无义链,只有无义链做转录模板,C 错误; D、RNA 聚合酶左侧已经合成了 RNA,因此该图的转录方向为左→右,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20. 我国科学家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 DNA 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羊,分泌 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可治疗血友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项研究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 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C. 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D. 该羊的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转移到羊的受精卵中,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羊能分泌含人的凝血因子的乳汁,说明 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涉及到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和翻译。 【详解】A、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所以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能在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 A 正确; B、因为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说明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B 正确; C、该受精卵发育的羊的乳汁中不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C 错误; D、由于将人凝血因子基因的 DNA 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羊性腺细胞含有该基因,通过减数分裂产 生的卵细胞可能含有该基因,其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D 正确。 故选 C。 21. miRNA 是长度为 19-24 个核苷酸的非蛋白编码的小 RNA,能识别特定的目标 mRNA,并可通过抑制翻 译过程来调控基因表达。某些 miRNA 是调节胰腺癌细胞转移的关键因子,对这些 miRNA 的研究将为胰腺 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胰腺癌细胞容易发生转移与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有关 B. miRNA 可能是通过与 mRNA 互补结合来发挥调控功能的 C. mRNA 和 miRNA 上都有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D. 胰腺癌细胞中某些 miRNA 的含量可能会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miRNA 是一类非编码 RNA,不能作为模板翻译肽链,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能识别特定的目 标,由题干信息“miRNA 可通过抑制翻译过程来调控基因表达”可推测,若 miRNA 与 mRNA 互补结合形成 稳定的双链结构,则 mRNA 不能作为翻译的模板。 【详解】A、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发生转移,A 正确; B、由题干信息“miRNA 可通过抑制翻译过程来调控基因表达”可推测,若 miRNA 与 mRNA 互补结合形成 稳定的双链结构,则 mRNA 不能作为翻译的模板,因此 miRNA 能发挥调控功能可能是通过与 mRNA 互补 结合做到的,B 正确; C、miRNA 是一类非蛋白编码的小 RNA,其上无密码子,C 错误; D、某些 miRNA 是调节胰腺癌细胞转移的关键因子,因此胰腺癌细胞中某些 miRNA 的含量可能会升高,D 正确。 故选 C。 22. DNA 聚合酶是细胞复制 DNA 的重要作用酶,DNA 聚合酶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某些突变的 DNA 聚合酶(突 变酶)比正常的 DNA 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这些突变酶大大提高了 DNA 复制的速度 B. 翻译这些突变酶的 mRNA 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 C. 这些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D. 这些突变酶的产生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突变酶是提高了复制的准确性,不是提高了复制的速度,故 A 错误。 B、既然突变酶已经形成,说明翻译这些突变酶的 mRNA 序列一定不同,故 B 错误。 C、这些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故 C 错误。 D、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这些突变酶不利于基因突变故不利于生物的进化,故 D 正确。 故选 D。 23. 我们与自己兄弟姐妹之间在长相上有些不同的地方,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引起这种“变 异”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选择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我们与自己兄弟姐妹之间在长相上有些不同 的地方”体现了不同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 新组合,即基因重组造成,D 正确,故选 D。 24.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所以它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B. 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数量和种类 C.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 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 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 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但是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 错 误; 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显然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中碱 基的数量和种类,但不改变基因的种类,B 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导致能产生多种基因型的配子,属于基因重组,C 正确;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但不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D 错 误。故选 C。 【点睛】 25. 无籽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所结种子为三倍体 B. 三倍体植株所结果实没有种子是因为没有进行授粉 C. 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秋水仙素加倍发育而来 D. 三倍体植株无法繁殖后代,只能通过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 条)上 产生的雌配子含有 22 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 22+11=33 条染色体 的合子。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 【详解】A、四倍体的配子有两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配子有一个染色体组,雌雄配子结合,子代是三倍体, A 正确; B、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因而所结果实没有种子,B 错误; C、三倍体不能由秋水仙素加倍发育而来,C 错误; D、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26. 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 a、图 b 所示的变异 A.