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宜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ID:457269

大小:688.5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宜昌市 2020 年高二年级学年期末调考试题 生物 一、选择题 1. 人体肠道内有数量众多的益生菌如大肠杆菌,有维持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能。下列关于大肠 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B. 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D. 抗生素使用不当会破坏其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 传物质是 DNA。 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 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 物质是 DNA。 【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增殖方式为二分裂,A 错误; B、大肠杆菌无线粒体,产生 ATP 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B 错误; C、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C 错误; D、不当使用抗生素后可杀死一些肠道益生菌,因而会破坏肠道微生物平衡,D 正确。 故选 D 2. 下图为两种生物 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形虫细胞没有原生质层,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 的B. 变形虫细胞内食物泡的形成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C. 细菌细胞鞭毛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 上述两种细胞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变形虫是真核细胞,细菌是原核细胞,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真核生物有核膜。原核生物只有 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真核生物具有多种细胞器。 【详解】A、变形虫的细胞膜相当于原生质层,可以发生渗透作用,A 错误; B、变形虫细胞内食物泡的形成是内吞食物形成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B 错误; C、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备线粒体,C 错误; D、变形虫和细菌都有核糖体,都能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3.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温有可能影响氨基酸和氧气的跨膜运输 B. 胞间连丝及细胞骨架均与物质的运输有关 C. 不同细胞对同一物质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D. 腌制的果脯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详解】A、低温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可能影响氨基酸和氧气的跨膜运输,A 正确; B、胞间连丝(植物细胞间的通道)及细胞骨架均与物质的运输有关,B 正确; C、不同细胞对同一物质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比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 葡萄糖是主动运输,C 正确; D、腌制果脯过程中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变甜是糖分扩散进入细胞的结果,D 错误。 故选 D。 4.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 人体细胞中的 CO2 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 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 2 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 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A 正确; B、完全无氧的环境中,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较多,在低氧的环境中,有氧呼吸因氧气浓度低 而很弱,无氧呼吸因氧气存在而受抑制,细胞总呼吸低消耗的有机物少,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低,B 错误; C、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不产生 CO2,所以 CO2 只在线粒体中产生,C 错误; D、叶肉细胞在有光照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 错误。 故选 A。 5. 下列有关生命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鱼在夏季的黎明时分常常浮头,原因是黎明时分水中溶解氧不足 B. 细菌难以在腌制的肉上繁殖,原因是细菌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C. 带芽插条比无芽插条容易生根,原因是插条上的芽能够产生生长素 D. 红细胞在 1.9%的与血浆等渗的尿素溶液中吸水涨破,原因是尿素分子可以通过红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是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着的种子部位合成较多,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 【详解】A、鱼在夏季的黎明时分常常浮头,是因为黎明时水中溶解氧不足引起的,A 正确; B、细菌难以在腌制的肉上繁殖,原因是细菌高浓度的盐溶液中失水过多,无法正常生活生长死亡,B 错误; C、带芽插条比无芽插条容易生根,原因是插条上的芽能够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缘故,C 正 确; D、红细胞在 1.9%的与血浆等渗的尿素溶液中吸水涨破,原因是尿素分子可以通过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 浓度升高而吸水过多导致涨破,D 正确。 故选 B。 6. 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 CO2 充足的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 CO2 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 叶肉细胞内的 C3 化合物、C5 化合物和 ATP 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上升、下降、上升 B. 下降、上升、上升 C. 下降、上升、下降 D. 上升、下降、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 参与暗反应,CO2 与 C5 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 C3 化合物,当 CO2 突然减少时,这个过程必然受阻,因而导致 C5 化合物的含量上升和 C3 化合物含量下降。 而 C3 化合物的减少,又使暗反应中 C3 化合物还原成葡萄糖的过程受阻,消耗光反应提供的 ATP 量也减少, 使细胞中 ATP 含量上升。 【详解】二氧化碳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的是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时, 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 C5 化合物消耗减少,而 C3 还原继续产生 C5,故剩余 的 C5 相对增多;生成物 C3 生成量减少,而 C3 还原继续消耗 C3,故剩余的 C3 相对减少。由于 C3 化合物的 生成量减少,则又影响了 C3 化合物的还原,使得 C3 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减弱,则消耗的[H]和 ATP 量减少, 所以[H]和 ATP 剩余的量增多,所以叶肉细胞内的 C3 化合物、C5 化合物和 ATP 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是:下 降、上升、上升,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 比较人的正常心肌细胞和造血干细胞,错误的是( ) A. 都具有细胞周期 B. 表达的基因不都相同 C. 都含有 ATP 合成酶D. 都存在与癌有关的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正常的心肌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 裂,而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分化为多种血细胞,依然具有分裂能力。 