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57972

大小:99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0 年 9 月 7 日上午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中医专家认为, 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 对抗“疫”之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 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对于重症患者,西医呼吸 支持、循环支持等技术对抢救生命来说必不可少,中西医深度结合,携手开展临床治疗,大批患者因此受 益,推动患者救治形势积极向好。医学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照料和护理身体不适的人,让他们身心各方面 与环境、社会相适应。中医、西医采用的手段不同,但都是在“照顾”患者,目的一致。在我国,将中医 与现代西医结合,对症选用,优势互补,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 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 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 (摘编自李红梅《用好中医瑰宝》,《人民日报》2020 年 3 月 4 日) 材料二: 中医在治病和防病二者之间,重视以防病为主。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命 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中医是奉行中道的医学,和谐是它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 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 过分地摄取能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 体带来好处,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中医 还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中医提出“不妄作劳”的观点——不要过分劳累。中医重视“固本培元”,注意身 体内部根基的培植。人生病往往与对自身能量无节制的消耗有关,入不敷出,最终破坏了身体的内在平衡, 形成疾病。 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的生命来自自然界,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中医主张人要注意契合自然的节奏,实现人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如春天气 温上升,人的身体也渐渐形成外张的态势,气血由内部浮向体表,皮肤松弛,汗腺舒张,容易产生湿症, 必须防湿;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 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冬季多有寒症,如伤寒、关节疼痛, 由于室外活动少,长期封闭,容易消沉,必须注意调节。 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人不是机器,也不 是一般的动物,人是具有复杂情感和精神的动物,人的精神性因素是内在平衡的根本。精神平衡被打破, 容易引起疾病。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人心胸狭窄,患得患失,性情暴烈,盲目攀 比,心情长期处于不平衡之中,或者是消极郁闷,或者是孤独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 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 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 (摘编自叶朗、朱良志《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 材料三: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 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 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 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的疾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水在火上,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介疾有喜”的疫病防治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 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 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 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 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 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16 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对新冠肺炎病性的认定基于传统中医经验;此次抗疫,中医阻断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效果明显,西 医在救治重症患者上功不可没。 B. 我国开展临床治疗时,应酌情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且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 C. 中医预防医学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摄入能量过多并不可怕,只要体内分解另外一种力量维持 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 D. 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治未病”的疫 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养生讲究“起居有常”,就是提倡人作息中规,活动合节,与外在世界保持和谐。 B. 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 C. “冬要养藏”是冬季养生秘诀,有些年轻人因为爱美,冬天穿着单薄,这不利于养生。 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中医“病从心起”的观点,说明中医早已关注人的心理健康。 3. 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冬忌生鱼,夏忌狗肉 ” B.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C. “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D. “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当下,在应对疫情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A 2. B 3. C 4. ①观点鲜明,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展开论述,分论点有力支撑 中心论点;②论证结构清晰,文章采用“总一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三段分别提出分论点,层 次分明;③论证方法丰富,综合运用引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等加以分析论证;④说理语言通俗易懂, 将抽象晦涩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易于读者理解。 