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主干知识梳理
1.地球内部圈层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
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
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
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
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答案:B
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架
解析:海洋是地壳最薄的地方。答案:C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图,完成 3~4 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4.图中的 X 处即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3~4.解析:第 3 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
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
也可通过。第 4 题,X 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答案:3.B 4.B
读图,完成 5~7 题。5.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答案:5.C 6.B 7.B
当地时间 2017 年 7 月 2 日上午 11 时 30 分左右,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迪昂高
原上的西莱里火山突然爆发,造成救援人员伤亡。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
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回答 8~9 题。
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9.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比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8~9.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
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②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
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圈层③和圈层④是地核,其中圈层③为外核,可能由液态物质组成,圈层④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8.B 9.C
10.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 A、B、C、D 四点同时进行地震波的
测定,其中最早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解析:地壳厚薄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图中四地中 D 地位于大
洋中,故最早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D 地。
答案:D
[2019·北京东城区高一期中]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
11~12 题。
11.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
12.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1~12.解析:第 11 题,据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由
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故只有 B 项正确。第 12
题,据图可知,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故丁图符合。
答案:11.B 12.D
图 1 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 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 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图 2 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 13 题。
13.若 a 形成化石,b 形成图 2 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大气圈 B.乙表示生物圈
C.丙表示岩石圈 D.甲影响丙的演化
解析:化石的形成与生物圈、岩石圈有关;图 2 中的景观为风蚀蘑菇,其形成
与大气圈、岩石圈有关,由此可以确定出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
圈;生物圈会影响大气圈的演化。
答案:B
二、综合题
14.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乙
________。
(2)当 A 地发生地震时,B、C、D、E、F 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 A 地发出的地震波,B
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 8.0 级,则 E 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对 B、E 两
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
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答案:
(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8.0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 之间经过
了地幔,AB 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作图略。(过 A 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
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15.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
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 A 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B 处地壳的厚度为________。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解析:第(1)题,主要为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2)(3)题,根据
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 A
处的地壳厚度介于 45~50 千米,B 处的地壳厚度介于 30~35 千米,进一步可推
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
答案:(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 千米 30~35 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