【详解】A、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细胞不再分裂,造血干细胞能进行分裂,具有细胞周期,A 错误; B、正常的心肌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内表达的基因不都相同,B 正确; C、ATP 是所有的活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其内都含有 ATP 合成酶,C 正确; D、与癌有关的基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这两种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存在,D 正确。 故选 A。 8. 如图所示为某种动物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 图中的细胞均含同源染色体 C. 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 乙、丁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 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 【详解】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都发生了基因重组,A 正 确; B、图中的乙、丁细胞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 C、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 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所以甲、乙、丁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细胞,C 正确;D、由于乙、丁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等,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了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 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9. 通过下列有关遗传学交配方式(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完全显性)不能达到相应的目的是 ( ) A. 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B. 通过正反交可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上 C. 杂合子植株自交一代即可筛选得到显性纯合子 D. 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 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 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比例。 2、确定基因位置的方法: (1)正反交法: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一致,则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 X 染色体上。 (2)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进行判定:若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一致, 则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 X 染色体上。 (3)选择亲本杂交实验进行分析推断:对于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和显性雄性个体 进行杂交;对于 ZW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择显性雌性个体和隐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 【详解】A、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了进行杂交,F1 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A 正确; B、若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不一致,说明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B 正确; C、若想获得显性纯合植株,需要连续自交,杂合子植株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只自交一次,不 能筛选出显性纯合了,C 错误; D、由于测交是被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而隐性个体只能产生 1 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通过测交后代 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配子种类和比例,D 正确。 故选 C。10. 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A、a)位于 X 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Bb 和 BB 的女 性表现为非秃顶,而只有 BB 的男性才表现为非秃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色盲和秃顶都与性别相关联,所以都属于伴性遗传 B. 女性中秃顶的概率等于基因 b 的基因频率 C. 男性中色盲的发病率等于色盲基因 a 的基因频率 D. 某色盲女性,其色盲基因有可能来自她的祖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 正。 2、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Bb 和 BB 的女性表现为非秃顶,而只有 BB 的 男性才表现为非秃顶,属于从性遗传,但不是伴性遗传。 【详解】A、控制秃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不属于伴性遗传,A 错误; B、女性中 bb 表现为秃顶,所以女性中秃顶的概率等于基因 b 的基因频率的平方,B 错误; C、男性色盲的基因型为 XaY,所以男性中色盲的发病率等于色盲基因 a 的基因频率,C 正确; D、某色盲女性(XaXa),色盲基因来自于其父亲和母亲,而祖父只能给父亲传递 Y 染色体,所以色盲基因 不可能来自她的祖父,D 错误。 故选 C。 11. 有关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时间越长,含 32P 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高 B. 子代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涉及的 RNA 只有 mRNA 和 tRNA C. 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能体现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 D. 培养时间过短或过长,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增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 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 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的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含 量升高。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 性含量升高。 ②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 35S 的噬 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 DNA 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且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 体中有少数含有亲代的 DNA 链(含 32P),且培养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数目越多,含 32P 的子代噬菌体比 例越低,A 错误; B、子代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涉及的 RNA 有 mRNA、tRNA 和 rRNA,B 错误; C、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包括 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C 错误; D、培养时间过短(可能部分噬菌体 DNA 未进入大肠杆菌)或过长(大肠杆菌被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 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D 正确。 故选 D。 12. 用 3H 标记的尿嘧啶合成核糖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跟踪研究( ) A. DNA 复制的过程和场所 B. DNA 双螺旋结构的伸展方向 C. 