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 2019 届高三 9 月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全国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刘根生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
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激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
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
“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
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
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
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
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
力。
国内外的一些城市中,涌现出一种叫作“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
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
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
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
可能。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
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
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
理性思维、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
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
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
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
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
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
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
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的感受和美的体
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
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
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
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
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
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的源泉,美也是巨大的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
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
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这说明审
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
B.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这种“垂直
森林”的新式建筑的出现,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C.美具有巨大的竞争力,技术讲究美感,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
品的竞争力。
D.追求技术的诗意,要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即考虑到人对科技产
品的尺寸的要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围绕着技术的诗意,通过大量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技
术诗意的重要性、可行性等问题。
B.文章第段以大树为喻,形象地阐明了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之间相辅
相成的关系。
C.文章第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技术诗意的特征,为自己的
立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D.认为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文章论述技术应是
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相融合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某些技术成果之所以缺少良好的用户体验,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贪
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B.一切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在于提升生活的品质,但某些决策者在规划设
计中往往偏向于追求政绩和商业价值。
C.技术的诗意固然重要,但不能随意地铺陈、夸张、搞怪,而应遵循规
律,自然而为之。
D.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一味讲求宽大,显得浪费又没有美
感,其中原因可能是决策者事先没有向专业人士咨询意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石头
李娟
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捡石头。由于我的“喜欢”,石头们被分成
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两种。由于我的喜欢,世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这
种“喜欢”力量微薄,不足以影响真正的现实世界。顶多影响一下我对
两块石头的取舍,顶多影响两块石头的命运吧。
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石头,占有了另一块。但被我占有的石头从
此之后真的就属于我了吗?不是的,从此之后,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
这个世界上而已。
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
河岸上,看向对岸缠绵起伏的垒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空,
长久注目悬于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月……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
信的很多东西。
当我生活在更加荒凉遥远的南面冬牧场上时,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
中长时间散步,寻找脚下的美丽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着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的小石子,便问我:“它们值
多少钱?”我说:“不值钱。但我觉得很好看。”他表示怀疑。他感慨
地说:“这种事只有你们汉族人才知道。你们一看就知道哪块石头值钱。
你们专门开几百公里的车来到我们的戈壁滩上捡石头。我们呢,世世代
代在这里放羊,天天踩过那么多石头,却什么也不知道。没办法,我们
什么也不懂,我们捡的石头都卖不了钱。”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
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捏起我的一块石头看了又看。再次感慨自己的
命运。我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颜色而已,看,红红的!”他仍然不相
信。
在北疆,无论是 216 国道线还是 217 国道线,沿着荒凉空旷的公路上
下,几乎每过一百公里就可看到几顶帐篷,三五个卖石头的摊位。
那些石头从表面看上去灰头土脸、普通至极。但剖开后,却有看透明
而梦幻的内瓤。我觉得很多时候,它所谓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美丽,
而在于它的这种反差吧?
