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

ID:457822

大小:171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  文言文阅读(一) 一、(2020·湖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9 分)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 司徒辟为掾。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等聚众数万在江、 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 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 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 积木石为战守备。建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馥子靖,黄初中,出为河南尹。为政初虽 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后迁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 修广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嘉平六年薨。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 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 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 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 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乃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 大众屯于夏口;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 蒋超。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 况大丈夫乎!”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境,时人莫不称善。弘卒于襄 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 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B.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 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C.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 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D.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 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解析】选 A。原文为“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 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B.三更种稻,是我国古代农业中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文中的“三更”指轮作三次。 C.守宰,泛指各级官员,文中“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D.丈夫,古代泛指成年男子,因为其身高依古制约合一丈;亦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 【解析】选 C。错在“‘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根据语境“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 选”,这里的“宰”与“守”相同,属于地方官员。这里说“百官之长”,属于错误理解为“宰 相”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刘馥为政安民有法,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流民归集;兴修水利, 兴校屯田,富民有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 B.刘靖为政以民为本,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姓;做镇北将军时,既屯边 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而使得边民获利。 C.刘弘平乱精于军事,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他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州;陈敏 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 D.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有刘馥 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百姓连年丰收。 【解析】选 C。错在“陈敏进犯后”和“终将陈敏击退”,原文是“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 和“敏竟不敢窥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或(他)单枪匹马)前往合肥,(在那里)建立扬 州(或州衙、州署)治所,到南边(或在南边)安抚梅乾、雷绪。(实词“造”“南”“怀”,虚词“既”各 1 分,语意 1 分。) (2)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予官 职,(这些做法)得到当时评论者的赞赏。(实词“叙”“铨”“随”“补授”,虚词“乃”及句式 “为论者所称”,各 1 分。) 附【译文】 刘馥字元颖,是沛郡相县人。建安初年,刘馥前去游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让(他们)率 领部众同自己一同投奔曹操。曹操为这件事很高兴,司徒府征召他为掾吏。后来孙策设置的 庐江太守李述引兵攻打杀害扬州刺史严象,庐江的梅乾、雷绪等人在江淮地区聚集几万人马 (攻掠州县),各郡县残破不堪。曹操正赶上与袁绍苦战,认为可以把东南方的事务托付给刘馥, 就上表举荐他为扬州刺史。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或(他)单枪匹马)前往合 肥,(在那里)建立扬州(或州衙、州署)治所,到南边(或在南边)安抚梅乾、雷绪。几年之间大 力实施感化恩抚的政策(效果显著),百姓对他的治理感到高兴,成千上万流离逃难的人渡江 越岭返回故乡。于是,(刘馥)把众儒生集中起来,兴建学校,大范围实施屯田制,兴修治理茹陂 (水利设施)和吴塘,用来灌溉稻田,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至于)他所兴修的水利设施所带来 的便利,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他)又加高城垒,积蓄很多木石等,为作战防守做准备。建安十 三年(刘馥)去世,扬州地区的官吏百姓对刘馥追思怀念。刘馥的儿子刘靖,黄初年间出任河南 尹。(刘靖)施政之初虽然比较琐碎细密,最终便利了百姓,行事有他父亲刘馥的遗风。后来, 他升任镇北将军总管河北地区的军事,于是,他开拓边疆的防线,在险要的地方屯兵据守;又 修凿拓宽了戾陵渠大堰,引水灌溉蓟州南北的大片农田;他还以三次轮作的方法来耕种稻田, 边境百姓都获得好处。嘉平六年,(刘靖)去世。刘靖的儿子刘弘,多次升迁官至宁朔将军。太 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总管荆州地区军事。刘弘让南蛮长史陶侃担任大 都护,牙门将皮初担任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等人多次打败张昌,张昌害怕逃走,他的 部下全部投降,荆州被平定。当时荆州各地地方长官很多空缺,刘弘请求补选,皇帝(惠帝)同 意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 予官职,(这些做法)得到当时评论者的赞赏。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免刑 律减少赋税,百姓每年的用度都有富余。陈敏进犯扬州后,又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于是解除(自 己)南蛮校尉之职,将其授予前北军中候蒋超,(刘弘)统领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率领 众多士卒在夏口屯兵驻守;又派遣何松统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的军队在巴东驻守;又任命 南平太守应詹(为宁远将军)都督三郡水军增援蒋超。陶侃与陈敏是同郡人,又在同一年被举 荐为官。有人(到刘弘那里)说陶侃坏话挑拨离间,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到刘弘处做人质,刘弘让他回去,并说:“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尚且不彼此辜负信任,更何况我们大丈夫呢!”于是他任 命陶侃为前锋都护,把讨伐陈敏的任务交给他。陈敏最终不敢出兵西进侵犯荆州,当时人没有 不称赞(这件事)的。(后来)刘弘在襄阳去世,百姓哀叹悲痛,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二、(2020·郴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9 分) 王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人。五代祖晔,为固始令,民爱其仁,留之,因家焉。世以赀显。僖 宗入蜀,盗兴江、淮,寿春亡命王绪、刘行全合群盗据寿州。未几,众万余,自称将军。复取光 州,劫豪杰置军中,潮自县史署军正,主禀庾,士推其信。绪提二州籍附秦宗权。它日赋不如期 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初以粮少,故 兼道驰,约军中曰:“以老孺从者斩。”潮与弟审邦、审知奉母以行,绪切责潮曰:“吾闻军行 有法,无不法之军。”对曰:“人皆有母,不闻有无母之人。”绪怒,欲斩其母,三子同辞曰:“事 母犹事将军也,杀其母焉用其子?”绪赦之。会母死,不敢哭,夜殡道左。时望气①者言军中当 有暴兴者,绪潜视魁梧雄才,皆以事诛之,众惧。次南安,潮语行全曰:“子美须眉,才绝众,吾 不知子死所。”而行全怪寤,亦不自安,与左右数十人伏丛翳,狙缚绪以徇。众呼万岁,推行全 为将军,辞曰:“我不及潮,请以为主。”潮苦让不克,乃除地剚②剑祝曰:“拜而剑三动者,我 以为主。”至审知,剑跃于地,众以为神,皆拜之。审知让潮,自为副。绪叹曰:“我不能杀是子, 非天乎!”潮令于军曰:“天子蒙难,今当出交、广,入巴、蜀,以干王室。”于是悉师将行,会 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闻潮治军有法,故州人奉牛酒迎潮。乃围城,岁余克之,杀彦若,遂有其 地。昭宗假潮福建等州团练使,俄迁观察使。乃作四门义学,还流亡,定赋敛,遣吏劝农,人皆 安之。乾宁中,宠福州为威武军,即拜潮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卒,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王潮传》,有删改) 【注】①望气: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根据云气的色彩、形状和变化来预测吉凶。②剚 (zì):以物插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 皆不能有也 B.