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版)第36讲 空间向量的应用(解析版)49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新高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新高考专版)第36讲 空间向量的应用(解析版)49页

ID:458630

大小:4.02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36 讲 空间向量的应用 一、 考情分析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 5.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平面的距离问题; 6.并能描述解决夹角和距离的程序,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 知识梳理 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1)直线的方向向量:给定一个定点 A 和一个向量 a,再任给一个实数 t,以 A 为起点作向量AP→ = ta,则此向量方程叫做直线 l 的参数方程.向量 a 称为该直线的方向向量. (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 l⊥α,取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a,则向量 a 叫做平面 α 的法向量. 2.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 位置关系 向量表示 l1∥l2 n1∥n2⇔n1=λn2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分 别为 n1,n2 l1⊥l2 n1⊥n2⇔n1·n2=0 l∥α n⊥m⇔n·m=0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n, 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m l⊥α n∥m⇔n=λm α∥β n∥m⇔n=λm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分别 为 n,m α⊥β n⊥m⇔n·m=0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 a,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则 a 与 b 的夹角 β l1 与 l2 所成的角 θ 范围 (0,π) (0,π 2] 求法 cos β= a·b |a||b| cos θ=|cos β|=|a· b| |a||b| 4.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a,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θ,则 sin θ=|cos 〈a,n〉|=|a· n| |a||n|. 5.求二面角的大小 (1)如图①,AB,CD 是二面角 α-l-β 的两个面内与棱 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 θ=__〈AB→ , CD→ 〉. (2)如图②③,n1,n2 分别是二面角 α-l-β 的两个半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 θ 满 足|cos θ|=|cos〈n1,n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 n1 与 n2 的夹角(或其补角). 6.点到平面的距离 用向量方法求点 B 到平面距离基本思路:确定平面法向量, 在平面内取一点 A,求向量AB→ 到法 向量的投影向量,投影向量的长度即为所要求的距离.如图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点 B 到平面 α 的距离 d= |AB→ · n| |n| . [微点提醒] 1.平面的法向量是非零向量且不唯一.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要建立右手直角坐标系. 3.线面角 θ 的正弦值等于直线的方向向量 a 与平面的法向量 n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 sin θ =|cos〈a,n〉|,不要误记为 cos θ=|cos〈a,n〉|. 4.二面角与法向量的夹角: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当求出两半平面 α,β 的法向 量 n1,n2 时,要根据向量坐标在图形中观察法向量的方向,来确定二面角与向量 n1,n2 的夹角 是相等,还是互补. 三、 经典例题考点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 【例 1】 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AD⊥平面 BCD,BC⊥CD,AD=2,BD=2 2,M 是 AD 的中点,P 是 BM 的中点,点 Q 在线段 AC 上,且 AQ=3QC. 证明:PQ∥平面 BCD. 【解析】证明 法一 如图,取 BD 的中点 O,以 O 为原点,OD,OP 所在射线分别为 y,z 轴 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由题意知,A(0,2,2),B(0,- 2,0),D(0,2,0). 设点 C 的坐标为(x0,y0,0). 因为AQ→ =3QC→ , 所以 Q(3 4x0, 2 4 +3 4y0,1 2). 因为 M 为 AD 的中点,故 M(0,2,1). 又 P 为 BM 的中点,故 P(0,0,1 2), 所以PQ→ =(3 4x0, 2 4 +3 4y0,0). 又平面 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a=(0,0,1),故PQ→ ·a=0. 又 PQ⊄平面 BCD, 所以 PQ∥平面 BCD. 法二 在线段 CD 上取点 F,使得 DF=3FC,连接 OF,同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 A,B,C 的坐标,设点 C 坐标为(x0,y0,0).