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4.4《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氮》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届高考一轮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氮》质量评估试题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4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 1.化学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可以减少 PM2.5 污染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铁强化酱油可通过膳食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D.地沟油由于混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杂质而不能食用,可加工制成生物柴油,生物柴 油成分与从石油中提取的柴油成分不同 答案:B 解析:绿色化学的核心是预防产生污染,控制污染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Cu(NO3)2 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红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3 ===3Cu2++2NO↑+4H2O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 答案:A 解析:加入 Cu(NO3)2 后,Cu 和 H+、NO -3 发生反应:3Cu+8H++2NO-3 ===3Cu2++2NO↑+ 4H2O,A 项不正确;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 NH3,NH3 溶于水后使溶液显碱性,B 项正确;Cu 与稀硝酸反应时,还原产物为 NO,NO 可与 O2 反应生成 NO2,C、D 两项正确。 3.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他 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 X、Y 两种无色气体,在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 NaOH 溶 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以看到甲烧瓶中的导 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若已知 X、Y 是 HCl、NH3、Cl2、2 O2、CH4、SO2、NO 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X 是 NH3,Y 是 HCl B.X 是 Cl2,Y 是 NH3 C.X 是 SO2,Y 是 O2 D.X 是 NO,Y 是 O2 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已知的气体,能产生白烟的是 HCl 和 NH3 或 Cl2 和 NH3,再根据题中 信息“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可知 X 是 NH3,Y 是 HCl,故 A 项正确。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向 Fe(NO3)2 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4H++NO-3 ===3Fe3++NO↑+2H2O B.铜片与浓硝酸:Cu+NO-3 +4H+===Cu2++NO↑+2H2O C.氯化铵浓溶液跟浓 NaOH 溶液混合后加热:NH+4 +OH- NH3·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 NaOH 溶液混合后加热:NH+4 +OH- NH3+H2O 答案:A 解析:B 项应为 Cu+4H++2NO-3 ===Cu2++2NO2↑+2H2O;C 项应为 NH+4 +OH- NH3↑ +H2O;D 项中 HCO -3 也参与反应,应为 NH+4 +HCO-3 +2OH- NH3↑+CO2-3 +2H2O。 5.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直接生成 NO2 ②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 ③向 Fe(NO3)2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④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用碱石灰除去氯化氢的方法制备氨气 A.①③④          B.①③3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 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①错误;硝酸铵加强热时剧烈分解发生爆炸生成氮气、 二氧化氮和水,②错误;向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 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同时自身被还原成一氧化氮,③错误;氯化铵受热易分 解,冷却时又生成氯化铵,所以得不到氨气,④错误。 6.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 NH4Cl 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 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 蓝 反应中有 NH3 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反应中有 H2 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 pH 为 8.6 弱碱性溶液中 Mg 也可被 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 pH 为 8.6 的 NaHCO3 溶 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 OH-氧化了 Mg 答案:D 解析:A 项,由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为碱性气体,说明有 NH3 产生,正确;B 项,点燃收集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为氢气的燃烧现象,说明反应中产生 了 H2,正确;C 项,根据反应现象说明镁在 pH 为 8.6 的弱碱性条件下也可被氧化成 Mg2+, 正确;D 项,在 pH 为 8.6 弱碱性的 NaHCO3 溶液中,Mg 是被 H2O 电离出的 H+氧化的,错误。 7.下列图像表示铁跟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物质的量(mol)之间的关系,其中 正确的是(  ) 答案:B 4 解析:硝酸与铁反应时,随着铁的物质的量的增加,先后发生下列反应:4HNO3(稀)+ Fe===Fe(NO3)3+NO↑+2H2O[或 6HNO3(浓)+Fe Fe(NO3)3+3NO2↑+3H2O],2Fe(NO3)3+ Fe===3Fe(NO3)2,可见生成 Fe(NO3)3 消耗的 Fe 与 Fe(NO3)3 变为 Fe(NO3)2 消耗的 Fe 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2∶1,故图像 B 正确。 8.某稀溶液中含有 4 mol KNO3 和 2.5 mol H2SO4,向其中加入 1.5 mol Fe,充分反应(已 知 NO -3 被还原为 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 NO 的体积为 28 L B.所得溶液中 c(Fe2+)∶c(Fe3+)=1∶1 C.所得溶液中 c(NO-3 )=2.75 mol·L-1 D.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FeSO4 答案:B 解析:A 项,未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 NO 的体积;C 项,未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 算浓度;D 项,K+不会参与反应,因而溶质必定有 K2SO4;B 项,首先考虑酸性条件 Fe 被氧 化为 Fe3+,进行过程计算,H+不足,按 H+完全反应计算消耗 Fe 和 NO -3 的物质的量: Fe  +   NO-3  +4H+===Fe3+ + NO↑+2H2O 1.25 mol 1.25 mol  5 mol  1.25 mol 剩余 的 Fe 再被 Fe3+氧化 Fe  +  2Fe3+===3Fe2+ 0.25 mol  0.5 mol 0.75 mol 则剩余 n(Fe3+)=1.25 mol-0.5 mol=0.75 mol 则反应后溶液中 n(Fe2+)=n(Fe3+)=0.75 mol,故 B 正确。 