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新课标卷高三上学期期初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附答案与解析)
日照市 9 月校际联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
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
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
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
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
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
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
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
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
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
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
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 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 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 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
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 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
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C. 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
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 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
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14. 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入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
(2)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14. ①国家危急,却无人应召;②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
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
“郡中豪杰”是指郡中的豪杰,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CD;
“诸豪杰”作“皆应”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 B。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错误,应该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
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
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错误,原文“使为书招
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
之”,可见,是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他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为:
(1)以:率领;乌合:乌合之众;是:这;何异:与……有什么不同。
(2)捍:保卫;乃:却,竟然;叛:背叛。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
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读懂题干,找准答题区域,把握住关键语句进
行理解,最后分点作答。
根据“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可
知,文天祥为国家危机,竟然没有人愿意起兵勤王而感到遗憾痛心;
根据“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
犹可保也”可知,他希望自己做个示范者,能够感召天下的忠臣义士一起前来保家卫国,这
样或许可以让国家延续下去。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
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 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
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
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
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
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
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
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
以“遵守天道,勤奋不息”为题,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对策文章写了一万多字,不打草稿,
一气呵成,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卷子中存在的古代典籍之义
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个人忠肝义胆如同铁石,所以臣敢为陛下得到人才而庆
贺。”不久父亲去世服丧而归。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
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
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
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佑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
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
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朝廷后,任命文天祥以
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京。他的好友劝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
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
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
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
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
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
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渡海到
了温州,于是到了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
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
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
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崖山被攻破,张弘范派
遣使者护送到首都。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
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
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
终年四十七岁。
菏泽市第一次模拟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
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
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
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
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
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
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
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
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
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
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
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
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
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
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
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
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
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B.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
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C.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
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D.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
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
C. 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D. “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少年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
