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四川绵阳市第一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开学考试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四川绵阳市第一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开学考试试题

ID:458043

大小:4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四川省绵阳市第一中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开 学考试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 72 分) 一、选择题(36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72 分) 1.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 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证明了炎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 D.是一种没有任何史料价值的想象 2.战国时期,韩非子认为“夫陈善田利宅,所以厉战士也”,即战士在战争中立功就要用好 的田宅来奖赏。韩非子的这一主张 A.说明当时土地兼并较严重 B.促使井田制开始走向瓦解 C.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 3.《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 于诸处兴贩去。”材料主要表明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官营产品逐渐被民营所超越 4.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 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扩大了佃户的人身自由 C.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D.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5.子口税是近代中国的一种新的税制。在这种税制下,进口洋货及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开办 的工厂所制造的产品只需缴纳 2.5%的内地通过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这种 税制 A.调和了列强之间在华的矛盾 B.使中国民族工业面临竟争压力 C.为清廷拓宽了财政来源渠道 D.旨在规范中国内地的市场秩序 6.19 世纪 70 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代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乡人 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绒带,类似这样的现象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对普遍。这主要 表明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 D.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 7.“‘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 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 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 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C.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 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8.下面关于洋务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生于两次工业革命之间,有利于采用新技术 B. 既推动了、又延误了中国近代 化 C. 被列强旨在扩大对华商品输出的侵略战争中断 D. 是清政府的自救和改革9.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这主要包括 ①壮大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②分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③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 市场④传入了西方近代生产技术和机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1891 年,上海伦章造纸厂创办,名义资本 15 万两,分为 1500 股,每股 100 两,但只有 1100 股认购并缴足了。公司每月生产纸 60 吨,由于原料昂贵以及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 难以开展,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厂属于 A. 列强在中国建立的企业 B. 洋务派建立的企业 C. 民族资本家建立的企业 D. 官督商办的私营企业 11.“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 1962 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 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2.1975 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 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B. 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 措施 C. 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 “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13. 1989 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 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4.17 世纪,荷兰政府对进口货物收取相当低的关税,而且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其安特 卫普港口更成为欧洲商人和商品的集散中心。据此可知,当时荷兰 A.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B.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重视发展手工业经济 D.在商业贸易中占据优势 15.1700—1701 年美洲殖民地占英国出口值的 11%,进口值的 20%。1772—1773 年,北美和 西印度占英国出口的 38%,进口的 39%;到 1797—1798 年,分别为 57%和 32%。这一变 化 A.推动了机器取代手工劳动 B.由欧洲的价格革命所引起 C.确立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 D.受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 16.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初,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就已开始出现个别的垄断 组织。1873 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于是垄断组织较多地发展起来。该材料 表明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根本调整 B.垄断组织控制商品生产和价格 C.生产和资本集中推动垄断组织产生 D.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偶然 17.经济学家托马·索维尔在《诡辩与真相》一书中指出,“联邦政府仅在 1933 年就购买了 600 万头猪,然后将其毁灭。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 从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 道。”联邦政府此举意在 A.维护农民的利益 B.平衡市场供求关系 C.刺激农业扩大生产 D.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 18.1979 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很快在英国掀起了私有化的浪潮。在私有化改革中,包 括钢铁、电信、汽油、航天等领域,许多国有企业都转变为私有制,卖给个人。这主要因为当时英国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形势好转经济复苏 C.新技术出现改善了环境 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19.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 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 A.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B.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C.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D.基本杜绝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20.1923 年,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 就市场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C.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D.有利于农业产品商品化 21.1931 年时,苏联全国粮食产量相比去年减少了 16.8%,而粮食出口相比去年增加了 7.2%。这表明苏联 A.一五计划期间放开售粮限制 B.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 C.帮助西方国家渡过经济危机 D.工业发展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 22.有人说苏联是斯大林的偏重重工业的发展模式给解体的。但也有人认为如果苏联不做出 这样的选择的话,恐怕等不到二战结束就会崩溃。对于这两种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二战的爆发延缓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B.苏联解体的唯一原因是斯大林模式 C.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偏重重工业发展 D.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国情的必然选择 23.20 世纪 40 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相继成立,成为战后支撑 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对世界经济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消除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B.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C.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向各国贷款促进各国经济恢复 24.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 “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 5 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 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 B.知识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欧洲经济领域合作加强 25.20 世纪 50-90 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 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 年国家正 式取消这一做法,意在 A. 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B. 统筹城乡居民收人 C. 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D.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6.民国初年,镇江和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 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 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 婚烟自主之风日渐盛行 C. 国人普遍接受西式婚俗 D. 传统婚俗退出历史舞台 27.晚清《图画日报》一文中写道:“各式各种新闻纸,买张看看天下事。近来报纸喜渐多, 越多越是开民智。图画日报图画精,分门别类眉目清,三个铜板买一本,翻翻看看真得情。 这说明近代报纸 A. 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传播 B. 多侧重商业信息的报道 C. 根本上保障民众知情权 D. 传播了西方的政治文明28.1908 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 “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 相望,距其 15 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 A. 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B. 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 C. 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 D. 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 29.现代城市街头“美团外卖”“饿了么”等送外卖的车辆络绎不绝,人们也随时随地可以 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休息时 间。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城市交通建设推动了快餐行业创新 B. 经济发展丰富人们饮食结构 C.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 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 30.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 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 A. 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 B. 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 C. 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 D. 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 31.据统计,美国 1924—1929 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 20 亿美元增加到 35 亿美元。那时, 农民货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 款购买股票,1926 年约有 70%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这一措施 A.刺象了经济虚假“繁荣” B.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源 C.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D.阻止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32.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这些举措 A.加重了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消除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C.扩大了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保证了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33.20 世纪 90 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持续稳定的高速发限时期,出现 了所谓的“新经济”。克林顿“新经济”的特点是 A.实行“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政策 B.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C.克服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顽疾 D.市场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34.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 的经济政策原则。……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 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作者意在说明 A.国家鼓励企业竞争和垄断行为 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对经济干预必要但需适度 D.应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35.有学者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说:现实主义认为它是美国利用债权国优势地位和英国濒临 破产的局面来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B.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 C.促进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D.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36.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 织的建立 A.不利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加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平衡 第Ⅱ 卷(非选择题,共 28 分)二、材料阅读题(本题共 1 个小题,共 28 分) 3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事实》载:“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 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元 末为了支付镇压农民军的军费,新的钞票大量印行,不到两年,原先规定可以兑换 1000 文 铜钱的至正印造元宝交钞,便只能兑十几文了。元末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收有散曲 《醉太平》小今:“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黄河)变钞(钞票贬位)祸根源,惹红巾 (起义军)万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交子流通的背景。并比较宋元时期纸币流通的作用 有何不同。(12 分) 材料二 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 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 1935 年 11 月颁布《法币政策实 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倪定一切款项概以法 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 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 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触方面完 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位。1937 年抗战 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 14 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 5 千亿元。到 1947 年 4 月,发行额又增至 16 万亿元以上。1948 年,法币发行额竟达 660 万亿元以上,等于抗 日战争前的 47 万倍,物价上涨了 3492 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 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分析国民政 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12 分) 材料三 每次金触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 年代大箫条催生布雷顿森 林体系,1970 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柞《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 略》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和崩溃的原因。(4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