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陕西省洛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ID:457823

大小:5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 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 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 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 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 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 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 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 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 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 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 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 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 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 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 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 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 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2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 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 素。 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 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 气质。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 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 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 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 1 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 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3 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 书于公元 6 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 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 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 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 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 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 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 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 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 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 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 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 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 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 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 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 20 世纪初叶才 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 30 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 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 年,《禹贡》开始以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 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 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 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 60 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 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 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 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4 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 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 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 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 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 出今日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 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 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 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 1000 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 4000~5000 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 距今也有 3100~3600 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 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 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B. 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 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 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 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 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 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 要的参考书目。5 B. 通过对比 1935 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 的学术视野。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 和研究领城的扩大。 D.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 划提供重要参考。 6.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 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 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 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 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 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 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 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 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6 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 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直到 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吓绳索。“很软”,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 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 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 长成了一颗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 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 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 “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 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 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 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 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 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 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 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 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 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 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 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 前问他在找什么。7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 (《译林》2010 年第 2 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B.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结尾两段则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这样可以使 故事更具有真实感。 C.小说交代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动因,是为了进一步表现胡安喜欢幻想的性格,是为了展现 胡安的行为很怪异。 D.小说中的“绳索”象征意义丰富,既象征着成人缺失的童年好奇本能,也象征着人们向往 的某种奇迹或理想等内容。 8.小说主人公胡安这“一条绳索”的探究与追寻,展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七十年后胡安仍在寻找他的绳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个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 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 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 共论之,语甚切。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 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 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8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 副使。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契 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 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 商贩。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 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 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 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平居无私书。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 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 三司户部副使 B.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 三司户部副使 C.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 司户部副使 D.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 三司户部副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说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隋朝于 605 年首次开的进 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 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 B.节度, 又称节度使 ,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初在边境设置。后遍设于内地,形成 藩镇割据的局面。至北宋初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成为一种荣衔 。9 C.戎,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字由用于进攻的"戈"和用于防御的"甲"构成,本义是兵 器的总称,引申指兵器的使用者--兵士、军人,又引申指与军事有关的事情。戎在上古时期又 指称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D.课,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考核,引申为检测、征收赋税、差派劳役、学习、作业等 义。文中的意思是“差派劳役”。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包拯为人至孝,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予知县官职,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B.包拯清正廉洁,生活简朴。在端州为官没拿一块端砚回家。虽然地位高贵,但吃穿用度也 跟他是百姓时一样。他对子孙也严格要求,警戒他们不许贪赃枉法。 C.包拯关注民生,兴利除弊。他请求把用来牧马的民田还给百姓耕种;改革解州危害百姓的 盐法,请求进行通商贸易。 D.包拯刚毅正直,不畏权贵。担任监察御史时,曾多次论述斥责权贵得宠大臣,请求免去一 切由内廷施予的曲意恩赐。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13.请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5 分) (2)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 伤时的感情。 15.这首诗是作者于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被困长安而作,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10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离 骚 》 一 文 中 以 博 大 的 胸 怀 , 对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寄 予 深 深 同 情 的 语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荀 子 劝 学 篇 》 指 出 : “ 青 , 取 之 于 蓝 , 而 青 于 蓝 。” 