是的,大家为这种石头冠名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虽然名字被冠以“玉”,但毕竟不是玉。玉应该是更
细腻绵密的质地,有着更柔和的光泽。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
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炫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
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在海南三亚,在全国离阿勒泰最遥远的地方,我也曾见过我们的戈壁
玉。满满的,一板车又一板车,堆在街头叫卖。各种形状的吊坠、配饰,
十元三件。如塑料制品一样面无表情,如塑料制品一样廉价,同时,如
塑料制品一样千篇一律。
可是,一边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另一边,却是大地的千疮百孔。
开始,人们只是在节假日里当作野游一样去郊外捡拾着玩耍。他们把
车停在公路边,沿着公路上下行走,碰运气一般翻找大地表层的石头。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职干这个。他们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入,搜罗
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开始,他们开着小四轮拖拉机进入荒野。后来,开着挖掘机进入。疯
狂开采的后果也许就是“十元三个”吧。可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
小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阔崎岖的经历。我几乎亲眼看到
它碎裂于洪荒时代的大地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海枯石烂
之后,又被泥石流埋没亿万年。接下来,日复一日地风吹日晒,终于有
一天它重见天日,躺在地球上一条平凡的河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
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
我还看到了它的最后一幕记忆。
看到它被暴力挖开,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样形状的洞窟。看到虫子四散
奔逃,植物白嫩的根系坦曝在日光暴晒之中。更多的石头在挖掘机的操
作下源源不断地被翻出大地。失陷绝地的蚂蚁们不知所措。一个个保护
着蚁后,衔着蚁卵,面对眼下没完没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往何
处。一窝蚂蚁的毁灭,其惨烈不亚于一个王国的覆灭吧?亿万万蚁窝和
虫穴的毁灭,亿万万微小的惊骇与怨恨游荡天地之间,无处可去,便依
附于戈壁玉。附着在它的色泽上,附着在它所有细微的裂缝里。所以戈
壁玉的颜色黯淡压抑,所以戈壁玉的饰物一碰即碎。还有人不明白城市
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
不能明白。
去年那场大旱,不只令农业受灾,牧业也遭到极大重创。
一位年长的牧人痛心地说:“捡石头!都是捡石头的人害的!”他的
意思大约是,捡石头改变了大地的面貌,而这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
我仍然喜欢石头。我喜欢长时间蹲在河边的空地上,一块一块地翻捡,
摸索,不停地惊异于每一块石头的独一无二。当我埋首大地,沉迷于眼
下这石头的世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漫漫迁徒道路上的海鸟再也看不
到去年露出水面的礁石。
我又拾起一块石头。看到石头下的空穴里有弯弯曲曲的细小道路,被
突然曝光的虫子惊慌不已。我改变了这只虫子的命运,也许还改变了更
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甚至是冰川融化、雪线后退,甚至是全球
变暖。
全球变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只海鸟在无望的寻找中筋疲力
尽,最终跌落大海。
而在此地,在我的脚下,在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在大陆的最深
处,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却迟迟不敢触碰。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牧羊人居麻对“我”仅是因为“喜爱”而捡石头表示怀疑和不相信,
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石头起了贪念。
B.戈壁玉在荒野中才是美丽的,可一旦离开荒野,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可见作者懂得戈壁玉的真正价值所在,并表现了作者对戈壁玉被疯狂采
伐的痛心。
C.作者描写了人们从节假日碰运气一般来捡石头,到后来专职干这个,
并开着挖掘机进入来疯狂开采的过程,影射人类的贪得无厌和对自然的
无度侵扰,并以此给人们以启示。
D.本文文字素净、灵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及对人类
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5.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5 分)
6.本文结尾处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触碰?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停不下的艺术追溯——林风眠:中西巧调和
今天的梅州,是广东东北部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在距
离梅州市区 20 公里外的西阳镇阁公岭村,却依稀能看到 100 多年前留
下的痕迹。这栋略显破旧的宅院,就是林风眠出生的地方。
在林风眠 5 岁时,家里把他送到了本族开设的立本学堂读书认字,既
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还教他临摹《芥子国画谱》。在这种临摹中,
林风眠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启蒙教育。
1915 年,15 岁的林风眠踏进了梅州中学的大门,在这里,林风眠遇
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
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求学期间,亲朋从南
洋带回的一些外文书籍,让林风眠好奇不已。书中那些色彩丰富、形象
逼真的西洋画插图,使得从小临摹惯了《芥子园画谱》的他,看到了另
一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并心迷向往。
4 年后,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和林文铮一起登上了开往
法国的邮轮。在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林风眠接受了
西方现代艺术与思想的双重启蒙。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艺术不再是几时临摹或少时喜爱的西洋画片,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
考。杨西斯对林风眠独特的绘画天赋惊叹不已,于是就推荐他到巴黎美