的远大志向。
B. 王安石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
因,是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
C. 王安石思想先进,为民着想,他认为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当时最亟需的了,这
也得到皇帝的认可。
D. 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
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2)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14. 你如何评价王安石?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后来王安石掌管国政,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2)王
安石性格固执(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可不可,对不对,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14. ①王安石坚定不移,富有文采,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
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②思考周全,他给皇帝进言万言书,皇帝之后制定安排的,大多都是
以他的万言书为参考③满怀孝心,他母亲去世时,他坚持守孝,皇帝多次召见却不上任④思
想顽固,不能洞察人心,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
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导致的自己的衰败。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
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
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
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句子翻译为:居官任职的人才已经不足,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
域的守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赐予幸运作为常法,而没有某天会发生(祸患)的担
忧吗?其中,“人才”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D;“久以天幸为常”与“无一旦
之忧”是对比关系,故“久”后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B。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与运用。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
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
就是对古代“字”的文化常识的理解类试题。
A 项,对字的表述有误,“对平辈或晚辈称字”错误,应为“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
敬”。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 项,“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错,原文为“大抵皆庸人”,意思是“大部分是庸俗之人”,选
项是对原文意思的扩大。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关键词有:
(1)当:掌管。注措:措置,安排。大抵:大都、大致。祖:效法。
(2)忮:刚愎。可否:可不可,对不对。回:改变。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
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
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本题,根据文本进行概括即可。“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足法,人言不足恤”,可见其对变法的坚定不移。“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
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可见其富有文采,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
自圆其说。“于是上万言书”“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后来的策略大都是他
原来万言书的内容,可见其思考周全。“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因为母亲去世而不
做官,可见其满怀孝心。“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
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可见其思
想顽固,不能洞察人心。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
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
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
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
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
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
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
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
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
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
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
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
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
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
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
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 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
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
他, 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 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
一直到英宗朝结束, 朝廷多次召他, 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
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
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
“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
“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
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
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
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
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
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
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
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
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
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摸底联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
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
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移疾,临悉纵归,与之约,囚如期还。再
迁侍御史。大 夫韦挺责著位不肃,明日,挺越次与江夏王道宗语,临进曰:"王乱班。”道
宗曰:"与大夫语,何至 尔!”临曰:“大夫亦乱班。”挺失色,众皆悚伏。俄持节按狱交州,
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为国之要在用鼻,刻
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 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臣,独临所讯
无一言。帝问故,答曰:“唐卿断囚不冤,所以 绝意。”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
其考曰“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云。永徽元年,拜御史 大夫。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受赇当
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临建言:“群臣不知 天子所以议之之意。王族戮于
隐,议亲①也;刑不上大夫,议贵②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余咎。陛下以异于它囚,故
议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帝然之。龄 之,齐高帝五世孙,
由是免死。临累迁吏部尚书。初,来济谪台州,李义府谪普州,临奏许祎为江 南巡察使,
张伦剑南巡察使。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
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临俭薄寡欲,不好治第宅。性旁通,专务掩人过。见妻子,必正衣冠。
(选自《新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注]①议亲: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②议贵: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
以 减免刑罚。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