5. ①重视对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准确诊断,对症下药;②中医与西医深度结合, 优势互补,标本兼顾,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缓解资源紧张局面;③实践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重视预防, 保持个体在摄入能量、与自然关系、精神上的平衡;④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 与医道观有机结合,为现代疫病防控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疫情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 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 。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 项,“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说法错误。进行中西医结合主要原因应该是疗效,而不是成本。 C 项,“只要体内分解另外一种力量维持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中医预防 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 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 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分析可知,文中并 没有“只要……就……”的表述,选项太过绝对。 D 项,“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治未病’ 的疫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并未涉及中医“以防病为主”的理念。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 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 项,“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说法错误。“妙 手回春,杏林春暖”是指医术高明。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题干“下列中 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首先明确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中医预防医学强调生 命要保持平衡状态。 A 项,“冬忌生鱼,夏忌狗肉”体现的是人要做到与自然平衡; B 项,“贪吃贪睡,添病减岁”体现的是能量摄入要平衡; C 项,“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强调的是吃药时候要有所顾忌,注意药性相冲的问题; D 项,“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体现的是要保持精神平衡。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从论证上看,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归纳其论证特点。①从论证方式的 角度归纳论证特点。文章的论证方式包括:立论、驳论、立论驳论相结合。②从论证结构和整体论证思路 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议论文,就全文的结构而言,最常见的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横式结构;一种是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包括总分总式结构、分总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和并列机构。③直接论证还是间 接论证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④从论证方法使用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⑤从论点提出的角度 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⑥从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⑦从论据的角度归纳文章 的论证特点。从论据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主要看论据是否典型、是否新颖。⑧从语言表达的角度 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有的议论文,语言平实朴素;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情文 并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归纳一篇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归纳,要指出其语 言表达,是平实朴素的,还是生动而富有文采的。本题,题干“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 明”,首先,从论点提出的角度来看,材料二观点鲜明,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 至高原则”展开论述,然后设置分论点:①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②中医认为, 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③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从三个方面 有力支撑中心论点。其次,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二采用了“总一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三段 分别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再次,从论证方法上看,运用多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在引出“和谐是中医 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这一观点时,引用中医理论——“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 ‘素’,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运用了引证法;在证明“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 的平衡”时,运用例证法,如“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 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在证明“中医预 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时,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如“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 往也会跟着到来”“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 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最后,从论证的 语言上来看,说理语言通俗易懂,如在论证“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这一 观点时,举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的例子,将抽象晦涩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易 于读者理解。