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美德是否可教?普罗塔哥拉认为美德不可教,因为人性是反道德的,所以美德是不可教的,只能通 过规训和惩罚的方式实施。但同一时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美德是可教的,在美德和智慧上较低级的人 应该接受在美德和智慧上较高级的人的教导。两人对此问题的认识虽然各异,但共同说明的观点是 A.美德和智慧不能并存 B.教育是实现美德的重要方式 C.人类的美德不可或缺 D.人性本恶可以通过教育改变 2.苏格拉底一生几乎没有撰写任何文字或著作,即使是写了也没有流传下来,后世对他的了解绝大部 分来源于阿里斯托芬、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但是在他们三人的作品中,对苏格拉底形象的描述有 时是相互矛盾的。这表明 A.作品中间会掺杂作者的主观思想 B.只有苏格拉底撰写的文字才可信 C.苏格拉底的真实形象已不可还原 D.作者完全凭想象来塑造苏格拉底 3.亚里士多德把政体分为两大类,如下表,每种合理政体皆有其对应的不合理政体。这体现出亚里士 多德 合理政体 不合理政体 君主政体 专制政体或僭主政体 贵族政体 寡头政体 共和政体 民主政体 A.对雅典民主持批判态度 B.批判君主专制政体 C.提倡国家由少数人统治 D.初具近代政体理念 4.14世纪以后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地出现了航运业、金融业、纺织业、橄榄油加 工业等参与外贸活动的近代工商经济形态。据此可知,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反映了 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思想的变革 C.文艺复兴运动促使人文主义思潮兴起D.地理大发现改变了意大利的贸易地位 5.诗人但丁在《神曲-地狱篇》里对教会买卖圣职的罪行进行了批判性描写,让教皇尼古拉三世因为贪 欲而受到火刑炙烤,筋骨抽搐,脚底烧红,并且预言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将在地狱的火焰洞中受到酷刑 煎熬。这体现出 A.文艺复兴运动批判宗教神学世界观 B.天主教会的专制腐败受到诗人关注 C.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直指罗马教皇 D.教会教皇没有履行应尽的宗教职责 6.马丁-路德主张把教会律例,尤其是教谕,从头至尾完全废除;《圣经》对于我们整个人生所包含的 指示绰绰有余,所以研究教会律例会妨碍对《圣经》的研究。由此可知,这一主张 A.否定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7.罗素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北欧的大部分地区,既受统治者的欢迎,又受人民的欢迎。这是因为 君主们认识到,如果他们自己领土上的教会完全变成本民族的,他们便可以控制教会。这样,他们在 本土的统治就要比以往和教皇分享统治权的时候更加强而有力。材料体现了 A.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B.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 C.宗教改革提高了欧洲世俗君主的权力 D.宗教改革推动欧洲各国民族意识高涨 8.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写道:“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 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表明了伏尔泰 A.推动了中西学术文化的交流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认为中国政治文明领先世界 9.康德反对封建特权,强调平民最值得尊重,但又声称,凡人皆应服从现有的立法权威;他对法国大 革命表示同情,但又反对处死国王路易十六。这反映出 A.康德的思想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康德思想不符合德意志的需要 C.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 D.康德主张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0.1773年,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宫廷接待狄德罗,这之后不久,她又购买伏尔泰的书信手稿。 此后直到1917年甚至更晚,俄国社会的精英,从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到帕斯捷尔纳克等,都 会讲法语并阅读法语作品。这表明 A.启蒙思想对沙俄影响深远 B.沙俄推崇法国的文学艺术 C.启蒙运动促进俄国文学艺术的繁荣 D.启蒙思想得到俄国统治集团的认可 11.下表呈现了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简略经过。由此可知 A.印度文学殖民地化色彩浓厚 B.英国控制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 C.异质文化相融已成必然趋势 D.泰戈尔的作品只适合西方读者 12,有西方学者这样评论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文坛的“黑色幽默(它)是一种把痛苦与欢笑、荒谬 的事实与平静的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黑色幽默作家对待意外、倒行逆施和 暴行,能像丑角那样一耸肩膀,一笑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主流地位 B.美国作家群体更富有幽默感 C.美国文学突破传统,寻求创新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严重衰退 13.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的取材于基督教的经典,如拜伦的《该隐》;有的歌颂基督教精神,如 夏多布里昂的《阿达拉》;有的揭露基督教代表人物的反动与卑劣,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表 明浪漫主义文学 A.创作内容的丰富性 B.具有统一的特征 C.