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分泌 D. RNA 合成位置和多肽合成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生 物的遗传物质,而 RNA 与基因的表达有关。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组成核糖核酸的 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核糖核苷 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前者所含的碱基为 A、T、C、G,后者所含的碱 基为 A、U、C、G。 【详解】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原料之一,不能跟踪 DNA 复制的过程和场所、DNA 的结构、蛋白质 的运输与分泌,可以检测 RNA 合成位置和多肽合成场所,mRNA 是多肽链的合成模板。故选 D。 13. 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子分别位于( ) A. DNA 和 tRNA 上 B. DNA 和 mRNA 上 C. mRNA 和 tRNA 上 D. 染色体和基因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是基因(或 DNA)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它间接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 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 64 个,而能决定氨 基酸的密码子只有 61 个,有 3 个终子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反密码子:存在于 tRNA 上,能与 mRNA 上密码子互补配对。 【详解】遗传信息是基因(或 DNA)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因此遗传信息位于 DNA 上,密码子 是 mRNA 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因此遗传密码位于 mRNA 上,B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增加基因种类 B. 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 C. 猫叫综合征是基因中碱基发生了变化所致 D. 先天性愚型患者的细胞中多了一条 21 号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 突变是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 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通常发生于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的非等位基因随非 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及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如 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如 21 三体综合征)。 【详解】A、基因突变是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 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 正确; B、由于基因突变是发生于基因内部碱基的种类或数目的变化,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B 正确; 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 错误; D、先天性愚型又叫唐氏综合征又称 21 三体综合征,是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 21 号染色体所致,属于染色 体数目变异,D 正确。 故选 C。 15. 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中的是( ) A. 吞噬细胞在细胞间隙中吞噬细菌 B. 病毒的 DNA 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C. 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 D. 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A、细胞间隙属于内环境,吞噬细胞在细胞间隙中吞噬细菌,发生在内环境中,A 正确; B、病毒的 DNA 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 C、肠道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 D、泪液属于外分泌液,其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发生在外界环境中,D 错误。 故选 A。 16. 某同学居家学习期间坚持每天在室内折返跑 30min。叙述错误的是( ) A. 跑步过程中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 B. 小脑是调节跑步行为的最高级中枢 C. 跑步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 跑步过程中心跳加快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详解】A、跑步过程中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而体温恒定,所以散热量也增加,A 正确; B、大脑是调节跑步行为的最高级中枢,B 错误; C、跑步过程中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升高血糖含量,C 正确; D、跑步过程中心跳加快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理解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 平衡的结果。 17. 日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陈剑峰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 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免疫》上。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 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 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C.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D. 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常见的稳态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 (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详解】A. 据分析,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是体温失调,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 正确。B. 退热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能发挥调节体温的作用,B 正确。 C. 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C 正确。 D. 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 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 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 ) A. 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促进果实成熟 B.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C. 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D. 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 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生根;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 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能够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乙烯,A 错误; B、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是合理的,因为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B 正确; C、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C 错误; D、喷施细胞分裂素能够延缓叶片的衰老黄化,而脱落酸能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D 错误。 