∵CF→ =1 4CD→ ,设点 F 坐标为(x,y,0),则 (x-x0,y-y0,0)=1 4(-x0, 2-y0,0), ∴{x=3 4x0, y= 2 4 +3 4y0, ∴OF→ =(3 4x0, 2 4 +3 4y0,0) 又由法一知PQ→ =(3 4x0, 2 4 +3 4y0,0), ∴OF→ =PQ→ ,∴PQ∥OF. 又 PQ⊄平面 BCD,OF⊂平面 BCD, ∴PQ∥平面 BCD. 规律方法 (1)恰当建立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坐标,是运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和垂 直的关键. (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须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或证直线的 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共面,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 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平面外即可.这样就把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 考点二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 【例 2】 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BCD=90°,AB=BC =PB=PC=2CD,侧面 PBC⊥底面 ABCD.证明: (1)PA⊥BD; (2)平面 PAD⊥平面 PAB. 【解析】证明 (1)取 BC 的中点 O,连接 PO, ∵平面 PBC⊥底面 ABCD,△PBC 为等边三角形, ∴PO⊥底面 ABCD. 以 BC 的中点 O 为坐标原点,以 BC 所在直线为 x 轴,过点 O 与 AB 平行的直线为 y 轴,OP 所 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 CD=1,则 AB=BC=2,PO= 3. ∴A(1,-2,0),B(1,0,0),D(-1,-1,0),P(0,0, 3). ∴BD→ =(-2,-1,0),PA→ =(1,-2,- 3). ∵BD→ ·PA→ =(-2)×1+(-1)×(-2)+0×(- 3)=0, ∴PA→ ⊥BD→ ,∴PA⊥BD. (2)取 PA 的中点 M,连接 DM,则 M(1 2 ,-1, 3 2 ). ∵DM→ =(3 2 ,0, 3 2 ),PB→ =(1,0,- 3), ∴DM→ ·PB→ =3 2 ×1+0×0+ 3 2 ×(- 3)=0, ∴DM→ ⊥PB→ ,即 DM⊥PB. ∵DM→ ·PA→ =3 2 ×1+0×(-2)+ 3 2 ×(- 3)=0, ∴DM→ ⊥PA→ ,即 DM⊥PA. 又∵PA∩PB=P,∴DM⊥平面 PAB. ∵DM⊂平面 PAD,∴平面 PAD⊥平面 PAB. 规律方法 (1)利用已知的线面垂直关系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从而将 几何证明转化为向量运算.其中灵活建系是解题的关键. (2)用向量证明垂直的方法 ①线线垂直: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 ②线面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 ③面面垂直: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 考点三 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位置关系的探索性问题  角度 1 与平行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 3-1】 如图,棱柱 ABCD-A1B1C1D1 的所有棱长都等于 2,∠ABC 和∠A1AC 均为 60°,平 面 AA1C1C⊥平面 ABCD. (1)求证:BD⊥AA1; (2)在直线 CC1 上是否存在点 P,使 BP∥平面 DA1C1,若存在,求出点 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解析】(1)证明 设 BD 与 AC 交于点 O,则 BD⊥AC,连接 A1O,在△AA1O 中,AA1=2,AO= 1,∠A1AO=60°, ∴A1O2=AA21+AO2-2AA1·AOcos 60°=3, ∴AO2+A1O2=AA21, ∴A1O⊥AO. 由于平面 AA1C1C⊥平面 ABCD,且平面 AA1C1C∩平面 ABCD=AC,A1O⊂平面 AA1C1C,∴A1O⊥ 平面 ABCD. 以 OB,OC,OA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 1,0),B( 3,0,0),C(0,1,0),D(- 3,0,0),A1(0,0, 3),C1(0,2, 3). 由于BD→ =(-2 3,0,0),AA1→ =(0,1, 3), AA1→ ·BD→ =0×(-2 3)+1×0+ 3×0=0, ∴BD→ ⊥AA1→ ,即 BD⊥AA1. (2)解 假设在直线 CC1 上存在点 P,使 BP∥平面 DA1C1, 设CP→ =λCC1→ ,P(x,y,z),则(x,y-1,z)=λ(0,1, 3). 从而有 P(0,1+λ, 3λ),BP→ =(- 3,1+λ, 3λ).设 n3⊥平面 DA1C1,则{n3 ⊥ A1C1→ , n3 ⊥ DA1→ , 又A1C1→ =(0,2,0),DA1→ =( 3,0, 3), 设 n3=(x3,y3,z3),则{2y3=0, 3x3+ 3z3=0, 取 n3=(1,0,-1),因为 BP∥平面 DA1C1, 则 n3⊥BP→ ,即 n3·BP→ =- 3- 3λ=0,得 λ=-1, 即点 P 在 C1C 的延长线上,且 C1C=CP. 角度 2 与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 【例 3-2】 如图,正方形 ADEF 所在平面和等腰梯形 ABCD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已知 BC= 4,AB=AD=2. (1)求证:AC⊥BF; (2)在线段 BE 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得平面 PAC⊥平面 BCEF?若存在,求出BP PE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析】(1)证明 ∵平面 ADEF⊥平面 ABCD,平面 ADEF∩平面 ABCD=AD,AF⊥AD,AF⊂ 平面 ADEF, ∴AF⊥平面 ABCD. ∵AC⊂平面 ABCD,∴AF⊥AC. 