缺乏对现实的反映 D.恢复了封建意识 14.狄更斯通过创作小说对英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和流血。由此可知,狄更斯 A.对旧势力充满妥协 B.对革命者存有偏见 C.主张实行改良主义 D.否定浪漫主义创作 15.尼洛夫娜是高尔基的小说《母亲》中的人物,她在儿子巴维尔的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真理。这 本小说于1907年在美国问世时,已被删节很多,但保存下来的俄文片段,即使是残缺不全的,也仍像 地火一样在国内流传。材料可用来说明《母亲》 A.侧重于描写妇女的解放 B.推动了俄国文学的发展 C.改变了俄国革命的困局 D.提升了民众的革命觉悟 16.20世纪法国剧作家尤涅斯库的剧作《椅子》中的人物都被抽象化了,满台的物统治人,其语言支 离破碎,以此揭示出人类精神生活的空虚,讽刺小市民生活的荒诞无聊。该作品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 古典主义 17.在新古典主义绘画《马拉之死》中,从上方射来的光线在暗面低沉的背影衬托下使主人公的形象 显得更加突出。这说明该画 A.再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 B.重视对明暗对比技法的运用 C.侧重于刻画色彩的明暗对比 D.塑造了古典英雄的伟岸形象 18.库尔贝认为,艺术家要真诚、真实,要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画自己的 眼睛看到的东西。下列作品与其主张一致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 19.19世纪下半叶,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不满、愤慨、 悲痛的内心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了他本人无奈的心境。这表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 A.时代性B.导向性 C.传承性 D.理想性 20.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摇滚乐成了一种咄咄逼人、嬉笑怒骂似的性感表演,它把乐迷们撩拨激 惹到歇斯底里的程度,且在一时间成了青年人迷恋的偶像及家长们诅咒的对象。材料表明摇滚乐 A.扭转了青年人的颓废现状 B.冲击了青年人的传统观念 C.迎合了青年人的反叛精神 D.改变了世界音乐发展趋势 21.在电影发展史上,用叠化的事物来表达声音曾是常用的手段。例如,在对耳朵的特写镜头上叠化 一个妇女从走廊走过的镜头,或者在小伙子唱歌的镜头上叠化出歌曲的乐谱。此时的电影 A.是黑白无声电影 B.是黑白有声电影 C.是彩色有声电影 D.是彩色无声电影 22,电视信号传递的同时性(同步性)可以将受众从广播、报纸等利用单极感觉器官进行传递的媒介 中解放出来,带给受众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享受。这表明电视 A.与电影并无区别 B.更利于信息的扩散 C.可同时有更多受众 D.使信息传递更快捷 23.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 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苏联在社会生活领域落后于美国 B.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价值观冲突成为冷战的主要表现 D.文化渗透成为“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 24.从国家重大活动,到节庆礼仪、体育活动、媒体宣传、商业营销,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影视艺术 都积极参与和介入,为人类提供了快捷、丰富、直观的资讯。其主要原因在于影视艺术 A.融入了现代科技的成果 B.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C.综合了多种艺术的优势 D.推动了人们观念的改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倡导的法治,与中国历史上法家主张的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法家的法治,根植 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黄宗羲的法治,直接来源于他的民权理论,即权力源 自人民,而建立的法治,则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天下之法”,法治根植于民权之上,并体现全体人 民的利益,成为维持社会生存的重要工具,这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观点非常接近。 ——摘编自杨永华、赵亮《中国的卢梭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民主法治思想述评》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国家的法律应该充分体现和保护公民自由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私有 权。财产私有权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拥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保护公民的财产私有权,会促进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富裕和繁荣。伏尔泰写道:“自由和财产是英国人伟大的理性声音……是自 然的呼声地产的所有者种植自己的世袭土地比种植他人的土地要好。”但卢梭却认为,私有制是人类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它并不是永恒的。“当他们仅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 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他们还都过着本性所许可的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生活,并且在他们之 间继续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交往的快乐。