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 皆不能有也 C.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 皆不能有也/ D.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 【解析】选 D。本题,“它日赋不如期”的意思是有一次,赋税没有如期送交。在句中做句首 状语,名词“赋”做主语,“不如期”做谓语,所以应在“它日”和“赋不如期”后都应断开, 排除 A、C。“宗权切责绪惧”说的是秦宗权严厉斥责,王绪恐惧。句中的名词“宗权”“绪” 做主语,“切责”“惧”分别做“宗权”“绪”的谓语,应在“切责”和“惧”之后都停顿。所 以排除 B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字,古义之一是指人的表字,就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须眉”代指男子。 C.天子,古代有君主之义,古人认为君主秉承天意,故称“天子”,文中的“天子”即此义。 D.观察使,官名,是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位高于节度使。 【解析】选 D。D 项,“观察使,为官名……位高于节度使”说法错误,在唐代,观察使地位低 于节度使。故选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潮据理力争,母亲免斩。王绪要杀王潮的母亲,王潮及其弟弟争辩说,奉母如奉将军,杀了 人家的母亲就不能再用她的儿子,王潮的母亲因此免斩。 B.王潮为人仗义,知危救命。王绪妒忌有人将显贵,暗中物色对象,然后借口杀掉他们;王潮认 为刘行全才貌出众有被杀的危险而提醒他,刘行全躲过一劫。 C.王潮很有威望,颇受推崇。众人要推举刘行全为将军,刘行全却推辞,说自己不如王潮,应请 王潮为主,王审知也心甘情愿跪求做王潮的副官。 D.王潮治军严明,得到拥戴。君主遭难,王潮打算全军出征辅助王室,正逢廖彦若贪婪残暴,泉 州人听说王潮军纪严明,所以献上牛酒,奉迎王潮。 【解析】选 C。C 项,无中生有,错在“王审知……跪求做王潮的副官”,原文“至审知,剑跃 于地,众以为神,皆拜之。审知让潮,自为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潮自县史署军正,主禀庾,士推其信。(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闻潮治军有法,故州人奉牛酒迎潮。(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王潮从县史而被任用为军正,掌管粮仓,军中推重他的威信。 (2)时逢泉州刺史廖彦若贪婪残暴,(州人)听说王潮治军纪律严明,因此献上牛酒奉迎王潮。 附【译文】 王潮字信臣,是光州固始人。五代祖王晔,任固始令,百姓爱戴他的仁惠,挽留他,于是定 居在这里。他家世代以富有著称。僖宗入蜀,盗贼在江、淮之地起事,寿春的逃亡人王绪、刘 行全纠集群盗占据了寿州。不久,部众达到一万多人,自称将军。又攻占了光州,胁迫豪杰加 入军中,王潮从县史而被任用为军正,掌管粮仓,军中推重他的威信。王绪献出二州的户籍归 附了秦宗权。有一次,赋税没有如期送交,受到秦宗权的严厉斥责,王绪恐惧,与刘行全率领部 众南逃,劫掠得浔阳、赣水,攻占了汀州,自称刺史,又侵入漳州,但都不能据有。起初由于粮 少,因此兼程行军,传令军中说:“携带老幼者斩。”王潮与弟弟王审邦、王审知侍奉着母亲一 同行军,王绪严厉责备王潮说:“我听说军队行动要有法度,没有无法之军。”(王潮)回答道: “人人都有母亲,从来没有听说有人没有母亲。”王绪发怒,要斩杀他的母亲,三个儿子一同 争辩道:“侍奉母亲犹如侍奉将军,杀了他的母亲怎能再使用她的儿子?”王绪宽恕了他们。 恰逢母亲去世,他们不敢哭,乘夜间把灵柩停放在路旁。当时会望气的人说军中将很快有人要 大为显贵,王绪暗中观察魁梧雄才,然后找借口全都杀掉,众人感到恐惧。军队进抵南安,王潮 对刘行全说:“你相貌英俊,才能出众,我不知你将死于何地。”而刘行全做噩梦突然惊醒,自 己也感到不安,与亲信几十人埋伏在树丛中,阻截并拘捕了王绪然后斩首示众。众人呼喊万岁, 推举刘行全为将军,(他)推辞说:“我不如王潮,请立他为主。”王潮苦苦辞让不成,便在平地 插剑祷告说:“跪拜此剑而剑动三下的人,我们就拥立他为主。”到王审知时,剑从地上跃起, 众人以为神,都对他下拜。王审知让给王潮,自己为副。王绪(曾)叹息说:“我不能杀掉这人, 这不是天意吗!”王潮传令军中说:“天子遭难,现要从交、广出兵,进入巴、蜀,以便辅助王 室。”于是打算全军出征,时逢泉州刺史廖彦若贪婪残暴,(州人)听说王潮治军纪律严明,因 此献上牛酒奉迎王潮。(王潮)于是围城,一年多后攻克,杀死了廖彦若,然后据有了该地。昭 宗拜授王潮代理福建等州团练使,不久升任观察使。(王潮)于是建立了四门义学,招还逃亡百 姓,规定赋税,派官员鼓励农耕,百姓人人安居乐业。乾宁年间,朝廷将福州升为威武军,随即 拜授王潮为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去世,追赠司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9 分)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 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 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 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 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 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 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 “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 “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 能饮,或强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 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 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 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①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 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 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 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 可嘉尔/何按之有? 【解析】选 C。“诸侯强横”独立成句,后面要断开,排除 A、B 两项;“藩维”做“守”的宾 语,后面要断开,可排除 D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不拘地位高低平等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解析】选 B。B 项,“出”是京官外调,也特指出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战受 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 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 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 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解析】选 B。B 项,“他酒量很好”错。从文中“素不能饮”“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 病”可看出他酒量不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太祖帐下,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 (“隶”“纯谨”、补主语“周太祖”、“亲任”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2)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 为他哭得很哀痛。(“暴疾”“语”“幸”“恸”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附【译文】 王审琦字仲宝,他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把家迁到洛阳。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 太祖帐下,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跟从太祖平定李守贞,因功暂任厅直左番 副将。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 不久兼任勤州刺史。(皇帝)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加固营垒攻不下来,下诏让郭令图兼任刺史, 命王审琦率精锐的骑兵攻城,一晚上攻了下来,擒获舒州刺史,获得铠甲武器军需储备数十万。 郭令图入城后,王审琦等人就去救援黄州,几天后,郭令图被舒人驱逐。王审琦挑选轻装的骑兵连夜衔枚出发,两夜行军到达舒州城下,大败舒人,郭令图得以又回到治所。王审琦跟从皇 帝征讨李筠,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被飞石击伤,皇帝亲自前来探视。建隆二年,出京任忠正军 节度使。在地方做官八年,为政宽和简明。辖区内县令因犯罪而停了王审琦手下录事吏的职, 幕僚报告说县令不先征求府官意见,请求查办县令。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 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 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他呢?”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赞叹佩服。王审琦为人稳重 温厚有谋略,尤其擅长骑射。镇守寿春时,每年收得的租税,量入为出,从未有过额外索求。王 审琦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侍皇帝用宴,太祖酒酣后仰天祷告道:“酒,是天赐好礼;审琦,是 我的布衣之交。正与我共享富贵,为什么吝惜不让他饮酒呢?”祷告完毕,回头对王审琦说: “上天一定会赐给你酒量,试着喝,不要怕。”王审琦接受诏命,喝下十杯酒也不感到痛苦。从 此陪宴常常斟满酒杯,等到回到家里就不能喝了,有时勉强喝了就会生病。开宝二年,跟从宋 太祖征讨太原,任御营四面都巡检。开宝三年,改为镇守许州,皇上赐给他豪宅,留在京师。太 祖曾经召王审琦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皇上)赐给他御马和黄金装饰的马 具。开宝六年,与高怀德一同加任同平章事。开宝七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当初,王 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 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赐钱办丧事待遇加等。下葬那天,又为他取消朝会。 【加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 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 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 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 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 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 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 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 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 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 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侯。