过 A 作 AH⊥BC 于 H,则 BH=1,AH= 3,CH=3, ∴AC=2 3,∴AB2+AC2=BC2,∴AC⊥AB, ∵AB∩AF=A,∴AC⊥平面 FAB, ∵BF⊂平面 FAB,∴AC⊥BF. (2)解 存在.由(1)知,AF,AB,AC 两两垂直.以 A 为坐标原点,AB→ ,AC→ ,AF→ 的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 坐标系 A-xyz, 则 A(0,0,0),B(2,0,0),C(0,2 3,0),E(-1,3,2). 假设在线段 BE 上存在一点 P 满足题意,则易知点 P 不与点 B,E 重合,设BP PE =λ,则 λ>0,P (2-λ 1+λ , 3λ 1+λ , 2λ 1+λ). 设平面 PAC 的法向量为 m=(x,y,z). 由AP→ =(2-λ 1+λ , 3λ 1+λ , 2λ 1+λ),AC→ =(0,2 3,0), 得{m·AP→ =2-λ 1+λx+ 3λ 1+λy+ 2λ 1+λz=0, m·AC→ =2 3y=0, 即{y=0, z=λ-2 2λ x,令 x=1,则 z=λ-2 2λ , 所以 m=(1,0,λ-2 2λ )为平面 PAC 的一个法向量. 同理,可求得 n=(1, 3 3 ,1)为平面 BCEF 的一个法向量. 当 m·n=0,即 λ=2 3 时,平面 PAC⊥平面 BCEF, 故存在满足题意的点 P,此时BP PE =2 3. 规律方法 解决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基本方法 (1)通常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2)探索性问题的关键是设点:①空间中的点可设为(x,y,z);②坐标平面内的点其中一个坐标 为 0,如 xOy 面上的点为(x,y,0);③坐标轴上的点两个坐标为 0,如 z 轴上的点为(0,0,z);④ 直线(线段)AB 上的点 P,可设为AP→ =λAB→ ,表示出点 P 的坐标,或直接利用向量运算. 考点四 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 4】 (1)已知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120°,AB=2,BC=CC1=1,则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3 2 B. 15 5 C. 10 5 D. 3 3 (2)在三棱锥 P-ABC 中,△ABC 和△PBC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二面角 P-BC-A 的大小为 120°,则异面直线 PB 和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5 8 B.3 4 C.7 8 D.1 4 【答案】 (1)C (2)A 【解析】 (1)法一 以 B 为原点,建立如图(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图(1) 则 B(0,0,0),B1(0,0,1),C1(1,0,1). 又在△ABC 中,∠ABC=120°,AB=2,则 A(-1,3,0). 所以AB1→ =(1,- 3,1),BC1→ =(1,0,1), 则 cos〈AB1→ ,BC1→ 〉= AB1→ ·BC1→ |AB1→ |·|BC1→ | =(1,- 3,1)·(1,0,1) 5· 2 = 2 5· 2 = 10 5 , 因此,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0 5 .法二 将直三棱柱 ABC-A1B1C1 补形成直四棱柱 ABCD-A1B1C1D1(如图(2)),连接 AD1,B1D1, 则 AD1∥BC1. 图(2) 则∠B1AD1 为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易求得 AB1= 5,BC1=AD1= 2,B1D1 = 3. 由余弦定理得 cos∠B1AD1= 10 5 . (2)法一 取 BC 的中点 O,连接 OP,OA,因为△ABC 和△PBC 均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AO⊥BC,PO⊥BC,所以∠POA 就是二面角 P-BC-A 的平面角,即∠POA=120°,过点 B 作 AC 的平行线交 AO 的延长线于点 D,连接 PD,则∠PBD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 PB 和 AC 所成 的角.设 AB=a,则 PB=BD=a,PO=PD= 3 2 a,所以 cos ∠PBD= a2+a2-( 3 2 a )2 2 × a × a =5 8. 法二 如图,取 BC 的中点 O,连接 OP,OA,因为△ABC 和△PBC 均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AO⊥BC, PO⊥BC,所以 BC⊥平面 PAO,即平面 PAO⊥平面 ABC.且∠POA 就是其二面角 P-BC-A 的 平面角,即∠POA=120°,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 AB=2,则 A( 3,0,0),C(0,-1,0),B(0,1,0),P(- 3 2 ,0,3 2), 所以AC→ =(- 3,-1,0),PB→ =( 3 2 ,1,-3 2),cos 〈AC→ ,PB→ 〉=-5 8 ,所以异面直线 PB 与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 8. 法三 如图所示,取 BC 的中点 O,连接 OP,OA, 因为△ABC 和△PBC 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所以 AO⊥BC,PO⊥BC,所以∠POA 就是二面角的 平面角,设 AB=2,则AC→ =OC→ -OA→ ,PB→ =OB→ -OP→ , 故AC→ ·PB→ =(OC→ -OA→ )·(OB→ -OP→ )=-5 2 , 所以 cos 〈AC→ ,PB→ 〉= AC→ ·PB→ |AC→ |·|PB→ | =-5 8. 即异面直线 PB 与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 8. 规律方法 1.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是:(1)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 v1,v2;(3)代入公式|cos〈v1,v2〉|=|v1·v2| |v1||v2| 求解. 2.