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整理、梳理与分析
注:整理、梳理与分析的立足点:立足于经济学专业人士的视角;立
足于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立足于应用能力的提升(解释能力
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对《经济生活》的整理基本上是基于经济
学的逻辑,而非严格按照教材顺序。
一、货币理论 [ 来 源 : 学 * 科 * 网 Z * X * X * K ]
1.货币职能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目)。能够结合实际分析货币在
其中充当的作用或职能(如刷卡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
2.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第三目)。该
理论是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货币流通规律针对非金属
货币也是适用的,它只是用来计算货币需求量,应把这些理论与宏观调
控理论放在一起复习);能够运用该理论及宏观调 控理论分析有关通货膨
胀等问题(我国去年年末以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与 2009 年货币供应量大幅
度增加有关)。
3.货币形态与信用工具理论(第一课第一框第三目,第一课第二框第
一目)。能够初步了解不同形态的货币及信用工具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优
点;初步了解各种信用工具在使用方面的要求及其功能。(如纸币容易导
致通货膨胀;信用卡的发放对象,使用支票的前提条件)
二、价格理论
1.商品需求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商品供给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
响(第二课第一框第一目)。要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生活实践中商品价格的干预问题,以实现政府的干预目标(如何通过影响供给与需求来影响价
格,能够识别哪些政策措施能够增加或减少供给,能够增加或减少需求)。
2.商品价值理论(第二课第一框第二目)。要掌握社会劳动生产率变
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影响。
3.商品价格变化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
即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变化与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课第二框第二
目),即供给法则。要能 够正确运用图形展现这个两个规律及能够正确表
述这两个规律(不要轻易说成反比与成正比);能够运用图形表示经济生活
中的各种价格现象(主要是掌握曲线本身的移动与沿着曲线的移动,最难
的是问:房地产价量齐升是否意味着需求法则在该行业失效);能够运用
图形识别均衡价格现象及运用均衡价格实现政府干预目标(实际上就是前
面的(1));能够运用识别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4.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要能够运用该理论分
析相关的生活现象(如三亚 2010 年春节涨价, 游客大减);能够从企业角
度运用该理论制定合理的价格;能够运用该理论制定相关的价格政策以
实现政府的干预目标(如:如何利用需求价格弹性制定合理的价格以实现
资源的节约,农业保护也与此有关)。
5.需求交叉弹性理论(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要能够从商品价格与
需求量的变化识别出相关商品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相关商品之间的关
系推断出某商品需求量的变 化程度与趋势(最难的情形也不过是同时把替
代品与互补品的影响放进来);能够运用该理论制定相关的价格干预政策
以实现政府干预目标(如高铁如何制定票价)。三、消费理论
1. 居民及社会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课第一框第一目、第
三目,第四课第一框第一目)。能够运用该理论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
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能够运用该理论深入分析我国消费率偏低
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这里的综合性极强,它与经济发
展、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稳定物价等理论均高度相关,如如
何增强当前收入,通过社会保障改善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通过收入分配
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宏观调控稳定物价);能够结合实际数据运
用恩格尔系数判断消费水平的高低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消费结构理论(第三课第一框第二、三目,第四课第一框第一目)。
能够识别不同消费类型及其划分标准(钱货两清、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不
是基于同一分类标准而来的);能够识别消费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
能够结合实际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原因(如:我国改革开放
以来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力)。
3.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三课第二框)。能够通过各种行为表现识别各
种消费心理并给出正确的评价,或能够识别各种消费心理的主要行为表
现;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消费现象、经济现象分析所遵循或违背的消
费原则,或能够了解贯彻各种消费原则所要求的行为表现;能够准确理
解各消费原则的内涵。(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尽量从学生生活出发,从日常
消费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出发)4.消费的功能或作用理论(第四课第一框第一目)。能够运用该理论
深入分析我国消费率偏低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并由此探讨刺激消费、
拉动内需等问题(这是 08 年大修的重要修改之一)。
四、企业理论
1.企业与公司组织理论(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目)。能够结合实际了解
企业不同组织形态的本质差别在哪 ,从而能够结合实际材料判断该企业
所屈的组织形态;能够结合实际了解不同公司组织形式的共同点(即公司
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差异;能够了解公司内部不同组织机构承担的功能。