匈奴闻秉卒,举 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丕、 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有删改) 【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 割破、划开的意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 右/除三子为郎 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 左右除三子为郎 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 左右除三子为郎 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 右/除三子为郎 【解析】选 D。从句意看,“宫观”意为宫殿台观,是“幸”的宾语,所以“宫观”中间不能 断开,排除 A、B 两项。“左右”是“宿卫”的补语,“除”前面省略主语“皇帝”,主语并不 是“左右”,所以“左右”与“除”之间应断开,排除 C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于汉,北匈奴从漠 北西迁。 B.食邑:是指古代君主赐予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卿、大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永元二年:帝王纪年,是一种重要的古代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 种。“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 D.征、辟: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征是皇帝征召社会名流,辟是中央或地方长官任用僚属。 【解析】选 C。“永元二年”属于年号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诏与窦固率军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回;章和二 年,耿秉又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 B.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 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C.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练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 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 D.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 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解析】选 B。“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理解有误,应该是“显宗…… 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访”在文中是询问的意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方法谋 略,耿秉于是被皇帝亲近宠幸。(“诣”“见”各 1 分,句意 3 分。) (2)(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耿秉因为(或“被认为”)是窦氏的同党, 封地被剥夺。(“嗣”“国”各 1 分,句意 3 分。) 附【译文】 耿秉字伯初,有高大雄壮的体魄,腰带八围。博通书籍,能够解说《司马兵法》,尤其喜好 将帅用兵的谋略。因为父亲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屡次上书谈论军事。他曾经认为中原空 虚消耗,边疆不安定,问题就出在匈奴。用战争平息战争,是有盛德的君王的做法。当时显宗 已经有心北伐,暗中很赞同他的意见。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 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方法谋略,(耿秉)于是被皇帝亲近宠幸。每次公卿集会议事,皇帝常常带 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永平十五年,任命耿秉为驸马都 尉。永平十六年,任命骑都尉秦彭为(耿秉的)副手,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一起讨伐北匈奴。匈奴 都已逃走,于是不战而还。永平十七年夏,(显宗)下诏命令耿秉和窦固集合部队共一万四千骑 兵,再次出白山攻打车师国,最终平定车师国而返。肃宗即位,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派他 巡视凉州边境,慰劳赏赐城堡营寨的羌人、胡人,进军屯驻酒泉郡。建初元年,任命耿秉为度 辽将军。(耿秉在边疆)任职七年,匈奴人感激他的恩德信义。(后耿秉)受召任执金吾,很受(皇帝)亲近器重。皇帝每次巡视郡国及临幸宫殿台观,耿秉常常率领禁军护卫于左右。皇帝任命 耿秉的三个儿子做郎官。章和二年,又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征讨北 匈奴,大败北匈奴。皇帝封耿秉为美阳侯,食邑三千户。耿秉生性勇敢,而且处事简练,行军时 常常自己披着铠甲走在前面,停下来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也把哨兵放得远远的,明确约法律 令,有紧急情况,军阵马上列成,士兵都乐意为他效死。永元二年,(耿秉)代替桓虞担任光禄勋。 第二年夏天(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皇帝)赐给朱棺、玉衣,命将作大匠为其凿墓,给予 奏军乐的待遇,五营骑兵三百多人送葬。谥号桓侯。匈奴人听说耿秉去世,举国痛哭,有人甚 至割面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耿秉因为(或 “被认为”)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耿冲官做到汉阳太守。(耿秉的)曾孙耿纪,年轻时 有美名,被公府征召,曹操很敬重他,认为他与众不同,逐渐升迁为少府。耿纪认为曹操将要篡 汉,建安二十三年,他与太医令吉丕、丞相司直韦晃密谋起兵诛杀曹操,没有成功,被诛灭三族。 当时官宦豪门因耿纪遭遇祸事被灭族的有很多。 文言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郑馀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馀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 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凡所陈,必左右之,于坐事贬。又 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 方资饷奔委之。杜佑、郑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馀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 相前,馀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 南小将除黄州司马,馀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徼幸路,不可。”权者不悦,自 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大滥人不以为 贵,帝亦恶之,始诏馀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乃馀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 归重。帝患典制不伦,谓馀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馀庆引韩愈、李程为副, 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 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 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馀庆少砥砺,行已完洁。仕四朝,其禄悉赒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 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 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宪宗每 命馀庆,必诚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新唐书·郑馀庆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大 滥/人不以为贵 B.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大 滥/人不以为贵 C.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大 滥/人不以为贵 D.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大 滥/人不以为贵 【解析】选 C。先分类排除,A、C 为一组,B、D 为一组;根据文意和句法结构,“自朱泚乱都 辇/数惊”讲不通,应排除 B、D;接下来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排列特点,A 项“馀庆以时久平奏 /复旧制”和“官多泛阶品/服大滥”不正确;所以,应选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幕府,指出征时将军办公的府署。“幕”意指军队的帐幕, 帐篷;“府”指王室等收藏财物 或文书的地方。权力与日本幕府同。 B.中书,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 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隋、 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C.太常,本指周天子祭祀时所建的三辰旗,代表天道。汉朝属太尉部,掌礼仪祭祀;唐代设寺卿、 少卿,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D.幢节,即旌旗符节。幢,挂在舟车上的帷幔;节,在古代有“符节”的意思,是使者出使用的 凭证。 【解析】选 A。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权力与日本幕府同”不 正确。日本幕府也是古代日本的一种权力机构,但是它的权力曾凌驾于天皇之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郑馀庆耿介刚直,不惧权势。在他商议政事时,主书滑涣傲慢地在各位宰相面前指手画脚,郑馀庆呵斥他离开。 B.郑馀庆平心持正,仗义执言。有个叫崔环的医工,自淮南小将授任黄州司马,郑馀庆坚持认 为这是开启侥幸之路,是不能推行的。 C.郑馀庆博学多识,颇受倚重。皇帝忧虑典章制度缺乏条理,认为郑馀庆精通前代的记载,于 是下诏任命他为详定使,让他裁决订正。 D.郑馀庆节高操洁,清正纯备。他的俸禄全部用来周济亲戚,或是救人急需,而自己的日常供 养只是粗衣狭舍,到了官府,却追求宽广。 