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 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干是“当下,在应对疫情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看法”,结合“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针 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 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 亡率分析可概括出重视对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准确诊断,对症下药;结合“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 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 分析可概括出中医与西医深度结合,优势互补,标本兼顾,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结 合“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 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 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可概括出实践中医治未病的理 论,重视预防,保持个体在摄入能量、与自然关系、精神上的平衡;结合“‘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分析可概括出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与 医道观有机结合,为现代疫病防控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疫情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 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 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 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 止要点遗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里的男孩(节选) 余华 此刻,有一个名叫孙福的人正坐在秋天的中午里,守着一个堆满水果的摊位。明亮的阳光照耀着他, 使他年过五十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的双手搁在膝盖上,于是身体就垂在手臂上了。他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 显得灰蒙蒙,就像前面的道路。这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从远方伸过来,经过了他的身旁以后,又伸向了远 方。他在这里已经坐了三年了,在这个长途汽车经常停靠的地方,以贩卖水果为生。一辆汽车从他身旁驶 了过去,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着他,接着他和他的水果又像是黎明似的重新出现了。 他看到一个男孩站在了前面,在那一片尘土过去之后,他看到了这个男孩,黑亮的眼睛正注视着他。 他看着对面的男孩,这个穿着很脏衣服的男孩,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他去看男孩的手,指甲又黑又 长,指甲碰到了一只红彤彤的苹果,他的手就举起来挥了挥,像是驱赶苍蝇一样,他说:“走开。” 男孩缩回了自己黑乎乎的手,身体摇晃了一下后,走开了。男孩慢慢地向前走去,他的两条手臂闲荡 着,他的头颅在瘦小的身体上面显得很大。 这时候有几个人向水果摊走过来,孙福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不再去看那个离去的男孩。那几个人走到孙福的对面,隔着水果问他:“苹果怎么卖……香蕉多少钱一斤……” 孙福站了起来,拿起秤杆,为他们称苹果和香蕉,又从他们手中接过钱。然后他重新坐下来,重新将 双手搁在膝盖上,接着他又看到了刚才的男孩。男孩回来了。这一次男孩没有站在孙福的对面,而是站在 一旁,他黑亮的眼睛注视着孙福的苹果和香蕉。孙福也看着他,男孩看了一会儿水果后,抬起头来看孙福 了,他对孙福说:“我饿了。” 孙福看着他没有说话,男孩继续说:“我饿了。” 孙福听到了清脆的声音,他看着这个很脏的男孩,皱着眉说:“走开。” 男孩的身体似乎抖动了一下,孙福响亮的声音又响起:“走开。” 男孩吓了一跳,他的身体迟疑不决地摇晃了几下,然后两条腿挪动了。孙福不再去看他,他的眼睛去 注视前面的道路,他看到一辆长途客车停在了道路的另一边,车里的人站了起来。透过车窗玻璃,他看到 很多肩膀挤到了一起,向着车门移动,过了一会儿,车上的人从客车的两端流了出来。这时,孙福转过脸 来,他看到刚才那个男孩正在飞快地跑。他看着男孩,心想男孩为什么跑,他看到了男孩甩动的手,男孩 甩动的右手里正抓着什么,正抓着一个很圆的东西,他看清楚了,男孩手里抓着的是一只苹果。于是孙福 站了起来,向着男孩跑去的方向追赶。孙福喊叫了起来:“抓小偷!抓住前面的小偷……”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男孩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逃跑,他听到了后面的喊叫,他回头望去,看到追来的 孙福。他拼命向前跑,他气喘吁吁,两腿发软,他觉得自己快要跑不动了。他再次回头望去,看到挥舞着 手喊叫的孙福,他知道孙福就要追上他了,于是他站住了脚,转过身来仰起脸呼哧呼哧地喘气。他喘着气 看着追来的孙福,当孙福追到他面前时,他将苹果举到了嘴里,使劲地咬了一口。 追上来的孙福挥手打去,打掉了男孩手里的苹果,还打在了男孩的脸上,男孩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倒 在地上的男孩双手抱住自己的头,嘴里使劲地咀嚼起来。孙福听到了他咀嚼的声音,就抓住他的衣领把他 提了起来。衣领被捏紧后,男孩没法咀嚼了,他瞪圆了眼睛,嘴里的苹果在两腮鼓了出来。孙福一只手抓 住他的衣领,另一只手去卡他的脖子。孙福向他喊叫:“吐出来!吐出来!” 很多人围了上来,孙福对他们说:“他还想吃下去!他偷了我的苹果,咬了我的苹果,他还想吃下 去!” 然后孙福挥手给了男孩一巴掌,向他喊道:“你给我吐出来!” 男孩紧闭鼓起的嘴,孙福又去卡他的脖子:“吐出来!” 男孩的嘴张了开来,孙福看到了他嘴里已经咬碎的苹果,就让卡住他脖子的手使了使劲儿。孙福看到 他的眼睛瞪圆了。有一个人对孙福说:“孙福,你看他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你会把他卡死的。” “活该。”孙福说,“卡死了也活该。” 然后孙福松开卡住男孩的手,指着苍天说道:“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吐出来!” 男孩开始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就像是挤牙膏似的,男孩将咬碎的苹果吐在了自己胸前的衣服上。男孩的嘴闭上后,孙福又用手将他的嘴掰开,蹲下身体往里面看了看后说:“还有, 还没有吐干净。” 于是男孩继续往外吐,吐出来的全是唾沫,唾沫里夹杂着一些苹果屑。男孩不停地吐着,吐到最后只 有干巴巴的声音,连唾沫都没有了。这时候孙福才说:“别吐啦。”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福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小商贩,他麻木不仁,凶狠残暴,没有同情心、怜悯心,直接拒绝了男 孩的求助。 B. 男孩被抓到后,还被逼着把吃到嘴里的苹果吐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在围观,却无人出来帮忙。 C. 本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和议论,以极其冷峻的笔调揭露了人性的丑陋和阴暗,给人以强烈的 震撼之感。 D.“这个穿着脏衣服的男孩”,在“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偷盗心理和侥幸心理, 而后来的“我饿了”则表现了他的乞讨心理。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首段通过“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着他”的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令人压抑的氛围。 B. 小说多处描写了男孩受到惊吓后动摇以及不得不屈服的心理,这些描写都直接表现了孙福的凶恶。 C. 文中描写了围观场面,这让人想到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客”,也显示了小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D. 