2.企业与公司的 经营理论(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第二目)。能够正确
认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诚信经营的关系(如企业追
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这个知识点与企业形象这个知识点密切
相关,企业家的道德良心问题);能够结合案例材料分析企业经营成功与
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结合案例材料提出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对策
建议(该内容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关系非常密切,从而也节约个别劳
动时间这个知识点密切相关);能够结合实际认识企业破产与兼并对企业
经营发展的作用。企业经营与发展与第六课的知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从企业融资方式角度思考如何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如企业不同的扩
张情形应该选择何种融资方式;企业融资时如何合理确定不同融资方式
的比例以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但这个知识点太难,似乎超过了对高中生
的要求)。
五、劳动经济学理论 1.劳动者就业与失业理论(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能够结合实际分析
劳动力市场各种失业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如各类“就业难”
问题);能够结合各种实际材料分析劳动者所持有或需要持有的就业观念
(如公务 员热、80 后 90 后对工作的挑剔问题、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自主
产业);该理论也与收入公平合理分配问题、启动消费问题密切相关(就业
是劳动者收入的基本来源);该理论也是宏观调控的基础理论之一(促进就
业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之一)。
2.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能够结合实际了解维
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举措;能够了解劳动者本人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途
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与当前民工荒、招工难问题密切相关,而民工
荒、招工难问题又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区域经济
发展问题密切相 关;民工荒、招工难问题也可以从前一个理论角度进行
思考(如何解决失业问题的那些理论只要加以变通也有助于思考如何解决
招工难问题,招工难也与年轻一代劳动力的就业观念有关,也与缺乏相
应的技能素质有关);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也与收入公平分配理论密切相
关(主要是如何增加劳动报酬)。
六、收入分配理论
1.收入分配制度理论(第七课第一框)。能够明了各种收入分配方式
或制度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哪种收入分配方式更有助于效率,哪种收入
分配方式更有助于公平)。
2.效率与公平理论(第七课第二框)。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如何促进收
入的公平分配;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如何提高效率(这个问题在教材多个地方均有涉猎,如在分配方面收入分配要与要素贡献挂钩,技术进步、改
善管理、实行市场竞争、恰当的政府干预等);能够结合实际针对如何提
高居民收入与劳动报酬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能够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
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该理论与当前扭转收入分配差距、启动消费、人
民生活的尊严(当然这是一个牵涉面非常广的问题,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消费、社会保障、就业、政治体制、文化均有关)、财政支出理论、规范
市场秩序均有密切的关系。
七、金融理论 [ 来 源 : Z + x x + k . C o m ]
1.投资理财方式选择理论(第六课)。能够从四大指标出发准确区分
各种投资方式的特性(投资不同于理财。评价指标有:流动性、收益水平、
风险程度、流通性);能够结合实际情形选择合理的投资理财方式;能够
基本了解合理选择投资理财方式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以及能够知道不同
投资模式、不同投资原则背后的动机(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投资理财方式
的组合问题);能够从企业融资角度思考如何合理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如
投资项目的不同性质对融资方式的合理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投资理
财角度看该理论与收入分配问题密切相关(如:增加财产性收入、生产要
素参与分配),从融资角度看该理论与企业经营发展问题密切相关。
2.商业银行理论(第六课第一框第二目)。能够了解商业银行的基本
业务以及利润来源。
八、财政理论1.财政性质及作用理论(第八课第一框第一目)。能够结合实际材料
辨析财政发挥的作用(不要以为一个材料只能体现一个作用,典型就是“四
万亿计划”);该部分内容与宏观调控、社会公平、市场局限性等问题密
切相关。
2.财政收入与支出理论(第八课第一框第二目)。能够准确理解不同
情境下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如当前沸沸扬扬的地方融资平台与财政收入
问题);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这里的财政收入
通常 就是指经常性财政收入);能够正确认识财政收入与社会财富总量关
系问题(如拉弗曲线);能够结合实际分析政府职能变化与财政支出结构变
化的关系;能够结合实际的宏观经济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教材此
处的修改很大),选择合理的具体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手段。该理论与宏观
调控、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宏观调控理论的基础(具
体说,是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3.税收理论(第八课第二框)。能够准确理解税收的本质特性;能够
结合实际材料理解不同税收行为反映出来的不同税收特征;能够初步了
解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标准以及经济作用;
能够结合实际识别不同的违反税法行为。
九、市场经济理论