【解析】选 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让他裁决订正”错,注意原文中说“乃 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是让他“参与裁决订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素善度支使于,凡所陈,必左右之,于坐事贬。(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仆射比非其人,乃馀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答案:(1)他向来与度支使于交好,凡是有所陈述,郑馀庆一定会帮助他,于因某事而获罪贬官。 (关键词“素善”“左右”“坐”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2)仆射近来任用了不适当的人,这时郑馀庆因年高有德晋升此职,舆论广泛地推重他。(关键 词“比”“非其人”“宿德”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附【译文】   郑馀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馀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山南西道节 帅,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他向 来与度支使于交好,凡是有所陈述,郑馀庆一定会帮助他,于因某事而获罪贬官。又逢干旱饥 荒,朝廷商议赈济禁卫十军,被中书省胥史泄漏消息。叠加这两次过错,所以被贬为郴州司马。 适逢宪宗即位,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主管文书的官吏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相互倚靠共 同作恶,每逢宰相议事,凡是刘光琦想阻止或改变的,让滑涣去请求就一定如愿,因此四方的 财货都争相送给他。杜佑、郑任宰相时,对滑涣很是姑息,而且杜佑常以同辈待他,不称呼他 的名字。等到郑馀庆商议政事,滑涣傲慢地在各位宰相面前指手画脚,郑馀庆呵斥他离开。不久,被免去宰相职务担任太子宾客。后来滑涣因为贪污受贿获罪,皇帝渐渐听说郑馀庆呵斥滑 涣离开之事,认为他做得好。有个叫崔环的医工,自淮南小将授任黄州司马,郑馀庆坚持上奏: “各道的散将没有功劳而得到五品正员的待遇,这是开启侥幸之路,不能这样做。”掌权的人 不高兴,自从朱泚叛乱,都城多次受到惊扰,太常练习音乐禁止用鼓,郑馀庆认为时世太平已 久,上奏恢复原来的制度。当时多次大赦,官员大多增加官阶,官服泛滥,人们不把它当作尊贵, 皇帝也厌恶这事,开始下诏让郑馀庆分条陈述整顿改革。升为尚书左仆射。仆射近来任用了 不适当的人,这时郑馀庆因年高有德晋升此职,舆论广泛地推重他。皇帝忧虑典章制度缺乏条 理,认为郑馀庆精通前代的记载,于是下诏任命他为详定使,让他参与裁决订正。郑馀庆举荐 韩愈、李程为副职,凡是他们减损增加的礼仪规范,都称得上详尽适中。再任太子少师,封为 荥阳郡公,兼管国子祭酒事务。他建议说:“用兵以来,学校荒废,诸生离散。今天下太平,我 希望从文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完善修葺学校。”皇帝下诏同意。穆宗即位,加封检 校司徒。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贞。郑馀庆少年时磨炼节操,德行已经清正纯备。 在四朝都任过官,他的俸禄全部用于周济亲戚,或是救人急需,而自己的日常供养只是粗衣食 小房屋,到了官府,却追求宽广,常常对人说:“俸禄不给亲友而使仆妾生活奢侈,我瞧不起这 样的人。”凡是内外亲戚婚嫁,那些礼物进献都亲自过目。后辈拜谒,一定请来相见,拿经义谆 谆地教导他们,一定要在儒学上有所成就。自至德以后,任命方镇官员,一定要派遣宦官拿着 幢节前往宅第,到了之后官员就赠送很多金银布帛给宦官,并以此来讨好天子,唯恐赠送的礼 物不丰厚,所以一个使者收受的钱财多至几百万缗。宪宗每次任命郑馀庆,一定告诫使者说: “这户人家贫穷,不可胡乱索取。” 二、(2019·郑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①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 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再迁 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 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 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 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 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②。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 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 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 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 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 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 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 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 (节选自《宋史·孙洙传》,有删改) 【注】①丱(guàn):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②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 统计、考核、差遣三班使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 /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B.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 /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C.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 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 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解析】选 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 子中充当的成分和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 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事理各异”的意思是“原因各不相同”,中间不能断开, 所以“事”前断句,排除选项 A、C,“苟从简便”的意思是“如果简便从事”,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选项 B,故选 D。 句子翻译:群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至有时一门之内,数人晋升,名 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有)的做 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未冠,指男子未满二十岁。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 B.制科,指皇帝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的制度,因皇帝的命令称“制”,故名。 C.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D.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呈跪姿,上身挺直,就是“跽”,表示恭敬。【解析】选 D。“表示恭敬”错误,“跽”不都是表示恭敬,如《鸿门宴》中“项王按剑而跽” 中的“跽”就是一种警备的姿势,没有恭敬的意思。故选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进献五 十篇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 B.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请求增加 谏官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 C.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职;在海 州知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 D.孙洙学博言雅,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成章,对人 不说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 【解析】选 B。B 选项“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错误,由原文“治平 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 可知,“应诏上疏”是在兼任同知谏院之前。故选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或“三次”)上 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 (2)当时参知政事职位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前往慰问。 附【译文】 孙洙,字巨源,是广陵人。童年时就擅长写文章,未满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包拯、欧阳 修、吴奎举荐他应试制科,(孙洙)进献策论五十篇,阐述为政要领,明明白白,切中事理。韩琦 读了策论,叹息说:“恸哭流涕,透彻论述天下事,这是当今的贾谊呀!”两次提拔后任集贤校 理,掌管太常礼院。(宋英宗)治平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因为孙洙响应诏命上疏陈奏十七件 当时弊病和紧要事务后大多得以施行,(朝廷让他)兼任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他)恳请增加谏员以便广开言路。但凡他上奏皇帝的文书,就都焚毁底稿,即使是亲人子弟也不让他们知道。 王安石主持推行新法,驱逐多位谏官御史,孙洙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心中苦闷不能言说,只能 极力请求补任地方官,得以外任海州知州。免役法施行,常平使者想要多征收免役钱,把获取 更多钱财当作政绩,孙洙竭力争辩。正逢春旱,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 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天旱蝗灾严重,孙洙到朐山进行祈祷,撤去祭 品后,突发大雨,蝗虫都飞到海中死了。不久主管三班院。三班人员超过万数,功劳罪行登记 不明,前后矛盾,三班吏们支配使臣出入,公然肆行欺诈奸猾之事。孙洙革除八件特别严重的 事,确定下来作为法令。任同修起居注,晋升知制诰。在此之前,百官职务变动,用固定的考核 文辞,孙洙建议:“群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至有时一门之内,数人 晋升,名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 有)的做法。”下诏从此封赠荫补,逢大礼改易文辞,其他的都随等次写定。元丰初年,兼任直 学士院。澶州黄河水患平息,修建灵津庙,下诏命孙洙撰写碑文,神宗称赞他写得好。晋升为 翰林学士,才月余,就染了病。