文中两次描写了男孩的 “我饿了”和孙福的“走开”,在这简单的语言重复中显现出各自的人性。 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含义深刻,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赏析。 9. 小说的标题“黄昏中的男孩”,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A 7. B 8. ①借助细节描写和比喻修辞,形象写出男孩的矛盾心理,他因饥饿难耐宁愿被打也要吃苹果,但又因被 卡住脖子不得不吐出。②与前文孙福的“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相呼应,借助男孩痛苦的表现衬托出 孙福的凶狠残暴。 9. ①“黄昏”实指时间,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②在黄昏中,男孩被暴打,众人围观,却无人真正出 手相助,凸显了男孩的孤立无援和孙福的凶狠残暴。③以此为标题,意在折射人们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 缺失,以及对看客现象的抨击。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 项,“却无人出来帮忙”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有一个人对孙福说:‘孙福,你看他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你会把他卡死的’”,可见还是有一个人出声劝说的,并不是“无人出来帮忙”。 C 项,“辅以抒情和议论”说法错误。文章记叙了孙福逼迫一个偷了自己苹果的小男孩将吃进去的苹果吐 出来的故事,描写了这个过程中孙福和小男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但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 D 项,“已经表现出了偷盗心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小男孩“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时,孙福让 他走开;走开后不久,“男孩回来了。这一次男孩没有站在孙福的对面,而是站在一旁,他黑亮的眼睛注 视着孙福的苹果和香蕉”,这次男孩对孙福说自己饿了,含有乞求的意味。可见在“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 上”的时候,小男孩没有表现出偷盗心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偷的。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 项,“这些描写都直接表现了孙福的凶恶”说法错误。文章描写了小男孩被孙福第一次驱赶后,“缩回 了自己黑乎乎的手,身体摇晃了一下后,走开了”;被第二次驱赶后,“男孩的身体似乎抖动了一下”;被 第三次驱赶后,“吓了一跳,他的身体迟疑不决地摇晃了几下,然后两条腿挪动了”;捏紧小男孩的衣领后, “他瞪圆了眼睛,嘴里的苹果在两腮鼓了出来”;孙福卡住他的脖子,“男孩开始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一 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就像是挤牙膏似的,男孩将咬碎的苹果吐在了自己胸前的衣服上”“男孩继续往外吐, 吐出来的全是唾沫,唾沫里夹杂着一些苹果屑。男孩不停地吐着,吐到最后只有干巴巴的声音,连唾沫都 没有了”。这些描写,都是通过小男孩受到惊吓不得不屈服的心理,间接地表现了孙福的凶恶。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重要句子的能力。 从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上来看,“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将咬碎的苹果吐在了自己胸前的衣服上”采用 了细节描写;把小男孩艰难地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的过程比作“挤牙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男孩 因为饥饿而乞讨不得,所以偷了一只苹果,他饥饿难耐,宁愿被孙福打,也要吃到这只苹果,但却因为脖 子被孙福卡住,不得不极不情愿地将苹果吐出来。 从结构和人物形象上来看,男孩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一点一点地”吐出苹果,吐在“自己胸前的衣服 上”,这正与前文孙福说“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相呼应。男孩的痛苦和无助,正是孙福手段残忍、卡 住了男孩的脖子造成的。男孩的痛苦,衬托出了孙福的凶狠残暴。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男孩被孙福抓住,卡主脖子逼迫他吐出苹果,“这时候已经是下午”。“黄昏”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时间和自然背景。从人物上看,男孩因为饥饿难耐偷了孙福的一只苹果而被孙福殴打、卡住脖子,“很多人围了上来”,却只 有一个人出言劝说,并没有人真正地出手相助,“黄昏中的男孩”恐惧、孤独,孤立无援。孙福“年过五 十”,却在黄昏中殴打一个孤立无援、因饥饿而偷苹果的小男孩,凸显了孙福的恃强凌弱、凶狠残暴。 从主题上来看,“黄昏”接近黑夜,是夜晚到来的征兆,意象惨淡,令人忧伤;“黄昏中的男孩”被众人 围观,却孤立无援,人们宁愿在“黄昏里”围观,也无人真正相助,折射出了人们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 缺失,也抨击了事不关己、冷漠麻木的看客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 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 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 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 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 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 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 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 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①, 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 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 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 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 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①太学辟雍:国家设立的大学。10. 下列对本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B.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C.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D.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言诗,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唐以前的五言诗通称为“五言古诗”,初唐后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 句。 B. 礼部尚书,“三省六部”中礼部的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科举等事务的大臣。 C.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职级别,如“委之常秩”“贬秩三等”。“秩满”意为古代官吏任期 届满。 D. 