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θ∈(0,π 2],两向量的夹角 α 的范围是[0,π],当异面直线的方向 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就是该异面直线的夹角;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 其补角才是异面直线的夹角. 考点五 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 【例 5】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AB=BC=2 2,PA=PB=PC=AC=4,O 为 AC 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 ABC; (2)若点 M 在棱 BC 上,且二面角 M-PA-C 为 30°,求 PC 与平面 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证明 因为 AP=CP=AC=4,O 为 AC 的中点,所以 OP⊥AC,且 OP=2 3.连接 OB,因为 AB=BC= 2 2 AC, 所以 AB2+BC2=AC2,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 OB⊥AC,OB=1 2AC=2. 由 OP2+OB2=PB2 知 PO⊥OB. 由 OP⊥OB,OP⊥AC 且 OB∩AC=O,知 PO⊥平面 ABC. (2)解 如图,以 O 为坐标原点,OB→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由已知得 O(0,0,0),B(2,0,0),A(0,-2,0),C(0,2,0),P(0,0,2 3),AP→ =(0,2, 2 3).取平面 PAC 的一个法向量OB→ =(2,0,0). 设 M(a,2-a,0)(0= = ⋅   1BC 1 1BB DD 10 5 2 2 3 4 2 6 3 6A(1,0,0),M(0, ,1),B(1,1,0),D(0,0,0), =(-1, ,1), , = , 所以异面直线 AM 与 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5.平面 的法向量 ,平面 的法向量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 平行 B. 、 垂直 C. 、 重合 D. 、 不垂直 【答案】B 【解析】解:平面 的法向量 ,平面 的法向量 , 因为 , 所以两个平面垂直. 6.若平面 的法向量为 ,直线 的方向向量为 ,直线 与平面 的夹角为 ,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于直线 与平面 的夹角为 , 其中 , 所以 , 1 2 AM 1 2 ( )11 0DB = ,, cos AM BD < , > 11 22 3 622 − + = − ⋅ 2 6 α (2, 2,2)u = − β (1,2,1)v = α β α β α β α β α (2, 2,2)u = − β (1,2,1)v = 2 4 2 0u v = − + =  α n l a l α θ cos n a n a θ ⋅= ⋅     cos n a n a θ ⋅ = ⋅     sin n a n a θ ⋅= ⋅     sin n a n a θ ⋅ = ⋅     l α θ 0 θ π≤ < sin 0θ ≥所以 . 7.直三棱柱 ABC—A′B′C′中,AC=BC=AA′,∠ACB=90°,E 为 BB′的中点,异面直线 CE 与 所成角的余弦 值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直三棱柱 中, , , 为 的中点. 以 为原点, 为 轴, 为 轴, 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则 ,0, , ,2, , ,0, , ,0, , ,2, , ,0, , 设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为 , 则 . 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故选: . sin cos n a n a n a θ ⋅ = ⋅ = ⋅       C A′ 5 5 5 5 − 10 10 10 10 ABC A B C− ′ ′ ′ AC BC AA= = ′ 90ACB∠ = ° E BB′ C CA x CB y CC′ z 2AC BC AA= = ′ = (0C 0) (0E 1) (0C′ 2) (2A 0) (0CE = 1) (2C A′ = 2)− CE C A′ θ | | 2 10cos 10| | | | 5 8 CE C A CE C A θ ′= = = ′       ∴ CE C A′ 10 10 D8.如图,长方体 中, , , 、 、 分别是 、 、 的 中点,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0 B. C. D. 【答案】A 【解析】如图 1 1 1 1ABCD A B C D− 1 4AA AB= = 2AD = E F G 1DD AB 1CC 1A E GF 10 5 2 2 15 5 ( ) ( ) ( ) ( )1 2,0,4 0,0,2 , 2,2,0 , 0,4,2A E F G,所以 所以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 故选:A 9.在正三棱柱 中,若 ,则 与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得 , 平面 ;设 ,则 , 又 , , 所以 . 故 . 即 , 即 与 所成角的大小为 . 故选 D 10.在四棱锥 中, 平面 , , ,且四边形 是矩形, 是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 ) ( )1 2,0, 2 , 2, 2, 2A E GF= − − = − −  1A E GF 1 1 0 ⋅ =     A E GF A E GF 1 1 1ABC A B C− 12AB BB= 1AB 1C B 60 75 105 90 60ABC∠ =  1BB ⊥ ABC 1 1BB = 2AB = 1 1AB BB BA= −   1 1BC BC BB= +   1 1 1 1 2 1 1 1( ) ( )AB BC BB BA BC BB BB BC BB BA BC BA B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2 cos60 0 0= + − × × − = 1 1AB BC⊥  1 1AB BC⊥ 1AB 1C B 90 P ABCD− PA ⊥ ABCD 2PA = 2 4BC AB= = ABCD E PD BE PC 6 18 − 6 18 2 6 − 2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所以 , 所以 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1.