当时参知政事职位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 前往慰问。入朝约定了时间,孙洙病稍好了些,就在家练习拜跽之礼,仆倒不能起来,病情渐重 最终死去,终年四十九岁。皇帝在朝堂上嗟叹惋惜,除常例丧金额外赐钱五十万。孙洙博闻强 识,通晓典章旧制,讲述起古今事例都很有条理。随口说话都自成文章,即使对亲近狎昵的人, 也未曾说一句粗鄙的话。他的文词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们都期许他成为丞相辅臣, 他却不幸早逝,一时人们都为他怜悯伤感。 三、(2020·东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 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 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 史。 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 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 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 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 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 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 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 “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 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 ,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 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 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 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B.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C.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D.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解析】选 B。“高祖”皇帝名,放在句首,前面要断开,排除 A、C 两项;“故第”做“居”的 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 D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二千石”是汉代郡守这一官职的代称,因其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B.“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C.“降黜”在古代指官员被降职或免去官职,并被发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 D.“永初”是南朝宋武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遇到 “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号。 【解析】选 C。“降黜”不一定要发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 吴郡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 B.谢瞻有先见之明。前后多次向高祖陈请给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来保住谢家的门户。 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觉得自己有很多遗憾,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 国为民。 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价别人 的毛病。【解析】选 C。C 项,“有很多遗憾”说法错误。“亦何所多恨”指“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 憾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 言,来禁绝(或杜绝)他的言论。(译出大意给 2 分,“或”“语”“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抑制),只是没 有办法。(译出大意给 2 分,“臧否”“患”“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附【译文】 谢瞻,字宣远,一名谢檐,字通远,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他六岁时,就能写 文章,写了《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有才华的士人,没有人不惊叹他的奇异。他起初担任 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他从小失去父母,婶婶刘氏抚养他很有恩情,谢瞻兄弟侍奉她,如 同对待亲生母亲。刘氏的弟弟刘柳调任吴郡太守,带着姐姐一同赴任,谢瞻不能违背他们的意 愿,便辞去职务随同前往,在刘柳手下任柳建威长史。 谢瞻的弟弟谢晦当时任宋台右卫,权势显赫,恩遇宠厚,(谢晦)从彭城回到京城接回家眷, 一时宾客车马聚集,填塞门巷。此时谢瞻正在家中,(见到这种情景)很是惊骇,对谢晦说:“你 的名位不高,而士人归依奔向你竟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家以清淡谦退为家风,不愿干涉政事, 结交的人不过是亲戚朋友,而你现在竟然势倾朝野,这难道是家门之福吗?”谢瞻于是用竹篱 隔开门院,说:“我不愿意见到这种场面。”等他回到彭城,就向高祖说:“我本来是寒素之士, 父亲、祖父的官位也都是没有超过二千石的职位。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志行浅薄,能力平庸, 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职任清显重要,福气失去灾祸来临,恐怕应该不远。我特地请求您把 他降职贬官,来保住我们这衰微的家门。”前前后后屡次向高祖陈请。高祖命谢瞻任吴兴郡太 守,谢瞻又亲自陈情请求辞退,于是改任豫章太守。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 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杜绝)他的言论。谢晦终建辅佐帝王创 立帝业的功劳,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谢瞻更加担忧害怕了。永初二年,谢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医治,希望就此死去。谢晦听到他生病的消息急忙赶 去,谢瞻见到他,说:“你是国家大臣,又掌管军机大事,老远地到我这里来,一定会招致怀疑, 产生流言。”当时果然有人禀告谢晦反叛。谢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为谢晦掌管禁军,不 可出宫住宿,就叫谢瞻住在晋南郡公主夫婿羊贲的旧宅,地点在领军府东门。谢瞻说:“我有 祖先留下的旧房子,为什么住在这里!”谢瞻临终的时候,留下遗书给谢晦说:“我能够善终, 侥幸保全,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国,也 为家。”于是死去,死时三十五岁。 谢瞻善于写文章,辞采之美,可以与族叔谢混、族弟谢灵运匹敌。谢灵运父亲谢 ,没有 才能。做过秘书郎,早年就死了。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 以压制(或抑制),只是没有办法。(谢混)对谢瞻说:“不是你的话没人能做到(制止他)。”就 与谢晦、谢曜、弘微等一起游玩,让谢瞻与谢灵运坐一辆车;谢灵运一上车,就开始评价人物, 谢瞻对他说:“你父亲死得那么早,谈论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谢灵运沉默不言,评价的 言论从此停止了。 【加固训练】 (2019·福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林栗字黄中,登绍兴十二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惩 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栗言:“不使大臣持之,则王侯、贵戚得而持之 矣。”孝宗称善。改知夔州,夔属郡曰施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弼卒,汝 翼帅兵二千人伐其丧。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事闻,孝宗亲 札赐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曰:“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为衅端,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 恶。”汝翼调集家丁及役八寨义军,列陈于沱河桥与官军战,溃,汝翼遁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 栗取其巨恶者九人诛之。既而汝翼入都诉栗受田氏金,诏以汝翼属吏,省札下夔州。栗亲书奏 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 绍兴府。居顷之,诏栗累更事任,清介有闻。除秘阁修撰,进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召对便 殿,奏乞仿唐制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一员,不以纠弹为责。从之。除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 刑召为兵部郎官,熹既入国门,未就职。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 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栗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 学,妄自推尊。望将熹停罢,姑令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 强,莫敢深论。太常博士叶适独上封事辩之曰:“考栗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其中‘谓之 道学’一语,无实最甚。”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劾栗,罢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奉祠以卒,谥简肃。 (节选自《宋史·林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 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B.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 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C.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 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D.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 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解析】选 A。