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ID:457770

大小:42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安徽省马鞍山市 2020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 战国后期,秦国并不比列国富庶,但陕西凤翔发现的秦君陵寝却规模巨大,仅 1 号陵园就达 20 万平方米, 是已发现的先秦墓葬中最大的。据此可知当时秦国 A. 资源控制能力强大 B. 建筑水平极其高超 C. 官僚制度已经形成 D. 宗庙祭祀受到重视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墓葬比其它诸侯国的墓葬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是秦国当时率先建立起了中 央集权体制,资源控制能力强大,A 正确;B 与材料无关,排除;C 是在秦朝时期郡县制的推行后,排除; 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D 排除。故选 A。 2. 西汉的《氾胜之书》探讨了春耕、夏耕和秋耕的适耕期问题,继承发展了战国时期因时耕作、因土耕作 和保墒防旱的耕作技术。这表明当时 A. 重农政策逐渐成熟 B. 耕作水平不断提高 C. 农业产量有所提升 D. 牛耕技术全面推广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继承发展了战国时期因时耕作、因土耕作和保墒防旱的耕作技术”体现的是当时的耕作水平不 断提高,B 正确;材料与重农政策无关,A 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产量问题,C 排除;D 说法片面,排除。 故选 B。 3. 宋朝时期,官方对外话语经历了从“华夷一统”为主导向“汉唐旧疆”为主导的转变。澶渊之盟确立了 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节点。这一转变意在 A. 重塑本朝正统地位 B. 承认对外战争受挫 C. 强化中央政府权威 D. 推动国内政策转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澶渊之盟确立了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下秩序,形成了以北宋和辽为中心的两个朝贡体系, 这一转变意在重塑北宋王朝的正统地位,故选 A;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宋辽正式互认二元并存的天 下秩序,反映的是北宋和辽的关系,与强化中央政府权威无关,排除 C;宋辽二元并存反映的是宋辽关系,不属于北宋的国内政策,排除 D。 点睛】 4. 明朝前期,朝廷通过严密的户籍管理对平民实施严格约束,以丁户为基本编制单位,不得随意迁徙和择 业。明朝中叶以后,官府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而放松了对丁户的控制。这一变化 A.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B. 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C. 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D.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政府财政收入逐渐减少,在以 传统的丁户为单位进行征收赋税的话,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因此明朝中叶以后,官府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 而放松了对丁户的控制,适应了社会的发展,D 正确;AC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变化应该是增加了 政府的收入,B 排除。故选 D。 5. 道光帝在殿试策问中多次强调,“士不通经不足致用。经之学不在寻章摘句也,要为其有用者。”由此 推知当时 A. 理学思想逐渐僵化 B. 科考内容脱离社会实际 C. 清廷洋务人才匮乏 D. 君主好恶决定取士标准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经学要重新恢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经学应该显示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而不 是寻章摘句。因此体现的是当时科举考试的内容脱离社会实际,B 正确;ACD 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选 B。 6. 五四运动参与群体中除了众所周知的青年学生外,还包括政党派系中的政界群体、工商团体中的商人群 体、以工人和农民为主的社会一般民众以及海外华侨、留学生和旅欧华工群体等。这表明当时 A. 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萌发 B.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民众成为救亡主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期间,社会各阶层群众开始广泛的参与到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中去,说明当 时民众成为救亡的主体,D 正确;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就已经开始萌发,A 排除;B 是在国民党一 大召开后,排除;C 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故选 D。 7. 20 世纪 30 年代,有学者指出:“近数年来,世界纱业因为受了经济危机恐慌的影响,棉业先进国家的纱 【锭,都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唯我国纱业,尚保持与岁剧增的纪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危机未波及到中国 B. 列强经济侵略速度放缓 C.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 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因此 C 正确;经济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A 排除;BD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C。 8. 20 世纪 80 年代历次中央会议对经济体制的表述 年份 会议 会议决议对经济体制 表述 1984 十二届三中全会 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 十三大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 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1989 十三届四中全会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据上表可知 A. 计划经济体制尚未突破 B. 政府强化对经济的管控 C. 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确立 D. 市场作用得到中央肯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中央会议来看,都主张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这说明市场的作用得到中央的肯定,D 正确;对市场经济的肯定,说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受到突破,A 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 肯定,非政府强化对经济的控制,B 排除;C 是在 1992 年十四大上,排除。故选 D。 9.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是现实的,因为它至今是西方现代法律中的一个因素,并对未来的社会有着经典性 的概括;它又是历史的,是因为今天的西欧大陆法律源于古希腊罗马并经中世纪发展而来。这一说法表明 A. 历史发展总是惊人的相似 B. 历史评判不能脱离具体时代 C. 历史价值跨越巨大的时空 D. 历史观念不受阶级性的束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是因为今天的西欧大陆法律源于古希腊罗马并经中世纪发展而来”体现的是罗马法对后世影响 的深远,其历史价值跨越巨大的时空,C 正确;AB 与材料无关,排除;历史观念受到阶级性的束缚,D 排除。 故选 C。 10. 1776 年,亚当·斯密指出,“奴隶劳动虽表面上看起来只需维持他们生活的费用,但彻底盘算起来,其代 价是任何劳动中最高的。”该主张提出的主要原因是 A. 