院。1924 年 5 月 21 日,第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在德国斯特拉斯堡
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开幕,他的作品引起轰动。此时的林风眠,在欧洲
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中西调和的基
本艺术面貌。
约两年后,林风眠应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
长。不久,林风眠发表了《谈东西艺术之前途》—文。他以论述艺术是
如何构成的、东西艺术根本之异同等问题为基础,正式提出了“调和东
西艺术”的主张,力图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之问寻求新路。
为了实现“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林风眠可谓殚精竭虑。他王张“兼
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艺术名家李可染、
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王朝闻、苏天赐等都是林风眠的学生。他锐
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
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
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
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
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
1927 年 5 月 11 日,林风眠组织本校师生召开了一场在当时国内规模
相当大的艺术展。由
于部分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激怒了奉系军阀,林风眠被迫辞去校
长之职,离京南下,担任了由蔡元培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第一任校
长。执掌杭州国立艺专的十年,也是林风眠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
的十年。这一期间,林风眠用象征手法创作了大型油画《人道》《悲哀》
《死》《人类的痛苦》《渔村丰收》等作品,风格一如他“中西调和”
的探索,造型简约,大笔触粗线争,色调强烈而凝重。
后来林风眠移居到了上海,他就像个苦行僧一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
在清苦孤寂中继续着中西艺术调和的探索。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
林风眠终于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艺术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孤独、忧郁和磨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林风眠,
但是,在他的笔下,却衍化出了寂静的山川,仿佛一片超现买的梦乡。
(选自《光明日报》2016 年 5 月 8 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眠不是个守
规矩的“好学生”,他为塞尚、莫奈、马蒂斯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
又在巴黎东方美术馆和陶瓷博物馆的彩陶、汉画砖、唐三彩、瓷器花纹
上,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
《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
林风眠曾对人讲:“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
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
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是‘人’,彻底‘人’化了,
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
“林风眠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汇了东西方的优点,能够创造一种
崭新的、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他是一个独领风骚数百年的领袖型、旗
手型的人物。”
——中国美术学院原校长 肖锋
“林风眠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他之后的赵无极、是冠中等人
都是追随他的道路的。没有林风眠,中国绘画就缺少一个走向现代艺术
的大师。”
——美术理论家 邵大箴
7.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林风眠成为中国“百年巨匠”之一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在于他提出
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并且他身体力行,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高度。
B.林风眠的创作融汇了东西艺术之长,创造出了自己画作的独特的面貌,
他没有忘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没有真正的人昧,作品就没
有生命活力。
C.林风眠在中国绘画尤其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
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之长,造型简约,色调强
烈凝重,独具一格。
D.绘画是林风眠安身立命的凭借,是他毕生的终极追求,更是他表达强
烈情感的媒介。他借助绘画表达他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思索、对身
边人和事的敏感与爱。
8.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林风眠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既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文化学习,又
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关注西方的艺术世界,这为他
日后进行中西调和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B.林风眠敢于打破常规,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欣赏离经叛道的画家。当
校长时他聘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打破艺术的崇高地位,提倡各阶
级共享的艺术。
C.1919 年,林风眠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
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启蒙,从此踏上了绘画艺术中西调和的
探寻之路。
D.林风眠具有强烈的爱同情怀。从 1919 年选择出国勤工俭学,到德国
第一届“中国美术展览会”引起轰动,再到国内艺术展上借作品抨击社
会、直讽现实,都是他爱国的体现。
E.大成就须经得起大寂寞。移居上海的林风眠不问世事埋头探索,孤独、