9.Cu 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 NaOH 溶液中得到 NaNO3 和 NaNO2 的混合溶液,反应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5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铜片为 51.2 g,则生成 0.2 mol NaNO3 B.常温下,Cu 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可能发生上述反应 C.标准状况下收集的氮氧化物为 20.16 L D.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Cu(NO3)2 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 答案:A 解析:分析整个反应过程可知仅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即 Cu→Cu2 +, HNO3→NaNO2,51.2 g Cu 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共失电子 0.8 mol×2=1.6 mol,由得失电子 守恒可知 HNO3→NaNO2 得 1.6 mol 电子,故产物中 NaNO2 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由 Na 原 子守恒可知另一种产物 NaNO3 为 0.2 mol,A 正确;常温下,Cu 能与浓硝酸反应,B 错误; 部分 NO2 会转化为 N2O4,而 N2O4 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C 错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Cu(NO3)2 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D 错误。 10.将充有 m mol NO 和 n mol NO2 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 m mol O2,若 已知 n>m,则充分反应后,试管中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为(  ) A.(4n-1)/2 B.(n-m)/3 C.(3m+n)/3 D.3(n-m) 答案:B 解析:根据 3NO2+H2O===2HNO3+NO 知,n mol NO2 气体反应后生成 n/3 mol NO 气体, 再根据 4NO+3O2+2H2O===4HNO3 得(m+n/3)∶m>4∶3,则知 NO 过量,故剩余的体积为(m+ n/3)-4m/3=(n-m)/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 小题,共 40 分 11.(12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6 甲 (1)图甲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A 中盛放的固体是________。 (2)已知单质 B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则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 NH3 性质实验。 乙 ① 先 打 开 旋 塞 1 , B 瓶 中 的 现 象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 1。 ②再打开旋塞 2,B 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圆底烧瓶 碱石灰或 Ca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3CuO+2NH3 N2+3Cu+3H2O (3)作安全瓶,防倒吸 (4)①产生白烟 打开旋塞 1,氯化氢与氨气混合反应生成了白色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形成白烟 ②烧杯中的石蕊水溶液会倒流进入到 B 瓶中,形成红色溶液 解析 (1)该实验通过将浓氨水滴入碱石灰或 CaO 中制取氨气。(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 分是 N2,所以玻璃管中发生的是 NH3 还原 CuO 生成 N2、Cu 和 H2O 的反应:3CuO+2NH3 N2+3Cu+3H2O。(3)因为 NH3 极易溶于水,所以 C 装置是防倒吸的安全瓶。(4)①打开旋塞 1,HCl 与 NH3 反应生成 NH4Cl 固体小颗粒,所以 B 瓶中会出现白烟。②HCl 过量,溶于石蕊 水溶液中使溶液呈酸性,故溶液变红。 12.(14 分)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 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 NO 氧化成 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由此得出的 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7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1 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NO 反应,能与 NO2 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1) 实 验 应 避 免 有 害 气 体 排 放 到 空 气 中 。 装 置 ③ 、 ④ 、 ⑥ 中 盛 放 的 药 品 依 次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滴 加 浓 硝 酸 之 前 的 操 作 是 检 查 装 置 的 气 密 性 , 加 入 药 品 , 打 开 弹 簧 夹 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 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 计 了 以 下 4 个 实 验 来 判 断 两 种 看 法 是 否 正 确 。 这 些 方 案 中 可 行 的 是 ( 选 填 序 号 字 母)____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 (1)3 mol·L-1 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 CO2 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将 NO2 转化为 NO 3NO2+H2O===2HNO3+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cd 13.(14 分)碲(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业上用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含有 TeO2、 少量 Ag、Au)为原料制备单质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8 已知 TeO2 微溶于水,易溶于较浓的强酸和强碱。 (1)“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浸后的“滤渣”可以部分溶于稀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沉碲”时控制溶液的 pH 为 4.5~5.0,生成 TeO2 沉淀。酸性不能过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局部酸度过大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溶”后,将 SO2 通入 TeCl4 酸性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5 ℃时,亚碲酸(H2TeO3)的 Ka1=1×10-3,Ka2=2×10-8。 ①0.1 mol·L-1H2TeO3的电离度 α 约为________。(α= 已电离弱电解质分子数 弱电解质分子总数 × 100%) ②0.1 mol·L-1 的 NaHTeO3 溶液中,下列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A.c(Na+)>c(HTeO-3 )>c(OH-)>c(H2TeO3)>c(H+) B.c(Na+)+c(H+)=c(HTeO-3 )+c(TeO2-3 )+c(OH-) C.c(Na+)=c(TeO2-3 )+c(HTeO-3 )+c(H2TeO3) D.c(H+)+c(H2TeO3)=c(OH-)+c(TeO2-3 ) 答案 (1)TeO2+2OH-===TeO2-3 +H2O (2)3Ag+4HNO3===3AgNO3+NO↑+2H2O (3)溶液酸性过强,TeO2 会继续与酸反应导致碲元素损失;缓慢加入 H2SO4,并不断搅拌 (4)TeCl4+2SO2+4H2O===Te+4HCl+2H2SO4 (5)①10% ②CD 解析 (5)H2TeO3H++HTeO-3 , 则 Ka1= cH+·cHTeO-3  cH2TeO39 = c2H+ cH2TeO3=1×10-3,c(H+)=1×10-2 mol·L-1, 则α= 1 × 10-2 mol·L-1 0.1 mol·L-1 ×100%=10%。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