“并辨其事上大怒”中,动词、形容词有“辨”“怒”等,从“辨”分析,宾语 是“事”;从“怒”分析,主语是“上”,由此可以知道,此处应为“并辨其事/上大怒”。排除 B、D 两项。“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中,“既而”表时间状语,前面要停顿;“追究” 是动词谓语,后面没有宾语,“追究”后要停顿;“白”是谓语,主语是“事”,“贷”为动词, 不能做“事白”的宾语,排除 C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进士,元、明、清殿试及第者的统称,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等。 B.进,表官职晋升,与之同义的词有“改、拔、除”等,而表贬官的词有“停、罢”等。 C.封事,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奏陈秘密之事的奏章,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加以密封。 D.简肃,林栗的谥号,是当时朝廷在林栗去世后依据他生前行事所作的褒性评价。 【解析】选 B。B 项,“改”的意思是“另行、改任”,但官职未必就是提升,也有可能是降低。 【知识链接】①授予官职,如拜、授、除、征、辟等。②调动,如徙、转、调、改等。③升迁, 如迁、擢、拔等。④贬官,如贬、谪、出、左迁等。⑤兼职、代理,如兼、领、署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林栗忠君至诚,敢于直言进谏。在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而亲自独揽大权时,他提 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让臣子承担责任,获得孝宗的赞许。 B.林栗处事理性,办案严而有宽。谭汝翼组织人员对抗朝廷官军,林栗将他打败后,虽然共俘 虏了他的部属四十三人,但林栗只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给予斩刑。 C.林栗思虑周密,能补制度之缺。在偏殿拜见宋孝宗时,他上奏请求仿照唐代制度,设置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的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得到采纳。 D.林栗清高耿介,坚持秉公行事。在他担任兵部侍郎时,朱熹调到京城却没有赴任,林栗并不 因朱熹声名显赫就网开一面,而是上奏要求将朱熹停职罢免。 【解析】选 D。D 项,“秉公行事”错误,原文有“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 论”,这说明林栗并非“秉公行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大 为震动。(得分点:“报复”“境”“震”各 1 分,句意 2 分) (2)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 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得分点:“论”“趣”“请告”各 1 分,句意 2 分) 附【译文】 林栗字黄中,绍兴十二年进士及第。孝宗即位,林栗升任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 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亲自独揽大权,不把职责任务交给臣下,林栗说:“不让大 臣掌权,那么王侯、贵戚就得以掌权了。”孝宗大为称赞。改任夔州知州,夔州有一属郡叫施 州,施州有叫谭汝翼的人,与思州知州田汝弼关系不和,等到田汝弼去世,谭汝翼带领二千人 趁丧攻伐。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 大为震动。事情传至朝廷,孝宗亲自写信给林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说:“谭氏是夔州的豪族, 又首先挑起事端,如果仍不悔改,不妨用兵,铲除为首作恶的人。”谭汝翼调集家丁及在八寨 服役的义军,在沱河桥列阵与官军作战,被打败后,谭汝翼逃走,俘虏他的党徒四十三人,林栗 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处斩。不久谭汝翼入京状告林栗接受田氏贿赂,皇帝下诏把谭汝翼交给 执法官吏处理,省中的文书下达夔州。林栗亲自起草奏状缴还(省中文书),并为这件事辩白。 皇帝大怒。不久林栗以身为帅臣,擅自抵制皇帝命令获罪,降职罢官归家。事后大理寺追查究 问,事情被弄清楚了,赦免谭汝翼死罪,拘禁于绍兴府。没过多久,皇帝下诏称林栗多次变更职 务,有清高耿直的名声。(林栗)官拜秘阁修撰,晋升为集英殿修撰、隆兴府知府。(皇帝)在偏殿召见林栗,(林栗)上奏乞请仿唐制设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 (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林栗)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之职被召回朝廷任兵部 郎官,他进入京城后,还没有上任。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到 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林栗于是上奏:“朱熹本来不懂学 术,只是窃取张载、程颐学说之残余,成为虚浮夸诞的宗主,说这是道学,妄自尊大。希望将朱 熹停职罢官,暂且令他遵命反省,作为侍奉君主不遵礼法的人的鉴戒。”皇帝认为林栗言过其 实,而大臣畏怕林栗的强横,不敢深入争论。太常博士叶适独自上密封奏章争辩这件事说: “考察林栗的言论,始末对照验证,没有一处属实。其中‘说这是道学’一语,最不属实。”于 是侍御史胡晋臣弹劾林栗,林栗被罢免,离朝任泉州知州,又改任明州知州。奉领宫祠去世,谥 号简肃。  文言文阅读(三) 一、(2020·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 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 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久之,除密州推 官。修洁自重,为欧阳修、吕公著、赵概所知。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 即谢不往。尝召见便殿,累上书陈时政,因及大臣,无所附丽,皆时人难言者。元丰元年,神宗 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进枢密直学 士,改兵部尚书,转户部。神宗崩,哲宗立,永裕陵财费,不逾时告备,宰相乘间复徙之兵部。有 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 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门下侍郎韩维罢,存言:“去一正人,天下失 望,忠党沮气,谗邪之人争进矣。”又论杜纯不当罢侍御史,王觌不当罢谏官。河决而北几十年, 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 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始,存之徙兵部,确力 也。至是,为确罢,士大夫善其能损怨。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 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绍圣初,请老,提 举崇禧观,迁右正议大夫致仕。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九。赠左银青光禄大夫。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 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 乡党传为美谈 B.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 乡党传美谈 C.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 乡党传为美谈 D.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 乡党传为美谈 【解析】选 C。“过家上冢”是回家上坟的意思,不应该断开,“出”是拿出,主语为“王 存”,“出”前面应该断开,排除 B 项、D 项。“召会”的宾语为“父老”,结合句意内容分析, 排除 A 项。句意:扬州、润州相距一条河,用以前宰相的旧例,王存得以在逢年过节时回家上 坟,拿出皇帝赐给的钱分给邻里,又备办酒食召见父老,亲自与他们互相敬酒,家乡人传为美 谈。故选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古文,文体名,区别于骈体文而言,与韩愈《师说》“好古文”中“古文”的含义相同。 B.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属于文官,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 C.保甲,是宋朝时期开始的带有军事管理性质的户籍管理制度,十户为“甲”,十甲为“保”。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年龄为七十岁,也称“休致”“致政”“乞骸骨”。 【解析】选 D。D 项,“也称‘休致’‘致政’‘乞骸骨’”错误。“致政”为归还权柄,辞去官 职;“乞骸骨”应为主动要求退休,与“致仕”不同。故选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存不畏豪强,严格执法。有一豪门大户杀人,很久没人过问,王存到任后,严格审查案件, 终于查清是州吏收受贿赂,最终罢免了受贿官员。 B.王存为人耿介,敢于直言。他曾被宋神宗在便殿召见,多次上书指陈当时政事,虽涉及一些 大臣权贵,但绝不依附,敢说别人难以说出事情。 C.王存独具慧眼,见解独到。有人建议废除京畿内保甲制度,他透彻分析,坚决反对;水官建议恢复黄河旧有的河道,王存据理力争,停止了工役。 D.王存性情宽厚,不计前嫌。当年神宗去世后,因蔡确作梗,王存被移任兵部;后来蔡确获罪, 王存却力争为蔡确减罪,自己也因此事被罢免。 【解析】选 A。A 项,“罢免了受贿官员”错。结合“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 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分析可知,应是“因豪族贿赂官员,王存反而被免职离去”。 故选 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存原来与王安石交情深厚,王安石当权,多次请(王存)和他议论政事,意见不 合,(王存)就辞谢不再前去。 (2)王存性情宽厚,平素居处谦恭谨慎,不做欺诈过激的事,至于他所坚守的,则坚定不能 强行改变。 附【译文】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善于读书,十二岁时,辞别父母在江西拜师,五年才回家。 当时读书人正崇尚雕饰文辞,唯独(王存)写古文几十篇,乡老先生见到这些古文,自认为不如 他。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提升为上虞县令。豪门大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 王存到任,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门大族于是贿赂其他官员变改其狱案,王存反而 被免职离去。过了很长时间,(王存)被授予密州推官。(王存)洁身自重,被欧阳修、吕公著、 赵概所知道。王存原来与王安石交情深厚,王安石当权,多次请(王存)和他议论政事,意见不 合,(王存)就辞谢不再前去。(皇帝)曾在便殿召见他,连连上书指陈时政,涉及大臣时,决不依 附,说的都是当时人难以说出的事情。元丰元年,宋神宗了解到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 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元丰五年,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升任枢密直学 士,改任兵部尚书,转任户部。