忧郁和磨难围绕着他,但他终于超越门我,在创作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取得了巨大成就。
9.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5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永新知县。征授御史。
时以殿工,矿税使四出,骄横。懋衡上疏言:“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
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
计,其害十倍于加赋。”忤旨,停俸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辇私物于畿辅,役人马甚众。懋衡奏之。永大恨使
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
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御史王基
洪声言永必反,具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
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实。而咸宁、长安二知县持永益急。永党王九功
辈多私装,恐为有司所跡,托言永遣,乘马结阵驰去。县隶追及之华阴,
相格斗,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闻。永窘甚,爪牙尽亡,独纲在,乃
教永诬劾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永不久亦撒还,关中始靖。懋衡
寻以忧归。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
天启元年起历大理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理京营戎政。
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延推南京吏部尚书,
以懋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于汴副冯从吾。帝皆用副者。大
学士叶向高等力言不可,弗听。懋衡、于汴亦以资后三才等,力辞新命,
引疾归。
明年十月再授前职。懋衡以珰势方张,坚卧不起。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
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崇祯初,复其官。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
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B.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
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C.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
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D.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
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
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
区,“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D.“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
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崇祯”是 年 号,年 号 是 我 国 古 代 帝 王 用 来 纪 年 的名
号。年号纪年从汉 武帝开始,此后,新 皇 帝 即 位,都要确定自己的
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余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骄横无礼骚扰百
姓一事,而被认定违背圣旨,停发了一年俸禄。
B.税监梁永役使众多人马搬运个人财产到畿辅,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
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但皇帝怀疑御史的话不真实。
C.咸宁知县和梁永的对抗更为急迫,梁永的手下乐纲指使梁永诬陷咸宁
知县满朝荐,朝荐随后被逮捕,不久梁永也被撤回朝廷,关中才安定下
来。
D.皇帝不听大学士叶向高的规劝,任命第二人选的余懋衡担任南京吏部
尚书,但懋衡竭力推辞新的任命,最后不得不称病辞职回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5
分)
(2)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
(5 分)
(二)古代诗欲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诗人听到
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秋冬夏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
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指还没有到秋天。
C.时值复季,让诗人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
的蝉声引发了诗人的悲慨之情。
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
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诗人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
忆。
E.“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一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此刻对云树
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
15.“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一联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哪些具体
情感?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列子是“有所待”之后,指出了“无所待”
的状态。能够表明这种状态的句子是:“ , , 。”
(2)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一联和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最后一联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
要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 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
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懂的作品。