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 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 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 a 中,由于①和②互为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图 b 中,②和③是 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详解】A、a 图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可遗传变异 中的基因重组;b 图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 错误; B、图 a 和图 b 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但一般不改变基因的数目,B 错误; C、基因重组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会引起性状的改变,C 错误; D、图 a 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图 b 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以 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重组与染色体结构变异 中易位的区别,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7. 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 该计划测出人类的细胞核 DNA 大约含有 2.5 万个基因 C. 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 DNA 序列 D. 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指完成人体 24 条染色体(22 条常染色体+2 条性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 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通过该计划可以清楚地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 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 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提供科学依据,A 正确; B、该计划已发现人类基因组(24 条染色体)中的大约 2.5 万个基因,而人类正常细胞核中有 46 条染色体, 含有基因数大于 2.5 万个,B 错误;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中包括 22 条常染色体和 XY 两条性染色体的全部 DNA 序列,不是一个染色体组(23 条染色体)的 DNA 序列,C 错误; D、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很可能会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D 错误。 故选 A。 28. 科研工作者将基因型为 Aa 的某二倍体植物幼苗 X 用秋水仙素处理芽尖,使其成为四倍体,再将该四倍 体产生的配子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染色体加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育种方式为多倍体育种 B. 最终获得的后代有 3 种基因型,比例为 1∶4∶1 C. 最终获得的后代出现多种基因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 幼苗 X 长成的植株中,所有体细胞都含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将基因型为 Aa 的某二倍体植物幼苗 X 用秋水仙素处理芽尖,获得的四倍体基因型为 AAaa,该四倍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AA∶Aa∶aa=1∶4∶1,因此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 理使之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aa∶aaaa=1∶4∶1。 【详解】A、上述育种方式包括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A 错误; B、由分析可知,最终获得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aa∶aaaa=1∶4∶1,B 正确; C、上述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最终获得的后代出现多种基因型的原理是等位基因的随机分离,C 错误; D、幼苗 X 经秋水仙素处理芽尖后长成的植株中,部分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未加倍,只含 2 个染色体 组,而进行有丝分裂的体细胞在后期含有 8 个染色体组,D 错误。 故选 B。 29.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组测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5 条 B. 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C. 人类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D.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体细胞中所有 DNA 碱基序列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 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 30 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 2.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详解】A、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第 21 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因此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7 条,A 错误; B、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出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降低遗传病患儿的出生率,B 正确; C、人类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 21 三体综合症,C 错误; D、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包含 24 个 DNA 分子,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30. 下列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 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显性遗传病在后代中的发病率 C. 孕妇血细胞检测,既可以查孕妇的凝血情况,也可查胎儿的遗传病,但含胎儿的血细胞较少,所以目前 不如羊水检查准确 D. 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 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 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 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 病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 正确; B、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在后代中的发病率,B 错误; C、孕妇血细胞检测,既可以查孕妇的凝血情况,也可查胎儿的遗传病,但由于含胎儿的血细胞较少,所以目前用的较多是是羊水检查,C 正确; 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二、非选择题 31. 某个动物体细胞(如图中 A )内染色体数目为 4 条,图中 BCDEF 各细胞代表相应的分裂时期。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的 D、E、F 均是细胞分裂的后期,其中 E 图处于___________分裂。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图__________。 (2)B-F 图的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B-F 细胞内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__。 (3)若图 E 中的染色体①上有基因 A,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从染色体形态上分析,染色体⑤上可能有 基因__________。 【答案】 (1). 