故选 B。 19.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 Nt=N0λt B. 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 C.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 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详解】A、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 数(λ)增长,可用数学模型 Nt=N0λt 表示,A 正确; B、K 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对于有害动物,要尽量破坏其生存环 境,降低 K 值;故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是降低 K 值,B 错误; 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C 正确;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出生率,使种群密度下降,D 正确。 故选 B。 20. 图 1 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 2 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 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 1 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 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 C. 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 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 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 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分析图示,图 1 表示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图 2 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随着植物的种数增加,岩石体积增加。 【详解】A、图 1 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 错误; 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表现出垂直结构,B 错误; C、看图可知: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C 正确; D、题图显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增大,D 错误。 故选 C。 21. 如图表示两个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 B 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则 A 可能是浆细胞 B. 若 A 是精子,B 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 C. 若 A 是死亡的细胞,B 是吞噬细胞,则 A 被 B 吞噬后被分解的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 D. 若 B 是吞噬细胞,A 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细胞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通过信息分子作用于受体细胞进行信息交流;通 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A、若 B 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则 A 可能是效应 T 细胞,A 错误; B、若 A 是精子,B 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精卵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 B 正确; C、若 A 是死亡的细胞,B 是吞噬细胞,则 A 被 B 吞噬后被分解的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需要溶酶体中 水解酶的参与,C 正确; D、若 B 是吞噬细胞,A 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 正确。 故选 A。 22. 下图为植物根尖根毛细胞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与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相适应的 B. 通常情况下 A 细胞比根毛细胞的渗透压低,所以能从根毛细胞中获得水分 C. 若用碱性染料对上述细胞进行染色,可观察到某些细胞有清晰的染色体 D. 土壤中的 NO3-随着水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参与蛋白质等有机物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 用。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 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 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成 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 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详解】A、根毛区的细胞有较强的吸水能力,细胞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与其吸收水分和无机 盐的功能相适应的,A 正确; B、渗透压高,吸水能力强,通常情况下 A 细胞比根毛细胞的渗透压低,因此不易从根毛细胞中获得水分, B 错误; C、根毛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若用碱性染料对上述细胞进行染色,看不到染色体,C 错误; D、土壤中的 NO3-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参与蛋白质等有机物的合成,D 错误。 故选 A。 23. 某研究性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转运路径,设计如下实验;将图甲(a 表示叶片,b 表示茎, c 表示果实,X 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最适合的温度和光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 a、b、c 三处放射 性含量的数值如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t1 时刻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 B. 根据实验要求,气体 X 应选择 14CO2 C. 叶绿体中可发生 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 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乙中的 S1 和 S2 的值都将变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 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 ATP 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 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 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A、t1 表示叶片中标记的光合产物全部运输到茎或果实内,此时光合作用并没有停止,A 错误; B、据题意可知,气体 X 参与光合作用,是 14C 标记的二氧化碳,B 正确; C、叶绿体中在碳反应阶段,可发生 CO2→三碳化合物→糖类,C 正确; D、因为曲线是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的,适当提高温度,光合作用减弱,则图乙中的 S1 和 S2 的值都将 变小,D 正确。 故选 A。 24. 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XY 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 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 X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 XX 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 XY 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即 表示雄配子 Xb 不育,而雌配子 Xb 可育。