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
会成为 的人。
A.扬汤止沸 下里巴人 深孚众望 B.釜底抽薪 阳春白雪 深负众望
C.釜底抽薪 阳春白雪 深孚众望 D.扬汤止沸 下里巴人 深负众望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B.“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
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
C.“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
产生的冤假错案问题以及实行依法治国的决心。
D.不动产登记是摸清中国全社会不动产家底的国家级行动,将从经济到
法律建设的方方面面产生难以估量的扩散作用。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
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
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C.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就高抬贵手,不再追究。
D.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李老师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
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老师脸上
堆满了笑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不仅产
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 ,如悬挂艾草、赛龙舟、饮用雄黄酒、吃粽子等。
此外, ,除了“纪念屈原说”,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
等。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句已深入人心,人们“惜而
衰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在逻辑关系或推断上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
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强,贪玩心重,极易迷恋网络游戏。
他们上网玩游戏,就必定会身心受损,学业荒废。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
成长,腾讯游戏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限制未成年
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但是技术不
是万能的,总有其局限性,技术防线也可能会被未成年人突破。因此,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只能落在作为子女健康成长第一责
任人的父母身上了。只要父母对于女多些关注、陪伴和适当干预,就能
避免网络游戏沦为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洪水猛兽。
上网玩游戏不一定会身心受损,学业荒废。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些鱼类有洄游现象,历尽艰险也要回到它出生的家。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有着“精神洄游”的现象:我们要洄游到过去
的时光中,洄游到心灵、文化、社会等往事中,洄游到爱与美、诗与思
的精神家园里,去寻找情感的本真与思想的胜境。
在岁月里洄游,我们可以看见未来。每一次的洄游,都是一次成长。
请以“洄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要求选好角
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B【解析】A 项,“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错;C 项,技术讲究美
感,不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而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D
项,“人的尺度”指的是从人的需要出发。
2.B【解析】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A【解析】“设计者”应是决策者。
4.A【解析】牧羊人对“我”的怀疑和不相信,是因为汉族人疯狂地采
伐石头,不仅对当地地貌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也给当地游牧民族的价
值观带来了冲击;起了贪念的是疯狂地采伐石头的汉族人。
5.人类疯狂地开采石头,对戈壁滩的地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所开采
的石头制作成商品后在城市售卖,价格却十分廉价。人类因为贪婪对大
自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这种伤害让人感到“哀凉无望”。现代文
明给游牧文明的价值观带来了冲击。(第、点,每点 2 分,第点 1 分)
6.因为“我”深深地认识到:“我”虽然喜爱石头,但不能把“喜爱”
变成“贪婪”而去占有不属于自己的石头。触碰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
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改变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等,从而造成
各种自然灾害。戈壁玉的确美丽,但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
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每点 2 分)
7.A【解析】错在遗漏信息,林风眠被誉为“百年巨匠”之一的原因很多,
“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和“培养了很多大师级的名家”等也不
可忽视。
8.BE【解析】A 项,梁伯聪引领他在中国传统绘画方面走向艺术的新天
地;C 项,应为“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与思想的双重启蒙”,他幼时就
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启蒙;D 项,无中生有,文中说林风眠出国留学、
在国外艺术展上一举成名,并未说到他的爱国情怀。
9.保持好奇心,善于学习。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西洋插画,还是西
方的艺术理论与思想,林风眠都兼收并蓄。善于创新,能打破传统。林
风眠不一味地做守规矩的“好学生”,才能在复兴东方岂术和调和东西
艺术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贴近生活,保持人味。他的画作直接描
述生活,拷问人性,富有活力。耐住寂寞,专心创作。林风眠在上海不
问世事埋头作画,最终让自己的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师友亲人
的帮助。梁伯聪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蔡元培的任人唯贤,父