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永裕陵财政费用,没有超过时间即宣告备 办,宰相乘机又把王存移至兵部任职。有人建议废除京畿内保甲,王存说:“现在京师兵员越 来越削弱,又废除保甲不予教练,这不是国家根本长久之计。何况先帝不畏艰难而建立之,既然已经就绪,无故而废除它,这不行。”门下侍郎韩维被罢免,王存说:“除去一个正直的人, 天下失望,忠臣丧气,谗言邪佞之人将争相进用了。”又论杜纯不应罢免侍御史,王觌不应罢 免谏官的职务。黄河决口向北流已几十年,水官建议归回旧有的河道,王存争论说:“原有的 河道已经增高,水性趋下,白白浪费财力,恐怕不会成功。”最终停止了这一工役。蔡确以写诗 怨恨毁谤获罪,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行,蔡确再贬新州,王存也被罢免,以端明殿学士 的身份任蔡州知府。当初,王存移任兵部,是蔡确之力。到这时,因为蔡确而被罢免,士大夫称 赞王存能不计前嫌。一年多后,加官资政殿学士、任扬州知府。扬州、润州相距一条河,用以 前宰相的旧例,王存得以在逢年过节时回家上坟,拿出皇帝赐给的钱分给邻里,又备办酒食召 见父老,亲自与他们互相敬酒,家乡人传为美谈。绍圣初,因年老请求辞官,提举崇禧观,升任 右正议大夫后退休。建中靖国元年,(王存)去世,终年七十九岁。赠左银青光禄大夫。王存性 情宽厚,平素居处谦恭谨慎,不做欺诈过激的事,至于他所坚守的,则坚定不能强行改变。司马 光曾说:“一同在万马奔驰中能驻足的人,当数王存啊!” 二、(2019·资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少好学,善《三礼》。贫约自立,操行为乡里所称。晋孝武帝太元 中,卫将军谢安始立国学,刺史谢玄举焘为助教。孝武帝追崇庶祖母宣太后,议者或谓宜配食 中宗。焘议曰:“前汉孝文、孝昭太后,并系子为号,祭于寝园,不配于高祖、孝武之庙。谓宜 远准《阳秋》考宫之义,别建寝庙,则严祢之义显。”议者从之。顷之,去官。以母老家贫,与 弟熹俱弃人事,躬耕自业,约己养亲者十余载。父母丧亡,居丧六年,以毁瘠著称。服阕,除临 沂令。义旗建,为太学博士。高祖镇京口,与焘书曰:“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 辍响。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岂可不敦厉风尚。想复弘之。”参高祖 中军军事,袭封高陵亭侯。时太庙鸱尾灾,焘谓著作郎徐广曰:“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 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乃上议曰:“求之礼籍,未见其可。昔 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或欲 瘗之两阶,或欲藏之石室,或欲为之改筑,虽所秉小异,而大归是同。准傍事例,宜瘗埋。然经 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时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义熙十四年,除侍中。 元熙元年,以脚疾去职。高祖受命,征拜太常,虽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茅屋蔬餐,不改其旧, 所得奉禄,与亲戚共之。永初三年,致仕。其年卒,时年七十。 (节选自《宋书·臧焘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B.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 乎/ C.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 乎/ D.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 乎/ 【解析】选 A。根据名词代词“孔子”“齐”“鲁庙”“桓”“僖”“征西(征西将军)”“京兆四 府君”“庙”“此”“征”等,虚词“在”“也”“而”“其”,“而”表示转折,“犹”意思是 “还”,“列庙飨”意思“列于太庙受供享”,其前省略主语“征西京兆四府君”,意思是“(征 西将军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却仍列于太庙受供享”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排除 B、 D 两项。“此”做“其征乎”的主语,意思是“这火灾大概就是征兆吧”,意思独立,结构完整, 在“此”前断开,排除 C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过去孔子在齐国,听说鲁国太庙发生火灾,说一 定是由于桓公、僖公的事。如今征西将军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本应当撤除神主,却仍列于太 庙受供享,这火灾大概就是征兆吧?句子断开为: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 /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庶,指宗族的旁支,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身份会因其母亲的身份而有嫡庶之分。 B.博士,古代学官,主要从事教授生徒之职,学术专业上常专通经典或精通技艺。 C.太庙,是我国古代皇帝的宗庙,起初仅供奉先皇,后来宗室、功臣等也可入庙。 D.儒,此处指“儒学”,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儒学”便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解析】选 D。题中 D 项,“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儒学’便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中 “自封建社会以来”说法有误,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是从西汉时开始的。故选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臧焘贫苦好学,熟悉经典。他家境贫寒,但却富有自立的精神,喜好读书学习,对古代的一些 经典著作颇为熟悉。 B.臧焘恪守孝道,精心侍亲。他曾与弟弟一同辞去官职,回家亲自参与农耕,自己省吃俭用,服 侍父母亲长达十余年。 C.臧焘善于言辞,受到认可。针对朝政、灾祸,他引经据典,清晰地陈述看法并提出建议,其建 言每次都被采纳。D.臧焘官至显贵,严于律己。高祖登基后,他身居要位,但仍保持节俭自律的一贯作风,粗茶淡 饭,与亲人共享俸禄。 【解析】选 C。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可知 “其建言每次都被采纳”说法有误,原文说“时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意思是“当时学 者大多赞成臧焘的意见,但最终还是没有实行”。故选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的确是由于战事频频,礼乐教化为之中断,轻浮浅薄者任性而不务正业,求学的情 趣受到事功的影响(干扰)。 (2)然而经典难以详解,众人议论纷杂,这不是微臣卑陋的见识所能说准的。 附【译文】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他年少的时候爱好学习,精通《三礼》。贫乏穷困却能自立,操守 品行为乡里称道。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卫将军谢安开始建立国学,刺史谢玄举荐臧焘为助教。 孝武帝追尊他的庶祖母宣太后,有的议者认为宣太后当附祭配享中宗。臧焘建议说:“前汉孝 文、孝昭太后,都是依照儿子取得尊号,在陵寝祭祀,不在高祖、孝武的庙中附祭。臣以为追 尊宣太后一事,应当远依《阳秋》考宫的古义,另建寝庙,则尊奉崇敬的礼义得以显明。”议者 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辞去官职。由于母亲年老,家中贫穷,跟弟弟臧熹一起放弃仕途,以耕 种谋生,自己节约而供奉双亲十多年。父母去世后,臧焘守丧六年,以居丧过哀闻名。守丧期 满后,被任命为临沂县令。义旗树起后,任太学博士。高祖镇守京口,写信给臧焘说:“近来求 学的风尚衰微,后辈学人学业荒废,民间户内,不闻朗朗读书声。这的确是由于战事频频,礼乐 教化为之中断,轻浮浅薄者任性而不务正业,求学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响(干扰)。怎么能够不 大力鼓励学习的风尚呢?希望您对此事再有所光大。”(臧焘)担任高祖的中军军事,承袭封爵 为高陵亭侯。当时太庙发生火灾,臧焘对著作郎徐广说:“过去孔子在齐国,听说鲁国太庙发 生火灾,说一定是由于桓公、僖公的事。如今征西将军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本应当撤除神主, 却仍列于太庙受供享,这火灾大概就是征兆吧?”于是上奏议说:“核查礼法典籍,看不出这种做法的允当。从前永和初年曾热烈讨论过此事,那时候虞喜、范宣都是学识渊博的儒学大 师,都认为四位府君的神主,没有理由世世代代永远存放。有的计划埋葬在墓室两边的石阶下, 有的主张收藏在石室中,有的提议为他们另外筑室,虽然所持的意见略有区别,但是大方向基 本相同。依准有关事例,对四府君神主的处理应当采用埋祭的办法。然而经典难以详解,众人 议论纷杂,这不是微臣卑陋的见识所能说准的。”当时学者大多赞成臧焘的意见,但最终还是 没有实行。义熙十四年,任命为侍中。元熙元年,因为脚病离职。高祖受命登基,召拜臧焘为 太常,他虽然身为外戚权贵,然而更加自我约束,住茅屋吃蔬菜,不改变原来的习惯,所得俸禄, 与亲戚共享。永初三年,退职。同年去世,时年七十岁。 三、(2019·华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 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 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 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 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 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 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 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 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 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 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节选自《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 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 应有异。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 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 应有异。 【解析】选 B。“不趋”指不小步快走,应与后面断开,排除 A、C 两项;“殊礼”做“加”的 宾语,应与后面断开,可排除 D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百斛”,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C.“太傅”,始于西周,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D.“友悌”,与朋友相友爱。古人说的“孝悌之义”,意即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 【解析】选 D。D 项,“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 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给她一个奴 仆。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放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写文化教育的文章。 