1.市场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与优势理论(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能
够了解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为什么空气阳光没有价格);能够了解市场
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能够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优点。 [ 来 源 : Z 。 x x 。 k . C o m ]2.市场秩序理论(第九课第一框第二目)。能够结合实际分析何以要
规范市场;能够了解市场秩序规范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
规范市场秩序的对策建议;该理论与反垄断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反垄
断又与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密切相关(垄断行业不仅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也
扭曲了收入分配)。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九课第一框第三目)。能够准确理解公共物
品等关键的概念(公共物品不一定就是公有的,公共物品不一定就是有形
的);能够根据实际材料分析市场机制运转失灵的具体原因,并能够初步
针对不同性质的市场失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比较难的可能恰恰是宏观
调控,而非微观市场监管)。
十、宏观调控理论
1.宏观调控目标(第九课第二框第三目)。能够初步准确地辨识不同
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如菲利普斯曲线,这一认识对政府合理确定宏
观调控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2.宏观调控手段(第九课第二框第三目)。能够结合宏观经济形势提
出具体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能够结合具体的宏观调控政策判断出宏
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或者不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按照宽松或积
极政策、紧缩或消极政策进行总结、分析)。
十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1,经济增长与发展要素理论(第四课第一框第二目,第十课第二框第
一、第二目)。教材对经济增长要素理论的表述很不清晰,但教材在多个地方强调了技术进步、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应该能够结合实
际材料明了这一点;还应该从微观角度认识技术进步、创新对企业的意
义(第二课第一框第二目,第五课第一框第二目);能够对如何推动、促进
技术进步、创新有着初步的了解(第二课第一框第二目、第二框第二日;
第八课第一框第一、第二目,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能够判断出材料中
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特点、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
2,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转变(第十课第二框第二目)。经济发展模式
转变问题与前一个问题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本质上是一样的。经济
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升级问题适合
放在这里讲,但产业结构升级 也与消费结构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能够
判断出材料中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的特点、缺陷并提出改进意 见。
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十课第二框第二目)。能够结合实际,找出问
题并对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初步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这个问题涉及
价格、资源配置、政府干预等一系列方面);能够结合实际找出问题并对
如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环境问题的解决既与政府
干预有关,但也可引入市场机制,如当前热门的排污权交易问题及科斯
定理、低碳经济、新能源)。
4.协调发展理论(第十课第一、第二目)。能够结合材料判断出经济
发展的协调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今年的热点之一是
层出不穷的区域发展规划)。协调发展严格说来是多层次的,而不仅仅是
城乡协调、区域发展协调问题,也包括产业结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经济社会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5.科学发展观(第十课第二框第一目)。(略)
十二、国际经济理论 [ 来 源 : 学 科 网 Z X X K ]
1.经济全球化理论(第十一课第一框)。能够结合实际材料分析经济
全球化的驱动力、利弊影响、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如金融海啸、反经济全
球化)。
2.国际贸易理论(第十一课第一框第一目)。能够从比较优势(相对优
势)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状况与好处。
3.国际金融理论(第一课第二框第三目,第十一课第一框第一目)。
能够初步了解外汇数量多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初步了解汇率变化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初步了解国际资金流动的驱动力以及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
4.对外开放理论(第十一课第二框)。能够结合实际材料能够判断出
对外开放状况(如进出口结构、技术进出口结构、资金流动结构等)、存在
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十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理论
1.经济制度理论(第四课第二框,第七课第一框)。(略,要学会识别
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学会识别分配方式)
2.经济体制理论(第九课第一框第一目 ,第二框第一目)。(略)
3.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第四课第一框第二目)。能够结合实际材料分
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性质、特点(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