亲的影响,等等,都促成了林风眠的成功。(答对其中三点给满分,但
必须要有文本分析)
10.C【解析】原文应为: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
不死。拷膳犬,获所予贿及余遗。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
皆不省。
11.D【解析】“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错。
12.B【解析】“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
永”与文中内容不符。
13.(1)与其骚扰平民,征税征到禽畜身上,不如明确告知天下,稍微增
加赋税,共同帮助完成修建宫殿的工程。(“榷”“曷若”“襄”各 1
分,句意 2 分)
(2)不久奸臣张讷肆意诋毁讲学的各位大臣,因为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
行是为首人物,于是余懋衡等被削除了官职。(“既而”“丑诋”“遂”
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中进士。授职永新知县。受征召
而授官御史。当时因为修建宫殿的工程,矿税使被派往各地,行为骄横。
余懋衡上奏疏说:“与其骚扰平民,征税征到禽畜身上,不如明确告知
天下,稍微增加赋税,共同帮助完成修建宫殿的工程。如今避开增加赋
税的名义,实际上是竭泽而渔的办法,这样的害处比增加赋税要多十倍。”
这番建议触犯了皇帝的旨意,余懋衡被罚停发一年的俸禄。
余懋衡任陕西巡按御史。税监梁永将个人的财物运到京都附近地区,役
使很多的人马。余懋衡将这件事作了奏报。梁永恨得要命,唆使其帮凶
乐纲贿赂厨师毒死余懋衡。余懋衡两次中毒,都没死。余懋衡拷问厨师,
获取乐纲给予的贿赂和剩下的毒药。余懋衡于是上奏疏极力弹劾梁永的
罪状,谏官也争相弹劾梁永,皇上都不审查。梁永担心军民为难他,召
进一些亡命之徒穿上甲衣保护自己。御史王基洪声称梁永一定会造反,
详细陈述梁永冲杀关口和杀害抢掠官吏百姓的状况。巡抚顾其志替梁永
隐瞒、遮蔽,梁永于是借口进行申辩。皇帝怀疑御史说的不符合事实。
而咸宁、长安两个知县与梁永的对抗更为急迫。梁永的同党王九功等人
有很多私人要载运的东西,担心被有关官吏察觉,推说是梁永发送的,
乘马结成阵队而急速地离去。县吏在华阴追上了他们,相互之间发生战
斗,不久都被抓住,余懋衡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进行上报。梁永非常困窘,
手下的人都逃散了,只有乐纲还在,他于是叫梁永诬告咸宁知县满朝荐,
朝荐被逮捕。梁永不久也被撤回京城,关中才安宁下来。余懋衡不久后
因家人去世回到家乡。后被起用并掌管河南道的事务。提升为大理右寺
丞,称病辞职而去。
天启元年余懋衡被起用为大理左少卿,晋升为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
经共同管理京城军队政事。晋升为右副都御史,改任兵部右侍郎,都是
管理军队政事。三年八月朝廷推举南京吏部尚书,以李三才为第一人选,
余懋衡为第二人选;推举吏部左侍郎,以冯从吾为第一人选,曹于汴为
第二人选。皇上都任用第二人选。大学士叶向高等极力表示不能这样做,
皇上没有听从。余懋衡、曹于汴也因为自己资历不及李三才等,竭力推
辞新的任命,称病辞职回乡。
第二年十月,余懋衡再度被授任以前的职位。余懋衡因为宦官势力正嚣
张,坚决称病不接受任命。不久奸臣张讷肆意诋毁讲学的各位大臣,因
为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是为首人物,于是余懋衡等被削除了官职。
崇祯初年,恢复了他的职位。
14.AD【解析】B 项,“将春秋冬夏四季之风”错,应该是“将春夏秋
冬四季之风”;C 项,“连绵不断的蝉声”有误,只是薄暮时分有三两
声而已;E 项,“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有误,这里的“无
限思”是有无限的愁思、哀思之意,“云树绕湓城”借景抒情,表现的
是诗人被贬江州闲居湓城的失意与愁苦之情。(答 A 项得 2 分,答 D 项
得 3 分)
15.情感: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诗人就想到自己鬓色
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
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
蝉,今朝却是在湓城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每点 2 分,答
任意两点即可)
手法:借物抒情(对比、反衬、直抒胸臆),诗人借“两三声”稀薄的
蝉声与自己浓浓的情愁相对衬,把自己复杂深沉的感情展露得淋漓尽致。
(2 分)
16.(1)若大乘天地之止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2)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17.C【解析】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
不沸腾。比喻办法不正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釜,古
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
里巴人:本指古代楚国民间的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阳春
白雪:原为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艺术性高、难度大的乐曲。后泛指高深
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群
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深负众望:指辜负大家的期望。
句强调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医患问题”,所以用“釜底抽薪”恰当。句
根据“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懂的
作品”知,语句强调的是“美术作品高深看不懂”,所以用“阳春白雪”
恰当。
句根据“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知,语句强调的是“在
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所以用“深孚众望”符合语境。
18.A【 解 析 】 B 项 , “ 围 绕 这 一 战 略 为 布 局 展 开 ” 句 式 杂 糅 , 改 为
“以……为布局”或者“围绕……的布局”;C 项,“治理……问题”搭配
不当,可改“治理”为“解决”;D 项,缺少介词,应在“将”后加
“对”。
19.D【解析】A 项,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敬辞。B 项,率先垂范:
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敬辞,用于对方;C 项,高抬贵手:客套
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0.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端午节的起源也说法甚多“纪念屈
原”影响最广最深(或“纪念屈原说”占据主流地位)(每点 2 分)
21.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不一定只落在父母身上
父母对子女多些关注、陪伴和适当干预不一定能避免网络游戏沦为侵害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洪水猛兽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