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级生物学试题 第 页(共 4 页)1
2020 届高三级生物学第三周小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 1-6 每小题 2 分=12 分.7.8 题每小题 4 分=8 分,共 20 分。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 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 DNA 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关,若线粒体 DNA 受损伤,对神
经细胞吸收 K+没有影响
B.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时消耗能量,因此胰岛素出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D.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
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构发生变化
4.下列关于 ATP、mRNA 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元素组成不同,但都含有 C、H、O、N、P
B.三者既能同时参与转录过程,又能同时参与翻译过程
C.ATP 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mRNA 无高能磷
酸键
D.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mRNA 的单体之一,ATP 去掉远离腺苷的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
部分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 DNA 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高三级生物学试题 第 页(共 4 页)2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 37 ℃
6.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 O2 也不放出 CO2,说明细胞已死亡
C.若吸收 O2 与释放 CO2 的量不同,可能是呼吸底物中含有非糖物质
D.若吸收 O2 与释放 CO2 的量不同,说明细胞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第 7.8 题每小题 4 分。
7.肝细胞和细菌都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其中细菌协助葡萄糖运输的载体
蛋白为 GLUT1,肝细胞协助葡萄糖运输的载体蛋白为 GLUT2,其运输的速率和葡萄糖浓
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GLUT1 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比 GLUT2 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大
B.葡萄糖能以相同的方式进入红细胞和肝细胞
C.两种载体蛋白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
D.载体蛋白的存在能显著提高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
8.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的两套装置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为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 A 瓶吸收完全,可在 B 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
的锥形瓶
B.实验中发现 C 瓶先变混浊后又澄清了,说明实验成功
C.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 D 瓶中物质会出现灰绿色
D.C 瓶和 E 瓶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观察到水溶液由黄变绿再变蓝高三级生物学试题 第 页(共 4 页)3
二.非选择题( 共 30 分 )
9.(10 分)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
发育情况
叶面积(最大
面积的%)
总 叶 绿 素 含
量
(mg/g·fw)
气孔相对开放
度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
新叶展开前 19 - - -2.8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新叶展开完
成
100 2.9 81 2.7
新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注:“-”表示未测数据。
(1)B 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
②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
(2)将 A、D 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 的叶肉细胞中,将开
始积累_________;D 的叶肉细胞中,ATP 含量将__________。
(3)与 A 相比,D 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__;与 C 相比,D 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逐渐增大,是______的结果;D 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
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
10(10 分)
研究发现,运动会诱导细胞产生一种叫鸢尾素的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皮下脂肪,可加
快脂肪细胞内葡萄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 还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敏感性髙低与
PI3K 的含量呈正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内,鸢尾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该激素与其它动物激素在作用过程中
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2)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Ⅱ型糖尿病是由于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浓度过高。研究又发现,青
砖茶水提取物能促进Ⅱ型糖尿病患者分泌鸢尾素且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缓解
患者病情。科研人员通过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①实验步骤: 高三级生物学试题 第 页(共 4 页)4
a、取生长状况相同的Ⅱ型糖尿病小鼠 2 只,分别编号为甲组、乙组,另取正常小鼠 1
只,编号为丙组;
b、给甲组灌胃适量的青砖茶水提取物,乙组、丙组分别灌胃蒸馏水;
c、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三组小鼠的鸢尾素含量和 PI3K 的含量。
请修正该实验方案中两点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 。
11.(10 分)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简称 DM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骨骼肌会发生进行性萎缩,
进而丧失行走能力。图 1 为 DMD 家系图(已知 2 号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由图 1 可知,DMD 的遗传方式是_____染色体的_____遗传。
(2)调查发现,1 号和 2 号之前的多代家族成员均未出现患者,则 3 号患病的原因最
可能是_____。
(3)4 号和 5 号再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因此,当 4 号再次怀孕时需要对
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医生扩增了该家庭部分成员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特异性片段(非
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获得条带(如图 2),以确定胎儿相应染色体的
来源。根据检测结果,你是否建议 4 号生下该孩子?_____理由是_____。高三级生物学试题 第 页(共 4 页)5
2020 届高三级生物学第三周小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 1-6 每小题 2 分=12 分.7.8 题每小题 4 分=8 分,共 20 分。
第 1-6 题每小题 2 分.