如图,四棱锥 中,底面 是矩形, , , , , 是等腰三角形,点 是棱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因为 , , 两两垂直, ( ) ( ) ( ) ( )0,0,2 , 2,0,0 , 2,4,0 , 0,2,1P B C E ( ) ( )2,2,1 , 2,4, 2= − = − BE PC BE PC 6 18 ⋅ =     BE PC BE PC P ABCD− ABCD PA AB⊥ PA AD⊥ 1AD = 2AB = PAB△ E PB EC PD 3 3 6 3 6 4 2 2 AB AD AP以 为原点, , , 分别为 , ,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又因为 , , 所以 , , , , 因为 是棱 的中点,所以 , 所以 , , 所以 , 12.如图,直四棱柱 的底面是菱形, , ,M 是 的中点,则 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D A AB AD AP x y z 2PA AB= = 1AD = ( )0,0,0A ( )2 ,0,0B ( )2,1,0C ( )0,1,0D ( )0,0, 2P E PB 2 2,0,2 2E       2 2,1,2 2EC  = −     ( )0,1, 2PD = − 1 1 6cos , 31 11 1 22 2 EC PD +〈 〉 = = + + × +   1 1 1 1ABCD A B C D− 1 2AA AB= = 60BAD∠ = ° 1BB 1A M 1B C 10 5 − 1 5 − 1 5 10 5【解析】由题意可得 , 13.若直线 的方向向量为 ,平面 的法向量为 ,则( ) A. B. C. D. 与 相交 【答案】C 【解析】解:∵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 平面 的法向量为 , ∴ ,∴ , ∴ . 14.若三棱锥 P-ABC 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满足 PA=PB=PC=1,则点 P 到平面 ABC 的距离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分别以 PA,PB,PC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1,0,0),B(0,1,0),C(0,0,1). . 设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 得: .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 5,2A M A B B M AB BB A M A B B M= + = − = + =        2 2 1 1 1 1, 2 2B C BC BB B C BC BB= − = + =      ( )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cos , 2 10 2 10 AB BB BC BB AB BC BBA M B CA M B C A M B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2 2 cos60 4 102 .52 10 × × + × = = l (1, 2,3)a = − α ( 3,6, 9)n = − − l α⊂ / /l α l α⊥ l α ( )1, 2,3a = − α ( )3,6, 9n = − − 1 3a n= −  a n   l α⊥ 6 6 6 3 3 6 3 3 ( ) ( )1,1,0 , 1,0,1AB AC= − = −  ( ), ,n x y z= 0 0 n AB n AC  ⋅ = ⋅ =     0 0 x y x z − + = − + =令 ,则 .则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点 P 到平面 ABC 的距离 . 15.长方体 中 , 为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 余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A(1,0,0),E(0,2,1),B(1,2,0),C1(0,2,2), =(-1,0,2), =(-1,2,1). cos〈 , 〉= = . 所以异面直线 BC1 与 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6.直三棱柱 中, , ,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 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在直三棱柱 中, , 1x = 1y z= = ( )1,1,1n = | | 3 3| | nPAd n = ⋅ =     1 1 1 1ABCD A B C D− 1 2, 1AB AA AD= = = E 1CC 1BC AE 10 10 30 10 2 15 10 3 10 10 1BC AE 1BC AE 30 10 30 10 1 1 1ABC A B C− 120ABC∠ = ° 1 1AB BC CC= = = 1AB 1BC 3 2 1 2 3 3 3 4 1 1 1ABC A B C− 120ABC∠ = °取 中点 , ,则 , 所以 , 以 的中点 坐标原点, 为 轴, 为 轴, 以过点 垂直平面 的垂线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 , , , 所以 , , 设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为 , 则 . 17.在正方体 中, 分别为 , 的中点, 为侧面 的中心,则异面 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如图,以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所在直线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 体的棱长为 ,则 , ∴ . 