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后妃等所居宫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出入,故称宫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叔文得势时,名重一时的刘禹锡受到重用,王叔文失势后,刘禹锡也受到牵连,被连续贬官。 B. 刘禹锡的诗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涉嫌讽刺,招致朝廷的不满,最终被贬为播州刺史。 C. 刘禹锡认为培养人才不应过分注重祭祀孔庙的形式,应该省出钱来增加教育的投入,但意见没有被采纳。 D. 文中交代白居易与刘禹锡在诗歌方面的唱和往来以及白居易为之作序,意在侧面衬托刘禹锡的文学成就。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2)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14. 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 (2)裴度没有话回答了。(过了一会儿)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 不想伤他母亲的心。” 14. ①原因: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扶持教育、培养人才,而是把钱花在祭祀孔子上了。②解决措施:废 止祭祀,把节省下来的钱一半用于地方教育,一半用于国家设立的大学,增加教育投资。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蛮俗”是主语,“好”是谓语,“巫”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D;“于其间”作谓语“从事”的状语且后置,所以应在“于其间”之后停顿,“为”是动词,“新辞”是名词作 宾语,所以应在“为”前停顿,排除 B。 本句的意思是: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 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 项,“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科举等事务的大臣”表述有误。“财政”应该归户部掌管, 不是礼部的职权。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 项,刘禹锡的诗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涉嫌讽刺,招致朝廷的不满,“最终被贬为播州刺史”表 述有误。原文是“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以”,因为;“名重一时”省略了介词“于”;“与之交”省略主语,补充主语“王叔文”;“每”, 副词,常常、经常;“器”,名词,才能。 (2)“无以”,没有……的办法;“改容”,改变仪容、动容;“人子”,指子女,这里指儿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依据“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 学辟雍,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分析可知,刘禹锡认为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 缺少,问题是没有资金来供给,地方州县把大量的资金都用在一年四季在孔子庙中祭奠。 依据“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 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分析可知,刘禹锡认为可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 制度,登记那些 (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学。这样 的措施可以恢复古风,解决“天下少士”的问题。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的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 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 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 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 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 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 文)采纳。(刘禹锡)被提拔为屯田员外郎,兼任崇陵使判官。 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 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 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 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 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 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 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诏书下达后,御 史中丞裴度奏禀(皇帝)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母亲八十多岁了,不能(跟 着儿子)前去,(就)将与她的儿子死别,(我)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请求您稍稍 往近的地方调动(他)。”宪宗说:“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有名望的人, 更不能饶恕了。”裴度没有话回答了。(过了一会儿)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 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 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就上书给宰相说:“言官说天下缺少读书人,却不懂得培养人才的方 法,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而是(人才被)湮没不能发展的缘故。这就如不耕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 粮食,可以(这样)吗?贞观的时候,(全国有)学舍一千二百处,学生门徒三千多人,外国派年轻人来跟 着学习的有五个国家。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缺少,不是管教育的官员不努力,问题是没有资金来 供给。过去,凡是管教育的官员,在春秋两季向先师(孔子)祭奠,只是在国立大学里这样做,没有遍及 天下的学校。现在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祭奠,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 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 学。(这些钱)可以营建学舍教室,制备教具,丰富(师生的)饮食,那么古时的风气,明显地可以恢复 了。”(朝廷)当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是诗人中的豪者。他的(诗)锋 芒突出,很少有敢和他对诗的。我自不量力,常常和他对诗。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锋的人力气相当。 (我们两人)一去一回(互相唱和),想要停也停不下来。太和三年春天以前,用纸墨记录下来的(诗), 共一百三十八首。 开成初年,(刘禹锡)又做了太子宾客分司,不久被任命为同州刺史。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书、太子 宾客分司。(刘禹锡)会昌二年七月去世,去世时七十一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 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5.