【详解】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 Xb 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 XbXb 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 在雄性植株中,A 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 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 交,当雌株基因型为 XBXb 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 XbY,B 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 的基因型为 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 Xb 不可育,只有 Y 配子可育,故后 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 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 Xb 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 提供了 XB 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 正确。故选 C。 25. 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示意图(部分),据图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 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条件反射 B. 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 C. 激素 A 能作用于胰腺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 D. 激素 B 是促胰液素,由小肠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反射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两者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过程 先天具有的 后天形成的 刺激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区别 神经联系 永久性的 暂时性的(可变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大脑皮层 联系 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 2、激素调节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 一种激素;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等特点。 【详解】A、咀嚼食物引起胰液的分泌是与生具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 错误; B、食物进入胃内后通过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引起胰液的分泌,B 错误; C、激素 A 能作用于胰腺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C 正确; D、激素 B 是促胰液素,由小肠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 错误。 故选 C。 26.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 1、2、3 依次表示 mRNA、多肽链、核糖体 B. 相对于 mRNA,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C. 一个 mRNA 可同 时作为多种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D. tRNA 上的反密码子和 mRNA 上的密码子是互补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翻译:翻译是指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场所:细胞质的核糖 体上。本质:把 DNA 上的遗传信息通过 mRNA 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2、分析题图: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1 是 mRNA,2 是肽链,3 是核糖体。 【详解】A、根据分析 1 是 mRNA,2 是肽链,3 是核糖体,A 正确; B、最右边的核糖体上肽链最长,是最先开始合成的,说明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B 正确; C、图中过程以同一条 mRNA 为模板,所以只能合成 1 种蛋白质,C 错误; D、tRNA 上的反密码子和 mRNA 上的密码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正确。 故选 C。 27. 下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 表示能量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a B.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 C. 细菌和真菌的能量不能直接来源于草鱼的粪便 D. 一般情况下池塘中肉食性动物数量较植食性动物数量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其中植物的同化量为 a,草鱼从植 物处同化的能量为 h,同时草鱼还同化了部分饲料中的能量,即 g。 【详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加上人工输入的能力,即 a+c,A 错误; B、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b),B 正确; C、细菌和真菌一般是分解者,可以直接分解草鱼的粪便,所以能量可以直接来源于草鱼的粪便,C 错误; D、由于能量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一般情况下池塘中肉食性动物数量较植食性动物数量少,D 错 误。 故选 B。 28. 关于细菌分离、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碳源 B. 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C. 用含尿素的培养基可选择分离出能分解利用尿素的细菌 D. 含有机磷农药的培养基可分离出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详解】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需要不同碳源,A 错误; B、常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B 错误; C、用只含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可选择分离出能分解利用尿素的细菌,C 错误; D、含有机磷农药的培养基可分离出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D 正确。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9. 如图所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 置是(  ) A. 加入葡萄糖和水 B. 加入葡萄糖 C. 加入水 D. 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地搅拌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图中反应液中含有酵母菌、葡萄糖和水、且是无氧环境,酵母菌会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 产生酒精,A 正确; B.该装置中是加入葡萄糖、没有加入水,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B 错误; C.该装置中含有水,存在无氧条件,但是没有葡萄糖作为反应底物,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C 错误; D.加入葡萄糖和水,不断搅拌,且广口瓶敞开,氧气进入发酵液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受抑制,不适合酵 母菌发酵产生酒精,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A。 30. 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 C,拟将其与质粒重组,再借助农杆菌 导入菊花中。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coR 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 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C. 用含基因 C 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基因 C 导入细胞 D. 