但是,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自从人们觉察到 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编自宋全成《欧洲启蒙思潮中的两大派别之比较——以自由平等观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宗羲法 治思想的意义。(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伏尔泰和卢梭对私有财产的看法,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 的原因。(1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凡尔赛宫廷几乎是法国的思想、文化、艺术中心。许多最著名的思 想家、文学家、戏剧家等,经常出入王宫,新的剧本也往往首先在宫中上演。……但是,随着封建专 制制度的日益衰落,从18世纪中期起,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具有自由主义气氛的 沙龙里去了。那时,自由贵族和金融界中出现了一批被称为“梅塞那''的人,亦即爱好并乐于资助文学 活动的人。由他们或其夫人主持的豪华的沙龙聚会,成了学者们发表见解、朗读新作的场所。18世纪 和16、17世纪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16.17世纪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 都没有与现存的政治制度发生冲突,甚至还向现存的政治权威表示敬意。18世纪则不同,那时的哲学 家们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他实际上是怎样的。这样,他们必然与现存的政治权威、思想权威发生激烈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是现存政治权威和思想权威的颠覆者。这使得18世 纪的思想家们总体上带有浓重的革命色彩。 ——摘编自徐鹤森《试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主要是通过虚无、荒诞、孤独等形式得以实现的。一方面是人与 自然的关系异化,另一方面是社会与人的关系异化。前者主要是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并未带动精神文 明的发展,二者的不协调甚至是对立给人类带来了危机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也会不自觉地融入忧患感 与焦虑感。如在奥尼尔的《毛猿》中,人在社会中不再凸显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其地位等同于或者低 于禽兽。后者突出的是人与社会的对立存在,个体在社会面前的渺小、无力,最终异化成 惶惶不可终日的“虫”。在卡夫卡等人的笔下,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在机械化、资本化的社会体 制下,人成为物的奴隶,成为金钱的追逐者,成为欲望的行使者。所以人在社会中的形象定位是模糊 的、荒谬的,看似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 ——摘编自韩更新《浅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问题》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参考答案 1~5.BAABB 6~10.ACBCA 11~15.CCACD 16~20.CBAAC 21~24.ABDB 25. (1)不同:法家的法治,根植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黄宗羲的法治根 植于民权之上,并体现全体人民的利益。(4 分) 意义:否定了法来自君主的观念,批判了君主的一姓“私法”,推动了思想解放,为后世的民主革命 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6 分) (2)看法:伏尔泰认为财产私有是公民自由权的体现,财产私有是一种天赋权利,保护财产的私有, 有利于国家的富裕和繁荣,不反对财产不平等;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主张财产平等。 (4 分) 原因:伏尔泰站在当时处于社会进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而 奔走呼号;而卢梭则从社会公平的理念出发,站在社会大众的层面上,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要求 政治权利。(6 分) 26. (1)原因:法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壮大;法国科学技术 的进步;法国相对活跃的文化氛围;法国知识分子的推动。(10 分) (2)影响: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促进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了理论基础;为资本主义新社会的构建描绘了美妙蓝图;欧洲启蒙运动的扩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 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10 分) 27. 观点:材料认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问题反映了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危机感等负面情绪, 赞同这一观点。(3 分) 评析: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让人们感到无所适从,人们的 精神面临巨大的压力;在文学创作中,文学家们运用异化等手段,通过对荒诞的情节的描写展现了现 代西方人的忧患和焦虑,反映出人类自身处于危机之中。(6 分) 结论:文学的发展不仅仅是凭借文学自身的因素,它深深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3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