刺史/卒/年六十/
B. 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
刺史/卒/年六十/
C. 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
刺史/卒/年六十/
D. 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
刺史/卒/年六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有时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 节,文中指符节,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用竹、木、玉或金、铜等制成。
C. 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故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D. 尧舜,尧和舜,传说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临体恤百姓,为人宽仁。他在万泉任职时,勇于承担风险, 让一些囚犯回家做事,并
与囚犯约好返回的日期; 他注重遮掩别人的过失。
B. 唐临刚强正直,不惧权贵。大夫韦挺越位和郡王李道宗交谈,唐临先指责郡王李道宗违
规,后指责大夫韦挺违规, 众人都害怕而心服。
C. 唐临执法公正,深得赏识。他判案宽严适度,符合皇帝的意旨, 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与
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给他很高的评价。
D. 唐临忠于职守,敢于进言。他对身份特殊的萧龄之的量刑发表意见,列举依据, 认为不
应该处死萧龄之, 得到皇帝认同, 萧龄之得以免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
(2)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
14. 唐临为什么认为不能处死萧龄之?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县里有轻刑囚犯长期关在狱中,时逢春季,农事繁忙,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
犯出狱,令他们回家 耕种。
(2)受贿应当处死,皇帝下诏令让群臣议罪,群臣议定请求依法定罪,皇帝下诏在朝堂处
死。
14. 萧龄之是皇亲国戚,曾担任广州都督,按其身份应减免其刑罚。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许祎和来济关系好,而张伦和李义府有矛盾。武后常常偏袒李义府,
察知此事,认为唐临派亲信去搜求李义府的过失,因此唐临被免官。起任潮州刺史,去世,
终年六十岁。”
“武后常右义府”“武后”作“常右义府”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 BC;
“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其过”作“督”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
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 项,“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错,符节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作凭证之物。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C 项,“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错误,原文“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臣,独临所讯无一
言”,应是他所判决的案子没有一个人喊冤,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的也是这一点。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
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 “系”,关在狱中;“兴”,繁忙;“且”,
暂时;“就畎亩”,回家耕种。(2)“赇”,贿赂;“论”,定罪;“如”,按照;“诏戮于朝堂”,
状语后置句,于朝堂诏戮,在朝堂处死。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
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
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根据“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
如法,诏戮于朝堂”,可知萧龄之曾经担任广州都督,受贿应当处死,皇帝下诏令让群臣议
罪,群臣议定请求依法定罪,皇帝下诏在朝堂处死。“龄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可
知,萧龄之,是齐高帝的五世孙,因此免死。整理答案,即萧龄之是皇亲国戚,曾担任广州
都督,按其身份应减免其刑罚。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
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
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
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
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
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
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
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年,隐太子讨伐王世充,唐临献计游说,太子推荐
他在典书坊当值,授任 右卫率府铠曹参军。隐太子被废,唐临出任万泉丞。县里有轻刑囚
犯长期关在狱中,时逢春季,农事繁忙,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犯出狱,令他们回家耕种。
县令不答应。唐临说:“如果你担心出事,我愿独自承担罪责。”县令于是称病告假,唐临将
囚犯全部放出,与他们约定,囚犯按期返回。经两次升迁担任侍御史。大夫韦挺指责朝廷班
列不整齐,第二天,韦挺越位和江夏王李道宗说话,唐临走上前说道:“王爷扰乱班列。"李
道宗说:“我和大夫说话,何至如此!”唐临说:“大夫也扰乱班列。”韦挺脸色大变,众人都
害怕而心服。不久持符节巡察交州 刑狱,放出蒙冤被押的三千犯人。多次升职担任大理卿。
高宗曾经复审囚犯,唐临应声答对十分周详,皇帝高 兴地说:“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严峻
则人受残害,宽松则会放过罪犯,务必要适中,让我称心如意。”另一天皇帝又审讯犯人,
其他官员判决的犯人都纷纷上诉不服,只有唐临所判决的无人称冤。皇帝询问原因,犯人回
答说:“唐卿对囚犯的裁决并不冤屈,所以断绝了上诉的念头。”皇帝叹息说:“作为法官就应
该如此。”于是亲自评述唐临的考绩说“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之类。永徽元年,授任唐临御史
大夫。萧龄之曾经担任广州都督,受贿应当处死,皇帝下诏令让群臣议罪,群臣议定请求依
法定罪,皇帝下诏在朝堂处死。唐临上言说:“群臣不了解天子让议罪的本意。在隐秘之地
处死王族,是议亲;刑不上大夫,是议贵。如今萧龄之贪赃一事声名狼藉,死有余辜。陛下
因他和其他囚犯地位不同,所以让有关官员议罪,又下令杀死他,不合尧舜用刑的原则,不
可为后世效法。”皇帝认为他说的对。萧龄之,是齐高帝的五世孙,因此免死。唐临多次升
官担任吏部尚书。起初,来济被贬到台州,李义府被贬往普州,唐临上奏请求命许祎为江南
巡察使,张伦为剑南巡察使。许祎和来济关系好,而张伦和李义府有矛盾。武后常常偏袒李
义府,察知此事,认为唐临派亲信去搜求李义府的过失,因此唐临被免官。起任潮州刺史,
去世,终年六十岁。唐临节俭寡欲,不喜欢修治宅第。性格开通,注重替人遮掩过失。见妻
子儿女时,总是衣冠整齐。
第一次模拟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
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
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
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
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
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
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
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
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
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
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
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
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
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
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
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
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
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
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D.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
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
10.(3 分)C 11.(3 分)A 12.(3 分)C
13.(8 分)
(1)(4 分)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
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2)(4 分)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
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14.(3 分)
第一问(1 分):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
第二问(2 分):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山东省 2021 届高三开学质量检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
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
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
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
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
