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物理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1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第 8~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以 36km/h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a=4m/s2 的加速度,刹车后第三个 2s
内,汽车走过的位移为( )
A.12.5m B.2m C.10m D.0m
2.一个朝某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t=5s 内速度从 v0=12m/s 增加到 v=18m/s,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 3.6m/s2
B.这个物体在 5s 内的平均速度为 6m/s
C.这个物体在接下来的 5s 内的位移为 75m
D.这个物体在连续的两个 5s 内的位移差为 30m
3.a、b 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在 t=0 时,两车间距为 s0,在 t=t1 时间内,a 车的位
移大小为 s,则( )
A.0~t1 时间内 a、b 两车相向而行
B.0~t1 时间内 a 车平均速度大小是 b 车平均速度大小的 2 倍
C.若 a、b 在 t1 时刻相遇,则
D.若 a、b 在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 2t1
4.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半球形滑块固定在斜面上,球心 O 的正上方有一定滑轮 A(视为
质点),细线的一端与一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圆球 B 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 A 在水平向右的拉力 F 作用下
使圆球 B 保持静止.改变拉力 F 的大小,使圆球 B 从两球心等高的位置缓慢移动到圆球 B 的球心正好在 O
点的正上方(不考虑该位置的情况).圆球 B 不会与定滑轮 A 接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0
2
3s s=
1
2
t
A.拉力 F 一直增大
B.拉力 F 先增大后减小
C.半球形滑块对圆球 B 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D.半球形滑块对圆球 B 的支持力大小保持不变
5.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物体质量 m=20kg,B 物体质量 M=30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
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 A 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 250N/m,A 与 B 之间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现有一水平推力 F 作用于物体 B 上,使 B 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 B
移动 0.2m 时,水平推力的大小为(g 取 10m/s2)( )
A.100N B.140N
C.150N D.200N
6.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 m 和 2m 的物块 A、B 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
跨过滑轮连接,A、B 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 与 B 间、B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设最
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时,物块 A、B 刚好要滑动,则 的值为( )
A. B. C. D.
7.如图所示,两根长度均为 1m 的细杆 ab、cd,ab 杆从高处自由下落,cd 杆同时从地面以 20m/s 的初速度
0.2µ =
µ
45° µ
1
3
1
4
1
5
1
6
竖直上抛,两杆开始运动前 ab 杆的下端和 cd 杆的上端相距 10m,在运动过程中两杆始终保持竖直.则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 0.4s,两杆刚好相遇
B.经过 0.5s,两杆恰好分离
C.两杆相遇(但不相碰)到分离的时间是 0.1s
D.两杆相遇(但不相碰)时,cd 杆已经开始下降
8.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 的水平面上,质量 m=2kg 的物块与水平轻弹簧相连,物块在与水平方向
成 角的拉力 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水平面对物块的弹力恰好为零.g 取 10m/s2,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20N
B.当撤去拉力 F 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8m/s2,方向向左
C.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8m/s2,方向向右
D.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为 0
9.将一个质量为 1kg 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回到抛出点,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恒定,向与运动方
向相反,该过程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g 取 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0.2µ =
45θ = °
A.小球所受重力和阻力大小之比为
B.小球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C.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D.小球下落过程中,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处于超重状态
10.如图所示,人在岸上拉船,已知船的质量为 m,水的阻力恒为 ,当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时,船的
速度为 v,此时人的拉力大小为 F,则此时( )
A.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
B.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
C.船的加速度为
D.船的加速度为
11.如图所示,A、B、C 三个物体放在水平圆台上,它们的连线经过圆心,A、B、C 离转轴的距离分别为
R、R、2R,A、B、C 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从 、 、 ,A、B、C 的质量分别为 2m、m、m,
当圆台匀速转动时,A、B、C 都没有滑动,则( )
A.A 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5:1
2: 6
2 6 /m s
fF θ
cosv θ
cos
v
θ
fF F
m
−
cos fF F
m
θ −
µ µ 2µ
B.A、C 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当圆台的转速缓慢增加时,C 物体比 B 物体先滑动
D.当圆台的转速缓慢增加时,A 物体与 B 物体将同时开始滑动
12.如图所示,白色水平传送带 AB 长 L=10m,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 ,一质量为 1kg 的小墨块
(可视为质点)以 的初速度从传送带右端 B 点冲上传送带,小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g 取 10m/s2.则( )
A.小墨块先做匀减速后做匀加速运动
B.小墨块相对地面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4.5m
C.小墨块在白色传送带上留下的墨迹长度为 14.5m
D.小墨块从 B 点冲上传送带到再次回到 B 点所用的时间是 3.125s
二、实验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13.(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C.画出的图线必须通过所描的每个点,画成折线也行
D.本实验可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成二次函数关系
(2)在进行该实验时,某同学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 L0,再把弹簧
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 L,把 作为弹簧的伸长量 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
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 )
A. B. C. D.
14.为了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 M 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
量,m 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0 4 /v m s=
1 6 /v m s=
0.4µ =
0L L−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或保证的条件是______.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
的是频率为 50Hz 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 a-F 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轴的夹角
为 ,求得图线的斜率为 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5.(7 分)“套圈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游戏,并且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平抛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半径为
R、水平放置的圆形套环的圆心位于离水平地面高度为 H 的 A 点,将套环朝正前方的 B 点处的物体(可视
为质点)水平抛出,设套环着地后不再反弹或滑动,A、B 两点的水平距离为 L,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
度为 g.
