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开学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个人与家庭融合,家则与国同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也可以说,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
的扩大。同样道理,“孝”能齐家,也能治国,这一传统也是从舜帝开始的。
《尚书》说虞舜“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家
庭道德原则,人们都能遵从这五种原则,于是实现了社会和谐,国家治理的任务也基本完成。就“齐家”
而言。虞舜仅以“孝”就能做到“克谐”;“治国”则需要扩大为“五典”,也就是给家庭成员的每一个
人都确定相应的道德原则,让每个成员都具有“安守本分”的权利和义务。“五典”原则虽说已经扩大了
内涵,但“孝”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孝”不仅是家庭道德“五典”之本,也是社会道德“仁”之本。《盂
子•离委上》云:“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样一来,“齐家”的孝道就扩大为治国之道。
以“孝”为纽带,将个人、家庭、国家三者结为一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路径,在《孝经》中体现得最
为明显。《开宗明义章》将孝的舍义确定为三个层次:“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是
从普通百姓的角度进行解释,家庭的“事亲”、国家的“事君”与个人的“立身”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实
践路径上还有“始”“中”“终”的实践过程。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有层次性的,针对不同的人,
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立身为范,以自己身体力行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
则在于小心谨慎、循规守法。对普通百姓来说,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发挥表率作用。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
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为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
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人在家中,家在国中;国依托于家而存在,家依托于人而存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结构本就是天然生
成的。顺应这种天然之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路径,以心和、家和、天下和为价值目标,
将人生奋斗、家族荣誉,国家治理三者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传统孝道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
方式,可以说是遵循和利用人生规律、社会规律的大智慧。几千年来在社会实践和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大
成效,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做出了大贡献。(摘编自陈仲庚《心和家和天下和:传统孝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路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根据《尚书》记载,中国从舜帝开始就形成了“孝”能齐家也能治国的优秀传统。
B.只要人们遵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德原则,就能完成治国的任务。
C.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和普通百姓之孝的本质不同,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
D.《孝经》指出了普通百姓对“孝”道的实践路径,依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整体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头一段主要是引出论证话题,结尾-段有收東全文的作用。
B.文章主体部分以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证,涉及孝道的内涵、思维方式、实践路径、核心价值等多方面
内容。
C.文章在论证孝道的内涵和实践具有层次性的特点时,运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有理有据,具有很强
的说服力。
D.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化经典语句作为论据,正反论证结合,不仅突出了中心论点,也丰富了文
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孝”不仅是家庭道德“五典”之本,也是社会道德“仁”之本。这意味着“齐家”的孝道就扩大
为治国之道了。
B.中国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成了一个整体,让每个人的孝道实践
都有目标。
C.国依托于家而存在,家依托于人而存在,可见这种个人、家庭和国家三位一体的结构是天然生成的,
是天然之道。
D.孝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在中国历经千年且成效显著,可见它是遵循和利用了人生规律、社会规律
的大智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
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 -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
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窑里黑魑魃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
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
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
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
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锦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人了。他大声地叫
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
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
队,是为大多教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美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
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
有一夜,瑕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
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祥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有人眼光扫到老
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
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
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
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
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
判决,
“这么小也做土匪!”“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
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
“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
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
道:“怕死不当红军 1”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末给你一
颗枪弹吧!”
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
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
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
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那红色的五星浮
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
月亮”则反衬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
B.有着“红五星”的帽子先被隐藏,后被发现,最后“红五星”“渐渐地高去”,“红五星”的多次
出现隐含人物心理变化,暗示小说主题。
C.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
些都反映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
D.小说结尾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
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
5.小说标题“一颗末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在塑造“小红军”的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題共 4 小題,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 7-10 题。杜杞,宇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
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
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耻愿择文臣
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
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
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遗急递以书谕变,听其自断。次宣州,蛮无至者。杞
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
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
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
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
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
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
诏责杞。杞言:“被违誓举兵,首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敏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
日:“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
源/外控交阯/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
源/外控交阯/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
源/外控交趾/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
源/外控交趾/
8.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萌补,也称奏荫、补萌、恩荫等,指封建时代读书人取得做官的权利。
B.“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移檄,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也可以解释为发布檄文,发布文告。D.夏,唐朝中和元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封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装。后来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
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
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
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著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
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
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10.把文中商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5 分)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思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5 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小段,解释加点词语。(10 分)
11.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
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
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5 分)
①以:
②白:
③质:
④曷:
⑤是:
12.鲁芝宇世英,扶风郡人也,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曹爽辅政,引为
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5 分)
①耽;
②辟:
③倾心:
④引:⑤谠言: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 一 14 题。
猎骑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②入卫,入京守卫。③黄云成,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名称。
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城头很少见到。这一句
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领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沪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
贖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
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D.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联想。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堡,战士身上的剑伤崩裂溅血,但
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夜袭。
14.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
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15.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
空蒙蒙地带着青舉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做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
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C.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
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D.“秋色”“雅声”和“斜阳”常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表达人生感慨的意象,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
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16.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愿共 1 小题,共 10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荀 子 在 《 劝 学 》 中 说 明 君 子 “ 善 假 于 物 ” 时 , 用 马 作 比 的 句 子 是
“ , , 。”
(2)在《逍遇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 ,
?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较法突出表现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
“ , 。”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 ”一致。
三、语言文字应用(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相比早已_____的高铁,作为我国铁路另一高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载铁路却一直 。近日,由国
家能源集团主办的首届重载铁路新技术新装备展览会在河北沧州举行,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
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城的发展现状与量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进入展厅,中央的大尺寸沙盘首先映入眼帘,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国家能源集团铁路集疏运系统的地理
分布。展厅中最____的是由三节车厢组成的机车模型,它就是“神华号”十二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 )。传统的机械开关地面过分相没备存在开关寿命低、故障率高、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为此,
神朔铁路分公司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列车无感知过分
相,对重载铁路的运能提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司机操作强度、提高车——网匹配性具有重要意义,开启
了铁路牵引供电技术新纪元,值得____。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本次展览会團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呈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
技术成果。
B.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表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
果。C.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裁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
进行了全面表现。
D.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
了全面呈现。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便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B.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也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C.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D.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则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20.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家喻户晓 无人问津 有目共睹 万古流芳
B.脍炙人口 鲜为人知 有目共睹 大书特书
C.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引人注目 大书特书
D.脍炙人口 无人问津 引人注目 万古流芳
四、作文(60 分)
21.作文: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 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
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
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 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
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
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