1-6 DBDDCC
第 7.8 题每小题 4 分。
7-8 CD
二.非选择题( 共 30 分 )
9.(10 分)
(1)气孔开放度相对低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2)酒精 增多
(3)低 基粒(类囊体)
(4)细胞分裂(2 分)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 分)
10(10 分)
(1)皮下脂肪细胞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均被
灭活(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2)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 分)
(3)①甲、乙、丙三组实验小鼠应为多只(2 分);乙组、丙组应该分别为灌胃与
甲组等量的蒸馏水(2 分) ②甲组的鸢尾素含量和 P13K 的含量高于乙组,但低于
丙组(2 分)
11.(10 分)
(1)X(1 分) 隐性(1 分)
(2)1 号发生基因突变
(3)1/4 是 胎儿有 2 条染色体,无论是来自 4 号还是 5 号的染色体,均不携
带基因
生物第三周小测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而不是高尔基体,D 错误;细胞器有不同的功
能,它们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的,A 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正确;核糖体
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它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C 正确
2.答案:B 解析: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
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
内质网也发达。因此 B 错。
3.答案:D 解析:线粒体 DNA 上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 DNA 受损影响有氧
呼吸,最终影响神经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K+;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进入细胞的方
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小肠
上皮细胞吸收甘氨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对离体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紫外线
处理,结果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最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构发生变化。高三级生物学试题 第 页(共 4 页)6
4.答案:D 解析:ATP、mRNA 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都只含有 C、H、O、N、P,A 错误;腺嘌呤核
糖核苷酸不参与翻译过程,B 错误;ATP 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 mRNA 无高能磷
酸键,C 错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mRNA 的单体之一,ATP 去掉远离腺苷的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
部分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 正确。
5.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合成、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A 项,DNA 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
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 DNA 合成的酶,故 A 项错误;
B 项,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 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生物催化活性,故 B
项错误;C 项,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故 C 项正确;D 项,唾
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 37℃,但是 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
存,故 D 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 C 项。
6. 答案:C 解析:干细胞代谢旺盛,其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大;若细胞既不吸收 O2
也不放出 CO2,细胞可能进行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吸;虽然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 CO2,CO2 只在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但若吸收 O2 与释放 CO2 的量不同,可能是呼吸底物中含有非糖物质,也可能
是细胞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7.答案:C 解析:GLUT1 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比 GLUT2 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快,因此,GLUT1
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比 GLUT2 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大;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肝细胞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细菌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比较三条曲线,脂双层运输葡萄糖的速率较其他两个都慢,说
明载体蛋白的存在能显著提高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
8.答案:D 解析: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所以在 B 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
的锥形瓶,可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 A 瓶吸收完全,A 正确;实验中发现 C 瓶先变混浊后又
澄清了,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且量较多,实验成功,B 正确;实验进行一段时间
后,D 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此时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 D 瓶中物质会出现灰绿色,C
正确;C 瓶和 E 瓶中的二氧化碳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可观察到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
错误。
9.(1)气孔开放度相对低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2)酒精 增多
(3)低 基粒(类囊体) (4)细胞分裂(2 分)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 分)
【解析】
(1)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外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和内因(叶绿素的含量、
酶等),结合表格中的信息,B 组叶绿素含量为 1.1mg/g·fw,叶绿素含量低,气孔开放程度为
55%,开放程度比较低,二氧化碳吸收量比较少,导致光合效率较低。
(2)A 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8mg/g·fw,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
容器内氧气越来越少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 叶片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
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暗反应减弱,而光反应不变,导致 ATP 增多。
(3)相比成熟叶片,幼嫩的叶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分之一;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基粒的类囊
体薄膜上,从表格中可推知,由于总叶绿素含量增长,因此 D 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明显增
多。
(4)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叶片面积增多;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性表达。
10.(1)皮下脂肪细胞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均被灭活(答出
一个特点即可)
(2)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 分)
(3)①甲、乙、丙三组实验小鼠应为多只(2 分);乙组、丙组应该分别为灌胃与甲组等量的蒸
馏水(2 分) ②甲组的鸢尾素含量和 P13K 的含量高于乙组,但低于丙组(2 分)高三级生物学试题 第 页(共 4 页)7
解析:(1)鸢尾素作用于皮下脂肪,所以鸢尾素的靶细胞是皮下脂肪细胞;动物激素作用的共同
点是都需要与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均被灭活(答出一个特点即
可)
(2)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①实验方案中不合理之处为:每一组小鼠只有一只;乙组和丙组灌的蒸馏水没有提及使用量;
这两点操作修正如下:甲、乙、丙三组实验小鼠应为多只;乙组、丙组应该分别为灌胃与甲组等量
的蒸馏水
②青砖茶水提取物能促进Ⅱ型糖尿病患者分泌鸢尾素且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缓解患者病情,
因此预测的实验结果为甲组的鸢尾素含量和 P13K 的含量高于乙组,但低于丙组
11.【答案】(1)X(1 分) 隐性(1 分)
(2)1 号发生基因突变
(3)1/4 是 胎儿有 2 条染色体,无论是来自 4 号还是 5 号的染色体,均不携带基因
解析
(1)由图 1 可知,该家系图中并非所有男性都是患者,因此可排除伴遗传。1 号与 2 号婚配、4 号
与 5 号婚配,夫妻双方均未患病,后代出现了患者,属于“无中生有”,可知为隐性遗传病。患者
均为男性,与性别有关,因此可推知的遗传方式为伴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2)调查发现,1 号和 2 号之前的多代家族成员均未出现患者,且 2 号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可知 1 号原本无致病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后,成为了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设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为,则 4 号的基因型为,5 号的基因型为,两人再生育一个患病孩子
()的概率为。6 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4 号,5 号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由电泳图可知,该图为
染色体上的特异性片段的分离结果。由此可知,胎儿有 2 条染色体,无论是来自 4 号还是 5 号的染
色体,均不携带基因,即胎儿未患,因此可建议 4 号生下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