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高考复习
考纲解读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
艺术
4、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
5、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6、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
7、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8、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高考试卷 2014年(20分) 2011年(20分) 2010年(20分)
选文
体裁
中国小说 外国小说 中国小说
《走眼》 《第9车厢》 《静流》
涉
及
考
点
11题 两个词语反映了
人物怎样心理
开篇写 “我” 乘
车经历的作用
文章开头对后文叙事
的作用
12题 作者用了“欧•
亨利笔法”,
简要分析
补写来信的内容 加点的动词,表达了
父亲怎样的心理
13题 小说结尾,李
老板为什么会
悄悄摘牌走人
故事的主体部分
采用第几人称叙
述?有什么效果
?
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
解,直至理解信任的
几个主观原因
14题 为什么用“走
眼”做题目?
赏析画线部分的
景物描写
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
法和作用上的共同点
15题 结合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主旨
第9车厢的故事
带给你哪些思考
?
结合文中弟弟的经
历,写出你的两点
成长感悟 高考
试卷
2019年
(20分)
2017年
(20分)
2016年
(20分)
选文
体裁
中国小说 中国小说 中国小说
《呼兰河传
》
《一种美味
》
《母亲》
涉
及
考
点
10
题
画线部分的语
言特点
理解加点词
语的含义
句子对表现人
物的作用
11
题
概括“我”的
形象
赏析画线的
句子
对话出现了三
次,这样安排
的用意
12
题
叙述上的特征 “一种美味
”多重意蕴
的解读
赏析画线的句
子
13
题
拟标题:“磨
坊里外”还是
“冯歪嘴子”
小说设置的
意外结局的
好处
联系全文,评
价母亲这一形
象
2015年
(20分)
中国小说
《捡烂纸的
老头》
概括第三段
写的人物形
象特点
虚拟旁观者
的角度评说
老头行为的
效果
赏析画线部
分
繁简的结构
安排
刻画“老头
”的用意真
题
分
析
通过以上表格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
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分值为20分。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
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
(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
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
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
题。
要密切关注《考试大纲》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点 年份 频率统计
情节 10、11、14、
15、16、17
7年6考
形象 14、15、16、19 7年4考
环境 11 7年1考
语言与
表达技巧
10、14、15、
16、17、19
7年6考
主题、
标题
10、11、14、15、
16、17、19
7年7考
探究 10、11、17 7年3考第一讲:环境描写理论知识:
《外国小说欣赏》专题二“场景
”
《炮兽》三个场景:
1、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2、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3、赏功罚罪,跌宕起伏场景描写的作用。(七个要点)
1.给全篇定调:昂扬或低沉、喜庆或哀怨
2.渲染气氛:渲染欢快气氛,感染人物和读者;
渲染紧张气氛,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3.导引人物出场:吸引人物和读者注意力
4.揭示人物性格(心态、心理),突出文章主
题;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境界)
5.赋予象征意义,暗含文章主题
6.情节产生曲折,情节发展突转
7.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风尚风景描写的作用。(六个要点)
1.衬托作用:正衬 景与情的一致
反衬 景与情的反照
2.象征作用:景是人类的对手
3.过渡作用
4.调节作用:调整节奏,舒缓情绪
5.营造氛围作用
6.孕育美感和给人精神启示的作用 阅读课文的句子,理解下面几处景物描
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1、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
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幢砖砌房屋的墙壁。一株极老极
老的常春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
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
上。——《最后的常春藤叶》
【参考答案】1、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暗示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任何希
望的琼珊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
下去,病情越来越重。2、与下文写常春
藤叶埋下伏笔(相呼应)2、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
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
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
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
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
的火药香。——《祝福》
【参考答案】“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 “钝
响”“震耳的大声”“幽微的火药香”等从视
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烘
托出沉重的新年气氛。3、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
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
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
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祝福》
【参考答案】以动衬静,突出了环
境的沉寂,渲染出了一种压抑的氛
围 。4、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
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
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
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
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
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祝福》
【参考答案】1、这段描写中将祥林嫂的
惨死与人们祝福的盛况构成强烈的对比,
进一步揭露了社会杀人和吃人的本质,深
化了文章的主题。2、这一情节还呼应开
头,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5、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
潭中滑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
皆豆绿,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
响着……——《边城》
【参考答案】烘托出了人内心的
欢快之情。6、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
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
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
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
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
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边城》
【参考答案】交代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
境,营造出了一种安静祥和的社会氛围 ,
奠定了文章的基调。7、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
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
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
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
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
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
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祝福》
【参考答案】表现出了人物的身份地
位(《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段对荣国
府大门的描写,第八段对贾政房间的
描写)8、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
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
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
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
黄色,它傲然的挂在离地面二十来尺的一
根藤上面。
【参考答案】预示着人物病情的好
转,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自然
环境
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
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
物等。
社会
环境
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
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
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
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环境的分类环境
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
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
定基调。
人物
方面
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
情节
方面
①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②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为后
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
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
××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中间的环境描写起过渡作用,
衬托人物心境;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
使结构完整。
主题
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暗示主题;③深化主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和情节发
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
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
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
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
背景,等等。场景位置 作 用
小说开头
给全篇“定调”,或定下情感基调,或定下叙述
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 理成章。
人物(出场前) 导引人物出场。
某个情节中 推动情节的发展。
人物(描写中) 揭示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的心理。
小说主背景
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
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
人与自己命运斗争的象征。
其他位置 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
注意:小说中某个场景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
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环境类试题规范答题
一、表述要点: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
……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
……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衬托)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二、规范答题
模板一:自然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
背景,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情节(推动、
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
寄托、暗示、揭示)。
模板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烘托)了
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基调;烘托了
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
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寄托(深化)了……
的主题。模板三: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
××,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
节)形成对比。
模板四: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
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
形象。
模板五:触发××思想(情感)的转变,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概括环境特点“5角度”
“时”的
角度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
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
时令节气。
“地”的
角度
“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
”“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人”的
角度
“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通过厘清人物之
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
冷漠的,等等。“事”的
角度
“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