(1)套环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2)要想套环能套住该物体,抛出套环的水平初速度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θ
16.(13 分)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倾角为 ,物块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轻绳
一端通过两个滑轮与物块 A 相连,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不计轻绳与滑轮的摩擦及滑轮的质量.已知物块 A
的质量为 m,连接物块 A 的轻绳与斜面平行,挂上物块 B 后,滑轮两边轻绳的夹角为 ,物块 A、B 都
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为 g,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 , ,
, .
(1)若挂上物块 B 后,物块 A 恰好不受摩擦力作用,求轻绳的拉力 F 的大小
(2)若物块 B 的质量为 ,求物块 A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为保持物块 A 处于静止状态,求物块 B 的质量范围.
17.(16 分)如图甲所示,质量 M=1kg 的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 m=1kg 的铁块静止在木板的右端,
可视为质点.木板与水平面间、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现给铁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 F.设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g=10m/s2.
(1)若力 F 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且铁块始终在木板上没有掉下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 f 随力 F 大小变化的
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动摩擦因数 和 .
(2)承接上问,分别在 F=2N 和 4N 时,求出木板与铁块的加速度大小;
(3)在第(1)问的基础上,若力 F 为恒力 4N,作用 1s 后撤去 F,最终发现铁块恰好能运动到木板的左端,
求木板的长度 L(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1)(多选 4 分)关于气体、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
30° 3
4
90°
1sin30 2
° = 3cos30 2
° =
2sin 45 2
° = 2cos45 2
° =
2
3 m
1
µ 2
µ
1
µ 2
µ
B.盛有气体的容器做减速运动时,容器中气体的内能随之减小
C.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因为石英是晶体,所以由石英制成的玻璃也是晶体
(2).(10 分)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容器内用质量为 m 的活塞密封一部分气体,活塞与容器壁
间能无摩擦滑动,容器的横截面积为 S.开始时气体的温度为 T0,活塞与容器底的距离为 h0.将整个装置放在
大气压恒为 p0 的空气中后,当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Q,活塞缓慢上升 d 后再次平衡.
求:
①外界空气的温度是多少?
②在此过程中密闭气体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
开学评价考试高三学年物理学科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 52 分,每题 4 分)
1-5:DDCDB 6-7:CC 8.AB;9.AB 10.AD;11.BD
12.BD 18(1)AC
二、实验题(共 12 分,13 题每题 2 分,14(1)题 3 分(对一个给 1 分,选错不给分),4(2)题 2 分,14
(3)题 3 分)
13.(1)A:
(2)C
14.(1)BCD
(2)1.3m/s2
(3)
三、计算题(共 46 分,15 题 7 分,16 题 13 分,17 题 16 分,18(2)题 10 分)
15.解:(1)根据套环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学规律得: 2 分
2
k
21
2H gt=
解得套环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1 分
(2)套环的最右端恰好落在 B 点时,根据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学公式得初速度为:
解得: 1 分
套环的最左端恰好落在 B 点时,初速度为:
解得: 1 分
要想套环能套住该物体,抛出套环的水平初速度的取值范围为:
2 分
16.解:(1)由滑轮相连轻绳的拉力处处相等,对物块 A 受力分析,A 恰好不受摩擦力作用,则:
2 分
解得: ; 1 分
(2)对物块 B 受力分析,设轻绳对物块 B 的拉力为 T,则由平衡条件有:
已知 ,解得: 1 分
再对物块 A 受力分析,因为 ,A 有下滑趋势,故受到的静摩擦力 f 沿斜面向上,1 分
则由平衡条件有: 2 分
解得 A 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 1 分
(3)物块 A 刚好要沿斜面向上滑时,物块 B 的质量最大 M1
此时轻绳拉力 1 分
对 B 受力分析有: ,
解得物块 B 的最大质量 1 分
2Ht g
=
min
L Rv t
−=
min ( ) 2
gv L R H
= −
max
L Rv t
+=
max ( ) 2
gv L R H
= +
0( ) ( )2 2
g gL R v L RH H
− < < +
sin30F mg= °拉
0.5F mg=拉
2 BT m g=
2
3Bm m= 1
3T mg=
sin30T mg< °
sin30mg T f° = +
1
6f mg=
1
7sin30 cos30 8F mg mg mgµ= °+ ° =
1 12F gM=
1
7 2
8M m=
物块 A 刚好要沿斜面向下滑时,物块 B 的质量最小 M2
1 分
对 B 受力分析有: ,
解得物块 B 的最小质量 ; 1 分
所以,物块 B 的质量范围为: . 1 分
答:(1)若挂上物块 B 后,物块 A 恰好不受摩擦力作用,轻绳的拉力 F 的大小为 0.5mg:
(2)若物块 B 的质量为 ,物块 A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方向沿斜面向上;
17.解:(1)由图象可知,当 时,木板与铁块静止不动,即当 时木板与地面间为最大
静摩擦力,对整体由平衡条件得:
又
解得: 2 分
当 时,木板与铁块一起滑动,即当 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竖直方向,有:
又
解得: 2 分
当 时,木板与铁块分开滑动
(2)当 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1 分
当 时,对 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1sin30 cos30 8F mg mg mgµ= °− ° =
2 22F M g=
2
2
8M m=
2 7 2
8 8Bm M m≤ ≤
2
3 m 1
6 mg
0 1N F N≤ ≤ 1F N=
1 0mF f− =
1( ) 0m M g N+ − =
1 1 1mf Nµ=
1
1
1
0.05mf
N
µ = =
1 3N F N< ≤ 3F N= 2 2mf N=
2 0mg N− =
2 2 2mf Nµ=
2
2
2
0.2mf
N
µ = =
3F N>
2F N= 1 ( )mF f m M a− = +
20.5 /a m s=
4F N= 2 2mF f ma− =
解得: . 1 分2
2 2 /a 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