则 AC O 1 1AB BC CC= = = OB AC⊥ 2 sin60 3AC BC= ° = AC O OB x OC y O ABC z 30, ,02A  −    1 1 ,0,12B      1 ,0,02B     1 30, ,12C       1 1 3, ,12 2AB  =      1 1 3, ,12 2BC  = −     1AB 1BC θ 1 1 1 1 1 3 1 34 4cos 42 2 AB BC AB BC θ − + +⋅= = = ×⋅     1 1 1 1ABCD A B C D− M N, AD 1 1C D O 1 1BCC B MN 1OD ( ) 1 6 1 4 1 6 − 1 4 − D 1, ,DA DC DD , ,x y z 2 ( ) ( ) ( ) ( )11 0 0 , 01 2 , 1 21 , 0 0 2M N O D,, ,, ,, ,, ( ) ( )11,1,2 , 1, 2,1MN OD= − = − − . ∴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 A. 18.在棱长为 3 的正方体 中, 为线段 中点, 为线段 上靠近 的三等分点, 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知 , , , , 所以 , , 所以 . 故选:B. 19.如图该几何体由半圆柱体与直三棱柱构成,半圆柱体底面直径 BC=4,AB=AC,∠BAC=90°,D 为半圆 1 1 1 1 1cos , 66 6 MN ODMN OD MN OD ⋅= = = ⋅      MN 1OD 1 6 1 1 1 1ABCD A B C D− E 1AA F 1 1C D 1D 1A B EF 1 14 2 14 3 14 1 7 1(3,0,0)A (3,3,3)B 33,0, 2E     (0,1,0)F 1 (0,3,3)A B = 33,1, 2EF  = − −    1 1 1 93 22| cos , | 7 14| | 3 2 2 A B EFA B EF A B EF −⋅〈 〉 = = = ⋅ ×    弧的中点,若异面直线 BD 和 AB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16+8π B.32+16π C.32+8π D.16+16π 【答案】A 【解析】设 在底面半圆上的射影为 ,连接 交 于 ,设 . 依题意半圆柱体底面直径 , 为半圆弧的中点, 所以 且 分别是下底面、上底面半圆的圆心.连接 , 则 与上下底面垂直,所以 , 以 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几何体的高为 ,则 , 所以 , 由于异面直线 和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所以 , 即 . 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 . 故选:A 2 3 D 1D 1AD BC O 1 1 1 1A D B C O∩ = 4, , 90BC AB AC BAC= = ∠ = ° D 1 1 1 1,AD BC A D B C⊥ ⊥ 1,O O 1OO 1OO 1 1, ,OO OB OO OA OA OB⊥ ⊥ ⊥ 1, ,OB OA OO   , ,x y z ( )0h h > ( ) ( ) ( ) ( )12,0,0 , 0, 2, , 0,2,0 , 2,0,B D h A B h− ( ) ( )12, 2, , 2, 2,BD h AB h= − − = −  BD 1AB 2 3 2 1 2 2 1 2 38 8 BD AB h BD AB h h ⋅ = = ⋅ + ⋅ +     2 2 2 2 , 16, 48 3 h h hh = = =+ 21 12 4 4 2 4 16 82 2 π π× × × + × × × = +20.如图,三棱锥 的侧棱长都相等,底面 与侧面 都是以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为线段 的中点, 为直线 上的动点,若平面 与平面 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则 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底面 与侧面 都是以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 ,所以 设 , 由 为线段 的中点, 则 , 由 , 所以 , 以 为原点, 为 轴, 为 轴, 为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V ABC− ABC VAC AC E AC F AB VEF VBC θ cosθ 3 3 2 3 5 3 6 3 ABC VAC AC Rt ABC Rt VAC≅  VA VC BA BC= = = 2VA VC BA BC VB= = = = = E AC 2VE BV= = 2 2 2VE BE VB+ = VE EB⊥ E EB x E C   y EV z 则 , , ,设 , , , , ,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 则 ,即 , 令 ,则 , , 所以 .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 则 ,即 , 解得 ,令 ,则 , 所以 , 平面 与平面 所成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 则 , ( )0, 2,0C 2 , 0 , 0B       ( )0,0, 2V , 2 , 0F x x −         ( )0, 2, 2VC = − ( )2,0, 2VB = − ( )0,0, 2EV = ( ), 2, 2VF x x= − VBC ( )1 1 1, ,m x y z= 0 0 m VC m VB  ⋅ =  ⋅ =   1 1 1 1 2 2 0 2 2 0 y z x z − + = − =  1 1x = 1 1y = 1 1z = ( )1,1,1m = VEF ( )2 2 2, ,n x y z= 0 0 n EV n VF  ⋅ =  ⋅ =   ( )2 2 2 2 2 0 2 2 0 z x x x y z  = ⋅ + − ⋅ + = 2 0z = 2 1y = 2 2 1x x = − 2 1,1,0n x  = −     VEF VBC θ  2 2 cos 2 2 23 2 m n x m n x x θ ⋅= = − +    将分子、分母同除以 ,可得 令 , 当 时, , 则 的最大值为: . 