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基因 C 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分子缝合针”--DNA 连接酶、“分子 运输车”--载体。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 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 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 DNA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 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 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在目的基因的两端、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都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coRⅠ的切 割位点,因此可以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之后再用 DNA 连接酶连接形成基 因表达载体,A 正确; B、图 2 中显示标记基因时潮霉素抗性基因,应该在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B 错误; C、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可以将目的基因 C 导入到农杆菌的 Ti 质粒的 T-DNA段,之后再用含 C 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 C 基因导入细胞中染色体上的 DNA 上,C 正确; D、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 DNA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D 正确。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31. 研究人员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如图实验:取生长状况 一致的黑藻若干,随机平分为三组,置于加有等量 l%NaHCO3 溶液的试管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光照一 段时间后,三组反应达到稳定。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甲组突然移至乙组位置,甲组中物质____________(填“C3”或“C5”)的浓度会突然降低。 (2)乙组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 CO2 浓度比甲组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乙组光照强度低,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____________少,需要的 CO2 浓度低。 (3)已知溴麝香草酚蓝是灵敏的酸碱指示剂,中性为浅绿色,酸性为黄色。若将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加入 丙组试管中,初期溶液为浅绿色,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颜色变为黄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5 (2). 低 (3). ATP 和[H] (4). 丙组黑藻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 量少于呼吸作用产 生的 CO2 量,溶液中 CO2 浓度增大,溶液 pH 降低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 ATP;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 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是指三碳化 合物被还原氢还原形成有机物、五碳化合物,暗反应消耗光反应的产物,为光反应提供 ADP、Pi、NADP+, 促进光反应进行。 【详解】(1)若将甲组突然移至乙组位置,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 减少,C3 的还原 减少,C5 的生成量减少,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变,故甲组中 C5 的浓度会突然降低,C3 的浓度会突然 升高。 (2)乙组光照强度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 ATP 和 NADPH 少,需要的 CO2 浓度低,即乙组达到最大光合 速率所需的 CO2 浓度比甲组低。(3)丙组由于光照强度低,黑藻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 量少于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量,溶液中 CO2 浓度增 大,溶液 pH 降低,而溴麝香草酚蓝中性为浅绿色,酸性为黄色,故将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加入丙组试管中, 初期溶液为浅绿色,光照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黄色。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速率因素实验,环境骤变细胞中各物质含量变化的分析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 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32. 某种山羊的性别决定为 XY 型。其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 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公羊中基因型为 NN 或者 Nn 的表现为有角,nn 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 NN 的表现为有角,nn 或 Nn 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发现子代的母羊中无角:有角=3∶1,但公羊中无角∶有角 =1∶3, 请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 M/m 只位于 X 染色体上,黑毛有角公羊与白毛无角母羊杂交,后代公羊中出现了黑毛无角个体, 母羊中均是无角个体,理论上,子代中黑毛无角羊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现有一只有角公羊,请设计实验鉴定其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①简要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这对山羊的基因型均为 Nn,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NN∶Nn∶nn=1∶2∶1,由于公羊中 NN、Nn 为有角,nn 为无角;母羊中 NN 为有角,Nn、nn 为无角,因此母羊无角∶有角=3∶1,公羊有角∶ 无角=3∶1 (2). 3/8 (3). 让该只有角公羊与多只有角母羊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4). 若后代出 现无角羊,则该只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 Nn;若后代都是有角羊,则该只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 NN。 【解析】 【分析】 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说 明黑毛母羊基因型 XmXm 为隐性性状,白毛为显性性状,而有角无角性状属于从性遗传。 【详解】(1)绵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因此遵循分离定律,且 有角对无角是显性性状。这对山羊的基因型均为 Nn,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NN∶Nn∶nn=1∶2∶1,由于 公羊中 NN、Nn 为有角,nn 为无角;母羊中 NN 为有角,Nn、nn 为无角,因此母羊无角∶有角=3∶1,公 羊有角∶无角=3∶1。 (2)若基因 M/m 位于 X 染色体上,黑毛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 N_XmY 与白毛无角母羊 NnXMX-或 nnXMX— 杂交,后代公羊中出现了黑毛无角个体(XmY),母羊中均是无角个体(nn),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nnXMXm、 NnXmY;理论上,子代中黑毛无角羊(NnXmXm、nnXmY、nnXmXm)所占的比例为1/2×1/4+1/2×1/4+1/2×1/4=3/8。 (3)现有一只有角公羊,请设计实验鉴定其基因型是 NN 还是 Nn。 实验思路:①让该只有角公羊与多只有角母羊(NN)杂交,观察后代 表现型。 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②若后代出现无角羊,则该只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 Nn;若后代都是有角羊,则 该只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 NN。 