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 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
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
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
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
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
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
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
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
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
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人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
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
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人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
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人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
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
B.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C.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D.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
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时,
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
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
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
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
(2)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
14.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为什么有人批评他?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
10. (3 分)B
11. (3 分)A
12. (3 分)B
13.(8 分)(1)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使它们被拖延搁
置起来,经过了十天的办理,就没有事了。(“狱讼”“留滞”“涉旬”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2)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在一起 ,不符合礼制,此事就被停止了。(“混居”“礼制”“寝”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14.(3 分)原因:因为他给了许多人便利和优裕。结果:他认为现在刚刚开始推行这种选官方式,
希望将来的人能学习诗书、懂得礼义。人们听了他的说法,都心悦诚服。(第一问给 1 分,
第二问给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嘉祥一中实验班第一次综合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
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
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
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
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
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
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
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
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
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
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B.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C.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D.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男子至 20 岁、女子至 15 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字供平辈和
晚辈称呼,名是供长辈呼唤。
B. “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
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C. “民”,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
苍生、黎元、氓等。
D. “署”,办理公务的机关,专署、公署、官署等。在此文中表示兼任官职,在古代表示代
理官职的还有“权”“转”“摄”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
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 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原来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
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 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熊概逮捕了遇赦的平康,把他连同另外抓捕的
几十个豪强恶徒,一并送往京都治罪。
D. 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
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14. 皇上升任熊盖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0. B 句意为: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
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使”是动词,译为“派”,“御史”作“使”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 A、C 两项。“廉”是动词,考察、调查的意思;“之”是代词,作“廉”的宾语,派出御史的
目的是“廉之”,“阴使御史廉之”是连动句,中间不应断开。“无所得”是结果,应独立成句。
所以应在“之”后停顿。排除 D 项。
11. D D 项,“在此文中表示兼任官职,在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权’‘转’‘摄’等”说法有误。
原文中说“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
代理官职为“权”,“摄”指代理,“转”指迁官转任。
12. C C 项,“熊概逮捕了遇赦的平康,把他连同另外抓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一并送往
京都治罪”说法有误。原文说平康“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
辈,械至京,论如法”,所以熊概杀了平康,把逮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送往京都。
13. (1)我们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
来,只需严密警戒就可以了。
(2)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
廷。
本题关键点有:(1)“居”,担任;“方面”,古指一个地方的军政要职或其长官;“至”,到来;
“捍御”,保卫抵御;“顾……邪”,反而……吗;“戒严”,在战时或其他非常情况下,所采取的
严密防备措施。
2)“以”,介词,根据、依照;“便宜”,实际情况,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发”,发放;
“赡”,供给、供养;“闻”,使……知道,上报;“于”,引出对象,介词。
14. ①前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无功,不体恤百姓,还有的欺骗皇上每年都上报说丰收。
②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
③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
阅读原文可知,皇上升任熊盖为大理寺卿的原因应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首先,结合原文内
容“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
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分析可知,前面连续几任官员要么治
水无功,要么不体恤百姓、欺下瞒上,要么庸懦无能。所以朝廷急需一个贤能之人。其次,
结合语句“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可知,这是皇上重用熊概的直接原因。
此外,原文说“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针对当地的混
乱情况,所以“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结合以上分析,分三点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
考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布
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
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罢了。”后来果然贼寇没来。
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
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
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
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
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