21.(多选题)如图,棱长为的正方体 中, 为线段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 A.直线 与 所成的角可能是 B.平面 平面 C.三棱锥 的体积为定值 D.平面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BC 【解析】对于 A,以 D 为原点,DA 为 x 轴,DC 为 y 轴,DD1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 x 2 2 2 2 3 2 2 2 2 6 6 2 6x x x x = − + − + ( ) 2 2 26 6 2 6 6 32f x x x x  = − + = − +    2 2x = ( )min 3f x = cosθ 2 6 33 = 1 1 1 1ABCD A B C D− P 1A B 1D P AC 6 π 1 1D A P ⊥ 1A AP 1D CDP− 1APD,设 ∴直线 D1P 与 AC 所成的角为 ,故 A 错误; 对于 B,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A1D1 AA1,A1D1 AB, ∵AA1 AB=A,∴A1D1 平面 A1AP, ∵A1D1 平面 D1A1P,∴平面 D1A1P 平面 A1AP,故 B 正确; 对于 C, ,P 到平面 CDD1 的距离 BC=1, ∴三棱锥 D1﹣CDP 的体积: 为定值,故 C 正确; 对于 D,平面 APD1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故 D 错误; 故选:BC. 22.(多选题)正方体 的棱长为 1, 分别为 的中点.则( ) A.直线 与直线 垂直 B.直线 与平面 平行 ( ) ( ) ( )1 0,0,1 , 1,0,0 , 0,1,0D A C ( )( )1, , 0 1,0 1P a b a b< < < < ( ) ( )1 1, , 1 , 1,1,0D P a b AC= − = −  ( ) 1 1 22 1 1cos , 0 1 1 2 D P AC aD P AC D P AC a b ⋅ −= = < + + − ×      1 30 1,0 1, ,2 4a b D P AC π π< < < < ∴ < = = = ×      AE FCC′ 11 11 1 1 1 1ABCD A B C D− ABCD P ABCD−点 在平面 上的投影恰为四边形 对角线的交点 ,四棱锥 和四棱柱 的高相等. (1)证明: 平面 ; (2)若 , ,求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1)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四棱柱 的侧棱长为 a,底面边长为 b, , 则 , 所以 , 所以 ,又 平面 , 平面 , 所以 平面 ; P 1111 DCBA 1111 DCBA 1O P ABCD− 1 1 1 1ABCD A B C D− //PB 1ADO 3BAD π∠ = 1 1 1AA A B= PBC 1ABO 1 1 1 1ABCD A B C D− 2BAD α∠ = ( ) ( ) ( ) ( )1 0,0,0 , 0, sin , , 0, sin , , 0,0,2α α−O D b a B b a P a ( ) ( )1 0, sin , , 0, sin ,α α= − = − O D b a BP b a 1 = O D BP 1/ /PB DO PB ⊄ 1ADO 1DO ⊄ 1ADO //PB 1ADO(2)因为 ,设 , 则 所以 ,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则 ,所以 , 令 ,则 ,所以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则 ,所以 , 令 ,则 ,所以 设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为 , 所以 , , . 28.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平面 PAD⊥平面 ABCD,AD//BC,AB=BC=PA=1,AD=2,∠PAD=∠DAB =90°,点 E 在棱 PC 上,设 CE= CP. 3BAD π∠ = 1 1 1 2AA A B= = ( ) ( ) ( ) ( ) ( )1 0,0,0 , 3,0,2 , 0,1,2 , 3,0,2 , 0,0,4O A B C P− ( ) ( ) ( ) ( )1 10,1, 2 , 3,0, 2 , 3,0,2 , 0,1,2PB PC O A O B= − = − − = =    PBC ( ), ,n x y z= 0 0 n PB n PC  ⋅ =  ⋅ =   2 0 3 2 0 y z x z − =− − = 1z = 2 32, 3y x= = − 2 3 ,2,13n  = −     1ABO ( ), ,m x y z= 1 1 0 0 m O A m O B  ⋅ = ⋅ =   3 2 0 2 0 x z y z  + = + = 1z = 2 32, 3y x= − = − 2 3 , 2,13m  = − −     PBC 1ABO α cos cos , n mn m n m α ⋅= = ⋅      ( ) 2 2 2 2 2 2 3 4 13 2 3 2 32 1 2 13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3 19 19 3 − = = − λ(1)求证:CD⊥AE; (2)记二面角 C—AE—D 的平面角为 ,且 ,求实数 的值. 【解析】(1)因为∠PAD=90°,所以 PA⊥AD. 因为平面 PAD⊥平面 ABCD,平面 PAD∩平面 ABCD=AD,PA⊂平面 PAD, 所以 PA⊥平面 ABCD. 又 CD⊂平面 ABCD,所以 CD⊥PA. 在四边形 ABCD 中,AD//BC,∠DAB=90°,所以∠ABC=90°, 又 AB=BC=1,所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BAC=∠CAD=45°,AC= . 在△CAD 中,∠CAD=45°,AC= ,AD=2, 所以 CD= = , 从而 AC2+CD2=4=AD2.所以 CD⊥AC. 又 AC∩PA=A,AC,PA⊂平面 PAC, 所以 CD⊥平面 PAC. 又 AE⊂平面 PAC,所以 CD⊥AE. (2)因为 PA⊥平面 ABCD,BA⊥AD,故以{ , ,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 系. 