美洲独立运动影响 B. 欧洲启蒙运动的推动 C. 新生产方式的发展 D. 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亚当·斯密认为奴隶制劳动的代价是任何劳动中最高的,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应该废除,这适 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C 正确;ABD 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 C。 11. 苏联在 1990 年之前,不论是官方文件还是领导人的讲话,都避而不谈市场经济,而到了 1990 年以后, 苏共提出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总方针。这一变化基于 A. 苏联经济形势急剧恶化 B. 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 美苏冷战对峙趋于缓和 D. 市场经济的活力彰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在 1990 年之前从不谈市场经济,1990 年以后苏共提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总方针, 说明苏联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已经出现急剧恶化,到了必须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地步,故选 A;全球化趋势 与某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无关,B 错误;C 不符合史实,排除;1990 年苏共才提出向市场经济过 渡,所以不能说市场经济显现出活力,D 错误。 12. 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最大受惠国。然而近些年来,反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却来自 发达国家。这是因为 A.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 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 C. 西方社会的阶层分化加剧 D. 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发达国家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是这些国家的反全球化力量却也在显著增 加,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发达国家的那些大资本家,本国工人阶级获利较少,社会阶 层分化差距加剧,C 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尚在形成之中,A 排除;BD 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 C。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 年国民政府建立后即着手建立国家金融体系,以控制全国经济,巩固统治。同年 10 月, 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央银行条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最高金融机关,享有发行货币等经济特权。此后, 国民政府又通过改组银行、融入官股等方式,逐渐控制了商股占主导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了实 现金融集权和应对经济危机,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统一了货币,并与美国签署了《中美白银协 定》,实现了法币与美元的挂钩。至此,国民政府完成了对全国的金融垄断,并以此控制了中国的工商业, 为全面统制经济作了充分准备。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金融体系建立的影响。 材料二  红色根据地能够生存和发展,金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 首要任务就是创立独立的金融系统。同年 11 月,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告成立,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法 令,迅速统一货币、财政和税收,逐步改变了苏区金融市场混乱的局面。此外,国家银行还受政府委托, 兼行商业银行之职,在吸收民间资金的同时,积极从事信贷业务,服务涉及苏区的工农业生产、粮食调剂 和对外贸易等。在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条件下,红色金融从零起步,独立运作,自成体系,与中共“红 色割据”实践一脉相承。 ——摘编自单冬克《中央苏区红色金融史话》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金融体系与苏维埃政府金融体系的相同之处,说明不 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答案】(1)影响: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维护国家统一;稳定金融秩序,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为抗战准 备了物质基础;强化政府对经济控制,为官僚资本膨胀埋下祸根。 (2)相同:政府主导;设立国家银行;统一货币;运用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不同:前者为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后者为打破封锁,保存政权。 前者受西方影响;后者自成体系,相对独立。 原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国民党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根据地金融混乱。 【解析】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改革的内容可知,关于影响可从巩固国民政府统治、促进民族工 业发展、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相同:结合二者的改革措施可知,关于相同点可从政府主导、设立国家银行、统一货币、运用法律制 度加以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不同:可从目的、自主性、本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原因: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改革的原因是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共产党改革的原因是国民党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根据地金融混乱。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是 19 世纪世界历史发展大事记(部分),从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 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 主题:19 世纪民主主义成为世界的潮流。 论述:19 世纪初,伴随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冲击,欧洲的封建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工业革命和 启蒙思想深入发展,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掌握了国家政权。英国的君主立宪和美国的民主共和模式为 很多国家所效仿,不少亚非拉国家颁布宪法,实施宪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建立了宪政民主, 中国也尝试西方的君主立宪。 民主政治相对于君主专制是巨大的进步,它不仅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重新分配,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力,也有 力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转型。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根据天皇御旨制定宪法”“中国戊戌变法”,可提出主题:19 世纪 民主主义成为世界的潮流。