【点睛】本题 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考生需要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掌握分离定律 的实质,将伴性遗传和从性遗传进行区分和联系。 33.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突触释放神经递质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耗能。 (2)图中刺激 e 点时,电流表偏转____________次。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 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通过设计实验观察肌肉收缩情况来判断该药物的作用(注:图中各点可作为投 药或者刺激的位点)。 ①第一步:刺激 e 点肌肉收缩,这种现象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 b 处,刺激____________点无肌肉收缩反应,刺激 c 点____________(有/无)肌肉 收缩,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 d 处,刺激____________点无肌肉收缩,刺激 e 点肌肉收缩,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 维上兴奋的传导。 【答案】 (1). 需要 (2). 一 (3). 不属于 (4). a (5). 有 (6). 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示意图,其中 a 为传入神经上的一个位点,c、d、e 为传出神经上的 3 个位点,b 为突触。 【详解】(1))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的 的因此甲图中刺激 e 点时,兴奋可以传导到同一个神经元 d、c 点,不能传导到其他神经元,故电流表偏转一 次。 (3)①电刺激 e 点肌肉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 ②如果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则将药物投放在 b 处,刺激 a 点无肌肉收缩反应,刺激 c 点有 肌肉收缩反应。 ③如果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则将药物投放在 d 处,刺激 c 点无肌肉收缩反应,刺激 c 点有肌肉 收缩反应。 【点睛】对于反射的概念和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 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补充和完善实验步骤验证实验某些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4. 离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同,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生长着车前草,几乎不被踩踏的地 方生长着狗尾草,而轻度踩踏的地方生长着狼尾草。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杂草占据的位置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从空间特征方面分析车前草种群呈现 ____________分布。 (2)三种杂草中,在不被踩踏的地方狗尾草最多,而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狗尾草最少,原因是 ____________,以上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影响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 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稳 定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 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 随机 (3). 狗尾草在这三种杂草中最不耐踩踏 (4). 群 落的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5). 不能 (6). 年龄组成只能反应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数目的变化 【解析】 【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 展的变化趋势。 研究植物的种群密度用的是样方法; 在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在群落演替 过程中,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即物种丰富度增加,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详解】(1)三种杂草由于它们生长高度不同,所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同时它们生活在水平状态下,也 受到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活动等 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群的空间特征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结合车前草种群的生长情况能够分析得出其呈现随机分布。 (2)在不被踩踏的地方狗尾草最多,是因为狗尾草的生长高度比其它两种草高,更容易获的阳光,而经常 被踩踏的地方狗尾草最少,是因为狗尾草在这三种杂草中最不耐踩踏。人类的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 (3)对小叶树种阶段 A、B、C 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 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年龄组成只能反应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物种数目的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要求考生熟记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35. 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是由于“人重组激活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人体不能产生成 熟的 T、B 淋巴细胞。科学家对“人重组激活基因”缺失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重组激活基因”缺失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使__________免疫缺陷。图中的 A 为__________, 若要得到较多数量的 A,需要对供体注射__________。 (2)上图结构 C 中的 a 为__________;b 将来发育成__________。之所以能用图 C 中的 c 诱导成造血干细 胞,是因为 c 具有_______________。 (3)②过程采用的技术为__________,采用患者自身的体细胞核经过①②③过程获得转基因的造血干细胞 进行移植,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 去核的卵母细胞 (3). 促性腺激素 (4). 透明带 (5). 胎盘和胎膜 (6). 发育的全能性 (7). 早期胚胎培养 (8). 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对“人重组激活基因”缺失患者进行治疗的流程图,其中 A 表示去核卵母细胞,B 表 示重组细胞,C 表示早期胚胎细胞;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将相关基因导 入 ES 细胞。a 表示透明带,b 表示滋养层细胞,c 表示内细胞团。 【详解】(1)由于患者“人重组激活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人体不能产生成熟的T、B 淋巴细胞,所以 “人重组激活基因”缺失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发生缺陷。图中的 A 为去核的卵母细胞,若要得到较多的 A,需要对供体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 (2)结构 C 中的 a 为透明带,b(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之所以能用图 C 中的 c 诱导造血干细 胞,是因为 c(内细胞团)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②过程为早期胚胎培养,采用患者自身的体细胞核经过①②③过程获得转基因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 其优点是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免疫调节、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工程的 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识记核移植的具体过程;识记体外受精的具体 过程及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