因为 AB=BC=PA=1,AD=2,所以 A(0,0,0),P(0,0,1),C(1,1,0),D(0,2,0), 则 =(-1,1,0), =(0,2,0).因为点 E 在棱 PC 上,且 CE=λCP,所以 =λ , 设 E(x,y,z),则(x-1,y-1,z)=λ(-1,-1,1),故 E(1-λ,1-λ,λ),所以 =(1-λ,1-λ,λ). 由(1)知,CD⊥平面 PAC,所以平面 ACE 的一个法向量为 = =(-1,1,0). θ 10cos 5 θ = λ 2 2 2 2 2 cosAC AD AC AD CAD+ − × × × ∠ 2 AB AD AP CD AD CE CP AE n CD设平面 AED 的法向量为 =(x1,y1,z1),由 得 令 z1=1-λ,所以平面 AED 的一个法向量为 =(-λ,0,1-λ). 因此 |cosθ|=|cos< , >|=| |=| |= , 化简得 3λ2-8λ+4=0,解得 λ= 或 2.因为 E 在棱 PC 上,所以 λ∈[0,1],所以 λ= . 所以当|cosθ|= 时,实数 λ 的值为 . 29.如图,在四棱锥 中, ,底面四边形 为直角梯形, 为线段 上一点. (1)若 ,则在线段 上是否存在点 ,使得 平面 ?若存在,请确定 点的位置;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2)己知 ,若异面直线 与 成 角,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求 的 长. 【解析】解:(1)延长 , 交于点 ,连接 ,则 平面 . m 0 0 m AE m AD  ⋅ =  ⋅ =   1 1 1 1 (1 ) (1 ) 0 0 x y z y λ λ λ− + − + =  = m m n | || | m n m n ⋅    2 22 (1 ) λ λ λ⋅ + − 10 5 2 3 2 3 10 5 2 3 P ABCD− PA AD⊥ ABCD ,AD BCλ= / / ,AD BC 90 ,BCD∠ =  M PB 1 3 λ = PB M / /AM PCD M 2, 1PA AD= = PA CD 90 B PC D− − 10 10 − CD BA CD E PE PE ⊂ PCD若 平面 ,由平面 平面 , 平面 ,则 . 由 , ,则 , 故点 是线段 上靠近点 的一个三等分点. (2)∵ , , , 平面 , 平面 , 则 平面 以点 为坐标原点,以 ,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轴、 轴,过点 与平面 垂直的直线为 轴,建 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则 , , , ,则 , , 设平面 和平面 的法向量分别为 , . 由 , 得 即 , 令 ,则 ,故 . 同理可求得 . 于是 ,则 ,解之得 (负值舍去),故 . ∴ . 30.如图,等腰梯形 ABCD 中, , , ,E 为 CD 中点,以 AE 为折痕把 折起,使点 D 到达点 P 的位置( 平面 ABCE) AM  PCD PBE ∩ PCD PE= AM ⊂ PBE AM PE 1 3AD BC= AD BC 1 3 PM EA PB EB = = M PB P PA AD⊥ PA CD⊥ AD CD D∩ = AD ⊂ ABCD CD ⊂ ABCD PA ⊥ ABCD A AD AP y z A PAD x ( )0,0,2P ( )0,1,0D ( ),1,0C t 1, 1,0B t λ  −   10,2 ,0BC λ  −   ( ),1, 2PC t − ( ),0,0CD t− PBC PCD ( )1 1 1 1, ,n x y z= ( )2 2 2 2, ,n x y z = 1n BC ⊥ 1n PC⊥  1 1 0 0 n BC n PC  ⋅ = ⋅ =   1 1 1 1 12 0 2 0 y tx y z λ   − =     + − = 1 1x = 1 2 tz = 1 1,0, 2 tn  =     ( )2 0,2,1n = 1 2 1 2 cos n n n n    θ ⋅= 2 102 10 1 52 t t =  + ⋅   2t = ± 2t = 2CD = //AB CD 1AD AB BC= = = 2CD = ADE P∉(1)证明: ; (2)若线段 PC 的长为 ,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解析】解:(1)在等腰梯形 ABCD 中,连接 BD,交 AE 于点 O,如图 ∵ , ,∴四边形 ABCE 为平行四边形,∴ , ∴ 为等边三角形,∴在等腰梯形 ABCD 中, , ,∴在等腰 中, ∴ ,即 ,∴ , 翻折后可得: , ,又∵ 平面 OB, 平面 POB, , ∴ 平面 POB,∵ 平面 POB,∴ ; (2)由(1)知 ,连接 OC 在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 在 中有 ,可知 ,又 , 平面 ABCE,则以 O 为原点,OE 为 x 轴,OB 为 y 轴,OP 为乙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由题意得,各点坐标为, , , ,∴ , . 设平面 PCE 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 ,∴ . 设 ,则 , ,∴ , AE PB⊥ 10 2 A PE C− − AB CE AB CE= AE BC AD DE= = = ADE 3C ADE π∠ = ∠ = 2 3DAB ABC π∠ = ∠ = ADB△ 6ADB ABD π∠ = ∠ = 2 3 6 2DBC π π π∠ = − = BD BC⊥ BD AE⊥ OP AE⊥ OB AE⊥ OP ⊂ OB ⊂ OP OB O= AE ⊥ PB ⊂ AE PB⊥ 3 2DO PO= = OEC△ 7 2OC = POC△ 2 2 2PC PO OC= + PO OC⊥ PO AE⊥ OC AE O PO= ⇒ ⊥ 30,0, 2P       1 ,0,02E      31, ,02C       1 3,0,2 2PE  = −     1 3, ,02 2EC  =      1 ( , , )n x y z= 1 1 0 0 PE n EC n  ⋅ = ⋅ =    1 3 02 2 1 3 02 2 x z x y  − =  + = 3x = 1y = 1z = 1 ( 3, 1,1)n = −由题意得平面 PAE 的一个法向量 , 设二面角 为 , . 易知二面角 为钝角,所以 .(射影面积法也可) 2 (0,1,0)n = A EP C− − α 1 2 1 2 1 5| cos | 55 n n n n α ⋅ = = =     A EP C− − 5cos 5 α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