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他推荐萧鸾和他一起参与 政事,武帝同意了。 【解析】选 B。B 项,是免去一个人的赋税,而非“给她一个奴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洁高尚的操行,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清尚”“礼”“倾意”“游集”“焉”各 1 分) (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猜想要 立萧子良为帝。(“居几月”“暴渐”“惶惧”“变服”“物议”各 1 分) 附【译文】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 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 不高兴。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武帝 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 萧子良重道义、崇尚古风,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 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 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放置在里边。 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 永明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少年就有清洁高尚的操行,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 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 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 也让人撰录。 武帝生了病,诏令萧子良带领侍卫到延昌殿侍奉服药。萧子良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 天进去参见一次。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 们议论猜想要立萧子良为帝。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 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 鸾。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 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 恨萧子良。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招致 了很大的名声。(萧子良)被晋升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 元年,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小步快走,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 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 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城门。不久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加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戴颙,字仲若,谯郡铚人也。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父善琴书,颙并 传之,凡诸音律,皆能挥手。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弄,勃 五部,颙十五部。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中书令王绥尝携宾客造之,勃等方进豆粥,绥曰: “闻卿善琴,试欲一听。”不答,绥恨而去。 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勃疾患,医药不给。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 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乃述庄周大旨,著 《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 之。 宋国初建,令曰:“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 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祖元嘉二年,诏曰:“新除通直散骑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 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渝。颙可国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骑侍郎。” 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颙 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 《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太祖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吾东巡之日,当宴 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一部。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戴逵特善其事,颙亦参 焉。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颙曰:“非面瘦,乃 臂胛肥耳。”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节选自《宋书·戴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 直 B.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 直 C.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 直 D.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 直 【解析】选 C。先理解大意,再把几处重点琢磨明白,如“辟士”意为隐士,即韦玄,故“辟士 韦玄”不能断开,可排除 A、D 两项。“守志不渝”是“前太尉……韦玄”的谓语,“宜加旌引”中“宜”是“应该”的意思,两句句意都完整,故应在“宜”前断开,排除 B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弄,古时候称乐的一曲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该乐有三曲;有时人们也以“弄” 代指乐曲。 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和《诗经》 《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年号,“太祖”是他逝世之后给予的庙号,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说的就是他的事情。 D.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战国时即有博士,秦沿用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为教授 官;国子博士即在国子监任职之学官。 【解析】选 C。联系课本中所学《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可知,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戴颙为人至孝。父亲去世,他哀伤过度,损伤身体;他传承父亲琴书技艺,但为避免伤心,父 亲传授的乐曲不再弹奏。 B.戴颙为人清高。曾有官员慕其琴艺,携带宾客前往拜访,乞请弹奏,但戴颙没有答应,来者只 有遗憾离去。 C.戴颙安于隐逸。他对名山流连忘返,后因患病山中难有医药,只有移居到人烟阜盛之地,但 依旧引泉植树,造自然幽静之境。 D.戴颙聪颖过人。他不仅对各种音律均有造诣,在雕塑方面也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深得时人敬服。 【解析】选 C。根据原文“勃疾患”可知,患病的不是戴颙,而是戴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志托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渝。(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吴郡内的士大夫邀请他一同到山野草泽游玩,他认为能够去的就去,并不虚情假意,故作清高,大家在谈论时因为这一点都很称赞他。(“衣冠”“矫介”各 1 分,句意 3 分。) (2)都立志隐居,自己修造草庐居住,保持恬淡宁静的操守,恒久不变。(“操”“渝”各 1 分, 句意 3 分。) 附【译文】 戴颙,字仲若,是谯郡铚县人。戴颙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戴颙)悲痛欲绝,险些丧命,因此 长期疾病缠身。他的父亲擅长弹琴和书法,戴颙全部继承了这些技艺,无论哪种乐曲,他都能 挥指弹奏。戴颙和他哥哥戴勃一同从父亲处学习琴艺。父亲去世后,他们不忍心再弹奏父亲 生前传给他们的琴曲(以免引起更大的悲痛),(兄弟二人)独立创作新曲,戴勃写了五部,戴颙 写了十五部。戴颙还谱写了一部大型乐曲,都在世上流传。中书令王绥曾带宾客去拜访他们, 戴勃等人正在吃豆粥,王绥说:“我听说你们擅长弹琴,想听一听。”他们没有理睬,王绥遗憾 地离开了。 桐庐县内又有很多名山大川,戴勃和戴颙兄弟俩一起去游玩,于是留下来居住在那里。戴 勃得了病,又缺医少药。桐庐县地处偏僻,不利于养病,戴颙就离开这里,到吴地定居下来。吴 地读书人共同帮他建房,搬运石头,开涧引水,栽植树木,不久树木便生长得茂盛繁密,就好像 自然长成的一样。于是(戴颙)研究庄子的思想,并著书立说,写出了《逍遥论》,(又)注释了 《礼记·中庸》篇。吴郡内的士大夫邀请他一同到山野草泽游玩,他认为能够去的就去,并不 虚情假意,故作清高,大家在谈论时因为这一点都很称赞他。 宋国刚建立,(朝廷)下令说:“前太尉参军戴颙、隐士韦玄,保持操守,隐逸避世,坚守志 向,始终不渝,应该加以表彰,来弘扬隐逸谦让的美德。他们都适合任散骑侍郎,在通直(任 职)。”(戴颙)没有赴任。太祖元嘉二年,下诏说:“新任通直散骑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 都立志隐居,自己修造草庐居住,保持恬淡宁静的操守,恒久不变。戴颙可任国子博士,宗炳可 任通直散骑侍郎。” 东宫刚刚建造时,又被征召为太子中庶子。元嘉十五年,再次被征召为散骑常侍,都没有 去就职。 衡阳王义季镇守京口,长史张邵和戴颙结为亲家,(张邵把他)接来住在黄鹄山。山北有大 片竹林,精致的房屋,竹林山涧都很美。戴颙在溪涧边住下来,义季屡次跟从他游玩,戴颙穿着 他那村野服装,不改往常的气度。戴颙为义季弹琴,都是经过改编的新曲子,他创作的三首曲 调《游弦》《广陵》《止息》等曲目,都和世上流传的不同。太祖常常想去看他,曾对黄门侍郎 张敷说:“我到东边巡视时,应当在戴公住的山上欢宴。”因戴颙爱好音乐,(太祖)长期配给 他正声伎一部。从汉代才开始有佛像,但造型不精,戴逵特别擅长塑佛像,戴颙也参与这件事。宋世子在瓦官寺铸造了一座一丈六尺高的铜佛像,铸成以后,对佛像面部瘦削感到遗憾,铸造 工人不能够修治,于是迎请戴颙来察看。戴颙说:“并不是面部瘦,而是肩和臂太肥的缘故。” 等把肩臂削减以后,脸部瘦的毛病立即消失了,人们(对他的技艺)没有不佩服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