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 “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C.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6. 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 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而“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推“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 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 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 【解析】 【15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此句就是写自己因滞留长安且生了病,无心无法跟着大家 一起游玩的孤独和苦闷。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 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 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先辨别两首诗歌表现手法的不同,然后再各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指出运用该种手 法的妙处。 《长安月夜》 主要运用 是对比的手法,“喧喧车骑”写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 闹场景;“明月春风”用来烘托节日气氛的美好;而自己却“羁病无心逐胜游”,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旁人 的欢乐和热闹更衬得自己一个人的孤苦和凄凉。尾联作者将“万人行乐”与“一人愁”对比,突出诗人的 孤独、愁苦。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主要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诗歌一二句是说,中秋之夜,月亮升起,月色明 朗,我独值禁中,孤独寂寞,对月思君,你远在二千里之外,想必也在赏月,也在想念着我。以己之心, 推友之心,千里同思,情谊深重。三四句是说,我担心江陵地处江汉,地势低洼潮湿,阴云密布,不能够 和我同时望及这清爽的月色,借月来传达并领受彼此的思念。诗歌中“实”的地方是诗人自己在中秋之夜 想念远方好友,“虚”的地方是作者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该诗如果答“对写法”或“推己及 人”也有道理。“对写法”是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 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上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 这样写显得更 加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 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 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 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 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用“雕刻”这一方式来对比说明:如果不坚持雕刻,则 “____________”;如果坚持不懈地雕刻,则“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时长的悲凉境况, “_____________”更显得诗人形单影只、老病孤苦。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 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朽木不折 (2). 金石可镂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人 生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朽”“镂”“常”“尊”“酹”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一则“农村体育生在家训练 82 天”的视频火了。刘传贺今年 18 岁,是安徽宿州市一名高三体 育生。疫情期间不能返校的他,独自在家坚持训练了 80 多天,没有跑道,泥土地上照样健步如飞;没有器 械,缺少工具,_______,轮胎、砖头_______;无人指导,拍摄视频让教练____动作;缺少陪练,家人助 阵充当临时“计时员”“发令员”;6 点起床,7 点上网课,9 点开始体能训练……两个多月来,刘传贺的时 间表排得满满的,文化课和体能训练一天都没落下。为了目标________,这份自律令人感动。 疫情发生后,不少人在家“云办公”,生活“无接触”。对于那些不方便出门者,有人总结划分出两种 生活状态:①:另一种则是放任自我,得过且过,毫无疑问,刘传贺是前者。 ②_。看了刘传贺的视频,有人留言说自己也要锻炼身体,不再浪费光阴;也有人捡起了自己因工作忙 碌而丢到一边的爱好,决心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付出,都能够收获幸福。 路再远,只要脚不停,就有到达终点的一天。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地制宜 齐头并进 斧正 全力以赴 B. 因地制宜 齐头并进 纠正 尽力而为 C. 就地取材 轮番上阵 斧正 尽力而为 D. 就地取材 轮番上阵 纠正 全力以赴 19. 请在文中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不会被辜负,都能够收获幸福。”从语义上看二 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 【答案】18. D 19. ①一种是坚持自律,提升自己;②自律的态度往往给人积极的影响。 20. ①原文是结构对称的整句,读起来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②原文对“每一份”反复强调,突出说明了努 力和付出不会白费,能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更有说服力(或:号召力);③原文使用互文修辞手法,前后内 容交错呼应,互相补充,表达更具文采。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 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 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组,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就地取材:就在自己所处的地方选取中意 的人或物。根据语境,“没有器械,缺少工具”,选取的应是物,故选择“就地取材”; 第二组,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轮番上阵:轮流上阵,做某件事情。语境指的是刘 传贺选取不同的器材进行锻炼,故选择“轮番上阵”; 第三组: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纠正:改正缺点、错误。语境说的是刘传贺拍摄视频时, 让教练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改正,故应选择“纠正”; 第四组: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尽力而为:用一切力量去做。语境中,刘传贺为了实现目标付 出了巨大的努力,故应选择“全力以赴”。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 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连,灵活推断。如文段中的第①处空 缺,上文有“有人总结划分出两种生活状态”的引领,下文有“毫无疑问,刘传贺是前者”,填入此处的句 子必须是和刘传贺的生活状态吻合的,故此处可填写“一种是坚持自律,提升自己”;第②处,空缺在本段 的开头,下文“看了刘传贺的视频,有人留言说自己也要锻炼身体,不再浪费光阴;也有人捡起了自己因 工作忙碌而丢到一边的爱好,决心成为更好的自己”是表述的内容是人们所受到的影响,再结合刘传贺的 自律精神,故此处可填写“自律的态度往往给人积极的影响”。