有丝分裂 (2). D (3). BCDE (4). BCDF (5). A 或 a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细胞 B 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细胞 C 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规则地排列在 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D 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E 含有同源染 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F 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1)细胞 D 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E 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 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F 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 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图 D。 (2)F 细胞是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细胞,该过程中经过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 F 细胞中不含 同源染色体,因此,B-F 图的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BCDE;细胞内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是 BCDF;E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 (3)若图 E 中的染色体①上有基因 A,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从染色体形态上分析,染色体⑤是①的 同源染色体,故其上可能有基因 A 或 a。 【点睛】熟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中各图示所处的 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32. 暹罗斗鱼因其色彩艳丽而成为众多消费者青睐的观赏鱼品种。请回答问题: (1)为研究其鳞片颜色的遗传,将“铁锈蓝色”和“土耳其绿色”两种纯合斗鱼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F1 鳞片颜 色 F2 鳞片颜色及数目/尾 亲本组合 土耳其 皇室蓝 铁锈蓝 1 I 铁锈蓝(♀) x 土耳其绿(♂) 皇室蓝 69 139 72 2 铁锈蓝(♂) x 土耳其绿(♀) 皇室蓝 64 127 66 组合 1 与 2 的杂交互为_______________。F2 鳞片颜色的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鱼的体色是由鳞片颜色和皮肤底色共同形成的。仅从皮肤底色来看有红色和黄色两种。科研人员用 纯合斗鱼作亲本,进行如下实验。 ①皮肤底色的__________色为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 F1 与亲本中的铁锈蓝黄色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种。 【答案】 (1). 正反交 (2). 土耳其绿:皇室蓝:铁锈蓝=1:2:1 (3). 红 (4). F1 皮肤的底色为 红色,自交后代 F2 中红色:黄色=3: 1,所以,红色为显性 (5). 4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表分析:表中属于正反交实验,实验结果子一代为皇室蓝,子二代中土耳其绿:皇室蓝:铁锈蓝=1:2: 1,说明鳞片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图示中显示 F2 代 出现 9∶3∶3∶1 的变式比例,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组合 1 与 2 的杂交互为正反交实验,F2 鳞片颜色的分离比为土耳其绿:皇室蓝:铁锈蓝≈1: 2: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且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2)①根据系谱图可知:子一代全为皇室蓝红色,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F1 代雌雄个体杂交结果显示子代 出现的表现型比例为红色∶黄色=3∶ 1,说明红色为现象,同时根据 F2 代出现 9∶3∶3∶1 的变式比例说明控制相 关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③F1 的基因型为 AaBb,与亲本中的铁锈蓝黄色 aabb 杂交,子代基因型有 4 种,表现型有 2×2=4 种。 【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相 关的变式比例分析解答本题是另一关键。 33. 下图表示用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其中Ⅰ~Ⅴ为育种过 程中所采用的方法。 (1)通过方法Ⅰ和Ⅱ培育出品种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Ⅲ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方法Ⅳ和Ⅴ常采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原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个体中有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答案】 (1). 杂交育种 (2). 基因重组 (3).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 抑制纺锤体形成 (5). 4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Ⅰ→Ⅱ)、单倍体育种(Ⅰ→Ⅲ→Ⅴ)和多倍体育 种(Ⅰ→Ⅳ),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1)通过方法Ⅰ和Ⅱ培育出品种⑤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用③培育④的常用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方法Ⅳ和Ⅴ常采用秋水 仙素处理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⑥个体是由③二倍体 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四倍体,含有 4 个染色体组。【点睛】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4.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据图回答: (1)乙过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需要_______________酶的参与。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过 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而细胞核中的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_________次。 (2)丙过程通过 tRNA 上的________来识别 mRNA 上的碱基,将氨基酸转移到相应位点上,该过程中核糖 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核苷酸 (2). RNA 聚合酶 (3). 1 (4). 反密码子 (5). A→B (左→右)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是 DNA 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的复制过程,多个起点,双向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图 乙是过程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单链物质,该单链物质是 RNA,为转录过程;图丙是多聚核糖体以 mRNA 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以 tRNA 为运输工具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根据核糖体上肽链长度,核糖 体移动方向由 A 到 B。 【详解】(1)乙过程是转录,以 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需要 RNA 聚合酶的参与。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 只复制 1 次,而转录可进行多次。 (2)丙过程通过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来识别 mRNA 上的碱基;根据核糖体上肽链长度,最右侧核糖体上肽 链最长,判断核糖体移动方向由 A 到 B。 【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 复制的过程,判断图中各过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