论述: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促进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并确立了资 产阶级的统治;英国的君主立宪和美国的民主共和模式为很多国家所效仿,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 本主义道路,日本建立了宪政民主,中国也尝试西方的君主立宪进行论述。最后总结说明民主政治相对于 君主专制是巨大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力,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点睛】 15. 材料  英国近代的土地法改革始于 19 世纪 30 年代。1832 年议会改革以后,一系列土地法案在 议会的建议下逐一生效,强调土地的自由转让性和简化土地转让形式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1864 年颁布的 《土地改良法》将土地租金负担周期延长到 25 年。1876 年议会通过《公共用地法》将圈占乡村绿地的行为 作为“妨害行为”。1882 年的《限定继承土地法》赋予终身地产权人充分的经营管理和处分土地的权利,被 称为 19 世纪“最伟大的不动产法”。1925 年土地法改革规定所有类型的土地保有制一律转化为自由保有制, 所有习惯法上的土地转让形式一并废除。这标志了英国传统以贵族为主的乡村社会瓦解。 ——摘编自高涛《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英国土地法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土地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土地法改革对英国近代社会 影响。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议会改革的推动;城市化的加快;社会观念的改变。 (2)影响:使土地流转更加便利,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削弱了传统贵族势力,有利 于社会转型;改变了英国社会面貌,传统乡村社会瓦解。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英国近代的土地法改革始于 19 世纪 30 年代”可知当时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 根据材料“1832 年议会改革以后,一系列土地法案在议会的建议下逐一生效”可归纳出议会改革的推动;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观念的转变也是当时改革的重要原因。 (2)影响:根据材料“这标志了英国传统以贵族为主的乡村社会瓦解”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关于影响 可从促进农业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传统社会瓦解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6. 材料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想借此打一场显示其“唯一超级大国”实力的“正义战争”, 立即调兵遣将,组成以西方大国为主的 34 国参加的多国部队,携带大批先进武器装备进驻海湾。联合国安 理会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并通过第 678 号决议,规定如果伊拉克不在 1991 年 1 月 15 日以前 执行联合国决议,安理会成员国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1 月 17 日, 以“沙漠风暴”为进攻代号的海湾战争打响。在多国部队电子战、高技术兵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等打击下, 伊军基本丧失抵抗能力,并于 2 月 27 日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已经通过的有关海湾危机的 12 项决议,历 时 43 天的海湾战争结束。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等西方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作用,对中东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 刻影响。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分析“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答案】(1)原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要显示它在世界上 领导作用;联合国的授权。 的 的(2)特点:美国主导战后国际事务领导权;联合国 作用在危机中表现得空前突出;现代高科技战争;“二 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可归纳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根据材料“美国想借此打 一场显示其‘唯一超级大国’实力的‘正义战争’”可归纳出美国要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根据材料“联合 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并通过第 678 号决议”可归纳出联合国的授权。 (2)特点:根据材料“组成以西方大国为主的 34 国参加的多国部队”可归纳出美国主导战后国际事务领导权; 根据材料“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可归纳出联合国的作用在危机中表现得空前突出; 根据材料“在多国部队电子战、高技术兵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等打击下,伊军基本丧失抵抗能力”可归纳出现代 高科技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湾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17. 材料  周瑞金,1939 年出生。1962 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1991 年 1 月 28 日至 2 月 18 日,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期间,发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讲话。时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 兼副总编辑的周瑞金,联手施芝鸿、凌河,共同署名“皇甫平”,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做改革开放的 “带头羊”》系列评论,反驳姓“资”姓“社”的诘难,全力宣扬改革开放。评论发出后,在国内外、党内 外反响强烈,批判、赞同之声兼而有之。这宣传了邓小平最新的改革开放思想,形成了一个鲜明推进改革 的完整的舆论先导系列。 ——摘编自《1991:思想交锋的难忘之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甫平系列评论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皇甫平系列评论产生的历史作用。 【答案】(1)背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改革开放遇到重重阻力;上海的舆论氛围相对宽松; 邓小平等人呼吁推进改革开放。 (2)历史作用: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解放了思想;为深化改革提供舆论支持;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推 进。 【解析】 【详解】(1)背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关于皇甫平系列评论发表的背景需要从当时的国际和国内 背景进行分析即可,如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改革开放遇到重重阻力;上海的舆论氛围相对宽 松;邓小平等人呼吁推进改革开放。 (2)意义:根据材料“这宣传了邓小平最新的改革开放思想,形成了一个鲜明推进改革的完整的舆论先导 系列”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意义可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改革开放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