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本题中,画线句子是“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付出,都能够收获幸福”,从句式上看,原文结构对称,读起来更 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从表达效果上看,原文对“每一份”反复强调,突出说明了努力和付出不会白费,能 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更有说服力;从修辞上看,原文使用互文修辞手法,意思是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 不会被辜负、都能够收获幸福”,互文的使用,使前后内容交错呼应,互相补充,表达更具文采,而改后的 文字“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不会被辜负,都能够收获幸福”则明显缺少灵气,表述生硬,苍白。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 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 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 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1. 下面是某班长在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词句并做修改,使语言 表达准确流畅。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 爱心和责任心,我感到十分高兴!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 表示会发奋努力,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有 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1)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抛砖引玉,修改为:踊跃发言 (2)学习成绩差,修改为:学习成绩暂时不太理想 (3)殷切期望,修改为:希望 (4)目前的当务之急,修改为:当务之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 (1)“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是说别 人发言,表达不得体,应改为“踊跃发言”; (2)“学习成绩差”,在班会上这样评价学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应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3)“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应改为“希望”; (4)“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22.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字。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会有很大助力作用,我国起步较晚,但市场需 求很强烈,国家的力量和资本的准备也比西方要充足。我们目前正在通过抓智慧城市、智慧中国和数字中 国的建设,逐步向低碳中国、绿色中国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目标迈进。在施行智慧化管理以后,整个城市 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面貌,很多问题可以一次性得到解决,甚至不出门在网上就可以得到解决。 【答案】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施行 之后办事效率会大大提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的能力。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 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 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字数必须按照题干 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由“智慧城市建设对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会有很大助力作用”可概括出“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我国起步较晚,但市场需求 很强烈,国家的力量和资本的准备也比西方要充足。我们目前正在通过抓智慧城市、智慧中国和数字中国 的建设,逐步向低碳中国、绿色中国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目标迈进”可概括出“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有 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明确的发展方向”;由“在施行智慧化管理以后,整个城市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面貌,很多 问题可以一次性得到解决,甚至不出门在网上就可以得到解决”可概括出“施行之后办事效率会大大提 高”。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 月 8 日,在杭州飞往三亚的 HU7638 航班上,飞机滑行准备起飞之际,一对老夫妻称家里人过世,需 要改乘航班前往天津,机组征得多方同意后飞机返回航站楼。 机上的乘客“牛哥”称,在听到“有旅客需要中止飞行,飞机将滑回航站楼”的广播后,绝大多数乘 客表示理解,只有前排有几位乘客表示抗议,空乘随即安抚几位反对的乘客,几位反对者很快就被安抚了 下来,飞机开始滑回航站楼。 次日,海南航空的工作人员证实:事发时两旅客因突发状况情绪激动,根据规定,旅客存在情绪失控风 险不宜继续运输,机组出于安全及人文关怀决定滑回;事后该航班延误 15 分钟抵达三亚。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班委会准备就此召开班会,组织讨论。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发言稿, 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换位思考,为人着想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人的优秀品质可通过生活中一件件小事看出。比如将垃圾袋中的玻璃碎片,小心取出放入另一个垃圾 袋中,并标注上“玻璃碎片,危险!”的标语,这一小小的举动便可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比如机上乘客理 解两位老人的心情,同意返航,这一举动更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素养。 要想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为人着想。 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希望别人做的事,自己就别去做。这句话也是做人的 基本要求之一,但是要想成为贤德之人,做到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多 为他人着想,不仅仅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还要满足广大人民的欲望。所以学会为他人着想是做人中的重 要一课。 换位思考,为人着想,受益的并非只有他人,还有你自己。 在维护了他人利益的同时,你可能也同时收获了友谊,理解包容等等;一场争论开始时,若能换位思 考、为人着想,那么他将会平息;在处理事务时,也能换位思考、为人着想,事务将会被处理的十分得体。 无论何事,双方都能互相理解体谅,它便十分易于处理和解决了。因此学会换位思考,对自身成长也有许 多好处。 古时候曾经有一个知州,让一个人去收取贫困地区的旧账,并且要求买一些有用的东西回来。收帐的 人到了那个贫困的地区,并没有收帐,而是让民众们将欠条等一并销毁,不用归还。归来时两手空空的收 账人使知州感到不解,诧异的问道:“你买了什么?”收账人答到:“民心。”又过了一阵子,因为得罪 了权贵,知州的生活难以继续,收账人便建议他前往贫困的地区。