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环境
特点,比如“激烈残酷”。
“景”的
角度
“景”指“景物”,主要指从景的“形、
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
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关注
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文中没
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
比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2009年浙江卷) 魔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
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 上的
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
——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
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
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
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
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
声。
……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①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2分)
②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 ,渲染“我”孤
独、烦闷的心情。(2分) 晚秋
【亚美尼亚】 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
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
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
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娇好
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
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
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
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
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
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他的身体了。想到
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
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
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
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
,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
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
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
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这片开满黄色的小
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
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
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
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
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
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
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
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
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
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
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
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
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
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
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
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
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
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
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
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
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
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
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
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
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
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
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
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正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
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
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
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
砰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
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
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
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
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
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
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
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
轻松,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心烦意
乱地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
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
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
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
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
地方走。
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
主要作用。(4分)【参考答案】
1、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
2、照应标题(渲染氛围)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
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
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
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
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
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严冬海猎 陈秉汗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严寒的
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
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
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
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
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
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
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
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
……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
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
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
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
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
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
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
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
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
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
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
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
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
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角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兰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
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困,快步向海
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
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
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困,划了几根火柴。柴枝
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深
夜是海水不同白天,像冰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他没有
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
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
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
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
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
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
……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鱼
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
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娄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
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 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的热血沸腾,
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
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
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
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
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胆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
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
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
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
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
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
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
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
晃闪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
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
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
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
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
母亲……
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分)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
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分)
【参考答案】
开头:景物描写描绘了寒流袭来前的寒冷、冷
清的景象,渲染气氛,为下文海龙深夜下海捕
鱼艰苦异常的情节做了铺垫,烘托出少年坚强
的性格。
结尾:照应开头,暗示故事的结局,同时隐含
了对海龙一家战胜困难的美好祝愿,深化小说
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