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
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
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
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
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
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
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
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
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
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
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
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
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济宁市微山二中开学检测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施琅,字琢公。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明总兵郑芝龙降,芝龙归京师,其子成功窜踞海
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琅以计得脱,其父、弟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康熙二十年,成
功孙克塽幼,刘国轩等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
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
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夏至后二十馀
日,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以为言,暂缓进剿。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
百,但遇风利即可进。”诏从之。八月,琅统兵至台湾,克塽率属剃发,缴金印,台湾平。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遗民、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原属化
外,土番杂处,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一旦纳土归命,善后之计,尤宜周详。若
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
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上命允其行。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授克
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
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二十七年,入觐,赏赉优渥。琅辞谢,又言:“臣
年力已衰,惧勿胜封疆之重,请辞。”帝不许,命还任,三十五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删改)
施琅每当调遣,辄冠军锋。寻总水师,屡陈进取;厦门之克,尔与有劳。朕欲声厥罪,以救
边氓,谘诹在廷,谓难剪灭。惟尔独抒忠悃,力赞成谋。朕心益断,命尔徂征。尔能上度天
时,下揆地势,排群帅以密陈,乘南风而破浪,一鼓而平。四十余年之巨孽悉除,三十六岛
之残黎皆悦。戢兵而惟宣德意,受降而不复私仇。调度周详,朕深嘉叹!何不遐年,朕心轸
悼!泽加身后,赠恤从优,谥曰襄壮。
(选自《施琅碑文》,有删节)
9. 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
便/可获全胜
B. 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
便/可获全胜
C. 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
便/可获全胜
D. 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
便/可获全胜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顺治,是清朝皇帝的年号。年号与谥号、庙号相比,起源最晚,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可
以不唯一。
B. 疏,封建时代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
问题的分析。
C. 户部,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疆土、田地、户籍、赋税、科举、财政
等事宜。
D. 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表彰大臣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他或其亲属的官职或
称号。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施琅早年经历坎坷,家破人亡。他跟随芝龙投降清廷,被郑成功抓获,施琅拒绝降服,
他的父亲、弟弟及子侄被杀,他只身以计脱险。
B. 施琅以国为重,顾全大局。克塽投降后,他理智处理公义私怨的关系,认为杀戮有违人
心归顺,不但没有诛杀克塽,还请求皇帝准他归朝。
C. 施琅功成不居,淡泊名利。面对自己的功绩和朝廷的优厚奖励,施琅不贪功,以自己年
岁已高为由婉拒皇帝的赏赐,得以功成身退。
D. 施琅英勇忠心,深合帝意。无论攻克厦门还是收复台湾,他总是身先士卒;朝堂问策施
琅对答让皇帝满意,他死后皇帝哀痛不已。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上命允其行。
(2)尔能上度天时,下揆地势,排群帅以密陈,乘南风而破浪,一鼓而平。
【答案】9. C 10. C 11. C
12. 1)如果摆渡不完,逃窜藏匿在山谷中,就是所说的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
盗匪。皇帝下令允许他这样做。
(2)你向上能推测天道运行的规律,往下能揣度各种形势,力排众议秘密上言,乘着南风
破浪前进,一鼓作气(一举)平定了台湾。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
用排除法做题。
本句译文是:冬春交际之时,飓风时常发生,我们的船只很难渡过海洋。我现在练习水兵,
又派遣间谍与我以前的部下联系,使他们作为内应,等到风便利我们的时候出兵,可以大获
全胜。
“我舟”是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 B;
“练习”是谓语动词,“水师”是 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 A;
“臣旧时部曲”意思是“我以前的部下”,一起做前面“通”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D。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
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
知识的积累。
C 项,“掌管全国的疆土、田地、户籍、赋税、科举、财政等事宜”说法有误,户部掌管全国
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科举归礼部主管。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
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
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
识。
C 项,“得以功成身退”说法有误,原文是“帝不许,命还任”,皇帝命令他留任,他并未“身
退”。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
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渡,摆渡;载,运载;窜匿,逃窜藏匿;藉,借;赍,赠送;允:允许。
(2)度,推测;揆,揣度;密陈,秘密上言;一鼓,一鼓作气(一举)。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
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施琅,字琢公。顺治三年,清军平定了福建,施琅随明总兵郑芝龙投降清军,郑芝龙回到京
城,他的儿子郑成功占据了海岛台湾,要招纳施琅,施琅不听从。郑成功捉拿了施琅,施琅
用计得以逃脱,他的父亲、弟弟及子侄都被郑成功杀害。康熙二十年,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
尚年幼,将领郑国轩等人负责军务。内阁太学士李光地呈上能够平定台湾的奏本,据此又推
荐了施琅熟悉海上的事务,皇上再次任命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并命令他见机进军攻取台
湾。施琅到任军中,上疏说:“敌人的船只长时间地停泊在澎湖,全部力量坚固防守。冬春
交际之时,飓风时常发生,我们的船只很难渡过海洋。我现在练习水兵,又派遣间谍与我以
前的部下联系,使他们作为内应,等到风便利我们的时候出兵,可以大获全胜。”夏至后二
十多天,彗星出现,户部尚书梁清标以此为理由,要求暂时延缓进攻围剿。施琅上疏说:“我
已经挑选两万精兵、三百只战船,只要遇到风对我们有利,就可进攻。”皇帝下诏听从他的
建议。八月,施琅带着清军到了台湾,郑克塽率领部属剃了头发,上缴了金印,台湾平定。
皇上派遣侍郎苏拜到福建,与督抚和施琅商议妥善地料理台湾平定后遗留的问题。有人提出
将在台湾居住的人迁移、将台湾放弃的意见,施琅说,台湾虽然是一个远离太陆的海岛,土
番人随处居住,中原的百姓悄悄地前往陌生的地方聚集,已不下万人。一旦收纳他们的土地
回归朝廷,以后的事情,更应该考虑周密详细。如果丢弃他们的土地、迁走他们,用有限的
船只,去摆渡无限的百姓,不经过多年,难以完成。如果摆渡不完,逃窜藏匿在山谷中,就
是所说的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皇帝下令允许他这样的做。施琅又陈述了
请求皇上允许郑克塽交回台湾本土,回归朝廷,并让他带领家眷和部下一起到京城的意见。
皇上下诏授给郑克塽爵位。有人认为施琅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会对郑氏家族下毒手。施琅说:
“孤岛台湾刚刚回归,一旦发生杀戮的事情,担心人心不会顺从。我忍受哀伤和苦痛的原因,
是以国事为重,不敢顾及私怨啊。”二十七年,皇帝召见,入朝时皇帝温和恳切地抚慰犒劳
他,赏赐财物众多。施琅辞谢皇帝,又说:“自己的年龄和体力已经衰老,担心不能胜任巡
抚的重任,请求辞去官职。”皇帝没有准许,下命让他继续留任。三十五年,死在任上。
(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删改)
施琅每次被调动派遣,总是能够在军中居首位。不久统领水军,多次陈述要有作为;平定厦
门,你有大功劳。朕欲宣布他们的罪逆,来拯救我的边民,但廷臣商议(的结果),认为实
难剪除消灭。只有你自己表达忠诚之心,极力辅佐立刻成算。我的内心更加强烈要做个决断,
命令你赶快出征。你向上能推测天道运行的规律,往下能揣度各种形势,力排众议秘密上言,
乘着南风破浪前进,一鼓作气平定了台湾。四十多年的首恶都被剪除了,三十六岛残留的民
众都非常高兴。收起兵器布宣恩惠,仇敌投降后不再计较个人仇怨。你安排调动的周到细致,
我深表赞叹!为什么不长寿呢,我的心里非常痛彻,深深地哀悼你!在你死后给予你恩惠,
并给你的家属赠送财物加以抚恤,赐予“襄壮公”的谥号。
(选自《施琅碑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