知州一到,老百姓拿出酒食盛情款待了 他,这时他才明白了民心的价值。 类似的故事,古往今来数不胜数,但他们留给我们的启示是相同的:你在他人困窘之时,帮助他,他 也会在你困窘之时回报你。你以何种态度对待他人,他人也会以何种态度对待你。 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既简单,但又很困难。一件事情,这样处理似乎十分简单,但要做到事事都 如此,便有些困难了,但为了成长,成为有素养的人,赶快学会换位思考,为人着想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对于 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班委会准备就此召开班会,组织讨论。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发言稿,表明 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 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审题】一、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二、审题 1.限制性 ①内容的限制性。“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就此”限定了考生思考的触发点,考生只能就材料内容 谈看法; ②情景的限制性。“班会”限制写作情景,“发言稿”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读者的身份; ③文体的限制性。“发言稿”“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等限制了文体。 2.开放性 ①立意角度的开放性。立意角度有:①机组人员;②机上其他乘客;③几位反对者;①综合上述角度(有 多种组合)。 ②思考的开放性。考生的思考可以是富有人文底蕴的,也可以是富有哲理的思辨性的。 三、解题 这道作文题基于特定材料和具体对象,来源于生活又直指现实,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理性思考,有一定的 思想高度。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现象的正确的判断能力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说理应该建 立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要与公众的主流认知保持一致。 可从如下角度思考: 1.肯定机组人员的做法。 ①机组人员的做法是尽最大努力确保服务以人为本,让旅客获得人性化服务。②机组人员的做法合乎规定, 体现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③两位老人因家人去世情绪激动可能会影响飞行安全,机 组人员的做法保证了在后续飞行中不发生突发状况,本质上是保护了其他乘客的权利;④表明机组人员文 明素质高,体现了我国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 2. 机上乘客点赞 ①同意飞机滑回,体现了对两位老人的人性关怀和对逝者的尊重,表现出较高的公共文明素养;②能够换 位思考,与人为善,让我们的社会和谐共融;③他们的举动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温情的社会需要人们 更多共情的能力,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奉献。 3.对几位反对者开始的抗议表示理解,对他们后来对机组人员的支持表示肯定。 为①对开始的抗议表示理解,因为大家都可能有急事要办,飞机滑回会延误时间,会给乘客带来不便,甚至 会造成一定的损失;②肯定他们后来对机组人员的支持。(参考“为机上乘客点赞”) 参考立意:人性化服务彰显人性温暖;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温情社会需要共情能力。 行文构思: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换位思考,为人着想”。然后由材料入题,指 出要想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为人着想。正文引用名言列举事例阐述换位思考的意义。 最后收束全篇,发出号召。 素材: 1.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内心感受。与其说齐桓公宽容大度,不如说他可以站在管仲的角度思考问题,因 此他不计前嫌,重用贤臣,成为一代英明的君主。与其说莎莉文小姐是海伦·凯勒的启蒙老师,不如说莎 莉文小姐才是真正从一个盲人的角度理解海伦·凯勒的人。她是盲人的教师,就要从盲人的角度看整个世 界。也许我们都会为一个盲人可以出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感到震惊,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伟人成功的 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鼓励与支持。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滴墨水滴在了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上,白纸哭诉 墨水弄脏了自己,使自己不再完美,其实,白纸如果换个角度想想就会发现,墨水的到来使自己变得丰富 了,不再那么单调。白纸如果能这样想她就不会伤心而会开心起来。 2. 如果你是一颗经历了风吹日晒、久经磨历的石头,你应当感谢大自然给予你的恩惠;如果你是一株不起 眼的小草,你应当感谢别人的践踏使你能够坚强成长;如果你是一条小河流,你应当感谢风的力量可以把 你融入大海。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想一想,无论他们让你经历怎样的磨难,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是在帮助你 成功。换位思考是让你不要总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别人的生活你并不知晓,一味地责怪别人只会让彼此 受到伤害。 3. 保安徐焕宝看到一位老人取药困难,便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帮助老人交费、取药,全程包办,老人不需 要来回奔跑,只坐在原地等待即可。这个故事就是举手之劳的善爱之举,却感动了几十万人。这是善爱传 递的结果。温情社会需要这种举手之劳的善良。作为保安员,本职责任在于维护好秩序,为患者跑腿办理 医疗手续则是份外事。把份外事做得如此贴心,从中可以品出一种乐于助人的大爱情怀,实在难能可贵。 深思之,这位保安员乐于助人,缘于善于观察,对观察到的动向有一种主动帮助的心理活动,用平民视角 来看,这细心是一种同情心,本质上是一颗爱心。温情社会需要暖新闻,扬善行,需要张扬这种朴实的爱 心, 4.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清·金缨 5.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吴承恩《西游记》 6. 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壤。——威尔逊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 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 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 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 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 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 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 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 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 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 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 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 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