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高 20 2 1 届理科综合测试卷(2020.9.18 )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300 分
第Ⅰ卷(共 126 分)
二 、 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
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 选 错的得 0 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宇宙飞船内的弹簧秤无法使用
C.竖直向上加速升空的火箭内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火箭能升入太空能用牛顿第三定律来解释
15.如图所示是 A、B 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 x-t 图像,其中 A 为直线,B 为抛物线,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0~4s 内 B 质点的平均速度等于 20 m/s
B.0~8s 内两物体均作单向直线运动
C.t=4 s 时 A、B 两质点速度相同
D.0~4s 内 A、B 两质点的速度大小不可能相等
16.如图,半球 B 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光滑球 A 放在竖直墙面与球 B 之间,A、B 均保持静
止。A、B 两球半径之比为 2:3,半球 B 的球心 O 2 到竖直墙面的距离等于两球半径之和,A、B 质量
均为 m。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对 A 的支持力大小为 mg
B.墙面对 A 的支持力大小为 mg
C.地面对 B 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D.地面对 B 的支持力大小大于 2mg
17.成都地铁 3 号线开通极大地方便了成都七中师生出行。假设地铁列车由 6 节车厢组成,在水平
直轨道上匀加速启动时,每节车厢的动力系统均提供
大小为 F 的动力,列车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
力与车重成正比,由于乘客人数不同,假设第偶数节
车厢质量为第奇数节车厢的两倍,则( )
A.相邻车厢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力
B.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
正比
C. 做匀加速运动时,第 1、2 节与第 3、4 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 8∶5
D. 第 1、2 节车厢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
4
5
3
4
3
F
18.如图所示,倾角为 θ 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有 A、B、C 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物
块和一根轻质弹簧,它们之间互不粘连、不栓接。用手控制住 C,使整个系统在处于静止状态。某
时突然将手拿开。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在手离开 C 的瞬间,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 A、B 间的弹力突然变为 0 B A
B.小物块 A、B 间的弹力保持不变 C C.小物
块 A 的加速度为 gsinθ θ D.小物
块 C 的加速度为 2gsinθ
19.如图所示,从斜面滑下质量为 1 kg 的小煤块(可视为质 点),
以 2m/s 滑上与地面等高的传送带,传送带以 4 m/s 的恒定 速率运
行.传送带长度(即 B、C 间距离)为 7m,小煤块与传送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取 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煤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 2 s
B.小煤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 1.75 s
C.小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等于 1m
D.小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大于 1m
2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 A、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现用恒力 F 向上拉 B.已
知 F=mg,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拉力 F 刚作用瞬间 A、B 加速度相同,大小均为
B.拉力 F 刚作用瞬间 B 的加速度大小为 g
C.两物体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
D.两物体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21.如图所示,质量为 M、倾角为 θ 的斜面静止于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木块放在斜面上,如果 用
与斜面成 α 角、大小为 F 的力拉着木块,木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当地重 力
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 μ=tanθ
B 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
C.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为
D.若将拉力 F 撤去,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左
2
g
sin cos
cos
mg F
mg
θ αµ θ
−=
cos( )F α θ+
第Ⅱ卷(共 174 分)
三 、 非选择题:共 174 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
题 ,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一 )必考题:共 129 分。
22.(6 分)(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 A 为
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本实验中,关于减小实验误差
的措施错.误.的一项是( )
A.两个分力 F1、F2 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C.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
D.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2)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静止时,长度记为 L0;弹簧下
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 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 10g 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 L1 至 L6.数据如
下表.
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
与 Lx 的差值.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 N/m;通过图和表
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 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 度
取 9.8 m/s2)
23. (9 分)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然后把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拉钩上,用来测量绳
对小车的拉力,探究在小车及传感器总
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
系,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如
图所示的 aF 图像。(重力加速度取 9.8
m/s2)
(1)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2)如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s1、s2 是纸带中两段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时间为
T,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 s1、
s2、T 表示)。
(3)由图像求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为_ kg。
(4)本实验中若仍用砂和桶的重力表示绳子的拉力(小车及传感器的总质量始终远大于砂及桶的总质
量),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图线的斜率将_ (选填“变大”或“变小”)。 (5)同学们通过实践,结
合理论分析得出:无论如何增加砂和桶的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都不可能超 过 m/s2。
代表符号 L0 Lx L1 L2 L3 L4 L5 L6
数值(cm) 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
24. (12 分)金秋十月成都七中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全校同学积极备战。为了帮助某运动员
实现 100m 赛跑达到 11. 00s 的愿望,班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运动员进行了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
进行研究,然后给该同学提出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所需的科学训练方案。经过多次测试发现该运动员
在加速阶段的第 2s 内通过的最大距离为 7.5m,同学们将 100m 赛跑的过程简化为匀加速运动和匀
速运动两个阶段。请你分析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测试过程中该同学加速阶段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少?
(2)如果该运动员的加速度无法再提高,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该运动员匀速运动的速度至少应该
达到多大?
25. (20 分)如图所示,质量 M = 4.0kg 的长木
板 B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 B
量 m = 1.0kg 的小滑块 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
v0 A
v0
刻,A、B 分别以 v 0 = 2.0m/s 向左、向右运动,最后 A 恰好没有滑离 B 板。已知 A、B 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 μ = 0.40,取 g =10m/s2。求:
⑴ A、B 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 a A 和 aB 的大小与方向;
⑵ A 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 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移 x;
⑶ 木板 B 的长度 L。
34.[物理——选修 3–4] (15 分)
(1)(5 分)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在 t=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 M 与质点 N 相距 2m;
此时 M 点速度沿 y 轴负方向,在 t=0.3s 时,质点 M 第一次到达正向最 大位移处。关于该列简谐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
项前的字母,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
选错一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A.此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
B.此波的传播速度为 5m/s
C.此列波的不能和频率为 5Hz 的简谐横波发生干涉现象
D.在 t=0.4s 时,质点 N 在平衡位置,速度沿 y 轴正方向
E.从 t=0 时起,经过 0.4s,质点 M 沿波传播方向移动了 4m
(2)(10 分)如图所示,直角玻璃三棱镜置于空气中,已知
∠A=60°,∠C=90°,一束极细的光于 AC 的中点 D 垂直 AC 面 入
射,棱镜的折射率为 n= 。
① 求此玻璃对空气的临界角;
② 光从棱镜第一次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
2
8
答案
14 D 15A 16B 17 D 18B 19AC 20AD 21 ACD
9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