这 与 韩 愈 《 师 说 》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多用比兴手法, 因而取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 17-19 题。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 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 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 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__________之妙。但对得不甚 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 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 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 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11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妙笔生花 差强人意 B.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C.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妙笔生花 心满意足 D.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 的记录工具,__①__。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__②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 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 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__③__。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 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21.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请简要概括“‘玉兔号’月球车”的特点,每条不超过 10 个字。 (6 分) 12 月 2 日凌晨 1 时 30 分,中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准 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正式开启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之旅。这次探月活动主要由“玉兔号” 月球车完成。 我国研发的这款月球车具有前进、后退、转弯、爬坡、取物、采样和翻转(跌倒后能翻身)等 基本运动功能,甚至具有初级人工智能(例如,识别、爬越或绕过障碍物等)。这些都与现代机器 人所具有的功能相似。 但是,月球车仅有这些功能是不够的。它是一种在太空特殊环境下执行探测任务的机器人 ——太空机器人,因此它还具有航天器的特点,不同于地面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医学机器人和家 用机器人。 月球车是一个可移动的平台,它要携带若干有效载荷,如探测仪器或挖掘采样器等。这些设 备和装置必须小型化、轻型化。月球车通常作为月球轨道器的有效载荷,轨道器又作为运载火箭12 的有效载荷安装在火箭顶端直径狭小的整流罩里。月球车应制成可折叠式,又尽可能缩小发射体 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目前读书和知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英国哲学家培 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现代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补习学校说“考上一本,报恩父母”, 著名作家高晓声说“人生还有诗和远方”。前一段时间, 网上流传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政府奖励每人几万元,企业奖励每人一套价值几百万的房子, 一时间名牌大学成了莘莘学子的梦想。 作为高三学生,即将参加明年的高考。学校准备召开家长会,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和自己的 对读书、知识的理解,准备一篇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或者给家长的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13 第一次模考语文答案答案 1.C.A 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 久的历史传统”;B 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 续历史的国家”;D 项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 国人的行为方式”。 2.C 不是逐层深入。 3.D “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 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 偏概全。 4.A.B 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 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沿革地理研究的内 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 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 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但它并 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不准,原文是“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 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料”。 C 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原文是“这是近 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D 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错误,原文只是用城市 的形成和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 成”。14 5.C 项,“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原文 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 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 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 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 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并没有说哪个是主要 原因。 6.第一段,分析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 作《禹贡》; 第二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理学,引出 传统的沿革地理。 第三、四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 第五段,比较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 科学。 第六段,论述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改革开放后的研究 成果。 6.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 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 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 大成就。 7.C“是为了展现胡安的行为很怪异”错。 8.(1)好奇而自信:看见绳索极力攀爬想探寻究竟,父亲等人不相信15 但仍相信自己的所见、相信自己能够探究清楚。 (2)胆怯而谨慎:一步一步十分小心接近绳索,用指尖轻轻触碰绳索, 爬到十米害怕得不敢继续。 (3)勇敢而执着:在央求父亲无果后,自己向绳索跑去,一探究竟; 七十年后还在寻找绳索。(一点 2 分,两点 5 分,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①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了人物性格,用七十年的发展轨迹进一步表现 胡安充满好奇的精神和执着探索的欲望。②情节设置方面,照应标题与前 文情节,使绳索成为小说线索与推动力,贯穿全文,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③ 主旨表达方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用一生来探索而不仅仅出于童年 的好奇心,使主题更有深意。④手法运用方面,既在读者意料之外,打破 读者心理预期,引发深层次思索;又留下空白,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留 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10.A.根据动词判定,“直集贤院”与“尚书员外郎”是并列的官职, 所以应该断开。 11.D.“课”在文中是“征收赋税”。 12.D.不是担任监察御史时,而是“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时。 13.⑴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几十倍的砚台来送 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 ⑵包拯性格正直,憎恶官吏苛杂刻薄,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非常 憎恨恶行,但从来没有不用忠恕之道来推行政务的。 (1)①缘,趁着,顺着;②率,皆、都;(六国互丧,率赂秦也。)③ 遗,赠送、给予;④才,仅仅、只;⑤语意通顺 1 分。16 (2)①句式:“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状语后置;②恶,厌恶;③务, 致力于,极力从事;④嫉,憎恨;⑤语意通顺 1 分。 14.第⑴题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诗中的“烽火”原指古代战争中的信 号源,后引指战争;“三月”极言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家书的珍贵 难得。此联反应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导致音信隔绝。故 C 项不正 确。。 15.(1)对国事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 (2)对家乡亲人的思亲念家之情。 (3)对韶华不再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答出感情给 3 分,结合诗句分析给 3 分,意思对即可) 16.(1)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弟子不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7.本题要按逻辑顺序来排序,“回味之无穷”是表达效果,一般要排在 最后,排除 ACD。 18.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 华丽,光彩夺目。这里所填词语的结构应与“秦砖汉瓦”相同,为偏正结 构,所以用“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 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 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此处表达的意思与“皇家气派”相反,所以不 能用“富丽堂皇”,而应使用“美轮美奂”。妙笔生花:比喻笔法高超的人 写出动人的文章。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17 巧。差强人意:形容尚能令人满意。心满意足:形容心中非常满意。根据 “尚”字,便知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大体上让人满意,所以用“差强人意”。 19.“年代久远”是原因,所以前面加上“由于”,使之作整句话的原因 状语;“年代久远”导致的结果是“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与“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 来了”是转折关系,要使用转折连词“但”。 20.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 ②宋词的婉转清雅 ③古老的 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意思对即可)。 21. ①具有基本运动功能;②具有初级人工智能;③具有航天器的特点; ④小型化、轻型化。 文言文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 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 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 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 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管理天长县。 不久拜监察御史裹行,改监察御史。当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雨使,右 司谏张择行、唐介与包拯一起奏论此事,言辞很急切。又曾经建议说:“国 家每年向契丹交纳财物,不是抵御戎人的计策,应该操练军队选择将领, 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又请求重视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以及废黜贪官 污吏不得做官,选择郡守县宰,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当时18 各道转运加按察使,他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细小过失,注重苛刻严察 相互标榜,官吏自觉不安,包拯因此请求免去按察使。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 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 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京任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 调任陕西,又调任河北,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务所的造船木材, 一概向百姓征收索取;又七个州交纳河桥竹索的赋税,一般有几十万,包 拯都奏请加以废除。契丹在邻近边塞地区集结军队,边境州郡渐加戒备, 命令包拯去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肥沃的土壤,百姓不能耕 种,邢、沼、赵三州农田一万五千顷,一概用来牧马,请求把这些全都分 给百姓。“听从他的意见。解州盐法规定使百姓困竭,包拯前去加以经营 管理,请求一概与商贩流通交换。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论述斥责权贵得宠大臣,请求免去一切由 内廷施予的曲意恩赐。又依次递上唐魏郑公的三条奏疏,希望放在座位右 侧,作为借鉴。又上言天子应当明于听取采纳,分辨朋党,爱惜人才,不 坚持先入为主的说辞,一共七件事;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抑制侥 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丘妖言妄说。朝廷大多加 以施行。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 怕他。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19 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 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性格正直,憎恶官吏苛杂刻薄,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非常憎 恨恶行,但从来没有不用忠恕之道来推行政务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 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 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 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 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 孙。 22.参考立意 (1)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2)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可以创造财富。 (3)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最高的、终极意义上的价值 目标; (4)是关于人该怎么样奋斗,该怎么样向上而读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